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 2019 届高三历史 12 月学情诊断试卷(含解析)20181220一、选择题(共 32 个,每个 15 分,共 48 分)1.据周礼记载,每年正月初一,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大夫颁授给乡吏,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讲,且往往和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同时进行,全民都要有组织地参加。这表明A. 西周出现文化下移趋势B. 诸侯国割据的局面出现C. 分封中孕育了中央集权D. 周王室直接控制了地方【答案】C【解析】根据“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大夫颁授给乡吏,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讲”说明中央逐级把法律传授到地方,使乡民遵守国家法律,加强对地方控制,表明分封中孕育
2、了中央集权,C 正确;材料说明中央把法律传授到地方,不是文化下移,排除A;B、D 与材料无关,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大夫颁授给乡吏,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讲” ,联系西周政治背景分析。2.秦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初为 36 郡;后分邯郸郡设常山郡,分临淄郡置济北郡,分琅琊郡置胶东郡,分河东郡置河内郡。这一调整说明A. 秦朝注重对边疆地区开拓B. 秦朝消除六国反叛势力C. 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繁盛D. 中原地区人民纷纷南迁【答案】C【解析】据材料“后分邯郸郡设常山郡,分临淄郡置济北郡,分琅琊郡置胶东郡,分河东郡置河内2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地区属
3、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由于经济繁盛,故人口增加,地方事务增多,需要再分新郡进行管理,故 C 正确;以上地区并不是秦朝边疆地区,故 A错误;设新郡与消灭六国反叛势力无关,故 B 错误;以上地区也不全是南方地区,故 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秦朝再分新郡进行管理的原因,学生要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从中得出“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地理范围,再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发展与地方管理的关系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3.汉武帝“设附益之法” ,不许诸侯王招结宾客,限制诸侯王的活动, ”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这一措施A. 加强了对地方的监督B. 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C. 改良了地
4、方社会风气D. 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汉武帝时,设附益之法,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该现象反映了汉代中央集权的加强,D 项正确。刺史制度的设置加强对地方监察制度,与题干的附益之法无关,排除 A。设立中朝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与题干的附益之法无关,排除 B。题干强调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没有涉及改良了地方社会风气,排除 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附益之法”的内涵,运用所学知识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4.唐高宗时的薛元超以父荫袭爵后擢升宰相,却因“不以进士擢第”而抱憾终身;唐宗室子弟李洞因屡困于科场,曾赋诗:“公道此时如不得,昭陵恸哭一生休。
5、 ”这表明唐朝科举制度A. 打破了宗室势力对官职的把持B. 改变了士人的仕途观C. 强化了士人崇儒入世的观念D. 维护区域人才选拔公平【答案】B【解析】3据材料提到,因“不以进士擢第”而抱憾终身“公道此时如不得,昭陵恸哭一生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科举入仕的观念受到重视,说明科举制改变了士人的仕途观,故 B 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宗室势力对官职的把持,故 A 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崇儒入世的观念,故 C 错误;材料也未涉及区域人才选拔公平的问题,故 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因“不以进士擢第”而抱憾终身。学生应该正确理解材料反映的科举入仕的观念问题,据此即可大胆
6、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5.朱熹反复提到:“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 。王阳明则强调: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 ,同样可以成为圣人。从中可以得知A. 儒学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B. 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C. 伦理道德是儒学的主要内容D. 成圣是理学的终极目标【答案】B【解析】朱熹认为日常行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都认为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成就圣人,说明二者的思想都注重人们的日常行为,呈现出世俗化特点,故 B 正确;明末清初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 ,排除 A;C、D 材料没有体现,排除。6.宋代实行“侍丁”制度,有老人需
7、要赡养的家庭,政府可减免其税收与徭役。宋代政府还设置了“安济坊” “福田院” “居养院” “孤老院”等养老机构。这说明宋代A. 社会保障体系非常完善B. 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C. 宗法制得到进一步加强D. 重视用孝道治理国家【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宋代关于养老的制度和机构,但是不足以表明其时社会保障体系的非常完善,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反映出人口老龄化的信息,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涉及的养老信息都是围绕政府的政策,与宗法制无关,故 C 项错误;按材料意思,宋代政府执行的养老制度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以赋税制度的让步作为代价,反映了受儒家思想影响,统治者4强调孝道在治国方面的重要性,故 D
8、 项正确。【名师点睛】“有老人需要赡养的家庭,政府可减免其税收与徭役” “宋代政府还设置了等养老机构”说明宋代统治者重视用孝道治理国家。7.中国在隋唐时期就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朝毕昇又发明活字印刷术。但是宋元时代的活字书籍“一本难求” ,古代中国并没有实现活字印刷术对雕版印刷术的取代。这主要是因为A. 社会审美观的影响B. 官营作坊垄断活字技术C. 社会需求的多样性D. 缺乏市场经济利益推动【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活字印刷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书籍的大量印刷上,而中国古代在自然经济的环境下,人们对书籍的需求是有限的,古代中国并没有实现活字印刷术对雕版印刷术的取代,主要是因为缺乏市场经济利益
9、推动,D 项正确。因为缺乏市场经济利益推动,古代中国并没有实现活字印刷术取代雕版印刷术,与社会审美观无关,排除 A。B 项营作坊垄断活字技术与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不符,排除。题干强调因为缺乏市场经济利益推动,古代中国并没有实现活字印刷术取代雕版印刷术,与社会需求的多样性无关,排除 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D。8.元史专家箫启庆认为,元朝视儒士与僧侣一样,为了救济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甚至沦为奴隶的儒士,元朝特别设立了“儒户” ,让部分读书人取得优先赋役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有储备人才的用意。比较而言,成为儒户的读书人,其地位应在贵族、官吏之下,与僧侣相同,但较一般民众为高。这种说法A. 不符
10、合元朝读书人的真实生活状况B. 体现了不同学者对史料的不同解读C. 揭示了元朝文化落后的政策原因D. 为认识元朝社会提供了新的视角【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元史专家箫启庆认为元朝的儒士比一般的民众地位要高得多,5仅次于贵族和官吏,该说法为认识元朝时期,文人的社会地位提供了新的视角,D 项正确。A 项说法与题干矛盾,题干强调元朝的儒士比一般的民众地位要高得多,仅次于贵族和官吏,排除。题干知识强调元史专家箫启庆的认识,没有涉及不同学者的认识,排除 B。题干强调元朝的儒士比一般的民众地位要高得多,仅次于贵族和官吏,无法体现揭示了元朝文化落后的政策原因,排除 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
11、选 D。9.汉代最好的工匠是属于官府的,最好的工艺品皆是由官府所造的,而宋代的名瓷则多为民间的工匠所造。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 重文轻武政策的推行B. 商品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C. 程朱理学的积极倡导D. 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答案】B【解析】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等的制约,“工商食官“成为早期工商业的主要制度,这也促成了官营手工业在制造业上的优势地位。这些优势其实也是制约官营手工业的瓶颈,它不计成本,不入市场,逐渐被更有生命力的私营手工业所赶上。而这一变化肇端于唐宋变革之际,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海外贸易发达,城市经济繁荣,市坊界限被打破。由此可得知 B 为正确选项;AC 符合宋代时代特征,但与材料无
12、关,排除;D 项发生于明中后期,而且是在部分手工业部门,排除。10.史载,明代棉花的种植已在北方地区得到推广,山东、河南、河北都是重要的产棉区,山东东昌府的“棉花转贩四方” , “民赖以利” ,兖州府的棉花也有“商贾转鬻江南。 ”这说明明代A. 形成南粮北棉的生产分工B. 北方商品经济发展程度高C. 海运畅通促进山东棉花外销D. 形成初步联系的国内市场【答案】D【解析】材料提到北方地区的棉花转贩四方,转鬻江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明朝商品经济发达,形成了南北联系国内市场,故 D 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南粮北棉的生产分工的问题,6故 A 项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北方商品经济发展程度高,故 B 项错
13、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海运畅通的条件,故 C 项错误。故选 D。11.下表是对唐代尚书省勾检官(从事勘覆稽失的官员)的相关记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唐代记述 出处各级官府皆“据文案大小,道路远近,皆有程期。如或稽违,日短少差,加罪。 ”唐会要卷五八“其官文书稽程者,一日笞十,三日加一等,罪止杖八十。 ” 唐律疏议卷九“凡文案既成,勾司行朱讫,皆书其上端,记年、月、日,纳诸库。”唐六典卷一A. 政府注重官员行政规范B. 三省六部制走向成熟C. 尚书省隶属于监察部门D. 对政务犯罪惩罚严厉【答案】A【解析】史学研究讲究孤证不立。而从三部典籍中找到对同一事情的同质描述,基本可以判断这个史实的真实性
14、。第一行反映出不同文案有不同程期,不得有违;第二行反映违期后具体的刑罚度;第三行反映文案完成形式的严谨性。综合三行可得知,政府注重官员行政规范,A 项正确;材料信息与三省六部制无关,排除 B 项;C 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排除;唐六典卷一没有涉及犯罪惩罚,排除 D 项。12.下图为明代和清代两个时期对异域人物的不同描绘,这反映了7明三才图会部分 清职贡图部分A. 清代宫廷绘画流行写实画风B. 西方人从野蛮时代走向文明社会C. 天朝上国的观念已经被打破D. 中外交流拓展了国人的世界视野【答案】D【解析】第一幅明代图中写到“一臂国在西海之北,其人一目一孔一手“,反映出时人对异域停留在想象空间,不能真
15、实反映实际情况;观察第二幅清代图中并结合所学可看出所画之异域人物已基本接近当时人物的身体特征、着装打扮等,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与世界已有较多真实的接触,了解了他们。对应时空可得知,这主要得益于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传教士在中西交流中作出了突出贡献,D 正确;宫廷画主要反映宫廷生活的绘画,题中图片是对异域人物的描绘,A 错误;第一幅不能真实反映实际情况,不能反映西方人野蛮,B 错误;材料反映中国与世界有较多接触后,对异域人物的描绘趋于真实,无法体现“天朝上国的观念已经被打破” ,排除 C。13.“在戊戌变法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
16、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训。 ”材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A. 推动了中国社会政治变革进程B. 削弱了旧的政治体制而备受推崇C. 为资产阶级政治运动提供经验D. 昭示了近代革新历程的一脉相承【答案】A8【解析】据材料“戊戌变法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的教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属于中国社会政治变革,这说明太平天国推动了中国社会政治变革进程,故 A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太平天国运动备受推崇,故 B 项错误;戊戌变法并不主张暴力革命,故太平天国没有为其提供经验,故 C 项错误;太平天国是农民起义,与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不是一
17、脉相承的,故 D 项错误。故选 A。14.新青年刊文指出:“专制国本建筑于主权者独裁之上共和国本建筑于人民舆论之上。故政治实质之变更,在国民多数心理所趋,不在政治之形式。 ”材料强调当时的紧迫任务是A. 进行社会改良B. 推翻君主专制C. 开展民众启蒙D. 发起国民革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政治实质之变更不在政治之形式”得知,作者强调的是政治改革而非社会改良,A 项错误;新青年创办于 1915 年,此时中华民国成立,君主专制已被推翻,B 项错误;依据材料“共和国本建筑于人民舆论之上” 、 “政治实质之变更,在国民多数心理所趋”分析得知,作者是在强调民众觉悟对于实行民主政治的重要
18、性,C 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国民革命的兴起于 1924 年,时间上与题干材料不符,D 项错误。故选 C。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相关概况15.以下是 15 世纪至 19 世纪前半期中国白银购买力变化表表格数据主要反映了A. 农耕技术的提高导致粮食价格下降9B. 政治局势的变化影响经济发展C. “海禁”政策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D. 中国经济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5 世纪至 19 世纪前半期中国白银购买力不断下降,这是由于西方在新航路开辟之后,白银流入欧洲,欧洲国家又来中国购买茶叶、丝绸、瓷器等手工业制品,使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中国国内白银数量上升,
19、价格贬值,购买力下降,D 正确。从材料可以看出,粮食价格在不断上升,A 错误。在 15 世纪至 19 世纪前半期,中国除了 17 世纪中期明末清初改朝换代时政局不稳,其他时间政治局是相对稳定,B 错误。 “海禁”政策之下,中西方贸易仍在进行,且中国商品受西欧国家欢迎,白银大量流入,D 错误。16.荣家企业史料中记载:近年欧洲农产渐复其战前原状,我国洋庄销路早已绝迹,而美国、阿根廷、加拿大等处均庆丰收,所产面粉销路甚滞,美国次粉售价极廉广东、汕头、福州、厦门等处华粉销路悉数被侵占。材料反映了A. 甲午战争后,欧美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B. 一战结束后,民族面粉业陷入了萧条C. 抗战胜利后,美国商品涌
20、人了中国市场D.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近年欧洲农产渐复其战前原状”可知是在一战之后,从材料信息“我国洋庄销路早已绝迹” “所产面粉销路甚滞” “华粉销路悉数被侵占”等可知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打击,故一战结束后,民族面粉业陷入了萧条,B 项正确。A 项说法与材料强调一战结束后,民族面粉业陷入了萧条不符,排除。材料强调一战结束后,民族面粉业陷入了萧条,与抗战胜利后,美国商品涌人了中国市场不符,排除 C。材料强调一战结束后,民族面粉业陷入了萧条,与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无关,排除 D。17.1941 年 11 月,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无记名投票选举中,选
21、出政府委员 18 人,其中共产党员占 7 人,超过三分之一,共产党人徐特立立即申请退出,另选非党人士白文焕递补。这一做法A. 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10B. 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发展C. 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D. 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抗战时期的根据地政权三三制的原则,不是国民革命时期,故 A 错误;土地革命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 B 错误;抗战时期主要任务不是反抗国民党政府,故 C 错误;根据地政权三三制的原则有利于团结各阶层抗日,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故 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判断题干现象所处的时间范围,学生结合所学知
22、识即可从“1941 年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关键信息分析出抗日战争的时期,据此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8.新中国土地改革以后,少数农户上升为富裕中农,个别的已成为新富农,土地集中和雇工现象开始出现,党内不少同志产生忧虑,担心农民自发走向资本主义。同时在城市,国营经济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时伏时起,对国家经济生活有很大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党和政府A. 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B. 出台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C. 提出调整的“八字方针”D. 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材料反映了当时实行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变的迫切性,A 指的是一化三改造,它包括了对私有制进行变革的社会主义改造
23、,故选 A。BD 出现于 1958 年之后,C 出现于 1960年之后。19.1979 年 11 月 26 日,邓小平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客人时曾明确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这一论断A. 标志着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成熟B. 明确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1C. 推动了改革开放战略决策的提出D. 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束缚【答案】D【解析】1992 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阐明了社会主义的实质、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标志着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成熟,A 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1992 年党的“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
24、试产经济体制的目标,B 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C 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认为社会主义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1979 年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取得了重大突破,故 D 正确。点睛:抓住关键信息“1979 年”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结合所学经济体制改革的知识分析解答。20.11 世纪末至 12 世纪初,以意大利为发源地,西欧各国先后出现了研究罗马法的热潮,史称罗马法复兴。罗马法复兴的根本原因是A. 人文主义思想的推动B. 推进城市自治运动的需要C. 自然法理念的普世价值D. 对工商业者私有财产的保护【答案】D【
25、解析】人文主义思想属于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 14 世纪,不符合题干时间,故 A 错误;城市自治运动,不属于根本原因,故 B 错误;自然法理念的普世价值,说法过于抽象,故 C 错误;当时西欧工商业发展,复兴罗马法是出于对工商业者私有财产的保护,故 D 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题干时间范围“11 世纪末至 12 世纪初” ,再结合所学知识区分文艺复兴的时间,即可排无关项,再结合所学知识从西欧工商业发展的角度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21.在古代雅典的城市酒神节上,除了献给酒神狄奥尼索斯的盛大游行,狂欢活动、酒神颂歌比赛等,还有在狄奥尼索斯剧场里举行的四种仪式:10 位将军祭酒仪式、宣
26、布荣誉公民名单、来自提洛同盟各城邦的贡物和烈士遗孤的展示。这说明在古代雅典A. 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逐渐形成12B. 城邦政治渗透到宗教活动之中C. 早期人文精神起源于宗教活动D. 工商业的发展改变了城邦政体【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雅典的城邦制度。材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的城市酒神节上,除了进行献给酒神狄奥尼索斯的盛大游行、狂欢活动、酒神颂歌比赛等重大的宗教活动外,还举行 10 位将军祭酒仪式、宣布荣誉公民等城邦政治活动,可见古代雅典城邦政治渗透到宗教活动之中,故选 B。政教合一的特点不符合雅典城邦政治的实际,故 A 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早期人文精神的内容,故 C 错误;D 不符合材料的主旨,
27、故排除。22.但丁在神曲中说:“造福世界的罗马,向来有两个太阳,分别照明两条路径,尘世的路径和上帝的路径。 (但现在)一个太阳把另一个熄灭,宝剑和十字架都拿在一个人的手里。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罗马以法律精神造福世界B. 两条路径代指政权和教权C. 但丁抨击尘世生活的腐败D. 文艺复兴照亮了两条路径【答案】B【解析】由“分别照明两条路径,尘世的路径和上帝的路径”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尘世的路径”是指政权, “上帝的路径”是教权,故本题答案选 B 项;A 项错误, 神曲描述的主要是宗教不是罗马法;C 项不选,材料中没有体现尘世生活的腐败;D 项不选,结合所学知识照亮两条路径的分别是宗教改革和
28、启蒙运动。23.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中写道: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淸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表明文艺复兴A. 反对彻底摆脱神学的束缚 B. 开始否定宗教神学的地位C. 极力维护封建的专制统治 D. 借用宗教宣扬人文主义思想【答案】D【解析】13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潮是人文主义,而材料中的“神圣的东西”应当是指宗教,因此材料表明文艺复兴是借用宗教来宣扬人文主义思想。故答案为 D 项。其他三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ABC 项。24.孟德斯鸠在其出版的罗马盛衰原因论中认为,共和时期的罗马之所以强盛,是因为当时的罗马公民享有
29、政治权利,人人都是国家的主人翁,具有爱国家、爱荣誉、爱自由的美德。据此可知,该篇文章的主旨是A. 为阐发启蒙思想寻找历史渊源B. 赞美罗马共和制的诸多优点C. 研究不同政体产生的不同影响D. 为法国大革命奠定理论基础【答案】A【解析】孟德斯鸠赞美罗马共和制度诸多优点,其目的是为阐发自己的思想主张寻找理论和实践依据,因此排除 B,选择 A;题干中只提及了罗马政体的优点,并没有涉及其他政体,也没有涉及不同影响,排除 C;孟德斯鸠的启蒙思想确实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此题是考查孟德斯鸠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而不是影响,排除 D。25.卢梭曾说过:“理性欺骗我们的时候是太多了,我们有充分
30、的权利对它表示怀疑;人类一旦成为理性的奴隶,和受神权摆布一样可悲。我决定在我的一生中选择情感这个东西。 ”这表明卢梭的主张A. 完全背离启蒙运动宗旨B. 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C. 力图摆脱宗教的束缚D. 科学地诠释了启蒙思想【答案】B【解析】从“理性欺骗我们的时候是太多了,我们有充分的权利对它表示怀疑”可以看出,卢梭认为不要受到事物的束缚,应该放开人性的枷锁,所以强调的是人文精神,故本题选择 B 选项。A 选项错误,卢梭的主张是一种对人性的解放,并没有完全背离启蒙运动;C 选项错在本题与宗教无关;D 选项没有理解材料的真实含义。26.20 世纪以来,在英国议会投票表决过程中,多数党组织的内阁会
31、要求其议会党团服从14党纪,议会党团的督导员则会指示本党议员如何投票,而多数议员因害怕失去党内任职机会也会接受督导员的指示。材料反映了英国政治体制的特点是A. 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B. 内阁凌驾于议会之上C. 议会内阁制名存实亡D. 行政权力日益膨胀【答案】D【解析】据材料“多数党组织的内阁会要求其议会党团服从党纪,议会党团的督导员则会指示本党议员如何投票” ,这说明内阁行政权力日益膨胀,干预议会,故 D 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故 A 错误;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故 B 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议会内阁制名存实亡,故 C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
32、键信息“内阁会要求其议会党团服从党纪” ,学生再结合所学知识从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相关知识入手,即可提取出内阁干预议会的结论,据此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27.1929 年 11 月 29 日,在华尔街股市崩盘后不久,胡佛宣布:“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由于(工资降低)突然间购买力减少了,突然间购买力减少了,这些行动只会加剧萧条,所以现在工资水平不应该下调,不应该减产,不应该解雇工人。 ”材料主要说明胡佛总统A. 继续奉行自由放任的政策B. 主张利用市场实现自我调节C. 认为工人失业是危机加深的原因D. 对经济危机采取了干预的措施【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现代美国胡佛政府的经济政策。材料中经济大
33、危机到来后,胡佛宣布降低工人工资的行动只能加剧萧条,明确反对企业和资本家下调工资、减产和解雇工人的做法,可见当时胡佛总统对经济危机采取了干预的措施,故选 D。A、B 在材料中无体现,故排除;材料明确反映资本家降低工人工资是加深危机的原因,而非工人失业,故 C 错误。点睛:本题属于表明类试题,该题型是高考选择题中的主流题型。该题型主要考查考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解题的思维过程是“现象本质” 。本题的现象是“现在工资水平15不应该下调,不应该减产,不应该解雇工人” ,这反映的本质是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28.曾被列宁评价为“党的最可贵的和最大的理论家”布哈林认为, “它”并不只适应于内战的某个发展
34、阶段,而是万能的、普遍适用的、也就是胜利了的无产阶级经济政策的正常形式” 。布哈林这种认识A. 是对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反思B. 客观评价了新经济体制C. 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肯定D. 推动了新经济政策实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内战” 、 “无产阶级经济政策”等信息,可知是 1918-1921 年内战时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 C 正确;从内战的时间可排除新经济政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故排除 ABD 项。所以答案选 C。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9.肯尼迪在处理古巴导弹危机的一周里,充满
35、着焦虑与犹疑:“我根本没有细想过第一步会是什么样子,我只知道,第四步和第五步将是升级双方的冲突,而第六步永远不会到来,因为那时将不会有人存在。 ”据此推断,古巴导弹危机A. 促使美苏在核心利益上避免直接对抗B. 迫使美国放弃了对古巴的孤立与封锁C. 缓和了美苏间的大规模军备竞赛D. 强化了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我只知道,第四步和第五步将是升级双方的冲突,而第六步永远不会到来,因为那时将不会有人存在”结合古巴导弹的和平解决可以看出此次危机促使美苏避免了直接对抗,故本题答案选 A 项;B 项不符合史实,古巴导弹危机美国是优
36、势方;C 项不符合史实,并没有缓和;D 项与题干信息无关。考点:当今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美苏两极格局古巴导弹危机1630.下图所反映的 16 世纪到 18 世纪中期的这一历史现象,对此表述正确的是A.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B. 亚洲人民遭受劫难C. 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D. 适应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这反映的是三角贸易,欧洲奴隶贩子从本国出发,装载廉价的手工业品到达非洲,是为出程,然后在非洲用廉价的手工业品换取或直接掠夺奴隶,运至美洲进行贩卖,是为中程,最后从美洲运载食糖、金银等商品返回欧洲,是为归程,这一过程利润高达好几倍,使财富源源不断的流入欧洲,加速了欧洲
37、资本原始积累,因此 C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B 选项错误,三角贸易与亚洲没有直接关系;D 选项错误,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是在工业革命时期,三角贸易时期仍然是工场手工业。故正确答案为 C 选项。31.有学者指出:“冷战”终结后,全球地缘政治秩序进入自发调整期,国际政治体系宛如一个正在旋转的万花筒,充满不确定性,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毫无疑问已成为政治冲突最有效的“减震器” 。材料的主旨是A. 全球政治体系具有明显的单极特征B. 经济全球化加剧各国间政治冲突C. 经济联系加强使各国共同利益增大D. 维护世界和平需要实行全球治理【答案】C17【解析】
38、据材料“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毫无疑问已成为政治冲突最有效的减震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各国经济联系加强使各国共同利益增大,故有利于稳定国际关系,故 C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全球政治体系具有明显的单极特征,故 A 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经济全球化加剧各国间政治冲突,故 B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实行全球治理的问题,故 D 项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题干的材料重心,学生应该扣住“但”字,抓住转折性词语的强调作用,即可得出“最有效的减震器”的含义,据此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32.冷战结束后,国际事务从西方国家垄断向发展中国家广泛参与的方向转变,新兴大国与守
39、成大国围绕责任、权益的合作与竞争同步增长,新兴大国力图在世界秩序重构中占据主动。这说明A. 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B. 西方已经无力主导国际事务C. 旧的世界秩序已经完全崩溃D. 国际力量对比已经完全改变【答案】A【解析】材料显示世界格局中发展中国家广泛参与以及新兴大国的崛起,说明会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故 A 正确;当今西方大国仍然主导国际事务,故 B 正确;C 中完全崩溃说法绝对;D 完全改变说法绝对,排除。二、非选择题(52 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文官制度,产生于政府划分为文武职官和专制主义集权政治确立以后。在漫长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它形成了健全的制度
40、、详密的规范、鲜明的特点。张晋藩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综论中国古代文官制度是在皇权至高无上体系下进行国家活动组织管理的制度设计,这种自上而下、层层相应、运转有序的行政体制在国家管理中发挥独特的功能。陈燕青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及其现代价值探析材料二 1688 年光荣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为了克服政治上18“政党分赃制”带来的政治混乱和提高官员行政素质,保证政党轮流执政背景下行政工作连续性和稳定性,英国实行了文官制度,逐渐成为英国民主政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在文官制度中,考试制度又是文官制度的核心和支柱,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就是以考试制度的建立为开端的。1870 年,英国政府颁布枢密院令
41、,规定“凡未经考试并持有合格证书的一律不得从事任何事务性官职” ,标志着以考试任职为核心的英国文官制度的正式确立。摘自吴湖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的演变(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主要选拔途径,并分析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如何“在国家管理中发挥独特的功能”?(2)依据材料二归纳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答案】 (1)选拔途径:察举制、征辟制、科举制等。功能:有利于提高官员的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和促进社会公平;强化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推动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和发展;保证了封建经济发展和繁荣;进一步巩固了儒家思想的长期独尊地位。(2)原因: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
42、确立;“政党分赃制”带来的弊端;政党政治的成熟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工业革命的发展要求提高官员行政素质。影响:进一步打击了英国旧贵族和保守势力,提高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不断完善;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腐败现象,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稳定,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确立的一些基本原则对其他国家的文官制度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解析】【详解】 (1)据材料一“在漫长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它形成了健全的制度”结合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相关所学分析即可得出察举制、征辟制、科举制等选官途径;依据材料一“中国古代文官制度是在皇权至高无上体系下进行国家活动组织管理的制度设计”结合所学从加强中央集权
43、、维护国家统一、提高官员的素质、扩大统治基础、发展封建经济、巩固儒家思想地位等角度分析作答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如何“在国家管理中发挥独特的功能” 。(2)依据材料二“1688 年光荣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结合所学可得出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依据材料二“为了克服政治上政党分赃制带来的政治混乱”结合所学可知这与“政党分赃制”带来的弊端有关,依据材料二“提高官员行政素质”结合所学可得出工业革命的发展也要求提高官员行政素质,依据材料二“保证政党轮流执政背景下行政工作连续性和稳定性”结合所学可得出这也是政党政治的成熟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影响:依据材料二“逐渐成为英国民主政治赖以存在和发展
44、的基石”并结合所学分19析可以得出,英国文官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打击了英国旧贵族和保守势力,提高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不断完善,依据材料二“考试制度又是文官制度的核心和支柱”并结合所学分析得出它确立的一些基本原则对西方国家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文官制度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依据文官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可分析得出它在一定程度上还避免了腐败现象,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稳定,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3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其发展与东西方交流、时代特征关系密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颜氏家训在立身、治家等方面提出了很多精辟的言论。出处 选文颜氏家训养生 夫生不可不惜,
45、不可苟惜。颜氏家训慕贤 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颜氏家训治家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颜氏家训勉学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1)据材料一概括颜氏家训反映了哪些优秀的传统思想?材料二 儒学自 16 世纪始大规模西传入欧,到 17、18 世纪在欧洲掀起了中国文化热。在宗教、哲学领域,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们从孔子的“天追自然观”中找到了中国存在原始自然信仰的证据,他们认为,这种信仰不是天神论,而是“自然的道理” ,并据此来批判被他称为“理性之大敌”的基督教神学。在道德伦理、政治制度方面
46、,儒学的突出特征是侧重于道德伦理,并使之与社会政治相结合,以达到国家的“仁政德治” 。伏尔泰对此无比推崇,百科全书派代表霍尔巴赫也呼吁“欧洲政府非学中国不可” ,他们借此反对旧道德,期许建立新的社会秩序。(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 17-18 世纪掀起“中国文化热”的原因,概括其学习儒家思想的主要表现。20材料三 新思想的建设没有捷径可循,只有长时期的沉潜研究才能取得真实的成绩。自“五四”以后,中国人(至少是知识分子)逐渐建立了一个牢不可破的观念,现代化即是西化,而必须以彻底摧毁中国文化传统为其前提。余英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思(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有何关系
47、?【答案】 (1)要珍惜生命又不能苟且偷生;仰慕、学习圣贤;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学习要趁早努力,学习的目的是进德修业(2)时代背景: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自然科学的发展;启蒙运动的兴起;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中国优秀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增强表现:学习“天道自然” 、 “仁政德治”思想来抨击神学,反对封建统治(3)文化是民族和国家的灵魂,抛弃传统等于隔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传统文化应随时代发展赋予新的内容,实现文化创新;时代发展应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解析】(1)根据材料一“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可知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要珍惜生命又不能苟且偷生;根据材料一“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
48、之也”可知仰慕、学习圣贤;根据材料一“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可知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根据材料一“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可知学习要趁早努力,学习的目的是进德修业。(2)关于欧洲 1718 世纪掀起“中国文化热”的原因,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自然科学的发展、启蒙运动的兴起、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中国优秀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增强等方面思考作答。关于表现,根据材料二“这种信仰不是天神论,而是自然的道理 ”可知是学习“天道自然” ;根据材料二“在道德伦理、政治制度方面,儒学的突出特征是侧重于道德伦理,并使之与社会政治相结合,以达到国家
49、的仁政德治 ”可知是用“仁政德治”思想来抨击神学,反对封建统治。(3)关于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的关系,本问属于开放性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传统文化的地位、传统文学的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等方面思考作答。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冷战结束以后,有四大因素在影响着世界的大势:一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二是发展中国家的作用上升,三是大国关系的不断调整,四是美国霸权主义对世界的21干涉。前三个因素对国际关系都产生积极影响,最后一个因素时国际关系的正常秩序起到干扰和破坏作用。经济全球化之所以发展迅猛,是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世界经济产生强大的推动力。经济全球化冲击着原有的国际关系结构,促使国际关系内部发生很多变化,对世界多极化趋势起推动作用。摘编自顾关福主端战后国际关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四大因素”中任选一个说明其主要表现及对世界大势的影响。【答案】因素一: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主要表现: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国际市场和国际投资迅速发展,国际资本在全球流动加速;科技开发应用和信息传播的全球化;1995 年世界上最大的贸易自由化组织 WTO 成立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