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2 ,大小:105.50KB ,
资源ID:1115886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11588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泰安市泰安四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roleaisle13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泰安市泰安四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1、1泰安四中 2018级高一 12月月考历史试题2018.12满分 100分时间 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 1.5分,共 54分)1.史学家认为:禹治水时将各部落的征调劳动人手治水的公权力集中到自己的手中,分散的公权力变成了集中的公权力,当禹用这一公权力对付甚至斩杀不服从命令者的时候,国家政权就已经建立起来了。开始用公权力对付甚至斩杀不服从命令者的实质是A. 国家机器的初步建立B. 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消除C. 王位世袭制的创立D. 奴隶制国家机构的完善【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可知,大禹建立了镇压反抗者的国家机器,说明国家的建立,A 正确;材料论述的不是中央与地方矛盾问题,而且中央与

2、地方矛盾始终没有消除,B 错误;王位世袭制的创立者是启,C 错误;中“完善”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2.清朝乾隆皇帝十分关心四库全书的编撰,先后发出多道“圣谕” ,对收录书籍的原则和历史事件评说有详密周到的指示,其指示体现了“修书以遏邪说”的宗旨。这反映了A. 封建政权反对文化传承B. 统治者推动文化发展C. 专制皇权强化纲常伦理D. 闭关锁国阻碍西学传播【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内容可知乾隆皇帝重视四库全书编撰,其目的是“修书以遏邪说” ,表明乾隆皇帝希望通过强化伦理纲常维护其专制统治,故 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说明政府反对文化的传承,A 错误;是乾隆皇帝的指示体现了统治者没有推动文化发展

3、,而不是四库全书的修撰没有体现推动文化发展,B 错误;闭关锁国阻碍西学传播与材料信息2无关,D 错误。3.“三省执掌的划分,十分有趣,却也十分无聊,它只不过是皇权一权的琐碎分配。实质上中书省只是皇帝私人的秘书室,门下省只是皇帝私人的收发室。看它们的官署,无论官称和职务,几乎完全相同,只好勉强用左 右予以区分。 ”这段话最适合解释三省六部制的A. 主要目的B. 职权划分C. 基本性质D. 内在缺陷【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三省执掌的划分.它只不过是皇权一权的琐碎分配。实质上中书省只是皇帝私人的秘书室,门下省只是皇帝私人的收发室。看它们的官署,无论官称和职务,几乎完全相同,只好勉强用左

4、 右予以区分。 ”可知其揭示了三省六部制的根本目的在于加强君主专制。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4.明朝万历皇帝因立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余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再上朝,内阁出现了“人滞于官”和“曹署多空”的现象,部、寺大官十缺六、七,史称“万历怠政” 。这反映了当时A. 政治体制存在严重弊端B. 君主专制出现弱化趋势C. 君权与相权矛盾的激化D. 内阁对皇权制约的强化【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皇帝与内阁长期争执,但是内阁不能从根本上制约皇权,故而皇帝可以 30多年不上朝,内阁由于不是中央的行政管理机构,所以不能够很好的管理中央官制,导致中央行政的怠慢,

5、这体现了明朝内阁制度的弊端,A 正确;内阁的出现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体现,B 错误;此时丞相制度已经被废除,不存在君权和相权矛盾激化问题,C 错误;内阁属于皇权附属物,不会对皇权形成制约,错误。3【点睛】内阁制是在明朝永乐时期建立的,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的作用性质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5.唐摭言载:“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注:“岁贡”指由地方贡入国学监的生员)常不减八九百人。 ”该材料主要说明了A. 科举制是在隋朝时创立的

6、B. 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C. 唐朝进士科为世人所推崇D. 当时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考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是强调进士科,并且强调进士科为世人所推崇,而不是强调科举制度的创立时间,也不是强调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以及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考试,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朝进士科6.位于浙江省浦江县的“郑氏义门” ,自南宋开始,历宋、元、明三朝,十五世同居共食达三百余年,鼎盛时有 3000多人同吃一锅饭。其孝义家风多次受到朝廷旌表,明太祖朱元璋曾亲赐“江南第一家

7、”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A. 封建国家的倡导B. 分封制的产物C. 君主专制的需要D. 宗法制的影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浙江郑氏十五世同居共食达三百六十余年,孝义家风浓厚,体现的是郑氏家族的团结,重视血缘亲情,这是宗法观念的反映,其根源是宗法制的影响。故选 D。AC 不是根源;分封制是周武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的制度,材料内容与此无关,故 B项错误。4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师点睛】宗法制思想观念对后世的影响:(1)使“忠” “孝”观念深入民心。(2)造就了重视家庭建设、尊老爱幼、夫妻相敬、兄弟相亲、和睦相处

8、等社会公德。(3)促使中华民族形成了“国” “家”不可分的意识,直接造就了一批忠孝之士。(4)宗法制的“道德专制” “男女不平等” “等级观念”等思想,直接导致了后世的男尊女卑、等级贵贱、任人唯亲等现象,成为扼杀人性、阻碍民族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5)宗法意识使“国人”形成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盲目排外心理。7.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A. 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 宗法制受到了严重的挑战C. 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D. 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变化【答案】C【解析】【详解】青铜器原

9、本是祭祀祖先的器物,现在强调个人业绩,希冀子孙保用。商周铭文都体现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正确;商周时期的文字都是一样的,并没有创造出全新的文字体系,排除;宗法制受到挑战是春秋战国时期,错误;材料中铭文已经发挥出文书功能,并不是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变化,错误。8. 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 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 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C. 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D. 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按照常理,自杀是

10、个人的自愿行为,不受法律的过分约束,但该规定明显是限制这一自由的行为,说明 C选项正确。限制自杀的规定的初衷不是为了尊重生命而是加强对个人的管制。如果“崇尚自然法则”应该不去自杀,两者逻辑上有矛盾。所以 BD选项排除掉。法律体系的完备的程度需要一个5长期的过程,所以 A选项排除掉。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特点9.十二铜表法规定:“债务人在拘禁期间,得自备伙食,如无力自备,则债权人应每日供给谷物粉一磅,愿多给者听便。 ”上述规定A. 带有习惯法的色彩B. 限制了债权人的利益C. 兼顾了奴隶的利益D. 适应了疆域扩大的要求【答案】B【解析】材料“如无力自备,则债

11、权人应每日供给谷物粉一磅”反映出, 十二铜表法的这一规定一方面保护债务人的权益,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债权人的利益,故 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习惯法的特色,故 A项错误;十二铜表法是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故 C项错误;十二铜表法是公民法,故 D项错误。点睛:对“如无力自备,则债权人应每日供给谷物粉一磅”的理解是关键;从中分析出正确答案。10.英国工业家弗赖尔说:“50 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因为那时我们几乎完全为国内消费而生产现在却大不相同了我们现在为整个世界生产,假如我们没有自己的议员来促进和扩大我们的贸易,我国商业的伟大纪元就要结束了。 ”材料说明A. 英国正在

12、开展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B. 英国的无产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C. 议会中议员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D. 工业资产阶级需要表达自身的利益和要求【答案】D【解析】结合“我们现在为整个世界生产”可以得出,这时的英国处于世界工厂时期,应该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弗莱尔的政治要求是议会需要更多的代表工业家利益的议员,因此得出,弗莱尔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希望通过议会更多地表达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以保证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利,1832 年英国的议会选举改革就是在6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所以应选 D;A、B、C 材料未反映,故排除。点睛:本题考查了 1832年议会改革。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假

13、如我们没有自己的议员来促进和扩大我们的贸易,我国商业的伟大纪元就要结束了”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深入发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要求扩大政治权利,在议会中取得了更多的席位,以确保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1.英国史讲义写道:“许多原来的城市虽然已变成杳无人烟的荒村但仍有权选派代表出席会议。而新兴的工业城市虽人烟稠密,却没有取得选区的地位,无权派代表参加会议。 ”后来这一情况发生根本性变化主要得益于A. 工业革命的开展B. 内阁制的发展完善C. 政党政治的形成D. 工人阶级的斗争【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英国议会代表分配不合理,新兴工业城市居民

14、无选举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推动英国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上升,故 A项正确;内阁制、政党制度都是在工业革命的推行下不断发展的,故 BC项排除;D 项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 。12.1787年 9月 17日,美国实现了由“头脑听从四肢指挥”向“四肢听从头脑指挥”的转变。对此,以下正确的理解为美国由邦联制走向联邦制体现了中央集权原则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四肢”指美国的州政府, “头脑”指美国的联邦政府“四肢”指联邦政府, “头脑”指美国总统A. B. C. D. 【答案】A7【解析】【详解】美国年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在保证中央集权同时,地方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分

15、权与制衡原则属于中央政府权力运作的特点,排除;“头脑听从四肢指挥”中头脑是中央政府, “四肢”是美国的州政府,排除,正确,选择项符合题意。【点睛】美国独立之初是邦联制,中央政府权力较弱,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美国 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体现出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的特点。13.对国会和总统之间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A. 总统和外国缔结的条约必须得到众议院的批准,然后方可生效B. 总统及其内阁不向国会负责C. 总统可对国会通过的法律实行否决权D. 总统有权提名并经国会同意后任命政府高级官员,直接领导政府【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和外国缔结的条约必须得到参议院

16、的批准,然后方可生效,而不是得到众议院的批准,故 A错误,符合题意;总统对宪法负责,不向国会负责,故 B正确,不符合题意;总统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故 C正确,不符合题意;总统有权提名政府高级官员,并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之,故 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关键词“国会和总统之间的关系” ,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美国总统的权力与国会的权力之间的制约平衡的角度出发,注意参议院与众议院之间的不同点,即可找出错误选项。14.南北战争后,美国制定并通过了第 14条宪法修正案,宣布:全体美国人不仅是他们那几个州的公民,也是美国的公民。这一修正案A. 维护了美国的共和体制B

17、. 解放了美国的黑人奴隶C. 扩大了联邦政府的权力D. 保障了美国公民的权利【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全体美国人不仅是他们那几个州的公民,也是美国的公民” ,体现出国家统8一的观念,宪法修正案体现出联邦政府权力的扩大,故 C正确;共和制指国家代表机关或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一种制度,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A;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解放了美国的黑人奴隶,B 错误;材料反映出国家统一的观念,没有涉及公民的权利,排除 D。15.19世纪 70年代,法国的德莫子爵就无可奈何地说:“我们是君主派,但法国不是。 ”这表明当时的法国A. 保守派势力仍然占据着优势地位B. 民主共和的潮流已不可抗拒C. 君主派与共

18、和派正进行殊死搏斗D. 君主派的势力已经彻底瓦解【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对待共和的态度,法国农民是反对君主派搞政变,工人是更为鲜明,部分君主派是无可奈何,可知民主共和逐渐深入人心,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故项正确;世纪末法国保守势力并不占据主导地位,错误;此时共和派与君主派并不是殊死搏斗,错误;此时法国还存在君主派,并不是彻底瓦解,错误。16.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后,有人讽刺说:这是一个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联邦。这里的“大猛兽”是指A. 德意志皇帝B. 帝国议会C. 普鲁士D. 俾斯麦【答案】C【解析】【详解】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了德意志,因此这里的“大猛兽

19、”是指普鲁士,正确;德意志皇帝不符合材料中“大猛兽”的信息,错误;帝国议会属于议会机构,不符合题意,错误;俾斯麦属于帝国宰相,不是组成联邦邦国,错误。17.有学者研究后发现, “权利法案颁布后还没有严重地削减英王在法律上的权力;法国虽然有了 1875年宪法,但总统麦克马洪的野心还能看得见;而德意志帝国宪法更是不用说了”他的研究能反映出A. 君主立宪制弊端日益显现9B. 封建君主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C. 代议制确立之初还不完善D. 宪法确立也不能充分保证民主【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英、法、德在通过法律建立代议制后统治者仍然有较大权力,这说明代议制确立之初还不完善,故 C正确;法国不是君主立宪制是

20、,故 A错误;法国总统也不是封建君主,故 B错误;宪法保证民主的进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故 D错误。故选 C。18.根据中央电视台记录片大国崛起 ,主要介绍了英国、法国、美国和德国等九个国家先后崛起的描述,有人设计了四个标题,其中与俄罗斯对应的是A. 依托新国新梦催生的B. 从天涯海角走向现代的C. 饱经激情岁月洗礼的D. 以风云新途寻道图强的【答案】D【解析】【详解】依托新国新梦催生的是美国,因为美国是个年轻国家。从天涯海角走向现代的是指英国,因为英国地处不列颠群岛,位于欧亚大陆边缘,同时也较早地对外殖民扩张。也最早形成了代议民主制,最终长期称霸于世界。饱经激情岁月洗礼的是法国,法国经受了多次革

21、命的洗礼,走向近代的强国之路。以风云新途寻道图强的是俄罗斯。一方面,为了追赶欧洲强国的现代化步伐,它的一代君主曾以学生身份四处寻师问道,另一方面,它又凭借传统的君主统制和强大的军事力量,扩张成为大帝国,并以欧洲事务仲裁者的身份逞雄一时。故 D项正确。19.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天下观”的价值判断的表述是A. 中英战争B. 鸦片战争C. 通商战争D. 夷匪战争【答案】D10【解析】【详解】中国古代“天下观”是以华夏为中心,体现出中国天朝上国“天下观”的价值倾向,认为四周的其他民族和国家都是地位低于华夏的蛮夷,D 项符合题意;中英战争、鸦片战争无

22、法体现中国古代“天下观” ,排除 AB;通商战争体现了英国发动战争的目的,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不符合中国古代“天下观” ,排除 C。20.太平天国时的南京,天王府门外悬挂着十余丈的黄绸,上有五尺大的朱字诏令:“大小众臣工,到此止行踪。有诏方准进,否则云中雪(太平军形容“杀头”的隐语) 。 ”材料说明A. 太平天国出现争权夺利之风B. 太平天国封建专制思想浓厚C. 太平军内部军纪严明D. 太平天国对官员管理严格【答案】B【解析】【详解】 “天王府门” “大小众臣工,到此止行踪”说明洪秀全在南京模仿帝王的行径,体现出太平天国封建专制思想浓厚,正确;争权夺利不符合材料中模仿帝王信息,错误;材料并不

23、是说明太平军内部军纪严明,错误;材料也不是说明对官员的管理信息,错误。21.历史不单单是历史,学习历史还可以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加强理解和记忆。试借助地理学科当中的长江,分析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十九世纪末,列强侵华势力的扩张顺序是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A. B. C. D. 【答案】A【解析】11【详解】 南京条约签订于年,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 天津条约签订于年,开放南京为通商口岸, 北京条约没有关于长江流域的信息,排除;马关条约签订与年,开放重庆等长江沿岸城市,符合题意,选择正确。22.以下是武昌起义后成立的革命政府人员组成表:新军将领 革命党 咨议局议长 巡抚 布政使 提督 督练公

24、所总参议13 3 3 1 1 1 1据此可知,辛亥革命A.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 反封建不彻底C. 属于资产阶级革命D. 是自上而下的民主革命【答案】B【解析】从表格中的“咨议局议长、巡抚、布政使、提督、督练公所总参议” ,可知革命队伍中混入了很多旧官僚,说明革命反封建的不彻底性,B 正确。表格中没有涉及到各阶层都支持辛亥革命,A 错误。从材料中看出革命党只有占 3人,并不是多数,所以不能以此确定辛亥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C 错误。辛亥革命是自下而上的革命,D 错误。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分析表格中政府人员的组成结构和相对应的人数,从中可以得出封建势力混入革命政府,带有反封建的不彻底性。23

25、.1853年,由于反清组织小刀会占领上海部分地区,1853 年至 1854年间外国领事暂代清政府收取上海的关税。1854 年 6月清政府与美英法三国领事会谈并达成协议,成立一个由三名领事代表组成的税务司署上海海关税务司。该机构的设立A. 使得中国的海关收入大量流失B. 是清政府面临政治危机的产物C. 缓解了清政府与列强间的矛盾D. 标志着中国海关走向了近代化【答案】B12【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由于农民起义军占领上海,导致上海海关税收无法正常进行,影响了西方国家与中国的正常贸易往来;为了保证上海中外贸易的正常进行,外国势力暂时接收上海海关;之后,面临内忧的清政府与之谈判,被迫将上海海关交予外国人

26、,成立了上海海关税务司,由外国人收税后交予清政府;故材料反映上海海关税务司的设立是清政府面临政治危机的产物,B 项正确。材料强调上海海关税务司设立的背景,而不是中国的海关收入大量流失,排除 A。材料没有涉及清政府与列强间的矛盾,而是强调上海海关税务司是清政府面临政治危机的产物,排除 C。中国海关走向近代化是在 1861年成立海关总税务司,排除 D。24.1894年 7月,日本朝日新闻发表连续报道:清国商人归国 (11 日) 袁世凯归国 (21 日) 有七十一名支那人回国 (27 日) 清国公使馆员回国 (28 日) 支那人归国 (29 日) 清国公使馆和领事家族归国 (31 日) ,这一系列报

27、道A. 预示中日大战迫在眉睫B. 宣传日本政府亲善外交C. 渲染清人仓皇逃离日本D. 传达中日已经断绝邦交【答案】A【解析】“1894年 7月、 清国公使馆员回国 ”等史实反映了甲午战争已经迫在眉睫,即这一系列报道预示中日大战迫在眉睫,选 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出日本政府亲善外交的信息,选项 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C错在“仓皇” ,不符合题意,排除;1894 年7月中日尚未断绝邦交,选项 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A。25.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各种社会思潮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其中有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自由主义、近代中国保守主义、近代中国无政府主义、近

28、代中国民族主义、近代中国民粹主义、近代中国三民主义、近代中国科学主义、近代中国实用主义、近代中国改良主义。这种现象反映了A. 各种政治势力角逐使中国政局动荡B. 政党政治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的主流C. 社会主义成为民主革命的必然选择D. 中国国民的民族国家意识日益觉醒13【答案】D【解析】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各种社会思潮涌现,这与当时中国民族危亡的背景相适应,说明中国国民的民族国家意识日益觉醒,故 D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各种政治势力角逐使中国政局动荡,故 A错误;各种社会思潮涌现也不能说明政党政治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的主流,故B错误;社会主义只是当时各种思潮之一,并未成为民主革命的必然选择,故 C

29、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认识 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社会的大背景、总特征,再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各种社会思潮如雨后春笋” ,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国家意识的角度分析选项,注意排除与材料无关的说法,即可进行正确判断。26.中国国民党中央于 1927年 4月组成包括共产党员毛泽东等人在内的中央土地委员会,着手准备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不久又提出“本党决计拥护农民获得土地之争斗,致使土地问题完全解决为止。 ”这表明A. 国共两党合作更趋密切B. 革命重心开始转向农村C. 民生主义思想得以落实D. 国民革命推动农民运动【答案】D【解析】材料中“1927 年 4月” “中国国民党中

30、央着手准备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 “拥护农民获得土地之争斗” ,说明国民革命推动农民运动,故选 D;1927 年 4月,国共关系趋于破裂,排除 A;旧中国没有落实民生主义,排除 C;八七会议后,革命重心开始转向农村,排除D。27.1937年“八一三”上海抗战爆发后,南京政府于 8月 21日同苏联政府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 ,条约有效期为五年。中共在解放周刊立即发表评论指出“不侵略间的结合便是对于侵略者有力的打击” 。该条约的签订A. 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日的斗志B. 表明国民党反苏政策的失败C. 促使国共两党开始考虑合作D. 扭转了抗日战场的不利局面1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 “八一三”上

31、海抗战爆发后,南京政府与苏联结盟,表明了反法西斯的态度,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日的斗志,故 A项正确。材料反映南京政府与苏联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 ,没有涉及国民党反苏政策的失败,排除 B。西安事变之后,国共两党已经实现分裂对抗到走向合作抗日,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C。D 项夸大条约签订的作用,说法错误,排除。28.20世纪三十年代初,中共党内有人提出:“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最后的死命。 ”这表明中共部分人士A. 认清了中国的国情B. 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C. 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D. 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

32、的正确道路【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中共党内人士的观点认为单纯的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很难实现中国革命的胜利,显然是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正确;材料中人士并没有认识清楚中国的国情,从而导致材料中错误认识,错误;材料明显没有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错误;材料中是党内部分人士的认识,并不代表中共主流思想,当时中共已经找到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错误。29.面对新中国的成立,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而这一句话也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被誉为“开国的绝唱” 。 “时间开始了”是指A. 1954年宪法的制定B. 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C. 进入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D. 社会主义制度的

33、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成立,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迁移和运用的能力。题干所15阐述的是针对新中国成立的一句诗,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新中国成立时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即社会主义制度还没有建立,而是经过了一个新民主主义时期,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才标志着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排除 D;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是 1949年春的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B 排除;材料说的是 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A 项错误,排除。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从此进入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C 项正确。故选 C。30.香港的确没有变:驾驶汽车依然右舵

34、左行;每到周三晚上和周六下午,人们依然会涌入赛马场。但香港的确又发生了变化:一些关注政治的市民有了被街坊们选为立法会议员的可能,而这样的事情在港英时期根本无从发生。这里的“变与不变”A. 说明“一国两制”得到很好的实施B. 说明香港回归没有对民众产生深刻的影响C. 体现了香港居民生活方式的多元化D. 反映了回归前后香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一国两制”方针,回归后香港人的生活方式保持不变,材料中的“没有变”证实了这一点;在“一国两制”方针下,实行“港人治港” ,材料中的“发生了变化”有证实了这一点,二者共同说明了 A项所述;B 项与材料中的“发生了变化”不符,民众的民

35、主权利更加充分;C 项在材料中得不到印证;D 项不能从材料中得出,且违背事实。故选A。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一国两制31.杜鲁门在一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 ”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A. 出台杜鲁门主义B. 组建联合国C. 实施马歇尔计划D. 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中的“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 ,可知该措施属于军事措施,北16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美国发起并组织的军事组织,故选 D项。A 是冷战的政治措施;联合国是二战后初期成立国际性组织,B 错误;C 是冷战的经

36、济措施,【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保卫性措施” ,联系冷战时期美国军事措施可知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32.“二战后总统出兵朝鲜、越南,都未经国会批准,亦未受到国会的追究;联邦最高法院曾多次拒绝受理指控越南战争违宪的案件。 ”上述史实表明,美国政府各部门的制衡与合作从根本上取决于A. 各阶级之间的力量对比B. 社会经济状况与国际形势C. 统治集团和国家的利益D. 国家权力机制的不断调整【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分别行使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者独立平等,相互制约,材料反映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美国政府各部门的制衡与合作,说明了国家政策的制定

37、都是以统治集团与民族国家的利益为先决条件的,故 C项正确;制定政策的是统治阶级,故 A项错误;社会经济状况会对政策的制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制定什么样的政策取决于统治阶级的利益,故 B项错误;政府各部门权力机制的调整是为制定符合统治阶级意志的政策服务的,故 D项错误。33.20世纪 50年代至 20世纪 70年代,美国对中国的政策经过了由封锁、威胁、孤立到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转变,导致这种转变的最主要原因是A. 中国国力大为提高B.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消失C. 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D. 中国推行灵活正确的外交政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实力是外交的后盾,随着中国

38、国力的提高,美国对中国的外交政策不断发生改变,A 项正确。B 项中矛盾消失的说法错误,排除。C 项是中美关系改善的直接原因,与设问不符,故错误。美国对中国的外交政策不断发生改变的根本原17因是中国国力大为提高,而不是中国推行灵活正确的外交政策的结果,故 D项错误。34. 美国学者亨廷顿说:“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 ”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A. 单极加多极的世界格局 B. 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C. 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 D. 实

39、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中“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 “联合行动” “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等关键信息说明当今世界格局是单极世界和多级的结合,选择 A项符合题意。B 不符合“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的信息;C 说法不符合“美国也孤掌难鸣”的信息;D 说法明显不符合当今格局的特点。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多极化趋势的加强。35.1962年 10月 22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公开宣布:苏联的行为已经构成了“所有美洲国家和平与安全的明显威胁” ,美国对此绝不会听

40、之任之。 “苏联的行为”是指A. 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B. 成立华沙条约组织C. 修建柏林墙D. 在古巴部署导弹【答案】D【解析】从材料“1962 年 10月 22日” “所有美洲国家和平与安全的明显威胁”并且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 1962年苏联在古巴部署了导弹,故 D项正确;A 项是 1949年成立,排除;B项是 1955年成立,排除;D 项发生德国,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关键信息“1962 年 10月 22日” “所有美洲国家和平与安全的明显威胁” ;从中分析出古巴导弹危机。36.“近年来,中国政府多次举办以不同文明对话为主题的国际会议: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

41、和行动。 ”如以“中国外交交出和谐答卷”为主题,18材料所述属于“答卷”中的哪个要点A. 发展大国关系B. 建设和谐周边C. 优化国际秩序D. 汲取人类成果【答案】C【解析】抓住题干中的“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和倡导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对国际关系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这都是基于国际秩序的优化,故 C项正确,D项不符合题意;AB 项是不符合“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排除。37.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

42、制”格局径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 郡县之制,合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俘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材料三 寓封建(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人君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尤不足也,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安得而不穷,国安得而不羁?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的理由。(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郡县

43、制有哪些积极作用?(3)根据材料三,概括顾炎武关于郡县制的观点。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哪些局限性。【答案】 (1)理由: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由“百家争鸣”到19法家一统天下。(2)积极作用:郡县制下,官吏不再世袭,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统治基础;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3)观点:郡县制下,君主有无限扩展疆土的欲望;官吏不为百姓利益着想,百姓困苦不堪。局限性:中央高度集权,限制了地方的自主性与能动性;皇帝个人对政局影响至关重要;监察体制实际效能有限,容易形成专权与腐败。【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

44、度的发展。从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秦朝的郡县制等方面来分析。(1)从材料“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体制、地方制度、思想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2)从材料“郡县之制,合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 “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答案。(3)根据材料“今之人君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尤不足也,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安得而不穷,国安得而不羁”概括顾炎武对郡县制的态度。根据材料“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限制地方自主性、皇帝个

45、人对政局的影响、监察制度的弊端等方面分析出答案。38.民主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普遍要求,但并不存在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民主价值和民主形式。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1848 年 12月,法国总统选举中,农民把几百万张选票投向了拿破仑一世的侄子路易波拿巴,致使路易波拿巴当上了总统。不久(路易波拿巴)又发动了政变,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到第二帝国末期,由于拿破仑三世减轻赋税的诺言不仅没有兑现,而且变本加厉地横征暴敛,又强迫农民交纳“血税” ,把他们的子弟送到战场上当炮灰。他们“成为拥护共和主义的了,这一转变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材料二 马克思认为,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

46、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20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材料四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

47、化和经济特点,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1)根据材料一,指出法国共和制度确立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9世纪末法国与德国政体差异的主要原因(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颁布有何积极意义(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新中国政治体系基本框架的组成部分【答案】 (1)原因:法兰西第二帝国变本加厉、横征暴敛,损害了农民利益,使得农民由支持帝国转向支持共和。(2)原因: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达,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较强;德意志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封建势力强大,军国主义色彩浓厚。(3)原则:主权在民原则、人人平等原则、三权分立原则、责任内

48、阁制原则;积极意义: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袁世凯的权力;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4)组成部分: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析】【详解】 (1)依据材料一“变本加厉地横征暴敛,又强迫农民交纳“血税” ,他们“成为拥护共和主义”的信息可以得出答案。(2)依据材料二“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以及所学可知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达,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较强以及德意志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封建势力强大,军国主义色彩浓厚。(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信仰等自由”可以得

49、出主权21在民原则、人人平等原则;依据材料三“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可以得出三权分立原则和责任内阁制原则;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定程度上限制了袁世凯的权力以及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4)依据材料四“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并结合所学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可知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近代中国的发展轨迹像一个元宝形,开始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在“沉沦”时期存在着“上升”因素, “上升”时期也存在着“沉沦”因素。在“沉沦”与“上升”中,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 U字形路线,经过了 110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凤凰涅磐,浴火重生,结束了半殖民地半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