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8 ,大小:2.05MB ,
资源ID:1108052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10805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省苏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卷(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ideacase15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省苏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卷(含解析).doc

1、- 1 -苏州市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卷高三语文 I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庄子于学无所不窥,但真正令人无法 的是他的天才和洒脱。谁能像他那样用微笑来面对丑恶?而这微笑,只是轻微的一丝,不易察觉地掠过他的脸,便如炎阳照雪,那些丑陋悄然 。他只微微一笑,显出大智慧在面对丑恶世界时的从容与最使人 的平淡。A. 望其项背 溶化 喜不自胜 B. 望尘莫及 融化 喜不自胜C. 望尘莫及 溶化 忍俊不禁 D. 望其项背 融化 忍俊不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2、 E。近义词辨析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一是辨析近义词,抓住词语的不同点。近义词的不同,有使用对象不同,词义轻重不同,感情褒贬不同,词语语法功能不同。二是关注语境,理解空格处侧重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望其项背,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常用于定句。望尘莫及,远远望着前面人马行走时扬起来的尘土而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语境中有个否定词“无法” ,因此选用“望其项背” 。溶化,指固体在液体中溶解的过程,具体地说,是指某固态物质,在另一种液态物质中分散成单个分子或离子的扩散过程。融化,指冰或者是雪由于温度或者是太阳光的照射使它化成水。或者是一句话温暖了一个人的心。语境中是说

3、,庄子一笑,便能感化人。因此选用“融化” 。喜不自胜,意思是指高兴得自己都觉得受不了,形容喜悦到了极点。忍俊不禁,是指忍不住笑出来。语境是用来修饰“平淡” ,不能用“喜不自胜” ,应选用“忍俊不禁” 。故选 D 项。【点睛】近义词可以从多方面区分,词义侧重点不同,要抓住不同语素理解;词义轻重程度不同;感情色彩不同,例:团结-结合-勾结;适用对象不同,例:爱戴(上级) ,爱护(下辈) ;词性不同;词语使用要求不同,有的动词不能带宾语,有的成语只能用于否定。(一)从意义方面辨析:1看词义的轻重 如:妨碍、妨害 。2看适用范围 如:边疆、边境、边界。3看表达侧重。如:嘹亮、响亮、洪亮 解析:“洪亮”

4、侧重于音域宽宏,- 2 -“嘹亮”侧重于音色清脆、高远, “响亮”侧重于声音响度大。结合语意应选“洪亮” ,应选“嘹亮” ,应选“响亮” 。(二)从用法方面辨析 :1看适用对象。 如:启用、起用 2看成分搭配 如:发扬优点、作风、传统;发挥创造性、积极性、作用、干劲。3看词性语法 如:启示、启事 4看习惯用法 如:捉摸、琢磨 辨析:“捉摸”习惯上用于否定句, “琢磨”习惯上用于肯定句。(三)从色彩方面辨析 :1看感情色彩 如:妄想、梦想、理想 辨析:作动词时都有“打算”的意思,作名词时都有“想法”的意思。但“妄想”是贬义词, “梦想”是中性词, “理想”是褒义词。2看语体风格:一般分为口语(通

5、俗)和书面语(较庄重文雅)两大类,书面语又可分为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政论语体等。如: “见面”和“会见” 、 “办法”和“措施” 、 “害怕”和“胆怯” ,都有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之分。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重创作者好讥笑搞评论的人是寄生的“木耳” , , , 。 , , ,鲁滨逊也要依靠他人制造的工具。就社会的一切关系来说最初的批评诚然是依附于作品而存在的彼此间原都有互相依存的需要随着时代和自身的发展天下决没有绝世独立生活在真空中的人它就有了自己相对独立的发展道路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该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解答连贯类题目时要

6、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纳,先在小范围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结合该段材料的的首句和尾句,可知,开头是本段讨论的话题,而结尾则表明了材料的观点是反对开头讥笑搞评论的人寄生这一特点的。结合提供的材料,通读提供的六句话,可知要填的句子是按照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来阐释,不什么不赞同的。第一空应填句,该句内容先- 3 -让步性地解释搞评论的人有寄生的特点, “最初”表明按时间顺序,该句在最前面。句“随着时代和自身的发展”在时间上承前句的“最初” 。句应跟在句后面,句中的“它”承

7、前指,是指前面的“搞评论的人” 。必须连在一起,且在前,在后。因为是从一定的高度和整体角度来思考社会中的一切关系彼此这间的联系,原都有互相依存的需要。句和空格后面的内容联系最紧密。故选 B 项。【点睛】做排序题的基本思路是:通读全题语句,明确题目要求;试着排小组的句子或相连最紧密的句子,再把小组句子连成大组句段;把连好的语段速读一遍,把不连贯的地方再略微调整。简述为通读试排连读微调。其中“试排”环节的解题思路有:确保话题一致性,把同一话题语句排起来;确定句子间的合理顺序性,或按时间,或按空间,或按逻辑推理;确证句子代词指代的内容,或两句有重复的词语。确切抓总领句、起始句、总结句、结尾句等,注意

8、关联词语和总括性的词语;确保内容上的前后照应。3.下列诗句涉及的传统节日,按农历一年内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本题要求考生理解每句中中所体现的传统节日,并且能具体知道该传统节日的时间,然后按照农历一年内先后排序。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说的是寒食节。寒食节为清明节前一二日。清明节是农历四月初五。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乞巧节,即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不效艾符趋习俗,

9、但祈蒲酒话升平。是端午节,家农历五月初五。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是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按时间顺序排列,应是. 。故选 A 项。4.下列诗句中,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 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B.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C.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4 -D.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平时考生要能准确判断各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并能区别几种易混的修辞手法,比如,借代和借喻。A 项, “尘网”是比喻束缚人的官场。B项, “青云梯”是比喻天姥山山路之高,如深入云端的梯子。C 项, “丝竹”借代音乐。D 项,没有使用修

10、辞手法。故选 C 项。【点睛】借代和借喻都用一事一物代替另一事物,形式上相似,容易相混,但它们是有区别的。相同处:借代与借喻都有所代,借代是用借体代本体,借喻是用喻体代本体,本体都不出现。不同处:1、借代的借体是客观实际中的事物,这个事物与本体有关联构成借代的基础是借体和本体的相关性,它们中间没有比喻关系,重点在指称。借喻中的喻体与客观现实无关联,构成借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它是借中有喻,重点在“喻。2、借代不能改为明喻或暗喻,借喻则可以改为明喻和暗喻。用构成明喻的办法就可以鉴别借代和借喻。把本体找出来,如果能加“象“构成明喻的,是借喻;反之就是借代。3.、修辞效果不同。借喻重在形象美

11、感,借代则靠相关联想来揭示事物的特征,以达到渲染气氛,将情感与形象融为一体的目的。二、文言文阅读(21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书姜次生印章前周亮工姜次生正学,浙兰溪人,性孤介,然于物无所忤。食饩于邑,甲申 后弃去,一纵于酒,酒外惟寄意图章。得酒辄醉,醉辄呜呜歌元人会稽太守词 。又好于长桥上鼓腹歌,众环听,生目不见,向人声乃益高。每醉辄歌,歌文必会稽太守词 ,不屑他调也。方邵村侍御为丽水令,生来见,谓侍御曰:“公嗜图章,我制固佳,愿为公制数章。正学生平不知干谒,但嗜饮耳。公醉我,我为公制印。公意得,正学意得矣。 ”侍御乃与饮,醉即歌会稽太守词 。于是侍御得生印最多,侍御署中酿亦为生

12、罄矣。一夕,漏下数十刻,署中尽熟寐,忽剥啄甚。侍御惊起,以为寇且发,不则御史台霹雳符也。惊起询,则报曰:“姜生见。 ”侍御遣人谢曰:“夜分矣,请以昧爽。 ”生砰訇曰:“事甚急。 ”侍御以生得他传闻意外也,急趋迎之,执手问故。曰:“我适为公成一印,殊自满志,不及旦,急欲令公见也,事孰有急于此者乎?”遂出掌中握视之,侍御乃大笑。复- 5 -曰:“如此印,不值一醉耶?”于是痛饮,辨明而去。去又于桥上歌会稽太守词 。桥侧饼师腐家起独早,竞来听之,谓此君起乃更早,遂已醉耶。生意乃快甚。生无妻,无子女,常自言曰:“曲蘖吾乡里。吾印必传,吾之嗣续也,吾何忧?”别侍御返里,年八十,卒。辛亥秋,侍御以生所为印示

13、余,予入之谱,复隐括楼冈太史述生事,录之于前。侍御曰:“每展玩生印,觉酒气拂拂从石间出。生歌会稽太守词声,犹恍惚吾耳根目际也。 ”(选自虞初新志 )注:甲申:指 1644 年。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然于物无所忤 忤:发怒B. 侍御署中酿亦为生罄矣 罄:完、尽C. 急趋迎之,执手问故 趋:快步走D. 别侍御返里 里:故乡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姜次生本是一个读书人,朝代鼎革后,他放弃了读书仕进之途,刻章、喝酒、醉歌成了他生活的主要内容。B. 醉酒之后,姜次生喜欢在长桥上鼓腹而歌,人们围着听他歌唱。他眼睛不好,只能向着有人声的地方高歌

14、。C. 姜次生自信刻章技艺高超,他以此要求跟方侍御换酒喝。方侍御答应了他,从而成了得到姜次生图章最多的人。D. 姜次生“寄意图章” ,是将生命熔铸其中,他认为他的印一定会传之后世的;后来他的印被周亮工收入印谱。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正学生平不知干谒,但嗜饮耳。(2)我适为公成一印,殊自满志,不及旦,急欲令公见也,事孰有急于此者乎?(3)吾印必传,吾之嗣续也,吾何忧?8. 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姜次生形象的主要特点。【答案】5. A 6. B 7. (1)我生平不知道为了自己来求见(官员) ,只是喜欢喝酒罢了。(2)我刚为您刻了一枚印章,自己很是满意, (我)等不到天亮,急着想

15、让您看看(印章) ,- 6 -还有什么事比这还急的呢? (3)我的印章一定会传之后世,那就是我的后代,我又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8. 行为怪诞;痴迷于刻图章;胸怀家国之痛。【解析】【5 题详解】该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推断的能力。文言实词大多一词多义,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A 项,忤,不顺从,不和睦,指为难的意思。不是发怒的意思。故选 A 项。【6 题详解】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解答理解文言文

16、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 项, “他眼睛不好,只能向着有人声的地方高歌。 ”分析有误。姜次生闭眼不看, (只是)听到人声后,唱得更加响亮。故选 B 项。【7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正学,指说话者

17、姜次生,此处应用第一人称,译为“我” ;干谒,求见(官员) ;但,只;耳,罢了。第二句中,适,刚才;成,刻好,刻;满志,满意;及,等到;旦,天亮;见,看见;孰有乎,哪有什么比呢。第三句中,印,印章;传,留传,传到;之,的;嗣续,后代。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8 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文言要点归纳概括能力。首先要仔细审题,明确题干概括的内容方向,然后通读原文,整体感知,确定答题区间,理解后加以归纳,分点概括。概括的时侯注意用词要准确,用形容词。本题要求概括姜次生形象的主要特点。第一节写他喜欢在长桥上鼓腹闭目唱歌,行为怪诞;但这种怪诞的行为,是甲申之

18、后,指的是明末李自成攻入大明首都北京,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灭亡,随后清军入关的历史事件。这其中能体现他胸怀家国之痛。文章- 7 -主体部分写他痴迷于刻图章,并且刻得很好。【点睛】文言实词推断,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选项句的含义,将所给的义项代入句子,看是否合乎语境。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推断:()常识识记法。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 “乞骸骨”(告老还乡)、 “下车”(官员刚到任)、 “春秋”(年龄)、 “结发”(男子成年)等。(2)联想迁移。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

19、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3)通假代入法。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 (4)利用字形推。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抓住字的形旁推测字义就是一种正确的理解途径。(5)互文对举。 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 (6)语法推断法。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参考译文:姜次生,名正学,浙江兰溪人,他性格耿直方正,不随流俗,但从不与人为难。在乡里以廪膳生补贴为生。甲申之变后他放弃了廪生资格,听凭自己放纵于酒,此外只寄情于图章。他喝酒就醉,醉后就呜呜地唱会稽太守词

20、。他又喜欢在长桥上鼓腹而歌(拍击腹部,以应歌节) ,众人围绕着听他唱歌。姜次生闭眼不看, (只是)听到人声后,唱得更加响亮。每每喝醉必定唱歌,每次唱歌必定唱会稽太守词 ,认为其他的歌都不值得唱。侍御方邵村任丽水知县时,姜次生前来求见,他对方侍御说:“你酷爱图章,我刻制的印章很好,愿意为你刻几枚章。我生平不知道为了自己来求见(官员) ,只是喜欢喝酒罢了。你给酒让我喝醉,我为你制作印章。你满意于我的印,我也会满意于你的酒。 ”姜次生醉后就唱会稽太守词 。因此,方侍御得到姜次生的印章最多,而方侍御官署中的酒也为姜次生喝光了。一天晚上,漏壶中的水滴了几十刻(指已夜深) ,官府中的人都睡熟了,忽然响起了

21、很急促的敲门声。方侍御被惊醒了,以为是强盗来犯,或者就是御史台来送紧急文书。侍御惊起询问,手下通报说:“是姜生求见。 ”方侍御派人谢绝说:“已经夜半了,请天亮时来。 ”姜次生大声说:“事情很紧急。 ” 方侍御以为姜次生从别人那儿获得了意外的紧急消息,急忙快步上前迎接他,握着他的手问他原因。姜次生说:“我刚刚为你刻好一枚印章,自己很满意,来不及等到天亮,急着想让你一见,有什么事能比这更紧急的呢?”于是伸开手掌让方侍御看印章,侍御放声大笑。姜次生又说:“有了像这样好的印章,难道不值得一醉吗?”于是痛快淋漓地喝酒,天亮才离开。离开官署后又在桥上唱会稽太守词 。桥边只有做- 8 -面饼、豆腐的人家起得

22、早,争相来听,说这个人居然起得(比我们)更早,就已醉了。姜次生(听后)心情更加畅快。姜次生没有妻子,也没有子女,常自言自语说:“酒乡就是我的家乡。我的印章一定会传之后世,那就是我的后代,我又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后来)他辞别方侍御回到家乡,年届八十去世。辛亥年秋天,方侍御把姜次生所刻的印章给我看,我把它们收入印谱,又依照楼岗太史讲述的姜次生事迹,将它们记录在印谱之前。方侍御说:“每次赏玩姜次生的印章,觉得酒气从印石中满满地散布出来。姜次生所唱的会稽太守词歌声,还仿佛在我耳根眼前响起。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江月杜甫江月光于水,高楼思杀人。天边长作客,老去

23、一沾巾。玉露团清影,银河没半轮。谁家挑锦字,灭烛翠眉颦。9. 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10. 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答案】9. 先从“江月”起笔,交代望月地点,点明触发愁情的起因。接着写愁的原因,久客他乡,至老未还。然后写月景,为笔墨转向另一空间的思妇作准备。最后设想思妇月夜所为,收束全篇,表达望月怀远之情。 10. 想象月亮之下,有思妇与自己同一怀抱,表达思乡念远之情。“谁家”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使感情更加蕴藉深沉。借用苏蕙织锦的故事,暗示思妇和离人之间的情感。“灭烛翠眉颦” ,暗示望月怀远,扣合诗旨,感情深挚又含而不露。【解析】【9 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的构思脉络。答题

24、前,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分析时,抓住诗题,逐句逐联分析写了什么内容。本诗题为“江月” ,首联从江月写起, “高数”交代望月的地点,表明愁的原因。第二联“长作客”- 9 -“老去”写自己久客他乡,至老未还,写愁的原因。第三联, “玉露团清影,银河没半轮” ,写望月之景。尾联“谁家挑锦字,灭烛翠眉颦” ,想象思妇月夜思念对方。表达望月怀人的情感。分析时,要学会概括每联的内容。【10 题详解】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赏析诗句可以从手法、内容、表达效果及情感等角度进行。答题前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分析时要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本题要求赏析尾

25、联的表达效果。 “谁家挑锦字,灭烛翠眉颦” ,是虚写,设想月夜,自己思家时,远方的思妇也像自己一样思念自己,表达思乡思亲之情更强烈。 “谁家” ,不只是写诗人自己,写很多像他一样的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 “挑锦字”借用典故,委婉表达思妇内心的情感。 “灭烛翠眉颦” ,暗示望月怀远,感情表达深婉含蓄。【点睛】赏析诗句的妙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诗句的内容,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效果及作用。答题模式基本是,该联(句)使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内容一一分析其手法的具体表现,再次写使用该手法所传达出的效果,最后指出其表达的情感。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君

26、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 (荀子劝学 )(2)定乎内外之分,_,斯已矣。 (庄子逍遥游 )(3)朝搴阰之木兰兮,_。 (屈原离骚 )(4)_,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李白蜀道难 )(5)风急天高猿啸哀,_。 (杜甫登高 )(6)吾师道也,_?(韩愈师说 ) (7)辘辘远听,_。 (杜牧阿房宫赋 )(8)_,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答案】 (1).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 辩乎荣辱之境 (3). 夕揽洲之宿莽 (4). 地崩山摧壮士死 (5). 渚清沙白鸟飞回 (6).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7). 杳不知其所之也 (8). 此情可待成追忆【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

27、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 A。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 10 -的字。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如知、辩、揽、洲、摧、渚、杳等词,都要格外留意。五、现代文阅读(一) (15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散落在乡间的诗人刘星元他姓关,是我的语文老师,也是我们这里的小学校长。学校的教师都是清一色本乡本土的农人,闲时教书,忙时兼顾农活。而关校长却是我们这所小学唯一的外来人。关校长来我们这做校长那年,我恰好上一年

28、级。他顶替因病退休的老校长,担任我们的语文老师。第一节课,他并不讲授书本上的内容,而是带着我们参观校园。我们像一个个威武的士兵,在关校长的带领下,仰着头,挺着胸,把整个校园一处不落地走了一圈。操场、厕所、办公室、教室门前的小花园每到一处,他就蹲下身子,告诉我们这个地方应该注意一些什么。学校里有十多个教师呢,从没有一个人像他这么做过,我觉得他真了不起。让我觉得关校长更为了不起的地方是,他还能写一手好字。某个周末,恰逢本村老教师的儿子结婚,母亲拉着我去吃喜席。先去封礼,礼桌乌压压围了一圈人,时而传出叫好声。小孩子淘气,好奇心重,从大人们的身体间挤进脑袋向里看,只见那礼桌后面端坐着关校长。关校长在写

29、喜联,喜联上写的什么,不认识。只见关校长提笔运腕,一个个方方正正的汉字就跑到了喜庆的红纸上面。那些字端端正正的,行距、尺寸、字体,都那么有条不紊,仿佛那些字本来就躺在那个位置,关校长只是用笔一点,就都蹦了出来。那些蹦出的字,似乎比躲在课本田字格里的字要好看,也似乎比在课堂上他写在黑板上的板书要好看。每写一个字,围在四周的人就叫上一阵好。关校长微微笑了笑,并不说话,继续写字。显然,我比关校长更为兴奋。一听谁再叫好,我就赶忙补一句,他是我们的校长,他是我们的老师。那些大人看着我笑了笑,我似乎感觉他们是在赞赏我呢。那时候,我们乡把教书的先生放在高高的位置上,谁家不过年不过节就布置下一桌好菜,必定是请

30、学校的老师去家中做客。关校长家在别镇,向来都吃住在学校里,一个月回一次家,每次都带些粮食、煎饼和咸菜回来。我们乡日子过得苦,却见不得教书的先生过得苦,于是总有人家按照旧例,请关校长去家中做客,但似乎没有一家请得动关校长。我们家也请过关校长。从我们村到学校,两里路,往返就是四里。父亲派我去请关校长,往返三次,每一次关校长都有理由拒绝。直到饭菜凉了,父亲才决定放弃。父亲感慨说,真- 11 -是个好先生。请不来关校长,我觉得很委屈。我们当时的学制是五年,关校长教了我们五年语文。在他那里,我知道了“床前明月光”,知道了“春眠不觉晓” ,知道了“二月春风似剪刀” ,知道了“映日荷花别样红” 。我懂得了表

31、达喜悦不必非用“喜悦”这个词,也可以是一朵盛开的花,一树摇曳的叶,一曲动人的歌;我懂得了描写时间不只非得用“光阴似箭” ,还可以是学校斑驳的旧墙,去年脱掉的衣裳,家中悬挂的照片,爷爷脸上的皱纹。我于无意之中得到一位高明的老师在文学上的点拨,这种点拨日后让我受用一生。有一次,我在县城的旧书摊上淘到一本诗歌集。那是三十多年前本地的几个文学爱好者编印的一本手写蜡刻小书,已经泛黄得有些发黑。在目录的后半部分,我惊奇地发现了关校长的名字。我的手哆哆嗦嗦地打开印有他名字和作品的那一页,看到了他的简介和诗作。简介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上面印着:关未山,笔名微草,小学教师,视诗歌如命,视学生为歌。下面是一首小诗

32、,题目叫“乡间的孩子” 。他说,每一缕风只围着孩子绕。他说,每一朵花只迎着孩子开。他说,每一只鸟只向着孩子唱。这么多年,我从不知道他竟然还是一位散落乡间的诗人,也从未把他视为园丁或者蜡烛。没错,他注定不是园丁或蜡烛,正如他在诗中吟唱的那般,他是一缕风,一朵花,一只鸟。除此之外,我想不出更为确切的词语表达。有一年在曲阜,我去拜访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在明清走廊,处处可见诸如“仁者爱人”“有教无类” “逝者如斯”之类的汉字,那些汉字凑在一起,就像一张巨大的网,把我擒了进去。仿佛我就是老夫子那三千弟子中的一个,即便逃离了三千年之久,还是要规规矩矩地回来,聆听自上而下的教诲。我想起了关校长,想起在乡间小

33、学,他曾手把手教我在田字格上写下横竖撇捺,教授我那些绝妙诗文。他走路时的步伐,他诵读时的声调,似乎就在眼前耳畔。于混沌中,我发现,不期而至的关校长的影像,竟与三千年前的先师重合到了一起。我无意拿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与关校长作比较,我只是想说,无论我们去往何方,遇见怎样卓越的人物,我们内心深处与之产生共鸣的,往往来源于故乡所赐。也就是说,乡间的关校长,才是我对于教师和教育的终极理解。即便如此,作为一位散落乡间的诗人,他视之如歌、视之如命的学生又能对他了解多少呢?这个问题,我不敢回答。(有删改)12.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12 -A. 关校长的语文第一课,是带一

34、年级学生一处不落地参观校园,他寓教其中,平等待人,给孩子留下美好的印象。B. 围观写喜联一段的描写,突出了旁观者对关校长一手好字的欣赏叹服,也体现了关校长与乡人之间关系融洽。C. 文章先用大段笔墨描述关校长精心育人的师者形象,后面写他是“散落在乡间的诗人” ,丰富了其形象内涵。D. 作者将关校长比喻为“一缕风、一朵花、一只鸟” ,是对他诗人特征的发现,也是对他诗歌教育价值的肯定。13. 理解文章画线句子的含义。14. 请探究文题“散落在乡间的诗人”的意蕴。【答案】12. D 13. 传统教育精神的博大深厚,代代相承; 暗指作者受关校长的教诲,是传统教育精神的受益者;体现了作者对这种教育精神的敬

35、畏与热爱。 14. 关校长不仅是良师,也是“视诗歌如命,视学生为歌”的诗人;关校长的诗作、诗情被埋葬多年;得到关校长教育和爱的学生,并未真正了解他;从对教师和教育终极理解的高度,传达了对关校长的怀念和礼赞之情;隐含了对关校长诗人身份未能被人认识的遗憾之情。【解析】【12 题详解】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理解散文作品的内容,语言,表现手法,散文主旨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首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作品内容及主旨。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D 项, “也是对他诗歌教育价值的肯定”赏析有误。文中是说

36、“他注定不是园丁或蜡烛,正如他在诗中吟唱的那般,他是一缕风,一朵花,一只鸟。 ”只是表达他诗人的特性。故选 D 项。【13 题详解】该题考查赏析画线的句子,答案由三部分组成:内容概括,手法,效果。解答这种题型的通常思路是,首先仔细阅读画线句,概括其主要内容,判断其中是否使用了表现手法,效果作用是什么。能表达什么观点态度、思想情感。这句话是写作者在曲阜在明清走廊看到孔子语录时内心的感受,表达了孔子的教育思想理博大精深,不断传承。作者能领悟到这个道理,是因为他是关校长的弟子,也就暗示着,作者因受关校长的教诲,也是传统教育精神的受益- 13 -者。在表达情感上,能表现作者对传统教育精神的敬畏与热爱。

37、【14 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探究标题的意蕴。首先,要抓住标题中的关键字词。其次,分别理解关键字词的本义、比喻义(如果有则答,没有就不需要答) 、情感义、主旨义等。当然,有时还需适当考虑标题本身存在的表达技巧。 “散落在乡间的诗人”指的是关老师,关校长。他不仅是老师,是校长,他还是诗人,是“视诗歌如命,视学生为歌”的诗人,这是我偶然在县城的旧书摊上淘到一本诗歌集中发现的。 “散落”表明关校长的诗作、诗情被埋葬多年。隐含了对关校长诗人身份未能被人认识的遗憾之情。 “即便如此,作为一位散落乡间的诗人,他视之如歌、视之如命的学生又能对他了解多少呢?”表达了,得到关校长教育和爱的学生,并未真正了解他。从

38、表达主旨的角度分析,也表达了对关校长的怀念和礼赞之情。【点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字面的意思较为浅显,不难理解,深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注意是对某事物的赞美,或是对某种人的鞭挞等。作用是注意结合内容和形式作答,内容上就答上面的含义,形式上主要回答收否是文章的线索,或是运用什么特殊的手法等。分析含义注意从字面和深层含义的角度分析,深层含义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作用注意从内容的统领,情感基调的奠定等角度分析,结构上从线索以及手法的角度分析。易错处, (1)忽略文章的主旨,对深层含义探究不够。 (2)作用分析不全面,容易对其内容。六、现代文阅

39、读(二) (12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一“签”障目 不见经典党云峰很多文学经典最近被贴上“毁三观”的标签:红楼梦写的是“富 N 代的爱恨情仇”, 包法利夫人写的是“爱慕虚荣的白富美” ,经过岁月淘洗的经典怎么就变成“毁三观”的作品了呢?标签可能彰显特质,更可能是偏见障目。它会使人无视作品内在价值,缺乏深入了解的动力。作品是作家无声的申辩。包法利夫人自杀是时代的悲剧,福楼拜揭露了造成悲剧的各种因素,这种对个人、社会的批判不是“爱慕虚荣”的标签所能囊括的。有学者指出:“福楼拜这部作品的实质是道德的,健康的。我们见到了邪恶,但没有被它所感染。 ”人需要审视自身的存在状况,而文学正是人类

40、把握世界的方式之一。文学的世界里不是简单呈现好人坏人的对立,那里只有人的棱镜,作家没有站在道德的彼岸。作品中的人物- 14 -德行有亏就是“毁三观”?难道高大全就好?好的文学作品在塑造人物、展现其复杂性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触及道德的边界,对逾矩、背德、困境的描绘同时也是对人生存状态的真实呈现。文学以不同于科学的方式揭示出生活中某一事件的普遍性,披露生活本质的一棱一面,都是意义生成的基石。文学作品中关于人性的剖析,对读者有着重要的警醒、借鉴意义。文学作品在时间的链条上点亮智慧,让读者在别人的故事中看到自己和生命的可能性,在心灵的对话中,用艺术形象去涵养、发展、健全人格,让世界在人们的心中不再模糊

41、,让读者心理成长。从俄狄浦斯王到纪德的背德者 ,其中的自我救赎、对善的呼唤,引发读者共鸣、反思,最终产生心灵的净化,正是文学作品的价值所在。文学的文献价值在于它是时代的纪念碑, 红楼梦中的时代风云、 追忆似水年华中的世态人情,都是作品得以成为世界经典的过硬理由。文学再现生活,也造就生活;既照亮远方,也照亮深渊。文学中建基于大地的世界,经由读者得以呈现。当作者与读者在心境碰撞中生成意境,作品对读者敞开了,读者因简化而遮蔽的行为是对作品的不尊重。读者的评判应该是理性的质疑,从更高更广的维度审视作品、自我、生活、时代,而不是贴标签。只顾贴标签,却不顾人性、生活的复杂是有失偏颇的。现实主义文学特别关注

42、人的生存困境:悖谬、失落、迷茫现实主义展现着人的个性、共性、复杂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呈现的正是从揭示社会谬误案例到进行经验教训总结的心路历程。在“加强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的时代背景下,更要在时代现场秉笔直书。正如加缪所说,写作“是为了使人们至少能回忆起这些人都是不公平和暴力的牺牲品,如实地告诉人们他在这场灾难中所学到的东西,并告诉人们:人的身上,值得赞赏的东西总是多于应该蔑视的东西” 。(有删改)15.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标签”会导致解读的简化、遮蔽,是不尊重作品的表现,读者常因此而缺乏深入了解作品的内在动力。B. 有责任的作家无

43、所谓道德立场,他应该真实地呈现人物的逾矩、背德、困境,从而警醒读者,促其反思。C. 一部文学经典,塑造的人物形象有着丰富的复杂性,反映了时代风云、世态人情,它的意义和价值超越读者而存在。D. 只有同时具有自我救赎、对善的呼唤,并能引发读者共鸣、带来反思,最终使心灵净化的文学作品,才有文学价值。- 15 -16. 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红楼梦 包法利夫人等作品为例,指出许多经典被贴“毁三观”标签的现象,引出话题,开启下文的分析论证。B. 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突出了文学与科学的差异,前者通过现象披露生活本质,从而生成意义,实现文学的价值。C. 文章指出文学的文献价

44、值在于它再现了一个时代,并以中西方文学经典为例,证明这是作品得以成为经典的重要原因。D. 文章认为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特别关注人的生存困境,创作者要在时代的现场秉笔直书,作者引用加缪的话加以论证。17. 请结合文章,探究“标签化”现象产生的原因。【答案】15. A 16. B 17. 肤浅地认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德行不能有亏,最好高大全;评判不是理性的质疑,没有细想人性的复杂、生活的百态。不了解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特点和创作目的。【解析】【15 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

45、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B 项, “有责任的作家无所谓道德立场”分析有误。作家要超越简单的道德边界去创作。C 项, “它的意义和价值超越读者而存在”分析有误。作品的意义经由读者得以呈现。D 项, “只有同时具有”说法绝对化,不必同时具备相关条件。故选 A 项。【16 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采取了什么论证思路,从哪

46、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B 项, “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分析有误。没有采用对比论证。故选 B 项。【17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文本的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 16 -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本题要求探究“标签化”现象产生的原因。第三节中“作品中的人物德行有亏就是“毁三观”?难道高大全就好?”可推断出, “标签化”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是肤浅地认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德行不能有亏,最好高大全。第四节中“读

47、者的评判应该是理性的质疑,从更高更广的维度审视作品、自我、生活、时代,而不是贴标签。只顾贴标签,却不顾人性、生活的复杂是有失偏颇的。 ”可推断出, “标签化”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二,是评判不是理性的质疑,没有细想人性的复杂、生活的百态。第五节“现实主义文学特别关注人的生存困境” “在加强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的时代背景下,更要在时代现场秉笔直书。 ”“正如加缪所说,写作是为了使人们至少能回忆起这些人都是不公平和暴力的牺牲品,如实地告诉人们他在这场灾难中所学到的东西,并告诉人们:人的身上,值得赞赏的东西总是多于应该蔑视的东西 。 ”这才是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特点和创作目的。从中能推断出“标签化”现象产生的原

48、因之三,不了解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特点和创作目的。【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七、现代文阅读(三) (12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读多少本“及格”?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分析一2018 年 4 月 19 日讯 过去的一年,你看了多少书?昨日,2017 年度“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发布。报告结果显示,我国成年国民中,全年阅读 10 本及以上纸质图书的占 10.2%,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 4.66 本。报告显示,2017 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 4.66 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12 本,与 2016 年度差别不大。未成年人在这方面则有更好表现:017 周岁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 8.81 本。若是每年阅读 10 本及以上纸质图书,便能够跻身成年国民排名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