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十 名句积累与运用,典例精析,易错题剖析,一、直接默写 【方法归纳】 直接默写,即根据原文写上句或下句(有时默写整首诗)。针对该考点,熟记诗文原文是前提,理解句意是提升,因为只有熟记原文才能避免张冠李戴,只有理解句意才不会写错别字。,典例精析,易错题剖析,【例1】 请将下面的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感时花溅泪, 。 (杜甫春望) (2)夕阳西下,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大漠孤烟直, 。 (王维使至塞上) (4)何当共剪西窗烛, 。 (李商隐夜雨寄北) (5)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6)山随平野尽, 。 (李白渡荆门送别),典例精析,易错题剖析,(7) ,无
2、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 (8)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解析:此类题的主要失分点为张冠李戴,写错句子,或丟字、多字、写错别字。本题易错字:“天涯”易误写为“天崖”,“落日圆”易误写为“落日园”。 答案:(1)恨别鸟惊心 (2)断肠人在天涯 (3)长河落日圆 (4)却话巴山夜雨时 (5)人生自古谁无死 (6)江入大荒流 (7)无丝竹之乱耳 (8)月有阴晴圆缺,典例精析,易错题剖析,二、理解性默写 【方法归纳】 理解性默写也叫提示性默写,命题者通常会在题干中给出一些提示信息,如给出应填诗句的作者、篇名、描写对象、叙写内容、思想情感、修辞手法、诗句的字数及格
3、律特点等,然后要求考生填出对应的诗句。理解性默写考查的不仅是记忆能力,还涵盖了理解能力和联想能力,是对平时阅读背诵能力的巧妙检测。解答时要注意:首先要仔细审题,将题目要求中的提示信息挖掘出来;再根据这些提示信息展开联想,写出对应的诗句,切忌多写、少写、串答等。,典例精析,易错题剖析,【例2】 请补写出句中的空缺部分。 沁园春雪中,总括上片写景,引出下文对历代英雄的评论的过渡句是:“ , 。” 解析:审读题干可知,所填句子为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江山如此多娇”总括上片写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引出下文对历代英雄的评论。 答案: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典例精析,易错题剖析,三、归类性默写 【
4、方法归纳】 归类性默写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写出含有某个字的诗句,默写的诗句必须包含题干中要求的字才行;另一种是写出与某个题材相关的诗句,如“写出歌颂梅花的诗句”“写出游子思乡主题的诗句”等,这类题目就不一定要出现题干中的某个字词。为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平时复习时可按季节(春、夏、秋、冬)、景物(鸟、鱼、花、树)、题材(送别诗、爱国诗、思乡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等分类识记,在交叉积累的过程中加深记忆,加深理解。解答时按避生就熟、弃难择易原则,先写记忆最准确的课内诗文名句,再写课外所积累的诗文名句。,典例精析,易错题剖析,【例3】 写出两句关于“担当”的诗句。(连续的两句), 。 解析:解答此类题
5、,思维是发散灵动的,答案是丰富多元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符合题意即可。“担当”是“接受并负起责任”的意思,从学过的诗词中提取出与“接受并负起责任”相关的诗句即可。 答案示例: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典例精析,易错题剖析,四、运用性默写 【方法归纳】 此类题型常先叙说社会上的某种现象或某件事情(这种现象或事情说明的某个道理或引发的某种思考,通常能与古诗词中的某句或某几句话中表达的意思联系起来),然后要求学生填出符合要求的诗句。解答此类题一定要耐心阅读题目,理解语境所要表达的意思,做到瞻前顾后,缜
6、密思考,找出其“相通点”,筛选出相应诗句,切不可凭直觉妄填。 【例4】 温州籍作家林斤澜一生坎坷,但始终坚持文学创作,留下了丰厚的作品。现在,虽然他已离世,但“林斤澜短篇小说奖”的设立,仍给后人以文学精神的激励和滋养,这正如清代诗人龚自珍所说“ , ”。 解析:注意题目中“林斤澜短篇小说奖的设立,仍给后人以文学精神的激励和滋养”这句话,寻找相应的诗句。 答案: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典例精析,易错题剖析,典例精析,易错题剖析,典例精析,易错题剖析,【例题】 名句积累。 (1)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其一) (2)在课内外的探究活动中,我们常常有“站得高,看得远”的感慨,请你用学过的两句古诗来表达:“ 。” 错误解答:(1)直挂云帆济苍海 (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错因诊断:题目包含了文言诗文默写的两种题型。(1)记忆式默写,在识记的基础上要特别注意正确书写,错解把“沧”写成了“苍”。(2)延展式默写,要重视课内外知识储备,错解把“自”写成了“只”。苏轼题西林壁中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正确答案:(1)直挂云帆济沧海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或“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或“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