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4 ,大小:2.73MB ,
资源ID:1119098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11909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试卷(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bowdiet14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试卷(含解析).doc

1、- 1 -长郡中学 2019 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脂肪鉴定实验中滴加体积分数为 50的酒精的原理是苏丹或苏丹易溶于酒精B. 验证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的实验中,常用鸡蛋清作为对照组实验中的材料C. 在蛋白质鉴定实验中,为防止蛋清粘在试管壁上,最好对其进行稀释处理D. 在物质鉴定实验中,经健那绿染色,可观察到蓝绿色的细胞核【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涉及的知识有脂肪鉴定、蛋白质鉴定、高倍镜下观察线粒体等实验,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相关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详解】在使用苏丹鉴定脂肪的实验中,用体积分数为 50%的酒精溶液洗去实验材料上的

2、浮色,之所以选择 50的酒精是因为苏丹或苏丹易溶于酒精,A 正确;为验证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需要在对照试验中也是蛋白质,以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B 正确;在蛋白质鉴定实验中,蛋清浓度较高,为防止蛋清粘在试管壁上,最好对其进行稀释处理叶,C正确;健那绿是活细胞中线粒体的专一性染料,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基本实验操作掌握基本实验的实验材料、实验试剂、实验过程、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如图为某种细胞的结构示意图,正常生理状态下,下列选项中的变化都会在该种细胞中发生的是( ) A. 氨基酸胰岛素;ATPADP+PiB. 葡萄糖淀粉;H 2

3、OH+O 2- 2 -C. 氨基酸RNA 聚合酶;H+O 2H 2OD. 葡萄糖丙酮酸;染色质染色体【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属于胰岛 A 细胞。氨基酸胰岛素只有在胰岛 B 细胞中发生,A 错误;葡萄糖淀粉只在部分植物细胞中发生,B 错误;氨基酸RNA 聚合酶;H+O2H 2O 是正常生命活动的代谢基础,C 正确;染色质染色体发生在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中,而胰岛 A 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分裂,D 错误。3.下列关于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物体内由 n 个氨基酸、m 条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共脱去了(n+m)个水分子B. 处于清水中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过

4、程中渗透压逐渐变大C. 若培养液中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水,则可以确定培养液中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D. 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减少会引起细胞体积变小、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答案】D【解析】【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有些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酵母菌是异养兼性厌氧菌,有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详解】n 个氨基酸,m 个肽链,形成的蛋白质过程中,脱水数=氨基酸数-肽链数=n-m 个,A错误;处于清水中

5、,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逐渐减小,其渗透压逐渐变小,B 错误;若培养基中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水,则可以判断酵母菌一定进行了有氧呼吸,但不能判断酵母菌是否进行了无氧呼吸,C 错误;衰老的细胞特征:自由水减少,细胞体积变小,新陈代谢能力减慢,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合成计算、酵母菌细胞呼吸、衰老细胞的特征等知识,熟记细胞呼吸的过程,衰老细胞的特征,掌握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相关计算题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4.种子萌发时,脂肪水解生成脂肪酸和甘油,然后脂肪酸和甘油分别在多种酶的催化下形成葡萄糖,最后转变为蔗糖,并转运至胚轴供给胚生长和发育,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3 -A

6、. 图中的 C 2 和 C 3 分别是含有 2 个和 3 个碳原子的无机物B. 脂肪最终转化为蔗糖过程需要多种酶参与,这些酶的化学本质相同C. 1 分子蔗糖水解产物为 2 分子葡萄糖D.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所以琥珀酸可在线粒体中彻底氧化分解【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物质代谢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课外知识过程图的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运用这些信息并根据已学知识点解释相关问题,1 分子蔗糖是由 1 分子葡萄糖和 1 分子果糖组成,有机物彻底氧化产物应该是 CO2和 H2O。【详解】图中的 C2和 C3分别是含有 2 个和 3 个碳原子的有机物,A 错误;反应过程中,需要多种酶的催

7、化,这些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B 正确;1 分子蔗糖是由 1 分子葡萄糖和 1分子果糖脱水缩合而成,C 错误;依图可知,琥珀酸在线粒体中氧化分解为苹果酸,还未彻底氧化分解,D 错误。故选 B。【点睛】对于课外知识等,上课过程中虽没有涉及,看起来较新,但不代表题难,题干中所涵盖信息均涉及已学知识点。5.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 模型构建法可用于研究血糖的调节机制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B. 洋葱的根尖细胞可用于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C. 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和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都必须随机取样且要求样本量足够大D. 探究培养

8、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都需要用显微镜观察【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察了“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等多个实验中实验材料的选择,注意- 4 -事项,实验器材的使用等。【详解】模拟血糖的调节机制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均可用模型构建的方法,A 正确;洋葱的根尖细胞含有 DNA 和 RNA,可用于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而且洋葱的根尖细胞分生区分裂旺盛,可用于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B 正确;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和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必须随机取样且样本足够大,C 正确;“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需要对

9、酵母菌培养液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因此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分别创造有氧和无氧环境,用澄清的石灰水和重铬酸钾溶液鉴定,因此不要用显微镜,D 错误。故选 D。【点睛】掌握教材中基本实验实验材料、实验试剂、实验过程、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6.如图为 ATP 的结构和 ATP 与 ADP 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图甲中 a 是构成 RNA 和 DNA 的基本单位之一B. 图乙中的酶 1 只会催化图甲中高能磷酸键 c 的分解C. 叶肉细胞在暗处发生图乙中酶 2 催化的过程时,能量只来自细胞呼吸D. 人体在相对静止或剧烈运动状态下,图乙中酶

10、 1 和酶 2 所催化的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 ATP 的相关知识,ATP 中的 A 代表腺苷,腺苷是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的,图此图中的五碳糖是核糖,甲图中 a 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易断裂,ATP 水解时,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详解】图甲中 a 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 RNA 的基本单位;A 错误;ATP 水解时,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B 正确;叶肉细胞在暗处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所以 ATP 的合成所需能量只能来自细胞呼吸;C 正确;ATP 和 ADP 在人体中含量很低,图乙中酶 1 和酶 2 所催化的过程处于相对平衡

11、状态;D 正确。故选 A。【点睛】掌握 ATP 和结构与 DNA 与 RNA 的区别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5 -7.酶促反应在细胞中往往不是独立发生的,酶促反应的序列性使得不同的酶促反应彼此按一定顺序相互联系,如图为嘧啶核苷酸的合成过程图,请分析下列有关酶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 若控制图中某种酶的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则一定无法合成嘧啶核苷酸 BB. 若嘧啶核苷酸的数量过多,则“?”代表抑制酶 1 的活性C. 天冬氨酸和嘧啶核苷酸均可以与酶 1 结合,但效果不同D. 酶 15 可以在细胞内发挥作用,也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由天冬氨酸合成嘧啶核苷酸需要多种酶的参与,如图中的

12、某种酶的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但可能合成的酶不变,还能合成嘧啶核苷酸,A 错误。如果嘧啶核苷酸的数量过多,可能会抑制酶 1 的活性,这是机体的反馈调节机制,B 正确。由图可知天冬氨酸和嘧啶核苷酸均可以与酶 1 结合,但前者是促进合成中间体 A,而后者是抑制中间体 A 的合成,C 正确。酶可以在细胞内发挥作用也可以在细胞外甚至是体外发挥作用,D 正确。点睛:酶的作用场所和激素有所不同,酶在细胞内、细胞外、体外都可以发挥作用,但激素只能在细胞条件下发挥作用。8.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神经、体液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时,细胞外 K +浓度高于细胞内 K +浓度B. 突触小体上的突触

13、前膜能通过胞吐方式将突触小泡分泌到突触间隙C. 体温调节中,人持续高烧 38 时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D. 血糖调节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察神经、体液调节相关知识点,当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时,K +浓度:细胞内高于细胞膜外,Na +浓度:细胞外高于细胞膜内;当兴奋传至突触前膜时,突触前膜通过胞吐方式释放神经递质。- 6 -【详解】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时,细胞内 K+浓度高于细胞膜外 K+浓度,A 错误;当兴奋传至突触前膜时,突触小泡与前膜融合,通过胞吐方式释放神经递质,不是释放突触小泡,是释放神经递质,B 错误;人持续高烧 38 ,机体的产

14、热量等于散热量,C 错误;血糖的调节机制为反馈调节,当血液中胰岛素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反过来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使胰岛素的含量不至于过高,D 正确。故选 D。【点睛】持续高烧 38 是产热量等于散热量,如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体温会逐渐升高。9.下列关于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及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 植物体内缺乏氮元素,其合成的叶绿素会减少B. DNA 的复制、转录、翻译过程均有水生成C. 病毒的蛋白质需要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D. 真核细胞中,组成核酸的腺嘌呤与胸腺嘧啶数量相等【答案】D【解析】【分析】真核细胞中,DNA 双链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配对,腺嘌呤与胸腺嘧啶数量相等,RNA 单链中,腺嘌呤

15、与胸腺嘧啶数量不一定相等。【详解】合成的叶绿素需要 C、H、O、N 基本元素,植物体内缺乏氮元素,其合成的叶绿素会减少,A 正确;DNA 的复制过程中相邻脱氧核苷酸脱水形成磷酸二脂键,DNA 的转录过程中相邻的核糖核苷酸之间的脱水形成磷酸二脂键,翻译过程中有相邻的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均有水生成,B 正确;病毒无细胞结构,需寄生在宿主细胞体内,需要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C 正确;细胞中的核酸既有 DNA 又有 RNA,那么细胞中组成核酸的腺嘌呤与胸腺嘧啶数量不一定相等,D 错误。故选 D。【点睛】掌握重要化合物如叶绿素、血红蛋白等的必要元素,熟记 DNA 的复制、转录、翻译过程

16、,掌握病毒特性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0.溶菌酶广泛存在于人体多种组织中,鸟类和家禽的蛋清、哺乳动物的泪、唾液、血 浆、尿、乳汁等体液中也含此酶,其中以蛋清含量最为丰富。从鸡蛋清中提取分离的溶菌酶如图,溶菌酶通过水解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来溶菌。临床作为药物使用时偶有过敏反应。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7 -A. 溶菌酶被彻底水解成氨基酸的过程中,需要消耗 128 个水分子,氨基和羧基的数量都增加 128 个B. 鸡蛋作为食物,蛋清中的溶菌酶进入人体可以增强 人体的免疫力C. 与溶菌酶合成、加工及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D. 溶菌酶只对细菌细胞起作用,对动物和植物细胞不起作用

17、【答案】B【解析】【分析】依图可知:溶菌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是由 129 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一条多肽链,失水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128 个。【详解】溶菌酶由 129 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一条多肽链,失去 128 个水分子,反过来,溶菌酶被彻底水解成氨基酸的过程中,也需要消耗 128 个水分子来补充形成肽键失去的水分子,A 正确;溶菌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进入人体内会被消化水解,B 错误;与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及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 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C 正确;依题干可知,溶菌酶能够水解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来溶菌,因植物细胞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不含有

18、细胞壁,D 正确。故选 B。【点睛】掌握蛋白质相关计算题、分泌蛋白质合成加工分泌过程、细胞壁组成成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1.苯丙酮尿症(PKU)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在人群 中的发病率为万分之一。该病因为苯丙氨酸(PA)代谢途径中的酶缺陷,使体内的苯丙氨酸不能正常转变成酪氨酸,而只能转变为苯丙酮酸,苯丙酮酸在体内积累过多就会损伤婴儿的中枢神经系统。该病在遗传性氨基酸代谢缺陷疾病中比较常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苯丙氨酸为人体必需氨基酸,如果减少食物中苯丙氨酸的含量可以减轻患者病情B. 人群中表型正常的个体约 100 人中有一人为该病致病基因携带者C. 该病是由一个基因

19、控制的疾病- 8 -D. 该病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答案】A【解析】【分析】依题干可知,苯丙酮尿症(PKU)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单基因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万分之一, 假设 A/a 控制苯丙酮尿症,那么 aa 基因型频率=q2=1/10000,那么 q(a 的基因频率)=1/100, 那么 p(A 的基因频率)=99/100。【详解】依题可知,苯丙酮酸是在体内积累过多导致损伤婴儿的中枢神经系统,那么减少食物中苯丙氨酸的含量,使体内的苯丙酮酸不至于太高,是可以减轻患者病情的,A 正确;依分析可知,p(A 的基因频

20、率) =99/100,q(a 的基因频率)=1/100,那么 Aa 基因型频率=2pq=21/10099/100=198/10000,B 错误;丙酮尿症(PKU)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C 错误;依题干可知,该病因为苯丙氨酸(PA)代谢途径中的酶缺陷,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D 错误。故选A。【点睛】掌握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相关计算,单基因遗传病概念,基因控制生物性状方式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2.如图为气孔调节的两种机制示意图(图中离子个数的多少代表离子浓度的大小) 。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脱落酸与光照在气孔开闭方面具 有

21、协同关系B. 图示表明气孔的开闭与液泡的大 小密切相关C. 脱落酸通过直接参与代谢来抑制 H+ATP 酶的活性D. H2O 和 K +进入保卫细胞的跨膜运 输方式相同【答案】B- 9 -【解析】【分析】依左侧保卫细胞可知,保卫细胞光受体受到光刺激后,能够增强 H+ATP 酶的活性,使 H+主动运输到细胞外,同时引起膜电位变化,使 K+通过主动运输运进细胞,K +进入液泡使液泡体积变大,气孔张开;依图右侧保卫细胞可知,脱落酸-受体复合物结合,抑制 H+ATP 酶的活性,使 K+通过协助扩散运出细胞,气孔关闭。【详解】依图示和分析可知,脱落酸能使气孔关闭,光能使气孔打开,因此脱落酸与光照在气孔开闭

22、方面具有拮抗关系,A 错误;液泡体积大气孔打开,液泡体积小气孔关闭,因此气孔的开闭与液泡的大小密切相关,B 正确;脱落酸间接通过抑制细胞膜膜电位变化,来抑制H+ATP 酶的活性,而不是通过代谢来直接参与抑制 H+ATP 酶的活性,C 错误;依图可知,H2O 仅需要载体蛋白进入保卫细胞,是协助扩散,K +进入保卫细胞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且需要 K+通道,是主动运输,因此 H2O 和 K+进入保卫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不相同,D 错误。故选B。【点睛】理解图示中所涵盖的信息,并根据已学相关知识点解释相关问题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3.生物实验中常用到对照,以下实验对照设置正确的是A. 研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

23、的影响分别在 0 、20 、40 、60 、80 和 100 条 件下进行B. 研究细胞核的功能时,把蝾螈的受精卵横缢成两部分,每部分各含有一半的细胞核C. 研究甲状腺激素对小鼠新陈代谢的影响,分别给不同组小鼠注射蒸馏水和甲状腺激素溶液D. 研究低温对不同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影响,分别将植物甲的根尖和植物乙的芽尖用低温处理【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察“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等多个实验对照组和自变量的设置,实验设计时,应保证自变量是不同的,其他无关变量相同。【详解】研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是温度,应该让温度有所不同,其他条件保持一致,A 正确;研究细胞核的功能时,自变量是有无细胞

24、核,是把蝾螈的受精卵横缢成- 10 -有核和无核二部分,不是各含有一半的细胞核,B 错误;研究甲状腺激素对小鼠新陈代谢的影响时,对照组应该注射生理盐水,不是蒸馏水,蒸馏水会使细胞吸水,影响细胞活性,C错误;研究低温对不同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影响,自变量是不同植物,选择甲乙两种植物,但所选植物器官应该保持一致,都选择根尖或都选择牙尖,D 错误。故选 A。【点睛】对照组应选择不影响实验材料活性的物质,注意加入动物细胞时,对照组应选择生理盐水。14.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图解或曲线中,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 是体液免疫的过程模型,抗原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后呈递

25、给 T 细胞,T 细胞呈递给 B 细胞,B 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所以 A 模型错误B 是激素调节的方式,垂体产生的促激素作用于性腺、甲状腺、肾上腺,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胰岛细胞不受垂体细胞分泌物的调节所以 B 调节方式错误C 是神经调节的过程中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过程模型,该模型正确D 是血糖平衡调节的曲线模型,饭后一段时间内血糖升高,胰岛素的含量应该升高,胰高血糖素含量应该降低,血糖降低后,胰岛素的含量应该降低,胰高血糖素正好相反所以,D模型错误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

26、在联系。15.下列关于核酸、蛋白质与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11 -A. RNA 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均可合成出病毒的 DNAB.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都是通过遗传信息的传递实现的C. 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的直接原因一定是 mRNA 发生了改变D.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与性状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答案】B【解析】【分析】RNA 病毒合成蛋白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 RNA 为模板逆转录合成 DNA,DNA 再转录成 RNA,再以 RNA 为模板合成蛋白质,另一种直接以 RNA 为模板,合成蛋白质。【详解】有些 RNA 病毒可直接以体内 RNA 为模板合成蛋白质,与 RNA 复制得到 RNA 组成

27、新的RNA 病毒,并不都需要合成出病毒的 DNA,A 错误;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都是通过遗传信息的传递实现的,B 正确;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可能是由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排列顺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并不是 mRNA 发生了改变,C 错误;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但不是一个基因控制一个性状,如身高是由多个基因控制,D 错误。故选 B。【点睛】熟记并掌握 RNA 病毒合成蛋白质方式,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蛋白质结构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6.中科院陈雁研究组研究阐明了糖原代谢关键蛋白 PPP1R3G 在维持葡萄糖稳态中的作用,调节机理如下图:小鼠实验发现:饥饿时肝细胞中 PPP

28、1R3G 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提高,使糖原合成酶(GS)的活性提高,从而能够在进食后的短时间内,快速合成肝糖原,导致血糖水平快速降低;进食后该基因表达水平则降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PPP1R3G 蛋白基因的表达过程是在细胞质中完成的B. 该图说明某些信息调节分子直接参与了细胞代谢过程- 12 -C. 推测 PPP1R3G 基因的表达受进食和饥饿周期调控D. 该研究完全推翻了胰岛素降低血糖的调节机制【答案】C【解析】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与翻译两个阶段,转录主要在细胞核内完成,翻译则在细胞质中完成,A 错误;据图可知,糖原合成酶在此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它只是

29、对细胞的代谢起催化作用,而没有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过程,B 错误;据题意“饥饿时肝细胞中 PPP1R3G 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提高,使糖原合成酶(GS)的活性提高,从而能够在进食后的短时间内,快速合成肝糖原”可知 PPP1R3G 基因的表达受进食和饥饿周期调控,C 正确;据题意可知,在血糖调节过程中,除了激素起调节作用外,糖原合成酶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该研究是对胰岛素降低血糖的调节机制的一个重要补充,而不是推翻,D 错误。17.下列有关生态学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 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少,所获得的能量越少B. 外来入侵种会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

30、. “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农田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的循环利用D. 利用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可保护生物多样性【答案】D【解析】【分析】有害物质有逐渐积累效应,因此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高,根据能量金字塔,能量传递过程中,不会百分之百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因此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能量越少。【详解】根据分析,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高,所获得的能量越少,A 错误;如外来物种适应性强,在当地大面积生长,与本地物种发生竞争,会使本地物种数量减少,甚至消失,丰富度降低,B 错误;“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农田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物质是可以反复利用

31、的,能量是不可循环的,C 错误;利用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等多种生物技术,可保护濒临灭绝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D正确。故选 D。【点睛】熟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3 -18.豌豆的高蔓对矮蔓为显性,如图是用三种方法培育纯合矮蔓抗病豌豆的示意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方法、所涉及的原理都有基因重组B. 方法利用花药培育出单倍体的过程与植物激素密切相关C. 方法中矮蔓抗病植株自交一代即可得所育品种D. 图示筛选过程中,抗病基因的频率不断升高【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为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一共采取了三种育种手段: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和诱变育

32、种。方法是连续自交、汰劣留良的过程,为花药离体培养,都涉及减数分裂,而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A 正确;方法利用花药培育出单倍体的过程,离不开植物激素的调节,B 正确;方法是诱变育种,经 X 射线照射获得的抗病性状,若为显性,则矮蔓抗病植株为杂合子,自交一代获得的矮蔓抗病植株中纯合子与杂合子共存,还需继续自交,若为隐性,则矮蔓抗病植株为纯合子(可能性极小) ,不需自交,C 错误;图中各种筛选过程均为人工选择,导致抗病基因的频率不断升高,D 正确。【点睛】此题不能得出正确答案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几种常见的育种方法、过程、原理不清楚;二是不能通过识图得到有效信息。熟记相关的知识点并把握其

33、内在的联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19.生态护坡是指利用植被对斜坡进行保护的综合技术。如图为某海岸生态护坡及部分 食物网示意图,则以下论述合理的是(图中字母代表不同种群的同化量)- 14 -A. 低潮带至超高潮带分布的植物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 在人类的参与下,植被稀少的荒滩通过次生演替成为物种较丰富的坡地群落C. 图示食物网中,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b+d+e)/aD. 图示所有生物可以组成一个生物群落【答案】B【解析】【分析】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

34、】低潮带至超高潮带的土壤湿度不同,所分布的植物不同这主要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A 错误;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在人类的参与下,植被稀少的荒滩演替为坡地群落,因荒滩原有土壤条件等基本保留 ,所以其发生的演替为属于次生演替,B 正确;依图可知,图中第一营养级为樟毛等植物,固定的能量为 a,第二营养级有:小型飞行草食动物(b) 、大型飞行草食动物(d) 、地面草食动物(e) ,第三营养级有蜘蛛、沙氏变色蜥、小型地面肉食动物,第三营养级能量并未给出,因此无法计算出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 (b+d+e)/a 应为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C 错误;图示并没有把该地区

35、所有生物标识出来,群落概念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活在区域内的全部生物,故 D 错误。故选 B。【点睛】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并熟记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功能等知识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0.蜂毒素是工蜂毒腺分泌的多肽,具有抗菌、抗病毒及抗肿瘤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如图表示癌细胞在一定浓度的蜂毒素培养液中培养一定时间后,细胞内核 DNA 的相对含量如图所- 15 -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蜂毒素可能通过延长癌细胞的细胞分裂间期来抑制其增殖B. 控制蜂毒素合成的直接模板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C. 工蜂和雄蜂都是由蜂王的卵细胞发育而成的单倍体D. 核 DNA 含量为 4C 的癌细

36、胞一定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答案】A【解析】【分析】依图可知,细胞内核 DNA 含量有 2C ,2C-4C,4C,2C 表示 DNA 数量还未加倍,2C-4C 数量正在加倍,4C 已加倍完成,因此 2C 代表间期尚未复制的细胞,2C-4C 代表间期正在复制的细胞,4C 代表分裂期的细胞。【详解】依图所示,加入蜂毒素的实验组,2C ,2C-4C 细胞数目都比未加入蜂毒素的对照组多,说明蜂毒素可能通过延长癌细胞的细胞分裂间期来抑制其增殖,A 正确;因蜂毒素是工蜂毒腺分泌的多肽,因此蜂毒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是 mRNA,m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B 错误;雄蜂是由卵细胞发育而

37、成的单倍体,工蜂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C 错误;核 DNA 含量为 4C 的癌细胞处于分裂期,可能是前期,中期,后期,不一定是后期,D 错误。故选 A。【点睛】掌握细胞内核 DNA 含量变化,并根据图示推出蜂毒素对间期有抑制作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1.如果图中方框表示细胞,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16 -A. 若图中细胞为胰岛 B 细胞,则可能为神经递质,为胰岛素B. 若图中细胞为体细胞,为胰岛素,则其会促进该细胞摄取、利用葡萄糖C. 若为胰岛素,则过程需要依赖结构的流动性D. 若为胰岛素,则其形成过程需要高尔基体和溶酶体的参与【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胰岛素合成、分泌过程,分

38、泌蛋白从合成到分泌过程依次是:核糖体(合成)内质网(第一步加工)高尔基体(第二步加工)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 ,此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详解】当兴奋传至胰岛 B 细胞,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A 正确;胰岛素降血糖的机理是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能力,B 正确;胰岛素为分泌蛋白,分泌蛋白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细胞外,胞吐过程细胞膜的形状改变,需要需要依赖结构的流动性,C 正确;依分析可知,其过程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细胞器,不需要溶酶体,D 错误。故选 D。【点睛】熟记胰岛素的化学本质,胰岛素的生理作用,细胞膜的流动性,分泌蛋白过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2.图 a、b

39、 分别表示先将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相似的甲、乙两种水蚤培养在不同铜 浓度培养液中,然后再培养在无铜适宜培养液而获得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结论不科学的是- 17 -A. 乙种水蚤的抗污染能力强于甲种的B. 在含铜培养液中培养,水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C. 可通过改变环境来改变两种生物之间原有的种间关系D. 环境改变,水蚤的进化方向也改变【答案】C【解析】【分析】依图 a 可知,当铜浓度大于 10g/L,乙种水蚤数目多于甲种,再培养在无铜适宜培养液,甲的数目多于乙;依图 b 可知,当铜浓度大于 30g/L,乙种水蚤数目多于甲种,再培养在无铜适宜培养液,甲的数目增多,乙的数目在减少。【详解】当铜浓

40、度大于 10g/L 或大于 30g/L,乙的数目都是多于甲,因此乙种水蚤的抗污染能力强于甲种的,A 正确;在含铜培养液中培养,水蚤会发生各种突变,能抗污染的水蚤生存下来,不能抗污染的水蚤死亡,因此在含铜培养液中培养,水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B 正确;在有铜和无铜的两种环境中,两种水蚤的种间关系都是竞争,C 错误;自然选择人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放在含铜培养液环境中,水蚤的进化方向朝着抗污染的方向进化,D 正确。故选 C。【点睛】抓住图示中所涵盖的信息,掌握自然选择概念、种间关系类型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3.运用生态学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利用性引诱剂诱捕某害虫

41、的雄性个体,主要是通过提高害虫的死亡率来降低该害虫的种群密度B. 海洋捕捞时在鱼群数量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捕捞能够保持鱼群数量在短时间内迅速恢- 18 -复C. 将农作物秸秆沤肥施给农作物,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D. 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可以起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答案】D【解析】用性引诱剂诱捕某害虫的雄虫,能破坏害虫的正常性别比例从而降低出生率,进而使该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A 项错误;K/2(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所以海洋捕捞时,捕捞后使鱼群数量维持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才能够保持鱼群数量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而不是在 K/2 时捕捞,故 B 项错误;能量流动是单

42、向的,不能被循环利用,C 项错误;“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 ,所以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可以起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D 项正确。24.胆固醇是人体中的一种重要化合物,血浆中胆固醇的含量受 LDL(一种胆固醇含量为45的脂蛋白)的影响。细胞中胆固醇的来源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当细胞中胆固醇含量过高时,图中的过程将会受到抑制,属于正反馈调节B. 图中胆固醇、mRNA 和 LDL 受体的化学本质不同、功能不同C. 图中的和过程,其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同的是 TA、UAD. 乙酰 CoA、胆固醇、mRNA 和 LDL 受体共有的元素组成是 C、H、O【答案】A【解析】【分析】依图可知:过

43、程是转录,转录是以 DNA 为模板合成 mRNA,过程是翻译,翻译是以 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LDL 与 LDL 受体结合也可合成胆固醇,糖的组成元素是 C、H、O,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 C、H、O、N,核酸的组成元素是 C、H、O、N、P,脂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P) 。【详解】当细胞中胆固醇含量过高时,反过来抑制的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A 错误;胆- 19 -固醇的化学本质是固醇,属于脂质,mRNA 的化学本质是核酸,LDL 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因物质不同其功能也不同,B 正确;DNA 含有 A、T、C、G 四种碱基,RNA 含有 A、U、C、G 四种碱基,过程是 DNA 转

44、录,转录是以 DNA 为模板合成 mRNA ,配对方式中既有 TA 配对、也有 AU 配对,过程是翻译,翻译是 mRNA 中的密码子与 tRNA 中的反密码子配对,配对方式中仅有 AU 配对, C 正确;各种化合物的组成元素都有 C、H、O,D 正确。故选 A。【点睛】正反馈是结果作为信息能够促进原来的生命活动,负反馈是结果作为信息能够抑制原来的生命活动,胆固醇含量过高时,反过来抑制的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25.用 32P 标记玉米体细胞(含 20 条染色体)的 DNA 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 含32P 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分裂和分化,并最终形成完整的玉米植株。下列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A.

45、 该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所使用培养基中通常需要加入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B. 由于玉米是自养生物,因此培养基中可不加有机物成分C. 若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 32P 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40 条和 5 条,则该 细胞可能处于第三次分裂的后期D. 形成玉米植株过程中,细胞发生分化,但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变化【答案】B【解析】【分析】依题可知“由玉米体细胞分裂和分化,并最终形成完整的玉米植株”整个过程是植物组织培养,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全能性是组织细胞具备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用 32P 标记玉米体细胞,玉米体细胞的 20 条染色体都被标记上 32P,放在不含 32P 的培养基

46、中培养,新合成的 DNA 子链不带有 32P 标记。【详解】由分析可知,该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为促进细胞的分裂和分化,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A 正确;玉米是自养生物,是玉米植株绿色植物细胞具有光合作用能力合成有机物,但是单个玉米体细胞,细胞中不一定含有叶绿体,不一定进行光合作用,B 错误;因玉米正常体细胞有 20 条染色体,若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是 40 条,说明该时期染色体数目加倍,该时期为有丝分裂的后期,因玉米体细胞的 20 条染色体都被标记32P,第一次分裂后期有 40 条染色体带有 32P 标记,第二次分裂后期共有 20 条染色体带有32P 标记,移向同一极的可能有

47、 0-20 条染色体带有 32P 标记,所以第三次分裂后期可能含有0-20 条染色体带有 32P 标记,C 正确;细胞分化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 20 -改变,D 正确。故选 B。【点睛】掌握植物细胞全能性概念,DNA 复制特点以及细胞分裂过程中 DNA、染色体数目变化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6.如图中 ad 表示连续分裂的某植物细胞的两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核膜、核仁的解体应发生在 a、c 时期B. 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其在 a、c 时期发挥作用C. 人工诱变育种最好的时期是 b、d 时期D. b、d 时期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答案】D【解析】【分析

48、】本题主要考察细胞周期,依图可知,a、c 时间较长,为分裂间期,b、d 时间较短,为分裂期,分裂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末期;间期完成 DNA 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前期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核仁、核膜逐渐消失,中期染色体整齐的排列在赤道版上,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末期核仁、核膜重新出现,纺锤体,染色体消失。【详解】核膜、核仁的解体发生在前期,应在 b、d 时期,A 错误;纺锤体的形成在前期,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应在 b、d 时期发挥作用,B 错误;人工诱变育种最好的时期在间期,为 a、c 时期,C 错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主要发生在间期,也可以发生在分裂期,D 正确。故选

49、 D。【点睛】掌握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和分裂期时间占比和各时期分裂特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7.研究发现,当电信号传至突触小体时,会引起细胞膜上 Ca2+通道打开,并使 Ca2+内流,从而促进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兴奋,具体过程如图,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21 -A. 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为胞吐,不需要消耗能量B. 组织液中 Ca2+浓度降低,会增强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C. 当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D. 图中涉及的原理包括细胞膜的流动性,不包括选择透过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为胞吐,依靠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A 错误;Ca2+可以促进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故组织液 Ca2+浓度下降将引起乙酰胆碱分泌量减少,则会减弱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A 错误;神经递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电位的变化,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C 正确;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离子的进出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 错误。考点:突触的结构和功能【名师点睛】突触由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