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含解析)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 35 小题,每题 2 分,共 70 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这说明A. 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B. 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C. 国家权力分配完全依靠宗族血缘关系D. 周王通过多样化的分封稳定政治秩序【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
2、表明周武王分封周王室子弟、功臣和先代帝王的后代为诸侯,分封制稳定西周的政治秩序,巩固了统治,故 D 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素养”问题,排除 A;分封制下,诸侯国有较大的独立性,不是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排除 B;周武王分封的功臣和先代帝王的后代,不是依靠宗族血缘关系,排除 C。2.“较汉文、汉武之恢弘,彼多惭德。迹其听断不惑,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这是旧唐书中唐太宗的形象。而在王夫之的笔下,唐太宗形象变成了:“亲执弓以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时也,穷凶极惨。而人心无毫发之存者也。 ”这反映出A. 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B.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没有确切定论C. 学者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评
3、价- 2 -D. 历史叙述的差异性揭示历史本质【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旧唐书和王夫之对唐太宗的评价,无法得出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的结论,故 A 排除。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是有定论的,故 B 项错误。 旧唐书是官修史书,维护封建正统,而王夫之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体现了挑战正统、批判专制、否定帝权的特点,所以从材料可看出评价人物时立场不同结论也就不会相同,故 C 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旧唐书和王夫之对唐太宗的评价,而不是在揭示历史的本质,故 D 项错误。【点睛】评价历史人物,要把对象放到历史发展的总过程中去,看他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及其大小,
4、看他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历史发展方向,对社会进步起推动作用,还是违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历史发展方向背道而驰,对社会前进起阻碍作用。前一种是进步的、正面的历史人物,后一种是反动的、反面的历史人物。3.“(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对此,政府采取的制约措施是A. 设立行省为地方最高行政区划B. 设立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事务C. 元大都周边地区由中书省直辖D. 采取省官互迁的形式加以控制【答案】D【解析】材料“(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说明行省官员长掌握地方大权,因此必须采取省官互迁的形式加以控制,故 D 项正确;AC
5、 属于行省制度的内容,与制约无关,B 项是管理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故 ABC 三项排除。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对行省权力的制约措施,不是考查行省制度的内容。4.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浙江省以浙江(钱塘江)得名,简称浙。下列关于在不同- 3 -历史时期的浙江称谓,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两浙路江浙行省会稽郡江南道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秦朝实行郡县制,道是唐朝,路是宋朝,行省是元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故选 C。5.曾任首辅大臣的叶向高感慨地写道“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
6、 ”据此可见在明代A. 入阁当值的官员始终官位较低B. 内阁专权本质上缘于专制皇权体制C. 阁权与君权容易发生权力冲突D. 内阁拥有票拟权后位高丞相之上【答案】B【解析】【详解】从“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可以看出内阁的权力并不是官方承认的, “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体现出内阁的权力都是来源于皇帝的,故 B 正确;A 不符合“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 ,排除;阁权来源于君权,并不对皇权造成威胁,C 错误;明太祖已经废除丞相,排除 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 “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 ,联系所学明朝内阁的职责和实质分析解答。-
7、4 -6.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A. “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B. “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C.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D.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A 项是西周分封制,地方有相对的独立性,不符合题意;B 项是元朝的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符合题意;C 项是唐太宗主张发挥宰相等大臣的制度,不符合题意;D 项是清朝军机处,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不符合题意。7.上海申报作为 19 世纪末国内五家中文报纸
8、之一,十分关心台民斗争动态, 除了转登台民公告,译载外文报道,专门发了大量有关台民抗日活动的评论。 申报这些报道与评论可以用来说明A. 社会舆论对反割台斗争的支持和关注 B. 申报直接推动反割台斗争的兴起C. 世界主要国家反对日本殖民统治行径 D. 清政府鼓励民众支持台湾救亡运动【答案】A【解析】申报的这些报道体现出人们对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不满态度,是从舆论层面上来对反割台斗争进行支持,而不是直接推动其斗争,因此本题选择 A 选项,排除 B 选项。C 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世界其他国家的态度;D 选项错误, 申报并不代表清政府的态度。点睛:申报作为报刊所代表的是一种媒体的力量,媒体能做的是用舆
9、论宣传来表明自己的态度,而不能直接领导会推动事件的开展。此外, 申报并不是一种官方的报纸,所以不能代表政府的态度。8.“光绪二十年,英商将纱机两万锭运达上海,准备投入生产,清廷不准。第二年英商据之以争,清廷只好允准。 ”省略处内容最有可能是- 5 -A. 大皇帝恩准英国人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等港口,贸易通商无碍B. 清廷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C. 大清国允定各使馆境界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D. 中国准忝设通商口岸,以便日本臣民从事商业、工艺、制作【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光绪二十年”是指 1894 年,可以看出材料中的“第二年”即 1895 年甲午
10、中日战争后,中日之间签订了马关条约 ,增设了新的通商口岸,英国则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也获得了与日本相同的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权利,故 D 项正确;A 项是鸦片战争后,排除;B 项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排除;C 项是辛丑条约签订后,排除。点睛:首先明确“光绪二十年”的时间;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答案。9.有学者指出,辛亥革命是一场理性的革命,因为当革命初具话语权不久,革命党人便已采取暴力与和平兼备的方法来争取实现预期目的,从而减少因战争带来的破坏力,下列史实最能为此观点提供证据的是A. 同盟会的成立B. 武昌起义C.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D. 清帝退位【答案】D【解析】【详解】 “革命
11、党人便已采取暴力与和平兼备的方法来争取实现预期目的,从而减少因战争带来的破坏力”体现了妥协的智慧,避免了战争带来的破坏,结合所学可知,清帝退位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和北洋军阀相互妥协、以一种和平的手段结束了君主专制,故选 D;同盟会的成立无法体现“暴力与和平兼备的方法” ,排除 A;武昌起义是暴力革命,不符合“暴力与和平兼备的方法” ,排除 B;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无法体现“暴力与和平兼备的方法” ,排除C。- 6 -10.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 ”这是指中共二大A. 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B. 决定与国民
12、党合作C. 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D.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中共二大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出发,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故答案为 C 项。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与材料中的“脚踏实地”不符,排除 A 项;中共二大还没有决定与国民党合作,排除 B 项;1945 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 D 项。【点睛】1922 年的中共二大,根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低纲领即中国当时阶段的革命任务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
13、)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最高纲领即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这次大会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为中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11.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A. 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 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C. 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D. 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答案】
14、C【解析】- 7 -解题时可根据材料“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 “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目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历程,解答时结合所学知识逐项分析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昌起义发生于 1927 年,遵义会议召开于 1935 年长征途中,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于 1930 年写的文章,阐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排除 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七大召开于 1945 年,而“工农武装割据”提出于 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的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 B。结合所学,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发动多次武装起义以挽救革命,在秋收起义受挫后
15、毛泽东改向井冈山进军,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探索出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共七大召开又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故 C 正确。结合所学,遵义会议召开于 1935 年长征途中,井冈山道路是在 1927 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探索出的革命道路,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于 1938 年创作的关于抗日战争的文章,排除 D。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的历程,题目难度不大,但是关键在于考生在复习中要建构历史知识体系,厘清历史发展脉络,理解历史事件的前后联系。如本题只要学生在复习中理清了中共党史的脉络,就很容易得
16、出正确答案。12.埃文斯索尔兹伯里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道:一切都变了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二十几人在这里开会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该会议A. 提出中国近代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B. 制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C. 妥善处理分歧,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D. 系统论述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等问题【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 ”可知该会议是遵义会议
17、,结合所学可知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故 C 项正确。1922 年召开的中共二大提出中国近代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故 A 项错误。八七会议制定开展土地革命- 8 -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故 B 项错误。 新民主主义论系统论述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等问题,故 D 项错误。点睛: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13.2015 年,
18、 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标志着南京大屠杀史实从“中国记忆”上升到“世界记忆” 。下列各项可以成为最有力证据的是A. 屠杀现场遗迹B. 侵华老兵战争回忆C. 历史文献记载D. 幸存者控诉材料【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屠杀现场遗迹是第一手史料,可信度强,故 A 项正确;回忆带有主观色彩,故 B项错误;历史文献记载往往带有个人主观意识可信度低,故 C 项错误;幸存者的控诉材料也会带有情感倾向的主观意识,故 D 项错误。故答案选 A。考点:史学理论与常识史料直接史料、间接史料【名师点睛】史料按学术价值分类:分类 含义 学术价值第一手史料当时那个年代留下的,特别是当时的人提供的较客
19、观真实,学术价值较高(注意:实物史料、回忆录、当时史学家的记录一般都是第一手史料)第二手 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记录, 主观色彩较强,学术价值偏低- 9 -史料 或者后人的研究成果14.下图为中共创立的一份报刊。据图中信息,推测胡考所绘制漫画的主题是A. 国共合作,国民革命B. 工农革命,北上抗日C. 解放南京、解放全国D. 巩固团结,抗战到底【答案】D【解析】该报刊发行于 1938 年,当时第二次国共合作已经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团结抗战是漫画的主题,故选 D;A 发生在 1924 年到 1927 年,时间不符,排除;B 发生在 1931 年到1937 年,排除;C 发生在 1949 年,时
20、间不符,排除。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15.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图。由此可知,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占据优势始于- 10 -A. 全面内战爆发时B. 战略反攻开始前C. 三大战役进行中D. 渡江战役结束后【答案】C【解析】由图中数据可知,共产党兵力开始具有优势是在 1948 年 11 月。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 11 月正是三大战役进行之中,故 C 项正确;全面内战爆发是在 1946 年,故 A 项错误;战略反攻开始于 1947 年,故 B 项错误;渡江战役结束是在 1949 年,故 D 项错误。点睛:2018 年高考试题注重对革命文化的弘扬,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引导学生理解和认同
21、革命文化。本题就是以革命文化为基础命制的,考查到了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16.在我国历史上,首次将人民的权利义务列入其中的国家根本大法是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12 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规定了人民享有人身、财产、居住、迁徙、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教等权利。所以首次将人民的权利义务列入其中的国家根本大法是中华民国临时- 11 -约法 ,故 A 项正确。B 项是 1949 年。C 项是在 1949
22、 年。D 项是 1954 年。故 ACD 三项排除。17.89 岁高龄的申纪兰当选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她是共和国史上惟一的一至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99 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上,她参加审议、讨论的“宪法修正案”的内容是A. “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完全统一”B.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C. “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D.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999 年 3 月的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了宪法,故 B 项正确;ACD 项与 99 年修宪的内容不符,故排除。考点:现
23、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18.2018 年 6 月 9 日至 10 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在中国青岛举行,印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成员国的领导人出席会议。以下有关上海合作组织的说法正确的是A. 前身是上海五国会晤机制,迄今为止,已有 6 个成员国B. 能体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求同存异”等精神C. 成员国之间已经构建起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D. 新时期中国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取得的重大成果【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合作组织的前身是“上海五国”会晤机制,迄今为止,已有 8 个成员国,
24、排除 A。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和原则,集中体现“上海精神”上,即“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 ,这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求同存异”精神的体现,B 项正确。C 项错在“已经构建起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 12 -序” ,上海合作组织在文化、教育、环保、紧急救灾等领域合作进展顺利,取得积极成果,但不等于已经构建起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排除 C。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是致力于地区的和平和稳定,不是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取得的重大成果的体现,排除 D。【点睛】熟悉上海合作组织的相关史实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19.公元前 440 年,雅典城邦司库官被控挪用
25、公款,在未经详细调查的情况下,公民大会便将其中十位成员判处死刑。当钱的去向被查明并证明司库官无辜的时候,其中九人已经被处死,只有一人得以幸免。这说明A. 雅典政治体现了公平与公正的原则B. 雅典治国仅有民主没有法律C. 雅典的民主形式中存在权力的误用D. 希波战争的紧张形势导致民主行为的仓促【答案】C【解析】据材料“雅典城邦司库官被控挪用公款,在未经详细调查的情况下,公民大会便将其中十位成员判处死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导致权力的滥用,体现了雅典直接民主政治的弊端,故 C 项正确;材料主旨是说明直接民主政治的弊端,故 A项错误;B 项说法错误,错在“没有法律” ;
26、材料汇总没有体现出希波战争的影响,故 D 项错误。点睛:材料“雅典城邦司库官被控挪用公款,在未经详细调查的情况下,公民大会便将其中十位成员判处死刑”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20.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 ”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A. 贵族的特权被取消B. 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C. 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 13 -D. 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答案】C【解析】“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说明平民和贵族之间有矛盾,结合所学可知,在罗马共和国时期,一
27、开始贵族是享有很多特权的,而平民没有,所以平民就为了追求平等的权利而斗争,斗争的结果是通过颁布一系列法律达到“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 ,也就是说在法律上最终确定了双方平等的地位,故选 C;“贵族的特权被取消”本身说法错误,A 排除。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标志是 6 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写的民法大全 ,而题干讲的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故 B 与题干时间不符,所以排除;自由民不仅仅包括罗马公民,而共和国时期的罗马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故 D 不符合题意,排除。名师点睛:古代罗马为人类文明做出的最大贡献是其法律,既体现了法律的权威,也反映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样一种理念,这是通过
28、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长期与贵族进行斗争才逐渐实现的。法律表面看来是冰冷的,但所蕴含的却是人们对理性的追求。它建立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上,体现的是对人权和人道的尊重,这是古罗马法律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这一题就考查了罗马法不断发展演变的历史,属于主干知识,涉及到了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两个重要的历史核心素养。21.罗马法规定,善意和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的前提。具有欺诈故意的行为,或者是因不讲诚信而被法律认定为“不名誉”的人的行为,是无效的行为。这反映出罗马法A. 注重调解商业纠纷B. 重形式且程序繁琐C. 保留习惯法的痕迹D. 道德意识融入法律【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善意和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的前提。具
29、有欺诈故意的行为,或者是因不讲诚信而被法律认定为不名誉的人的行为,是无效的行为”说明古罗马法强调诚信原则,没有诚信是不道德的行为,故道德意识融入法律,D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注重调解商业纠- 14 -纷的信息,而是强调罗马法将道德意识融入法律,排除 A。材料强调罗马法将道德意识融入法律,没有涉及法律的形式且程序繁琐的内容,排除 B。材料没有涉及保留习惯法的痕迹,而是强调罗马法将道德意识融入法律,排除 C。【点睛】本题以罗马法为切入点,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善意和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的前提。具有欺诈故意的行为,或者是因不讲诚信而被法律认定为不名誉的人的行为,是无效的行为”等,结合罗马法
30、的内容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22.世界文化史导论指出:“它是自然界教给一切动物的法则,它是罗马万民法产生的哲学基础。它使人们更多地从人类共同准则(人类理性)的角度来思考法制建设问题。 ”材料中的“它”应是A. 公民法B. 万民法C. 自然法D. 成文法【答案】C【解析】材料“它是自然界教给一切动物的法则,它是罗马万民法产生的哲学基础”反映了罗马法的重要基础是自然法,故 C 正确;公民法是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法律,不符合“自然界教给一切动物的法则” ,故 A 错误;万民法是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之间以及异邦人和异邦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罗马法律,不符合“罗马万民法产生的哲学基础” ,
31、故 B 错误;成文法是相对于习惯法而言,并不是“自然界教给一切动物的法则” ,故 D 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自然界教给一切动物的法则” ,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自然法的地位和影响出发,抓住自然法与罗马法的关系,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23.1698 年,某国外交官提及英国当时政治状况时说,若没有议会的参与,英国国王签署的条约不过是一纸空文。这种状况的形成是因为当时英国- 15 -A. 国王已经成为虚君B. 王权的神圣性没有改变C. 限制王权法案的实施D. 议会的权力来源于国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若没有议会的参与,英国国王签署的条约
32、不过是一纸空文”可知,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限制了国王的权利,C 项正确;结合所学, 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A 项错误;材料反映议会的权利超过了国王的权力,无法体现王权的神圣性,排除 B;光荣革命前,议会的权力来源于国王,革命后,国王的权力来源于议会,材料反映的是革命后,D 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698 年” “若没有议会的参与,英国国王签署的条约不过是一纸空文” ,联系所学英国权利法案的内容和意义分析解答。24.18 世纪 80 年代上半期,一个制定新宪法的运动勃然兴起,但直到 1786 年,南方种植园和小州的政客们都对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怀有戒心,对这个
33、运动持观望态度1787 年是联邦宪法一定程度上打消这些“戒心” 。 联邦宪法的以下内容,有助于打消这些人“戒心”的是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体制保留奴隶制,将黑人以 3/5 计入人口总数参议员每州两名,任期六年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A. B. C. D. 【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南方种植园和小州的政客们都对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怀有戒心”结合所学 1787 年- 16 -宪法可知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体制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保留奴隶制,将黑人以 3/5计入人口总数,打消南方种植园主的“戒心” ,参议员每州两名,任期六年,这一规定打消了小州的“戒心” 。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任期
34、两年,这主要是照顾大州的利益。故与题意无关,排除。点睛:美国制宪过程中体现的妥协精神:中央和地方之间相互妥协(联邦政府权力加强,各州拥有一定的独立性) 、大州和小州之间相互妥协(各州地位上保持平等,参议员每州都是2 名) 、南方和北方之间相互妥协(允许保留奴隶制度) 。25.美国总统特朗普颁布的“禁穆令”在公布之后就遭遇了一波三折的命运,先是联邦法官做出了暂停“移民禁令”限制令,随后特朗普政府针对暂停禁令提起上诉。之后该上诉又被驳回。日前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推翻了下级法院的判决,允许总统特朗普提出的新版移民限制令部分生效。这主要体现了A. 美国司法程序的复杂性B. 美国行政命令的随意性C. 美国宪
35、政民主的制衡性D. 美国民主政治的局限性【答案】C【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出司法程序,故 A 项错误;材料信息体现不出行政命令的随意性,故 B 项错误;材料信息是美国总统和最高法院关于移民限令互相制约,这体现了美国宪政民主的制衡性,故 C 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美国民主政治的局限性,故 D 项错误。点睛:排除法是历史选择题的万能解题法,解题时把握“排除三原则”:不符合史实的选项首先排除;其次是符合史实但不符合材料信息的选项;再次是符合材料信息但不符合主旨信息的。本题中 AB 不符合材料信息,D 项不符合史实。26.有学者表示:“1946 年 2 月,斯大林在莫斯科公开演说,号召人民准备迎接新的战争,
36、被称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宣言书 。此时距二战结束还不到半年,这对铁幕演说和杜鲁门主义的提出产生了直接影响。 ”这段话意在指出- 17 -A. 美国是冷战发生的始作俑者B. 斯大林倡导第三次世界大战C. 苏联对冷战的发生负有重要责任D.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历史必然【答案】C【解析】材料“斯大林在莫斯科公开演说,号召人民准备迎接新的战争对铁幕演说和杜鲁门主义的提出产生了直接影响”反映了苏联斯大林对抗资本主义的战争思维促成英美冷战政策的形成,说明苏联对冷战的发生负有重要责任,故 C 正确;材料并没有反映美国是冷战发生的始作俑者,故 A 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斯大林倡导第三次世界大战,而是说明苏联的战争
37、思维与英美冷战政策之间的关系,故 B 错误;材料未涉及杜鲁门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问题,苏联的战争思维并不属于历史必然性因素,故 D 错误。故选 C。27.勃兰特任联邦德国总理期间(19691974 年) ,在外交方面推行“新东方政策” ,主要内容包括实现与苏联、波兰和其他东欧国家关系正常化,承认欧洲现存边界不可侵犯,与中国建交等。这表明A. 东西欧国家间经济联系加强B. 西欧开始用一个声音说话C. 世界总体形势趋向紧张D. 德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答案】D【解析】联邦德国在 1969 年到 1974 年期间属于资本主义阵营的一部分,从材料来看,他并没有只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而是与社会主义国家进
38、行和平外交,因此本题选择 D 选项。A 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经济的内容;B 选项错误,材料只体现出德国的态度,其他国家的态度我们无法知晓;C 选项错误,无法从材料中看出世界总体形势。28.第三世界的兴起和发展,有力地冲击了二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下列表明第三世- 18 -界已经成为一支重要国际力量的事件有日内瓦会议的召开万隆亚非会议的召开不结盟运动的发展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日内瓦会议是在 1954 年召开了中、美、苏、法、英五国外交会议,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政府间
39、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参加国既有第三世界国家,又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能表明第三世界已经成为一支重要国际力量,排除;万隆亚非会议是第三世界崛起的开始,1961 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诞生,正确;故选 B。29.下面是明末江南农村家庭投资结构图。该图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A. 经营更趋市场化B. 减少犁耕依赖C. 生产日趋专业化D. 注重精耕细作- 19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明朝末年江南地区农村家庭投资结构主要是工具、播种、肥料、灌溉等,说明家庭的投资主要应用于土地,目的就是提高产量,是精耕细作的表现,
40、D 项正确。明朝末期的江南地区,农副业经营仍然是小农经济,市场化程度不高,排除 A。明末农村耕作方式依然是铁犁牛耕,并未减少对铁犁牛耕的依赖,排除 B。生产专业化是指围绕某种农产品的生产培育,将种、养、加过程和产、供、销环节联为一体的专业生产经营系列;与材料强调明末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不符,排除 C。30.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内容。古代丝绸之路是东西文明友好交融的象征。当年,唐玄奘在这条路上不可能见到的现象是A. 部分地区用坎儿井灌溉农田 B. 丝绸、白瓷是常见的商品C. 当地人用铁犁牛耕进行劳动 D. 当地人普遍穿棉质的衣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
41、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时间角度出发,A 项是汉代的,唐玄奘可以看到;唐代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制瓷体系,B 项可以看到;C 项中铁力牛耕汉代已经普及,可以看到;中国人普遍穿棉质衣服是明代,所以唐玄奘不可能看到,故本题答案选 D 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古代中国的手工业棉纺织业31.19 世纪六七十年代,近代民族工业开始兴起。它的产生主要有三种途径,分别是(一)洋务派创办的官办企业;(二)中小地主、华侨等投资兴办的近代工矿企业;(三)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而来的近代工矿企业。以下企业中属于第三种途径的是A. 发昌机器厂B. 继昌隆缫丝厂C. 轮船招商局D. 江
42、南制造局- 20 -【答案】A【解析】【详解】发昌机器厂是由手工工场转化而来,符合第三种途径,故选 A;继昌隆缫丝厂是中小地主、华侨投资兴办的近代工业,符合第二种途径,排除 B;轮船招商局和江南制造局是洋务派的官办企业,符合第一种途径,排除 CD。【点睛】结合大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三)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而来的近代工矿企业” ,联系所学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的知识分析解答。32.下表为1913-1948 年中国产业资本属性结构状况表(部分) (单位:万元)1911/1914 1920 增长 1936 增长 1947/1948 增长外国资本 102125 133000 4.50 571758 9.5
43、4 73414 -16.35国家资本 47807 66952 3.81 222454 7.79 420079 6.72私人资本 28741 57977 10.54 204844 8.21 161499 -2.05合计 178673 257929 5.16 999056 8.83 654992 -3.61对表中数据分析正确的是A. 外国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中始终占主导地位B. 国家资本的发展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 私人资本的发展状况和政府的政策密切相关D. 不同资本的发展变化反映了社会性质的变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从 1911 年到 1920 年、1920-1936
44、年,民国政府实行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使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1948 时,民族资本急剧下降,主要是因为官僚资本的膨胀、国民政府苛捐杂税、战争的破坏等;故私人资本的发展状况和政府的政策密切相关,C 项正确;1948 年时国家资本的金额远远高于外国资本,故 A 项中“始终占主- 21 -导地位”的说法错误,排除;1948 年时国家资本急剧增加,主要和官僚资本膨胀、国民政府滥发纸币有关,最终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 B;从 1911 年到 1948 年,无论何种资本发展,都无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排除 D。33.1993 年 5 月 10 日,北京开放粮油价格第一天,朝
45、阳区西石门粮店的店员登记注销最后一批粮票。当年取消粮票这一举措,大多数人回忆并无太大的感觉。粮票的命运悄然发生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我国A. 市场经济已慢慢渗透到百姓的生活B. 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成功C.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得到百姓的肯定D. 中共十五大的精神指引【答案】A【解析】粮票是计划经济的一个代表,它退出历史舞台说明中国实行市场经济取得了成效,生产力得到了发展,不需要凭票来领粮,因此本题选择 A 选项。B 选项错误,这与企业制度无关;C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计划经济问题,没有体现出非公有制的内容;D 选项错误,中共十五大召开于 1997 年。34.早婚是古代社会的一种风尚,城乡皆然。清末
46、民初,上海等大都市出现了婚龄推迟的现象。20 世纪 20 年代末以后,农村传统的早婚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抑制。这反映了A. 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和程度的不均衡B. 妇女地位提高C. 清政府推动社会习俗变革D.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促进思想解放【答案】A【解析】【详解】古代社会的早婚习俗,从统治者来看是为增殖人口,多征赋算;从民间来看是增添家庭劳力,保证财产后继有人,说明这种习俗的根源是自然经济,因此材料反映的大都市和- 22 -农村早婚习俗逐步得到抑制的时间上的不同,实际上反映出城乡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和程度的不均衡,故答案为 A 项。近代社会妇女地位较低,故 B 项错误。清朝被推翻是 1912 年,故
47、C 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促进思想解放,故 D 项错误。35.1912 年赣都督严禁女子缠足 (现存民国最早的禁缠足法令)规定:“各女学堂不得收缠足之学生凡缠足女子自此令宣布后仍然不放松者,无论何人不得为其媒介,不得娶足不放松之女子为妻。 ”此材料旨在说明A. 禁止缠足开始于民国成立后B. 近代西方自由思想影响国人C. 民国政府强力推行移风易俗D. 不缠足已成为娶妻社会标准【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民国最早的禁缠足法令” “各女学堂不得收缠足之学生凡缠足女子自此令宣布后仍然不放松者,无论何人不得为其媒介,不得娶足不放松之女子为妻” ,说明用法律形式规定禁止缠足,表明民国政府
48、强力推行移风易俗,C 正确;材料只是反映民国后颁行的禁缠足法令,不能说明禁止缠足开始于民国成立后,排除 A;材料信息没有涉及西方自由思想,排除 B;材料只是反映民国后颁行的禁缠足法令,无法体现不缠足已成为娶妻社会标准,排除 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民国最早的禁缠足法令” “各女学堂不得收缠足之学生凡缠足女子自此令宣布后仍然不放松者,无论何人不得为其媒介,不得娶足不放松之女子为妻” ,紧扣材料并联系所学民国时期社会习俗的变迁分析解答。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0 分)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昔周公吊(感怀)二叔不咸(通“贤” ) ,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49、。左传- 23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清代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的终结时期伴随着清朝统治的稳定,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和政府首脑的地位空前加强。清朝皇帝都亲理朝政,这在历代最高统治者中也是少有的。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材料三中国古代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摘编自赵沛主编中国古代行政制度请回答:(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两种制度。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由西周至秦朝国家政治体制方面变化的趋势。(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清代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3)根据材料三,总结君主专制背景下分权辅政的两种模式,并结合史实举例说明。(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进的认识。【答案】 (1)制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