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5 ,大小:4.33MB ,
资源ID:1122448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12244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全国通用)2020届高考生物优选大一轮复习第6单元遗传的分子基础(第17_19讲)练习(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hopesteam27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全国通用)2020届高考生物优选大一轮复习第6单元遗传的分子基础(第17_19讲)练习(含解析).doc

1、遗传的分子基础第 17 讲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考试说明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考点一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肺炎双球菌类型项目 S 型肺炎双球菌 R 型肺炎双球菌菌落 粗糙菌体 无多糖类荚膜毒性 无2.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1)实验过程图 6-17-1(2)结论: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含有 ,将无毒的 R 型活细菌转化为 S 型活细菌。 3.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1)方法:直接分离 S 型细菌的 DNA、荚膜多糖、蛋白质等,将它们分别与 混合培养,研究它们各自的遗传功能。 (2)实验过程及结果图 6-17-2(3)结论: 才是使 R 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 是转化因子

2、,是遗传物质。 4.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项目 体内转化实验 体外转化实验培养细菌的场所小鼠(体内) 培养基(体外)原则 R 型细菌与 S 型细菌的毒性对照 S 型细菌体内各成分的 对照 实验结果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能使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S 型细菌的 能使 R 型细菌转化为 S型细菌 实验结论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体内含有某种“ ” 是 S 型细菌的遗传物质,而 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 两实验的联系所用材料相同,都是 R 型和 S 型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是基础,仅说明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体内含有某种“ ”,而体外转化实验则进一步说明“转化因子”就是 两实验都遵循 原

3、则、 原则 正误辨析(1)加热杀死后的 S 型细菌的 DNA 已经全部断裂,失去活性。 ( )(2)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 ( )(3)在艾弗里的实验中,DNA 酶将 S 型细菌的 DNA 分解为脱氧核苷酸,因此不能使 R 型细菌发生转化。 ( )(4)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5)R 型菌与 S 型菌控制有无荚膜性状的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 )(6)加热杀死的 S 型菌与 R 型活菌混合后注射给小鼠,从死亡小鼠体内只能分离出 S 型菌。( )教材拓展1.加热后 S 型细菌死亡,但加入 R 型细菌后为何能转化成活的 S 型

4、细菌?2.体外转化实验中导致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时遗传物质、原料、能量分别由哪方提供?命题角度 1 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1.2018武汉模拟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过程如图 6-17-3 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 6-17-3A.S 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为粗糙的,R 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是光滑的B.S 型菌的 DNA 经加热后失活,因而注射加热杀死的 S 型菌后小鼠仍存活C.从病死小鼠中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只有 S 型菌而无 R 型菌D.该实验未证明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是由 S 型菌的 DNA 引起的2.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 4 个实验:S 型

5、菌的 DNA+DNA 酶加入 R 型菌注入小鼠R 型菌的 DNA+DNA 酶加入 S 型菌注入小鼠R 型菌+DNA 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 S 型菌的 DNA注入小鼠S 型菌+DNA 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 R 型菌的 DNA注入小鼠以上 4 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题后归纳 辨析细菌体内的转化问题(1)格里菲思实验只证明了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并没有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2)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而非基因突变。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实质是 S 型细菌的 DN

6、A 片段整合到 R 型细菌的 DNA 中,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即发生了基因重组。(3)使小鼠死亡的是 S 型肺炎双球菌而不是 S 型菌的 DNA。(4)并非所有的 R 型细菌都被转化。由于转化受到 DNA 的纯度、两种细菌的亲缘关系、受体菌的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转化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 R 型细菌都被转化成 S 型细菌,而只是少部分 R 型细菌被转化成 S 型细菌。命题角度 2 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质3.2018浙江温州二模 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 酶与 S 型活菌混合后注入正常小鼠体内,小鼠不会患败血症致死B.提取 S 型活菌的 DNA 直接注射

7、到正常小鼠体内,小鼠会患败血症致死C.活体转化实验中,从患病致死小鼠血液中可分离出 S 型活菌D.离体转化实验中,R 型活菌转化为 S 型活菌的原因是基因突变4.S 型肺炎双球菌的荚膜表面具有多种抗原类型(如、型等),不同的抗原类型之间不能通过突变而发生转换;在特殊条件下离体培养 S-型肺炎双球菌可从中分离出 R-型菌。格里菲思将加热杀死的 S-型菌与 R-型菌混合后同时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病大量死亡,并从患病死亡小鼠体内获得具有活性的 S-型菌;而单独注射加热杀死的 S-型菌,小鼠未死亡。此实验结果能支持的假设是 ( )A.S-型菌经突变形成了耐高温型菌B.S-型菌是由 R-型菌突变形成的C

8、.R-型菌经过转化形成了 S-型菌D.加热后 S-型菌可能未被完全杀死考点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实验方法: 法,用 35S、 32P 分别标记 。 2.实验材料:T 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1)噬菌体的结构图 6-17-4(2)噬菌体的生活方式: 。 3.实验过程(1)标记噬菌体图 6-17-5(2)侵染细菌图 6-17-64.实验结果分析分组 结果 结果分析含 32P 的噬菌体+细菌上清液中几乎无32P,32P 主要分布在宿主细胞内 对比实验(相互对照) 含35S 的噬菌体+细菌宿主细胞内无35S,35S 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5.结论: 是遗传物质。 正误辨析(1)分别用含 32P、 35S

9、 及各种营养成分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可得到标记的噬菌体。 (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中,通过搅拌、离心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和 DNA 分开。 ( )(3)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 ( )(4)32P、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别说明 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 )(5)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 )教材拓展为什么选择 35S 和 32P 这两种同位素分别对蛋白质和 DNA 进行标记,而不用 14C 和 18O 标记?1.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比较项目 肺炎双球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体外转化实验设计

10、思路 设法将 DNA 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直接研究它们各自的功能处理方法直接分离:分离 S 型菌的 DNA、多糖、蛋白质等,分别与 R 型菌混合培养同位素标记法:分别用同位素 35S、 32P 标记蛋白质和 DNA结论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说明了遗传物质可发生可遗传的变异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说明 DNA 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说明 DNA 能自我复制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分析(1)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含放射性的原因:保温培养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

11、清液中,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保温培养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也会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 (2)用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有放射性的原因: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 35S的噬菌体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3)35S(标记蛋白质)和 32P(标记 DNA)不能同时标记在同一噬菌体上,因为放射性检测时只能检测到放射性存在的部位,不能确定是何种元素产生的放射性。命题角度 1 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析1.2017全国卷 在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 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

12、述,正确的是 ( )A.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B.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 mRNA 和蛋白质C.培养基中的 32P 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 T2噬菌体的核酸中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 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2.2018江苏盐城三模 图 6-17-7 是“以 32P 标记的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 6-17-7A.锥形瓶内的培养液中有含 32P 的物质,以便用 32P 标记噬菌体B.过程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C.若只有 C 中含大量放射性,可直接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DNAD.实验中 B 对应部分有少量放

13、射性,可能原因是搅拌不充分命题角度 2 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放射性的分布3.如果用 3H、 15N、 35S 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无放射性),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只有噬菌体的蛋白质被标记了,DNA 没有被标记B.子代噬菌体的外壳中可检测到 3H、 15N、 35SC.子代噬菌体的 DNA 分子中可检测到 3H、 15ND.子代噬菌体的 DNA 分子中部分含有 3H、 15N、 32S4.2018武汉调研 在用 35S 和 32P 分别标记的噬菌体探究遗传物质是 DNA 还是蛋白质的实验中,先将大肠杆菌和不同标记的噬菌体混合后立即离心,并测定放射性();再将大肠杆菌和不同标记

14、的噬菌体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离心,并测定放射性(),则下列有关放射性分布的论述,正确的是 ( )A.若放射性为 35S,则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B.若放射性为 35S,则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C.若放射性为 32P,则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D.若放射性为 32P,则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技法提炼1.“两看法”判断子代噬菌体标记情况图 6-17-82.同位素标记法归类分析(1)标记某元素,追踪其转移途径。如用 18O 标记 H2O,光合作用只产生 18O2;再用 18O 标记 CO2,光合作用只产生 O2;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

15、氧原子全部来自于 H2O,而不来自于 CO2。(2)标记特征元素,探究化合物的作用。如在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 32P 标记噬菌体的 DNA,大肠杆菌内发现放射性物质;用 35S 标记蛋白质,大肠杆菌内未发现放射性物质;证明DNA 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3)标记特征化合物,探究详细生理过程,研究生物学原理。如用 3H 标记亮氨酸,探究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用 3H 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研究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用15N 标记 DNA,证明 DNA 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命题角度 3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比较5.2018哈尔滨第六中学二模 下列关于肺炎

16、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培养基中的 32P 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 T2噬菌体的核酸中B.格里菲思和艾弗里所做的转化实验都能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C.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 T2噬菌体颗粒D.将 S 型菌的 DNA 与 R 型活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中会有两种菌落6.2018贵州贵阳模拟 在确定 DNA 是遗传物质的研究过程中,艾弗里和赫尔希与蔡斯进行的实验有重要意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两个实验的设计思路的共同点是将 DNA 与蛋白质分开B.他们都选用了结构十分简单的生物病毒展开研究C.两个实验都应用了细菌培养技术,为实

17、验成功提供了保障D.两个实验表明:亲代的各种性状是通过 DNA 遗传给后代的考点三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R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烟草花叶病毒对烟草细胞的感染实验(1)实验过程及现象:图 6-17-9(2)结论:烟草花叶病毒中的 是遗传物质。 2.生物含有的核酸及其遗传物质生物类型 所含核酸 遗传物质 举例真核生物 动物、植物、真菌细胞生物 原核生物DNA 和RNA 细菌、蓝藻、放线菌DNA 病毒 仅有 DNA 乙肝病毒、T 2噬菌体、天花病毒非细胞生物 RNA 病毒 仅有 RNA 烟草花叶病毒、艾滋病病毒、SARS 病毒3.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生物界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18、,只有极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因而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正误辨析(1)生物的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或核糖核苷酸。 ( )(2)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是 DNA,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是 RNA。 ( )(3)小麦的遗传物质主要是 DNA。 ( )(4)乳酸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 )(5)只有细胞内的核酸才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 )教材拓展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其“主要”两字如何理解?命题角度 1 考查对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判断1.图 6-17-10 是某种高等植物病原体的遗传实验过程,实验表明这种病原体 ( )图 6-17-10A.寄生于细胞内,通过 RNA

19、 遗传B.寄生于细胞间,通过蛋白质遗传C.寄生于细胞内,通过蛋白质遗传D.寄生于细胞间,通过 RNA 遗传2.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RNA 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 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 RNA 甲型 H1N1 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A. B.C. D.易错提醒 (1)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均只能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而不能证明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对于任何一种生物来说,其遗传物质只有一种,是 DNA 或 RNA,没有主要和次要之分,因此不能说具体的某种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

20、 DNA。(3)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少量分布在细胞质,细胞核与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命题角度 2 考查病毒的感染及重组实验3.科学家从烟草花叶病毒(TMV)中分离出 a、b 两个不同品系,它们感染植物产生的病斑形态不同。下列 4 组实验(见下表)中,对实验结果描述错误的是 ( )实验结果实验编号实验过程 病斑类型病斑中分离出的病毒类型 a 型 TMV 感染植物 a 型 a 型 b 型 TMV 感染植物 b 型 b 型组合病毒(a 型 TMV 的蛋白质+b 型 TMV 的RNA)感染植物 b 型 a 型组合病毒(b 型 TMV 的蛋白质+a 型 TM

21、V 的RNA)感染植物 a 型 a 型A.实验 B.实验C.实验 D.实验技法提炼 “遗传物质”探索的 4 种方法真题预测1.2018全国卷 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 RNAB.T2噬菌体可感染肺炎双球菌导致其裂解C.HIV 可引起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D.阻断病毒的传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2.2018浙江选考 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的子代噬菌体多数具有放射性B.肺炎双球菌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R 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 S 型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肺炎

22、双球菌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S 型菌的 DNA 使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说明 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和重建实验中,用 TMV A 的 RNA 和 TMV B 的蛋白质重建的病毒感染烟草叶片细胞后,可检测到 A 型病毒,说明 RNA 是 TMV A 的遗传物质3.2017江苏卷 下列关于探索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 DNA 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 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 DNA 可以使小鼠死亡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

23、 32P 标记4.2017全国卷 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病毒分为 RNA 病毒和 DNA 病毒两种类型,有些病毒对人类健康会造成很大危害。通常,一种新病毒出现后需要确定该病毒的类型。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请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等为材料,设计实验以确定一种新病毒的类型。简要写出(1)实验思路。(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即可。(要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1.S 型肺炎双球菌菌株是人类肺炎和小鼠败血症的病原体,而 R 型菌株却无致病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加热杀死的 S 型菌与 R 型菌混合使 R 型菌转化成 S 型菌,属

24、于基因突变B.S 型菌与 R 型菌在结构上最大的不同是 S 型菌的菌体有多糖类的荚膜C.肺炎双球菌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D.高温处理过的 S 型菌的蛋白质因变性而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2.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 32P 和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普通细菌,子代噬菌体核酸和外壳中均可检测到 32P 和 35SB.用噬菌体侵染 32P 和 35S 标记的细菌,子代噬菌体核酸和外壳中均可检测到 32P 和 35SC.用 14C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普通细菌,子代噬菌体核酸和外壳中均可检测到 14CD.用噬菌体侵染 14C 标记的细菌,子代噬菌体核酸和外壳

25、中均可检测到 14C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得出的结论: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 R 型活细菌转化为 S 型活细菌。2.艾弗里实验的结论:DNA 才是使 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 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4.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5.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两大实验的共同思路是设法将 DNA 和蛋白质等其他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第 18 讲 DNA 分子的结构、复制及基因的本质考试说明 1.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6、()。2.DNA 分子的复制()。3.基因的概念()。考点一 DNA 分子的结构及相关计算1.图解 DNA 分子结构图 6-18-12.DNA 分子的特性(1)稳定性: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两条链互补的碱基之间通过 相连。 (2) 性:遗传信息蕴藏在 中。碱基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如某 DNA 分子中有 n 个碱基对,则排列顺序有 种(其中 n代表碱基对数)。 (3) 性:每种 DNA 分子都有 。 正误辨析(1)同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上相邻的两个碱基通过氢键相连。 ( )(2)DNA 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都连接两个磷酸,每个碱基都连接一个脱氧核糖。 ( )(3)DNA 有氢键

27、,RNA 没有氢键。 ( )(4)大肠杆菌的拟核 DNA 分子和质粒 DNA 分子都为双链环状。 ( )(5)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 DNA 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 ( )(6)分子大小相同、碱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一定相同。 ( )教材拓展1.DNA 分子都是双链结构吗?2.DNA 分子都是“链状”吗?1.解读两种 DNA 结构模型图 6-18-2(1)由图甲可解读以下信息:(2)图乙是图甲的简化形式,其中是磷酸二酯键,是氢键。解旋酶作用于部位,限制酶和 DNA 连接酶作用于部位。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相关计算(1)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如图 6-18-3 所示:

28、图 6-18-3(2)有关推论嘌呤总数与嘧啶总数相等,即 A+G=T+C。在双链 DNA 分子中,互补碱基之和所占比例在任意一条链及整个 DNA 分子中都相等。设在双链 DNA 分子中的一条链上 A1+T1=n%,则 A+T=A1+A2+T1+T2=(n%+n%)/2=n%。简记为“配对的两碱基之和在单、双链中所占比例相等”。双链 DNA 分子中,非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在两条互补链中互为倒数。设双链 DNA 分子中,一条链上 =m,则 = =m,所以互补链上 = 。1+11+11+11+12+22+22+22+21简记为“DNA 两互补链中,不配对两碱基和的比值乘积为 1”。命题角度 1 考查

29、DNA 分子的结构与特性1.2018吉林四校联考 下列关于 DNA 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每一个 DNA 分子由一条多核苷酸链盘绕而成螺旋结构B.外侧是由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的骨架,内部是碱基C.DNA 两条链上的碱基间以氢键相连,且 A 与 T 配对、G 与 C 配对D.DNA 的两条链等长,但是反向平行2.2018锦州渤大附中模拟 图 6-18-4 为 DNA 分子部分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脱氧核糖核苷酸相互连接形成 DNA 单链时能够产生水B.的名称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和相间排列,构成了 DNA 分子的基本骨架图 6-18-4C.对应的碱基依次为

30、A、G、C、TD.DNA 分子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并且游离的磷酸基位于不同端易错提醒(1)DNA 分子的特异性是由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决定的,而不是由配对方式决定的,配对方式只有两种:AT、CG。(2)并不是所有的脱氧核糖都连接着两个磷酸基团,两条链各有一个 3端的脱氧核糖连接着一个磷酸基团。(3)双螺旋结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复制和转录过程中会发生解旋。(4)在 DNA 分子中,A 与 T 分子数相等,G 与 C 分子数相等,但 A+T 的量不一定等于 G+C 的量,的值恰恰反映了 DNA 分子的特异性。+命题角度 2 考查 DNA 分子结构中碱基的相关计算3.2018济南调研 已知某 DNA

31、分子中,G 与 C 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 35.8%,其中一条链的 T 与 C 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32.9%和 17.1%。则在它的互补链中,T 和 C 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 )A.32.9%,17.1%B.31.3%,18.7%C.18.7%,31.3%D.17.1%,32.9%4.某研究小组测定了多个不同双链 DNA 分子的碱基组成,根据测定结果绘制了 DNA 分子的一条单链与其互补链、一条单链与其所在 DNA 分子中碱基数目比值的关系图,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 )A B C D图 6-18-5技法提炼 解答有关碱基计算的“三步曲”图 6-18-6考点二 DNA 的复制及基因的本质1

32、.DNA 分子复制的过程(1)概念:以亲代 DNA 为模板,合成子代 DNA 的过程。(2)时间: 。(3)过程 图 6-18-7(4)特点: (过程上)、 (结果上)。 (5)精确复制的原因: 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6)意义:将 从亲代传给子代,保持了 的连续性。 2.基因的本质(1)本质:基因是具有 的 片段。 (2)基因与染色体、DNA、脱氧核苷酸的关系图 6-18-8(3)基因的基本功能:遗传信息的 和 。 正误辨析(1)DNA 分子全部解旋后才开始进行 DNA 复制。( )(2)DNA 必须在 DNA 酶的作用下才能连接形成子链。 ( )(3)DNA

33、 聚合酶催化两个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之间的连接。 ( )(4)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 DNA 的复制。 ( )(5)DNA 复制就是基因表达的过程。 ( )(6)解旋酶、DNA 聚合酶、DNA 连接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都能作用于 DNA 分子,它们的作用部位都是相同的。 ( )教材拓展DNA 复制过程中形成的两个子 DNA 位置如何?其上对应片段中基因是否相同?两个子 DNA 将于何时分开?1.DNA 复制方式的探究 假说演绎法实验材料:大肠杆菌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亲代 DNA 分子与子代 DNA 分子的区分方法)实验假设:DNA 分子以半保留的方式复制实验结果:与

34、预期结果一致实验结论:DNA 分子以半保留的方式复制2.DNA 复制的有关计算DNA 复制为半保留复制,若将亲代 DNA 分子复制 n 代,其结果分析如下:图 6-18-9(1)子代 DNA 分子数为 2n个。其中:含有亲代链的 DNA 分子数为 2 个。不含亲代链的 DNA 分子数为 2n-2 个。含子代链的 DNA 分子有 2n个。(2)子代脱氧核苷酸链数为 2n+1条。其中:亲代脱氧核苷酸链数为 2 条。新合成的脱氧核苷酸链数为 2n+1-2 条。(3)消耗的脱氧核苷酸数若一亲代 DNA 分子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 m 个,经过 n 次复制需要消耗游离的该脱氧核苷酸数为 m(2n-1)个。第

35、 n 次复制所需该脱氧核苷酸数为 m2n-1个。3.DNA 半保留复制应用于细胞分裂过程的分析(1)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标记情况分析过程图解(一般只研究一条染色体):复制一次(母链标记,培养液不含标记同位素):图 6-18-10转至不含放射性培养液中再培养一个细胞周期:图 6-18-11规律总结:若只复制一次,产生的子染色体都带有标记;若复制两次,产生的子染色体只有一半带有标记。(2)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标记情况分析过程图解:减数分裂一般选取一对同源染色体为研究对象,如图 6-18-12 所示:图 6-18-12规律总结:由于减数分裂没有细胞周期,DNA 只复制一次,因此产生的子染色体都带有标记。命题

36、角度 1 考查 DNA 复制的过程及相关计算1.真核细胞中 DNA 复制过程如图 6-18-13 所示,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图 6-18-13A.多起点双向复制能保证 DNA 复制在短时间内完成 B.每个子代 DNA 都有一条核苷酸链来自亲代 C.复制过程中氢键的破坏和形成都需要 DNA 聚合酶的催化D.DNA 分子的准确复制依赖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2.图 6-18-14 为一个双链 DNA 分子( 15N 标记)中某基因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该基因全部碱基中 A 占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 6-18-14A.DNA 的特异性是由四种碱基的数量比例决定的B.DNA 聚合酶可催化形成和

37、处的化学键C.该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中(C+G)/(A+T)的值为 1.5D.将该 DNA 置于不含 15N 的环境中复制 3 次后,含 15N 的 DNA 分子占总数的 1/8易错提醒 DNA 复制相关计算的 4 个易错点(1)“DNA 复制了 n 次”和“第 n 次复制”的区别,前者包括所有的复制,但后者只包括最后一次复制。(2)碱基的数目单位是“对”还是“个”。(3)在 DNA 复制过程中,无论复制了几次,含有亲代脱氧核苷酸单链的 DNA 分子都只有两个。(4)另外,还要看清是“DNA 分子数”还是“链数”,“含”还是“只含”等关键词,以免掉进陷阱。 命题角度 2 考查基因的本质3.下列关

38、于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一定患遗传病,不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B.一个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的多样化构成了基因的多样性C.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D.DNA 和蛋白质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一个 DNA 分子上含有许多个基因4.2018大连二十四中模拟 如图 6-18-15 为果蝇 X 染色体的部分基因图,下列对此 X 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图 6-18-15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l、w、f 和 m 为非等位基因C.说明了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绝对位置D.雄性 X 染色体上的基因来自其雌性亲本易错提醒(1)对于真核细胞来说,染色体是基因(遗传

39、物质 DNA)的主要载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基因的载体。(2)遗传效应是指基因能够转录成 mRNA,进而翻译成蛋白质,能够控制一定的性状。(3)DNA 分子中还存在着不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在真核细胞中这部分片段所占比例很大,但这些片段不是基因。(4)通常的基因是指双链 DNA 片段,而 RNA 病毒的基因是指具有遗传效应的 RNA 片段。命题角度 3 综合考查 DNA 复制与细胞分裂5.2018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模拟 某 DNA 被 32P 标记的精原细胞在不含 32P 的培养液中经过一次有丝分裂,产生两个精原细胞,其中一个接着进行一次减数分裂,其四分体时期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 DNA 组成示

40、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图 6-18-166.将某一经 3H 充分标记 DNA 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 2N)置于不含 3H 的培养基中培养,该细胞经过两次连续分裂后形成 4 个大小相等的子细胞。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 2N,则其中含 3H 的染色体数一定为 NB.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 N,则其中含 3H 的 DNA 分子数为 N/2C.若子细胞中染色体都含 3H,则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基因重组D.若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 3H,则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真题预测1.2018全国卷 生物体内的 DNA 常与蛋白质结合,以 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

41、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 DNA-蛋白质复合物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 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 DNA 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 DNA 聚合酶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 RNA 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 RNA 聚合酶2.2018江苏卷 下列关于 DNA 和 RNA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核细胞内 DNA 的合成都需要 DNA 片段作为引物B.真核细胞内 DNA 和 RNA 的合成都在细胞核内完成C.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实了细胞内的 DNA 和 RNA 都是遗传物质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基因表达出蛋白质

42、都需要 DNA 和 RNA 的参与3.2017海南卷 DNA 分子的稳定性与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数目有关。下列关于生物体内DNA 分子中(A+T)/(G+C)与(A+C)/(G+T)两个比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碱基序列不同的双链 DNA 分子,后一比值不同B.前一个比值越大,双链 DNA 分子的稳定性越高C.当两个比值相同时,可判断这个 DNA 分子是双链D.经半保留复制得到的 DNA 分子,后一比值等于 11.下列有关双链 DNA 的结构和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复制后产生的两个子代 DNA 分子共含有 4 个游离的磷酸基团B.某 DNA 分子内胞嘧啶占 25%,则每条单链上的胞

43、嘧啶占 25%50%C.DNA 双螺旋结构以及碱基间的氢键使 DNA 分子具有较强的特异性D.DNA 的一条单链上相邻碱基之间以氢键连接2.图 6-18-17 为真核细胞 DNA 复制过程模式图,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图 6-18-17A.酶为解旋酶,酶为 DNA 聚合酶B.图示体现了边解旋边复制及半保留复制的特点C.在复制完成后,甲、乙可在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开D.将该模板 DNA 置于 15N 培养液中复制 3 次后,含 15N 的 DNA 占 100%1.DNA 分子复制的时期: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2.DNA 复制需要的基本条件:模板、原料、能量和酶

44、等。3.DNA 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4.DNA 通过半保留复制方式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其意义是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5.1 条染色体上有 1 个(未复制)或 2 个(复制后)DNA 分子,每个 DNA 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6.DNA 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第 19 讲 基因的表达考试说明 1.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2.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考点一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1.RNA 的结构与功能2.遗传信息的转录(1)概念:以 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 RNA 的过程。 (2)转录过程

45、(如图 6-19-1)图 6-19-13.遗传信息的翻译(1)概念: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 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2)密码子概念: 上 3 个相邻的碱基决定 1 个氨基酸,每 3 个这样的碱基称为 1 个密码子。 种类:64 种,其中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 种,终止密码子有 种。 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比较项目 密码子 反密码子位置 作用 直接决定蛋白质中 的序列 识别 , 转运 特点 与 上的碱基互补 与 的碱基互补 (3)翻译过程(如图 6-19-2)图 6-19-2(4)产物:多肽或蛋白质。正误辨析(1)tRNA 上的反密码子由 mRNA 转录而来。 ( )(

46、2)每种氨基酸都有多个密码子,每个密码子都决定一种氨基酸。 ( )(3)一个 mRNA 中含有多个密码子,一个 tRNA 中只含有一个反密码子。 ( )(4)结合在同一条 mRNA 上的核糖体,最终合成的肽链在结构上各不相同。 ( )(5)mRNA、tRNA、rRNA 都是以 DNA 链为模板转录而来的,都携带遗传信息。 ( )(6)DNA 聚合酶和 RNA 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分别在 DNA 和 RNA 上。 ( )(7)一个含 n 个碱基的 DNA 分子,转录形成的 mRNA 分子的碱基数是 n/2 个。 ( )(8)基因 B1和由其突变而来的 B2在指导蛋白质合成时使用同一套遗传密码。 (

47、)教材拓展组成蛋白质的 20 种氨基酸应对应多少种密码子?由此推知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个密码子,这对生物体的生存发展有何意义?1.解析两个翻译模型图图 6-19-3(1)图甲翻译模型分析、分别为 tRNA、核糖体、mRNA、多肽链。一个核糖体与 mRNA 的结合部位形成 2 个 tRNA 结合位点。翻译起点:起始密码子决定的是甲硫氨酸或缬氨酸。翻译终点:识别到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翻译停止。翻译进程:核糖体沿着 mRNA 移动,mRNA 不移动。(2)图乙翻译模型分析图乙中,1、2、3 分别为 mRNA、核糖体、多肽链。数量关系:一个 mRNA 可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形成多聚核糖体。意义

48、:少量的 mRNA 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方向:从左向右,判断依据是多肽链的长短,长的翻译在前。结果:合成多个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的多肽,因为模板 mRNA 相同。2.DNA 复制、转录和翻译的比较(1)区别比较项目DNA 复制 转录 翻译图示时间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生物个体发育的整个过程(分裂期不能进行转录)场所真核细胞主要在细胞核,部分在线粒体和叶绿体;原核细胞在细胞质或拟核 核糖体模板 DNA 的两条单链 DNA 的一条链 mRNA原料 4 种脱氧核苷酸 4 种核糖核苷酸 20 种氨基酸条件解旋酶、DNA 聚合酶、ATPRNA 聚合酶、ATP 酶、ATP、tRNA过程DNA 边解旋边以两条链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两条子链,子链与对应母链螺旋化DNA 解旋,以一条链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 mRNA(单链 rRNA、tRNA),mRNA 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tRNA 一端的反密码子与mRNA 上的密码子配对,另一端携带相应氨基酸,合成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多肽链产物 2 个双链 DNA 1 个单链 RNA 多肽链模板去向分别进入两个子代 DNA分子中恢复原样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