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2.03MB ,
资源ID:1120985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12098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浙江省临安市於潜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terrorscript15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浙江省临安市於潜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1、- 1 -2018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杭州地区七校联合复习卷高一年级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18 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那日,我与邻(ln)居前往湖南张家界武陵源天子山风景区游玩,恰逢春雪降临,只见云雾在峰林间若隐若现,时而低空萦(yng)绕,时而漫步峰颠,宛如童话般的春日冰雪世界。B. 天池山“7.18”山洪爆发灾害事件发生以来,该县第一时间启动应(yng)急预案,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现场坐阵指挥,不间(jin)断开展人员搜救工作,尽全力做好灾情应对及善后处置各项工作。C. 散文是倍受读者青睐的文体,古今中外的散文家凭借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文

2、采斐(fi)然、脍(kui)炙人口的名篇。D. 身处西藏一隅(y) ,仿佛置身于净心的祥和安静之地:阳光灿烂,经幡飞舞,身旁不时传来阵阵清晰而混(hn)沌的远古呼唤,令人思绪万千,浮想联篇。【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的能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 ,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题中 A

3、 项,峰颠峰巅;B 项,坐阵坐镇,不间(jin)断;D 项,浮想联篇浮想联翩。故选 C。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论语中,君子有着极高的内心修养,极好的行为准则。君子内心的人格修养来自不断地学习和思考。学习和思考是君子实现其人格理想、成为人格典范的前提和基础。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有通过学习和思考,才能拥有立身处世的能力,拥有洞穿宇宙人生的犀利眼光与广阔视野。孔子重视学习儒家典籍,强调在政治实践中贯穿礼乐教化的原则,以实现儒家的社会理想。乙子曰:“兴于诗 ,立于礼,成于乐。 ”这表明, 诗在孔子时期是君子修身的重要项目。正是通过学诗 ,君子才更具有人生美学意- 2 -义上的价

4、值仁义,知礼。丙“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是精神化的人,他追求的不是物质和名利,而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感,其核心就是仁义。仁者,爱人;义者,宜也。但很多时候,人总要面临仁义与利益的选择。 里仁篇对此表达了明确的看法:“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典范 B. 立身处世 C. 贯穿 D. 正是3. 文段中划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误用的一项是( )A. 甲 B. 乙 C. 丙【答案】2. C 3. C【解析】【2 题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

5、语境,典范: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立身处世:指做人和在社会上待人接物的种种活动。贯穿:穿过;连通。句中后面是“原则” ,应用“贯彻” 。正是:恰是。故选 C。【3 题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句中作为句子的一部分,句内的句号去掉,引号外加逗号。故选C。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喜剧小品风趣幽默、短小精悍,能生动鲜活地反映现实生活,是深受广大群众所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B. 机器人“阿尔法狗”在围棋比赛中

6、打败韩国高手,这让很多人担心今后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否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C. 美国能源信息局最新数据显示,上周美国全国商业原油库存增加 120 万桶。上周美国日均原油产量至少增加 3.7 万桶至 920 万桶。D. “返乡离乡”模式构成了中国式大迁徙,其背后蕴含着“中国式孝心”的拼搏与无奈。离家的脚步越来越近,心里不由得一阵怅然。父母的衰老和孤独,让远行的脚步无法义- 3 -无反顾。【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 A 项,结构混乱, “是深受广大群众所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句式杂

7、糅;B 项,搭配不当, “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是否”一面对两面;C 项,表意不明, “增加 3.7 万桶至 920 万桶”有歧义, “920 万桶”是增加的数目还是增加后到达的数值不明。故选 D。5.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7 分)渔民在夜间先用灯光诱集趋光性鱼类,然后围捕,称“光诱围网捕捞” 。这种科学的捕鱼方法,渔获量高。有些渔民运用这种方法,拿网眼极小的密网围捕,连筷子粗细的、硬币大小的幼鱼,都统统捞了上来。用密网进行光诱围捕,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 (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 字左右。 ) 答: 【答案】示例 1:这种“密网光诱围捕”的做法是违背科学精

8、神的。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不同的目的、不同的价值取向,其结果大相径庭。 “光诱围捕”原本是提高渔获量的科学方法,但由于利益的驱动,一切“向钱看” ,使用“密网”围捕,将会使我们的渔业资源受到毁灭性的破坏。我们要加强正确价值观的引导,遵循科学精神,合理的利用科学技术。示例 2:这种唯利是图的做法,是对渔业资源的毁灭性破坏。为了眼前的利益用密网进行光诱围捕,致使鱼子鱼孙都被赶尽杀绝,中国近海无鱼可捕已不是耸人听闻的事。我们的古人尚且知道“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的道理,作为现代文明人的我们更应该具备长远眼光,为自己、为子孙后代着想,制止这种杀鸡取卵的做法,保护自然资源。 (看法合理 2分,表

9、达简明连贯 5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观点要明确,理由要充分,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用语要准确,态度要鲜明,句子要简洁生动。首先标明观点,其次展开论述。语言风格要鲜明,或中规中矩,或苦口婆心,或幽默风趣,或辛辣嘲讽。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视频- 4 -二、现代文阅读(共 24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在先秦美学中,荀子美学不但和老庄美学很为不同,而且和孔孟美学也不同。与孔孟老庄美学相比,荀子美学有它的优越之处,但也有它的弱点。荀子美学的最大优越之处,在于它

10、不像孔孟老庄那样讳言人的功利欲望的满足,它直截了当地宣称美的要求是人的各种欲望当中的一种,把人的审美要求放到了完全现实感性的自然生命基础之上。虽然荀子不认为自然欲望的满足就是美,但荀子所说的美决不排斥在符合礼义的前提之下的各种欲望的满足。如荀子所讲的诉之于耳目的种种美,就同统治阶级的“养目” 、 “养耳” 、 “养口” 、 “养体”等等的生活享受分不开。此外,荀子所说的美同后期奴隶主企图“富有天下”的种种积极的努力和实际活动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一部荀子用大量的篇幅具体地讲了富国强兵之道,讲了统治者如何才能“富有天下”的种种办法和措施,无异于为后期奴隶主提供了一个富国强兵、王天下的百科指南。而荀

11、子所说的美,离不开这些富国强兵、王天下的实际活动。在中国美学史上,荀子第一次强调了美同人的努力,同人征服外部世界的活动的密切关系;强调了美的产生和占有与人的活动分不开。如果说孔孟所说的美主要是个体人格在道德上的完善状态,老庄所说的美主要是超功利的精神自由境界,两者都基本上是内向的而非外向的,那么荀子却可以说是把美的追求引向了外部世界。虽然荀子也照样在讲个体人格在道德上的完善,并且也同样以此为美,但这并非荀子美学的主要特征。而且荀子讲人格修养处处重视实际的磨练,重视“行” 、重视“积” ,同孟子所倡导的“养吾浩然之气”是大异其趣的。对荀子来说,美主要存在于建功立业、富贵尊荣的外向的活动中,而不是

12、存在于个体人格内存精神的崇高之中。即令是儒家最强调的“乐” ,在荀子这里,也主要不是同个体人格的完善相联系,而更着重于它的广泛的“移风易俗”的社会功能。完全可以说,荀子把美空前地世俗化了。连荀子所写的成相和赋也都显示了这种特点。这应该说是荀子美学的又一贡献。因为美本来不应脱离人在外部世界的多样的活动,不应脱离人同外部世界多方面的关系,不应脱离世俗的各种各样的生活。但是,正是在荀子美学表现其优越性的地方,又恰好存在着荀子美学不及孔孟老庄美学的特点。这弱点在于荀子美学忽视了美同个体人格精神的自由的关系,忽视了美的超功利的特征。在孔孟那里,个体人格的道德的完善,人的不可屈服的尊严,完全压倒了功利欲望

13、的满足;在老庄那里,对精神的自由的追求更是把功利欲望的追求和得失的考虑看作是人的精神枷锁,而必须加以抛弃。虽然孔孟讳言利,老庄主张超功利,都有消极作用,但由于具有肯定个体人格精神不为功利压倒的崇高价值这一方面,便刚好开启了通向审美的大门。荀子- 5 -则不然,他考虑的全部问题是如何把“欲”同“礼”统一起来,使欲望的满足不违背“礼” 。所以,荀子所追求的美的境界同孔孟老庄相对要低一些,他对审美和艺术的特征的把握也比孔孟老庄要差一些。 (节选自李泽厚荀子美学与孔孟老庄美学的比较 )6. 下面对荀子美学思想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在符合义的前提下追求各种欲望的满足,就是美。B. 统治阶级的“

14、养目” 、 “养耳” 、 “养口” 、 “养体”等等的生活享受,与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C. 美是在富国强兵、王天下这些实际活动中产生的,一旦不能建功立业,不能获得富贵尊荣,就无法获得美。D. 美不存在于个体人格内在精神的崇高之中,而是存在于建功立业、富贵尊荣的外向的活动中。7.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荀子用大量的篇幅讲了富国强兵之道,讲了统治者“富有天下”的办法和措施,为后期的奴隶主提供了一个富国强兵、王天下的百科指南,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B. 荀子认为人格修养要重视实际的磨练,重视“行” ,重视“积” ,这同孟子所倡导的“养吾浩然之气”的思想可以说是异曲同工。C.

15、孔孟主张超功利,老庄讳言利,虽然都有消极作用,却都肯定了个体人格精神不为功利所压倒的崇高价值这一方面,这恰好打开了通向审美的大门。D. 荀子所追求的美的境界比孔孟老庄要低一些,他对审美和艺术的特征把握也要比他们差一些,因此,他考虑的全部问题是如何把“欲”同“礼”统一起来,使欲望的满足不违背“礼” 。8. 概括相比于孔孟老庄美学,荀子美学的优越之处。【答案】6. B 7. A 8. (1)它把人的审美要求放到了完全现实感性的自然生命基础之上。 (2)第一次强调美同人的努力,同人征服外部世界的活动的密切关系。 (3)强调了美的产生和占有与人的活动分不开。【解析】【6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文中概念的

16、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 6 -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阐释的细微差别,题中 A 项, “在符合义的前提下追求各种欲望的满足,就是美”错误, “荀子所说的美决不排斥在符合礼义的前提之下的各种欲望的满足” ,“不排斥”不等于“追求欲望”就是“美” ;C 项, “在富国强兵、王天下这些实际活动中产生的”错误, “美的产生和占有与人的活动分不开” ,并没有提到“在实际活动中产生” ; D项, “不存在”错误, “存在”应为“主要存在” 。故选 B。【7 题详解】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

17、 B 项, “异曲同工”错,原文“同孟子所倡导的养吾浩然之气是大异其趣的” ;C 项, “孔孟主张超功利,老庄讳言利”错误,原文“孔孟讳言利,老庄主张超功利” ; D 项,因果倒置,正确的表述应为“荀子考虑的全部问题是如何把因此他所追求的美的境界比孔孟老庄要低一些,” 。故选 A。【8 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要求概括相比于孔孟老庄美学,荀子美学的优越之处,答题时注意锁定区位,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作答,此题注意根据文中句子“它直截了当地宣称美的要求是人的各种欲望当中的一种,把人的审美要求放到了完全现实感性的自然生命基础之上” “这应该说是荀子美学的又一贡献。因为美本来不

18、应脱离人在外部世界的多样的活动,不应脱离人同外部世界多方面的关系,不应脱离世俗的各种各样的生活”“在中国美学史上,荀子第一次强调了美同人的努力,同人征服外部世界的活动的密切关系”“强调了美的产生和占有与人的活动分不开”概括答题要点。【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我看多了张晓风在苏格兰旅行,走来走去,磕头碰脑的,好像碰到的总是古堡。古堡有的临海,有的有护城

19、河,有的花木扶疏,有的有美丽的陈列品反正,一天里面,你总会走进五六栋古堡。我对古堡不是太有兴趣,虽然黑羽的乌鸦昂首走在如茵的绿草地上也算赏心悦目,而古老厚重的石材建筑,其设计之高雅、施工之精巧绝伦,都颇令人发思古之幽情,然而古堡- 7 -在我记忆中,好像只是专供故事中的幽灵出没的。但其中有栋古堡却因为有其娓娓情节,令我难忘。那天,隔着远远的草原,我们又看到一栋古堡,导游慢条斯理地说起一段因缘:“这古堡 200 多年前就倾圮了,然后就一直荒在那里,这样过了 100 多年,有个子孙发愿,要把古堡于原地原样重建起来。麻烦的是,找来的那位建筑师太年轻, (其实所有的建筑师都太年轻,有谁老过 100 岁

20、呢?)没有人见过那栋 100 多年前就倒了的优美古堡长什么样子。那个时代又没有照相机,只听老祖父说过,他们曾听他们的老祖父说过,那是一栋富丽堂皇的古堡。当时主事的这位建筑师急得不知该如何是好,后来,很幸运的,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中居然有一栋古堡巍然矗立在那里,建筑师觉得这栋古堡是天造地设就该配这片岩岬和草原的。他乍然惊醒,立刻把草图画下来,并且着手照图施工。每天,他把老石材一块一块地重新堆砌上去,咦,这时忽然发生了一件怪事,堡主的子孙不知怎么又找到了原来的古堡设计图。看过之后,大吃一惊,原来建筑师梦见的古堡跟原来的古堡一模一样。 ”导游的话,我平常未必全信,但此刻,我宁愿选择相信。我认为

21、建筑师梦见古堡,未必是古堡有灵,自己跑到大师的梦里来显灵显圣;而是因为大师既然生活在那片土地上,古堡这种“生物”我称它们为生物并不荒唐它们真的是天长地久、有情有思地长在那里的呢!而且就算跌倒了也还可以重新爬起来 他也见多了,就算没有 1000 栋,也会有500 栋吧!积年累月,古堡跟周边的环境大概会怎样互生互动、筋勾肉连、气韵相融、眼神交电,必有一定脉络可循。建筑师只不过是“日有所归纳” ,故“夜有所梦” ,他不过是跟200 多年前的另一位建筑师英雄所见略同罢了!有人以为人在年少时应多积累实际的生命体验,此话也对,却未必尽然。人生还有同样重要的事,例如看地图,不妨视作实际徒步旅行的前置作业。背

22、九九表 ,比实际去排列土豆要有效率。更何况,有些事是想体验也体验不到的,例如男人永远不能亲自体会怀孕和生产之苦楚,毒品则一次也别去亲身体验才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还有死亡,虽人人有机会体验,但体验完了也就没了。这些事,应该都只从阅读经验里去“窃取”就好了。聪明人是能从别人的吉凶里学会趋避之道的。不单是自己个人的人生起落,整个民族的前路其实都要靠“看多了”或“听多了”的老练来应对。 “我看多了!”以前是中老年人才有资格说的话,但如今资讯发达,要阅读,比以前方便千倍,这让这一代的年轻人可以毫不惭愧地说:“我看多了!”或者,传说中古老的华夏文明,一度也像苏格兰那栋荒圮的古堡,身在春去秋来的荒- 8

23、-烟蔓草中,想要重建光荣,恐怕只有靠多读书、多阅世了。相信,总有一天,那美好强大的中华魂魄会因而翩然入我梦来,我们会在古旧的地基和蓝图上,重新垒起拔地而起、足以承继传统的优美云厦。9. 文章开头写“我”到处碰到古堡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10. 赏析文中划线句。古堡这种“生物”我称它们为生物并不荒唐它们真的是天长地久、有情有思地长在那里的呢!11. 第段中对“有人以为”的话,作者认为“此话也对,却未必尽然” ,其理由是什么?12. 根据全文内容与主旨,结合现实,谈谈你对标题“我看多了”的理解。【答案】9. 写苏格兰古堡之多,引起下文;因为古堡多,为建筑师“看多了”做铺垫。 10. 将古堡比作“生物

24、” ,生动地表现了古堡与周边环境的协调、融合、相得益彰,表现了作者对古堡“天长地久、有情有思”特性的喜爱与肯定。 11. 多积累实际的生活经验是重要的,有意义的。还有一些事是想体验也体验不到的,有些事情以不去体验为好。 12. 建筑师因梦中灵感而重建坍圮古堡的神奇故事,引发读者对体验与阅读的思考,并由此引发联想。将古老的华夏文明比作古堡,相信依靠多读书、多阅世能重筑继承传统的优美云厦,升华了文章的主旨。结合现实,呼吁年轻人多读书、多阅世,对复兴中华文明的热切期望等等。【解析】【9 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文章的结构安排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答出情节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内容和读者的角度分析其作用。此题先

25、根据文中的句子“在苏格兰旅行,走来走去,磕头碰脑的,好像碰到的总是古堡”答出内容,然后从结构的角度分析作用,文章下文写“我对古堡不是太有兴趣” “但其中有栋古堡却因为有其娓娓情节,令我难忘”可见此段引出下文;后文又写“建筑师看多了 ”,此处为后文做铺垫。【10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文中的句子含义的能力,散文中的赏析句子的题目主要是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常见的修辞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动静、虚实和视听结合等,答题时先辨析手法,然后结合文句进行解释,最后明确效果。此题根据“古堡这种生物 ”辨析是比喻的手法,然后结合“它们真的是天长地久、有情有思地长在那里的呢”- 9

26、-从情感的角度分析艺术效果。【11 题详解】此题考核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重点考核情节概括,情节概括往往概括物象的特征,事情的经过、原因,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等,注意锁定文章的区位,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尤其注意文章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以及表达方式变换的句子。此题要求概括作者认为“此话也对,却未必尽然”的理由,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有人以为人在年少时应多积累实际的生命体验” “更何况,有些事是想体验也体验不到的”概括答题要点。【12 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文章的标题含义的能力,分析文章的标题一般先答出含义,然后从文章的情节角度答表层含义,从主旨的角度答深层含义。题目说的很清楚,根据全文内容和主

27、旨,结合现实,因此本题的答题思路在三个方面,结合文本内容、本文主旨、现实三个方面来回答对题目的理解。 【点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8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

28、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

29、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甲文)- 10 -(选自苏洵 六国论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30、乙文)(选自贾谊过秦论 )1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决定B.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招致C. 李牧连却之 却:退却D. 非及向时之士也 向: 以前14.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暴秦之欲无厌 杳不知其所之也B.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举匏尊以相属C.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D. 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15.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甲文引用古人的话,以“抱薪救火”为例证,说明以地事秦必然导致灭亡的严重后果。B. 甲文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具体论证了“

3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的道理。C. 甲文两段文字均采用对比论证及事实论证的方法,论证文章中心论点,发人深思,令人警醒。D. 乙文认为诸侯六国的实力远胜于陈涉,而秦一统六国却败始于陈涉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16. 翻译下列句子。(1)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17. 用“/”给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故先王者见终始不变知存亡之由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 11 -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 ,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过也。

32、【答案】13. C 14. C 15. B 16. (1)况且,燕国与赵国处在秦国逐渐征伐(天下)将近结束的时候,可以说是智谋穷竭,国势孤单了,作战失败而灭亡,实在是不得已(的事情) 。(2) (陈涉)一人起义国家就灭亡了,秦王(子婴)死在别人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 17. 故先王者/见终始不变/知存亡之由/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解析】【13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 C 项

33、,却:使退却。故选 C。【14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 18 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的,一句语段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题中 C 项,连词,表转折;A 项,结构助词,的/动词,去,往;B 项,介词,用/连词,表目的;D 项,介词,与,同/介词,从。故选C。【15 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

34、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题中 B 项,“具体论证了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的道理”错误,应为具体论证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道理。故选 B。【16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 12 -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注意,且:况且;殆:将近;智力孤危:智谋穷竭,国势孤单;诚:实在;作难:起义;隳:毁坏;为天下笑:被天下人耻笑,被动句。【17 题详解】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

35、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者” “已矣”后, “是以”前断开;“见,知”结构对称,中间断开;“虽有,必无”转折,中间断开。【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参考译文】秦国除了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 (还受到诸侯的贿赂) ,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池。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

36、地与战胜别国所得到的土地,(前者)实际多百倍。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与战败所丧失的土地相比,实际也要多百倍。那么秦国最想要的,与六国诸侯最担心的,本来就不在于战争。想到他们的祖辈和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子孙对那些土地却不很爱惜,全都拿来送给别人,就像扔掉小草一样不珍惜。今天割掉五座城,明天割掉十座城,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明天起床一看四周边境,秦国的军队又来了。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永远不会满足, (诸侯)送给他的越多,他侵犯得就越急迫。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决定了。到了覆灭的地步,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子的。古人说:“

37、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 ”这话说的很正确。齐国不曾贿赂秦国, (可是)最终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是因为齐国)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五国已经灭亡了,齐国也就没法幸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谋略,能够守住他们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因此燕虽然是个小国,却后来才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 (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 (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

38、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是智谋穷竭,国势孤立危急,战败了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惜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 13 -国。 (燕国的)刺客不去(刺秦王) (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理数,倘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衡量(出高低来)呢。况且那天下并没有缩小削弱,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是保持原来的样子。陈涉的地位,没有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更加尊贵;锄头木棍也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那迁谪戍边的士兵也不能和九国部队抗衡;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方法,也比不上先前

39、九国的武将谋臣。可是条件好者失败而条件差者成功,功业完全相反,为什么呢?假使拿东方诸侯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就更不能相提并论了。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小小的地方,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管辖全国,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已经一百多年了;这之后把天下作为家业,用崤山、函谷关作为自己的内宫;陈涉一人起义国家就灭亡了,秦王子婴死在别人(项羽)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寄洪与权 王令剑气 寒高倚暮空,男儿日月锁心胸。莫藏牙爪同痴虎,好召风雷起卧龙。旧说王候无世种,古尝富贵及耕佣 。须将大道为奇遇,莫踏人间龌

40、龊踪。注洪与权:作者之友。王令:出身贫困,以教书为生,卒年仅 28 岁,其才华志向颇得王安石赞赏。 剑气,出自晋书张华传:“宝剑之气,上彻于天耳!” 耕佣,出自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18. 本诗主要运用了 和 的抒情方式,全诗意气高昂,感情强烈。19. 这首诗歌蕴含了诗人的哪些思想感情?请概括分析。【答案】18. 用典抒情 直抒胸臆 19. 青年应当豪气冲天,胸襟磊落。首联写男儿的气概要像龙剑那样腾光于高寒的暮空,心胸要像日月一样光明无尘。青年要力求振奋,渴求用世。颔联写青年不要像痴虎那样自藏牙爪,要

41、做乘风雷而起的卧龙。青年身处穷困仍要胸怀大志。由颈联可见王侯将相并非世代相传,力耕的农夫也能求取富贵。青年遇到时机就要积极争取为世所用,但不能丧失道义,行事龌龊。从尾联可见诗人虽然有积极用世的心志,但对于不义而取得富贵的龌龊行- 14 -径是不齿的。【解析】【18 题详解】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重点考核抒情方式,诗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等,还有借助特殊的方式抒情如用典、对比、细节描写等,答题时根据具体的诗歌具体的分析,此题根据“剑气” “旧说王候无世种,古尝富贵及耕佣”可知是用典故抒情,根据“男儿日月锁心胸” “须将大道为奇遇,莫

42、踏人间龌龊踪”是直抒胸臆。【19 题详解】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注意根据诗中的“剑气” “锁心胸”分析青年应当豪气冲天,胸襟磊落;根据“莫藏” “起卧龙”分析要力求振奋,渴求用世;根据“王候无世种” “富贵及耕佣”分析身处穷困仍要胸怀大志;根据“须将” “莫踏”分析青年遇到时机就要积极争取为世所用,但不能丧失道义,行事龌龊。【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

43、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方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 尺寸之利

44、,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选自苏辙六国论 )注埸:边境20. 本文作者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15 -21. 作者提出的主张是什么?【答案】20. 六国之士背盟败约,自相残杀,致使被秦国逐个击破而灭亡 21. 齐、楚、燕、赵四国应不惜代价支援韩、魏,通力合作,共同对抗秦国,那秦国必将无所作为。【解析】【20 题详解】此题考核概括归纳内偶人那个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在句子作答,此题要求概括“作者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 ,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

45、,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概括答题要点。【21 题详解】此题考核概括归纳内偶人那个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在句子作答,此题要求概括作者提出的主张,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概括答题要点。【点睛】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物象的特征的分析等,注意找到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词语还是自己的话。【参考译文】韩、魏是不能单独抵挡秦国的,可是全天下的诸侯,却必须靠着他们去隔开西边的秦国,所以不如亲近韩、魏来抵御秦国。秦国人就不敢跨

46、越韩、魏,来图谋齐、楚、燕、赵四国,然后齐、楚、燕、赵四国,也就因此可以在他们的领域内安定自己的国家了。凭着四个没有战事的国家,协助面临敌寇威胁的韩、魏两国,让韩、魏没有防备东边各国的忧虑,替全天下挺身而出来抵挡秦国军队;用韩、魏两国对付秦国,其余四国在后方休生养息,来暗中援助他们的急难,像这样就可以源源不绝地应付了,那秦国还能有什么作为呢?诸侯们不知道要采行这种策略,却只贪图边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违背盟誓、毁弃约定,来互相残杀同阵营的人,秦国的军队还没出动,天下的诸侯各国就已经困住自己了。直到让秦国人能够趁虚而入来并吞了他们的国家,怎不令人悲哀啊!(四)古诗文默写(6 分)22.补写出下列名

47、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 3 小题)(1)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 16 -(2)驾一叶之扁舟,_。寄蜉蝣于天地,_。 (苏轼赤壁赋)(3)元嘉草草,_,_(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 (杜牧阿房宫赋 )(5)有如此之势,_,日削月割,_。 (苏洵六国论 )【答案】 (1). 不积跬步 (2). 无以至千里 (3). 举匏樽以相属 (4). 渺沧海之一粟 (5). 封狼居胥 (6). 赢得仓皇北顾 (7).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8).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9).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10). 以趋于亡【解析】【详解】此题考核

48、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注意“跬” “匏樽” “胥” “粟” “渺”的写法。四、作文(40 分)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有位书法家对一位用废报纸练字的人说:“如果你用最好的纸来写,你可能会写得更好。”那人很奇怪地问其原因,书法家笑而不答。又有这样一则谚语:“如果你想翻墙,请先把帽子扔过去。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与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答案】逼自己成功“逼”是刀光剑影炮火硝烟时立下的军令状, “逼”是遵照执行不得有误的死命令, “逼”是必须完成不得拖延的硬任务。 “逼”或意味着“强硬,强迫” 。但是逼迫,能激发自己无穷的潜能,一步步迈向成功。练字的人在宣纸上练字,写字的水平果然提高很快,不正是因被逼而成功的很好事例吗?生存危机,逼出成功面对数十倍于已方的秦兵,西楚霸王毅然破釜沉舟,让战士们只带三天干粮,逼使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