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六课 逍遥游1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C )导 学 号 16502075A北冥(mn) 鲲(kn)鹏 坳(o)堂B夭阏(y) 蜩(tio)鸠 榆枋(fn)C大椿(chn) 舂(chn)粮 蟪蛄(hu )D朝(zho)菌 斥安鸟(yn) 泠(ln)然【解析】 A“坳”应读 o,B“阏”应读 ,D“泠”应读 lng。2找出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 ( B )导 学 号 16502076而后乃今培风 小知不及大知 此小大之辩也 而征一国者 而御六气之辩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旬有五日而后反A BC D【解析】 不含通假字;“知”通“智” ;“辩”通“
2、辨” ;“而”通“能” ;“辩”通“变” ;“冥”通“溟” ;“反”通“返” , “有”通“又” 。3下列各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C )导 学 号 16502077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之二虫又何知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A BC D【解析】 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是代词,相当于“此” 。是动词,相当于“到” 。4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D )导 学 号 16502078A.Error!B.Error!C.Error!D.Error
3、!【解析】 A翼:名词作状语,表比喻,像鸟的翅膀似的;名词,鸟的翅膀。B.2御:驾驭;控制。C.修:长;修建。D.动词。都当“去”讲。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导 学 号 16502079A朝菌不知晦朔,晦:阴历每月的第一天;朔: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B阴历每月的十五叫望,过了十五日即十六日叫既望。C彭祖,传说为尧之臣,名铿,活了八百岁。汤,商朝的开国之君。D列子,姓列,名御寇,战国时期宋国人,属于道家学派,著有列子一书,我们学过的愚公移山 ,就选自该书。【解析】 “晦” “朔”颠倒了。6下列叙述不符合逍遥游原文意旨的一项是 ( C )导 学 号 16502080A作者对鹏鸟是歌颂的,歌
4、颂了鹏鸟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怒而南飞的壮美。B作者对鹏鸟是歌颂的,歌颂了鹏鸟想要挣脱束缚,追求绝对自由境界的精神。C作者对蜩、学鸠、斥安鸟等是赞赏的,赞赏了它们无所追求、无忧无虑的生活。D作者对蜩、学鸠、斥安鸟等是嘲讽的,嘲讽了它们飞不高、行不远,却自以为得到了逍遥。【解析】 “作者对蜩、学鸠、斥安鸟等都是赞赏的”不对,应是“嘲讽”的。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710 题。 导 学 号 16502081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5、,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7上述语段,可分为三层,请将层次划分准确,并揭示出写作角度。第一层:自谐起,至_亦若是则已矣_止。从_鹏_的角度写;第二层:自_且夫_起,至_将图南_止。从_水与舟,风与翼,风与鹏_的角度写;第三层:自_蜩_起,至段末。从_蜩与学鸠_的角度写
6、。8引文之后,作者紧接着作了解说和想象。引文中激发作者产生想象的语句是 与 。(共9字)作者由谐的文句,所催生的想象有二,它们是:a. ;(16 字)3b.。(30 字)【答案】 抟扶摇而上_以六月息_a.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_b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9蜩与学鸠怎样嘲笑大鹏?作者如何批驳和评价它们?蜩与学鸠嘲笑大鹏,很讲技巧。a先说自己:;(24 字)b再说大鹏: 。(9 字)作者批驳它们,也很讲究策略,写得颇有情趣:a.;(34 字)b作者评价的用语十分显赫和直接,它是 。(6 字)【答案】 a.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
7、矣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a.运用了比喻和排比修辞,具体语句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_b之二虫又何知10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鹏鸟要在海运时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然后乘六月的巨风才能南飞。B文章写鹏鸟南飞有所待,并以“野马” “尘埃”与之作对比,表明万物皆有所待。C大舟漂浮有待深水,而芥草靠杯水就能负载,这是作者用来说明“小大之辩”的。D蜩与学鸠飞不高,行不远,却自以为得到了逍遥,它们嘲笑鹏鸟高飞远行的壮举。【解析】 文章虽然谈到了“小大之辩” ,但舟与水的例子是用来说明事物都“有所待的”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 1112
8、题。 导 学 号 16502427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答案】 见译文12袁公的第二次问话是给陈元方设了一个陷阱,如果陈元方回答自己的父亲效法袁公,就贬低了自己的父亲,如果回答袁公效法自己的父亲,就显得对袁公不尊重,而陈元4方巧妙地拿周公孔子的事迹来进行_类比_,说明_自己的父亲没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没有效法自己的父亲_。不卑不亢,恰当得体。【参考译文】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袁公问他:“令尊在太丘县为官时,远近的人都赞扬他,他都做了些什么事啊?”元方说:“家父在太丘,强者以德来安抚;弱者以仁来体恤,让他们安居乐业,时间长了,他们就越加尊敬他了。 ”袁公说:“我从前曾任邺县县令,做的也是 这些事。不知是令尊效法我,还是我效法令尊? ”元方答道:“周公和孔子,生在不同的年代,虽然相隔遥远,为官和处世却是一样的。周公没有效法孔子,孔子也没有效法周公。 ”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