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河北省承德市 2018-2019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 11 月联考试卷(含解析)总分:100 分 考试时间:60 分钟 第 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 25 道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75 分)1.公元前 5 世纪,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平等的概念被用于政治领域,公民不分贫富和出身均有参与政治生活的同等权利。下列最能体现上述特点的是A. 所有居民均可参加公民大会B. 抽签选举,轮番执政C. 按财产多寡划分等级D. 享受“观剧津贴”【答案】B【解析】材料突出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平等性,强调了公民参政的平等权利。雅典民主政治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保证了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机会和权利的平等性,故
2、B 正确;雅典合法公民才可参加公民大会,故 A 项错误;财产等级制不能反映权利的平等性,故 C 项错误;D 项与参政权利无关,故排除。【名师点睛】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实质,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2.下列文件最早规定了新中国的性质及基本方针和政策的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答案】B【解析】【详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是具体法律,不符合题意,排除 A;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3、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性质和基本方针政策,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故选 B;新中国最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 1954 年颁布的,2时间不符,排除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属于具体法律,不符合题意,排除 D。3.“他在这个辩论几乎已经陷入僵局的时候脱颖而出。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在此次外交活动中,我国:A. 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出席国际会议C. 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D. 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答案】C【解析】【详解】1953 年
4、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不符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排除 A;1954 年日内瓦会议是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出席国际会议,不符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排除 B;由材料“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 “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结合所学,该会议指 1955 年的万隆会议。万隆会议顺利召开,与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密切相关,故选 C;1972 年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不符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排除 D。4.毛泽东说:“究竟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该材料体现了我
5、党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多党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重点是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毛泽东的意思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即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另外根据课本基础知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此,正确选项是 B。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部宪法三大制度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3A. 九品中
6、正制、科举制B. 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C. 郡县制、行省制D. 三省六部制、内阁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秦朝时期建立了三公九卿制,西汉时期继承了这一制度,因此题干中说“是一个大变动” ,唐朝时期建立了三省六部制也是一个大变动。分封制度、宗法制度是西周时期建立的;郡县制在秦朝时期实行,行省制度在元朝时期出现,内阁制在明朝时期确立。所以答案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名师点睛】三省六部制示意图:6.春秋时期,贵族、高官在形势于已不利时出奔逃亡的现象,普遍被人认同。秦汉以后,对于贵族、
7、高官出奔逃亡,舆论却多加贬斥。这种变化反映了A. 分封制宗法制的崩溃 B. 社会道德水准提高C. 忠君伦理观念强化 D. 官僚政治的逐渐形成【答案】C【解析】分封制宗法制的崩溃表现为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等级秩序瓦解,这与材料无关,故 A 错误;贵族、高官出奔逃亡与社会道德水准没有直接联系,故 B 错误;秦汉以后,忠君伦理观成熟,对于统治阶级出奔逃亡,舆论多加贬斥,故 C 正确;官僚政治的逐渐形成,取代了贵族政治,这与舆论对贵族出奔逃亡的态度无关,故 D 错误。故选 C。47.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们被揭穿在 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
8、据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A. 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充分保护平民权益C. 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 限制贵族滥用权力【答案】D【解析】十二铜表法颁布于罗马共和国时期,这一时期,掌握审判官或仲裁官是由贵族担任的,而材料中对这一职位的限制,实质上是限制贵族滥用权利。8.汉密尔顿针对美国建国初期的状况说:“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 ”“建筑物结构”是指( )A. 总统制 B. 联邦制 C. 分权制 D. 邦联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美国建国初期实行邦联体制,中央政府软弱无力,无
9、法应对内忧外患,随后通过制定 1787 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促进了美国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因此“结构上的基本错误”是指邦联制,故答案为 D 项。ABC 项都属于 1787 年宪法的内容,故排除。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787 年宪法【名师点睛】美国的联邦制实际上是一种联邦和州的纵向分权,联邦和州在各自权限范围内都享有自由行动的权力。当然,联邦地位高于各州。合众国的宪法、法律和同外国缔结的条约是全国的最高法律,各州必须遵守。州可以有自己的宪法或法律,但是,凡同联邦宪法、法律和条约相抵触者一律无效。美国联邦和州之间权力划分的依据是宪法。美国宪法对联邦权力采
10、取“肯定列举”的方式,对州权力采取“否定列举”的方式,即明文规定联邦所拥有的权力,同时规定各个州不能行使的权力,某些没有列举的权力则规定属于人民和州。联邦和州之间依据宪法划定不同的权力范围,有关全国的外交、军事、财政等事务由联邦政府管辖,各州在不违反联邦宪法的前提下制定本地区的宪法和法律,管辖本地区的财政、经济、文化教育等具体事务。因此,美国的联邦和州之间是一种分权关系,而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上下级关系。美国通过联邦制既避免了邦联制的弊端,又可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避免了中央集权制的不断,恰到好处地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59. (某种制度)用意是在政府和社会间打
11、通一条路,好让社会在某种条件某种方式下掌握政治,预闻政治和运用政治,这才是中国政治制度根本问题之所在。在中国古代,最能体现“在政府和社会间打通一条路”的“某种制度”是A. 世卿世禄制度 B. 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根据题干信息“好让社会在某种条件某种方式下掌握政治”可知,该选官制度选拔对象为社会中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指的是科举制。科举制把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为不具备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故本题选 D。10.“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12、。 ”就政体而言,对“新的、不同类型”的正确理解是( )A. 推翻殖民统治,建立独立王国 B. 建立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C. 开创了国家元首选举制度 D. 建立了总统制共和制【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美国政治体制的内容和特点。美国独立以后,建立了总统制共和制,实行立法(国会)、行政(总统)、司法(联邦法院)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D 正确;美国没有建立君主制,A 错误;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是海地,B 错误;元首选举制度在古代希腊已有,C 错误。11.中国古代某朝皇帝诏书中写道:“不期任非其人,丞相汪广洋、御史大夫陈宁昼夜淫昏因是发怒,人各伏诛。特诏天下罢中书,广都府,升六部”该皇帝是( )A. 秦始皇
13、 B. 汉武帝 C. 唐太宗 D. 明太祖【答案】D【解析】【详解】 “特诏天下罢中书,广都府,升六部” ,明太祖朱元璋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故选 D;秦始皇设立宰相制度,汉武帝实行中外朝制度,唐太宗实行三省六部制,宰相制度仍然存在,故 ABC 错误。12.“或谓宋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夫节镇之强,非宋(国家)强也。强干弱枝,自是立国大体。 (唐)二百年弊穴,谈笑革之。终宋世无强臣之患,岂非转天移日手段?”材料揭6示出宋朝A. 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B. 君主专制权力得到加强C. 根除了地方割据基础D. 中央能够有效控制地方【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
14、终宋世无强臣之患,岂非转天移日手段?”来看,材料揭示出宋朝通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央能够有效地控制地方。故答案为 D 项。宋朝时期国家处于分裂状态,排除 A 项;“强干弱枝”反映的是对地方采取的措施,不是加强君主专制,排除 B 项;C 项说法绝对,排除。【点睛】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这些措施的实行,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13.1912 年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及其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通过一部法
15、律文件对新的政治体制进行了设计,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中华民国约法C. 中华民国宪法 D. 共同纲领【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和“1912 年中华民国建立” ,从而明确这是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因此本题选 A。考点: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现能力,理清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出台与性质,引导学生注意对所学知识的及时复习与总结。14.武昌起义成功后,湖北军政府向各国驻汉口领事致送照会,表示“赔偿外债照旧担任” ,对各国既得权利“一体保护” 。他们这样做
16、主要是为了( )A. 遵循国际惯例 B. 联合列强共同反对清王朝C. 显示中国大度 D. 换取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7【答案】D【解析】【详解】遵循国际惯例应该是对等互惠,但材料“赔偿外债照旧担任” “一体保护”明显有讨好列强之嫌,排除 A;材料没有涉及联合列强共同反对清王朝的信息,排除 B;C 表述没有揭示外交照会的深意,排除 C;材料“赔偿外债照旧担任” “一体保护”说明湖北军政府对帝国主义存在幻想,希望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故选 D。15.古代雅典民主实践尽管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但是,二者也有所不同,这种不同表现在A. 民主的实现方式B. 有限制的选举权利C. 民主的基本原则
17、D. 权力的监督形式【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雅典民主属于直接民主制,而近现代西方国家实行间接民主代议制,故 A 项正确;雅典民主有性别身份的限制,近现代西方代议制有性别财产等限制,故 B 项错误;二者都是少数人的民主,故 C 项错误;二者都有内外的监督,故 D 项错误。16. 有史学家认为, “汉朝的宰相是颇有实权的。全国的政治,都以相府为总汇,自霍光秉政,自领尚书,宰相都用年老无气和自己的私人,政事悉由宫中而出,遂不能有正色立朝之臣。 ”上述材料反映作者主要的观点是A. 汉武帝初设中朝制度起到了加强专制皇权的作用B. 尚书省作为三省之一主要掌握政府行政之执行权C. 皇权的加强和相权的削弱
18、反映古代政治发展趋势D. 相权的削弱是导致西汉后期政治腐败的重要原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信息“自霍光秉政,自领尚书,宰相都用年老无气和自己的私人,政事悉由宫中而出,遂不能有正色立朝之臣”表明:自从霍光党政以后,宰相的权力下降,导致不能有正色立朝之臣,即政治腐败,故 D 项正确;ABC 三8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宗法制17.古代雅典,凡议事会或公民大会决议与法律抵触者,任何公民有权向议事会主席团提出申诉,主席团若认为申诉合理,原法案动议者将负其咎。材料意在说明雅典A. 政府权力受到公民监督B. 任何公民都
19、拥有申诉权C. 严格实行责任倒追机制D. 议事会是最高权力机关【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议事会或公民大会通过的法案,公民有权申诉,议事会若认为申诉合理会予以相应惩处,说明雅典政府权力受到公民的监督,故 A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重点在于公民对议事会或公民大会通过法案的监督,而不是强调公民申诉的权利,故 B 项错误;材料中主席团若认为申诉合理会对原法案动议者进行惩处,但材料重点不在于严格实行责任倒追机制,故 C 项错误;雅典公民大会才是最高权力机关,故 D 项错误。18.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有一段关于秦朝的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下
20、列对题目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是A. 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B. 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功效C. 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D. 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强调的是秦朝做法的影响,即秦王朝舍弃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的功效泽被后世的事实。实行郡县制是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主要内容,故选 B。A 项与材料无关。C 项是材料的表层意思,不是问题的本质所在。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最主要不同之处在于郡县长官一概由天子任免调动、不得世袭,而材料没有表达这一层面的意思,故 D 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919.由于中国的自然河
21、流多由西部山脉流向东部平原地区,因此对于政府而言促进商品流通的最大挑战是安排南北向的水路运输问题。隋朝开挖的大运河成为元、明两朝南北交通的核心。但明朝前期,大运河的枢纽地位却经历了从丧失到重新确立的过程。这主要是由于A. 元末农民战争的破坏B. 明初政治中心的变迁C. 东南地区市镇的兴盛D. 江南雇佣关系的出现【答案】B【解析】根据“但明朝前期,大运河的枢纽地位却经历了从丧失到重新确立的过程” ,结合所学,明朝建立时定都南京,大运河的枢纽地位丧失,明成祖迁都北京,明朝的经济中心在南方,都城的经济生活来源仰仗东南地区,主要通过大运河运输,大运河的南北交通核心地位重新确立,B 正确;明朝并没有重修
22、大运河,无法说明明朝大运河的南北交通核心地位重新确立,排除 A;CD 与大运河核心地位的丧失到重新确立无关,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但明朝前期,大运河的枢纽地位却经历了从丧失到重新确立的过程” ,结合所学明朝都成的变迁分析解答。20.我国的外交,从建国之初的“一边倒”到 20 世纪 70 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再到 20 世纪90 年代的不结盟,这种变化说明了( )A. 中国对外政策的变化是随其他国家变化而变化的B. 中国对外政策的变化是由美国对华态度决定的C. 中国对外政策的变化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D. 中国对外政策的变化是由国家实力变化决定的【答案】C【解析】【详解】新中国成立初期,
23、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企图扼杀中国, “一边倒”有助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在中苏关系日渐恶化,中国国际环境日益恶劣的情况下,中美关系的缓和有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改善;20 世纪 90 年代的不结盟政策则体现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有利于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由此可见中国对外政策的变化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故排除 AB,选 C;中国对外政策的变化的决定因素并不是国家实力变化,排除 D。1021.1215 年,英王约翰同贵族代表签订大宪章 ,规定国王征税必须同贵族会议商量;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皆不得被逮捕、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这说
24、明大宪章A. 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B. 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C. 取消了国王的征税权D. 奠定了英国宪政的基础【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英国的大宪章 。英国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是 1689 年的权利法案 ,故 A 项错误;大宪章保障的是贵族的利益,不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故 B 项错误;材料中说征税国王必须与贵族商定,并不是取消国王的征税权,故 C 项错误;大宪章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贵族议会的权力,为英国后来推行君主立宪制奠定了基础,故项正确。22.1850 年普鲁士宪法规定国王有宣战、媾和及与外国订立其他条约之权” , “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 , “凡年满二十五岁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
25、 。这表明当时的普鲁士A. 用代议制粉饰封建君主专制B. 已具备近代民主政治某些特征C. 确立了议会制君主立宪制D. 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答案】B【解析】普鲁士所确立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故 A 项错误;材料中体现近代民主政治的特征,具有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议会,实行权力制衡的原则,故 B 项正确; 普鲁士的君主立宪制中君主权力过大,具有半专制的特点,故 C 项错误;材料中“国 王有宣战、媾和及与外国订立其他条约之权;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每项法律需经国王和两院同意”说明君主拥有实权,故 D 项错误。23.公元前 5 世纪中期的某一天,罗马平民奔走相告, “我们取胜了,我
26、们的生活有了新的希望,快去广场上看,那里竖立起了刻有法律的铜牌” 。 “我们取胜了”是指( )A. 罗马建立了共和国 B. 罗马颁布了成文法C. 罗马扩大了公民法的适用范围 D. 罗马统治者编纂出了完备的民法大全11【答案】B【解析】【详解】罗马共和国是公元前 509 年建立,即 6 世纪末,时间不符,排除 A;根据题干中“公元前 5 世纪中期” “罗马平民”等信息提示,结合所学可知,早期罗马实行习惯法,贵族享有法律解释权。公元前 449 年,即公元前 5 世纪中期,平民通过斗争迫使贵族同意成立由平民和贵族联合组成的“十人委员会” ,制定了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故选B;公元前 3 世纪中叶
27、,罗马制定万民法,扩大了公民法的适用范围,时间不符,排除 C;公元 6 世纪中叶,查士丁尼一世编纂出了完备的民法大全 ,时间不符,排除 D。24.学者顾栋高先生指出:“春秋之列侯,始而星罗棋布,继而强兼弱削。封建之裂为郡县,盖不自秦始也” “(晋国)遂灭祁、羊舌氏分祁民之田以为七县,分羊舌氏之田以为三县。 ”这表明当时A. 出现了诸侯争霸B. 新的地方行政制度出现C. 宗法制度逐渐瓦解D. 官僚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答案】B【解析】材料“封建之裂为郡县,盖不自秦始也分祁民之田以为七县,分羊舌氏之田以为三县”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县制,说明当时新的地方行政制度出现,故 B 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
28、说明当时出现诸侯争霸,而是县制的出现,故 A 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宗法制度逐渐瓦解,故 C 错误;仅仅凭材料内容无法说明官僚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故 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封建之裂为郡县,盖不自秦始也分祁民之田以为七县,分羊舌氏之田以为三县” ,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县制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25.金冲及在谈到中华民国的建立时认为, “民国”不只是换了一块招牌,更多的是它给民众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是指A. 从传统社会转变为近代社会B. 从“臣民”到“国民”的自我认同C. 从“奴才”到“公仆”的变化12D
29、. 从君主立宪制到民主共和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洋务运动,从奴才到公仆的转化体现的是身份角色的转化,君主立宪制到民主共和制的转变属于政治体制的转变,所以 A、C、D 三项错误,辛亥革命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即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国民意识增强所以选 B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的潮流近代民权思想第 II 卷(非选择题 共 25 分)26.监察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 其先在汉代,监察权由副宰相御史大夫来行使。当时御史大夫的监察范围,外面是中央地方内外百官,内面是王室和宫
30、廷,全属御史大夫监察权所及。御史中丞是一个副御史大夫,这是专门监察王室和宫廷的,也可说是监察皇帝的。另一御史丞,则监察政府,不论中央地方都在内。后来御史退出皇宫,单独 成为御史台,其职权便只限于监察政府,而没有监察皇帝和宫廷的权。但政府官职中,还是由监察皇帝的,这叫做谏官。谏官也远自汉代便有,如谏议大夫之属,在 汉属光禄勋。就其官职名义,便是专叫他追随皇帝,在皇帝近旁,专来谏诤和讽议皇帝的言行。光禄勋乃九卿之一,隶属于宰相,则谏议大夫当然是宰相的下属。宋代则谏垣独立,并无长官。换言之,这些谏官,现在是不直接属于宰相了。而且宋制,谏官不准由宰相任用,于是台官(御史台)谏官同为须由皇帝亲擢了。摘编
31、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7275 页材料二 雅典每年举行特别公民大会,投票决定民主威胁者的命运。此项行动使用一种特殊的选票,即陶片或贝壳。人们把威胁者的名字刻在陶片或贝壳上,投入会场的陶罐中。如某人得票超过 6000,就将被判流放国外 10 年。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就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陶罐,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 ,我实在听烦了” 。13根据“百度百科”相关条目整理(1)据材料一,说明汉、宋两朝监察制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由此带来的影响。(2)据材料二,评价古代雅典的
32、陶片放逐法。(3)综上,谈谈你对实施监察制度的看法。【答案】 (1)变化:汉代御史大夫行使监察权,监察范围包括文武百官、王室宫廷(皇帝) ,同时有隶属于宰相的谏官谏诤和讽议皇帝;宋代,御史只监察政府,不再监察王室宫廷(皇帝) ,谏官由皇帝直接任命,只对政府谏诤和讽议。影响:加强了对政府的监督,有利于正确决策,但也会影响政府的正常施政行为,削弱其权力;皇权失去监督,便利了皇权的加强,但也加大了决策失误的几率,不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2)陶片放逐法有利于维护公民权益及正常的民主秩序。但是,依此法做出的判决,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公民的情绪,而公民的情绪常常因受一些政治家的鼓励及其他因素波动不定,其判决
33、也就未必准确,这样又不利于民主秩序及公民利益的维护。(3)有效、合理的监察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国家机器的合理运转;监察官员的选拔应有一定标准;监察制度的实施应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任意两点即可,或能充分结合材料,至少从两个角度分析,言之有理亦可)【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比较思维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监察权由副宰相御史大夫来行使。当时御史大夫的监察范围,外面是中央地方内外百官,内面是王室和宫廷,全”以及“宋代则谏垣独立,并无长官。换言之,这些谏官,现在是不直接属于宰相了。而且宋制,谏官不准由宰相任用,于是台官(御史台)谏官同为须由皇帝亲擢了”的信息分析归纳
34、;第二小问影响集合所学从“加强了对政府的监督,有利于正确决策,但也会影响政府的正常施政行为”角度回答。(2)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比较思维能力。依据材料二中“雅典每年举行特别公民大会,投票决定民主威胁者的命运。此项行动使用一种特殊的选票,即陶片或贝壳。 ”的信息从“陶片放逐法有利于维护公民权益及正常的民主秩序。但是,依此法做出的判决, ”的角度回答。()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比较思维能力。评价结合所学从“有效、合理的监察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国家机器的合理运转;监察官员的选拔应有一定标准;监察制度的实施应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的角度回答。14考点:古代中国政治汉代元政
35、治制度演变监察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民主政治特点。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大一统”理念影响下的中国对外关系,一切政治关系皆为内政,没有“国家间”外交,没有与中国平行的、多元的国家观念, “四海之内莫不为郡县,四夷八蛮咸来贡职” 。只有君临天下的一元等级世界秩序:中国居天地之中心,以控周边的万邦属国。华夷之辨理论指导下的中国对外关系,确立了华夏民族在文化上的自信心和优越感,进而形成了对外关系格局里中国居高临下、傲视万国的情势。怀柔远人指导下的对外关系,是一种对外国单方面施恩、关怀的体现。文:朝贡、贸易、通过使节团传播先进文化、教授接纳留学人员。武:军事打击;实质是
36、以文化感召为导向的军事基础型外交活动。体制:天下体系君臣关系,强时为君,弱时为臣。中国处于儒家文化共同体的核心位置,既保有道德和法律上的至尊,又能以军力保护诸国,同时在外敌入侵时由邻国充当挡箭牌,为中国争取缓冲时间,实际上也是一种精密的国际安全体系。古代中国的世界观与清政府的三项外交原则等材料二 19 世纪初,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东来,清朝原有的由礼部和理藩院处理对外事务的机制,根本无法满足西方国家想要与中国进行经济、政治、外交等多方面关系的强烈要求,传统的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体制被打破。1861 年,总理衙门正式成立。总理衙门的管辖范围,不但包括办理对外交涉、通商等事,凡与洋务有关者,比如
37、修建铁路,开矿办厂,购买机器、船炮、枪械,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管理关税等,皆归其管理。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着清王朝的对外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次,总理衙门的设立,改变了中国过去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局面,使中国有可能步入国际外交轨道;再次,总理衙门的设立,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没有专门外交机构的政治体制格局;最后,总理衙门还结合当时世界各国的通例和自己的国情,确定了中国的国旗、国歌,使中国不再以王朝而是以国家的面目出现在国际舞台。摘编自马彦丽从晚清外交机构的演变看中国外交近代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外交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近代中国外交的主
38、要变化并做简要评价。【答案】 (1)特点:以儒家思想为外交的基本原则(没有正式的外交观念) ;文武并用,以和平友好交往为主;注重文化感召;形成朝贡体制,确立君臣关系;缺乏正式的外交机构;15建立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2)变化:逐步接受了西方的外交观念,改变了外交态度;建立起正式的外交机构,形成近代外交体制;扩大了对外交往的范围。评价:打破了“华夷观念” ,开始接受西方思想观念,增进了对世界的认识和了解;外交近代化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表现之一,是中国的进步;中国逐渐融入世界。【解析】试题分析:(1)注意材料信息“一切政治关系皆为内政,没有“国家间”外交” 、 “怀柔远人指导下的对外关系,是一种
39、对外国单方面施恩、关怀的体现” 、 “文:朝贡、贸易、通过使节团传播先进文化、教授接纳留学人员;武:军事打击;实质是以文化感召为导向的军事基础型外交活动” 、 “体制:天下体系君臣关系” “实际上也是一种精密的国际安全体系” 概括指出我国古代外交的特点。(2)根据材料信息“传统的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体制被打破。1861 年,总理衙门正式成立” “总理衙门的管辖范围,不但包括办理对外交涉、通商等事,凡与洋务有关者,比如修建铁路,开矿办厂,购买机器、船炮、枪械,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管理关税等,皆归其管理” “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着清王朝的对外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 ,指出近代中国外交的主要变化。再根据材料信息“标志着清王朝的对外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 “改变了中国过去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局面,使中国有可能步入国际外交轨道;再次,总理衙门的设立,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没有专门外交机构的政治体制格局” “使中国不再以王朝而是以国家的面目出现在国际舞台” , 做简要评价。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