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1.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庆五谷丰登、盼国泰民安的传统,通过举办民俗表演、技能比赛等活动分享丰收的喜悦。从 2018 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文化意义在于( )传承中华农耕文明和优秀传统文化 集中展示民族文化 强化文化的同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 展示我国历史文化成就,研究文明演进过程A. B. C. D.解析:我国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 ,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集中展示民族文化,符合题意;我们应该尊重差异、理解个性,错误;指的是文化遗产的意义,不符合题意。 答案:A2.截至 2019 年 2 月底,我国
2、已有昆曲、古琴艺术等 39 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跃居世界第一。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有利于展示民族文化A. B. C. D.解析:物 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错误;符合题意;是民族节日的意义。答案:B3.我们在说“幽默” “基因” “沙发”的时候,会想到它们来自英语吗?总以为这就是中文,其实它们落地融化到汉语中了。同样,老外在说“dimsum(点心) ”“kungfu(功夫) ”“gelivable(给力) ”时,他们也
3、用习惯了,不会发问来自何方。这表明( )2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优秀文化 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和个性 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A. B. C. D.解析:题干表明民 族文化的融合发展,说明了文化是民族的,同时又是世界的,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符合题意;各民族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错误;与题意不符。答案:D4.乌克兰裔美国诗人伊利亚卡明斯基谈到对中国古代诗人的了解时说:“西方对唐朝诗人是这样认为的李白就是写月亮的,杜甫是写大众的,而王维是写悲哀的。 ”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国外对中国文化了解的片面性。下图漫画:中西方人眼中的李白 。这表明( )A.文化传播
4、的过程就是文化侵略的过程B.必须以创新的方式进行文化传递、沟通与共享 C.加强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势在必行D.未来世界的冲突将是由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间的冲突引起的解析:题干表明应加强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增进外 国人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C 项符合题意。 答案:C5.2018 年 5 月 18 日,在海南举行的“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诗歌临高峰会”上,来自 10 多个国家的中外诗人学者,结合各自的文化背景,就如何传承和发展海洋文明、突显海洋诗歌的价值和魅力,展开对话。这一活动有利于( )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 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理解和认同对方文化 逐步消除
5、不同文化的差异A. B. C. D. 解析:题干活动有利于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繁荣,符合题意;应认同本民族文化,错误;应尊重差异、理解个性,错误。 答案:A6.“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容、3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 媒体。融媒体的出现( )A.更好地丰富和扩展了文化的内涵B.使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C.进一步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共享D.表明科技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解析:融媒体的出现更好地丰富了文化的传播和共享,C 项符合题意;文化传媒不会丰富文化内涵,只
6、有人才会创造和享用文化,A 项错误;现代大众传媒的出现是以印刷术的推广为标志的,B 项错误;经济、政治决定文化,D 项错误。答案:C7.“数字时代”让过年多了一份穿越感,也有了更宽广的共享空间。打 开老相册,在微信群回忆“小时候的年” ,总能引起许多共鸣;回到老地方,在朋友圈晒出“各地的年俗大全” ,总能激发更多欢乐。互联网为我们调制出别具一格的年味儿。这表明( )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人们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享用文化 传统年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A. B. C. D.解析:题干表明大众传媒的文化传播强大功能,也说明了人们在创造和享用着文化,符
7、合题意;与题意无关;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错误。答案:B8.在谈到中美间文化差异时,一位美国媒体人丹密茨说过,美国文化是“横”的,历史短,电影中喜欢谈未来;中国文化是“竖”的,历史悠久,电影中喜欢讲历史,如果“横” “竖”加在一起将会很有力。如果“横” “竖”加在一起,更有利于( )中美文化相互学习借鉴,丰富两国文化内涵 促进中美文化交流,相互融合、走向同一 消除中美文化差异 ,推动两国文化创新与发展 增进中美人民相互理解,促进两国合作与发展A. B. C. D.解析:题干说明了文化交流与借鉴的意义,符合题意; 应尊重差异,而不是消灭差异,错误。答案:B9.“书信短信微信”生动展现了人
8、们所经历的感情交流、信息传播的变革过程。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来实现。对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文化传播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大众传媒是以网络的出现为标志的 现代媒体的出现丰 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 网络等现代媒体取代了传统媒体A. B. C. D.4解析:大众传媒是以印刷术的推广为标志的,错误;新的媒体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 传媒的消失,错误; 符合题意。答案:B10.在意大利菲洛特拉诺举办的中意文化年开幕式上,汉服、古琴、书画、茶道等中国文化元素的展示成为本次盛会的一大亮点。中国文化元素受到意大利人民的喜爱这说明 ( )A.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B.文化既是民族
9、的也是世界的C.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融合D.中华文化被其他国家认同解析:中国文化元素成为本次盛会亮点,说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B 项正确;A、C 两项与题意无关;D 项错误。答案:B11.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指出,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 ”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这意味着( )世界各国文 化应相互认同,加强合作 要坚持求同存异,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文化交流互鉴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 各种文明都是人类精神瑰宝,坚持平等原则A. B. C. D.解析: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
10、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这意味着各种文明都是人类精神瑰宝,应坚持文化一律平等原则,求同存异,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和世界文化的发展,符合题意;世界各国文化应相互尊重而不是相互认同,说法错误;材料不体现文化交流互鉴问题,与题意不符。答案:C12.2019 年是海南省建省办经济特区 31 周年,也是“一带一路”建设六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海南省要利用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契机,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务实合作,建设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教育、农业旅游等交流平台,这将有利于 (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丰富教育、旅游
11、等文化传播手段 不同国家在交流中尊重文化多样性,和睦共处 ,建设和谐世界 各国文化在交流中相互认同,不分彼此A. B. C. D.解析:教育、旅游等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不是手段,错误;各国文化交流中既要认同5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并不是各国文化都能相互认同的,有些国家之间文化存在隔阂,并不能认同,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13.许多具备了“工匠精神”的企业往往是行业里的奢侈品牌。在国际市场上能够站得住、叫得响、铺得开的中国品牌屈指可数。加强自主品牌的培育和发展,也是中国工匠面临的重要问题。品牌具有一定的地域文化性格,每一个品牌自身都承载着一个故事,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因为不熟悉当地法律、
12、政策、文化习俗和消费者的习惯,国外用户在接受中国品牌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障碍,致使中国品牌的故事很难传达到位。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工匠应如何讲好中国品牌故事。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讲好中国品牌故事,应坚持正确的态度,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寻找共性,本题可从这几个方面作答。答案:(1)讲好中国品牌故事,首先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继承和弘扬中国品牌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2)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积极吸纳当地优秀文化元素,丰富中国品牌内涵。 (3)遵循文化共性和普遍规
13、律,在讲好中国品牌故事的过程中寻找共鸣,增强认同感。14.中国秧歌节,是中国舞蹈家协会推出的全国性民间歌舞展演活动。举办的宗旨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思想,推进新时期中国农村经济文化建设,繁荣中国民族民间歌舞的创作与发展。同时,对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舞蹈文化艺术的抢救、挖掘、保护和传承起到积极引导和促进作用。中国秧歌节作为一项常设活动,以规约的形式,每两年举办一次,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四次。举办地固定设置在山东省胶州市,并授予胶州市“中国秧歌之乡”称号。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举办中国秧歌节的重要意义。答案: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举办秧歌节,有利于促进我国优秀民族 文化的繁荣发展。6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