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河北省张家口市八校联盟 2018-2019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总分 100 分 考试时间:90 分钟第 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 25 道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75 分)1.针对“地圆学说” ,康熙初年的钦天监监正杨光先曾说:“若四大部洲,万国之山河大地,是一大圆球矣所以球上国土之人脚心与球下国土之人脚心相对竟不思在下之国土人之倒悬有识者以理推之,不觉喷饭满案矣。夫人顶天立地,未闻有横立倒立之人也此可以见大地之非圆也。 ”之所以有这样的言论,是因为他不知道A. 相对论B. 量子论C. 经典力学理论D. 生物进化论【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杨光先的意思是说如果
2、地球是圆的,那么“上国土之人脚心与球下国土之人脚心相对” ,将会导致“人之倒悬” ,显然不知道地球有引力作用,C 正确;相对论是解释宏观物体高速运动状态物理现象,A 错误;量子论是研究微观物体运动状态物理现象,B错误;生物进化论是研究生物界进化的思想,D 错误。【点睛】牛顿力学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关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只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没有否定牛顿力学。相对论发展了牛顿经典力学,打破了传统的时空观。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在低速状态下的一个特例。牛顿力学是整个力学的基础,牛顿所创造的概念,至今仍指导着我们的物理学思想。2. 学者陈衡哲在西洋史中写道:“科学与文艺是文化的双翼,缺了一样,那个文化便成
3、为畸形的了。科学是偏向理性的,文艺是偏于情感的。 ”基于这样的认识,对启蒙运动兴起所起作用最大的莫过于( )A. 伽利略 B. 达尔文 C. 达芬奇 D. 牛顿【答案】D【解析】2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19 世纪中叶,达尔文创立了科学的生物进化学说,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达尔文进化论,由此可知与启蒙运动无关;伽利略、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所以与启蒙运动也无关;牛顿的经典力学为启蒙运动的出现奠定了理论基础,所以选 D。考点:近代科学技术经典力学牛顿【名师点睛】经典力学的历史地位与影响(1)地位把自然界中一切力学现象囊括在力学体系中,成为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总结与概括。形
4、成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和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2)影响牛顿力学和热力学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牛顿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打击了神学,促使人类思想不断解放。3.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来临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促使新的工业部门兴起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和发展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分别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两次工业革命都推动了生产力巨大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煤炭工业
5、等新兴工业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汽车、化学等新工业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两次工业革命都促进近代城市兴起和发展,正确,3D 符合题意。排除 ABC 项。4.法国国家图书馆珍藏着一个小盒子,里面保存着伏尔泰的心脏。盒子上是伏尔泰的一句话:“我的心脏在这里,但到处是我的精神。 ”伏尔泰之“精神”的实质是A. 主张上帝至高无上B. 提倡进步和理性C. 实行开明君主制D. 主张天赋人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B、C、D 都是伏尔泰的主张,而题干的要求是回答其思想实质。透过现象看本质,结合启蒙运动的核心来分析可得出结论,伏尔泰精神的本质应该是进
6、步和理性。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伏尔泰的思想5. “在今天的中国,这种新的国家形式,就是抗日统一战线的形式它是抗日的,反对帝国主义的;又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的,统一战线的。 ”材料出自毛泽东的A.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 新民主主义论 D. 论十大关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共产党创立到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19211927)是毛泽东思想萌芽阶段,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明确指出农民是中国无产阶级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阶段。毛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 井
7、冈山的斗争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等文章,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年)是毛泽东思想成熟阶段,提出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步,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社会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及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和前景。1949 年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 ,规定即将建立的人民共和国政权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奠定了理论和政策基础。根据题干信息“抗日统一战线的形式它是抗日的”可知 C 符合题意。考点: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
8、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论4【名师点睛】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国民革命时期: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思想;(2)土地革命时期:创造性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3)抗日战争时期:在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对新民主主义理论作了系统完整的阐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在中共“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6.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孙中山表示:“临时政
9、府成立以后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务一洗而去之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这反映了孙中山A. 竭力维护国家主权和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愿望B. 一直致力于反对帝国主义以提高中国国际地位C. 认为推翻清政府是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前提D. 主张采用三民主义思想来挽救中国的民族危亡【答案】A【解析】【详解】 “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务一洗而去之” “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说明孙中山认为辛亥革命后成立的临时政府会改变清王朝时期国际地位低下境况,体现出孙中山维护国家主权和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愿望,A 正确;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B 错误;成立是一种愿望,并不是说明推翻清政府是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前提,C 错误;
10、材料不是说明用三民主义思想挽救民族危机,D 错误。7.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 6 世纪至公元前 3 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 “人类意识”首次觉醒,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 在此之前人类对自然世界缺乏了解B. 东西方都开始了对人和人类社会的研究C. 中国用大一统方式推进了思想的发展D. 苏格拉底特别强调人自身的价值和作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公元前 6 世纪至公元前3 世纪”可知,这是属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和西方智者运动时期,题干中“人类意识”5首次觉醒可以说是东西方都开始了对人和人类社会的研究,所以答案选 B。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
11、运动智者运动与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思想比较8. 1975 年,在湖北江陵凤凰山一座墓葬中,出土了两枚墓主人冷贤的私印。印上的“冷贤”二字分别用小篆和隶书两种字体刻写。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墓葬主人不可能生活在( )A. 春秋战国时期 B. 秦朝 C. 魏晋南北朝 D. 隋唐时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汉字起源演变的掌握情况,很多错选了 BD。 “隶书”秦朝才出现,故 A 项春秋战国时期不可能,而后三项都有可能。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书法9.海国图志是中国第一部详细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社会风俗的著作,但在当时的中国此书的印数不超过一千,后被列为
12、禁书。而在后来的日本此书被翻印几十万册,成为当时日本学习西方的启蒙读物。据此,我们在分析此书的历史影响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分析书籍的内容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书籍的印数与读者的数量、范围书籍的知识缺陷A. B. C. D. 【答案】B【解析】材料主要强调海国图志对中日两国影响的不同。我们在评价此书时,应分析该书的内容,应结合当时两国的历史背景以及书籍的印数与读者的数量范围,故正确答案为 B 项。尽管海国图志在知识方面有一定的缺陷,有不完善的地方,但这并不是造成它在中国滞销的原因,故可排除。10.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把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 ,而把宗教改革称为“黎明之曙光以后继起的
13、光照万物的太阳” 。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是因为这场改革6A. 创造了许多新的宗教派别B. 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C. 提出了许多新的宗教观点D. 促进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传播【答案】B【解析】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是指两者推动了欧洲由传统的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由此可以得出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是因为这场改革也推动欧洲的近代化,宗教改革运动继承并发展了文艺复兴的人文精神,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故 B 项正确;其他选项角度均不符合题意。11.从 1982 年的中共十二大到 1987 年的中共十三大,是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14、建设全面展开的五年。通过这五年的探索,我们在理论、路线和政策上树起一面旗帜,取得两大突破。这“两大突破”是指A. 系统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B. 解决姓“资”姓“社”问题,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 明确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D. 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故 A 项正确。1992 年
15、,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解决姓“资”姓“社”问题,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材料不符,B 项错误。1992 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与材料不符,C 项错误。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与材料不符,D 项错误。12.史记载:汉武帝时, “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该材料主要表明A. 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B. 平民将相大量涌现7C. 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D. 儒学地位显著提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 春秋是儒家经
16、典之一,而公孙弘因为春秋封官晋爵,成为天下学习的榜样,联系所学知识,结合汉武帝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不难得出儒学地位的提高, D 项正确。A、B 两项与材料中公孙弘因春秋而封官没有必然联系,故排除。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提倡儒学是政府行为,故排除 C 项。故选 B 项考点:汉代思想大一统点评:此题为知识型选择题,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备选项都是教材中出现过的基础知识且都发生过重大事件,都有重大影响,所以迷惑性、干扰性很强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如能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就很容易
17、得出正确答案。13.康有为指出,孔子并非“述而不作” ,他按自己的理想,假托古人言论而制定了“六经” ,“六经”描绘的尧、舜盛德大业,都是孔子对民主君主的理解。康有为此番言论的意图是A. 为“师夷长技”减轻舆论压力B. 以托古改制来恢复君主专制C. 恢复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D. 为变法找寻权威的历史依据【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康有为的意思是说孔子也是借助古人的言论制定“六经” ,康有为的目的显然是借助孔子思想来为变法提供理论依据,D 正确。 “师夷长技”是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不是维新派主张,A 错误;康有为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不是君主专制,B 错误;康有为的目的不是恢复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
18、,是借助孔子思想实行变法,C 错误。14.近人刘师培在南北文学不同论中指出我国南北文学特质的不同:“(北方)民崇实际,故所著之文,不外记事、析理二端。 (南方)民尚虚无,故所作之文,或为言志、抒情之体。 ”下列作品,充分体现南方文学特质的有逍遥游8离骚蒿里行采桑度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 逍遥游出自庄子 , 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庄子是楚庄王后裔,属于南方文学特质, 离骚是战国时期楚国浪漫主义文学典型代表, 采桑度是南北朝时期南方民歌,是一组歌唱江南女子蚕桑劳动和春情的乐府民歌,正确;蒿里行是汉末文学家曹操的诗作,属于北方诗作,不符合题意,排除。选择
19、 C符合题意。15.文艺复兴时期,有的人文主义者提出:精通古典即可成为上帝造物中的最优秀者。这表明他们强调对古典的学习和研究A. 只是与人的世俗生活相关B. 只是与人的宗教生活相关C. 可以显著提升个人的素质D. 须符合对古典的传统阐释【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精通古典即可成为上帝造物中的最优秀者”表明学习古典可以提高自己的素质,故 C 项正确;ABD 三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排除。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16.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认为“政治自由是通过三权的某种分立而实现的” 。在当时他的直接目的是A. 实现权力
20、平等B. 推翻君主制9C. 避免暴君专政D. 反对教会专政【答案】C【解析】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三权分立学说把国家的权力一分为三,国王只能行使行政权。并且三权分立,彼此制衡,这样就能避免暴君专政,故选 C;AD 是伏尔泰的思想,排除;孟德斯鸠不主张推翻君主制度,排除 B。17.下列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正确的是A. 李贽: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B. 黄宗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 顾炎武:“天下为主,君为客”D. 王夫之:世界是物质的【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是黄宗羲的主张,排除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对顾炎武主张的归纳,排除 B;“天下为主,君为
21、客”是黄宗羲的主张,排除 C;王夫之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提出理在气中观点和形神物相遇而知觉乃发观点,D 正确。18.20 世纪初,孙中山在排外与国际法一文中提到:“各国交际,未尝不视国力之强弱以为进退,而相与结不对等之约” “不平等条约”概念呼之欲出。这反映了孙中山A. 看清了列强侵略的本质 B. 已明确提出反帝的要求C. 具备一定国家主权意识 D. 主张废除不平等的条约【答案】C【解析】列强侵略的本质是打开中国的市场,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为发展资本主义工业创造条件,材料未体现,故 A 项错误;孙中山明确提出反帝的要求是在 20 世纪 20 年代,材料未体现,故 B 项错误
22、;孙中山指出了我国近代的条约是在敌强我弱基础上签订的不对等条约,即条约损害了我国的国家主权,故 C 项正确;D 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19. 容闳,从小接受西方教育,1847 年赴美、1854 年毕业于耶鲁大学。1860 年底他来到天京,向干王洪仁玕提出改良政府、军队,改学制,办洋务等七项建议。1863 年湘军主帅10曾国藩接纳了他,并委以重任,其部分主张得到实施。这反映出A. 太平天国和湘军的全方位竞争B. 洋务人才得到社会重视C. 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主题D. 容闳为理想而放弃道德原则【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依据材料中“向干王洪仁玕提出改良政府、军队,改学制,办洋务等
23、七项建议。1863 年湘军主帅曾国藩接纳了他,并委以重任,其部分主张得到实施”只是体现了双方关注、重用容闳,没有体现太平天国和湘军的竞争信息,故 A 项错误;容闳只是得到曾国藩的重任,没有得到社会重视,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改良政府、军队,改学制,办洋务”体现了向西方学习的要求,故 C 项正确;容闳为理想而放弃道德原则,材料中没有涉及,故 D 项错误。20.孟德斯鸠提出:立法权应属于人民代表;行政权应集中于那些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临时机构;司法权则应独立于行政权之外。这表明他的核心主张是A. 自由平等B. 社会契约C. 民主共和D. 三权分立【答案】D【解析】据材料“立法权应属于人民代表;行政权
24、应集中于那些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临时机构;司法权则应独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故 D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自由平等思想,故 A 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社会契约的理论,故 B 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民主共和思想,故 C 项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学生可以联系孟德斯鸠思想的相关知识,即可正确判断这体现了三权分立思想,得出正确答案。21.钱穆在阳明学述要记述王阳明对学生曰:“故有一念发动,虽是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说此事,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此是我立言宗旨。 ”这表明王阳明11A. 要禁绝百姓一
25、切恶念以维护封建等级制B. 认为知行和良知是建立在内省的基础上C. 将其认识论实践论建立在心学基础之上D. 极力批判朱熹格物致知而忽视道德修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故有一念发动,虽是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说此事,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此是我立言宗旨。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王阳明将其认识论实践论建立在心学基础之上,故 C 正确。材料未涉及禁绝百姓一切恶念,故A 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知行和良知是建立在内省的基础上,故 B 排除。材料主旨不在于批判朱熹格物致知而忽视道德修养,故 D 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王阳明22. 书林藻鉴卷九中
26、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下列关于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反映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 体现当时社会生活丰富多样通过不同风格表达文人的强烈爱国情怀 标志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 ”的信息说明四个人书法各具特色,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故本题选择 C 项;其他选择项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书法与绘画成就书法家23.毛泽东提出:“有必要在我国人民中,首先是在干部中,进行解释,引导人们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矛盾
27、,并且懂得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这种矛盾。 ”这一主张提出的背景是A.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B. “左”倾错误思想的发展C. “大跃进”运动的全面推进12D.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引导人们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矛盾,并且懂得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这种矛盾”可知这是毛泽东 1957 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此时经过 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确立,需要团结一切力量建设社会主义 。B 不对,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正确探索;C 是在在 1958 年发动;D 是在 1966 年发动,时间都不符。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经济建设的发展
28、和曲折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24.当今中国,中小学孔子课堂呈现繁荣发展;各地儿童读经,国学班、德育班等遍地开花;文化典籍整理和出版工作不断发展。材料中的现象有利于A. 中国文化的国际化B. 对儒家经典著作重新解读C. 增强民族认同感D. 约束未成年人的个性发展【答案】C【解析】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思想, “中小学孔子课堂呈现繁荣发展;各地儿童读经,国学班、德育班等遍地开花;文化典籍整理和出版工作不断发展“有利于民族认同感的增强。C 正确;A、B 和 D 错误。25.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陈天华在猛回头中说:“须知要拒外人,须要先学外人的长处譬如与我有仇的人家,他办的事情很好,却因为有仇,
29、不肯学他,这仇怎么能报呢?”这实际是继承了A. 黄宗羲的思想B. 洪秀全的思想C. 魏源的思想D. 康有为的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 “须要先学外人的长处”的意思说学习外国的长处抵制外国的侵略,符合魏源“师13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故 C 项正确。黄宗羲主要是反对君主专制思想,故 A 项错误。洪秀全思想主要是拜上帝教,故 B 项错误。康有为主张维新变法思想,故 D 项错误。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25 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代郡国学的首创者是景帝时蜀郡守文翁。汉武帝即位后,对文翁兴学一事极为赞赏。下诏令天下郡国仿效,设置学校官。从此,主持地方的官吏,渐次重视设置学
30、官。材料二 汉代地方政府中从事教育的官员,称郡国文学,文学是地方学术官,除作为地方长官的学术顾问外,在建立起地方官学之处,文学还负责进行教学活动,并向上司荐举“通明经术者” ,推广教化等。汉元帝时开始在各郡国设置五经百石卒史,是为地方学官立品佚之始。文学的“百石”之俸禄虽低,但其地位要比同品佚的其他地方属官高。材料三 汉代各地教育活动主要是传授经学和实施教化。一些发达的郡国学也仿效太学分经立官,进行专经教授。授经目的在培养通晓儒家经典的郡县属吏,贯彻以“儒术饰吏事”的统治策略。郡国学还是地方实施教化的得力工具。它不仅教授生徒,而且面向社会推广教化,移风易俗。郡国学经常通过“乡饮酒” “乡射”等
31、传统典礼活动,向百姓宣扬封建伦理道德,以达到“教化万民”的目的。以上材料皆引自汉代的太学和地方教育(1)材料一说明汉武帝为汉代儒学发展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作用?(2)材料二表明汉代为促进地方教育的发展,设置了哪些官职?如何看待这些官职的职责与地位?(3)根据材料三,汉代地方教育的途径有哪些?汉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答案】 (1)措施:下诏在全国各郡国兴办学校。作用:汉代地方教育逐渐得到发展。(2)官职:郡国文学、五经百石卒史。看待:这些官职的职责众多,地位相对较高,说明汉代对地方教育的重视。(3)途径:传授经学、实施教化、专经教授等。根本目的:向百姓传授儒家思想,宣扬封建伦理道德,以巩固统
32、治。【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儒家正统地位的确立。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信息“汉代郡国学的首创者是景帝时蜀郡守文翁。汉武帝14即位后,对文翁兴学一事极为赞赏。下诏令天下郡国仿效,设置学校官”体现了地方各郡兴建学校;第二小问,从促进地方教育发展,儒家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汉代地方政府中从事教育的官员,称郡国文学”可知,设立了郡国文学;“汉元帝时开始在各郡国设置五经百石卒史,是为地方学官立品佚之始”说明了设置了五经百石卒史。第二小问,材料“文学是地方学术官,除作为地方长官的学术顾问外,在建立起地方官学之处,文学还负责进行教学活动,并向上司荐举通明经术者 ”“推
33、广教化”等体现了任务较重,责任重大,工作头绪较多;“文学的百石之俸禄虽低,但其地位要比同品佚的其他地方属官高”说明了官吏地位较高;体现了对地方教育的重视程度较高。第(3)问,第一小问,材料“汉代各地教育活动主要是传授经学和实施教化。一些发达的郡国学也仿效太学分经立官,进行专经教授”说明了途径主要包括传授经学、实施教化、专经教授等;第二小问,结合材料“向百姓宣扬封建伦理道德,以达到教化万民的目的”说明了其目的是宣扬封建伦理道德,巩固封建统治。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朱在著四书集注 ,采择理学家中与已意相合的论说,加入自己的比较通俗浅近的注释,使理学借四书而得以传播。朱熹极为重视少年
34、的教育,著小学集注 ,收集礼记 、 曲礼 、 列女传等古藉中有关三纲五常的说教。教育青少年遵照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又著论语训蒙口义 、 童蒙须知等,供儿童学习。从衣服冠履、语言步趋、洒扫涓洁、读书写字,直到杂细事宜,都作了具体的规定。蔡美彪主编中国通史 (第七册)材料二 李约瑟认为: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费正清认为:“朱熹殁后,他的理学思想逐渐成为一种僵化的正统思想宋代以后中国文化发展滞缓,使得中国在 19 世纪时积弱不振。 ”费正凊中国:传统与变迁(1)据材料一归纳朱熹推广理学的待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理
35、学传播的有利条件。(2)据材料二提炼关于理学和古代科学技术关系的两种不同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种加以论证。【答案】 (1)特点:重新解释儒家经典,使理学普及化、通俗化;注重道德规范教育,推15动理学的生活化;注重对少年儿童的教育。条件:印刷技术的提高(或答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私学的发展。(2)看法一:理学对宋代科技具有促进作用。论证:认为理比气更根本;仁者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升华抽象思辨,主张格物致知,理性分析自然。看法二:理学后来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论证:理学成为维护专制主义政治的经典;压抑人的自然欲求;知识分子埋首经书,脱离社会实际。【解析】【详解】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采择理学家中与已意相合的论说,加入自己的比较通俗浅近的注释”可以得出重新解释儒家经典,使理学普及化、通俗化;依据材料一“朱熹极为重视少年的教育”归纳出注重对少年儿童的教育;依据材料一“教育青少年遵照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归纳出注重道德规范教育。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印刷技术的提高以及私学发展等角度回答。(2)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依据材料二观点任意选取一个,然后结合所学进行论证即可,选取第一种观点可以结合所学从理学强调社会责任感以及求理途径等积极角度回答;同意第二种观点依据材料和所学从理学成为维护专制主义政治的经典以及压抑人的自然欲求等消极影响论证回答。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