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天津市静海区 2019 届高三上学期三校联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放射性同位素碘 131 是对甲状腺癌有辅助治疗作用。研究表明,碘 131 只在甲状腺组织聚集,利用碘 131 的放射性能有效的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及转移的癌细胞。已知碘 131 的半衰期为 8 天,其衰变变方程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碘 131 衰变中释放出的 X 粒子为中子B. 碘 131 衰变中释放出的 X 粒子为质子C. 碘 131 与碘 127 具有相同的核子数D. 10g 的碘 131 经过 16 天有 7.5g 发生了衰变【答案】D【解析】【详解】由反应方程可知,X 的质量数为 0,电荷数为-1,可知碘 1
2、31 衰变中释放出的 X 粒子为电子,选项 AB 错误;碘 131 与碘 127 是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但是核子数不同,选项 C 错误;10g 的碘 131 经过 16 天,即两个半衰期,剩余的碘为 ,即有7.5g 发生了衰变,选项 D 正确;故选 D.2.核潜艇是战略核威慑手段之一,我国自主研制的“094A”核潜艇在世界上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如图所示,在某次实战训练中潜艇遇到情况需要紧急下潜,假设在某段时间内可视为匀减速下潜,若在这段时间内 5s 末的速度比 2s 末的速度小 3m/s,则“094A”潜艇在该段时间内的加速度大小为( )A. 1 m/s2B. 1.5 m/s2C. 2
3、m/s2D. 3 m/s2【答案】A【解析】2【详解】设 5s 末的速度为 v5,2s 末的速度 v2= v5-3,时间 t=3s,潜艇在该段时间内的加速度 a= = =-1m/s2,故潜艇在该段时间内的加速度大小为 1m/s2,故 B、C、D 错误,Avtv2-v5t正确。故选:A【点睛】此题简单。有些题目前面带个很大的帽子,应该从题中去分析与题目问题相关的物理量。3.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 x 与时间 t 的关系为 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 ,则改质点A. 第 1s 内的位移是 5m B. 前 2s 内的平均速度是 6m/sC. 任意相邻的 1s 内位移差都是 1m D
4、. 任意 1s 内的速度增量都是 2m/s【答案】D【解析】第 1s 内的位移只需将 t1 代入即可求出 x=6m,A 错误;前 2s 内的平均速度为,B 错;由题给解析式可以求得加速度为 a=2m/s2 ,C 错;v=s22=52+222 =7m/s x=aT2=2m由加速的定义可知 D 选项正确4.津京城际列车“复兴号”在 2018 年 8 月 8 号实现 350 公里时速运行,这样,从天津站到北京南站的时间就控制在三十分钟以内。以下四个运动图线,能基本表示“复兴号”列车在津京段运动规律的是( )A. B. C. 3D. 【答案】C【解析】【详解】A、由 x-t 图线知,列车开始匀速运动,
5、中间静止,最后反向匀速运动,最后回到初位置,这与列车的实际运动不符合,故 A 错误。B、由 x-t 图线知,列车开始匀速运动,紧接着就反向匀速运动,最后回到初位置,这与列车的实际运动不符合,故 B 错误。C、由 v-t 图线可知,列车开始匀加速运动,然后匀速运动,最后做加速度逐渐减少的减速运动,平稳的到达北京南站,故 C 正确。D、由 v-t 图线可知,列车开始匀加速运动,然后匀速运动,最后还是做匀加速运动,显然与实际运动不符合,故 D 错误。故选:C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玻尔通过对氢原子模型的研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B. 根据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可以确定某个特定的原子核何时发生
6、衰变C. 太阳释放出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原子核的裂变D. 原子核内部核子之间距离非常的近,但是,核子之间的核力远大于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和库仑力【答案】D【解析】【详解】A、卢瑟福通过 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 A 错误;B、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时所需要的时间,叫半衰期。半衰期并不能指少数原子,半衰期描述的是统计规律,微观世界规律的特征之一在于“单个的微观事件是无法预测的“,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原子核内部自身决定的,与外界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故 B 错误。C、太阳能来源于太阳内部的热核反应,是由内部氢原子核发生聚变时释放出巨大核能而产生的能,故 C 错误。D、核子
7、之间的核力是强相互作用力,核力是短程力,核力的作用范围在 1.5 m 内,4每个核子只跟它相邻的核子发生核力作用,核子之间的核力远大于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和库仑力,故 D 正确。故选:D6.如图所示,把球夹在竖直墙面 AC 和木板 BC 之间,不计摩擦设球对墙的压力为 ,球FN1对板的压力为 ,在将板 BC 逐渐放至水平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FN2A. 和 都减小FN1 FN2B. 和 都增大FN1 FN2C. 增大, 减小FN1 FN2D. 减 小, 先减小后增大FN1 FN2【答案】A【解析】【详解】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小球受到重力 mg、墙对小球的支持力 FN1和板对球
8、的支持力 FN2设板与墙间的夹角为 根据平衡条件得知:F N1板对球的支持力 FN2的合力与 mg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由图可得 F N1=mgcot,F N2= ;在将板 BC 逐渐放至水平的过程中, 增大,cot 减小,mgsinsin 增大,则知 FN1减小,F N2减小,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知 F N1减小,F N2减小。故 A正确。BC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根据平衡条件得到两个压力的解析式,再分析其变化情况也可以运用图解法直观反映出力的变化57.如图所示,用一根长为 L 的细绳一端固定在 O 点,另一端悬挂质量为 m 的小球 A,为使细绳与竖直方向夹 30角且绷
9、紧,小球 A 处于静止,则需对小球施加的最小力等于( ) A. 3mgB. 32mgC. 12mgD. 33mg【答案】C【解析】以小球为研究对象,作出受力图如图所示:根据作图法分析得到,当小球施加的力 F 与细绳垂直时,所用的力最小根据平衡条件得F 的最小值为 Fmin=Gsin30=0.5mg 所以对小球施加的最小力 0.5mg,故 C 正确,ABD 错误。8.如图所示,小球 C 置于光滑的半球型凹槽 B 内, B 放在长木板 A 上,处于静止状态。现缓慢减小木板 A 的倾角 ,则此过程中( ) A. B 对 A 的压力逐渐变大6B. B 对 A 的摩擦力逐渐变大C. C 对 B 的压力逐
10、渐变大D. C 对 B 的压力逐渐变小【答案】A【解析】【详解】对 B、C 组成的整体,分析受力情况:重力 G、斜面 A 的支持力 N 和摩擦力 f,由平衡条件得知:N=Gcos,f=Gsin,减小 ,N 增大,f 减小,由牛顿第三定律得知:B对 A 的压力 N=N,则知 N增大,B 对 A 的摩擦力 f=f,则知 f减小。故 A 正确,B 错误。由于半球形凹槽光滑,小球只受两个力:重力和支持力,由平衡条件得到,支持力与重力大小相等,保持不变,则 C 对 B 的压力也保持不变。故 C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是三个物体的平衡问题,关键要灵活选择研究的对象,采用整体法和隔离法结合研究,比较
11、简便9.两球 A、 B 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 m kg, m kg, v m A=1 B=2 A=6s, v m s 当 A 追上 B 并发生碰撞后,两球 A、 B 速度的可能值是 ( ) B=2A. , vA=5m/s vB=2.5m/sB. , vA=2m/s vB=4m/sC. , vA=1m/s vB=4.5m/sD. , vA=7m/s vB=1.5m/s【答案】ACD【解析】两球碰撞过程系统动量守恒,以两球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如果两球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代入数据解得: ,如果两球发MAvA+MBvB=(MA+MB)v v=103m/s生完
12、全弹性碰撞,有: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AvA+MBvB=MAvA+MBvB,代入数据解得: , ,则碰撞后 A、 B 的12MAv2A+12MBv2B=12MAvA2+12MBvB2 vA=23m/s vB=143m/s速度: , ,故 ACD 不可能,B 可能。所以选 ACD.23m/svA103m/s 103m/svB143m/s10. 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t=0 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7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 vt 图中(如图) ,直线 a、b 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 020秒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 010 秒内两车
13、逐渐靠近B. 在 1020 秒内两车逐渐远离C. 在 515 秒内两车的位移相等D. 在 t=10 秒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答案】C【解析】在 010 s 内,乙车的速度一直比甲车大,两车应逐渐远离,则 A 不正确;在 1020 s 内,甲车的速度一直比乙车大,两车逐渐靠近,则 B 不正确;在 515 s 内,两图象与坐标轴的面积相等,则两车的位移相等,则 C 正确;在 t10 s 时两车速度相等,相距最远,则D 不正确,所以正确答案为 C。11.以下给出的核反应方程中,说法正确的是( )A. , X 为中子 ,核反应为聚变21H+31H42He+XB. , Y 为质子 ,核反应为聚变147N+
14、42He178O+YC. , Z 为中子,核反应为聚变42He+2713Al3015P+ZD. , K 为 3 个中子,核反应为裂变23592U+10n14456Ba+8936Kr+K【答案】AD【解析】【详解】 , X 电荷数为 0,质量数为 1,则为中子,核反应为聚变反应,21H+31H42He+X选项 A 正确; , Y 电荷数为 1,质量数为 1,则为质子,核反应为人工转147N+42He178O+Y变方程,选项 B 错误; , Z 电荷数为 0,质量数为 1,为中子,核反应为42He+2713Al3015P+Z人工转变方程,选项 C 错误; , K 的质量总数为 235+1-144-
15、23592U+10n14456Ba+8936Kr+K889=3,总电荷数为 0,则为 3 个中子,核反应为重核的裂变方程,选项 D 正确;故选 AD.12.如图所示,物体 m 放在斜面上恰好沿斜面匀速下滑,现用一个力 F 作用在 m 上,F 过 m的重心,且竖直向下,则 ( )A. 斜面对物体压力增大了B. 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增大了C. 物体将沿斜面加速下滑D. 物体仍保持匀速下滑【答案】ABD【解析】【详解】对物体受力分析,建立直角坐标系并将重力分解,如图所示:在不加 F 时,根据共点力的平衡可知:mgsin=mgcos;即有:sin=cos加上压力 F 时,同理将 F 分解,则有:x 轴:
16、F X=f-(mg+F)siny 轴:F N=(mg+F)cos又 f=F N=(mg+F)cos则 FX=(F+mg)cos-(mg+F)sin由得知,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增大了,则斜面对物体压力也增大了。由得知,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增大了。故 AB 均正确。因 sin=cos,虽然支持力和摩擦力均变大,由得知,物体沿斜面方向的合力仍然为零,故物体仍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 C 错误,D 正确。故选 ABD。9【点睛】本题中因为 F 与重力同向,也可以理解为物体的重力增大,由看出,此式与重力无关,也与 F 无关,物体仍然匀速下滑13.如图所示。是某金属在光的照射下产生光电效应,其遏止电压 Uc
17、 与入射光频率 v 的关系图象。则由图象可知( )A. 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B. 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 hv0C. 图象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 hD. 入射光的频率为 3v0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2hv0【答案】BD【解析】【分析】根据光电效应方程 Ekm=hv-W 和 eUc=EKm得出遏止电压 Uc与入射光频率 v 的关系式,从而进行判断【详解】A、根据光电效应方程 Ekm=h-W,对照图象可知,该金属的逸出功 W=h0,由于eUc=EKm,所以遏止电压 Uc= - ,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 0时,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heh0e频率成线性关系,故 A 错误,B 正确。C、因为
18、 Uc= - ,知图线的斜率等于 ,故 C 错误。heh0e heD、从图上可知,逸出功 W=h0,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m=hv-h0可知,入射光的频率为 3v0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2hv0,故 D 正确。故选:B、D14.蹦极是勇敢者的运动,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如图所示,蹦极者从高台跳下,在空中经历加速、减速下降至速度为零,然后再通过反弹上升。设蹦极者在空中自由下落的运动过程为,弹性绳张紧至最低点速度为零的过程为,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10A. 在过程中,蹦极者受到重力冲量的大小与过程中绳子弹力冲量的大小相等 B. 在过程中,蹦极者受到的重力冲量等于动量的改变量C.
19、在过程中,每秒钟蹦极者动量的变化量相同D. 在过程和在过程中蹦极者动量的变化量相等【答案】BC【解析】【详解】在过程中,蹦极者受到重力冲量的大小等于人动量的变化;过程中绳子弹力与重力的冲量的和等于人的动量变化,两过程中动量的变化大小相等,只是方向不同,可知在过程中,蹦极者受到重力冲量的大小与过程中绳子弹力冲量的大小不相等,两过程中动量的变化量不相等,选项 AD 错误;过程中,蹦极者只受到的重力,无弹力,则重力冲量等于动量的改变量。则 B 正确;在过程中,重力不变,由P=I=mgt 可知每秒钟蹦极者动量的变化量相同。则 C 正确;故选 BC。二、实验题15.如图所示,台秤的托盘上放有质量为 2
20、kg 的物体,整个装置放到升降机中,如果升降机以 2 m/s2的加速度减速上升,则台秤的示数为_N.如果升降机以 2 m/s2的加速度减速下降,则台秤的示数为_N。 ( g 取 10 m/s2)【答案】 (1). 16 (2). 24【解析】【详解】升降机以 2 m/s2的加速度减速上升过程中,取向上为正方向,对物体有:F N-mg=ma,a=-2 m/s2,可得台秤对物体的支持力 FN=m(g+a)=2 (10-2)N=16N,故台秤的11示数为 16N。升降机以 2 m/s2的加速度减速下降过程中,取向下为正方向,对物体有:mg-F N=ma,a=-2 m/s2,可得台秤对物体的支持力 F
21、N=m(g-a)=2 (10+2)N=24N,故台秤的示数为 24N。故答案为:16N;24N【点睛】当物体存在向上的加速度,物体就处于超重状态,当物体存在向下的加速度,物体就处于失重状态。16.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 50Hz,小车的一端通过跨过滑轮的细线与重锤相连,另一端与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1)为准确完成本实验,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保持木板水平B.把长木板的左端垫起适当的高度以平衡摩擦力C.重锤的质量要远大于小车的质量D.调整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2)某次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及测量数据如图,在纸带上选择 7
22、个计数点A、 B、 C、 D、 E、 F、 G,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各点到 A 点的距离如图所示。 A、 B 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T=_s ;小车在 B 点的速度 vB=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a=_m/s2.【答案】 (1). D; (2). 0.1; (3). 0.25; (4). 1;12【解析】【详解】 (1)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实验中小车是否存在摩擦力,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只要确保小车的加速度恒定即可;不需要保持木板水平,必须使调整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保证小车的加速度恒定,故 A 错误,D 正确;不需要把长木板的左端垫起适当的高度以平衡摩擦
23、力,故 B 错误;不需要重锤的质量要远大于小车的质量,故C 错误;故选 D。(2) A、 B 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T0.1s ;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所以两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0.1s,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得: vB=xAC2T=50.2102=0.25m/s根据x=aT 2,x=1cm,得:a= 。11020.12m/s2=1m/s2【点睛】对于纸带的问题,我们要熟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一些规律,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17.探究“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情
24、况如图所示,其中 A 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 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 OB 和 OC 为细绳第一次用两只弹簧秤同时拉 OB 和 OC,第二次只用一只弹簧秤拉 O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必须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B需要及时记录下拉力的大小和方向C只要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D必须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 O 拉到相同位置13完成该实验的下列措施中,能够减小实验误差的是_ A拉橡皮条的绳细一些并且长一些 B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尽量近一些C使拉力 F1和 F2的夹角尽量等于 90oD拉橡皮条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面平行甲、乙两图分别是某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符合实验
25、事实的是_(填“甲”或“乙” ,其中力 F是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时的图示)【答案】 (1). CD (2). AD (3). 甲【解析】【详解】 (1)本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即研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根据合力与分力是等效的,本实验橡皮条两次沿相同方向拉伸的长度要相同,即把结点拉到相同的位置,但是没必要必须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故 AC 错误,D 正确。要作出力的图示,所以要记录力的大小和方向,故 B 正确;故选 BD;(2)两根细线应细一些适当长些,便于减小力的方向测量的误差,故 A 正确;为了更加准确的记录力的方向,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故
26、B 错误;两拉力 F1、F 2之间的夹角不宜过小以 60100为宜,不一定为 900,故 C 错误;本实验是通过在白纸上作力的图示来验证平行四边定则,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否则,作出的是拉力在纸面上的分力,误差较大。两细绳长度不需要相同。故 D 正确。故选 AD.(3)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可以与橡皮条拉力的方向有偏差,但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结点的拉力与橡皮条拉力一定在同一直线上,故甲符合实验事实。【点睛】实验的核心是实验原理,根据原理选择器材,安排实验步骤,分析实验误差,进行数据处理等等,难度适中。三、计算题18.央视“人与自然”节目中,有一段草原鹰攻击野兔
27、的视频。一只野兔在离洞穴14处的草地上吃草;野兔发现其正上方 处有盘旋的草原鹰,立即向洞穴沿直线x=30m y=40m匀加速逃离。草原鹰发现后几乎同时以 v=10m/s 的速度沿直线朝野兔洞穴俯冲而下。求:(1)草原鹰到达洞口的时间(2)野兔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至少要多大才能保证安全逃回洞穴?【答案】 (1)5s(2) 2.4m/s2【解析】【详解】 (1)草原鹰到达洞口时间为 t,有 t=s/t s= x2+y2解得 t=5s (2)野兔到达洞穴的速度 v有:v=2x/t=12m/s 解得野兔最小加速度 a= v/t=2.4m/s 219.如图所示,质量为 m=2.0 kg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
28、面上,现用 F=5.0 N 的水平拉力作用在物体上,在 t=4.0 s 内可使物体产生 x=4.0 m 的位移.(1)求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为多少?(2)这个水平力作用在物体上一段时间后撤去该力,物体又运动一段时间后停下来,已知物体从开始运动到停下来共发生位移 x 总 =20.0 m,求:该力在物体上的作用时间?( g=10 m/s2)【答案】 (1)=0.2 (2)t 1 =8 s 【解析】【详解】 (1)由运动学知识:x= a1t2,代入数据得 a1=0.5m/s21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mg=ma1,得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0.2 (2)a 1=0.5m/s2,撤去
29、F 后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a2= =2m/s2mgm设 F 作用一段时间 t1后撤去,发生的位移为 x1,物体再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 t2,发生的位移为 x2,,由于有:a 1t1=a2t2,x 1+x2=20.0m,x 1= ,x 2=12a1t21 12a2t22解得 x1=16m,又 x1= ,得该力在物体上的作用时间 t1=8s12a1t211520.如图所示,半径为 R=0.25m 的 竖直圆弧轨道与平板组合成一体,其质量为 M=4 kg,一14轻质弹簧右端固定在平板上,弹簧的原长正好等于平板的长度。组合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并与左侧竖直墙壁紧挨在一起。将质量为 m=1 kg 的物块(
30、可视为质点)从圆弧轨道上端以初速度 v0=2 m/s 滑入轨道,物块到达圆轨道最低点时将与弹簧接触并压缩弹簧。设小物块与平板间的摩擦因数为 =0.2,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 x=0.2 m,其他接触面间的摩擦均不计,重力加速度 g 取 10 m/s2。求:(1)小物块到达圆轨道最低点时所受的支持力;(2)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答案】 (1)46N(2)3.2J【解析】【详解】 (1)设物块到达圆轨道最低点时的速度为 vmv02+mgR= mv2 解得:v=3m/s FN-mg=m 解得:F N=46N (2)设物块压缩弹簧到最大位移时共同速度为 vmv=(m+M)vv=0.6m/s 设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 EPmv2= (m+M)v 2+EP+mgx 解得:E P=3.2J16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