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 2019 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文化自信是发自内心的对自身文化的价值、能力和前途的坚信,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文化自信是民族意义上的文化自信。换言之,我们所讲的文化自信是对民族文化的自信,是在文化层面对本民族自我价值、自我能力和自我发展前景的自觉持守。文化自信首先表现为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一个民族对于自身文化,以及自身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关系的理性把握。就我国而言,对中国精神的光大,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性清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既是文化自觉的当代表现,更是文化自信的切实践行。最近二三十年,我们肯定民族文化的价值,对历史悠久的
2、中华文化怀有温情和敬意,对不同学术繁荣时期的价值有深刻认识,对老子、孔子、墨子等一大批思想大家倍加推崇,对浩如烟海的传统典籍进行认真整理和创造性阐发。这些都不是外力强加给我们的,而是积淀于我们内心的价值认同,是对民族文化的价值坚守。这也表明,我们的文化自觉意识日益增强,作为文化自觉最高表现形态的文化自信日益坚定。文化自信其次表现为自觉的文化批判和价值重构。在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能够清醒地看到民族传统文化的不足,勇于并善于对其进行清理,通过文化批判为新的价值重构创造条件。中国历史上不同学派、不同思想相互激荡,往往在碰撞中相互吸收甚至相互融合,这中间就包含着文化批判和价值重构。明清之际
3、启蒙思想家对专制政治和专制帝王的批判,都是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近代谭谭嗣同、梁启超等希望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拯救中国。通过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清理、对西方文化合理成分的吸纳,进行新的价值重构,我们不断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还表现为对民族文化当下状况的充分肯定和对未来前景的满怀信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全社会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光大并践行中国精神,是我们基本的价值取向。这不仅是价值观自信的表现,更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我们坚信文化自信能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摘编自李宗
4、桂文化自信是强大的精神力量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文化自信是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对待民族文化要多些坚守,少些批判。- 2 -B. 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最高表现形态,二者虽相互关联但是不能够等同。C. 进行新的价值重构,必须以文化批判为基础,对传统文化进行理性清理。D. 文化自信从文化自觉开始,经过文化批判,其终极目的是新的价值重构。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文化自信的内涵为立论前提,围绕文化自信从三个方面逐层展开论述。B. 文章第二段阐述文化自觉,用对比论证阐明了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关系。C. 第三段通过列举事例,阐明了中国传统
5、文化发展中包含着文化批判和价值重构。D. 最后一段阐明,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够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化自信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民族文化的内容是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B. 如果不发自内心地整理传统典籍,就谈不上文化自觉,更谈不上文化自信。C. 只要积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并进行新的价值重构,就能树立文化自信。D. 五四新文化运动就是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自觉的文化批判和新的价值重构。【答案】1. B 2. B 3. C【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
6、差别。题中 A 项“多些坚守,少些批判”错误,原文“文化自信其次表现为自觉的文化批判和价值重构” ;C 项, “必须以文化批判为基础”错误,原文“在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能够清醒地看到民族传统文化的不足,勇于并善于对其进行清理” ;D 项, “其终极目的是新的价值重构”错误,原文“文化自信其次表现为自觉的文化批判和价值重构” , “自觉的文化批判和价值重构”均为“文化自信”的表现。【2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
7、法。题中 B 项“用对比论证”错误,没有对比。【3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 B 项“如果就”标书过于绝对,或无中生有。- 3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左手神医北乔在江苏东台三仓乡,朱庆树的名头很大,人称“
8、左手神医” 。朱庆树七岁的时候,父母双亡,这以后他靠穿百家衣吃百家饭维持生活。十六岁的时候,村里来一位道人。在桥头,道人遇上朱庆树,没说上几句话,朱庆树就跟道人离开村子。他什么也没带,他也没什么可带的。九年后,在村里人把朱庆树忘得差不多的时候,他回来了。一身粗布长袍,一个大药箱,右边空空的袖子随风飘荡。村里的接生婆一年前生了病,是种怪病,能吃能喝,就是人一天天地消瘦。朱庆树到村子里时,接生婆已经瘦得不成人样,就像树干挂个皮囊似的。朱庆树用他的左手替接生婆把脉后,开了个药方。接生婆吃了十副药,居然好了,又忙着为人们接生去了。这以后,她除了帮人家接生,还多了件事,就是到处夸朱庆树医术高明。她说:“
9、我啊,是把人接到世上来,朱庆树能把人从阎罗王手里抢回来!”朱庆树没有家,也不需要家,天天地这村转到那村。他给人看病,从不收钱,只要管饭管住就行。有人硬要给他钱,他坚决不收, “我从小就是乡亲们养大的,现在我有吃有住就知足了,我要钱,也没用的。 ”遇到一些大户人家付钱,他也不要,但让人家买上几副药。总有些人家是没钱吃药的,这时候,他存的药就会派上用场。不管到什么地方,遇上什么病人,朱庆树只要伸出左手把把脉开上几副药,就能药到病除。有些病人,连药都不用吃,朱庆树扎扎针,就能治好。这样的人,不是神医,是什么?渐渐地,人们知道了朱庆树的一些事。原来当年他是跟着那位道人进深山学医去的。他的右胳膊,是一次
10、采药时被老虎咬掉的。朱庆树不怎么说话,说得最多的是“医道” 。人们要感谢他时,他说,不用谢,这是医道。可人们要他细讲什么是医道,他又解释不清,只说行医之人遇病就得治,就是医道。一天,他走到一大户人家门口,从门里窜出一条狼狗,硬生生地从他腿上咬下一块肉,血流满鞋子。没等他包扎,门里跑出一个家丁,一见是朱庆树,愣在那儿不知说什么好,平日里横蛮竖野的样子全不见了。原来这人家的老爷吃午饭时突然倒在桌边不省人事,呼吸十- 4 -分的微弱,就和死人差不多。家丁不是出来看狗咬着谁了,这事他才不管呢。他家的狗咬人是远近闻名的,遇到有人到门口不咬那才是怪事呢。家丁是听从吩咐去请左手神医朱庆树的,可没想到出门就撞
11、上了朱庆树。见朱庆树被狗咬了,他有点恨狗,这破狗,你什么人不能咬,偏咬他,你什么时候不能咬,偏在这档儿咬,完了,老爷的命恐怕是被你这破狗一口咬没了。朱庆树看出些什么,忍着痛问家丁是不是有什么人病了,家丁吞吞吐吐地开了口。朱庆树听到一半,随便找块破条缠了一下伤口,就三步并着两步进了院子,身后留下一行血印。后来,有人说朱庆树,你啊你啊,真是傻到家了,狗把你咬成那样子,你还救狗的主人。朱庆树淡淡地说:“医道,道为术之上啊!”这一天,朱庆树刚为一户人家的小儿子看完病,五六个日本鬼子就冲进院子,见到朱庆树,二话不说绑着就走。县城里一个鬼子大佐得了病,耳朵和眼睛总往外渗血。这鬼子,朱庆树是知道的,全县的百
12、姓都知道,心狠手辣,杀人如麻。朱庆树花了两天的工夫,终于把鬼子的病治好了。村里人听说,朱庆树成了鬼子的座上宾。过了两天,村里人听说,镇里鬼子营区发生了一次爆炸,所有的鬼子全被炸死了。朱庆树也在其中。(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就介绍朱庆树为“左手神医” ,名头很大,设置了悬念,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且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B. 朱庆树说得最多的是“医道” ,可人们要他讲什么是医道时,他又解释不清,说明他并不真正懂得医道,他谈医道只是不想收别人的钱。C. 小说善于通过故事来表现人物,被大户人家的狗咬后仍救狗的主人,体现了朱庆树为人为医的
13、高尚精神。D. 朱庆树小时候父母双亡,靠众人救济才生存下来,后来跟道人进深山学医,付出巨大代价,学成后回报乡亲,这说明他知恩图报。5. 小说中朱庆树救治鬼子大佐的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6. 小说中表现的“医道”内涵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案】4. B 5. 照应前文并推动情节发展。这个情节是前文“行医之人遇病就得治”的极佳说明,更是后文鬼子被炸死的条件。使人物形象更丰满。这个情节说明朱庆树践行- 5 -医道不分国籍,他在救死扶伤与民族大义上均做到了完美,使人物形象更高大。彰显了小说的主题。这个情节很好地彰显了“践行医道,救死扶伤”的主题。 6. 救死扶伤。朱庆树坚持“行医之人遇
14、病就得治”的主张,在他的心目中,治病救人是超越一切的,人是第一位的,哪怕是咬伤他的狼狗的主人,哪怕是日本鬼子大佐,有病都给治好。不求回报。为了学医,他跟随道人进深山学医,右胳膊都被老虎咬掉,花九年时间学成后,回乡行医,从不收钱,造福乡亲。爱国情怀。炸死镇里鬼子营里所有的鬼子,朱庆树也在其中,这表明他医者仁心、杀身成仁的爱国情怀。【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B 项,“并不真正懂得医道错误” ,由朱庆树的行医事迹可知他不仅真正懂得而且践行了医道。
15、点睛:选择题在现代类文本阅读中算是比较难的一道题,命题人常常会从多个角度来设置一些令考生迷惑性的或隐性的陷阱,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的设置,从内容、人物精神、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结构等角度来分析。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信息源,要把所有的信息源全部找到;其次要把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比较,找到两者表达的信息是否完全一致,核实选项是否完整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对于有多个信息源的选项,要辨别选项是否全部概括了所有信息。【5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小说中朱庆树救治鬼子大佐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这是考查小说情节安排的作用。小说情节安排的作用一般有:结构
16、上: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埋伏笔、照应前文、推动情节发展或转、线索,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人物活动的环境、表现了(突出了)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小说中朱庆树救治鬼子大佐的情节,从结构上考虑,与上文朱庆树所说的“行医之人遇病就得治,就是医道”相照应。在内容上,这也很好地说明了朱庆树行医治病不分人品的好坏,只要是人就医治,哪怕是咬伤他的狼狗的主人,不分国籍,哪怕是日本鬼子大佐,使得朱庆树的形象更加高大,也凸显了小说“医道”的主旨。【6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小说中表现的医道内涵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这是考查小说的主旨。概括小说的主旨要从四个角度考虑:(1)小说叙
17、述了什么样的事件?(2)小- 6 -说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3)小说反映了什么样的现象?(重点) (4)小说表达了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本篇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朱庆树行医救人故事,朱庆树认为“行医之人遇病就得治,就是医道” 。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 “他给人看病,从不收钱” , “不管到什么地方,遇上什么病人” ,这些体现了他救死扶伤,不求回报品质。从主旨的表现上考虑,朱庆树的医道中还饱含了爱国情怀,医治好日本鬼子大佐,同时又把鬼子全炸死了,医者仁心、杀身成仁。小说中的“医道” ,其实就是这篇小说的主题表现。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小题。材料一: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
18、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随着城 镇化的迅猛推进,城市内涝防治成了汛期防灾的“新课题”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0 年以来,我国平均 每年有 185 座城市受到城市内涝的威胁。实际上,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我国的城市内涝问题就已经凸显,但当时内涝造成的损失相比江河 洪水的损失要小,因而尚未引起足够的关注。然而,自 2004 年以来,有 4 年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超过了发生流域型大洪水的 1998 年(2551 亿元) 。 面对损失与受淹城市数成正比的趋势,人们开始对城市内涝问题给予更多关注。(摘编自北极星环保网)材料二:一旦城市遭遇强暴雨袭击,突然倍增的洪水如果无处可去,当然会在城市里肆
19、意奔流,于是,道路 瞬间成“河流” ,广场立即变“湖泊” ,建设在河道、湖畔等低洼地带的居民区、- 7 -工厂等,随之成了泽国。 现今的中国,城市内涝日趋严重。从国内城市生态环境来看,伴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山林湖泊等生 态系统被肆意破坏。原本覆盖着植被的土地被柏油路、水泥路等硬化路取代,用来蓄水的低洼地被填平, 湿地和湖泊变成了住宅,下凹式立交桥越建越多,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越来越充分(如地下车库、地铁等) , 种种做法切断了自然的水循环,从而直接导致城市的雨水积存和渗透能力降低,仅依靠市政管网来排走雨 水已是杯水车薪。另外,受气候变化影响,每年的极端性强降雨频次呈现上升趋势,加之受厄尔尼诺等
20、各 类极端天气现象影响,越来越大的降水量也带给城市越来越大的挑战。(摘编自新华网雨季总“看海” , 城市内涝如何解? )材料三:城市的排水设置只是内涝问题最下游的原因,解决城市排水系统仅是治标。建设一个“海绵城市” , 让城市的生态系统能够恢复,才是解决内涝的办法。所谓海绵城市,即通过“渗、滞、蓄、用、排”等技术,使城市能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 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下雨时吸水、蓄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 利用。我国自 2015 年启动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以来,截至 2017 年 4 月,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已建设面积 420 平方公里,完成投资约 544
21、亿元。全国已有 370 个城市提出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目前,海绵城市 试点虽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作为一个由点、线、面构成的庞大系统工程,海绵城市的全部功效尚需时间和 过程加以检验。- 8 -(摘编自经济观察报文章反思城市内涝,建设海绵城市 )材料四:理性看待海绵城市,首先应该将其置于城市生态的宏观视野,从而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尴尬。 这个前提得到保证后,政策制定者还需要在决策时全面权衡。首先,从城市的现实规模、生态出发,建设 海绵城市有没有必要?如果一个城市本身就拥有发达的水系足以实现有效排水,那么另投一笔资金建设海 绵城市是否划算?其次,在制定规划时是否对整个城市生态进行过系统的统筹?假使
22、主政者总是罔顾城市 发展自身规律,肆意妄为,那么再有吸附力的“海绵”恐怕也有限度。解决城市内涝还有一个问题不能忽视:对海绵城市的建设成果评价,我们是否有可靠的评价系统? 假使都像一些地方“治水”那样,钱花出去了却不问效果,到头来公共财政打了水漂,大家依然只能“看 海” 。(摘编自南方日报文章面对海绵城市须回归理性 )7. 下列对于材料信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城市规模扩张 自然的水循环波被切断 城市的雨水积存和渗透能力降低D.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结合详实的数据,介绍了十多年来我国因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逐年递
23、增的严重的情况, 说明人们必须正视损失与受淹城市数成正比的趋势。B. 材料四站在理性审视海绵城市建设进程的立场,给政策制定者提出了合理的建议,政策制定者能及时采 纳,解决城市内涝的问题就可指日可待。C. 从数据上看,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已经全面启动并取得初步成效,但要看到全部功效,还需要时间和过 程的检验。D. 材料二与材料三都认为从事排水系统的改造虽有其合理性,但是解决城市内涝的关键不在市政管网排水 系统。9. 为解决我国城市内涝,请结合以上四则材料,提出你的合理建议。【答案】7. B 8. D - 9 -9. (1)在扩张城市规模的过程中,注意保护城市生态环境。(2)城市管网建设与海绵城市建
24、设都要进行,标本兼治。(3)应具备城市生态的宏观视野,制定政策时应全面权衡。(4)建立可靠的治水效果评价系统。【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B 项,根据材料一第段内容“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分析可知,导致城市内涝日益严重的原因是城市扩张和气候变化,而不仅仅是由于城市化迅猛推进。选项以偏概全。选项对于材料信息的理解不正确。故选 B。点睛:解
25、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A 项,从材料一的图表看, “直接经济损失逐年递增”错误,损失并没有逐年递增。B
26、 项, “政策制定者能及时采纳,解决城市内涝的问题就可指日可待” ,说法过于绝对。C 项,根据材料三第段“全国已有 370 个城市提出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 ,可知并不是全面启动建设。故选 D。【9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文中的内容概括要点,然后整合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重点注意专家、学者的观点。此题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仅依靠市政管网来排走雨水已是杯水车薪” “城市的排水设置只是内涝问题最下游的原因,解决城市排水系统仅是治标。建设一个海绵城市,让城市的生态系统能够恢复,才是解决内涝的办法” “目前,海绵城市试点虽已取得初步成效,但
27、作为一个由点、- 10 -线、面构成的庞大系统工程,海绵城市的全部功效尚需时间和过程加以检验”等,分析概括答题要点。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钱镠,杭州临安县人。少善射与槊,喜任侠,以解仇报怨为事。唐乾符中,事于潜镇将董昌为部校。属天下丧乱黄巢寇岭表江淮之盗贼群聚大者攻州郡小者剽闾里董昌聚众恣横于杭越之间以遏黄巢之冲要。唐僖宗在蜀,诏董昌讨伐,昌以军政委镠,镠率士进攻越、润州,平江、浙。除董昌浙东节度使、越州刺史,表镠代己为杭州刺史。唐景福中,昌渐骄贵,自言身应符谶,又为妖人王百艺所诳,僭称尊号,乃于越州自称罗平国王,年号大圣,伪命镠为两浙都将。镠不受命,以状闻,唐昭宗命镠讨伐。乾宁四年
28、,镠率浙西将士破越州,朝廷嘉其功,赐镠铁券,又除宰臣王溥为威胜军节度。镠于唐昭宗朝,位至太师、中书令、本郡王,食邑二万户。梁祖革命,以镠为尚父、吴越国王。同光中,赐玉册、金印。镠在杭州垂四十年,穷奢极贵。钱塘江旧日海潮逼州城,镠大庀工徒,凿石填江,又平江中罗刹石,悉起台榭,广郡郭周三十里,邑屋之繁会,江山之雕丽,实江南之胜概也。镠学书,好吟咏。江东有罗隐者,有诗名,闻于海内,依镠为参佐。镠尝与隐唱和。隐好讥讽,尝戏为诗,言镠微时骑牛操梃事。镠亦怡然不怒,其通恕也如此。镠虽季年荒恣,然自唐朝,于梁室,庄宗中兴已来,每来扬帆越海,贡奉无阙,故中朝亦以此善之。镠以长兴三年三月二十八日薨,年八十一。镠
29、初事董昌,时年甫壮室,性尚刚烈。时有儒士谒于主帅,已进刺矣,见镠稍怠,镠怒,投之罗刹江,及典谒者将召,镠诈云:“客已拂衣去矣。 ”迨于晚岁,方爱人下士,留心理道,数十年间,时甚归美,斯亦近代之名王也。(节选自旧五代史世袭列传二 ,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属天下丧乱/黄巢寇岭表/江淮之盗贼群聚/大者攻州郡/小者剽闾里/董昌聚众恣横/于杭越之间以遏黄巢之冲要B. 属天下丧乱/黄巢寇/岭表江淮之盗贼群聚/大者攻州郡/小者剽/闾里董昌聚众/恣横于杭/越之间以遏黄巢之冲要C. 属天下丧乱/黄巢寇岭表/江淮之盗贼群聚/大者攻州郡/小者剽闾里/董昌聚众/恣横于杭越之间
30、/以遏黄巢之冲要D. 属天下丧乱/黄巢寇/岭表江淮之盗贼群聚/大者攻州/郡小者剽闾里/董昌聚众/恣横于杭- 11 -越之间/以遏黄巢之冲要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射”是指射箭。 周礼中记载,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分别为礼、乐、射、弈、书、数。B. 节度使,官职名。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节是当时一种全权印信,受有此全权印信者,便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C. 铁券,是君主专制时代皇帝赐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允其世代享有优厚待遇及免死罪的一种特别证件。D. 食邑,指我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盛行于周。后随分封制度
31、废弛而意义不断演化,唐宋时作为赐予宗室和高级官员的荣誉性加衔。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钱镠军事才能突出。他年轻时征战黄巢,后又奉旨讨伐自立为王的董昌,均获得了胜利,B. 钱镠治国有略。他治理钱塘潮造福百姓,但是也极尽奢华之能事,大兴土木,使得百姓颇有微词。C. 钱镠赏识人才。罗隐素有诗名,他委以职务,并同他诗文唱和,即使罗隐出言不逊也一笑了之。D. 钱镠年轻时刚烈任性,会因为小事置人于死地。至晚年逐渐留心处理事情的方法,体爱下士,获得了美誉。13. 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广郡郭周三十里,邑屋之繁会,江山之雕丽,实江南之胜概也。(2)隐好讥
32、讽,尝戏为诗,言镠微时骑牛操梃事。【答案】10. C 11. A 12. B 13. (1)把州城扩大了三十里,繁复密集的城市房屋,精巧秀丽的江山美景,确实是江南的绝美景色。(2)罗隐写诗喜好旁敲侧击或挖苦嘲笑,曾经开玩笑地写了一首诗,诗中提到钱镠微贱时骑牛持棒的往事。【解析】【10 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 12 -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根据名词代词“天下” “黄巢” “岭表” “江淮之盗贼” “大者(大的
33、盗贼) ”“州郡” “小者(小的盗贼) ”“闾里”“董昌” “众” “杭越之间” “黄巢之冲要(黄巢的要害) ”,虚词“之” “者” “于” “以” , “大者攻州郡”和“小者剽闾里”结构相同, “岭表”意思是“岭外” , “寇”为动词, “进犯”之意, “岭表”作“寇”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 BD 两项;“恣横于杭越之间”为完整的介词结构后置句,意思是“在杭州越州之间恣意横行” ,不能断开,排除 A 项,再结合本句意思:当时天下接连战乱,黄巢进犯岭外,江淮的盗贼聚集在一起,大的盗贼进攻州郡,小的盗贼剽掠乡里,董昌聚集民众,在杭州越州之间恣意横行,来遏制黄巢的要害。句子可以断开为:属天下丧乱/
34、黄巢寇岭表/江淮之盗贼群聚/大者攻州郡/小者剽闾里/董昌聚众/恣横于杭越之间/以遏黄巢之冲要故选 C。【11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 A 项, “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分别为礼、乐、射、弈、书、数”中“礼、乐、射、弈、书、数”错误,应是“礼、乐、射、御、书、数” 。故选 A。【1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
35、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 项, “百姓颇有微词”属于无中生有,文中未提及相关信息。故选 B。【1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广” ,把扩大;“郡郭” ,至州城;“邑” ,城市;“邑屋之繁会” ,定语后置,繁复密集的
36、城市房屋;“江山之雕丽” ,定语后置,精巧秀丽的江山美景;“实” ,确实;“胜概” ,绝美景色;整个句子为判断句,翻译时注意翻译出来。 (2)中的“好”:喜- 13 -好;“讥讽” ,指挖苦嘲笑;“尝” ,曾经;“戏” ,开玩笑;“微” ,微贱;“操” ,持,拿;“梃” ,指木棒。【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
37、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参考译文:钱镠,杭州临安县人。年轻时善于射箭和使用长矛,行侠仗义,把解决仇怨作为事业。唐乾符年间,侍奉潜镇将领董昌,担任部校。当时天下接连战乱,黄巢进犯岭外,江淮的盗贼聚集在一起,大的盗贼进攻州郡,小的盗贼剽掠乡里,董昌聚集民众,在杭州越州之间恣意横行,来遏制黄巢的要害。唐僖宗在蜀地,下诏令董昌讨伐黄巢,董昌把军事政务委托给了钱镠,钱镠率士兵进攻越州、润州,平定了江浙一带。皇上任命董昌担任浙东节度使、越州刺史,董昌上表奏请,让钱镠代替自己担任杭州刺史。唐景福年间,董昌逐渐骄奢显贵,他认为应验符示预兆,又被妖人
38、王百艺欺骗,僭越本分,擅自称尊号,在越州自称罗平国王,年号大圣,伪命钱镠担任两浙都将。钱镠不接受命令,把情况报告给了皇帝,唐昭宗命令钱镠出兵讨伐。乾宁四年,钱镠率领浙西将领士兵攻破越州,朝廷嘉奖他的功劳,赏赐钱镠铁券,又任命宰相王溥为威胜军节度使。钱镠在唐昭宗一朝,官至太师、中书令、本郡王,食邑二万户。梁太祖变革了朝代,尊称钱镠为尚父、封为吴越国王。同光年间,赐给玉册、金印。钱镠在杭州近四十年,穷奢极贵。过去钱塘江海潮常常逼近州城,钱镠雇佣大批工人,开凿巨石填江,又除去江中险石,全部建造为亭台楼榭,把州城扩大了三十里,繁复密集的城市房屋,精巧秀丽的江山美景,确实是江南的绝美景色。钱镠读书学习,
39、喜欢吟诗。江东有个叫罗隐的诗人,诗歌才华出众,在国内颇有名声,依附钱镠担任参佐。钱镠曾和罗隐诗文唱和。罗隐写诗喜好旁敲侧击或挖苦嘲笑,曾经开玩笑地写了一首诗,诗中提到钱镠微贱时骑牛持棒的往事。钱镠也怡然自得,不愤怒,他就是像这样懂得宽恕。钱镠虽然晚年放纵恣肆,无所约束,但是从唐朝一直到后梁,再到后唐庄宗中兴以来,他每次都扬帆渡海,向朝廷贡奉从不缺漏,所以朝廷也因此善待他。钱镠在长兴三年三月二十八日逝世,享年八十一岁。钱镠最初侍奉董昌,当时刚处于壮年,个性还很刚烈。曾经有个儒生要拜见董昌,已经向主帅递入了名片,拜见钱镠时有些怠- 14 -慢,钱镠发怒,将他丢入了险江之中,等到掌管拜谒的人召唤儒生
40、时,钱镠骗他说:“客人已经生气离开了。 ”到了晚年,才体爱下士,留心处理事情的方法,获得了美誉,他也称得上是近代的名王了。阅读下面这首元曲, 完成小题。正宫小粱州九日渡江汤式秋风江上棹孤舟,烟水悠悠,伤心无句赋登楼 注 。山容瘦,老树替人愁。樽前醉把茱萸嗅,问相知几个白头?乐可酬,人非旧。黄花时候,难比旧风流。【注】汉末王粲南投刘表,未受重用,寓居襄阳十余年。建安九年秋,王粲偶登襄阳城楼,纵目四望;百感交集,作登楼赋以抒心志。14. 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题目“九日渡江” ,交代了时令、地点和创作背景:时逢重阳节,作者却在江上,为世事而奔忙,不免触景伤怀,挥毫作此小令。B.
41、 前两句写秋风瑟瑟、烟水苍茫,作者乘一叶孤舟漂流于浩渺无边的江上。秋风萧瑟、江水浩茫反衬作者的形单影只和悲凉孤寂的心情。C. 第三句用典衬情,古今处境相似,不过王粲还能登高纵目,作赋抒怀;而自己连登高楼赏美景都不可能,伤心之情难以言表。D. 四、五句移情人景,补写“伤心无句赋登楼”的原因:秋山显得那么形容枯瘦,萧萧老树也似乎在替人发愁,山、树如此,人何以堪!15. 本曲的下片是如何抒发情感的?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句子分析。【答案】14. B 15. 虚实结合:作者悬想远方朋友知己如今白头的境况,回忆旧日重阳节。劝酒酬诗的欢乐情形,是虚写;如今自己羁旅漂泊,独在异乡,人事已非,是实写。虚实结合
42、,强化了作者的羁旅之愁。 对比:昔聚今散,昔乐今悲,黄花依旧应时开放,但物是人非,突出表达了作者的漂泊之愁、思亲之情、韶华流逝之悲。【解析】【14 题详解】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 15 -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 B 项,但“秋风萧瑟”与“作者悲凉孤寂的心情”却是情景相生的正衬关系。故选 B。【15 题详解】此题考核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答题时一般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切入,还要考虑一
43、些特殊手法的运用,答题时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具体的解释。此题注意从虚实结合和对比的角度作答。作者悬想远方朋友知己如今白头的境况,回忆旧日重阳节。劝酒酬诗的欢乐情形,是虚写;如今自己羁旅漂泊,独在异乡,人事已非,是实写。虚实结合,强化了作者的羁旅之愁。昔聚今散,昔乐今悲,黄花依旧应时开放,但物是人非,突出表达了作者的漂泊之愁、思亲之情、韶华流逝之悲。【点睛】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重点考核抒情方式,诗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等,还有借助特殊的方式抒情如用典、对比、细节描写等,答题时根据具体的诗歌具体的分析。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
44、缺部分。1) 赤壁赋中苏轼用“_,_”两句夸饰客人箫声产生的效果。2) 琵琶行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如表现急切而愉悦情调的句子是 “_,_” 。3) 蜀道难中“_,_”从声响角度写激流奔腾、石块冲击山崖 情景。【答案】 (1). 舞幽壑之潜蛟, (2). 泣孤舟之嫠妇 (3). 大弦嘈嘈如急雨, (4). 小弦切切如私语。 (5). 飞湍瀑流争喧豗, (6). 砯崖转石万壑雷。【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
45、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壑” “泣”“嘈” “喧” “崖”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和谐社会是我们的共同追求。要和谐必有诚。诚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正是刘备与诸葛亮彼此坦诚相待,才使君臣关系如鱼水般和谐。可以说, 离开诚谈和谐,无异于 ,形式上轰轰烈烈,结果确是一无所获。不难想象,人与人之间失去了诚, ( ) 。如果人与人之间关系如此,社会和谐就很难实现。- 16 -诚是和谐持续发展的保障。诚不仅是建立和谐的基石,还是维系和谐的润滑剂。 “开心见诚,无所 隐伏” ,人与人之间讲诚信可以延伸和谐之路。原本和谐的关系,不靠真诚维系
46、,结果和谐也会丧失。蔺 相如与廉颇 ,和谐共处,齐心协力辅佐赵王,而在蔺相如“位在廉颇之右”后两人关系产生裂痕,正是蔺 相如的坦诚、大度使“将相和”的佳话 。当前在我们努力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 “毒奶粉” “地沟油”等缺乏诚信的事件的出现,危害到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所以没有诚信作为保障,社会和谐很难长久维系。诚还能检验和谐的真伪。拿些表面的和谐,禁不住诚的检验,在诚的面前就会原形毕露。楚汉合盟 这个因利益建立起来的假和谐,不就在项羽背弃承诺之后而 了吗?要和谐必有诚。要想诚满天下,只靠教育不靠法律是不成的。对违约诈骗的,对有诚信不良记录的, 就要靠制度制裁,靠法律约束,不仅让其处处碰壁,而且
47、使之得不到便宜。有了诚,和谐才能成长;有了诚,和谐才能维系;有了诚,和谐才能禁得住考验。如此,才能让“诚 果”累累,才可使和谐满园。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交流时就会“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 ;合作时就会“刀话到嘴边留半句” ;做事时就会“未肯全抛一片心” 。B. 交流时就会“未肯全抛一片心” ;合作时就会“话到嘴边留半句” ;做事时就会“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C. 交流时就会“未肯全抛一片心” ;合作时就会“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做事时就会“话到嘴边留半 句” 。D. 交流时就会“话到嘴边留半句” ;合作时就会“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做事
48、时就会“未肯全抛一片 心” 。18.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对违约诈骗的,对有诚信不良记录的,就要靠制度制裁,靠法律约束,不仅使之得不到便宜,而且让其处处碰壁。B. 对违约诈骗的,对有诚信不良记录的,就要靠制度约束,靠法律制裁,不仅让其处处碰壁,而且使之得不到便宜。C. 对有诚信不良记录的,对违约诈骗的,就要靠制度约束,靠法律制裁,不仅使之得不到便宜,而且让其处处碰壁。- 17 -D. 对有诚信不良记录的,对违约诈骗的,就要靠制度制裁,靠法律约束,不仅让其处处碰壁,而且使之得不到便宜。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缘木求鱼 文武双
49、全 脍炙人口 烟消云散B. 缘木求鱼 一文一武 千古流传 烟消云散C. 临渊羡鱼 一文一武 脍炙人口 不了了之D. 临渊羡鱼 文武双全 千古流传 不了了之【答案】17. D 18. C 19. B【解析】【1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本题需要注意“交流” “合作” “做事”时对应的熟语语句内容, “话到嘴边留半句” ,就是说话不要太绝,给自己留条退路;“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用来形容一个人表面热情,却在暗地里使奸;“未肯全抛一片心” ,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综合分析,D 项正确。【1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