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河北省邢台市六校联考 2019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总分 100 分 考试时间:90 分钟第 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 25 道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75 分)1. 保尔芒图在十八世纪产业革命中指出:“所谓大革命,首先必须将其理解为一种组织、一种生产制度。 ”文中的“组织” 、 “生产制度”是指( )A. 手工工场 B. 垄断组织C. 工厂 D. 贸易公司【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概况及特征,旨在考查知识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手工工场在 18 世纪以前就出现了,排除 A;
2、垄断组织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19 世纪末) ,排除 B;贸易公司在 18 世纪以前就出现了,排除 D;18 世纪 60 年代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采用大机器生产,工厂大规模出现,C 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选 C。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概况及特征2.流行语是指在某一时期、某一地域出现,并且广为流行的语汇或话语。流行语必定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记录着人类生活及其观念的变化。下列能体现 20 世纪初的时代特征的流行语是A. 洋务、危机、新潮、革命B. 改良、维新、立宪、政党C. 革命、民主、共和、科学D. 和平、新华、国华、光明【答案】C【解析】【详解】
3、根据材料“20 世纪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初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相继发生,革命、民主、共和、科学成为当时流行语,故 C 项正确;“洋务”是 19 世纪六十年代的流行语,故 A 项排除;“改良、维新、立宪”是 19 世纪末的流行语,故 B 项排除;D 项反映的是新中国建国初期的时代特征,排除。23.近代中国农村的风俗习惯变化较小,主要是因为A. 农村封闭落后,难以接触到西方生活方式B. 自然灾害频繁,没有经济能力来改变自身的生活状况C. 未受到列强侵略的影响,所以变化不大D. 农村的封建传统思想浓厚,难以接受西方的事物【答案】A【解析】【详解】近代中国农村的风俗习惯变化较小,主要原因
4、是由于农村的封闭状态和保守的观念,使城市与农村的联系少,交流少,而与外国的联系就几乎为零,故选 A。B 中“没有经济能力”和 C 中“未受到”表述绝对化,排除;长期以来形成的封建的传统观念坚如磐石,严重束缚了中国农民的思想意识,但从属于 A 项,故排除 D。【点睛】考查近代中国人民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应该从西方列强影响、政治制度的变革、生产力的发展等方面认识其变化的原因。同时认识到城市的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较大的变化,而广大农村仍处在落后、封闭、贫穷状态,传统习俗坚若磐石。4.南宋士大夫叶适说“自汉至唐,犹有授田之制,盖至于今,授田之制亡矣。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凡
5、人诉论田业,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该言论反映了A. 从汉代到唐代一直实行均田制 B. 政府在土地配置中的职能已经转化C. 宋代土地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D. 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土地买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 “自汉至唐,犹有授田之制” ,均田制时期,政府的职能之一是分配土地;现今土地私自买卖,政府为土地买卖提供契约并收取一定的费用,政府职能发生变化。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均田制5.商周的国家组织原则是按照血缘关系和姻亲关系来确定社会等级,政权和族权合二而一,由贵族行使政治统治权。这说明了商周官制的显著特点是A. “血亲为主”B. “礼法融合”C
6、. “亲贵合一”3D. “礼刑并用”【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政权和族权合二而一,由贵族行使政治统治权体现的是亲贵的结合、亲贵的合二为一,所以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涉及“礼和法融合” , 商周官制不仅仅血亲为主,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礼”礼也不涉及“法” ,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礼”礼也不涉及“刑” ,选项 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6.公元前 5 世纪,在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民主政治得以充分发展,被称为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那时雅典事实上的最高权力机构是A. 公民大会B. 五百人会议C.
7、陪审法庭D. 十将军委员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雅典民主政治概况,旨在考查识记教材基础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后,公民大会的权力不断扩大。公元前 6 世纪末,克里斯提尼实行改革,由公民组成的五百人会议取代了贵族会议,公民大会成为实际上的权力中心。公民大会权力的上升是雅典民主程度增强的标志。伯利克里执政时期的最高权力机构仍然是公民大会,A 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B 项不符合雅典民主政治史实,排除;C 项不符合雅典民主政治史实,排除;D 项不符合雅典民主政治史实,排除。故选A。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概况7.“周恩来的发言在措辞
8、和内容上都是标准的中共式的新闻宣传,但与会各国都相信周的蛊惑宣传,使我比以前更清楚地感到了这么一种可能,即美国对印度支那的任何公开干涉,都将导致中国对亚洲事务的公开干涉,真使人头痛!”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A. 新中国成立时美国官员对新中国的评价B. 美国官员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评价C. 出席日内瓦会议的美国代表对中国的评价4D. 美国官员对万隆会议上的周恩来的评价【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根据关键词“印度支那” ,可知它与日内瓦会议相关,故选 C。A 错误,此时为1954 年。B 与题无关。D 出现于 1955 年。8.近现代西方某画家说:“我对色彩与形式的关系并没有兴趣我唯一感兴趣的是
9、表达最基本的人类情感,悲剧的、狂喜的、毁灭的”这表明当时A. 人文主义精神成为新的时代风尚B. 工业化开始暴露严重的社会弊病C. 西方理性主义思潮面临严峻挑战D. 科技发展改变了传统的绘画技法【答案】C【解析】“我唯一感兴趣的是表达最基本的人类情感,悲剧的、狂喜的、毁灭的”符合现代主义绘画特点,现代主义借助反传统的形式表达绘画者的心境,说明西方西方理性主义思潮面临严峻挑战,故项正确;现代主义不是人文主义思想,现代主义过分强调反传统,人文主义追求个性解放,故项错误;工业化开始暴露严重的社会弊病体现的是现实主义绘画风格,故项错误;科技发展改变了传统的绘画技法是印象主义绘画,故项错误。9.普列汉诺夫
10、说:“拉斐尔的圣母像是世俗的理想战胜基督教的修道院的最突出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 ”这是因为拉斐尔A. 以擅画圣母像而闻名B. 信奉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C. 以圣母像反对基督教的修道院D. 所画圣母像洋溢着母性的慈爱与幸福【答案】D【解析】【详解】A 没有揭示拉斐尔闻名的真正原因,排除 A;拉斐尔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不可能信奉宗教改革时期的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 ,排除 B;拉斐尔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并非以圣母像反对基督教,排除 C;拉斐尔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画家之一,他所画的圣母像洋溢着母性的慈爱与幸福,富含有人文主义气息,与基督教会冷冰冰的圣母像形成5鲜明的对比,故选 D。10.新唐书
11、礼三本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 ;周易家天下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 ;马克思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 。这三则材料实质上揭示了A. 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B. 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C. 家长制作风体现了封建特权思想D. 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答案】B【解析】【详解】由题干中“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等信息可知,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和家庭具有共同性,这体现了家国同构的特征,故 B 项正确;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是表象,不是实质,故 A 项错误;材料的主旨不是在探讨家长制作风
12、,故 C 项错误;材料主旨也不是揭示宗法关系的广泛影响,故 D 项错误。11.“朝贡体系是从公元前 3 世纪一直到 19 世纪末存在于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等级政治秩序体系明朝时期,朝贡制度以“朝贡贸易”的形式出现。它与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并称,是世界上的主要国际关系模式之一。 ”上述材料表明了明朝A. 朝贡贸易以经济效益为核心B. 通过朝贡贸易发展对外关系C. 朝贡制度使对外贸易空前繁荣D. 朝贡制度体现出双方地位的平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朝贡贸易,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朝贡贸易是以政治目的
13、为主,不以经济效益为核心,A 项说法错误,排除;C 项“外贸易空前繁荣”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材料信息亦无从体现,排除;D 项“双方地位的平等”的说法明显错误,排除;B 项表述准确,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1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61953 年由我国首次提出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基本准则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只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 1953 年底,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完整提出。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故正确,排除。故选组
14、合,故排除 BCD,选 A。13. 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士人和小吏要在仕途上求发展,多以孝廉为阶梯。学者指出,此时孝廉以家资丰厚,累世仕宦,研读经书,晓习律令,且通过地方吏职历练的,占大多数;来自贫寒之家,但才德兼备的,则很少,这一时期最可能是( )A. 东汉 B. 东晋 C. 北周 D. 北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根据材料“士人和小吏要在仕途上求发展,多以孝廉为阶梯”并结合所学知识,这是汉朝的选官制度孝廉;BC 项是九品中正制;D 项是科举制。所以答案选 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14.春秋战国以后,人们开始从宗族
15、组织中分离出来,形成个体家庭。但与此同时,社会上,特别是上层社会也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大型的、复杂的家庭形态,并且在魏晋南北朝时发展到极盛。魏晋南北朝时这种家庭形态迅速发展是由于A. 推行的选官制度B. 宗法制度的恢复C. 战乱破坏了小农经济D. 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7【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九品中正制。材料强调的是魏晋南北朝时大型的、复杂的家庭形态迅速发展,这是由于九品中正制的存在强化了人们的宗族意识,故选 A。宗法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瓦解后,一直没有恢复,排除 B;小农经济仍然是当时最主要的经济形态,排除 C;D 与材料关系不大,排除。15.据载,山西太原有个前清举人叫刘大鹏,辛亥革命后
16、仍以清代遗民自居,拒不承认民国,直到民国二十六年后才承认自己是中华民国人。促使刘大鹏思想转变的原因最可能是A. 全民族抗战的实现B. 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C. 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D.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A【解析】注意时间提示是“民国二十六年” ,公元纪年是 1937 年,属于抗日战争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在抗日战争时期是陷入困境,排除 D;民主共和制度是 1912 年确立,时间隔太远,排除C;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是 1928 年,时间不对,排除 B;1937 年是抗日战争开始,当时号召全民族统一抗战,所以答案选 A。16.1415 世纪,欧洲的人们逐步背离上帝,崇拜自我或崇拜世间的人或物,
17、并鲜明地提出了“服从你的意欲而行” 。材料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 资本主义萌芽兴起B. 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C. 生物进化论的传播D. 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14-15 世纪正是新航路开辟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处于萌芽阶段,故 A 项说法正确;B,C,D 材料皆未提及,排除。17.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春天的外部条件是A. 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8B. 民族资产阶级社会地位提高C. “实业救国“成为社会思潮D. 帝国主义列强暂时放松控制【答案】D【解析】【详解】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给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了有利时机,故选 D。
18、A、B、C 三项都是内部条件,不符合题意,排除。18.20 世纪以来,在英国议会投票表决过程中,多数党组织的内阁会要求其议会党团服从党纪,议会党团的督导员则会指示本党议员如何投票,而多数议员因害怕失去党内任职机会也会接受督导员的指示。材料反映了英国政治体制的特点是A. 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B. 内阁凌驾于议会之上C. 议会内阁制名存实亡D. 行政权力日益膨胀【答案】D【解析】据材料“多数党组织的内阁会要求其议会党团服从党纪,议会党团的督导员则会指示本党议员如何投票” ,这说明内阁行政权力日益膨胀,干预议会,故 D 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故 A 错误;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19、,故 B 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议会内阁制名存实亡,故 C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内阁会要求其议会党团服从党纪” ,学生再结合所学知识从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相关知识入手,即可提取出内阁干预议会的结论,据此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9.这次美国金融海啸已由华尔街波及全球,令人不禁想起迄今为止最严重的 1929 年爆发的经济大萧条,美国历次金融危机反复说明,金融资本的趋利性在一定的气候和土壤下会恶性发作。这对于我国当前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在于A.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B. 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C. 改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D.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9【答案】A【
20、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这次美国金融海啸和迄今为止最严重的1929 年爆发的经济大萧条都是因为没有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从而使金融资本的趋利性在一定的气候和土壤下会恶性发作,所以,这对于我国当前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在于一定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20.“自由的巴黎,它给法兰西作出榜样,尊劳动为至高无上的主人来支配发抖的老板们”这首法国诗歌反映的是A. 攻占巴士底狱B. 人权宣言颁布C. 法兰西第一帝国诞生D.
21、 巴黎公社建立【答案】D【解析】【详解】 “自由的巴黎,它给法兰西作出榜样,尊劳动为至高无上的主人来支配发抖的老板们”体现了崇尚劳动的精神,无产阶级统治资产阶级。与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的性质相符,故 D 正确。 攻占巴士底狱、 人权宣言都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斗争的表现,故 A B 错误。法兰西第一帝国是拿破仑建立的君主制国家,和尊重劳动、支配资产阶级无关,故 C 错误。21.“余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乃无端发生中日交涉,至一生事业,扫地无余” “余”应是指A. 光绪帝B. 丁汝昌C. 邓世昌D. 李鸿章【答案】D【解析】10【详解】结合“中年封疆,晚年洋务
22、” “中日交涉,至一生事业,扫地无余”分析,反映了李鸿章被封为封疆大吏、主办洋务运动、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等史实,故选 D。光绪帝作为封建帝王,不是通过科举制而发迹的,排除 A;丁汝昌和邓世昌均为北洋水师将领,并非封疆大吏,且在马关条约签订前已经殉国了,排除 BC。22.明朝官员的公服上所缀图案被称为“补子” ,各等级对应的图案有明确规定,如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但到明朝中后期,在面临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下,常出现武官越级使用高品级的图案,而朝廷对此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列选项中对这种历史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 武官的地位得到了提高B. 商品经济发展淡化了中央集权C.
23、 心学的传播张扬了个性D. 社会危机加剧冲击了纲常束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明朝对官服的品级有着严格的规定,但到明朝中后期,在面临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下,常出现武官越级使用高品级的图案,而朝廷对此无能为力的情况。这说明社会危机加剧冲击了传统的纲常和等级制度的束缚,故 D 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等级制度收到冲击,没有体现出武官地位的提高,故 A 项错误;B 项错误,明清时期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故 B 项错误;C 项错误,心学的传播没有体现个性。所以答案选 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23.在太原会战中中央军、晋军正面防御,八路军攻击敌军两翼。
24、115 师切断了忻口与张家口、北口的敌军交通线;120 师切断了忻口与大同的交通线;129 师陈锡联偷袭了阳明堡机场,削弱了日军对山西战场的空中威胁这说明A.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互相配合B. 太原会战是国共合作抗战的典型C. 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是抗战主力D. 太原会战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11本题主要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太原会战中中央军、晋军正面防御,八路军攻击敌军两翼”即可选出 B 项;太原会战属于正面战场的抗战,不能体现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互相配合,故排除 A 项;太原会战时期,抗战主力应为国民党军队,故排除C 项;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应为平型关
25、战役,故排除 D 项。24. 之所以说 19 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其主要依据是( )A. 各国之间经济上的合作更紧密B. 全球劳动分工格局首次形成C. 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D. 世界经济已经制度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再认再现的能力。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使世界经济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故选 C 项。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蒸汽的力量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25. 中国古代“从中央到地方,都设立行政、军事、财政、监察、司法、人事等机构,这些机构有繁多的公文程式,有复杂的运行机制,掌握它自然也就成为一种特殊技能,
26、而掌握它的人当然也会成为一个特殊的等级” 。材料主要强调中国古代A. 国家权力的分割已经实现 B. 官僚队伍专业化趋势增强C. 中央和地方机构设置复杂 D. 官员的选举和经验不可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这些机构有繁多的公文程式,有复杂的运行机制,掌握它自然也就成为一种特殊技能,而掌握它的人当然也会成为一个特殊的等级”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官僚队伍专业化趋势增强,故 B 项正确。国家权力的分割已经实现,过于绝对,且不符合“繁多的公文程式,有复杂的运行机制” ,故 A 项错误。中央和地方机构设置复杂,未涉及到掌握它的人,故 C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官员的选举,故 D 项
27、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官僚队伍专业化趋势原因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25 分)26.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科举意在“尚贤” ,但又竭力维护公平,以应对“向者登科名级,多为势家12所取,致塞孤寒之路” 。故明清两代科举,严格限定知识范围,而以“四书”为准,否则,科考便须“多买书,多求学,平民寒士的力量多半办不到,那么考试起来一定还是图书满家的贵家子弟占有优势” 。但“四书”经义要“讲是非,是非转无标准” ,遂以朱熹集注为圭臬, “则是者是,非者非,既是人人能讲,则录取标准又难定” ,复又严格限定文体,强调答卷的格式化或标准化,即考生作答须用八股文,因其“文字必有一定格律,乃
28、可见技巧,乃可评工拙,乃可有取舍之标准” ,且令评卷者难逞一己之私意。此外,殿试、锁院、弥封、誊录、截角等,无不意在维护公平。清代还规定官员子弟参加乡试,须另立“官卷”以区别于“民卷” ,并发展了明代南北分卷的做法,通过“分省取中”避免倾轧文风不振之地。同时,明清两代还屡因科场案件而兴大狱,涉事官员动辄杀、遣、革、降。改编自杨国强衰世与西法 、钱穆国史新论等材料二 清政府曾以办学堂来填补科举制的教育功能,但科举在“学堂成效未有验”时突然废除,全国教育乃成一锅夹生饭。不论学堂培养出的新学生是否人才,后来“出任时艰”者的确多是这些人。惟他们在“出任时艰”时能否比科举选拔出的士人更能因应中国面临的问
29、题,才是问题的关键。以民国政治的不如人意,问题的答案也许不那么正面肯定。严复就曾批评北洋学堂“弟子无得意者” , “且此不独北洋学堂为然” 。至此,读书人“无用”的潜台词呼之欲出,反智倾向或即因此得到某种程度的复兴。而且,蔡元培等多强调读书与做官分开,但若学堂仅为教育机关,而不再是官吏养成之地,则有良好训练的官吏又从何而来?士大夫既不从士来,传统的官吏生成方式即只剩“出将入相”一途。军人在近代中国的兴起,似乎已成必然之势。那时有人谈选女婿的标准,要“三十岁以下,又成名又成业者,且非军人” ,报人王新命答说:“在科举已废的今天,三十岁以下能够成名成业的非军人,实不可多得。 ”此外,传统中国士人多
30、在乡间读书,继而到城市为官,最后多半要还乡。废科举后读书人则基本于城市定居,不再讲求叶落归根,则城乡渐成分离之势,而乡村中读书人比例的降低也意味着道义约束日减,出现“土豪劣绅”的可能性转增。改编自罗志田清季社会变迁与民国政治:科举制改革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科举考试维护公平的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上述措施有何积极影响?(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废科举造成了哪些不利影响?【答案】 (1)措施:严格限定考试范围、答案来源和答卷格式;避免财富、权力、地域等13差异转化为科举的优势;对科举案件惩以重刑。 (如若考生答出“限定四书 ”等具体内容最多给。 )影响:注重客观标准,利于政权开放
31、,或扩大统治基础;避免阶层固化,促进社会流动;遏制地方意识,巩固中央集权或促进政治统一等。(2)影响:教育水准下降;政治统治低效;知识分子边缘化;传统“四民”结构瓦解;助长反智倾向;推动军阀崛起;拉大城乡分化;加剧乡村失序;知识分子上升渠道阻塞,或转与政府对立等。【解析】试题分析:(1)材料中明确指出考试范围严格限制在“四书” ,答案来源必须以朱熹集注为圭臬,答卷格式必须用八股文。以“官卷”区别“民卷” 、南北分卷等,均是为了避免财富、权力、地域等差异转化为科举的优势,堵塞贫寒子弟求学上进的通道。履兴科场大案,对科举案件惩以重刑,动辄杀、遣、革、降。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建设、统治思想、阶级社会
32、的角度分析,首先是统一了客观标准,有利于更多的人进入统治阶层,政权开放,扩大统治基础。其次是消除地方对中央政府的威胁,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大一统格局。第三是避免阶层固化,促进社会各阶层的相互流动。(2)由民国政治的不如人意和严复批评北洋学堂可知,废科举后中国的教育水平在下降和政治统治的低效。 “读书人无用的潜台词呼之欲出”表明读书人被社会边缘化,传统“四民”结构瓦解,同时反智倾向得以复兴。官吏不能从读书考试而来,就只能从军功而来,因此推动了军阀崛起。新式知识分子读书后定居城市,不愿返乡,导致先进的思想观念无法延伸至乡村,从而拉大了城乡分化,也加剧了乡村社会秩序的混乱, “土豪劣绅”横行乡野;由于
33、读书与做官的分离,知识分子的上升渠道被阻塞,有可能转而与政府对立。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清农业较之前代的发展相比,在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多种经营方式的推广方面,则有比较突出的成就 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 番薯(地瓜)马铃薯(土豆)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明清时期,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但是清朝人口猛增,人地矛盾更加突出,经营规模进一步狭窄,牛耕普及程度逊于前代,即使在地力尚算肥沃的江南地区,精耕细作越来越偏向“多劳”倾向,陷于劳动
34、力过量投入,结果略有增长却没有什么发展的“糊口小农”经济14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 材料二 15 世纪末至 19 世纪,欧洲很多国家都出现了圈地运动,圈地运动在英国最典型英国资产阶级建立政权后,进一步推进圈地运动 18 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增多,农村人口减少,为了增加农产品的供应,在推行诺克福轮栽制的同时,各种以畜力水力或蒸汽为动力的农业机械陆续出现,在改进农业技术的同时追求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趋势在 18 世纪已经相当明显,这和当时中国小农经济裹足不前的情形是迥然不同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农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明清农业经济发展难以突破“糊口小农”经济的原因(2)根据材
35、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 18 世纪英国农业与同时期的中国农业相比有哪些新发展?【答案】 (1)特点:农作物品种增加;经营方式多样;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等原因:人地矛盾突出;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发展缓慢;农民的赋税负担重;高度集权的帝国体制等(2)新发展:圈地运动推动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工具的革新;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等【解析】(1)由材料“在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多种经营方式的推广方面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 ,归纳明清农业发展的特点。第二小问,由材料“清朝人口猛增,人地矛盾更加突出,经营规模进一步狭窄” ,可知人地矛盾突出。结合所学,还可以从小农经济不利于农业生产基础的发展、农民赋税沉重和中央集权一定程度制约地方发展等因素作答。(2)由材料“英国资产阶级建立政权后,进一步推进圈地运动在推行诺克福轮栽制的同时,各种以畜力水力或蒸汽为动力的农业机械陆续出现,在改进农业技术的同时追求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趋势在 18 世纪已经相当明显”,可见 18 世纪英国农业与同时期的中国农业相比有哪些新发展可以归纳为:圈地运动推动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工具的革新;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