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专题五 精准用例专题引语 无论是平时写作还是考场作文,考生写议论文的最多,而写议论文,用例最多,几乎离开事例就无法写作。可是,一样用例,为什么有的作文被阅卷老师判以“例子堆砌” ,而有的却被赞之“用例精当”?看来,使用事例,大有讲究,不可习焉不察。那么,使用事例究竟有怎样的艺术性呢?本专题将为你解答这一问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我 发 现 , 世 界 越 来 越 喧 闹 , 而 我 的 日 子 越 来 越 安 静 了 。 我 喜 欢 过 安 静 的 日 子 。 周 国平我想社会生活本来就是喧嚣的,或者说喧嚣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喧嚣这种现象,也不完全是负面的。莫言要求 : 选 好
2、角 度 , 确 定 立 意 , 明 确 文 体 , 自 拟 标 题 ; 不 要 套 作 , 不 得 抄 袭 ; 不 少 于 800字 。满分佳作喧嚣中寻“静”土今日的喧嚣,早已取代了当年那份宁静的美好,褪去昔日的淡雅之美,添了几度色彩。而宁静,是这个追名逐利世界的稀缺品。正因稀缺,才弥足珍贵。借用诸葛孔明的一句话,唯有宁静,方能致远。首段先呈现一个事实,如今的社会是喧嚣的,而宁静难能可贵。并简要地提出中心论点,于喧嚣之中追求宁静,方能走得更远。托尔斯泰有言:“思想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它的加工与表达则是在一个人独处时。 ”安静有助于我们整理凌乱的思绪,尽情地思考,让我们对自身的存在认知更深刻。因
3、此,安静有助于我们丰富精神境界,实现自我的价值。周国平写道:“在一个安静的位置,看世界的热闹。 ”安静能让我们跳出自身视角的局限,以清醒的态度对待世界,从而识得“庐山真面目” 。基于此,在我们眼中,安静更有深度,更有厚度,是一种更理想的生活方式。这一段从正面出发,运用引用论证,论述了“宁静”的积极作用。宁静有助于提升自我价值,也有助于探索外部世界。当我们身处安静之中,才能以敏感的心创造出一方世界,体会社会万象。放弃过度的繁华,拒绝浮躁,才能构筑出自己的精神家园,守住心灵净土。如普鲁斯特,将自己几乎半生的时间倾注在一方陋室之中因为哮喘,它无风无声,安静到了极致咀嚼着自己的人2生,将记忆与美感、幻
4、想与思索融为一体,写出了不朽的追忆似水年华 。他的一生在安静中度过,支撑着这种生活的正是他同样安静而丰富的内心。得益于安静,他的记忆不断重现,并在深刻的思考下重组升华,成为一个新的“凡贡雷”他的思想家园。这个世界并不逊色于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世界,甚而更深刻,更美丽。这是因为它有着独一无二的宁静的魅力。这部书,正是一颗心灵在丰富的安静状态下产出的精神果实。这一段运用了典型事例,以普鲁斯特放弃繁华和荣耀而构筑自身宁静的精神家园并著成追忆似水年华的事例,来论证“唯有在丰富而安静的状态下心灵才能结出精神果实”这一论点,注意事例后用“因为”进行例后分析。然而,守心不等于离群,宁静非同于沉默。在喧嚣中应
5、该拥有独立的思考,以独立的思想融入群体。闭户自专,充其量不过何晏;与人论道,才能成就王阳明。将自己封闭于静乐的世界,亦是无益,理性的喧嚣,是品味过宁静后对人生依然的热爱。孔子在杏坛上与人宣讲,四皓入朝,谢安出山,苏格拉底在闹市中讨论,岂非融于喧闹的襟怀。若在 ISIS 横行、地沟油当道等众多问题需要解决的今天,我们仍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做个“希夷先生”又有何益?一味地沉默,并不能改变喧嚣的世界,只有在喧嚣中为寻那一方“静”土而呐喊,让杂乱的世界听见那呼声,才能更好地拥有属于彼此的宁静。这一段从辩证的角度,提出“守心不等于离群,宁静非同于沉默”的分论点。然后,通过王阳明、孔子、谢安、苏格拉底等事
6、例构成面例,论述了“沉寂”的消极作用,并提出“安静”应该是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具备改变世界的意识。面对社会的喧嚣,我们应该像大树一样把根系深扎在土中,保留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而不迷失自我。闭上眼,我们应该坚守住自己内心的宁静,与灵魂相拥;推开窗,我们应该走向社会走向现实,于喧嚣中寻得世界的静谧。结尾简洁有力,告诉我们要“放浪形骸于天地,内求宁静于本心” ,呼应开头。亮点点评 该文在事例使用上有两个特点:一是用例不孤, “组团用例” ,有点面组合,有同类组合或正反组合;二是例后分析精准,采用了关联词分析法。高考作文要求我们能选择恰当的事实论据并准确运用以论证自己的观点。例证法是最常见的论证方法,
7、它要求以事实为论据,通过摆事实来讲道理。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可见事实是证明观点最有说服力的材料。恰当地运用例证法,可以使我们的观点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一、精心选例,选“真”选“对”1例子要真实。例证的力量,是建筑在真实的基石之上的。无论是历史事例还是现实事例,乃至数字举例,都必须真实、可靠。论据的真实准确是议论文的生命,如果论据不真3实、不准确,会直接影响到观点的成立。一般说来,道听途说的没有充分调查的事例、主观臆造的“想当然”的事例、由不合理推测得来的事例,都不能用作事实论据。特别是涉及人名、国籍、年代、出处等等,都要力求准确,不能有硬伤。2例子要能证明论点。例子是论据的一种,是为论点服务
8、的,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这叫“观点与材料相统一” ,这也是论述类文体最起码的要求。因此,所选例子必须与论点有本质的联系,必须切实有效地支撑论点,能够充分证明论点。一句话,要对“点”选例。3例子要典型。所谓典型,就是所选事例具有代表性,而不是单纯的个别事例。它能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能有力地证明论点。只有这样的事例才能以一当十,令人信服。如韩愈在师说中要证明“古之学者必有师”的论点,只举了一例,就是孔子向他人拜师学习的事例。孔子为“万世师表” ,连这样的伟人、大学问家尚且都要拜师学艺,遑论其他人呢?这个事例就叫典型事例,能以一当十。4例子要分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如果能从不同层次、不同
9、角度去选例,那么事例间会相互补充、相互印证,会使论证更全面,更有说服力。常用的选例角度有不同领域(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艺术等)、不同性质(正面、反面)、不同国别(中国、外国)、不同时代(古代、近代、现当代)等。二、合理分类,巧妙布局议论文要做到“材料丰富” “论据充实” ,自然免不了在文中大量援引事例。那么,这些丰富的例子在全文中应该如何选用、布局呢?1合理分类。可以从古今、中外、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艺术、体育等不同的角度分类,这样可以避免堆砌例子。2巧妙布局。用好例,贵在选好例,选用哪些事例入文章,须有全局考量,最好是一中一外,一古一今,一人一物,一正一反,一详一略,一历史一哲
10、学,一名人一凡人,一个人一集体,这样不仅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证明论点,而且可以使举例典型有力,材料丰富多彩。三、剔“肥”拣“瘦” ,叙例精要有的学生在叙述事例时过于详细具体,啰唆赘余。其实议论文中所举事例,仅是用来阐明道理的一个论据,它不需要、也没有必要作细致的铺叙描绘。因此在叙例时,要惜字如金,少写或不写细节,只需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把事例讲清楚即可。比如此例:注重小细节,成就大梦想。李玉刚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每天不停地倾听、模仿、学习他人。这就是他的胜人之处,能够将小事情做到极致。李玉刚少年时家中很穷,很早便辍学去打工,由于对音乐的热爱,他选择了在一家歌厅打工。每天听着歌手们的歌声,他
11、也无比渴望去唱歌。所以他注重歌曲的每一处音调,每一个细节的处理。在准备四美图这个节目时,他说:“我几乎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研究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相关资4料,包括分析、鉴赏专家的不同观点,并考虑如何诠释他们。 ”(共 186 字)对细节的注重,成就了他在舞台上完美的表现。这则例子存在的问题就是叙述过细,啰唆赘余,那么就需要我们简明扼要,剔“肥”拣“瘦” 。剔除不能突出论点的介绍,如“李玉刚少年时家中很穷,很早便辍学去打工” ;剔除不能突出论点的对话或者不能突出论点的转述,如“他说”可以删除。可做如下修改:注重小细节,成就大梦想。少年时的李玉刚就怀揣着“歌者”的梦想在歌厅打工,他注重歌曲的每一
12、处音调,每一个细节的处理,每天不停地倾听、模仿、学习他人。(共 53 字)对细节的注重,成就了他在舞台上完美的表现。这样升格之后,剔除了繁杂的内容,论述语言更加简明扼要。四、点面结合,详略相衬点者详,详者透;面者略,略者排。写议论文一般选两到三个事例作为“点”展开,浓墨重彩,突出论点;再用对偶、排比的手法将众多的事例从“面”上铺开,惜墨如金,表现主题,点到为止。点面结合,详略有别,节奏分明。请看下面这篇以“梦想为帆、工作为桨”为主题的优秀作文中的三个用例片段:无独有偶,著名的印象派大师雷诺阿以“美会留下”为励志格言,决心通过一切努力去创造奇迹。他坚守自己的诺言,甚至在疾病缠身之际,依然百折不挠
13、地在画架前作画,最终倒在画架旁。因为有梦想的指引,一切付出和辛劳都是值得的,他的工作也得到了世人的肯定和褒奖。不仅雷诺阿这样,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也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巴尔扎克决心用犀利的笔触来无情地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给受伤的人们开出一剂精神良药,他曾说过:“拿破仑用剑没有完成的事业,我要用笔来完成它。 ”正因为这样,他才能在一贫如洗的小木屋里,数十年如一日地笔耕不辍,终于完成巨著人间喜剧的创作。他履行了自己的承诺,并最终实现了梦想。是因为希望再续经典,卡梅隆才能全心创作,历时十三年,震撼推出阿凡达 ;是因为希望圆梦奥运,冰坛伉俪申雪和赵宏博才能不离不弃地共同奋斗了十八载;是因为希望能在
14、NBA 创造更好的成绩,乔丹才能在经历了几个失败的赛季后,仍旧毫不气馁地执着于自己的梦想。段各用一个事例,叫“一例说透” ;第段连用三个事例,叫“事例铺排” ,论证极有力量。在事例铺排时要注意整齐有序,切忌杂乱堆砌,没有条理。比如此例:生活出其不意的残酷,却不能阻挡我们成就自己的梦想。张海迪终身坐在轮椅里不能站5起,但她开始了独特的人生,她用一支笔唤醒了无数迷茫的人;贝多芬失去了听觉,他在钢琴上演奏出精彩的生命华章;史记成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它的作者司马迁曾遭受酷刑;放射性元素侵蚀居里夫人那俊美的脸庞,使她很快衰老,而她把诺贝尔奖的桂冠两次戴起,研究成果造福了整个世界。这一段所举张
15、海迪、贝多芬、司马迁、居里夫人四个例子显得杂乱无章,没有条理,这就需要我们:(1)优化顺序,古今、中外、正反、个体到一般等;(2)善用反复,字、词组、短语等;(3)巧用排比,比如因果型“之所以是因为” ,假设型“如果就” ,条件型“只要就” ,转折型“虽然但是” 。可做如下修改:生活出其不意的残酷,却不能阻挡我们成就自己的梦想。它让司马迁遭受酷刑,却让史记成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它让张海迪坐在轮椅里不能站起,却让她的作品唤醒了无数迷茫的人;它让贝多芬失去了听觉,却让他的钢琴演奏出精彩的生命华章;它让放射性元素侵蚀居里夫人俊美的脸庞,却让她的研究成果造福了整个世界。这样升格以后,就把原
16、本杂乱堆砌的事例,串“玉”成“珠”为文意通畅的一段话了,使观点论证更加有力。五、双向举例,双向说理列举事例不要只从正向列举,还要从反向列举,这样正反对比,能使论述有力。举一事例展开分析时,可正向亦可反向;这样正反结合,能使论述全面。如举陶潜之例,可以分析他辞官归隐,守住了心灵的纯洁,这是正向分析;假如他继续做彭泽县令,就会内心不宁静,这是反向分析。如果只用几个同向例子,这样的观点就没有正反,没有对立,思维是线性的、平行的,构不成立体说理。六、舍旧求新,化熟为生选例一定要摒弃人人皆知的事例,如动辄“二王”(王羲之、王国维)、 “二钱”(钱钟书、钱学森),一定要选择新颖新鲜的事例,尤其是其他人很少
17、用的事例。即便有些熟悉的事例非举不可,也要避熟就生,化熟为生,如可以变换观察其人的角度,或者写“熟人”中别人不曾写过的东西。如举林黛玉,大家都知道她“爱哭” ,如果写她“爱笑” ,岂不是“熟中求生”了?1请看下面两组论点与事例,哪一组事例使用不当?请说明原因。(第一组)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事例一:殷纣王的酒池肉林,唐玄宗的重色轻国。事例二:特别是那个临死不悔悟的隋炀帝,当时唐王李渊率兵已经进入长安,中原群雄割据,6呈现乱世状态,却仍留江南,耽于淫乐而不返。事例三:清代曾国藩几代显赫,官至副相,他却再三告诫子孙,要一边种田一边读书,千万不 可 沾 染 半 点 官 场 习 气 , 不 许 坐
18、 轿 , 不 许 使 唤 奴 婢 , 以 此 来 阻 止 家 里 子 弟 追 求 安 逸 享 受 的 思想 。(第二组)论点:怀抱希望才能取得成功。事例一:守株待兔,最后一无所获。事例二:亡羊补牢,后来再没有丢羊。答:_答案 第二组。两个事例均是寓言故事,不具有事实性,且不能证明论点。2有一篇文章,主要论述要加强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教育,下面是其中一个片段,请分析事例使用的特点。最近,我看到一篇报道,一个日本记者到中国某大学演讲,演讲前问在座的听众, “谁知道黄继光、邱少云?”一名大学生抢答说, “我们在座的这些人都知道这两个傻帽儿” 。这个日本人回国后写了一篇文章中国青年的堕落 。我想,若真有
19、这样亵渎我们英雄的青年,那将是我们教育的悲哀。一个不崇尚英雄的民族是不会英雄辈出的。现在社会上有个不好的现象,叫作阴柔之气上升,阳刚之气下降。如果我们的舆论导向和影视指南不是弘扬英雄情怀、爱国情操,而是渲染娘娘腔、脂粉气,那么一旦国难临头,这个民族是没有凝聚力、战斗力和生命力的。这就是我为什么主张在主流社会教育中一定要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原因所在。答:_答案 以事实作为论据,紧扣时代,典型、震撼、煽情、提气。形象地告诉人们,在今天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题目。礼记曰:“君子慎独。 ”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天气炎热,口渴难耐。
20、正好路边有一棵梨树,行人纷纷去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一人不为所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你不摘梨呢?或许这梨根本就没有主人。 ”许衡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1)审题立意:_答案 这是一篇新材料作文题,读懂材料,把握住材料的要旨很关键。此则材料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礼记中的句子,二是元代大学者许衡的一个“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故事。材料中的“慎独”和“梨虽无主,我心有主”是关键语。据此我们可以概括出两个角度的话题自律(自我约束)和自主。“慎独”是儒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7“慎独” ,其实就是“慎心” ,要诚
21、其意,在各种物欲的诱惑面前,靠“心”把持住自己不管是酒色财气,总归“吾心有主” ,不为所动。(2)如写成议论文,可举哪些事例?答:_答案 事例举隅:历览前贤,历史上道德彰显之人莫不慎独。圣人孔子,不仅在朝堂之上严遵“君君臣臣”之仪,在颠沛流离之途也坚守君子之礼,席不正不坐,语非礼不言。诗人屈原,虽身处浊世,惨遭罢黜流放,仍能“沐后弹冠,浴后更衣” 。杨震四知堂上那一声断喝:“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人知!”令污者抱头鼠窜,令美德彪炳千古,从而成为“君子慎独”的最好注脚。五灯会元上曾载有这样一则故事:由于战乱,普陀寺的众禅者决定迁移庙址。在迁徙途中,只有豫通大师一人坚持早课,从不荒废。有人劝曰:“此处无佛,大师可不必如此。 ”豫通大师答一偈子曰:“此处无佛,我心有佛。既诚我心,是诚我佛。 ”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