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018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考试高一历史试题卷一、选择题(30 题,每题 2分,共 60分)1.据史记载:“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针对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而确立的制度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礼乐制D. 井田制【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的相关知识。材料反映的是此时没有形成固定的王位继承原则。选项中只有 B涉及到了继承原则,它强调嫡长子继承制,以此来巩固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A、C、D 与王位继承无关,故本题选 B。2.左图到右图的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中央集权加强B.
2、 中央官制简化C. 君主专制强化D. 行政效率提高【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 4反映的是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图 5反映的是明朝“废丞相权分六” ,这反映的实质是专制皇权的强化,故 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故 A项错误;- 2 -中央官制的简化是本题反映的现象,不是实质,故 B项错误;行政效率的提高,是结果不是实质,故 D项错误。3.历史是在一定的空间、时间中发展的,又与一定的政治关系相联系,请结合下图,判断下列选项中依次符合图中的是A.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B. 第二次鸦片战争辛丑条约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D. 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鸦片
3、战争及南京条约 。依据材料“英军入侵” 、 “城下之盟” 、 “香港回归”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英军入侵”指的是鸦片战争,与“城下之盟” 、 “香港回归”有关的是在南京签订的割占中国香港岛的南京条约 ,因此 A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为英法联军入侵,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不是英军入侵和辛丑条约 ,与材料内容不符;C 选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签订与“英军入侵” 、 “香港回归”等材料信息无关;D 选项错误,甲午战争是日本侵华不是英国侵华, 马关条约也与“香港回归”无关。故正确答案为 A选项。4.中国近代史上,爱国军民面对列强侵略不屈不挠、顽强抗争。下列人物组合与方框中
4、材料描述顺序完全吻合的是甲?他率领“致远”舰英勇抗敌,壮烈牺牲。乙?他指挥中国军队,在枣宜堵截日军,英勇殉国,被称为军人的楷模。丙?他在台湾率领抗日义军,振臂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撼!”A. 林永升、张自忠、邓世昌- 3 -B. 邓世昌、张自忠、徐骧、C. 邓世昌、吉鸿昌、刘永福D. 徐骧、邓世昌、林永升【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史实。结合所学可知,黄海海战中,率领“致远”舰英勇抗敌,壮烈牺牲的是邓世昌。枣宜会战中,指挥中国军队,在枣宜堵截日军,英勇殉国,被称为军人的楷模的是张自忠。反割台斗争中,在台湾率领抗日义军,振臂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撼!”的
5、是徐骧,因此 B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黄海海战时林永升是北洋舰队“经远”舰管带,不符合“甲”人物的特征;C 选项错误,1933 年 5月共产党员吉鸿昌联合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与日军作战,不符合“乙”人物的特征,反割台斗争中,刘永福率领黑旗军与徐骧等人领导的义军并肩作战,抗击日本侵略者,不符合“丙”人物的特征;结合上述分析可知,D 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 B选项。5.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立即发表宣言号召A. 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B.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C. 发动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D. 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实现国共合作【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
6、,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共通电全国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故 A正确;B 项是 1935年中共“八一宣言”中提出的;C 项是抗战爆发后,1937 年秋中共在洛川会议提出实行全民族的抗战,即人民战争路线;D 项是 1936年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提出的。 点睛: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民就掀起了局部的抗日斗争,东北未撤走的爱国军人与广大人民组织义勇军进行抗战,中共在东北组织了东北抗联联军,成为东北地区抗日的最主要力量,全国人民也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中共在 1935年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后,推动抗日救亡运动走向高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6.
7、“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 4 -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 。关于这三个历史事件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领导阶级相同B. 革命任务相同C. 指导思想相同D. 革命对象相同【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解放战争。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都属于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国民革命是革命统一战线领导的,解放战争是共产党领导的,A 错误;领导阶级不同,指导思想也不相同,C 错误;辛亥革命的革命对象主要是清王朝,国民革命的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解放战争主要是反对美国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D
8、 错误。7.“山东亡,是中国亡矣” “我同胞有不忍于奴隶牛马之痛苦,亟欲奔救之者乎!则开国民大会、露天演说、通电坚持,为今日之要著” 。与此相关的事件是A. 五四运动B. 辛亥革命C. 国民革命D. 抗日战争【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五四运动。依据材料“山东亡,是中国亡矣” 、 “开国民大会、露天演说、通电坚持”结合所学可知,1919 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帝国主义操纵会议将德国侵占山东的一切权益转交给日本。消息传回国内,举国震惊,五四运动由此爆发。材料反映的就是五四运动中爱国人士奔走呼号的情景。因此 A选项正确。B、C、D 选项与“山东亡,是中国亡矣”等材料信息无关,错误。故
9、正确答案为 A选项。8.“将他们轰下了台,这样重大的决定,不是经共产国际提出,而是由中国共产党自己做出,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 ”材料中的第一次指的是A. 遵义会议B. 八七会议C. 南昌起义- 5 -D. 秋收起义【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第一次”指的是遵义会议。1935 年,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
10、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故排除 BCD,选 A。9.周恩来曾经说过:“在我国,汉族人口多,占的地方少,少数民族人口少,占的地方大,悬殊很大;在苏联,俄罗斯民族人口多,但占的地方也大。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周恩来是在分析A. 中国不实行苏联式联邦制的原因B. 中苏人口与所占地区比例的对比C. 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D. 中苏两国民族众多、民族矛盾复杂的情况【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在我国,汉族人口多,占的地方少,少数民族人口少,占的地方大,悬殊很大” 、 “中
11、国如果采取联邦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等,材料主旨揭示的正是新中国采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现实性考虑,即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C。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祖国统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概况及认识10.法制日报在谈到某部宪法修改时说: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置于“国家机构”一章之前,意在表明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的委托和授予。称之为中国在新时期治国安邦总章程。这部宪法应该是A. 共同纲领B. 1954年宪法C. 1982宪法- 6 -D. 1999年宪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首先根据材料,我们知道这个时期是中国的“
12、新时期” ,所以应该是文革之后,因此排除了 A、B 选项。修改宪法最重要的一次就是1982年,对宪法作出一个全面性的整改,而且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D 选项时间过晚,因此本题选择 C选项。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1982 年宪法【名师点睛】1982 年 12月 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部宪法(现行宪法)在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并颁布。第四部宪法继承和发展了 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并吸收了国际经验,是一部有中国特色、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根本大法。它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公民的权利
13、和义务、国家机构的设置和职责范围、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等。其根本特点是,规定了我国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它规定,全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部宪法分为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五个部分。11.2015年 11月 7日,海峡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 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两岸领导人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时,都提到了“九二共识” 。当年汪辜会谈达成的“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是A. 明确“和平统一”的方针B. 承认“一个
14、中国”的原则C. 提出“一国两制”的主张D. 提出“三通”的目标【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九二共识 199”是用于概括台湾海峡两岸在 1992年香港会谈中就“一个中国”问题及其内涵进行讨论所形成之见解及体认的名词.其核心内容与精神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故选 B。1979 年告台湾同胞书首次提出明确“和平统一”的方针,排除 A;邓小平- 7 -提出“一国两制”的主张,排除 C;979 年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三通”的目标。故选 B。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九二共识12.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万隆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
15、。 ”其依据是因为周恩来主张A. 和平共处不称霸B. 求同存异谋发展C. 加强团结不结盟D. 区域互利求合作【答案】B【解析】本题关键词为“菲律宾” “去时候的敌人” “回来时候的朋友” ,可见中国当时与第三世界国家先有矛盾后化解,只有万隆会议符合要求。万隆会议上初期与会国存在严重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AC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13.下图是 1971年 7月周恩来会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的著名照片。此次会谈双方讨论的主要问题有邀请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尼克松访华的具体日期及准备工作就中美双方关心的问题进行交谈商讨中美建交公报的具体内容A. B
16、. C. D. 【答案】B- 8 -【解析】基辛格访华是为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作准备,此次会谈双方讨论的主要问题有尼克松访华的具体日期及准备工作以及中美双方关心的其他问题。故答案为 B项。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是在 1954年, 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是在 1978年,说法错误,排除含有或的ACD项。点睛: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常见解题方法有肯定法、排除法、求同存异法等。肯定法即凭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直接作答。排除法即找出一项或两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题肢,排除它,逐步缩小范围,最后留下正确选项。求同存异法即将备选项中相同的题肢放在一边不管,而将所剩余相异的题肢加以比较辨析,从而根据题干的要求得
17、出正确答案。14.上海合作组织是一种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其特征有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各领域全面合作A. B. C. D. 【答案】A【解析】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提供了以中俄两国始创的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国家关系,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的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所以 A选项是正确的。“各领域全面合作”表述太绝对。故排除 BCD。所以 A选项是正确的。15.“(雅典)发生了显贵阶层与大众之间长时间的派别之争。要是他们未能交纳地租,他们本人及其孩子就会被掳去,并且,所有的借贷均是以人身为担保。 ”为解决这一问题,梭伦采取的措施是A. 发展工商业B. 财产等级制度
18、C. 实施解负令D. 设立陪审法庭- 9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梭伦改革的内容。依据材料可知,这反映的是债务奴隶的现象。结合相关所学可知,梭伦改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颁布了“解负令” 。这一法令规定废除所有债务,禁止借贷以人身作抵押;由于欠债而卖身为奴的公民,一律释放;因欠债而被卖到外邦作奴隶的公民,由城邦拨款赎回。因此 C选项正确。发展工商业、财产等级制度、设立陪审法庭都不能解决债务奴隶的问题,A、B、D 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 C选项。16.“据俄新社 2015年 11月 23日消息,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将向议会提议,批准英国参与在叙利亚打击伊斯兰国恐怖组织的行动。 ”该提议能否
19、通过取决于A. 议会对提议的支持率B. 国王对提议的态度C. 民众对议会的满意度D. 国王对首相支持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首相为首的内阁对议会负责,议会由行政监督权,故 A项正确。在现在的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没有实权,故 B项排除;首相对议会负责,而不是民众,故 C项排除;国王是虚君,故 D项排除。考点:西方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特征17.王希在原则与妥协中指出,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群体之间相互“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下
20、列表述不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A. 中央和地方的妥协创立了联邦制B. 国会和法院的妥协创立了总统制C. 大小州妥协规定了参众两院名额D. 南北方妥协给予黑人部分的权利【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考查美国 1787年宪法。依据材料“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 10 -益群体之间相互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 1787年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在加强中央权力的同时,各州还保留了一定程度的自治权,这体现了中央和地方的妥协,因此 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美国 1787年宪法确定的中央权力机构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立法、行政、司法相互制约和平衡,总统制并非国会和法院妥协的
21、产物,因此 B选项错误,符合题意;美国宪法规定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构成,参议员无论州大小,每州两名,照顾了小州的利益,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照顾了大州的利益,这体现了大小州的妥协,因此 C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关于奴隶人口计算问题。南方蓄奴州提出,在众议员的选举上,奴隶按一般人口计算,而在联邦征税时则不按一般人口计算。北方自然反对这样完全有利于南方的的提议。最后妥协办法是 5个奴隶按 3个自由人计算,在众议员名额和征税上同等对待。这体现了南北方的妥协。因此 D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 B选项。18.有一种理论被誉为“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 ,其诞生的标志是A. 共产主
22、义者同盟的成立B.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C. 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D. 四月提纲的发表【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依据材料可知,该理论被誉为“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 ,结合所学可知,这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1848 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因此 B选项正确。共产主义同盟、布尔什维克党属于组织,不是理论四月提纲只适用于俄国,不符合题干“全世界”的范畴,A、C、D 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 B选项。19. “既实现美国人道主义动机,又满足自己的经济需求,同时也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
23、” 。当代史家帕尔默和这段话,比较恰当地评价了( )A. 罗斯福新政 B. 关贸总协定C. 马歇尔计划 D. 欧洲共同体【答案】C【解析】- 11 -试题分析:与材料中“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不符,故 A项错误;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是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与材料中“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不符,故 B项错误;为了帮助西欧恢复经济,美国开始实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与材料中“既实现美国人道主义动机,又满足自己的经济需求,同时也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相符,故 C项正确;196
24、7 年,欧共体的成立,大大增强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实力,与材料中“既实现美国人道主义动机,又满足自己的经济需求”不符,故 D项错误。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马歇尔计划20.二战后,欧洲的政治家们认识到,欧洲的联合有利于欧洲的稳定与发展。20 世纪 50年代初,迈出西欧国家联合第一步的是成立了A. 欧洲煤钢共同体B. 欧洲经济共同体C.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D. 欧洲共同体【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可知,20 世纪50年代初,迈出西欧国家联合第一步的是 1951年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A 项正确;1958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25、,排除 B、C;1967 年成立欧洲共同体,排除 D。所以选 A。21.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 “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 。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 “重农”的思想B. “靠天吃饭”的观念C. “不误农时”的思想D. “精耕细作”的特点【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 12 -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依据题干材料“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可知,反映的是通过深耕细锄,厚加粪壤来增加土壤的肥力,属于“精耕细作
26、”的特点,故 D项正确;A 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项说明农业受气候的影响很大,不符合题意,应排除;C 项是指不耽误农作物的播种时节,不符合题意,排除。【名师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精耕细作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结合精耕细作的特点对“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的分析理解。22.19121919年,中国社会出现了兴办实业的热潮,兴建厂矿企业四百多家。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是A. 面粉业B. 纺织业C. 造纸业D. 采矿业【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21919 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最大的新式工业是纺织业,面粉业仅次于纺织业,故 B项正确,A 项错误;造纸业和采矿业不属于新式
27、工业,故 CD错误。23.中国古代有交易必须在“市”里进行和“日中为市”的严格限制,此限制被打破始于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商业经济的发展,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在宋朝时期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彻底打破了市坊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所以符合题意的是 C项,ABD 项不符合题意。24.据地方志记载,至 1897年,无论通都大邑、僻壤狭瞰,衣大布者不过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已有十之八九。对于此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 13 -A. 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B. 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C. 说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D. 土洋结合生活方式普
28、及【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在西方经济势力的入侵下,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成为殖民国家的的商品倾销地。故选 A项。考点:近代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化25.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A. “第一个发展高潮”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甲午战后列强开始商品输出B. “黄金时代”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C. “短暂发展”出现于南京临时政府统治前期,为持久抗战奠定物质基础D. “日益萎缩”出现的原因之一是二战后美国加紧侵略中国【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由图示可知“第一个
29、发展高潮”出现在甲午战争之后,结合所学可知“第一个发展高潮”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 A选项错误;由图示可知“黄金时代”出现在 1913-1919年,清政府已经灭亡,结合所学可知“黄金时代”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 B选项错误;由图示可知, “短暂发展”出现于 1927-1937年之间,此时处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不是 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故 C选项错误;由图示可知- 14 -“日益萎缩”出现的时间是 1945-4949年,结合所学可知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二战后美国在经济方面加紧侵略中国,中国的民族工业受到严重排
30、挤和打击,故 D选项正确。因此正确答案为 D选项。26.下图为某本书的目录(部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这些数字是当时产量的如实记录B. 这本书出现在我国三大改造时期C. 这反映出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 这表明人们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亩产 13万斤” “日产 20万顿生铁”这些数字是当时产量不真实的记录,排除A;这本书出现在我国 1965-1966年十年全面建设时期,排除 B;C 题干没有体现;题干反映的是“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故选 D。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 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名师点睛】 “大跃进
31、”运动的失误“大跃进”对自然环境、国民经济和当时人们的思想产生了不利影响。(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各地用土办法炼铁、炼钢,毁掉不少山林,在生态环境方面造成了植被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严重、生物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等一系列严重后果。(2)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 “共产风”盛行,各地纷纷提出不切实际的目标,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3)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在“大跃进”的社会环境下,造成了人们急于求成、急躁冒进,浮躁、浮夸风、假话盛行。- 15 -27.2015年 7月 15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同志因病逝世于北京
32、。风阳小岗村村民送来挽联“想吃米,找万里;小岗人,怀念您“万书记,你让父辈吃饱了饭” 。小岗人这么深情悼念他,是因为他曾以非凡的胆识支持的农村改革A. 实现了土地集体所有向私有的转变B. 让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C. 完全冲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D. 使农民获得了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想吃米,找万里;小岗人,怀念您” “万书记,你让父辈吃饱了饭”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万里支持家庭联产承包,使农民获得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故 D正确。家庭联产承包仍然是土地集体所有制,故 A错误。农民没有获得土地所有权,只有经营权,故 B错误。完全冲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
33、缚,过于笼统和绝对,故 C排除。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家庭联产承包【名师点睛】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发挥了集体的优越性和个人的积极性,既能适应分散经营的小规模经营,也能适应相对集中的适度规模经营,因而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为了进一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中国将继续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28.1993年,作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二货币”粮票,在完成自己 38年的神圣使命后“光荣退休” 。这不仅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更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新时代”是指A
34、.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B. 人民公社化时代C. 计划经济时代D. 市场经济时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1992 年中共十四大已经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 16 -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所以本题中的“新时代”只能是指 D市场经济时代。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经济时代29.伴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迁。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社会习俗开始出现于A. 明末清初B. 清末民初C. 新中国初期D. “文革”时期【答案】B【解
35、析】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社会习俗开始出现于清末民初,由于民国政府建立,促进人们思想观念变化,B 正确;其他时间不符合题意。30.“人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咳。 ”这项近代发明指的是A. 电话B. 电报C. 电影D. 互联网【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近代通讯工具-电话。依据材料可知,此项发明手里拿着就能使用,能使位于不同地点的人们相互之间可以听到对方的声音,所以符合这一特点的近代通讯工具是电话,故 A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电报不能使人听到对方的声音;C 选项错误,电影不符合“人手而能用”的特点,也不能使位于不同地点的人们相互之间可以听到对方的声音;D 选项
36、错误,互联网是现代发明,不是近代发明。因此正确答案为 A选项。二、主观题(3 题,31 题 14分,32 题 14分,33 题 12分,共 40分)31.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周公杀武庚,灭奄国,开始大封建。据说,周公姬诵建立七十一国,其中兄弟十五人,同姓四十人,周子孙不是发狂生病,都有封做诸侯的权利。(秦朝)从李斯议,改封建诸侯为郡县。全国分 36郡,郡各辖县若干,郡守县令,由- 17 -朝廷任命,随时调动,防止割据互斗。郡县制确比诸侯制优良,所以成为历代不变的定制。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材料二 20世纪 50年代中后期,毛泽东、周恩来就曾提出“和平解
37、决台湾问题”的设想,表示除外交外,台湾一切事务都由蒋介石全权处理,后者还可派人参加中央政府。1979 年 1月,邓小平在美国国会演讲时指出:“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摘自岳麓版高中课标教材历史必修一(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和秦朝的制度,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秦朝这一制度。(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我国领导人重视台湾问题?后来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提出了什么构想?这一构想取得了什么成效?【答案】 (1)西周制度:分封制。秦朝制度:郡县制。评价:郡县长官由皇帝(朝廷)任命,不得世袭;由皇帝调动,有利于防止割据,加强中央集权;是中央集权
38、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2)原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构想:一国两制。成效: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解析】【详解】 (1)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依据材料一“周公” 、 “大封建” 、 “封做诸侯”等信息可以得出这是西周的分封制度。依据材料一“秦朝” 、 “郡县制”等信息可得出这是秦朝的郡县制度。依据材料一“郡守县令,由朝廷任命,随时调动,防止割据互斗”结合郡县制的影响相关所学从中央直接控制地方、防止割据互斗、促进中央集权制度和官僚政治体制的形成等角度评价秦朝郡县制。(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因此我国领导人重
39、视台湾问题。依据“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结合所学可知为了解决祖国统一问题,我国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结合“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相关所学可知, “一国两制”构想首先在香港、澳门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实现了港澳的回归。32.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新纪元。而五四运动以来大幅前进的中华民族的复兴,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全面提升。阅读下列材料:- 18 -材料一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十分集中地概括了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力追不舍的社会政治目标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方向。当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第一首民国国歌的时候, “揖美
40、追欧,旧邦新造”已由革命派的意向变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向。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 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这是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民意基础上,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从此以后,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出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的趋势。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材料三 在日本军国主义者野蛮侵略下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这场战争也引起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彼此消长的大变化。许许多多的中国人,正是通
41、过在这场战争中的实际观察,才真正认识中国共产党并团结在它周围。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请回答:(1)材料一中“旧邦新造”反映了革命派怎样的意向?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以孙中山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是如何“揖美追欧”的?(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20世纪 20年代中国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中国抗日战争历史地位的理解。综合上述材料,从政治角度归纳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因素。【答案】 (1)意向:建立民主共和国。阐释:借鉴美国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建立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 ,依据国情,实行责任内阁制。(2)原因:(经济)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
42、发展;(政治)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登上历史舞台领导五四运动;(思想)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三民主义推动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3)理解: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大增强;为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19 -因素:革命政党的领导;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论证观点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意向,依据材料一,结合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分析得知, “旧邦新造” 反映了革命派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第二小问阐释,依据材料一,结合武昌起义后,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等史实加以分析说明即可。 (2) 本题考查学生
43、解读分析史料论证观点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二“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 ,结合 20世纪 20年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史实,从经济、阶级、思想的角度分析“从沉沦转而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 (3)第一小问理解,依据材料三“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 ,结合所学抗日战争的意义,可以得出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大增强;依据材料三“这场战争也引起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彼此消长的大变化。许许多多的中国人真正认识中国共产党并团结在它周围第二小问因素” ,结合所学抗日战
44、争的意义,可以得出为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二小问因素,综合材料一二三,结合前面所回答的问题,从领导者和人民的角度分析概括即可。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意义;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抗日战争意义3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党的八大成功之处在哪里?(2)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于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怎样的伟大决策?(3)改革是社会主义经
45、济建设的必由之路,90 年代在我国确立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什么?这一目标是在党的哪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有何影响?【答案】 (1)标志:1956 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成功:大会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作出了正确的分析。- 20 -(2)决策:改革开放。(3)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会议:党的十四大。影响: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使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此后国有企业开始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解析】【详解】 (1)结合相关所学可知,社会
46、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结合中共八大的内容相关所学可知,中共八大的成功之处是大会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作出了正确的分析。(2)结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相关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伟大决策是改革开放。(3)结合相关所学可知,90 年代我国确立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是在中共十四大上提出的。结合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影响相关所学可知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使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此后国有企业开始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 21 -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