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 2019 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1.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 ,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B. “霾尘积聚难见路人” ,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C.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D. 古剑“沈卢” “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 ,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青蒿素的提取用的是低温萃取,属于物理方法,A 错误;B、气溶胶属于胶体,有丁达尔效应,B 正确;C、铁置换铜属于湿法炼铜,C 正确;D、剑刃硬度要大,所以用碳铁合金,
2、D 正确,答案选 A。考点:考查化学与生活的有关判断2.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标准状况下,11.2L 乙醇完全燃烧生成 CO2的分子数目为 0.5NAB. 1LpH=1 的 CH3COOH 溶液中,H +的数目小于 0.1NAC. Na2O2和 CO2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 42g,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1.5NAD. 足量的 Fe 与 71gCl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3NA【答案】C【解析】【详解】A.乙醇在标准状况为液体,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所以 11.2L 乙醇的物质的量不是 0.5mol,则完全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分子数不是 0.5NA,故 A 错
3、误;B.pH=1 的 CH3COOH 溶液中的 c(H +)=0.1mol/L,故溶液中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为:n=cV=0.1mol/L1L=0.1mol,含有氢离子个数为 0.1NA,故 B 错误;C.Na2O2和 CO2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 42g,根据反应方程式 2Na2O2+2CO2=2Na2CO3+O2可知,固体质量增加 56g,转移 2mol 电子,所以固体质量增加 42g,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1.5NA,故 C 正确;D.足量的 Fe 与 71gCl2充分反应,71gCl 2的物质的量为 1mol,1molCl 2反应生成 Cl-转移的电子数为 2NA,故 D 错误。故选 C。- 2
4、 -【点睛】易错项为 D 项,氯气的量不足,应根据氯气的量计算转移电子的数目。3.下列事实能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的是( )醋酸与水能以任意比互溶;醋酸溶液能导电;醋酸稀溶液中存在醋酸分子;常温下,0.1mol/L 醋酸的 pH 比 0.1mol/L 盐酸的 pH 大;醋酸能和碳酸钙反应放出 C02; 0.1mol/L 醋酸钠溶液 pH=8.9;大小相同的铁片与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反应,醋酸产生 H2速率慢pH=a 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于 pH=a+1 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 10 倍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醋酸与水能以任意比互溶,不能说明醋酸的电离程度,所以不能
5、证明醋酸是弱酸,故错误;醋酸溶液能导电,只能说明醋酸能电离,不能说明醋酸的电离程度,所以不能证明醋酸是弱酸,故错误;醋酸稀溶液中存在醋酸分子,说明醋酸存在电离平衡,能证明醋酸是弱酸,故正确;常温下,0.1mol/L 醋酸的 pH 比 0.1mol/L 盐酸的 pH 大,说明醋酸不完全电离,能证明醋酸是弱酸,故正确;醋酸能和碳酸钙反应放出 CO2,说明醋酸酸性比碳酸强,但不能说明醋酸的电离程度,所以不能证明醋酸是弱酸,故错误;0.1mol/L 醋酸钠溶液 pH=8.9,其水溶液呈碱性,说明醋酸钠是强碱弱酸盐,所以能说明醋酸是弱酸,故正确;大小相同的铁片与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反应,醋酸产生
6、H2速率慢,说明醋酸中氢离子浓度小于盐酸中氢离子浓度,则证明醋酸是弱酸,故正确;pH=a 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于 pH=a+1 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 10 倍,不能说明醋酸部分电离,所以不能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故错误。能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的是,所以 A 正确。故选 A。- 3 -【点睛】强弱电解质的根本区别是电离程度,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是弱电解质,可以根据其一定浓度溶液的 pH 值、对应盐溶液的酸碱性等方面判断。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c(H +)/c(0H -)=10 12 的溶液中:NH 4+、Al 3+、NO 3-、Cl -B. pH=1 的溶
7、液中:Fe 2+、NO 3-、SO 42-、Na +C. 由水电离的 c(H +)=110 -14molL-1 的溶液中:Ca 2+、K +、Cl -、HCO 3-D. c(Fe 3+)=0.1molL -1的溶液中:K +、ClO -、SO 42-、SCN -【答案】A【解析】【详解】A.c(H +)/c(0H -)=10 12的溶液显酸性,该组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可以大量共存,故 A 正确;B.pH=1 的溶液显酸性,Fe 2+与 NO3-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 不能大量共存;C.由水电离的 c(H +)=110 -14molL-1的溶液,可能为酸性或碱性溶液,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均
8、不能大量存在 HCO3-,C 不能大量共存;D.c(Fe 3+)=0.1molL -1的溶液中,Fe 3+与 SCN-结合成络合离子,不 D 能大量共存。故选A。【点睛】判断离子共存,有以下几种情况: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由于形成络合离子,离子不能大量共存。5.为实现下列实验目的,依据下表提供的主要仪器,所用试剂合理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主要仪器 试剂A 分离 Br2和 CCl4的混合物 分液漏斗、烧杯Br2和 CCl4的混合物、蒸馏水B 鉴别葡萄糖和蔗糖 试管、烧杯、酒精灯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银氨溶液C 实验室制取 H2 试管、带导管的
9、橡皮塞 锌粒、稀 HNO3D 测定 NaOH 溶液的浓度 滴定管、锥形瓶、烧杯NaOH 溶液、0.100 0molL-1盐酸- 4 -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详解】A.Br 2和 CCl4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Br 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在 CCl4中的溶解度小,不能用水萃取 Br2和 CCl4混合液中的 Br2,但 Br2和 CCl4沸点不同,应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 A 错误;B. 葡萄糖含有醛基,具有还原性,能够发生银镜反应,蔗糖不具有还原性,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可用银氨溶液检验,故 B 正确;C. 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稀硝酸与锌反应生成 NO,不能生成氢
10、气,故 C 错误;D.中和滴定应需要酸碱指示剂,没有指示剂不能完成滴定实验,测定 NaOH 溶液的浓度时,需要用酚酞或甲基橙作指示剂,故 D 错误。故选 B。6.汉黄苳素是传统中草药黄苳的有效成分之一,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有独特作用。下列有关汉黄芩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汉黄苳素的分子式为 C16H13O5B. 该物质遇 FeCl3溶液显色C. 1mol 该物质与溴水反应,最多消耗 lmolBr2D. 与足量 H2发生加成反应后,该分子中官能团的种类减少 1 种【答案】B【解析】【详解】A.根据该分子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 C16H12O5,故 A 错误;B.该分子中含有酚羟基,可与 Fe
11、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故 B 正确;- 5 -C.该分子中含有酚羟基,酚羟基邻位碳原子上有氢原子,可以与 Br2发生取代反应,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反应,因此 1mol 该物质最多可消耗 2molBr2,故 C 错误;D.该物质与足量 H2发生加成反应后,碳碳双键和羰基均被加成,官能团种类减少 2 种,故 D错误。故选 B。7.已知 FeCl3溶液与 KSCN 溶液混合后发生反应 FeCl3+3KSCN Fe(SCN) 3+3KCl,达到平衡后,改变条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向溶液中加入少许 KC1 固体,溶液颜色变浅B. 升高温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C. 加入少许 KC1 固体或者加入
12、少许 FeCl3固体平衡常数均发生变化,且变化方向相反D. 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cFe(SCN) 3c3(KCl)/c(FeCl3)c3(KSCN)【答案】B【解析】【分析】A.根据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浓度分析,加入少量 KCl 固体,溶液中 Fe3+、SCN -浓度不变;B.反应一定存在热效应,升高温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C.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D.应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物质或离子表示平衡常数。【详解】A.根据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浓度分析,化学平衡为 Fe3+3SCN- Fe(SCN) 3,加入少量 KCl 固体,溶液中 Fe3+、SCN -浓度不变,溶液颜色不变,故 A 错误;B.反应一定存在热效
13、应,升高温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故 B 正确;C.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浓度不影响平衡常数,故 C 错误;DFeCl 3+3KSCN Fe(SCN) 3+3KCl 的离子方程式为 Fe3+3SCN- Fe(SCN) 3,平衡常数表达式 K=cFe(SCN) 3/c(Fe 3+)c 3(SCN ),故 D 错误。故选 B。8.准确移取 20.00mL 某待测 HC1 溶液于锥形瓶中,用 0.1000molL-1NaOH 溶液滴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装入 NaOH 溶液进行滴定B. 用酚酞作指示剂,当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无色时停止滴定C. 随着 NaOH 溶液滴入,锥形瓶中
14、溶液 pH 由大变小- 6 -D. 碱式滴定管滴定前准确读数,滴定达终点时,俯视读数,则测定结果偏小【答案】D【解析】【详解】A.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装入标准溶液会将标准液稀释,应用标准 NaOH 溶液润洗滴定管后再装入标准 NaOH 溶液,故 A 错误;B.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终点时锥形瓶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故 B 错误;C.锥形瓶中溶液原来显酸性,随着 NaOH 溶液滴入,慢慢变为中性、碱性,pH 由小变大,故C 错误;D.碱式滴定管滴定前准确读数,滴定达终点时,俯视读数,导致 V(标准) 偏小,根据 c(待测)=c(标准) V(标准) /V(待测) 分析,测定结果偏小,故 D 正确
15、。故选 D。9.热激活电池可用作火箭、导弹的工作电源。一种热激活电池基本结构如图所示,其中作为电解质的无水 LiCl-KCl 混合物受热熔融后,电池即可瞬间输出电能。该电池总反应为:PbSO4+2LiCl+Ca=CaCl2+Li2SO4+P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放电过程中,Li +向负极移动B. 正极反应式:Ca+2Cl -2e-=CaCl2C. 每转移 0.1mol 电子,理论上生成 10.35gPbD. 常温时,在正负极间接上电流表或检流计,指针偏转【答案】C【解析】【详解】A.放电过程为原电池,阳离子 Li 向正极移动,故 A 错误;B.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电极反应式为:PbSO 4
16、+2e-+2Li+=Li2SO4+Pb,故 B 错误;C.根据电极方程式 PbSO4+2e-+2Li+=Li2SO4+Pb,每转移 0.1mol 电子,生成 0.05molPb,质量为 10.35g,故 C 正确;- 7 -D.常温下,电解质不是熔融态,离子不能移动,不能产生电流,因此连接电流表或检流计,指针不偏转,故 D 错误。故选 C。10.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气体 A 和 B,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xB(g)2C(g) ,达到平衡后,只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物质的浓度、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30 min 时降低温度,40 min
17、时升高温度B. 8 min 前 A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8 mol/(Ls) -1C. 反应方程式中的 x=1,正反应为吸热反应D. 20 min40 min 间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均为 4【答案】D【解析】【分析】由开始到达到平衡,A、B 的浓度减少的量相同,由此可知 x=1;A.由图象可知,30min 时正逆反应速率降低了,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瞬时降低,反应仍处于平衡状态,故不是温度变化,而是降低了压强;40min 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平衡向逆向进行,而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应是升高温度;B.反应从开始到 8min 内 A 浓度减少了 0.64mol/L,根据
18、 = 计算 (A) ;C.由开始到达到平衡,A、B 的浓度减少的量相同,由此可知 x=1,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40min 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平衡向逆向进行,应是升高温度,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D.20min30min 间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都不变,反应处于平衡状态,30min40min,速率降低,为降低压强,平衡常数不变,20min40min 平衡常数相同,根据- 8 -20min 时计算平衡常数。【详解】由开始到达到平衡,A、B 的浓度减少的量相同,由此可知 x=1,A.由图象可知,30min 时正逆反应速率降低了,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瞬时降
19、低,反应仍处于平衡状态,故不是温度变化,而是降低了压强;40min 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平衡向逆向进行,而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应是升高温度;故 A 错误;B.08min 内 A 的浓度减少了 0.64mol/L,故 (A)=0.64mol/L8min=0.08mol/(Lmin)-1,选项中单位不对,故 B 错误;C.由开始到达到平衡,A、B 的浓度减少的量相同,由此可知 x=1,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40min 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平衡向逆向进行,应是升高温度,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 C 错误;D.20min30min 间正逆反应
20、速率相等,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都不变,反应处于平衡状态,30min40min,速率降低,为降低压强,平衡常数不变,20min40min 平衡常数相同,由图可知 20min 时 c(A)=c(B)=1mol/L,c(C)=2mol/L,所以平衡常数 K=22/(11)=4,故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注意根据图象浓度的变化以及反应速率的变化判断化学反应状态以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本题易错,答题时注意思考。11.将固体 NH4I 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NH 4I(s) NH3(g)+HI(g) ;2HI(g) H2(g)+I 2(g)反应达到平衡时,c(H 2)=0.
21、5mol.L -1,c(HI)=4molL-1,则此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A. 9 B. 16 C. 20 D. 25【答案】C【解析】【详解】NH 4I(s) NH3(g)+HI(g) ;2HI(g) H2(g)+I 2(g)反应达到平衡时,c(H 2)=0.5mol.L -1,消耗 c(HI)=0.5mol.L -12=1mol/L,则反应过程中生成的 c(HI)=1mol/L+4mol/L=5mol/L,生成的 c(NH 3)=c(HI)=5mol/L,平衡常数计算中所用的浓度为各物质平衡时的浓度,则此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K=c(NH 3)c(HI)=5mol/L4mol/L=20m
22、ol2/L2,所以 C 正确。故选 C。- 9 -12.从某含有 FeCl2、FeCl 3、CuCl 2的工业废液中回收铜并制备氯化铁晶体的流程如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试剂 a 是铁、试剂 b 是稀硫酸B. 操作、操作、操作所用仪器相同C. 试剂 c 是氯气,相应的反应为:2Fe 2+Cl2=2Cl-+2Fe3+D. 用酸性 KMn04溶液可检验溶液 W 中是否还有 Fe2+【答案】C【解析】【分析】从某含有 FeCl2、FeCl 3、CuCl 2的工业废液中回收铜,工业废水中加入试剂 a 为过量的铁,操作为过滤,得到滤渣为 Fe、Cu,滤液为氯化亚铁溶液,滤渣 Y 中加入试剂 b
23、 为盐酸溶解过量的铁生成氯化亚铁溶液,铜不溶,操作过滤得到铜和滤液 Z 为氯化亚铁溶液,滤液 Z 和X 合并加入氧化剂(试剂 c) ,氧化氯化亚铁溶液为氯化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氯化铁晶体,据此答题。【详解】A.由最终得到 FeCl3及其流程图可知,b 为盐酸,若为硫酸会引入硫酸根杂质离子,故 A 错误;B.上述分析可知,操作、是过滤,操作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蒸发浓缩与过滤所用仪器不同,故 B 错误;C.滤液 X,滤液 Z 中均含有 FeCl2,c 为氯气,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反应为:2Fe 2+Cl22Cl-+2Fe3+,故 C 正
24、确;D.亚铁离子、氯离子都可以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用酸性 KMnO4溶液不能检验溶液 W 中是否还有 Fe2+,故 D 错误。故选 C。13.在温度、容积相同的 3 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有关数据如下已知 N2(g)十 3H2(g) 2NH3(g) H=-92.4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0 -A. 2c1c 3 B. a+b92.4 C. 2p 2p 3 D. 1+ 31【答案】D【解析】【分析】甲容器反应物投入 1molN2、3molH 2,乙容器反应物投入量 2molNH3,恒温且乙容器容积和甲容器相同,则甲容器与乙容器是等
25、效平衡;甲容器反应物投入 1molN2、3molH 2,丙容器反应物投入量 4molNH3,采用极限转化法转化为反应物为 2molN2、6molH 2,是甲中的二倍,如果恒温且丙容器容积是甲容器 2 倍,则甲容器与丙容器也是等效平衡;所以丙所到达的平衡,可以看作在恒温且容积是甲容器两倍条件下,到达平衡后,再压缩体积为与甲容器体积相等所到达的平衡;据此分析平衡移动。【详解】甲投入 1molN2、3molH 2,乙容器投入量 2molNH3,恒温恒容条件下,甲容器与乙容器是等效平衡,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含量等完全相等;而甲容器投入 1molN2、3molH 2,丙容器加入 4molNH3,采用极限转
26、化法丙相当于加入 2molN2、6molH 2,丙中加入量是甲中的二倍,如果恒温且丙容器容积是甲容器 2 倍,则甲容器与丙容器为等效平衡,所以丙所到达的平衡,可以看作在恒温且容积是甲容器两倍条件下,到达平衡后,再压缩体积为与甲容器体积相等所到达的平衡,由于该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反应,缩小容器体积,增大了压强,平衡向着正向移动。A.丙容器反应物投入量 4molNH3,采用极限转化法转化为反应物为 2molN2、6molH 2,是甲中的二倍,若平衡不移动,c 3=2c1;丙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向着正向移动,所以丙中氨气的浓度大于甲中氨气浓度的二倍,即 c32c 1,故 A 错误;B.甲投入 1molN
27、2、3molH 2,乙中投入 2molNH3,则甲与乙是完全等效的,根据盖斯定律可知,- 11 -甲与乙的反应的能量变化之和为 92.4kJ,故 a+b=92.4,故 B 错误;C.丙容器反应物投入量 4molNH3,是乙的二倍,若平衡不移动,丙中压强为乙的二倍;由于丙中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向着向着正向移动,所以丙中压强减小,小于乙的 2 倍,即2p2p 3,故 C 错误;D.丙容器反应物投入量 4molNH3,采用极限转化法转化为反应物为 2molN2、6molH 2,是甲中的二倍,若平衡不移动,转化率 1+ 3=1;由于丙中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向着正向移动,氨气的转化率减小,所以转化率 1
28、+ 31,故 D 正确。故选 D。14.部分弱酸的电离常数如下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恰好中和等体积、等 pH 的 HCOOH 和 HCN 消耗 NaOH 的量前者大于后者B. 等体积、等浓度的 HCOONa 和 NaCN 两溶液中所含离子总数目 HCOONa 大于 NaCNC. NaHS 溶液中加入适量 KOH 后:c(Na +)=c(H 2S)+c(HS -)+2c(S 2-)D. HCOO-、CN -、HS -在溶液中不可以大量共存【答案】B【解析】【详解】A.根据电离平衡常数,HCOOH 的酸性强于 HCN,等 pH 等体积时,c(HCN)c(HCOOH),HCOOH 消耗
29、 NaOH 的体积小于 HCN,即恰好中和等体积、等 pH 的 HCOOH 和 HCN 消耗 NaOH 的量前者小于后者,故 A 错误;B.根据电荷守恒,HCOONa 溶液中:c(HCOO )c(OH )=c(Na )c(H ),NaCN 溶液中:c(CN )c(OH )=c(Na )c(H ),即离子总数是 n(Na )n(H )的 2 倍,而 NaCN 的水解程度大,即 NaCN 溶液中 c(OH )大,c(H )小,c(Na )相同,所以甲酸钠中离子总数大,故 B正确;C.NaHS 溶液中加入适量 KOH 后反应生成硫化钾和硫化钠,根据溶液中物料守恒有 c(Na )=c(S2 )c(HS
30、 )c(H 2S),故 C 错误;D.根据电离平衡常数,电离出 H 能力:HCOOHH 2SHCNHS ,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因此这- 12 -些离子能够大量共存,故 D 错误。故选 B。15.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和 W 同主族且 W 的单质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Y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 3 倍,Z 2+与 Y2-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 的氢化物中仅含有极性键B. X 与 Y 形成的三原子分子的电子式是C. 原子半径 ZY,离子半径 Z2+O。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离子半径 Mg2+20mL,则可能
31、 c(Cl -)c(H +)c(K +) c(OH -)D. 当滴定氨水消耗 V(HCl)=10mL 时,c(NH 3H2O)c(NH 4+)c(Cl -)c(OH -)c(H +)【答案】D【解析】【分析】A.根据氨水和氢氧化钾在滴定开始时的 pH 来判断;B.盐酸与氨水恰好反应生成氯化铵,溶液显酸性;C.滴定氢氧化钾溶液时,若 V(HCl)20mL,氢离子浓度可能大于钾离子浓度;D.根据图像,V(HCl)=10mL 时,溶液显碱性,即 NH3H2O 的电离程度大于 NH4+的水解程度。【详解】A.氢氧化钾为强碱,一水合氨是弱碱,在溶液中部分电离,相同浓度时,一水合氨的 pH 小于氢氧化钾,
32、所以表示的是滴定氨水的曲线,故 A 正确;B.滴定氨水消耗的 V(HCl)=20mL,盐酸与氨水恰好反应生成氯化铵,溶液显酸性,c(Cl -)c(NH 4+) ,当 pH=7 时,滴定氨水消耗的 V(HCl)20mL,根据电荷守恒,c(Cl -)=c(NH 4+) ,故 B 正确;C.滴定氢氧化钾溶液时,若 V(HCl)20mL,H +浓度肯定大于 OH-浓度,可能大于 K+浓度,则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可能为:c(Cl -)c(H +)c(K +)c(OH -) ,故 C 正确;D.当滴定氨水消耗 V(HCl)=10mL 时,溶液中溶质为等物质的量的 NH3H2O 和 NH4Cl,根据图像,V(
33、HCl)=10mL 时,溶液显碱性,即 NH3H2O 的电离程度大于 NH4+的水解程度,因此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 c(NH 4+)c(Cl -)c(NH 3H2O)c(OH -)c(H +) ,故 D 错误。故选 D。17.(1)某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为 Kw=110-13,则该温度_25(选填 “” “” “” ) ,其理由是_。(2)若保持温度不变,向少量水中加入_g 的 NaOH 固体,并加入水至 1L,才能使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 H+、OH -的浓度乘积为 c(H +) 水 c (OH -) 水 =10-26。(3)若保持温度不变,向水中通入 HCl 气体,恰好使溶液中的 c(H +
34、)/c(OH -)=10 9,此时水电离出的的 c (OH -)=_。(4)若将此温度下 pH=11 的 NaOH 溶液 aL 与 pH=1 的稀硫酸 bL 混合(设混合后溶液体积的- 14 -微小变化忽略不计) ,试通过计算填写以下不同情况时两溶液的体积比。若所得混合溶液为中性,则 a:b =_。若所得混合液的 pH=3,则 a:b=_。若 a:b=101:9,则混合后溶液的 pH= _。【答案】 (1). (2). 水的电离过程是吸热的,升高温度,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KW增大,则 t25 (3). 40 (4). 1011 mol/L (5). 10:1 (6). 9:1 (7). 10
35、【解析】【分析】(1)水的电离过程是吸热的,升高温度,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K W增大,故说明 t25;(2)根据 c(H +) 水 c(OH -) 水 =10-26进行计算;(3)根据水电离出的 c(OH )水 =c(OH-)溶液 ,c(H )溶液 =Kw/c(OH )溶液 计算;(4)根据溶液的 pH 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详解】 (1)25时,水的离子积为 KW=110-14,K W(t)=110 -13K W(25) ,且水的电离过程是吸热的,升高温度,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K W增大,故说明 t25,故答案为:,水的电离过程是吸热的,升高温度,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K W增大,则 t
36、25。(2)水电离产生的 H+、OH -的浓度乘积即:c(H +) 水 c(OH -) 水 =10-26,则 c(H +)=10 -13mol/L,已知 Kw=10-13,c(OH -)=10 -13/10-13=1mol/L,则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1mol/L1L=1mol,则质量为 1mol40g/mol=40g,故答案为:40。(3)向水中通入 HCl 气体,溶液显酸性,水电离出的 c(OH )水 =c(OH-)溶液 ,c(H )溶液=Kw/c(OH )溶液 ,代入 c(H )溶液 /c(OH )溶液 =109,可得 c(OH )溶液 =1011 ,则水电离的 c(OH-)水 =1011
37、 mol/L,故答案为:10 11 mol/L。(4)若将此温度(t)下,pH=11 的 NaOH 溶液 aL 与 pH=1 的稀硫酸 bL 混合,此时 NaOH 溶液中 c(OH -)=10 -13/10-11mol/L=0.01mol/L,则 n(OH -)=aL0.01mol/L=0.01amol,稀硫酸溶液中 c(H +)=0.1mol/L,则 n(H +)=0.1mol/LbL=0.1bmol,则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即 n(H +)=n(OH -) ,则有 0.01a=0.1b,a:b=10:1,故答案为:10:1。若所得混合液的 pH=3,即酸过量,则 c(H +)=(0.1b-0
38、.01a)/(a+b)= 0.001mol/L,解- 15 -得:a:b=9:1,故答案为:9:1。若 a:b=101:9,则 n(OH -):n(H +)=(0.01101):(0.19) ,呈碱性,那么c(OH -)=(0.01101-0.19)/(101+9)mol/L=10 -3mol/L,由于 KW=110-13,则 c(H +)=10-10mol/L,即 pH=10,故答案为:10。18.氰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同时也是一种剧毒物质,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一旦泄露需要及时处理,一般可以通过喷洒双氧水或硫代硫酸钠溶液来处理,以减轻环境污染。.已知:氰化钠化学式为 NaCN,氰化钠
39、是一种白色结晶颗粒,剧毒,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易水解生成氰化氢。(1)CN -中 C 元素显+2 价,N 元素显-3 价,则非金属性 N_C (填“” “”或“=”) ,请设计实验证明:_。(2)NaCN 用双氧水处理后,产生一种酸式盐和一种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硫代硫酸钠的工业制备的反应原理为 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上述原理实验室制备硫代硫酸钠,并检测用硫代硫酸钠溶液处理后的氰化钠废水能否达标排放。【实验一】实验室通过如下图所示装置制备 Na2S2O3。(3)b 装置的作用是_。c 装置中的产物有
40、 Na2S2O3和 CO2等,d 装置中的溶质有 NaOH、Na 2CO3,还可能有_。- 16 -(4)实验结束后,在 e 处最好连接盛_(填“NaOH 溶液” 、 “水” 、 “CCl4”中一种)的注射器,再关闭 K2打开 K1,防止拆除装置时污染空气。【实验二】测定用硫代硫酸钠溶液处理后的废水中氰化钠的含量。已知:废水中氰化钠的最高排放标准为 0.50mg/L;Ag +2CN-=Ag(CN) 2-,Ag +I-=AgI,AgI 呈黄色,且 CN -优先与 Ag +反应。实验如下:取 20.00mL 处理后的氰化钠废水于锥形瓶中,并滴加几滴 KI 溶液作指 示剂,用1.0010-4mol/
41、L 的标准 AgNO3溶液滴定,消耗 AgNO3溶液的体积为 1.50mL。(5)滴定终点的现象:_。(6)处理后的废水是否达到排放标准:_ (填“是”或“否” ) 。【答案】 (1). (2). 取少量碳酸氢钠于试管中,加入稀硝酸,有无色气泡产生,说明酸性硝酸大于碳酸,则非金属性 NC (3). CN-+H2O2+H2OHCO 3-+NH3 (4). 安全瓶,防止倒吸 (5). Na2SO3 (6). NaOH 溶液 (7). 滴入最后一滴硝酸银溶液,出现淡黄色沉淀 (8). 否【解析】【分析】(1)在化合物中非金属性强的元素显负价,非金属性弱的元素显正价,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
42、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据此设计实验;(2)NaCN 用双氧水处理产生一种酸式盐和一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二者反应生成氨气和碳酸氢钠;(3)由仪器结构特征,b 装置为安全瓶,防止溶液倒吸;d 装置吸收二氧化硫,d 中溶质有NaOH、Na 2CO3,碱过量,还有亚硫酸钠生成;(4)实验结束后,装置 b 中还有残留的二氧化硫,为防止污染空气,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关闭 K2打开 K1拆除装置,防止污染空气;(5)Ag +与 CN-反应生成Ag(CN) 2-,当 CN-反应结束时,Ag +与 I-生成 AgI 黄色沉淀,说明反应到达滴定终点;(6)计算消耗硝酸银物质的量,再根据方程式
43、 Ag+2CN-=Ag(CN) 2-计算出氰化钠的含量与废水中氰化钠的最高排放标准为 0.50mg/L 比较判断是否符合排放标准。【详解】 (1)在化合物中非金属性强的元素显负价,非金属性弱的元素显正价,CN -中 C 元素显+2 价,N 元素显-3 价,则非金属性 N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 17 -水化物酸性越强,设计实验为取少量碳酸氢钠于试管中,加入稀硝酸,有无色气泡产生,说明酸性硝酸大于碳酸,则非金属性 NC,故答案为:;取少量碳酸氢钠于试管中,加入稀硝酸,有无色气泡产生,说明酸性硝酸大于碳酸,则非金属性 NC。(2)用双氧水处理氰化钠,产生一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
44、试纸变蓝的气体为氨气,根据原子守恒一种酸式盐为碳酸氢钠,所以反应为:NaCN+H 2O2+H2ONaHCO 3+NH3,离子反应为:CN-+H2O2+H2OHCO 3-+NH3,故答案为:CN -+H2O2+H2OHCO 3-+NH3。【实验一】a 装置制备二氧化硫,c 装置中制备 Na2S2O3,反应导致装置内气压减小,装置 b为安全瓶作用,防止溶液倒吸,d 装置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3)由仪器结构特征,可知 b 装置为安全瓶,防止倒吸,d 装置吸收二氧化硫,d 中溶质有NaOH、Na 2CO3,碱过量,还有亚硫酸钠生成,故答案为:安全瓶,防止倒吸;Na 2SO3。(4)实验结
45、束后,装置 b 中还有残留的二氧化硫,为防止污染空气,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再关闭 K2打开 K1,防止拆除装置时污染空气,故答案为:NaOH 溶液。【实验二】 (5)Ag +与 CN-反应生成Ag(CN) 2-,当 CN-反应结束时,滴入最后一滴硝酸银溶液,Ag +与 I-生成 AgI 黄色沉淀,说明反应到达滴定终点,故答案为:滴入最后一滴硝酸银溶液,出现淡黄色沉淀。(6)消耗 AgNO3的物质的量为 1.510-3L0.0001mol/L=1.5010-7mol,根据方程式Ag+2CN-=Ag(CN) 2-,处理的废水中氰化钠的质量为 1.5010-
46、7mol249g/mol=1.4710-5g,废水中氰化钠的含量为1.47102mg0.0200L=0.735mg/L0.50mg/L,处理后的废水未达到达到排放标准,故答案为:否。19.钛矿工业中的硫酸酸性废水富含 Ti、Fe 等元素,其综合利用如下:- 18 -已知:TiO 2+易水解,只能存在于强酸性溶液中。(1)TiO 2+钛的化合价为_。(2)步骤中检验钛矿废水中加入铁屑是否足量的试剂是_。(3)操作 a 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_。(4)步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反应温度一般需控制在 35以下,其目的是_。(5)已知 Ksp=Fe(OH) 2 = 810-16。步骤中,FeCO 3达到溶解平衡时,若室温下测得溶液的 pH 为 8.5, c(Fe 2+) = 110 -6mol/L。试判断所得的 FeCO3中_(填“有”或“没有” )Fe(OH) 2;步骤中,为了得到较为纯净的 Fe2O3,除了适当的温度外,还需要采取的措施是_。(6)向“富含 TiO2+溶液”中加入 Na2CO3粉末易得到固体 TiO2 nH2O。请结合原理和化学用语解释其原因_。【答案】 (1). +4 (2). KSCN 溶液 (3). 过滤、洗涤、干燥 (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