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1.97MB ,
资源ID:1117473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11747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疆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doc)为本站会员(orderah29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疆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doc

1、1新疆实验中学 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语文选修模块期末试卷试卷说明:试题总分 150 分,时间 120 分钟,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1、现代文阅读(24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9 分)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诚信教育。孔子将道德教育置于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地位,并高度重视诚信教育。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其中的“信”是传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学生“主忠信”(论语学而),即以诚信教育为主。古人的诚信教育首先是从家庭里的蒙学开始,从婴幼儿抓起,以胎教、父范母仪、生活日用及讲故事等多种形式实现诚信教化。婴幼儿善模仿,父

2、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中国古代的父范母仪,特别强调家长对儿童的示范教育。父母长辈常以讲故事的形式对儿童进行诚信教育。中国古代的诚信故事俯拾即是,如商鞅立木、季札赠剑、范式守信等;也有不少因不守信用而败德坏身甚至亡国的故事,如周幽王烽火戏诸侯,颇具警诫作用。传统社会重视学校系统的诚信教育。朱熹提出了完整的德育阶段学说,从“小学”到“大学”是循序渐进的德育过程。8 至 15 岁受“小学”教育,16 岁、17 岁受“大学”教育。两者的道德教育有不同的内容、方式和方法。 “小学”阶段只是“教之以事” ,注重行为的训练;“大学”阶段就要“教之以理,如致知、格物及所以为忠信孝弟者” 。朱熹还编辑“圣经贤传

3、”和三代以来的“嘉言善行”为小学 ,作为“小学”德育教材;编著四书章句集注为“大学”教材,此书成为元之后科考的必读书目。在不同年龄段施行不同水平层次的儒家经典教育,为学子包括诚信在内的价值观的萌发、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诚信教育,不论是私塾、官学,还是书院,皆行“明人伦” , “成德为事” 。明清之际书院风起、私塾涌现,为进行系统的诚信道德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和基础。传统学校诚信教育注重人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反对空言说教,注重生活细节、表里如一。陆王心学和程朱理学虽在道德教育上分歧很大,但都重视生活实践,强调对道德规范的认知和信服必须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做人做事不可脱节,朱子的“格致工夫

4、”与王阳明的“事上磨”在一定程度上互通。2传统社会的礼俗文化承载着社会诚信教育的重要使命,是一种乡土社会中自然的教育。礼俗作为一种得宜的规范和生活方式,与法律、制度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道德,有时甚至会超越道德的权威和效力。礼俗的主要形式有三:古已有之、口耳相传的风俗,人们认同和遵循的“人情”习惯,成文或不成文的家规、族规、村规和民约。通过礼俗约束民众从而实现“礼治”是传统乡土社会维护秩序和治理的基本方式。礼俗文化是传统中国文化的底色,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诚信心理和行为习惯。(摘编自沈永福、邹柔桑论中国传统诚信的运行机制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5、项是(3 分)A.在孔子的学说中,诚信教育不仅属于道德教育,而且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B.中国传统社会重视诚信教育,家庭教育是诚信教育的起点,强调父母的示范作用。C.中国古代父母长辈在家给儿童讲故事,旨在使其顺利接受学校系统教育而更诚信。D.中国古代培养人诚信的实践经验较为丰富,到宋代形成了一定的学校诚信教育体系。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列女传记载周文王之母“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 ,强调的是胎教的重要作用,可补充论证第 2 段的论点。B.若对父范母仪展开论述,应强调父母的行动示范比言说对子女更有影响力,可用父范如曾子、母仪如孟母的事例做论据。C.

6、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的逻辑结构,侧重论述传统学校诚信教育的系统,指出了私塾、官学和书院诚信教育的一致性。D.可选择成语“言行一致” “言而有信” “一诺千金”等,作为文章中关于中国传统社会重视诚信论述的依据。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如果家长重视诚信教育,孩子就会不说谎、诚实做人并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B.如果学校采用丰富恰切的诚信教育的形式,就能显著地提高培养学生诚信品质的效率。C.只要家长和教师都做到注重生活细节、表里如一,学生自然就能做到诚信做人。D.传统乡土社会已经瓦解,以社区为特征的城市对市民诚信教育无能为力。(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5 分)阅读下面的文

7、字,完成 46 题。(15 分) 城 张中行 3 城,就来源说不温雅,是为防守;于内,是舍不得自己的所有;对外,则是把不少人看成小人或敌人。人,有理想的一面,但更多的是现实一面,既来之,则安之。对城也是这样,既然有了城,日久天长,就觉得还是以有它为好。于我,当然也欢迎城的繁华和方便,并曾设想,在城门外或内,找到个老残游记中那样的高升店,也许可以喝白干,佐以花生仁,然后饱餐黍米饭,兼听“画角声断谯门”了。 我的出生地是农村,在京津之间,但并没有机会到较近的天津和较远的北京看看。直到过了十岁,才有机会,第一次看到本乡本土的香河县的小城。记得其时我还在上小学,县里开小学生成绩的观摩会,我也许不像现在

8、这样甘居下游吧,由老师选中了。十个八个人,由老师带队,早饭后出发,步行向西北,过青龙湾,跋山涉水约五十里,很累,到太阳偏西时候,终于远远地望见南面城墙的垛口。其时我初见世面,觉得城墙很高,较于小村庄可谓八面威风。于是忘了劳累,加紧往前走。不久走到南门前,更细端详,门拱形,高大,深远成为洞,都是过去没见过的。入了门,往前望去,直直的一条长街,两旁皆为商店,如我们这小村庄来的,真不能不自惭形秽了。走到接近北门,住在北门内路东一个客店里。夜里,想到有生第一次住在城里,很兴奋,也很得意。早晨,天微明,我躺不住了,爬起来,几个人一同登城。不久就绕回来,余兴未尽,都同意,又绕一圈。回去后,向未选中的同学述

9、说所见,着重说的就是那个方正而完整的砖城。 离开家乡以后,几十年,我到过不少地方,也见过不少城。印象深的当然是住得时间长的。以时间先后为序, 先是通县,后是北京。通县,最使我怀念的是新城西门,那是晚饭后或星期日,多数往门外以北的闸桥,少数往城西的八里桥,都要出入这个门。闸桥是通惠河上的一个闸,其时河上已不行船,岑寂,或说荒凉,立其上,看对岸墓田水中芦苇,我常常若有所思,思什么呢?自己也不清楚。但这是生活,值得深印在心里的。只记得彼时想到的是诗经秦风蒹葭 ,并默诵“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离开通县,到了北京城。我住内城,常到外城,并不断出城,可以说,生活总是与城有拉扯不断的关系。最难忘怀的是经

10、由西直门出城。有时是与三五友人往玉泉山,坐山后,共饮莲花白酒,然后卧林中草地上听蝈蝈叫。更多的是与墅君结伴,游农事试验场,麦泛黄时,坐麦田中听布谷叫;晚秋,坐林中土坡上听蟋蟀叫。一晃几十年过去,城没了,出入城门,游园,并坐话开天旧事,都成为梦。有的人默默地先我而去,因而有时过西直门,心中就浮起李义山的两句诗:“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 ” 随着拆城的一阵风,我第一次见的香河县小城也没了。但因为时代近,变化的迹象4易寻,城基,东西南北门,中年以上的人还能指出来。我近年有时到那里住个短时期,住所在东门附近,常常经过旧的东门和城东南角,就不由得想到昔年有城时候的种种:有征途,证明有聚散;有旧

11、痕,证明我没有忘记这个小城以及其中的一些人。只是可惜,去者日以疏,至少是有时候,我对影感到寂寞,东望云天,确知已经不再有那个小城,连带的也就失去许多可意的,就禁不住为之凄然。不免有黍离之思,曾诌七绝一首云:“绮梦无端入震门,城池影尽旧名存。长街几许升沉事,付与征途热泪痕。 ” (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章开头,作者对城的本源进行追溯,带有一定的批判色彩,但接下来的笔触从历史人文转入个体经验表达,少了哲理意味,却多了情感抒发。B. 散文采取倒叙的手法,以现在的视角回望过去,如游历香河县城的叙述中作者感慨当初“不像现在这样甘居下游” ,沧

12、桑感于今昔对比之中油然而生。C .通县城门外,作者默诵诗经却没有思念的“伊人” ,更多的是触景生情而已;而在北京城外想起李义山的诗,却是真的对故人有所思。D. 全文围绕“城”展开,却没有注重对城的介绍,而是将自己与城有关的故事缓缓讲出,故事中蕴含着作者的种种人生感悟,内涵丰富。5.文章第段详细追述作者游历香河县小城的故事,其语言颇有特色,请简要赏析。(6 分)6.本文写作者与城有关的经历,以复杂的情感脉络贯串全文。请回答这种复杂的情感脉络是什么,并分析这样安排的好处。(6 分)二、古诗文阅读(46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0 题。(19 分)史可法,字宪之,祥符人。祖应元举于乡

13、,官黄平知州,有惠政。语其子从质曰:“我家必昌。 ”从质妻尹氏有身,梦文天祥入其舍,生可法。以孝闻。举崇祯元年进士,授西安府推官,稍迁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可法短小精悍,面黑,目烁烁有光。廉信,与下均劳苦。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十二年夏,丁外艰去。服阕,起户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十七年四月朔,闻贼犯阙,誓师勤王。渡江抵浦口,闻北都既陷,缟衣发丧。凤阳总督马士英潜与阮大铖计议,主立福王。群臣入朝,王色赧5欲避。可法曰:“王毋避,宜正受。 ”既朝,议战守。可法曰:“王宜素服郊次,发师北征,示天下以必报仇之义。 ”王唯唯。可法祭二陵毕,上疏曰:“陛 下 践 阼 初 祗

14、谒 孝 陵 哭 泣 尽 哀 道 路 感 动 若 躬 谒 二 陵 亲 见 泗 凤 蒿 莱 满 目 鸡 犬 无 声 当 益 悲 愤 愿 慎 终 如 始。 ”王嘉答之。总兵官高杰居扬州,桀骜甚。可法开诚布公,导以君臣大义。杰大感悟,奉约束。杰帅师北征,至睢州,为许定国所杀。部下兵大乱,屠睢旁近二百里殆尽。变闻,可法流涕顿足叹曰:“中原不可为矣。 ”遂如徐州。俄报盱眙已降大清,可法一日夜奔还扬州。大清兵大至,薄城下,城遂破。可法自刎不殊,一参将拥可法出小东门,遂被执。可法大呼曰:“我史督师也。 ”遂杀之。可法年四十余,无子,其妻欲置妾。太息曰:“王事方殷,敢为儿女计乎!”可法死,逾年,家人举袍笏招魂,

15、葬于扬州郭外之梅花岭。 (选自明史史可法传 ,有删改)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陛下践阼初 /祗谒孝陵 /哭泣尽哀 /道路感动 /若躬谒二陵 /亲见泗凤蒿莱 /满目鸡犬 /无声当益悲愤 /愿慎终如始B .陛下践阼初 /祗谒孝陵 /哭泣尽哀道路 /感动若躬 /谒二陵 /亲见泗凤蒿莱 /满目鸡犬 /无声当益悲愤 /愿慎终如始C. 陛下践阼初 /祗谒孝陵 /哭泣尽哀 /道路感动 /若躬谒二陵 /亲见泗凤蒿莱满目 /鸡犬无声 /当益悲愤 /愿慎终如始D. 陛下践阼初 /祗谒孝陵 /哭泣尽哀道路 /感动若躬 /谒二陵 /亲见泗凤蒿莱满目 /鸡犬无声 /当益悲愤 /愿

16、慎终如始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字,是 20 岁举行加冠仪式后才起的,字和名有关联,字对名有表述、阐明作用。B. 郎中,作为官职,始设于战国时期,文中与表示医生含义的“郎中”不一样。C. 服阕,指古代服丧三年后除去丧服,任官者在服丧期满后可以出来重新做官。D. 朔,指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而十五叫“望” ,每月初一叫“晦” ,表示迎接新月。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史可法以身作则,深受士兵拥戴。他为人清廉守信,与部下分担劳苦;带兵作战的时候,没有私心,严格要求自己,激发了士兵们的士气。B. 史可法才能出众,

17、深受朝廷信任。在危急时刻,他与凤阳总督马士英、阮大铖商量,主6张拥立福王,后来参与商议战守之事,意见得到朝廷认可。C. 史可法胸怀大义,做事考虑大局。总兵官高杰驻扎扬州时,非常桀骜不驯,史可法以君臣大义引导他,高杰感动醒悟,接受他的指挥,并率军北伐。D. 史可法忠君爱国,坚守刚烈气节。北都危急时,他誓师北伐;听到北都已被攻破,身披白衣发丧,十分悲痛;在清兵攻破扬州城时,以身殉国。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 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2) 可法曰:“王宜素服郊次,发师北征,示天下以必报仇之义。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1-13

18、题(11 分)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唐)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A. 这是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展现出一幅情景交融的图画,从中看到了主人公的神态与情怀。B.首联作者毫不费力地写出了辽阔的境界和深广的情意,摄诗题之魂,并为以下的逐层抒写展开了宏大的画卷。C.第二联“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写的是远处所见。听得真切,写得苍劲有力。就描绘景象而言,这是“赋”笔,而赋中又兼有比兴。D.以“江流曲似九回肠”对“岭树重遮

19、千里目” ,铢两悉称,属于“工对”的范围。而从意义上看,上虚下实,前果后因,以骈偶之辞运单行之气,又具有“流水对”的优点。E.尾联作者先用“共来百粤文身地”一垫,再用“犹自”一转,才归结到“音书滞一乡” ,便收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效果。12.简要赏析颔联中“惊”或“乱”的妙处。 (2 分)13.简要分析作者的愁思因何而起.(4 分)7(三)名句名篇默写 14. 补写出来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共 16 分)(1)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 ”。(2)韩愈在师说中认为老师不一定强于弟子,弟子不一定不如老师的理由是“ , ” 。(3)李商隐锦瑟中提到庄周

20、梦蝶和望帝杜宇死后化为杜鹃哀鸣的句子是“ , ”。(4)杜甫登高中“ , ”两句描述了自己一生漂泊,命运坎坷,饱受磨难,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5)屈原离骚中,以荷叶莲花为服饰,表明作者品行高洁的两句是“ , ”。(6)李白在蜀道难中,摹写山高入天,仿佛可以触摸到星星,行人行走艰难而抚胸叹息的句子是“ , ” 。(7)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摹出山势之险要高峻、水势汹涌澎湃的句子是“ , , ” 。(8)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借“云、鸟”的情态来表达自己回归的内心感受的诗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7 题。(9 分)源自民间、源于生活的中国刺绣艺术,

21、经几千年的传承发展,从生活中得到升华,成为璀璨的艺术明珠。刺绣画艺术品,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绣郎以 的工匠精神于丝缕针黹间传达着绘画作者的创作理念和作品神韵,彰显着丝质特有的天然光泽和柔美,赋予作品翰墨所不能及的风采,使之发展为更具观赏性的中华艺术瑰宝。中国当代的刺绣画较之历代,无论是题材、技法、色彩,还是针黹、缣帛,( )。近几十年,各绣种在绣材的拓展、泛取,针法的借鉴、相融,题材的继承、创新等方面,都有令人 的作品问世,尤其是双面绣和双面全异绣作品,更是给刺绣艺术增添了不可思议的感染力。各绣种发展出的地域特色突出的分支层出不穷,

22、或如摄影作品般写实,或如西方油画般立体,或去工笔描摹而写意挥洒,或新创针法而与众不同,或人物正反面和谐自然,或动物双面全异,了无8针迹,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 。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它们将女红针黹薪火相传,为刺绣艺术史书写了 的一笔。1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A.精益求精 耳目一新 美不胜收 浓墨重彩B.励精图治 耳目一新 琳琅满目 酣畅淋漓C.精益求精 刮目相看 琳琅满目 酣畅淋漓D.励精图治 刮目相看 美不胜收 浓墨重彩1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传承中有创新

23、,发展中有循古B.传承中有创新,循古中有发展C.创新中有传承,循古中有发展D.创新中有传承,发展中有循古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B.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到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C.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到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D.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18.下面是一名中学生写给某杂志社的一封信的正文部分,其中有六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五处并修改。(5 分)我是一个高中生,对语文情有独钟。偶

24、然发现了贵刊合订本,至今珍藏于家,敝帚自珍,我时常翻阅。我觉得贵刊既有很浓的人情味,又有很高的文学品位,让人读了很受启发。最近,因为我的耳提面命,我们班很多同学也喜欢上了贵刊。高考快要来了,同学们希望我能敦促贵刊多刊登一些词语误用的示例,一定要说出词语的来源、正确含义和出错原因,我们将感激涕零。19.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 分)示例: 朝三暮四,见异思迁,这山望着那山高,告诫我们做事要专心致志。9材料: 主见 全面 坚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墙头上的草顺风倒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曝十寒 人云亦云 一叶障目 半途而废 随波逐流 偏听偏信4、写作(60 分)20.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读书是学习,更是一种生活;读书是提升,更是一种滋润。读“有用”之书,让我们得到生活的技巧;读“无用”之书,令我们收获精神的丰盈。在阅读中,我们可以自如地穿越古今,和群贤交流;在阅读中,我们可以从容地游历世界,与自然对话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