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桂林市第十八中学 16 级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卷生 物一、单项选择题1. 关于下列四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甲图中共有 5 种核苷酸B. 乙图所示的化合物中含有脱氧核糖C. 组成丙物质的单糖是脱氧核糖或核糖D. 在小鼠的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蔗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甲图 DNA 含有 4 种脱氧核苷酸,RNA 含有 4 种核糖核苷酸,共 8 种核苷酸,A 错。ATP 的腺苷含有核糖,B 错。丙可能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或腺嘌呤核糖核苷酸,C 正确。蔗糖为植物细胞特有二糖,D 错。考点:本题考查化合物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
2、的网络结构能力。2.现有 1000 个氨基酸,共有氨基 1020 个,羧基 1050 个,由他们合成的 4 条肽链中,肽键、氨基、羧基的数目分别是( )A. 999、1016、1016 B. 999、1、1 C. 996、24、54 D. 996、1016、1016【答案】C【解析】肽键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10004996 个;1000 个氨基酸,共有氨基 1020 个,羧基 1050 个,说明 R 基中共有氨基数为 1020100020 个,共有羧基数为 1050100050个。每条肽链的一端是氨基,另一端是羧基,因此这 4 条肽链中,含有氨基 20424 个,含有羧基 50454 个。因此,
3、C 项正确,A、B、D 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要求考生识记氨基酸的结构同时,掌握其结2构特点;识记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掌握其中的相关计算,能运用其延伸规律答题。3.下列各组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功能,没有共同点的是( )A. 蛋白质与 RNA B. 淀粉与脂肪C. 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 D. 纤维素与维生素 D【答案】D【解析】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 RNA,所以某些蛋白质与某些 RNA 都具有催化功能,A 项错误;淀粉是植物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脂肪是动植物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B 项错误;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都具有升高血糖浓度的作用,C 项错误;纤维素是构成植
4、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维生素 D 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故纤维素与维生素 D在生物体内的功能没有共同点,D 项正确。4. “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正确的实验步骤是( )A. 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B. 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染色冲洗水解观察C. 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染色冲洗观察D. 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冲洗水解染色观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 DNA 和 RNA 的分布的实验步骤,要注意在用盐酸水解之后,用蒸馏水冲洗,以免影响之后的染色效果解: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应先取得口腔上皮细胞放在载玻片的中央,滴加生理盐水后,再进行盐
5、酸解离,之后用蒸馏水洗去解离液盐酸,后用染色剂染色观察故正确的步骤应该是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故选:A考点:DNA、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5.下列有关 5 种生物之间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烟草花叶病毒 酵母菌 硝化细菌 蓝藻 烟草A. 都是原核生物,且都能发生基因突变B. 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异养的C. 都具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3D. 和的遗传物质是 DNA【答案】C【解析】A.烟草花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属于原核生物也不属于真核生物,故 A 错误;B.硝化细菌不含叶绿素,但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属于自养生物,故 B 错误;C.酵母菌和烟草属于真核生物,具有细胞壁, 硝化细菌和蓝藻
6、属于原核生物,具有细胞壁,故 C 正确;D.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烟草的遗传物质是 DNA,故 D 错误;答案选 C.6.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细胞骨架与细胞中能量转换等生命活动有关B. 核糖体是醋酸菌、噬菌体、木耳唯一共有的细胞器C. 小肠粘膜不属于生物膜系统D. 内质网参与一些物质的加工和运输,也参与一些物质的合成【答案】B【解析】细胞骨架是由蛋白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A 正确;噬菌体是一种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核糖体,醋酸菌(原核生物)和木耳(真核生物)唯一共有的
7、细胞器是核糖体,B 错误;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小肠粘膜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上皮组织,不属于生物膜系统,C 正确;内质网参与分泌蛋白等物质的加工和运输,是“脂质”合成的车间,D 正确。7.下列有关免疫系统及其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吞噬细胞吞噬并消灭病菌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B. 效应 T 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攻击属于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C. 记忆细胞可来源于 B 细胞、T 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D. HIV 侵入人体后,刺激 T 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答案】C【解析】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病菌,其吞噬并消灭病菌的过程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4特异性
8、免疫,A 项错误;效应 T 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攻击属于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B项错误;记忆细胞可来源于 B 细胞、T 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C 项正确;T 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促进接受该病毒刺激的 B 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而不能直接与该病毒结合,D 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细胞的来源,掌握免疫系统的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作出准确的判断。8.下列与免疫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机体主要依靠免疫凋节维持内坏境稳态B. T 细胞、B 细胞和吞噬细胞都属于淋巴细胞C. 唾液中的溶菌酶杀死病原菌属于免疫过程D. 多次注射疫苗是为
9、了刺激记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答案】C【解析】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A 错误;T 细胞、B 细胞和吞噬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其中 T 细胞和 B 细胞又都属于淋巴细胞,B 错误;唾液中的溶菌酶杀死病原菌属于免疫过程中的非特异性免疫,C 正确;接种疫苗后,疫苗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如果相同的疫苗再次刺激机体时,记忆细胞会快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新的浆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大量新的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可见,多次注射疫苗的目的是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D 错误。9.如图 1 所示的甲、乙、丙三个渗透装置中,三个漏斗颈的内径相等,漏斗内盛有浓度相同的蔗糖溶
10、液,且漏斗内液面高度相同,漏斗口均封以半透膜,置于同一个水槽的清水中。三个渗透装置半透膜的面积和所盛蔗糖溶液的体积不同,如下表:装置编号 甲 乙 丙半透膜面积 S S /2 S蔗糖溶液体积 T T 2T如图 2 中曲线 1、2、3 表示漏斗液面高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则曲线 1、2、3 与甲、乙、丙三个装置的对应关系应是( )5A. 1丙;2甲;3乙 B. 1乙;2甲;3丙C. 1甲;2乙;3丙 D. 1丙;2乙;3甲【答案】A【解析】甲、乙、丙三个渗透装置蔗糖溶液起始浓度、高度相同,经过一段时间后,蔗糖溶液最终浓度也应相同。甲和乙的蔗糖溶液体积相同,由于甲的半透膜面积较大,所以甲的液面上升较快
11、,但最终与乙的高度相同,故甲对应曲线 2、乙对应曲线 3;丙的蔗糖溶液体积较大,达到相同浓度后吸水量较多,液面上升最高,故丙对应曲线 1。因此,A 项正确,B、C、D项错误。10.下列有关细胞中酶和 ATP 的叙述,正确的是A. 酶和 ATP 的组成元素中都含有磷元素B. 细胞内的吸能反应过程伴随着 ATP 的形成C. 酶的催化过程和自身被分解的过程均需消耗能量D. ATP 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答案】D【解析】酶的化学本质大多是蛋白质,蛋白质中不含有磷元素,A 项错误;细胞内的吸能反应过程需要 ATP 水解释放能量,B 项错误;酶的催化过程也可能释放能量,
12、酶的分解过程不一定消耗能量,如体外酶的分解,C 项错误;ATP 中的能量可以来自于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呼吸作用中有机物中化学能的转化,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D 项正确。11.下列四项分析与下图所示模型不相符的是( )A. 如、分别表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则包含核糖体B. 如、分别表示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条件,则包含载体蛋白6C. 如、分别表示细胞分化和细胞癌变的过程,则包含基因突变D. 如、分别表示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过程,则包含 DNA 复制【答案】C【解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含有核糖体,所以如果、分别表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则和共有的结构包含核糖体,A 项正确;协助扩散
13、和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蛋白协助,所以如果、分别表示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条件,则和共有的条件包含载体蛋白,B 项正确;癌变细胞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分化细胞遗传物质不变,只是遗传信息的选择性表达,故 C 项错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进行DNA 分子复制,D 项正确。12.下列关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叙述有错的是( )A. 在低温诱导某 2N 生物细胞染色体加倍实验中,观察到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可能有 2N、4N或 8NB. 苏丹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C. 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和线粒体形态的观察D. 转换物镜时应该手握转换器转动【答案】C
14、【解析】某 2N 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为 4N,低温诱导该生物细胞染色体加倍后,少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变为 4N,这些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后期时染色体数目为8N,A 项正确;经苏丹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有橘黄色的脂肪颗粒,B 项正确;观察线粒体的实验中,需要用健那绿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如果用含有绿色叶绿体的新鲜黑藻小叶做实验材料,会影响实验的观察,故 C 项错误;转换物镜时应该手握物镜转换器小心缓慢转动,D 项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课本上的几个常考的重要实验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实验目的、原理、选材、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
15、能进行综合运用。13.下图表示细胞呼吸的主要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7A. 过程只能在有氧条件下进行B. 破伤风杆菌和大肠杆菌能进行过程C. 在人体的线粒体内膜上即可完成过程D. 过程都能在植物细胞中发生【答案】D【解析】反应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只有反应(有氧呼吸的二三两个阶段)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A 项错误;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破伤风杆菌是原核生物,是厌氧菌,不能进行有氧呼吸,B 项错误;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发生场所是线粒体基质和内膜,C 项错误;植物细胞中主要进行(有氧呼吸)过程。在无氧条件下,也能进行(酒精发酵)过程,某些特殊器官如马铃薯块茎和甜菜的块根细胞在无氧条
16、件下能进行可以进行(乳酸发酵)过程,故 D 项正确。【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等方面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识记细胞呼吸不同方式的各阶段的反应和发生的场所。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过程是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发生场所是线粒体;过程无氧呼吸(酒精发酵)的第二阶段,发生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过程是乳酸发酵的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进行。14. 将新鲜的苔藓植物叶片,放入其中加有少量红墨水的质量浓度为 0.3g/mL 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看到苔藓细胞的状态如图所示。此时,部位和的颜色分别是8A. 无色、绿色
17、 B. 红色、绿色C. 红色、无色 D. 红色、红色【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图中部位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的间隙,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所以红墨水穿过细胞壁进入间隙,使其呈红色;部位是苔藓细胞的细胞质,其中含有叶绿体,因此部位显绿色;所以选 B。考点:本题考查细胞质壁分离及其原因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15.下列关于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经蛋白酶处理后的样液中底物的有无B. 探究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可用过氧化氢作底物C. 观察细胞中线粒体时,需将口腔上皮细胞经盐酸处理后再染色D. 将重铬酸钾直接
18、加到酵母菌培养液中检测酒精的有无【答案】B【解析】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因此不能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经蛋白酶处理后的样液中底物的有无,A 错误;探究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 pH 的不同,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为底物,B 正确;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需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健那绿染液,然后再取口腔上皮细胞置于染液中,不需要盐酸处理,C 错误;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酒精的有无,应取其培养液的滤液 2mL 注入试管中,再加入重铬酸钾溶液进行检验,D 错误。16.豆豉是大豆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食品。为了研究影响豆豉发酵效果的因素,某小组将等量的甲、乙两菌种分别
19、接入等量的 A、B 两桶煮熟大豆中并混匀,再将两者置于适宜条件下9进行发酵,并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以下推测不合理的是A.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菌种,温度属于无关变量B. 大豆发酵过程中部分蛋白质转变为多肽,形成豆豉的独特风味C. 若容器内上层大豆发酵效果优于底层,则发酵菌为厌氧菌D. 煮熟大豆使蛋白质变性,有利于菌体分泌酶作用于蛋白质【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菌种的种类(甲乙两种菌种) ,而温度属于无关变量,A 正确;大豆发酵过程中部分蛋白质转变为多肽,形成豆豉的独特风味,B 正确;若容器内上层大豆发酵效果优于底层,说明发酵菌为需氧型,C 错误;煮熟大豆使蛋白质变性,有
20、利于菌体分泌酶作用于蛋白质,D 正确。17.如图是探究果酒与果醋发酵的装置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改变通入气体种类,可以研究呼吸作用类型对发酵的影响B. 果酒发酵过程中通人 N2,酵母菌将从有氧呼吸转变为无氧呼吸C. 果醋的发酵周期与实验设定的温度密切相关D. 气体入口与气体出口可以交换使用【答案】D【解析】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醋酸菌属于需氧菌,控制氧气的进入,可以研究呼吸作用类型对发酵的影响,A 项正确;果酒发酵初期通入氧气,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可以提供较多能量,使酵母菌快速繁殖,中期通入氮气,酵母菌将从有氧呼吸转变为无氧呼吸,B 项正确;温度影响酶活性,果醋的发酵周期与实验设定
21、的温度密切相关,C 项正确;气体入口与气体出口不能交换使用,否则会使发酵液溢出,D 项错误。【点睛】果酒与果醋制作的比较10果酒制作 果醋制作菌种 酵母菌 醋酸菌菌种来源 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变酸酒表面的菌膜发酵过程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有氧呼吸大量繁殖:C 6H12O66O 26CO26H 2O;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C6H12O62C 2H5OH2CO 2氧气、糖源充足时:C 6H12O62O 22CH3COOH2CO 22H 2O;缺少糖源、氧气充足时:C 2H5OHO 2CH3COOHH 2O温度一般酒精发酵 1825 ,繁殖最适为 20 左右最适为 303
22、5 气体 前期:需氧,后期:无氧 需要充足的氧气时间 1012 天 78 天18.下列关于“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 鸡的红细胞和菜花均可作为提取 DNA 的材料,处理方法有所不同B. 在切碎的菜花中加入一定量的洗涤剂和食盐,充分研磨,过滤收集滤液C. 将 NaCl 溶液浓度调至 2mol/L,用单层滤纸过滤获取析出物D. 利用某些蛋白质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于 DNA 在酒精中的溶解度的原理,可以提纯 DNA【答案】C【解析】鸡的红细胞和菜花均可作为提取 DNA 的材料,处理方法有所不同,例如在破碎细胞,释放DNA 时,若是鸡的红细胞,则需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使其吸水胀破即
23、可,若是菜花则需要用洗涤剂溶解细胞膜,A 正确;在提取菜花的 DNA 时,在切碎的菜花中加入一定量的洗涤剂和食盐,充分研磨,过滤收集滤液,B 正确;DNA 在 2mol/L 的 NaCl 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大,将 NaCl 溶液浓度调至 2mol/L,过滤去除不溶的杂质,获取含有 DNA 的滤液,C 错误;利用某些蛋白质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于 DNA 在酒精中的溶解度的原理,可以提纯 DNA,D 正确。1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11A. 醋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酒精产生醋酸 B. 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葡萄汁产生酒精C. 泡菜腌制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发酵 D. 腐乳制作利用了毛霉等分泌的蛋白酶和脂
24、肪酶【答案】A【解析】醋酸菌是好氧菌,利用酒精生产醋酸需在有氧条件下进行,A 项错误;酵母菌无氧呼吸能产生酒精,因此酵母菌利用葡萄糖汁产生酒精需要在无氧条件下,B 项正确;泡菜腌制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发酵,C 项正确;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属于异养需氧型。腐乳制作的原理是毛霉等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和脂肪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分解成易于吸收的小分子,D 项正确。【点睛】本题综合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制作泡菜等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涉及的微生物及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实验结果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20.下图所示用灼烧接种环
25、进行微生物划线法接种的示意图中,规范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解析】用灼烧接种环进行微生物划线法接种过程中,先烧灼接种环,杀灭环上残留菌液,待冷却(是否冷却,可先在培养基边缘处试触,若琼脂溶化,表示未凉,稍等再试) ,从第一区域划线的末端开始往第二区域内划线,重复以上操作,在第三四五区域内划线,注意不要将最后一区域的划线与第一区域相连。因此,图 B 操作最规范,B 项正确;图 A 中没有分区划线,A 项错误;图 C、D 中每次划线时,都不是从上一区域划线末端开始,故 C、D 项错12误。21.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不同物种之间
26、、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发展,形成生物的多样性B.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 生物进化一定产生新物种D.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答案】A【解析】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称为共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A 项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B 项错误;生物进化是一个量变过程,指的是生物在漫长的时间内逐渐演变的和环境高度协调的一个过程,而物种形成是生物进化到达一定程度,种群之间的基因差异达到一个阈值,而发生的一个质变的过程。因此,生物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
27、C 项错误;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仅仅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D 项错误。22.如图表示遗传信息的中心法则图解,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使噬菌体和细菌分离B. 艾滋病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能够进行的过程有 a、b、c、d、eC. 原核细胞 RNA 的合成只以 b 过程方式进行D. 遗传密码的简并性在遗传学上的意义是生物有一定的容错性,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物种的稳 定性【答案】B【解析】【详解】a 过程为 DNA 的复制,b 过程为转录,c 过程为翻译,d 过程为逆转录,e 过程为RNA 的复
28、制。A 项,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蛋白质外壳,而离心管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即 A 项表述正确。13B 项,艾滋病病毒是 RNA 病毒,艾滋病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可以进行的过程有逆转录、转录和翻译,不能进行 DNA 复制和 RNA 复制过程,即 B 项表述错误。C 项,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是 DNA,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只有拟核,细胞器只有核糖体。只有少数 RNA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一些朊病毒的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所以原核细胞的RNA 只能通过 b 转录的方式合成,即 C 项表述正确。D 项,同一种氨基酸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密
29、码子的现象称为密码子的简并性,只有色氨酸与甲硫氨酸仅有 1 个密码子。例如 UGU、UGC、UGA、UGG 都是缬氨酸的密码子,如果密码子第三位碱基出现了突变,翻译的氨基酸的种类是相同的,有利于物种稳定性,即 D 项表述正确。23.用 32P 标记的一个噬菌体侵染用 15N 标记的大肠杆菌,一段时间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100 个子代噬菌体。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所有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中都含 15NB. 所有子代噬菌体的核酸中都含 15NC. 含 32P 的子代噬菌体占所有子代噬菌体的 1/50D. 所有子代噬菌体只含 15N 不含 32P【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噬菌体增
30、殖的模板是由噬菌体自身提供的,细菌提供了原料、酶、场所等,所以所有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中都含 15N,A 正确;B、核酸的组成元素有 C、H、O、N、P,且原料都来自细菌,所以所有子代噬菌体的核酸中都含 15N,B 正确;C、由于释放出的 100 个子代噬菌体中,含 32P 的有 2 个,所以含 32P 的子代噬菌体占所有子代噬菌体的 ,C 正确;D、所有子代噬菌体都含 15N,只有 2 个子代噬菌体含 32P,D 错误故选:D24.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基因表达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每种氨基酸都至少有两种相应的通用密码子B. 一个基因的两条 DNA 链可转录出两条相同的 RNAC. 一个 m
31、RNA 结合多个核糖体可以缩短每一条肽链合成的时间14D. 基因的表达是指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性状的过程【答案】D【解析】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相应的密码子,A 错误;一个基因的两条 DNA 链互补,它们转录形成的 RNA 不同,B 错误;一条 mRNA 上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进行翻译,可提高合成蛋白质的效率,但不能缩短每条肽链合成的时间,C 错误;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D 正确。25.如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 DNA 含量的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由 HI,DNA 的含量增加一倍,是复制的结果B.
32、图中受精作用过程是 HJC. 由 RP,DNA 的含量减少一半,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进入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的结果D. CD 和 NR 段染色体数相同【答案】C【解析】A由 HI,DNA 的含量增加一倍,是受精作用的结果,A 错误;B图中表示受精作用过程的是 HI,B 错误;CRP 是着丝点分裂后,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导致 DNA 的含量减少一半,C 正确;DCD 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没有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与亲本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NR 段发生了着丝点的分裂,染色体数是 CD 段的 2 倍,D 错误;答案选 C。26.园艺工作者在栽培开黄花的兰花品种时,
33、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白花的兰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控制白花性状的基因是通过基因重组产生的15B. 白花植株和黄花植株存在着生殖隔离C. 白花植株的自交子代开出黄花,则白花植株为杂合子D. 快速繁育白花品种,应取白花植株的种子进行繁殖【答案】C【解析】基因重组必须是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进行组合,控制白花性状的基因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A 错误。白花植株和黄花植株是否存在生殖隔离,需要看它们能否产生后代及后代是否可育,而题干中没有任何相关信息,无法进行判断,B 错误。如果白花植株的自交子代开出黄花,则白花植株为杂合子,C 正确。快速繁育白花品种,应取白花植株的茎尖进行植物组织培养,而种子会发生性状分
34、离,D 错误。点睛:植物组织培养不仅能快速繁殖,且还可以保持母本的性状,子代都不会发生性状分离,而种子种植后代中会发生性状分离。27.现有甲、乙两种类型的豌豆各若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甲甲、甲乙都可用于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B. 若甲品种连续自交,A 的基因频率将会不断升高C. 乙品种自交后代中基因型为 AaBbDd 个体占 1/8D. 乙细胞中等位基因 B、b 分离一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答案】A【解析】要验证分离定律,可以用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个体进行自交或测交,即选择图中的亲本组合是甲甲、乙乙、甲乙,A 项正确;基因频率是指种群中全部个体中该基因出现的几率,由于每种基因型的植株
35、都能正常生存,所以甲品种连续自交后代中 A 的基因频率保持不变,B 项错误;乙品种的基因型是 AaBbDd,由于 A、a 和 B、b 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如果不考虑交叉互换,则乙品种能产生 AbD、Abd、aBD、aBd 四种数目相等的配子,通过棋盘式图解的方法,可计算出乙品种自交后代中基因型为 AaBbDd 个体占1/1641/4,故 C 项错误;正常情况下,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但是16题中“一定”就可以考虑特殊的变异情况,即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交叉互换会使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染色单体上含有等位基因。如果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发生交叉互换现象,则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也会
36、有等位基因的分离,D 项错误。28.下图为人体细胞及体液模式图,甲、乙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a、b、c、d 表示人体体液的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 渗透压大小只与无机盐含量多少有关B. b、c 成分与 a 最主要的差别是蛋白质含量较少C. 若该处为肝脏组织细胞,饥饿时甲处的血糖高于乙处D. 若该处为肺部组织细胞,安静时 d 处的 C02浓度最低【答案】B【解析】图中 a 为血浆,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A 项错误;图中 b为淋巴、c 为组织液,b、c 成分与 a(血浆)相比,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B
37、项正确;饥饿时胰岛会分泌胰高血糖素,加速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使血糖浓度升高,因此,若该处为肝脏组织细胞,饥饿时乙处的血糖高于甲处,C 项错误;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肺部组织细胞d 吸收 O2产生 CO2后,CO 2通过自由扩散由 dca,最后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而自由扩散是由高浓度低浓度,所以 d 处 CO2浓度最高,D 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人体体液的组成、组织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的物质交换等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图,明确各标号所代表的名称、理解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的物质交换过程。图中 a 为血浆、b 为淋巴、c 为组织液、d 为细胞内液。29.小肠黏膜受到
38、食物和胃酸的刺激会分泌促胰液素,促胰液素能作用于胰腺引起胰液分泌。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17A. 胰腺细胞分泌消化酶依赖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B. 通过促胰液素的催化作用促进了胰液的分泌C. 促胰液素作用于胰腺细胞后就被灭活D. 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胰液素通过体液定向运输至胰腺细胞【答案】C【解析】胰腺细胞分泌消化酶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A 错误;通过促胰液素的调节作用促进了胰液的分泌,B 错误;促胰液素作用于胰腺细胞后就被灭活了,C 正确;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胰液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但是只能作用于胰腺细胞,D 错误。30.下图是免疫调节过程的部分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物质
39、作用于细胞,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B. 细胞和细胞是造血干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的C. 二次免疫时,细胞的产生可不需要细胞、细胞、细胞参与D. 当物质攻击自身物质时引起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答案】B【解析】据图可知,物质是淋巴因子,细胞是 B 细胞,物质可作为信息分子作用于 B 细胞,促进 B 细胞的增殖、分化,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A 项正确;图中细胞是 T 细胞,细胞是 B 细胞,造血干细胞分化成 B 细胞和 T 细胞不需要抗原刺激,B 项错误;二次免疫时,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机体,记忆细胞可立即作出反应,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细胞)
40、,该过程可不需要细胞(吞噬细胞) 、细胞(T 细胞) 、细胞(浆细胞)参与,C 项正确;物质是抗体,抗体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时引起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D 项正确。【点睛】本题结合人体体液免疫部分过程图,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首先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调节的过程,能正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名称;其次还要求考生掌握各细胞18的作用,能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首先吞噬细胞(细胞)识别、吞噬和处理抗原,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呈递给 T 细胞(细胞) ,T 细胞再呈递给 B 细胞(细胞) ;B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细胞)和记忆
41、细胞;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31.下列关于丘脑下部(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大量出汗后,体液渗透压增大,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加强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下丘脑是体温感觉的高级中枢,调节机体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够间接调节血糖的浓度下丘脑的某一区域通过神经的作用可以使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引起渴觉A. B. C. D. 【答案】C【解析】大量出汗后,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导致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增加,促进肾小管
42、、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正确;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进而来调节体温,错误;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调节机体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错误;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因此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血糖的调节途径之一是血糖浓度的变化引起下丘脑有关神经兴奋,进而调节胰岛 B 细胞或胰岛 A 细胞分泌相关的激素,所以能够间接调节血糖的浓度,正确;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胰岛 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错误;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神经冲动,通过有关神经传至大脑皮层引起渴觉,正确。综上分析, C 正确,A、B、
43、D 均错误。【点睛】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功能:(1)作为神经中枢调节血糖平衡:下丘脑内有血糖调节中枢,该中枢通过神经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调节体温相对稳定: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调节水盐平衡: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在下丘脑。(2)作为感受器: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可以感受人体内环境渗透压的改变。19(3)作为效应器:下丘脑某些神经分泌细胞能分泌抗利尿激素,该激素可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4)具有分泌功能:下丘脑是内分泌平衡的调节中枢,通过分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通过调控垂体的功能来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32.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
44、构示意图。刺激 c 点后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电表不偏转,电表偏转两次B. 若检测到 b、d 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C. 兴奋由 c 传到 e 时,发生电信号一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D. a 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了抑制性递质【答案】D【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但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向右) ,因此刺激 c 点,兴奋不能传递到 a 神经元,电表不偏转,但兴奋可向右传导,因此电表 2 偏转两次,A 正确;刺激 c 点,若检测到 b、d 点都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可以双向传导的,B 正确;兴奋由 c 传递
45、到 e 时需要通过突触结构,因此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C 正确;刺激 c 点,如果 a 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因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D 错误。【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要求学生识记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33. 下列关于植物茎的负向重力性和根的向重力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20A. 在根部“34”的运输不需要消耗 ATPB. 生长素对 2 处和 6 处的作用相同C. 两种现象说明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高于茎D. 两种现象均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答案】C【解
46、析】在根部“34”的运输是极性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A 错误;根对生长素敏感,2 处浓度高,抑制生长,而 6 处生长素浓度高,促进生长,B 错误、C 正确;根的向地生长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而茎的背地生长不能,D 错误。【考点定位】生长素的产生、分布、运输和作用【名师点睛】本题结合研究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示意图,考查生长素的作用及作用的两重性,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生长素的作用及作用的两重性,能合理解释图中根的向重力性和茎的背地性,再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34.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 近年来,由于医疗条件大幅改善,某城市 65 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明显增大B
47、. 某岛屿上的社鼠在夏、秋两季的出生率明显大于死亡率C. 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杀有害昆虫,可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D. 蚜虫由于活动能力弱,常常在植物上呈现集群分布【答案】D【解析】A 项描述的是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A 项不符合题意;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B 项不符合题意;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杀有害昆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就会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这里的性别比例、种群密度都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C 项不符合题意;集群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D 项符合题意。35.下列研究活动中所得到的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肯定偏大的是A.
48、 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选择在某地区人群中进行B.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取样前没有振荡试管C. 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只统计了样方内的全部个体D. 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地麻雀种群密度时,部分麻雀身上的标志物脱落21【答案】D【解析】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要注意随机调查调查且群体要足够的大,若选择在某地区人群中进行,则结果可能偏大或者偏小,A 错误;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取样前没有振荡试管,若在上面取样会导致结果偏小,若在底部取样则导致结果偏大,B 错误;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只统计了样方内的全部个体,而没有统计边缘的个体,则会导致结果偏小,C 错误;采用标
49、志重捕法调查某地麻雀种群密度时,部分麻雀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导致第二次捕捉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减少,则结果偏大,D 正确。36.将洋葱根尖细胞放在含 3H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上培养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第一个细胞周期中,细胞内放射性迅速升高的时期是分裂前期B. 第一个细胞周期结束后,每个子细胞中都有一半的染色体被标记C. 完成两个细胞周期后,每个子细胞中含 3H 标记的染色体数目相同D. 第二个细胞周期的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中仅有一条单体被标记【答案】D【解析】第一个细胞周期中,细胞内放射性迅速升高是由于 DNA 分子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A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