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文言文阅读(一)译准关键实词、重点虚词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陈公讳步瀛,字麟洲。公为人坦白和易,虽于属吏无矜容厉气;然审察能否,进退必当其才。安徽布政司书吏皆江宁人,公临之有恩谊,而不以奸公法。公自奉俭陋,其在陈州,尝举家食稷。于族戚故旧,助恤常厚,岁时馈问无间,所在官舍,来居者常满。少工文章,喜诵书,老而不倦。承学弟子多材,而秦中丞承恩与公进士同榜,又同一年为巡抚,人以为美谈。节选自姚鼐惜抱轩文集兵部侍郎巡抚贵州陈公墓志铭(并序) ,有删改(1)公为人坦白和易,虽于属吏无矜容厉气;然审察能否,进退必当其才。译文:_(2)于族戚故旧,助恤常厚,岁时馈问无间,所在官舍,来居者常
2、满。译文:_答案 (1)陈公为人襟怀坦白,平易近人,即使对待下属官吏,也没有骄矜的面容和严厉的神色;但是能(仔细)审察(部下)是否有才能,任免官职一定符合他们的才能。(采分点:“坦白和易” “虽” “矜容厉气” “能否” “进退” ,句意通顺)(2)(但他)对于家族亲戚和故交朋友,帮助救济却极为优厚,一年四季馈赠慰问从不间断,他所住的官家宿舍,前来借住的人常常住满。(采分点:“故旧” “助恤” “馈问” “无间” ,句意通顺)参考译文陈公,名步瀛,字麟洲。陈公为人襟怀坦白,平易近人,即使对待下属官吏,也没有骄矜的面容和严厉的神色;但是能(仔细)审察(部下)是否有才能,任免官职一定符合他们的才能
3、。安徽布政司的官署吏员都是江宁人,陈公对待他们有恩德情谊,却从不因此扰乱公法。陈公自身把节俭简陋当作生活的准则,他在陈州的时候,曾经全家吃稷谷(粗粮)。(但他)对于家族亲戚和故交朋友,帮助救济却极为优厚,一年四季馈赠慰问从不间断,他所住的官家宿舍,前来借住的人常常住满。他年少时善于写文章,喜欢读书,到年老了还孜孜不倦。继承他学业的弟子有很多成才的,秦中丞承恩与陈步瀛是同榜进士,又是同一年做的巡抚,人们把这件事当作美谈。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高允,字伯恭,勃海人也。司徒崔浩以国史之被收也,敕允为诏,自浩已下百二十八人皆夷五族。允持疑不为,频诏催切。允乞更一见,然后为诏。太后引允禁
4、中,参决大政。2允曰:“臣闻经纶大业,必以教养为先。请制郡国庠序。立博士取博关经典、世履忠清、堪为人师者,学生取郡中清望、人行修谨、堪循名教者。 ”显祖从之。(节选自魏书高允传 ,有删改)(1)司徒崔浩以国史之被收也,敕允为诏,自浩已下百二十八人皆夷五族。译文:_(2)臣闻经纶大业,必以教养为先。请制郡国庠序。译文:_答案 (1)司徒崔浩因国史案被拘捕,世祖下诏令高允撰写诏书,自崔浩以下共一百二十八人全部夷灭五族。(采分点:“以” “收” “也” “敕” “为” “已下” “夷” ,句意通顺)(2)我听说筹划治国大业,必须以教育和培养为先导。请在郡府兴建学校。(采分点:“经纶”“大业” “以为
5、” “教养” “制” “庠序” ,省略句,句意通顺)参考译文高允,字伯恭,渤海郡人。司徒崔浩因国史案被拘捕,世祖下诏令高允撰写诏书,自崔浩以下共一百二十八人全部夷灭五族。高允怀有疑问而没有拟写诏书,世祖频频下令急切地催促办理。高允请求再次拜见皇上,然后再撰写诏书。太后召请高允到朝廷参与谋断大事。高允说:“我听说筹划治国大业,必须以教育和培养为先导。请在郡府兴建学校。录用博士应是博通涉猎儒家经典、世代忠贞清白、能为人师表的人,学生挑选郡府中家世清白、品行美好谨慎、能遵循礼教的人。 ”显祖听从了他的意见。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邵宝,字国贤,无锡人。迁江西提学副使。修白鹿书院学舍,以
6、处学者。其教,以致知力行为本。世宗即位,起前官,复以母老恳辞。许之,命有司以礼存问。久之卒,赠太子太保,谥文庄。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节选自明史儒林传 ,有删改)(1)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其教,以致知力行为本。译文:_(2)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译文:_答案 (1)(邵宝)在白鹿书院修建学舍,来安置在里面学习的人。他的教育思想以求知践行为根本。(采分点:“学者” “致知” “力行” ,语意通顺)(2)邵宝三岁丧父,侍奉母亲过氏十分孝顺。刚十岁时,母亲生病,他撰文祝告天地,希望减短自己的寿命来延长母亲
7、的寿命。(采分点:“孤” “甫” “己算” ,语意通顺)参考译文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出任江西提学副使。(邵宝)在白鹿书院修建学舍,来安置在里3面学习的人。他的教育思想以求知践行为根本。世宗即位,起任前官,他再次恳请辞职,回家奉养老母。世宗允准,命令有关部门按照礼制加以慰问。后来逝于家中,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文庄。邵宝三岁丧父,侍奉母亲过氏十分孝顺。刚十岁时,母亲生病,他撰文祝告天地,希望减短自己的寿命来延长母亲的寿命。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独孤信,云中人也。迁武卫将军。及孝武西迁,事起仓卒,信单骑及之于瀍涧。孝武叹曰:“武卫遂能辞父母,捐妻子,远来从我,世乱识贞良,岂虚言哉。
8、”即赐信御马一匹,进爵浮阳郡公,食邑一千户。寻除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及信在州,事无壅滞。示以礼教,劝以耕桑,数年之中,公私富实。流民愿附者数万家。(节选自周书卷十六列传第八 ,有删改)(1)武卫遂能辞父母,捐妻子,远来从我,世乱识贞良,岂虚言哉。译文:_(2)及信在州,事无壅滞。示以礼教,劝以耕桑,数年之中,公私富实。译文:_答案 (1)武卫将军竟然能够辞别父母,抛弃妻子儿女,从远方前来跟随我。时世混乱就能看出忠良,这岂是假话呀。(采分点:“捐” “妻子” “虚言” ,句意通顺)(2)到独孤信抵达秦州任职后,各种事务从来没有积留的。他宣传礼义教化,鼓励农业生产,在几年时间里,公家私人都富
9、足起来。(采分点:“壅滞” “示” “劝” ,句意通顺)参考译文独孤信,是云中人。升任武卫将军。到孝武帝西行迁徙时,事情发生得很突然,独孤信单骑在瀍涧追上了他。孝武帝赞叹说:“武卫将军竟然能够辞别父母,抛弃妻子儿女,从远方前来跟随我。时世混乱就能看出忠良,这岂是假话呀。 ”当即赐给独孤信御马一匹,晋爵为浮阳郡公,食邑一千户。不久独孤信任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到独孤信抵达秦州任职后,各种事务从来没有积留的。他宣传礼义教化,鼓励农业生产,在几年时间里,公家私人都富足起来。愿意归附的流民有几万户。5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善谈论,美音制。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
10、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遭母忧,有至孝称。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故宦官擅政而不能伤也。及党事起,知名之士多被其害,唯林宗及汝南袁闳得免焉。遂闭门教授,弟子以千数。其奖拔士人,皆如所鉴。左原者,陈留人也,为郡学生,犯法见斥。林宗尝遇诸路,为设酒肴以慰之。谓曰:“慎勿恚恨,责躬而已。 ”原纳其言而去。或有讥林宗不绝恶人者。对曰:“人而不仁,疾之以甚,乱也。 ”原后忽更怀忿,结客欲报诸生。其日林宗在学,原4愧负前言,因遂罢去。后事露,众人咸谢服焉。(节选自后汉书郭太传 ,有删改)(1)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故宦官擅政而不能伤也。译文:_(2)其日林宗在学,原愧负前
11、言,因遂罢去。译文:_答案 (1)郭林宗虽然善于鉴识人物,品评人物,但不作耿直而深刻的谈论,所以宦官专政也不能伤害他。(采分点:“虽” “人伦” “危言核论” “擅政” ,语意通顺)(2)这一天郭林宗正在学校,左原惭愧辜负了郭林宗以前的劝导,于是终于放下离开了。(采分点:“学” “愧负” “前言” “因” “罢去”)参考译文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擅长说词,口若悬河,声音嘹亮。游于洛阳,开始见河南尹李膺,李膺对他大加赞赏,就结为好朋友,于是(郭林宗)名震京师。后来母亲去世,有至孝的名声。郭林宗虽然善于鉴识人物,品评人物,但不作耿直而深刻的谈论,所以宦官专政也不能伤害他。等到党祸兴起,知名之士大
12、多遭其害,只有郭林宗和汝南袁闳得以幸免。于是郭林宗闭门教授,学生数以千计。郭林宗所奖励选拔的士人,都如他所鉴定的。左原是陈留人,是该郡学生,犯法被驱逐。郭林宗曾经在路上碰到了他,办了酒席安慰他。对他说:“千万不要生气,自己责备自己就好了。 ”左原接受了他的意见走了。有人讥刺郭林宗与坏人来往。他回答说:“一个人不仁,厌恶他太很,是迫使他更加做坏事。 ”左原后来忽然怀恨,结集宾客想报复诸生。这一天郭林宗正在学校,左原惭愧辜负了郭林宗以前的劝导,于是终于放下离开了。后来事情传开,大家都感谢佩服他。6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太祖讳匡胤,姓赵氏,涿郡人也。后唐天成二年,生于洛阳夹马营。既长,
13、容貌雄伟,器度豁如,识者知其非常人。学骑射,辄出人上。六年,世宗拜太祖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恭帝即位,改检校太尉。七年春,北汉结契丹入寇,命出师御之。次陈桥驿,军中知星者苗训引门吏视日下复有一日。夜五鼓,军士集驿门,宣言点检为天子。迟明,逼寝所,太宗入白,太祖起。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 ”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即掖太祖乘马。诸将皆裁拜,肃队以入。(节选自宋史太祖本纪 ,有删改)(1)既长,容貌雄伟,器度豁如,识者知其非常人。译文:_(2)军士集驿门,宣言点检为天子。迟明,逼寝所,太宗入白,太祖起。译文:_答案 (1)(太祖)长大后,相貌雄伟,心胸
14、豁达,有见识的人知道他不是一般人。(采分点:5“豁如” “非常” ,大意对)(2)军中将士集中在驿门前,当众宣布要让点检做皇帝。天快亮时,将士们来到太祖寝室外,太宗进去向太祖报告(外面发生的事情),太祖起身。(采分点:“宣言” “迟明” ,大意对)参考译文宋太祖名匡胤,姓赵,涿郡人。后唐天成二年,出生在洛阳夹马营。(太祖)长大后,相貌雄伟,心胸豁达,有见识的人知道他不是一般人。(太祖)学习骑马射箭,总在常人之上。显德六年,世宗任命太祖为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周恭帝即位,太祖改任检校太尉。显德七年春天,北汉勾结契丹进犯后周,朝廷命令太祖率领军队抵御敌人。大军驻扎在陈桥驿,军队里一名懂得天文的人苗
15、训招呼门吏看太阳下面还有个太阳。这天下半夜,军中将士集中在驿门前,当众宣布要让点检做皇帝。天快亮时,将士们来到太祖寝室外,太宗进去向太祖报告(外面发生的事情),太祖起身。军校们手里拿着兵器排列在庭院中,说:“现在军队没有主人,我们愿意拥立太尉当皇帝。 ”太祖还没有来得及答话,就有人把黄袍加在太祖身上,大家都围着他下拜,高喊万岁,立即扶太祖上马。将领们都罗列而拜,整肃队伍返回开封城。7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丁鸿字孝公,颍川定陵人也。父公林,字幼春,封定陵新安乡侯,食邑五千户,后徙封陵阳侯。及林卒,鸿当袭封 注 ,上书让国于盛(丁鸿之弟),不报。既葬,乃挂缞绖于冢庐而逃去,留书与盛曰
16、:“鸿贪经书,不顾恩义,弱而随师,生不供养,死不饭唅,皇天先祖,并不祐助,身被大病,不任茅土。前上疾状,愿辞爵仲公,章寝不报,迫且当袭封。谨自放弃,逐求良医。如遂不瘳,永归沟壑。 ”鸿初与九江人鲍骏同事桓荣,甚相友善,及鸿亡封,与骏遇于东海,阳狂不识骏。骏乃止而让之曰:“昔伯夷、吴札乱世权行,故得申其志耳。春秋之义,不以家事废王事。今予以兄弟私恩而绝父不灭之基,可谓智乎?”鸿感悟,垂涕叹息,乃还就国,开门教授。建初四年,徙封鲁阳乡侯。肃宗诏鸿与广平王羡及诸儒,论定五经同异于北宫白虎观。鸿以才高,论难最明,诸儒称之,帝数嗟美焉。时人叹曰:“殿中无双丁孝公。 ”(节选自后汉书 ,有删改)注 袭封:
17、子孙承继前辈受封的爵位。(1)鸿初与九江人鲍骏同事桓荣,甚相友善,及鸿亡封,与骏遇于东海,阳狂不识骏。译文:_(2)鸿以才高,论难最明,诸儒称之,帝数嗟美焉。译文:_答案 (1)丁鸿起初与九江人鲍骏一同侍奉桓荣,两人非常友善相待,等到丁鸿逃离封爵,和鲍骏在东海相遇,丁鸿假做癫狂不认识鲍骏。(采分点:“同事”古今异义, “亡” , “阳”通“佯” ,大意对)6(2)丁鸿因为才学极高,辩论诘难最是明了,诸儒称赞丁鸿,皇上也多次嗟叹赞美丁鸿。(采分点:“论难” “嗟” “焉” ,大意对)参考译文丁鸿字孝公,颍川定陵人。父亲丁林,字幼春,被封为定陵新安乡侯,食邑五千户,后来改封为陵阳侯。等到丁林死后,
18、丁鸿应世袭受封,上书欲让国给丁盛,没有得到回批。已经埋葬了父亲,丁鸿于是挂孝服于庐墓而溜走了,留信给丁盛道:“我贪读经书,不顾恩义,年少就随师学习,生不能供养父母,死不能尽孝道,皇天先祖,并不保佑帮助,我身受大病,不堪封爵。前次上书言明病情,愿辞爵给弟弟,奏章搁置没有回批,时间迫近当袭封爵土。谨自放弃袭爵,到外寻求良医。如果病治不好,死在沟壑算了。 ”丁鸿起初与九江人鲍骏一同侍奉桓荣,两人非常友善相待,等到丁鸿逃离封爵,和鲍骏在东海相遇,丁鸿假做癫狂不认识鲍骏。鲍骏就挽住丁鸿并且责备道:“从前伯夷、吴札处在乱世,所以得申其让国之志。春秋之大义,不因家事废王事。现在你因兄弟的私情而断绝父亲不灭的
19、基业,可以说是聪明吗?”丁鸿很受感动,流泪叹息,于是回去就国,开门教授学徒。建初四年,改封为鲁阳乡侯。肃宗诏丁鸿与广平王羡和诸儒,在北宫白虎观讨论五经的异同。丁鸿因为才学极高,辩论诘难最是明了,诸儒称赞丁鸿,皇上也多次嗟叹赞美丁鸿。当时人们赞叹道:“殿中没有第二个丁孝公。 ”8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朱燮元,字懋和,浙江山阴人。天启元年,迁左布政使。将入觐,会永宁奢崇明反,蜀王要燮元治军。三年,燮元谋直取永宁,集将佐曰:“我久不得志于贼,我以分,贼以合也。”乃尽掣诸军会长宁,崇明父子逃入红崖大囤,官军蹙而拔之。录功,进燮元右都御史。崇祯元年六月,复召燮元兼巡抚贵州。燮元招流移,广开
20、垦,募勇敢。总兵官许成名、侯良柱、副使刘可训遇贼十万于五峰山、桃红坝,大破之,崇明授首。捷闻,帝大喜。以成名与良柱争功,赏久不行。初,崇明之死,实川中诸将功,而黔将争之。燮元颇右黔将,屡奏于朝,为四川巡按御史马如蛟所劾。燮元力求罢,帝慰留之。(节选自明史朱燮元传 ,有删改)(1)乃尽掣诸军会长宁,崇明父子逃入红崖大囤,官军蹙而拔之。译文:_(2)燮元颇右黔将,屡奏于朝,为四川巡按御史马如蛟所劾。燮元力求罢,帝慰留之。译文:_答案 (1)(朱燮元)于是带领全部军队会聚在长宁,奢崇明父子逃入红崖大囤,官军围攻并攻打下红崖大囤。(采分点:“掣” “蹙” “拔” ,大意对)(2)朱燮元十分偏袒贵州将领
21、,多次上奏朝廷,被四川巡按御史马如蛟弹劾。朱燮元竭力请求罢职,皇上安慰并挽留他。(采分点:“右” “劾” “罢” ,大意对)参考译文朱燮元,字懋和,浙江山阴人。天启元年,朱燮元升任左布政使。(朱燮元)将入朝觐见,7恰逢永宁奢崇明反叛,蜀王要求朱燮元整治军队。天启三年,朱燮元谋划直取永宁,聚集将佐说:“我们长久没有战胜贼兵,是我们分散兵力,贼人合兵的缘故。 ”于是带领全部军队会聚在长宁,奢崇明父子逃入红崖大囤,官军围攻并攻打下红崖大囤。记录战功,朝廷晋封朱燮元为右都御史。崇祯元年六月,又征召朱燮元兼任贵州巡抚。朱燮元招抚流亡百姓,广开土地,招募勇武之人。总兵官许成名、侯良柱、副使刘可训在五峰山、
22、桃红坝遇到十万贼兵,大破之,奢崇明被杀。捷报上闻,皇帝大喜。但因为许成名与侯良柱争功,赏赐很长时间没有兑现。当初,奢崇明的死,实际上是四川诸将的功劳,但是贵州将士争功。朱燮元十分偏袒贵州将领,多次上奏朝廷,被四川巡按御史马如蛟弹劾。朱燮元竭力请求罢职,皇上安慰并挽留他。9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李孟,字道复,潞州上党人。孟生而敏悟,七岁能文,博学有大志,通贯经史,善论古今治乱。时武宗、仁宗皆未出阁,徽仁裕圣皇后求名儒辅导,有荐者曰:“布衣李孟有宰相才,宜令为太子师傅。 ”成宗崩仁宗监国,使孟参知政事,北迎武宗。孟久在民间,备知闾阎幽隐,损益庶务,悉中利病,远近无不悦服。事定,乃言于
23、仁宗曰:“执政大臣,当自天子亲用,令銮舆在道,孟未见颜色,诚不敢冒当重任。 ”固辞弗许,遂逃去不知所之。是年五月,武宗践祚。至大二年,仁宗为皇太子,尝侍帝同太后内宴,饮半,仁宗深思,戚然改容。帝顾语曰:“吾弟今日不乐,何所思邪?”仁宗从容起谢曰:“赖天地祖宗神灵,神器有归,然成今日母子兄弟之欢者,李道复之功为多。适有所思,不自知其变于色也。 ”帝甚友爱,感其言,即命搜访之,得之陉山,遣使召之。(节选自元史李孟传 ,有删改)(1)孟生而敏悟,七岁能文,博学有大志,通贯经史,善论古今治乱。译文:_(2)帝甚友爱,感其言,即命搜访之,得之陉山,遣使召之。译文:_答案 (1)李孟天资聪敏有悟性,七岁就
24、能写文章,学识渊博胸怀大志,通晓经史典籍,对于古今治乱之事也有较好的见解。(采分点:“敏悟” “通贯” “善” ,句意通顺)(2)武宗对仁宗很友爱,为他的话所感动,当即下令搜查寻访李孟,终于在陉山找到了,派遣使者唤召他入京。(采分点:“感” “搜访” “遣使” ,句意通顺)参考译文李孟,字道复,潞州上党人。李孟天资聪敏有悟性,七岁就能写文章,学识渊博胸怀大志,通晓经史典籍,对于古今治乱之事也有较好的见解。当时武宗、仁宗都还在皇宫未出就到自己的封国,徽仁裕圣皇后访求名儒来辅导两位皇子的学习,有人推荐说:“平民李孟,有宰相之才,适于做太子师傅。 ”成宗驾崩,(武宗回京即位前)由仁宗监国,以李孟为参
25、知政事,向北迎接武宗。李孟久居民间,深知民间一切事务,其对政务的处理,能够兴利除害,没有不得当的,远近的士民无不心悦诚服。国家局势稳定后,李孟就上书仁宗说:“执政大8臣,应当由天子亲自选定,今天子已在回京途中,我李孟还未见到天子旨意,实在不敢冒昧地当此重任。 ”李孟坚决辞职,仁宗不准,他便隐退逃离了,不知在何处。这年五月,武宗登上皇位。至大二年(1309),仁宗为皇太子,曾与武宗和太后在内宫饮宴,席间,仁宗若有深思,面容显得很忧伤的样子。皇帝回头问道:“我的弟弟今日不愉快,是在想什么呢?”仁宗从容起身说:“有赖天地祖宗神灵的保佑,皇位有归,但是,成就今日我们母子兄弟之欢乐的人,李道复的功劳最多
26、。我正想到这些,不知不觉地显露了出来。 ”武宗对仁宗很友爱,为他的话所感动,当即下令搜查寻访李孟,终于在陉山找到了,派遣使者唤召他入京。10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原杰,字子英,阳城人。正统十年进士。巡按江西,捕诛剧盗,奸宄敛迹。复按顺天诸府。大水,牧官马者乏刍,马多毙,有司责偿,杰请免之。开中盐引入米振饥。疏入,为部所格,景帝卒从杰议,超擢江西按察使。发宁王奠培淫乱事,革其护卫,治行闻,赐诰旌异。杰数扬历于外,既居内台,不欲出。荆、襄之命,非其意也。事竣,急请还朝。会南京兵部缺尚书,以杰任之。杰疏辞。不许。遂卒于南阳,年六十一。郧、襄民为立祠,诏赠太子太保。(节选自明史卷一百五十
27、九列传第四十七 ,有删改)(1)发宁王奠培淫乱事,革其护卫,治行闻,赐诰旌异。译文:_(2)杰数扬历于外,既居内台,不欲出。荆、襄之命,非其意也。译文:_答案 (1)原杰揭发宁王朱奠培淫乱的事情,革去他的护卫,他的政绩上报到朝廷,被赐诰命奖赏。(采分点:“发” “革” “治” “闻” “旌异” ,句意通顺)(2)原杰多次在地方任职,在中央任职之后,便不想再出朝廷。他受命赴荆、襄,不是出于自己的意愿。(采分点:“外” “既” “内台” “命” “意” ,句意通顺)参考译文原杰,字子英,阳城人。正统十年考中进士。巡按江西时,捕获诛杀强悍的大盗,违法作乱的人收敛了自己的行为。他又巡按顺天府。顺天府发
28、大水,放牧官家马匹的人缺乏草料,许多马匹死去,官吏责令他们赔偿,原杰上书请求免于赔偿。建议用输送粮食换取食盐运销权的方式,发给盐引凭证输入米来赈济饥荒。他的奏疏呈入后,被户部阻止,但景帝最后还是听从了原杰的建议,破格提升他为江西按察使。原杰揭发宁王朱奠培淫乱的事情,革去他的护卫,他的政绩上报到朝廷,被赐诰命奖赏。原杰多次在地方任职,在中央任职之后,便不想再出朝廷。他受命赴荆、襄,不是出于自己的意愿。事情办完后,马上请回朝。正好南京兵部缺尚书,便委任原杰。原杰上疏推辞,皇上不许。他最后死于南阳,终年六十一岁。郧阳、襄阳百姓给他立祠,诏令赠他为太子太保。91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李
29、珽,字公度,陇西敦煌人。珽聪悟,有才学,尤工词赋。年二十四登进士第,解褐授校书郎,拜监察御史,俄丁内艰。先是,父旅殡在远。家贫无以襄事,与弟琪当腊雪以单缞扶杖,衔哀告人,由是两克迁祔。而珽日不过一食,恒羸卧丧庐中不能兴。大为时贤所叹。忧阕,再征为御史,以瘠不起,逾时乃就。又明年,太祖为元帅,以襄阳贰于己,率兵击破之,署珽为天平军掌书记。沧州节度使刘守文拒命,太祖引兵十余万围之,乃召珽草檄。珽笔不停缀,登时而成,大为太祖嗟赏。(节选自旧五代史梁书列传十四 ,有删改)(1)而珽日不过一食,恒羸卧丧庐中不能兴。大为时贤所叹。译文:_(2)以襄阳贰于己,率兵击破之,署珽为天平军掌书记。译文:_答案 (
30、1)而李珽每天不超过一顿饭,常虚弱地躺在丧舍中不能起身。深受当时有才德的人赞叹。(采分点:“过” “兴” “为所” ,句意通顺)(2)梁太祖因襄阳对自己有二心,率兵攻破襄阳,让李珽暂时担任天平军掌书记。(采分点:“贰” “破” “署” ,句意通顺)参考译文李珽,字公度,陇西敦煌人。李珽聪明颖悟,有才学,尤其擅长词赋。二十四岁考中进士,初次做官授任校书郎,授官为监察御史,不久为母亲守丧。这之前,父亲的灵柩远在外地。家中贫困无法办成丧事,他和弟弟李琪冒着腊月的风雪,身穿粗麻丧服,手拿丧棒,含哀求人,因此双亲得以迁到一起合葬。而李珽每天不超过一顿饭,常虚弱地躺在丧舍中不能起身。深受当时有才德的人赞叹
31、。服完丧,再次诏任御史,因瘦弱不能赴任,过了一段时间才就职。第二年,梁太祖任元帅,因襄阳对自己有二心,率兵攻破襄阳,让李珽暂时担任天平军掌书记。沧州节度使刘守文违抗命令,梁太祖率兵十多万人包围他,于是召李珽起草声讨书。李珽(马上到外面)手不停笔,立刻写成,大为梁太祖所赞赏。1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曾开,字天游。少好学,善属文。崇宁间登进士第,调真州司户,累迁国子司业,擢起居舍人,权中书舍人。掖垣草制,多所论驳,忤时相意,左迁太常少卿,责监大宁监盐井,匹马之官,不以自卑。时秦桧专主和议,开当草国书,辨视体制非是,论之,不听,遂请罢,改兼侍读。桧尝招开慰以温言,且曰:“主上虚执政以
32、待。 ”开曰:“儒者所争在义,苟为非义,高爵厚禄弗顾也。愿闻所以事敌之礼。 ”桧曰:“若高丽之于本朝耳。 ”开曰:“主上以圣德登大位,臣民之所推戴,列圣之所听闻,公当强兵富国,尊主庇民,奈可自卑辱至此,非开所敢闻也。 ”10开孝友厚族,信于朋友。其守历阳也,从游酢学,日读论语 ,求诸言而不得,则反求诸心,每有会意,欣然忘食。其留南京,刘安世一见如旧,定交终身。故立朝遇事,临大节而不可夺,师友渊源,固有所自云。(节选自宋史曾开传 ,有删改)(1)儒者所争在义,苟为非义,高爵厚禄弗顾也。愿闻所以事敌之礼。译文:_(2)故立朝遇事,临大节而不可夺,师友渊源,固有所自云。译文:_答案 (1)儒者所争执
33、的是义,如果是不符合道义的,即使是高官厚禄也不会回头看一看。希望听听用来对待敌人的礼节。(采分点:“苟” “愿” “所以” ,句意通顺)(2)所以他在朝廷上遇到事故,面临大节考验却无法强迫他更改意志,师友的渊源,原本是他这样做的理由。(采分点:“不可夺” “固” “有所自” ,句意通顺)参考译文曾开,字天游。年轻时好学,善于做文章。崇宁年间进士及第,调任真州司户,多次升迁至国子司业,后又提升为起居舍人,代理中书舍人。宫中起草制书,有许多议论驳斥,违逆当权宰相的心意,降官为太常少卿,责令监督大宁监盐井,是个只有一匹马的小官,但并不因此而自卑。当时秦桧专权主张和议,曾开应当起草国书,辨析了体制不正
34、确,辩论这事,不听从,于是请求罢免,改兼侍读。秦桧曾经招曾开用温和的话安慰他,而且说:“主上空着执政的位子来等待你。 ”曾开说:“儒者所争执的是义,如果是不符合道义的,即使是高官厚禄也不会回头看一看。希望听听用来对待敌人的礼节。 ”秦桧说:“就像高丽对于本朝那样罢了。 ”曾开说:“主上凭借圣德登上皇位,是臣民所推崇爱戴的,是各位圣人所听到的,你应当使兵强国富,尊崇君主庇护人民,怎么可以自卑自辱到这个地步,不是曾开所敢于听见的。 ”曾开孝顺友爱亲厚族人,对朋友守信用。他守历阳时,跟从游酢学习,每天读论语 ,求之于文字的记载得不到时,就反过来向自己的内心寻求,每当有所领会,就快乐得忘记吃饭。他留守
35、南京时,和刘安世一见如故,定下终身之交。所以他在朝廷上遇到事故,面临大节考验却无法强迫他更改意志,师友的渊源,原本是他这样做的理由。1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廖庄,字安止,吉水人。宣德五年进士。八年改庶吉士,与知县孔友谅等七人历事六科。英宗初,授刑科给事中。景泰五年七月上疏曰:“臣曩在朝,见上皇遣使册封陛下,每遇庆节,必令群臣朝谒东庑,恩礼隆洽,群臣皆感叹,谓上皇兄弟友爱如此。今陛下奉天下以事上皇,愿时时朝见南宫,或讲明家法,或商略治道,岁时令节,俾群臣朝见,以慰上皇之心,则祖宗在天之神安,天地之心亦安矣。宜念祖宗创业之艰难,思所以系属天下之人心,即弭灾召祥之道莫过于此。 ”疏入
36、,不报。庄性刚,喜面折人过,而实坦怀无芥蒂。不屑细谨,好存谢宾客为欢狎。既官法司,或11劝稍屏谢往来,远嫌疑。庄笑曰:“昔人有言臣门如市,臣心如水 ,吾无愧吾心而已。 ”卒之日,无以为敛,众裒钱助其丧。(节选自明史廖庄传 ,有删改)(1)思所以系属天下之人心,即弭灾召祥之道莫过于此。译文:_(2)既官法司,或劝稍屏谢往来,远嫌疑。译文:_答案 (1)思考用来收取天下的人心的做法,及消除灾患召来祥瑞的方法没有比这更好的了。(采分点:“所以” “系属” “弭” ,句意通顺)(2)任司法官后,有人劝他稍稍辞谢一些交往,以免嫌疑。(采分点:“官” “或” “屏谢” ,句意通顺)参考译文廖庄,字安止,吉
37、水人。宣德五年(1430),中进士。八年,改任庶吉士,与知县孔友谅等七人历事六科。英宗即位之初,他被授予刑科给事中。景泰五年(1454)七月,廖庄上疏说:“臣从前在朝廷的时候,见上皇派使者册封陛下,每遇庆典节日,一定令群臣在东庑朝谒陛下,上皇对您的恩礼非常隆重,群臣也都感叹,说上皇对兄弟竟是这么友爱。现在陛下奏天下以侍奉上皇,愿陛下时常到南宫朝见上皇,或者讨论家法,或者商量治国之道,逢年过节,让群臣去朝见他,以安慰上皇之心。这样祖宗在天之神安,天地之心也安。应念祖宗创业之艰难,思考用来收取天下的人心的做法,及消除灾患召来祥瑞的方法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奏疏呈入后,不见回报。廖庄个性刚直,喜欢当
38、面指出别人的过错。但他实是胸怀坦荡,毫无芥蒂。他不屑于谨小慎微,喜欢留下宾客欢饮。任司法官后,有人劝他稍稍辞谢一些交往,以免嫌疑。廖庄笑道:“前人有句话说臣门如市,臣心如水 ,我无愧于我心而已。 ”他去世后,竟没有东西装殓,众人出钱财帮助办理了他的丧事。1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郑继之,字伯孝,襄阳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除余干知县。迁户部主事,历郎中。进四川副使,以养亲归。服阙,久之不出。万历十九年,用给事中陈尚象荐,起官江西,进右参政。四十一年,吏部尚书赵焕罢。时帝虽倦勤,特谨铨部选,久不除代。以继之有清望,明年二月乃召之代焕。继之久处散地,无党援。然是时言路持权,齐、楚、浙三
39、党尤横,大僚进退惟其喜怒。继之以笃老累疏乞休,帝辄慰留不允。明年春,稽首阙下,出郊待命。帝闻,命乘传归。又数年卒,年九十二。赠少保。(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一十三 ,有删改)(1)然是时言路持权,齐、楚、浙三党尤横,大僚进退惟其喜怒。译文:_12(2)明年春,稽首阙下,出郊待命。帝闻,命乘传归。译文:_答案 (1)然而这时候言官们掌握权力,齐、楚、浙三派更是横行,大官员的进退也只能按照他们的喜怒(来行事)。(采分点:“言路” “持权” “惟” ,句意通顺)(2)第二年春天,郑继之在宫阙下跪拜,到城郊等待命令。皇帝听闻,命令他乘坐驿车回乡。(采分点:“稽首” “阙下” “乘传” ,句意通顺)参考译
40、文郑继之,字伯孝,襄阳人。嘉靖四十四年考取进士。被任命为余干知县。升为户部主事,历任郎中。升任四川副使,因奉养亲长辞职回乡。守孝期满,很久不出来任职。万历十九年,因给事中陈尚象推荐,出任江西官吏,升为右参政。万历四十一年,吏部尚书赵焕被罢免。当时皇帝虽然厌倦料理政事,但是谨慎对待吏部的人选,长久不任命接替的人。由于郑继之有清正的声望,第二年二月就召他接替赵焕。郑继之长期处于闲散的位置,没有党羽支持。然而这时候言官们掌握权力,齐、楚、浙三派更是横行,大官员的进退也只能按照他们的喜怒(来行事)。郑继之因很衰老就多次上疏请求退休,皇帝总是挽留而不允许。第二年春天,郑继之在宫阙下跪拜,到城郊等待命令。皇帝听闻,命令他乘坐驿车回乡。又过几年死去,享年九十二岁。赠衔少保。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