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1 ,大小:2.05MB ,
资源ID:1120939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12093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progressking1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1、- 1 -2018-2019 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如果说闻一多是新月派诗歌的元帅型人物,新月派的副帅就是徐志摩。他们的主张虽然差不多,但写起诗来,他和闻一多相比还是有比较大的风格上的差异。徐志摩跟闻一多相同的是他也喜欢讲点道理,讲点理论,向人炫耀他的学历。但他那些文章看来看去,你总觉得他不一定是一个好学生,道理讲得比较差。在新月派里,论理论修养他不如闻一多,不如梁实秋,这也未必就是缺点,他的性格就是不喜欢枯燥、繁琐的理论。喜欢徐志摩诗歌的人一般以青少年为主,在中文系待着,二年级以上的人恐怕就没有喜欢徐志摩的了。徐志摩的诗给人的

2、感觉是更加依靠灵感,所以在当时被看成是天才诗人。徐志摩的确是天才,他自己也说,他写诗是靠灵魂深处来的一股暖意,这没法用道理来解释。胡适有自己的诗歌理论,郭沫若有自己的诗歌理论,闻一多也有,但徐志摩所依靠的就是灵魂深处来的一股暖意。其实徐志摩最好的诗不是再别康桥 ,比如他的沙扬娜拉写得更好。这首诗非常短,不整齐,不押韵,好像不符合新月派的三美主张,但是你读起来有一种内在的整齐,内在的韵律,它的表达形式和它的表达对象完美地统一了。另外有一首既整齐又自然的诗叫雪花的快乐 ,可以说既能代表徐志摩,也能代表新月派。这诗一共是四节,每一节的形式都一样,整齐和不整齐是搭配的。这首诗每一节选的韵也是很见匠心的

3、,潇洒的时候用的花韵,飞扬用的是比较明亮的韵,最后落到姑娘身上的时候变成消融,变成鼻音结尾。这首诗几乎无可挑剔,能够代表徐志摩的艺术成就。如果说新诗要格律化,徐志摩的这种格律化是受人欢迎的,但是这种格律化需要诗人本身的天才。格律没有束缚人,相反刺激人们去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在闻一多、徐志摩之外,新月派还有朱湘。朱湘和闻一多、徐志摩都不一样,他是刻苦作诗的人。闻一多用心但不刻苦,徐志摩是天才更不用刻苦,而朱湘是认认真真的,像做学问一样的,把作诗看成一种工作,看成一种科学实验。比如他曾琢磨过一个问题,新诗一行一句到底写几个字为好?他就进行这样的实验:写过五个字、六个字、七个字,一直写到九个字。最后

4、得出一个结论,新诗每行不宜超过十一个字,但不知道其中有什么道理。朱湘写了很多叙事诗。诗歌以抒情见长,但是专门有一类为叙事诗。闻一多等人也探索- 2 -过叙事诗,只是朱湘相对写得好,他写过一些长篇的叙事诗。朱湘这个人不像闻一多、徐志摩交友广泛,他脾气不好,与他人的关系不好,不善于交往,所以他的影响不是特别大,人们只能从他发表的作品中了解他。他和徐志摩、闻一多相同的地方是也很注重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如采莲曲在形式上一句长、一句短,读起来很像小船在摆动,有采莲的运动感。新月派是为中国新诗的格律化作出最重要贡献的一个诗派,但是朱湘的个人命运比较悲惨,后来由于生活的种种压迫,他自杀了,投水而亡。新月派诗歌

5、的三员大将皆无善终,令人惋惜不已,不得不感叹新诗的格律化道路怎么这么艰难!(摘自国文国史三十年孔庆东著)1. 下列对闻一多和徐志摩的比较,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徐志摩和闻一多的诗歌主张差不多,平时喜欢讲点道理,讲点理论,但徐志摩的道理讲得比较差,在理论修养上逊于闻一多。B. 徐志摩和闻一多的写作风格差异不大,二人都很注重诗歌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C. 徐志摩和闻一多都不是刻苦作诗的人,徐志摩是天才,不用刻苦;闻一多很用心,但还没有到刻苦的程度。D. 徐志摩、闻一多交友广泛,他们的诗在当时的诗坛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二人均未善终,令人惋惜。2. 下列对徐志摩诗歌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6、. 一般来说,诗人创作应该以深厚的理论修养作为功底,反之就成了他的缺憾。但在徐志摩那里却未必如此。B. 徐志摩从性格上不喜欢枯燥繁琐的理论,他写诗更加依靠灵感,依靠灵魂深处来的一股暖意,青少年一般很喜欢他的诗。C. 雪花的快乐既能体现新月派的主张又能体现徐志摩的创作成就,它因为在押韵上无可挑剔而至善至美。D. 在徐志摩创作的诗歌中,作者认为沙扬娜拉比再别康桥更好, 沙扬娜拉有着内在的整齐和韵律,实现了表达形式和表达对象的完美统一。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新月派主张新诗格律化,这种格律不但没有束缚徐志摩这样的天才诗人,反而刺激了他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B. 新诗格律化

7、的过程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这完全是因为其三位代表诗人没得到善终,但新月派对中国诗歌格律化所做的贡献是不可替代的。- 3 -C. 朱湘以做学问、做科学实验的态度作诗,他曾琢磨过新诗一行一句的字数,最后得出每行不宜超过十一个字的结论。D. 朱湘写了很多叙事诗,相对闻一多等人,成就较高,但由于他性格古怪,与人交往较少,因此影响较小。【答案】1. B 2. C 3. B【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仔细对照原文和选项,重点是注意选项的表述和原文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B 项, “写作风格差异不大”错,写作风格差异很大。原文

8、“但写起诗来,他和闻一多相比还是有比较大的风格上的差异” 。故选 B 项。【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C 项, 雪花的快乐几乎无可挑剔,不只是音韵方面,如“整齐又自然” “每一节的形式都一样,整齐和不整齐是搭配的”等。故选 C 项。【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对比分析,找出正确答案。B 项,新诗格律化艰难,三位代

9、表诗人没得到善终并不是唯一体现。表述过于绝对、单一。原文“新月派诗歌的三员大将皆无善终,令人惋惜不已,不得不感叹新诗的格律化道路怎么这么艰难” 。故选 B 项。【点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 4 -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

10、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任公先生的这一篇讲演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

11、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 “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洪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 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

12、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 ,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

13、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 5 -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赏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课文题为记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

14、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B. 作者是在描写刻画梁任公先生的性格特征时,运用了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等细节的正面描写,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中展示人物性格特征。C. 作者在文中提到显宦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运用了反衬的手法,说明只有梁任公的演讲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表现梁任公演讲的动人和受欢迎。D. 作者抓住鲜活的细节,刻画出一个栩栩如生的梁任公先生。出口成章,倒背如流,即使偶有阻塞,敲击脑瓜儿延续,其情态可掬,令人莞尔。5. 梁任公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6. 作者引用箜篌引有什么作用?【答案】4. B 5. 表现了梁任公研究学问的

15、认真,他全身心地投入,与书中的主人公同欢笑、共命运,从侧面表现出他的富有激情、认真的性格特点。 6. 箜篌引简短鲜明,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当年就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又遇到实际的环境,因此,印象更深刻。引用这首诗充分说明先生讲得逼真、深刻,侧面表现出先生才华横溢。【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和分析表现手法等的能力。首先通读全篇,把握作品的主题、手法等,然后对照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比照,最终确定答案。B 项,没有心理描写。故选 B 项。【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题干问“梁任公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

16、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作答时要侧重于分析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首先应整体把握文- 6 -中人物性格特点,注意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同时注意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性的语句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文中有“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 ,表现了梁任公讲演的投入,对学问研究的深入,能真正领悟作者以及书中主人公的情感。也从侧面表现了梁任公讲演的认真、富有激情,流露出他真挚的感情。【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此处要求分析“作者引

17、用箜篌引有什么作用” ,解答时可以从文本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表现等角度考虑。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四句十六字,简短鲜明,文中说“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 ”梁任公讲箜篌引 ,当年就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又遇到实际的环境,顿时忆起这首古诗, “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这充分说明梁任公的演讲非常生动、形象、精彩,他的演讲给作者以深刻影响,也从侧面表现出梁任公才

18、华横溢。【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别了, “不列颠尼亚”周婷 杨兴在香港飘扬了 150 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英国的告别仪式是 30

19、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 25 任港督的庭院。- 7 -4 时 30 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4 时 40 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 5 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 ,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 1885 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陈迹。晚 6 时 15

20、 分,象征英国管制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里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 “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在香港上空。150 多年的英国管制即将结束。 ”7 时 45 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 年前,是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

21、1997 年 6 月 30 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 “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0 点 40 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 28 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 1997 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从 1841 年 1 月 26 日英国

22、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 1997 年 7 月 1 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 156 年 5 个月零 4 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7.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 文章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香港回归这一重大的历史时刻,字里行间流露出强烈的自豪感,文章中港督府的沧桑巨变暗示了香港的百年变迁,也反映出中国的日益强大。B. “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描写出王子和末任港督乘船驶离香港的情形,- 8 -暗示这艘船及船上的人永远不能再以征服者的姿态出现在这片土地上。C. 英国曾经侵占了大量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 。香港脱离英国的统治,回归祖国,可

23、以说在中国香港的土地上,英国殖民统治的太阳落下了。故把英国的告别仪式称为“日落仪式” 。D. “从海上来”指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强占了中国的领土,开始殖民统治。 “从海上去”意味着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历史与现实形成今昔对比,引发读者回忆历史的沧桑巨变。自豪之情,油然而生。8.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个倒装句,是为了突出“别了” ,用委婉略含嘲讽的口气,表明英国在香港统治的结束。B. 第三段中写彭定康“面色凝重” ,表现了他黯然神伤的样子,也表现了作者对他的同情,从侧面也反映了中国人民收回香港的自豪之情。C. 本文从客观的角度叙述了“不列颠尼亚”离

24、开香港的过程,突出了香港回归的意义: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结束,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被洗刷,抒发了中华儿女的自信自豪之感。D. 报道重大历史事件,描述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历史的回顾,可以增加作品的厚重感。别了,不列颠尼亚在这一方面堪称典范。9. 这篇新闻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你认为它胜在什么地方?请从标题、选材、细节中任选两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答案】7. A 8. B 9. 标题双关。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海面。而另一方面, “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中国屈辱的一段历史终被

25、洗雪。选材独特。作者选择了英方撤离这一角度,这一角度比较新颖,并且可以自然地穿插英国人登上香港开始殖民统治的历史,增强文章的历史厚重感。注重细节。文章在报道香港回归时,从细节入手,在细节中蕴含着深刻的意味,在平淡的笔调中洋溢着浓烈的感情。【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来确定答案。A 项, “港督府的沧桑巨变暗示了香港的百年变迁,也反映出中国的日益强大”于文无据。故选 A 项。- 9 -【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

26、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辨析,判断正误。B 项, “也表现了作者对他的同情”错,作者没有对他表现出同情。故选 B 项。【9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属于探究类题目,答题时有两个方向分别为向内挖掘和向外扩展,向内挖掘解释用文章中的内容答题,向外扩展要结合现实,如没有明确的要求不做向外扩展式答题。向内挖掘又有两种:第一就某一点作深入的探究,另一种方式多个角度列举,适用于文中叙述的较宽泛,但每点都不深入。本题适用第二种方式,先提出观点,然后结合原文事例作具体的解释。本题可以结合标题的双关义和选材的独特以及写作上的细节要求等加以分析即

27、可。如标题“别了, 不列颠尼亚 ”,既有表层含义,又有深层含义。 “不列颠尼亚”是参加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 “别了” ,从字面上看,是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而深层含义是香港告别了英国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如细节描写:“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 、 “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 、 “广场上灯光渐暗” 、 “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等描述性的语言使描述对象生动、形象、可感。细节的交代,如“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 、 “代表女王统治了香港五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志的黑色劳斯莱

28、斯 ,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 “将于 1997 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 、 “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等,把事情的因果、始末交代得具体、清楚。这样一个旷古未有的仪式,可描述的细节很多。但作者只从“告别”切入,将目光聚焦于“历史的终结与开始”这一主题,所有的细节均服务于这一主题。【点睛】新闻调查提建议、谈看法的题目一般是对文章的内容的分析概话,不是针对此现象信马由缰,海阔天空,甚至提出和文章内容不相关或相悖的观点,而是对文中相关内容及专家的观点的概括和总结。同时注意介绍的一些成功的案例,以及会存在的问题,成功的地方坚持,存在的问题要避免或如何

29、解决等。二、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10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30、;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 ,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节选自鸿门宴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吾入关/秋毫不敢

31、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B.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C.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D.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11. 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吾入关”中的“关” ,指的是函谷关。在文言文中说到“关” ,一般也是专指函谷关。B. “籍吏民”意思是:官吏、百姓的户籍;“封府库”意思是:封上官府的仓库。C. “兄事之”: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侍奉他。兄,名词活用为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D. 约为婚姻:双方约定成为儿女亲家。婚姻:古今异义词,古义指约为儿女亲家,男方为婚,女方为姻。12. 下列对原文有关

32、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骂鲰生、拉拢项伯等细节表现出了刘邦能言善辩、善于应变的性格。B. 项羽信任项伯,改变主意,答应“善遇”刘邦,为鸿门宴最后的结局埋下伏笔。C. 项伯为报私恩夜访张良,这使战争危机忽然出现了转机。D. 紧急形势下,张良只要刘邦去见项伯,可见他也不知如何是好。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1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答案】10. A 11. B 12. D 13. (1)项伯连夜赶到刘邦驻军地,秘密地见了张良,把事情完整地告诉了他。 (2)派遣将士把守关卡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

33、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解析】【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般应注意: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本题结合上下文,通览全句,在整体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人物、事件及关键词判断。句子“所近”是“所+动词”的所字结构,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 D 项。 “籍吏民”与“封府库”都是动宾结构,是两个并列句子,中间要断开,所以排除 B、C 项。故选 A 项。【1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考生应先疏通文意,然后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最后与选项内容进行比较分析。B 项, “籍

34、吏民意思是:官吏、百姓的户籍”错, “籍吏民”意思是“登记了官吏、百姓” , “籍”这里是名词作动词,登记。故选 B 项。【1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从历年高考出题规律来看,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解答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D 项, “不知如何是好”错,张良对刘邦一连串的问话,其实是给刘邦出了关键的一计。故选 D 项。【13 题详解】试题分析

35、: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注意:首先要回到句子所在的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第一句关键词:“之” ,到;“私” ,秘密;“具告以事” ,状语后置句;“以” ,介词,把。第一句关键词:“所以” ,的原因;“出入” ,偏义复词,进入;“非常” ,古今异义词,意外的变故。- 12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36、;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楚军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刘邦)他们一起死了。 ”张良说:“我替韩王护送沛公(入关) ,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 ”于是张良进去,详细地告诉了刘邦。刘邦大惊,说:“这该怎么办?”张良说: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说:“一个浅陋无知的小人劝

37、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 ”所以就听了他的话。 ”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以比得上项王的吗?”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当然不能啊。这又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您亲自告诉项伯,说刘邦不敢背叛项王。 ”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现在事情危急,幸亏他来告诉我。 ”刘邦说:他和你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比我大。 ”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 ”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刘邦捧上一杯酒向项伯祝酒,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

38、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恩德。 ”项伯答应了,告诉刘邦说:“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 ”刘邦说:“好。 ”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营里,把刘邦的话报告了项羽。趁机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关来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要攻打他,这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此好好对待他。 ”项王答应了。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代赠李商隐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13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39、,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丁香花的颜色以白色或淡紫色为主,颜色并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因此,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丁香花是美丽、高洁和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B. “楼上黄昏“,点明时间是薄暮时分,地点是在高楼之上。是说黄昏时分,诗人渴望休息以缓解疲劳和愁绪。C. “玉梯横绝” ,是说玉梯横断,无由得上,喻指情人被阻,不能来此相会。 “月如钩” ,烘托了环境的寂寞与凄清,月的缺而不圆,就像是一对情人的不得会合。D. 愁人眼里无春色,抬头望月,新月如钩。低头近观,只见芭蕉树的蕉心还未舒展,丁香树上尽是缄结不开的花蕾;它们共同对着黄昏时清冷的春风,各自含愁不解。15.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

40、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4. B 15. 以景托情。从诗的主人公所见到的缺月、芭蕉、丁香等景物中,衬托出她失望、愁苦的情感。比喻(或象征) 。这里的芭蕉,是蕉心还未展开的芭蕉,这里的丁香,也不是花瓣盛开的丁香,而是缄结不开的花蕾。它们共同对着黄昏时清冷的春风,哀愁无限。这既是女子眼前实景的真实描绘,又是借物写人,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隐喻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解析】【1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

41、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B 项, “诗人渴望休息以缓解疲劳和愁绪”错。 “楼上黄昏” ,点明时间是薄暮时分,地点是在高楼之上。在中国古代诗词作品里,这样的环境有很强的暗示性,往往用来点染离愁与相思。如李白的“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就是在这样一种意境中展开。主人公在黄昏时分登上高楼,想凭栏远眺,最终却凄然作罢。 “休” ,即停止、罢休之意。故选 B 项。【1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

42、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其中运用的一些艺术手法。而诗歌的情感分析,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题干问“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考生作答时要立足于整首诗,本- 14 -诗以一女子的口吻,写她不能与情人相会的愁绪。诗中所写的时间是春日的黄昏。诗人用以景托情的手法,从诗的主人公所见到的缺月、芭蕉、丁香等景物中,衬托出她内心的失望、愁苦。缺月如钩是女子抬头所见远处天上之景,芭蕉,是蕉心还未展开的芭蕉,丁香,是缄结不开的花蕾。它们共同对着黄昏时清冷的春风,哀愁无限,这既是女子眼前实景的真实描绘,同时又是借物写人,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隐

43、喻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诗中景与情、物与人融为一体。【点睛】古代诗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是复杂多样的。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在表现手法上,多用比兴、对比、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相衬等;此外,还有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衬托(以乐衬哀、以哀衬乐、以静写动、以动写静、欲扬先抑、欲扬先抑。 )本题主要从修辞手法和行文结构方面来赏析。名篇名句默写16.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之为“士”的句子是:_,_ 。(2)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之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

44、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_,_。(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 _,_ 。【答案】 (1). 士不可以不弘毅 (2). 任重而道远 (3).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4). 骈死于槽枥之间 (5). 入则无法家拂士 (6).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解析】【详解】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弘毅” “祇辱” “骈” “槽枥” “拂”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

45、现在新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 ,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15 -木版年画的雏形有避邪的内容,也有祈福的含义。等到祈福的愿望成为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木版年画的题材就变得_了。一切对生活的欲求与向往,比如生活富足、庄稼丰收、老人长寿等等,都展现在年画上。特别是在_的日子里,这些年画分外具有感染力,给人们带来安慰、鼓励和希冀,充分展示了人们的生命理想与生活情感。所以,木版年画中最重要的价值是精神价值。木版年画往往是进行民间道德伦理规范、文化艺术和生活知识教育的重要平台。木

46、版年画涉及历史、宗教、神话、传说、戏曲等,反映社会生活之广阔,可谓_。木版年画描绘过的戏曲多不胜数,不少在年画上出现过的剧目如今早已绝迹不存。至于那种绘声绘色的描写民俗风情的年画,带着不同地域与时代的气息,记录了大量珍贵的人文信息,更是木版年画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画面都出自农民独特的视角。 ( ) ,他们的画笔与刻刀直接反映着自己的爱憎、趣味、生活态度、文化心理以及价值观,深刻地外化农民心灵的年画,大量深藏在年画的遗存中。然而,这些遗存却不为人知地散落在民间。17. 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多姿多彩 迎来送往 无所不有 B. 多姿多彩 辞旧迎

47、新 无所不有C. 丰富多彩 迎来送往 无所不包 D. 丰富多彩 辞旧迎新 无所不包18. 文中画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木版年画往往是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文化艺术和生活知识教育的重要工具。B. 木版年画往往是民间进行道徳伦理规范、文化艺术传播和生活知识教育的重要平台。C. 木版年画往往是进行道德伦理规范、生活知识教育和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工具。D. 木版年画往往是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生活知识教育和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平台。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农民是木版年画的原创者B. 农民是木版年画的销售者C. 农民是木板年画的始作俑者D. 农民是木版年

48、画的消费者【答案】17. D 18. C 19. A【解析】【1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段,把握语境含意,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 16 -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丰富多彩:形容内容丰富,花色繁多。多姿多彩:形容颜色形态多样。修饰“木版年画的题材”应用“丰富多彩” 。辞旧迎新:指的是告别旧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即庆贺新年的意思。迎来送往:指走的欢送,来的欢迎,形容忙于交际应酬。根据横线后文“年画”推断出此处选用成语“辞旧迎新” 。无所不包,是指没有什么不被包括,形容包含的东西

49、非常多。无所不有,是什么都有,多指不好的事物。根据语境“木版年画涉及历史、宗教、神话、传说、戏曲等,反映社会生活之广阔” ,是说木版年画涉及的东西非常多,应用“无所不包” 。故选 D 项。【1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本题选项中,可发现句子存在语序不当、成分残缺和主宾搭配不当的语病,首先主宾搭配不当,木版年画应是工具而不是平台,排除 BD 两项。成分残缺, “文化艺术”后缺“传播”一词,排除 A 项。而且“民间”表范围,应放在“是”的后面,另外,依据递进语意,应调整句中语序为“道德伦理规范、生活知识教育和文化艺术传播” ,故选 C 项。【19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