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1 ,大小:2.12MB ,
资源ID:1108679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10867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figureissue18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1、- 1 -牡一中 2016 级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60 分)1.商代“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受民” “受疆土” ,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 。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制A. 推动了血缘宗法制的发展B. 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C. 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D. 形成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 ”可知,周天子分封,天子正式成为诸侯的君主,王权得

2、以提升,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故 B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血缘宗法制,排除 A;材料反映的是“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 ”,无法体现分封制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排除 C;夏商周时期,中央权力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D 错误。【点睛】解答本体的关键信息是“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 ”,联系所学分封制的影响分析解答。2.孟子主张“制民恒产” “勿夺农时” “省刑罚,薄税敛。 ”董仲舒主张“限民田,以澹不足”“塞兼并之路” “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以下对二者思想理解正确的是A. 两者主张都得到当时统治者认同B. 两者主张都以维护农民的利

3、益为出发C. 两者主张都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D. 两者主张都以维护君主的利益为出发点【答案】D【解析】【详解】 “制民恒产” “勿夺农时” “省刑罚,薄税敛。 ”体现的是轻徭薄赋、保证农民生产时- 2 -间;“限民田,以澹不足” “塞兼并之路”体现的是抑制兼并,由此可知两者都利于稳定小农经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故 D 项正确;两者都是站在君主的立场出发的,根本上不是为了维护农民的利益,排除 B 项;战国时期孟子的思想并没有得到重用,当时统治者重用法家思想,排除 A 项;孟子的主张中无法体现抑制土地兼并,排除 C 项。3.2016 年 3 月,考古专家确认江西南昌海昏侯墓主身份为“汉废帝”刘贺。据

4、史书记载,刘贺在当皇帝的 27 天里做了 1127 件荒唐事,从而留下了“荒淫迷惑,失帝王礼仪”的罪名。但刘贺墓出土了编钟、琴瑟、大量的竹简和孔子圣贤像,诸多学者据此认为刘贺是知书达理、情趣高雅的人。上述对刘贺的不同评价说明A. 历史研究需要注意史料的互证B. 文献史料真伪难辨C. 历史人物评价难有定论D. 历史记载要经过考古发现证实【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阐释了对刘贺的不同记载与论证,由史书记载的刘贺,也有通过考古得出的刘贺,强调的对刘贺的认识需要从多方面论证,没有对“文献史料真伪”进行阐释,故 B 排除;材料中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刘贺,强调的是在历史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材料的相互论证,

5、以得出正确的认识,故 A 正确;材料中的主旨不是对刘贺的评价,而强调的是史料研究,故C 项排除;“历史记载要经过考古发现证实”表述合理,但是与题干主旨不合,故 D 排除。4. 晋书列传第六记载:卫瓘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用使朝廷德让,野无邪行。魏氏承颠覆之运,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今除九品,则宜准古制,使朝臣共相举任,于出才之路既博,且可以厉进贤之公心,核在位之明暗,诚令典也。 ”这说明卫瓘等主张A. 以门第族望为选官标准B. 恢复由下而上推举人才的制度C. 通过考试发现选拔人才D. 建立由上而下选拔官员的制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的“今除九品,则宜准古制”

6、可以看出,卫瓘等人主张恢复由下而上推- 3 -举人才的制度,故答案为 B 项。A 项是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与材料相悖,排除;C 项材料没有反映,材料没有主张采用考试制度选拔人才,排除;D 项与材料不符,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的弊端5.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A. 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B. 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C. 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D. 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答案】D【解析】由材料信息“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

7、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说明尚书省在中央与地方行政运行中处于中枢的位置,故 D 项正确;唐朝三省各有其职责,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材料反映的是尚书省在履行自身的职责,故 A 项错误;拥有起草诏令制敕权力的是中书省,故 B 项错误;C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点睛;本题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史料实证,是通过新材料对教材主干知识的考查,是高考命题的常规思路,这就启示我们一定不要忽视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复习。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 。6.唐朝吴道子在创作宗教画时总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自由地对宗教人物作现实的加工

8、。他在送子天王图中,将武将的脸型与唐代武士俑的面貌画的完全一致;在千福寺壁画中,他把菩萨画成自己的样子。这说明了吴道子的宗教画A. 吸收融合外来的绘画方式B. 借鉴民间风俗画表现手段C. 重视线条描绘的写实风格D. 具有浓郁的世俗化的倾向【答案】B【解析】“唐朝吴道子在创作宗教画时总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自由地对宗教人物作现实的加工。 ”体现了具有明显的世俗化倾向,D 正确;对宗教人物作现实的加工并未体现重视吸取外来的美- 4 -术风格,排除 A;材料并未反映宗教画借鉴民间风俗画表现手段,排除 B;材料反映吴道子宗教画对宗教人物作现实的加工,并非“写实” ,排除 C。7.据耒耜经 ,唐后期江东地区

9、已使用犁地、碎土、去草、平田等各种农具,加上从岭南引来的耖(把土弄得更细的农具) ,由此形成一整套生产技术措施。据此可知唐代农耕技术A. 形成完整体系B. 达到古代顶峰C. 江东落后于岭南D. 岭南领先于全国【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唐代的农耕技术。虽然唐代形成一整套的生产技术措施,但并不能说明达到古代的顶峰,故排除 B 项;江东从岭南引进了耖,也无法由此说明江东落后于岭南,故排除 C 项;由题意无法判断岭南领先于全国,故排除 D 项;根据“加上从岭南引来的耖(把土弄得更细的农具) ,由此形成一整套生产技术措施”可知唐代农耕技术形成完整体系,故选 A。8.宋朝的台谏制度主要由御史制度

10、和谏官制度组成。在宋代,台谏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台谏势力猛增。苏轼在奏章中说道:台谏官员“言及乘與,则天子改容;事关廊庙,则宰相待罪。台谏固未必皆贤,所言亦未必皆是。然须养其锐气,而借之重权者,岂徒然哉?将以折奸臣之萌也。 ”下列对宋代台谏机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有利于加强对宰执百官的监督B. 台谏具有言事弹劾的监察职能C. 谏官设立不利于加强专制皇权D. 谏官谏议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台谏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台谏势力猛增”可知台谏机构的设立有利于加强皇权,故 C 项表述错误,答案为 C 项;根据材料“事关廊庙,则宰相待罪。 ”可知台谏势力猛增对宰执及百官的职

11、权行使形成了极大的监督,故 A 项正确,排除;根据材料“宋朝的台谏制度主要由御史制度和谏官制度组成”可知台谏具有言事弹劾的监察职能,故 B 项正确,排除;根据材料“言及乘與,则天子改容” ,结合所学可知谏官谏议有助于减少决策的- 5 -失误,故 D 项表述正确,排除。9.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里写道:(梭伦)把法律颁写在木板上,竖立在巴西勒斯柱廊里,所有人都发暂恪守它们,9 名执政官还要在那块石头跟前起誓,如果他们僭越了某条法律,他们将献塑一座金像。这一记载说明梭伦为雅典执政官时A. 处处维护平民的利益B. 法治观念取代人治观念C. 奉行法律至上的原则D. 使雅典成为了民主国家【答案】C【解析】

12、根据材料“法律颁写在木板上” “发誓恪守它们” “起誓” “如果他们僭越了某条法律”得知这说明雅典奉行法律至上的原则,故答案为 C;“人治” “平民的利益”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AB;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故 D 错误。10.罗马法中规定:如果道路因水灾或其他变故而毁坏时,邻近土地的所有人,在道路未修复前应任他人在自己土地上行走。这主要说明罗马法A. 严重损害公民个人权益B. 注重维护公众利益C. 法律制度有待继续完普D. 保护奴隶主的特权【答案】B【解析】【详解】 “如果道路因水灾或其他变故而毁坏时,邻近土地的所有人,在道路未修复前应任他人在自己土地上行走” ,这说明罗马法注重维

13、护公众利益,故 B 项正确;“损害公民个人权益”不是材料信息的主旨,故 A 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法律制度有待完普,故 C 项错误;材料中也未体现出奴隶主的特权,故 D 项错误。11.早期文艺复兴仅局限于以佛罗伦萨为中心的意大利,而且主要在文学艺术领域内展开,更多的是对古典文化传统的继承。这一时期重视“古典文化传统”的主要原因是A. 市民阶层比较保守B. 传统文艺内容丰富C. 古典文化保存完整- 6 -D. 封建教会势力强大【答案】D【解析】【详解】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表面上看是复兴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实际上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进行的反封建斗争。文艺复兴时,封建教

14、会势力强大,资本主义势力并不发达,不敢直接去批判封建的宗教,所以要借助那些古典文学,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体现了自由,民主的思想,表达了对封建教会统治的不满。故D 项正确;市民阶层比较保守与重视古典文化传统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 A 项;传统文艺内容丰富、古典文化保存完整对重视“古典文化传统”有一定的关系,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BC 项。12.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强调,“在国家之中,并没有任何根本法是不能予以废除的。即使是社会公约也不例外;因为如果全体公民集合起来一致同意破坏这个公约的话,那么我们就不能怀疑这个公约之被破坏乃是非常合法的” 。对该观点判断错误的是A. 实际体现了“社会契约”思

15、想B. 即将引起社会秩序的混乱C. 阐述了“不断革命”的合理性D. 有可能导致多数人的暴政【答案】B【解析】“即使是社会公约也不例外”体现了社会契约思想,故 A 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因为如果全体公民集合起来一致同意破坏这个公约的话,那么我们就不能怀疑这个公约之被破坏乃是非常合法的”反映了“不断革命”的合理性,有可能导致多数人的暴政,故 CD 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社会契约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故 B 项错误,但是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答案为 B 项。13.近代英国国王财力不足,这在宫廷服饰上有明显的表现,1691 年英国史学家盖伊米吉这样写道:“英国宫廷内服饰朴素文雅,谦虚内敛,让人觉

16、得之前的英国人那样模仿法国人的着装,是相当愚蠢的。 ”导致英国王室如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工业革命的开展B. 英国国教建立C. 君主立宪制确立- 7 -D. 受到法国影响【答案】C【解析】英国王室由于财力不足而出现宫廷服饰走向朴素文雅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制度发生了变化,1688 年之前英国是国王专制的制度,所以国家财政收入可以由王室随意支配,而 1689 年权利法案颁布,导致了君主立宪制确立,国王的权力受到了限制,尤其是征税权,所以会出现财力不足,故选 C;工业革命开始于 1765 年,故 A 与题目时间不符,排除 A;英国国教建立与题干时间也不符,故排除 B;由“让人觉得之前的英国人那般模仿

17、法国人的着装,是相当愚蠢的”可知 D 与题意不一致,故排除 D。14.1913 年,比尔德出版美国宪法的经济观 ,他在书中,逐一列出了 55 个制宪人士的经济状况,并论证了他们如何从维护各自的利益出发而影响了宪法的成文,并进一步指出美国宪法是参与制宪会议的货币、公债、制造业、贸易和航运 4 个利益集团发起和推动的是 55个有产者利益博弈的结果。据此可知,当时作者认为,美国 1787 年宪法的制定A. 照搬了启蒙思想家的立国原则B. 顺应了自由主义的时代潮流C. 忽视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D. 代表了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作者认为美国 1787 年宪法的制定是 55

18、 个有产者利益博弈的结果,忽视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故 C 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照搬了启蒙思想家的立国原则,排除 A;材料反映美国 1787 年宪法的制定是 55 个有产者利益博弈的结果,与自由主义的时代潮流无关,排除 B;19 世纪后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垄断,D 不符合美国 1787 年宪法的制定的时间,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逐一列出了 55 个制宪人士的经济状况,并论证了他们如何从维护各自的利益出发而影响了宪法的成文” “美国 1787 年宪法” ,紧扣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美国 1787 年宪法制定的背景分析解答。15.一位曾经激烈地批评政府、反对国王的资产阶级自由派人士博姆加

19、尔腾 1866 年在普鲁士年鉴上发表长文向俾斯麦认错:“事实证明我们的政体构想(民主方案)几乎全都是错的我们的原则(民主制度)若胜利会给我们带来灾难,我们的原则失败反给我们带来了- 8 -无穷的解救”材料表明A. 战争的胜利为专制势力的存在提供了合理性B. 德意志资产阶级具有一定的软弱性和妥协性C. 德意志资产阶级的政体构想不符合历史潮流D. 战争的胜利有利于德意志结束分裂走向统一【答案】A【解析】【详解】A 正确,王朝战争的胜利有助于德意志结束分裂,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统一市场,解决了资产阶级自由派迟迟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资产阶级自由派改变了对普鲁士专制的态度。B 错,从材料看资产阶级自由派态

20、度的转变是源自“事实证明” ,而非自身因素。C 错,C 项不符合史实,民主化一直是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其政体设想是符合历史潮流的。D 错,材料重在政治制度的探讨,而非国家统一,选项偏离题目主旨。【点睛】德国王朝战争,是 1864 年到 1871 年普鲁士为统一德意志进行的三次军事行动。第一次王朝战争是 1864 年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对丹麦的战争。第二次王朝战争是 1866 年普鲁士与奥地利的普奥战争。第三次王朝战争是 1870 年普鲁士进攻法国的普法战争。最终以普鲁士一方的胜利而结束,统一了整个德意志。16.“19 世纪下半叶是近代科学的鼎盛期,技术进步开始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

21、要组成部分。近代科学革命的种子在这一世纪获得了丰收,技术取得了辉煌胜利。 ”这时期的“技术进步”A. 主要源于技术工人经验积累B. 使蒸汽机成为产业革命原动力C. 促使现代工厂制度开始建立D. 使资本主义由此确立全球优势【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19 世纪下半叶” ,结合所学,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了资本主义对整个世界的统治,故 D 正确;ABC 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时间不符合“19 世纪下半叶” ,排除。【点睛】解答本体的关键信息是“19 世纪下半叶” ,结合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知识分析解答。- 9 -17.咸丰九年,洋人来换合约,

22、僧忠亲王诱而击沉其船。天下称快;十年,夷人复至,京师不守,几丧天下。这次事件A. 导致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B. 促进中华民族意识觉醒C. 导致列强侵华深入中国内地D. 说明清政府缺乏契约意识【答案】D【解析】【详解】这次“换约”事件是 1859 年,清政府官员没有按照合约规定,反而“诱而击沉其船” ,说明清政府没有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契约意识,故 D 项正确。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天津条约内容,故 A 项错误。促进中华民族意识觉醒是甲午中日战争,故 B 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势力逐步深人中国内地,故 C 项错误。【点睛】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天津条约增开长江流域的镇

23、江、南京、九江、汉口为通商口岸,允许外国军舰和商船在长江各口岸通航,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可排除答案。18.容闳(18281912) ,毕业哈佛大学,为中国留美之第一人。1901 年就义和团运动对学生说了一番话:“汝以义和团为乱民乎?此中国之民气也,民无气则死,民有气则动,动为生气,从此中国可免瓜分之局,纳民气于正轨,此中国少年之责也。 ”这里“纳民气于正轨”应是A. 加强对民众的爱国主义教育B. 对民众爱国热情进行理性引导C. 将民众的爱国运动纳入政府的领导D. 加强对民众行动的规范管理【答案】B【解析】容闳肯定义和团运动是一场爱国主义运动,但认为光有爱国热情还不够,必须正确引导,才能为实现国

24、家富强和民族独立所用。故答案为 B 项。材料反映的是对民众爱国热情的引导,并非民众缺乏爱国热情,排除 A 项;材料没有反映必须“纳入政府的领导” ,排除 C 项;材料只针对“民气”的引导,没有涉及对民众的管理,排除 D 项。19.观察下表-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表中、处填写正确的是- 10 -A. 机器产品 原料 手工制品B. 手工制品 原料 机器产品C. 原料 手工制品 机器产品D. 原料 机器产品 手工制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可知,从 1893 年到 1910 年间、的数据不断增加,的数据不断下降,结合所学可知,19 世纪 90 年代,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程度不

25、断加深,中国沦为外国的原料产地,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为原料;随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手工业制品产量及出口量下降,故为手工制品;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机器产品的产量及出口量逐渐增加,故为机器产品。故 C 项正确;排除 ABD 三项。20.国民党“一大”后,孙中山认为中国没有民族精神,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要善用中国固有的家族和宗族, “大家联合起来,成一个大国族团体” 。这反映了孙中山A. 主张改良传统组织挽救民族危亡B. 倡导通过革命手段强化宗法制C. 将民族主义视为革命的中心任务D. 将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相结合【答案】A【解析】【详解】孙中山认为“要善用

26、中国固有的家族和宗族, 大家联合起来,成一个大国族团体 ”以此来解决中国当时面临的“亡国灭种之忧” ,说明孙中山主张改良传统组织来改善中国地位,故 A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到“革命手段” ,排除 B 项;材料无法体现民族主义是否被视为革命的中心任务,排除 C 项;材料反映的是民族革命,没有涉及“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相结合” ,排除 D 项。21.毛泽东在给林彪的一封信中指出:“星火燎原 ”的话,正是时局发展的适当的描写。- 11 -只要看一看许多地方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士兵哗变、学生罢课的发展,就知道这个星星之火 ,距燎原的时期,毫无疑义地是不远了。 ”信中的“时局”指A. 国民大革命时期北伐

27、战争节节胜利B. 十年对峙时期开创“工农武装割据”C. 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统治土崩瓦解D. 文革时期全面夺权【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察的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及特点。【详解】根据“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士兵哗变、学生罢课” “星星之火 ,距燎原的时期,毫无疑义地是不远了”推断:此时期为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 B 项正确;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工人罢工,农民暴动”符合“星星之火” ,不符合“燎原” ,故 A 错误;C、D 两项均与材料内容不符,故排除。【点睛】本题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理解毛泽东思想在不同时期的发展。22.黄仁宇认为:“中国人写历史的传统,以褒贬为前提,通常将

28、叙述人物品质,分为至善与至恶。这种历史观,只能表现作者个人在世间的经验,而不能表彰超过生命长度的历史经验;也只能代表农业社会形态简单的经验,而不能表彰工业社会组织关系复杂的经验,这办法正是我们今日应该改革的地方。 ”据此判断,符合其历史观的是A. 应该长时段、宽视野地研究历史B. 研究历史要有尊重个性和包容理解的情怀C. 工业社会的历史更具有参考意义D. 个人体悟是历史借鉴意义生发的重要路径【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材料中黄仁宇的观点可知,他支持的历史观应当结合“超过生命长度的历史经验”并且超越当时社会形态的局限,即长时期、宽视野地研究历史。故 A 项正确;材料中作者强调研究历史视野要宽广

29、,而不是强调个性和包容的问题,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把农业社会的历史与工业社会的历史进行比较,故无法得出 C 项的结论,排除 C 项;材料强调研究历史的方法问题,而不是个人的体悟,故 D 项错误。- 12 -23.恩格斯曾说:“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是马克思或我都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因素,那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下列关于唯物史观的说法正确的是A. 历史上一切政治、意识形态都是由经济决定的B.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C. 唯物史观的提

30、出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D. 唯物史观的系统阐述出自马恩合作完成的神圣家族【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中可以看出,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故 B 项正确;材料“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因素,那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说明 A 项错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 C 项错误;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系统阐述唯物史观的著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 ,故 D 项错误。24.1933 年,美国矿工联合会派出组织人员到全国各矿区宣传,其口号是“总统要求你们参加工会” ,美国工

31、会的会员数,由 1933 年的 297 万人,增为 1934 年的 361 万人。这反映了A. 罗斯福新政消除了劳资双方的矛盾B. 全国劳工关系法保护了工人利益C. 经济危机使罗斯福政府成了工人阶级的代表D. 全国工业复兴法得到工人的热烈响应【答案】D【解析】【详解】罗斯福新政于 1933 年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从材料信息来看,美国工会会员数的大幅增加,说明全国工业复兴法得到工人的热烈响应。故答案为 D 项。A 项说法绝对,排除;全国劳工关系法于 1935 年通过,排除 B 项;C 项不符合史实,罗斯福政府仍然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排除。25.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和平时期

32、的军事同盟,北约标志美国孤立主义的正式结束。它还代表了传统军事同盟的一项急剧改变,因为它不仅规定了国际司令部之下各国军事单位的一种聚合,还规定了在训练、战略规划和武器生产方面的紧密协作,从而规定了成员国资源的- 13 -一种与先前任何军事协议相比更大程度的全面整合。上述材料客观上表明北约A. 加速了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B. 利于推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C. 实质是美国控制西欧的工具D. 提高了西欧国家军队战斗力【答案】B【解析】【详解】B 正确,材料提及各成员国多方面的合作与资源整合,符合一体化的相关内容;A错在材料未提及苏联及华约,选项做了过度延伸;材料强调“各国军事单位的一种聚合” 、“成员国资

33、源的一种与先前任何军事协议相比更大程度的全面整合”的信息,C 错在选项表意并非材料重点,故排除 C。同样,D 错在选项表意并非材料重点。26.有学者指出, “(20 世纪)60 年代的发展突飞猛进,可以说超越了人类社会过去几个世纪、甚至几千年的总和。 ”其中,推动该时期欧洲经济发展的因素有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欧洲一体化进程国家大力干预经济福利国家的出现A. B. C. D. 【答案】D【解析】1967 年欧洲共同体成立,大大增强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实力;从二战结束到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西方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取得了一定成功;二战后福利国家制度相继建立,减少了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34、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秩序,有利于经济发展。因此说法正确,故答案为 D 项。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在 1947 年,排除含有的 A、B、C项。点睛: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常见解题方法有肯定法、排除法、求同存异法等。肯定法即凭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直接作答。排除法即找出一项或两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题- 14 -肢,排除它,逐步缩小范围,最后留下正确选项。求同存异法即将备选项中相同的题肢放在一边不管,而将所剩余相异的题肢加以比较辨析,从而根据题干的要求得出正确答案。27.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是亨利希海涅重要的政治讽刺诗,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兴起的原因是A.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贫富差

35、距对社会意识的影响B. 工业革命后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的影响C. 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的失望和对社会秩序的不满D.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社会矛盾激化的反映【答案】C【解析】【详解】18 世纪后半叶至 19 世纪中叶,革命和改革相继成功后的欧洲各国并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美好景象,资本家对工人的奴役,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统治,以及私欲横流的社会现象使人们极度失望,反映在文学领域,就是浪漫主义的兴起。故 C 项正确;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是工业革命之前的内容,与浪漫主义文学兴起的时间不符合,故 A 项错误;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与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但这

36、与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没有必然关系,故 B 项错误;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所产生的文学是现实主义,与材料中的浪漫主义文学无关,故排除 D 项。28.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讲道:“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 ”新中国成立初期,与该论述基调一致的外交方针是A. “一边倒”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 “另起炉灶”D.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答案】B【解析】A 选项“一边倒”指的是外交倒向社会主义阵营;B 选项“打扫屋子再请客”是指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

37、一切特权,符合毛泽东这段话的含义,因此本题选择 B 选项;C 选项主要是针对万隆会议上的争议提出的;D 选项是总的方针不够具体。- 15 -29.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19501965 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表(税额单位:细粮亿公斤) ,对表格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 19501965 年中国实征农业税始终呈现下降趋势B. “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发展重工业需要农业支持C. “二五”时期农业发展使实征农业税有一定提高D. 19631965 年农业实产量下降反映国民经济混乱【答案】B【解析】“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发展重工业,农业也取得很大的发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农业为工业发展提供资金, “一五”计划

38、时期实征农业税也有所提高,故 B 项正确;A 项中“始终呈现下降趋势” ,表述太绝对,与材料数据不符,排除;“二五”时期正处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农业生产下降,C 错误;19631965 年处于我国国民经济的调整时期,“国民经济混乱”不符合史实,排除 D。30.下表是 1981 年1984 年的美国、欧共体和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由此可知A. 市场因素对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B. 欧洲一体化制约了其经济增长的速度C. 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领先D. 美欧中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初步成型【答案】A【解析】- 16 -【详解】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

39、持续增长,美国和欧共体也基本呈增长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和欧共体在 20 世纪 80 年代后进一步发挥市场经济体制作用;中国在 1978 年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发挥市场作用;故材料表明市场因素对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A 项正确。B 项只涉及欧洲一体化对欧洲的影响,与美国、中国无关,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的数据,无法体现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领先,排除 C。材料只有美国、欧共体和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数据,没有世界其他国家和组织的数据的对比,无法体现美欧中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初步成型,排除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三小题,31 题 20 分,32 题 10 分,3

40、3 题 10 分,共 40 分;其中 33题为选考题,在 A、B 中任选一题作答,并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将所选题号涂黑)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代城市功能由单一的维护封建统治的堡垒功能,日趋走向多样化,它的社会、商业贸易、文化消费等功能日益显露出来。最明显的就是城市生活由原来只为统治集团、贵族官僚服务开始面向下层,面向一般市民生活需求。史载, “今闾阎之卑,倡优之贱,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尚多僭侈,未合古制” 。城市突破了居民区和商业区的区分,中世纪前期的城市管理制度“坊市制”被十分发达的“厢坊制”所取代,到了南宋中叶,不少城市又演变为“偶巷(坊)制” ,坊不再是封闭式的居民区,

41、实际上是商业与居住混杂在一起的街区。南方以自然经济区域为范围,以经济发展为驱动力,推动交通、人文方面的发展,形成一个个独具风格和特色的多功能城市,走上了经济型城市的发展道路。正是这场宋代的“城市革命” ,推动了封建城市规划的变革,中国城市的发展,开始了多元化的道路。摘编自吴刚中国古代的城市生活等材料二 11-12 世纪,除原来罗马帝国时期的老城市外,西欧各地在城堡、主教堂、大修道院附近地区出现了许多新兴城镇。第一类城市如英国的约克和法国的奥尔良等,它们的产品主要满足地方市场的需要;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是第二类城市的典型,它们主要生产和经营某些专业产品,与国内外市场都有密切的联系;第三类城市如意大

42、利的热那亚等,它们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并从中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级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广大西欧城市开展了争取自治权利的斗争,并制定自己的法律,建立自己的武装,向封建王权和各级封建主发起挑战。一些城市中,如法国的巴黎、英国的牛津和剑桥- 17 -还建立了大学,成为著名的大学城。到 14-15 世纪,从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的中等阶级,已经与封建社会制度水火不容,成为欧洲反封建王权的强大革命力量。摘编自侯建新西欧城市的兴起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革命”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

43、识,分析其发生的主要原因。(2)根据上面两则材料,指出西欧城市与宋代城市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 11 世纪前后宋代与西欧城市发展的共同影响。【答案】 (1)表现:城市功能以商业服务为主(城市功能多样化) ;城市生活面向下层民众;出现奢侈消费之风(在民众服饰等方面突破封建等级限制) ;城市管理由封闭走向开放;城市发展以经济为主要驱动力等。原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商品经济的发展,人民消费需求的增加;经济重心的南移。(2)特点:城市经济功能更加明显;城市外向型发展特征突出;商业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增强;新兴市民阶层与封建统治者的矛盾尖锐;城市兴办大学等。影响:为资本主

44、义萌芽奠定了经济基础;培育了反封建的重要革命力量;促进了满足市民阶层需求的世俗文化出现;促进了欧洲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交往。【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日趋走向多样化” “城市突破了居民区和商业区的区分” “走上了经济型城市的发展道路”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政府经济政策、农业和手工业发展以及经济重心的南移等回答。(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的信息从城市经济功能、经济特征、商业资本作用以及市民矛盾和大学设立等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小问影响依据所学从世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交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以及促进了满足市民阶层需求的世俗文化出现等思考回答。32.阅读材料,回答

45、问题:材料 20 世纪 2040 年代,中国和日本部分教科书关于中日历史上的某些事件叙述如下:日本教科书淡化了唐朝 关于元朝时中国与日本的战 日本教科书基本不- 18 -的影响,侧重于日本“始终以对等姿态与彼交往” 。中国教科书则指出日本“不论政治制度,以及饮食、居处等等,没有一样不仿唐朝” 。争,日本教科书这样描述:“敌人是堪称世界首强的元” “大日本是神之国” “神风骤起,敌舰大都沉没,溺死者无数” 。中国教科书则对进攻日本一事略去或淡淡叙述。提明代倭寇。中国教科书不仅详记倭寇为祸之事,且着重宣扬戚家军“愿替国家牺牲”的精神。阅读材料,概括 20 世纪 2040 年代中日教科书在编写上的相

46、同做法,结合近代以来中、日两国的历史发展状况,对此进行分析。 (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答案】相同做法:避讳(淡化)本国历史不光彩部分,树立本民族的辉煌(正面)形象;突出对方国的负面形象。分析:近代以来,中日两国均遭列强打开国门,国际地位下降、民族利益受损;希望通过讴歌本国(或民族)的光荣历史以振奋民族精神。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对外扩张道路,尤其是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发动对中国、美国的侵略战争,需要借助历史树立不败形象;中国正在进行民族抗战和反法西斯战争,需要借助历史鼓舞斗志。总结: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受政治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应该尽量客观记载历史.【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日近代史的

47、相关知识。历史书写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为现实政治服务的,两国的教科书必然都会带有显著的倾向性,为自己国家的历史避讳,突出光辉的部分。20 世纪 20-40 年代的中国处于内战纷争与外国入侵的困难局面中,光辉历史对于此时的国民来说正是一个凝聚民族自信心的重要途径。日本在这一时期已经经历了明治维新,国势上升,并且在军国主义思想盛行下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需要借助历史树立不败形象;而中国此时需要借助历史鼓舞军民的斗志,以对抗日本等法西斯国家的侵略。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租者,十一之税也。调者,调发兵车井田之赋也。庸者,岁役二旬,不役

48、则收其资。役多则免调。过役,则租调俱免,无伤于民矣!- 19 -郑樵通志货一材料二 臣查直隶通属地粮共二百零三万四千七百两有奇,丁银共四十二万零八百两有奇,统为核算,将此四十二万零八百两之丁银,均摊于二百零三万四千七百余两地粮之内,仍照上中下三则之田,各计其纳粮轻重之数,而分摊其丁银,永无偏累之患。 ”朱批谕旨直隶巡抚李维钧奏(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税收制度各有何特点?(2)由材料一到材料二,税收制度的变革有何意义?【答案】 (1)租庸调:税种多样,实物税和劳役税相结合,以人口为主要征税依据摊丁入亩:税种统一,以货币税为主,以财产为主要征税依据。(2)以财产税取代人头税,说明封建国家对农民人身控

49、制有所放松,有利于人口流动。以货币税取代实物税,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详解】 (1)据材料一信息“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 、 “租者,十一之税也。调者,调发兵车井田之赋也。庸者,岁役二旬,不役则收其资”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租庸调制的特点;据材料二信息“将此四十二万零八百两之丁银,均摊于二百零三万四千七百余两地粮之内,仍照上中下三则之田,各计其纳粮轻重之数,而分摊其丁银,永无偏累之患”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摊丁入亩制度的特点。(2)依据上问所答摊丁入亩相对租庸调的变革结合所学内容及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情况从商品经济发展及社会流动等角度分析作用。3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柯尔伯是 17 世纪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最信任和重用的大臣,在任内他先后颁发有关工业生产的法令达 190 项,通过给工场主发放贷款,封赐特权,颁发补助金,由国家出资兴建皇家和私人手工工场,招揽国外能工巧匠,发展手工业生产。柯尔伯发现各封建领地设置重重关卡,于是建立了 14 个省的关税同盟,在同盟内部、撤销关卡,实行商品流通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