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屈原(约前 约前)名平,字原,是楚国的同姓贵族。祖先封于屈,遂以屈为氏。屈原年轻时受到楚怀王的高度信任,官为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史记本传),是楚国内政外交的核心人物。据推算,他当时仅二十多岁,可谓少年得志。 后有上官大夫在怀王面前进谗,说屈原把他为怀王制定的政令都说成是自己的功劳,于是怀王“怒而疏屈平”(同上)。屈原被免去左徒之职后,转任三闾大夫,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负责宗庙祭祀和贵族子弟的教育。 大约在怀王二十五年左右,屈原一度被流放到汉北一带,这是他第一次被放逐。 怀王三十年,秦人诱骗怀王会于武关。屈原曾极力劝阻,而怀王的小儿子子兰等却力主
2、怀王入秦,结果怀王被扣不得返回,三年后死于秦。 在怀王被扣后,顷襄王接位,子兰任令尹(相当于宰相),楚秦邦交一度断绝。但顷襄王在接位的第七年,竟然与秦结为婚姻,以求暂时苟安。由于屈原反对他们的可耻立场,并指斥子兰对怀王的屈辱而死负有责任,子兰又指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造谣诋毁屈原,导致屈原再次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时间约为顷襄王十三年前后。 在屈原多年流亡的同时,楚 国的形势愈益危急。 到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 (今湖北江陵),预示着楚国前途的危机。 次年,秦军又进一步深入。屈原眼看自己 的一度兴旺的国家已经无望,也曾认真地 考虑过出走他国,但最终还是不能离开故 土,于悲愤交加之中,
3、自沉于汨罗江。他 自杀的日子,可能是五月五日或距这一天 很近。五月五日原来是楚地的传统节日, 后来人们就把这一天作为纪念屈原的日子, 其本来意义,反而鲜为人知了。 楚辞 是继 诗经 这后对中国文学产生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 楚辞是楚国伟大诗人屈原在楚国民间歌谣的基础上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 。 比起 诗经 中的诗 ,它的篇幅扩大 , 句式加长 , 不采取重章叠唱的方式;它的想象丰富 , 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 并具有楚地浓厚的地方特色 。 因为它是楚人独创而以有特殊形式的诗歌 , 自汉以来 , 即被称为 “ 楚辞 ” 。 “楚辞”作为一种诗歌形式,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汉代盛行的楚歌体和大赋就是在
4、“楚辞”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它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完全有别于诗经的创作形式,经屈原之手而发扬光大,形成一种流行的诗歌体裁。 屈原是楚辞的创始者,其后楚人宋玉、唐勒 等人,都仿效屈原的作品。到了汉代,更大 出现了模拟这种形式的诗歌。西汉末年,刘 向辑录屈原、宋玉 及汉代人模式 拟的作品, 汇为一集,称为楚 辞。因此,“楚 辞”既是一种楚人 特有的诗歌形式 的名称,又是一部 诗歌总集的名称。 九歌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它包含着先秦文学中少数几篇完全以神话为素材、又经过文学化的改造、以神的形象表现人类生活情感的作品。它虽然没有离骚那样壮阔的场面,但语言的精美、抒情的细致,尤其景物与情感的相互
5、融合与衬托,却是别具一种长处。 国殇是悼念阵亡将士的祭歌,在九歌中是颇为特殊的一篇。诗中描绘了一场敌众我寡、以失败告终的战争,在这失败的悲剧中,写出楚国将士们视死如归、不可凌辱的崇高品格。 题解: 国殇 是 九歌 中唯一一篇祭祀人鬼的作品,也是我国最早、最著名的一篇歌颂爱国主义、歌颂牺牲精神的光辉诗篇。 殇:未成年而死者 (男 20岁,女 15岁) ; 为国家牺牲的将士 (文中意) 问:作者为什么把这些人鬼和天神、地祗同等祭祀? 明确:对那些为国牺牲的将士怀着无限的崇高敬意 九歌(十)国殇 操吾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
6、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懟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操吴戈兮披犀甲, 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 矢交坠兮土争先。 手拿着长戈啊,身穿着铠甲, 战车轮毂交错啊,短兵器相拼杀。 旌旗蔽日啊,敌兵多如云, 箭矢交互坠落啊,战士冲向前。 凌余阵兮躐余行, 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 援玉桴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 严杀尽兮弃原野。 敌侵我阵地啊,践踏我队形, 驾辕左马死啊,右马又受伤。 战车两轮陷阿,战马被羁绊, 战士举鼓槌啊,击鼓
7、声震天。 老天也怨恨啊,众神皆愤怒, 战士被杀尽啊,尸体弃荒原 出不入兮往不反, 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 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 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 子魂魄兮为鬼雄。 英雄们此去啊,不再盼回还, 原野空茫茫啊,路途太遥远。 佩带着长剑啊,夹持着秦弓, 身首已分离啊,忠心永不变。 战士真勇敢啊,武力又威猛, 刚强彻始终啊,士气不可侵。 将士身虽死啊,精神永世存, 您的魂魄在啊,鬼中称英雄。 根据诗歌内容,我们可以把全诗分成几节? 全诗可分两大段。从开头至“严杀尽兮弃原野”为第一段,是叙写将士们与敌人激战及壮烈牺牲的经过。 从“出不入兮往不反”至结束,为第二
8、段,是作者对牺牲将士的哀悼与颂扬。 请自选角度(内容或形式)对这首诗歌进行鉴赏。 楚国将士的雄姿;视死如归的无畏和牺牲精神;悲壮浓烈的战场气氛;作者沉痛的悼念之情;作者的崇敬之情;诗歌的语言特色;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刚健质朴的诗歌风格 国殇 的中心思想 国殇 通过对激烈残酷的战争场景描述 ,高度赞颂为国捐躯的楚军将士们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勇敢献身精神 , 表达了楚国人民对牺牲将士们的崇高敬意和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 国殇是悼念阵亡将士的祭歌,在九歌中是颇为特殊的一篇。诗中描绘了一场敌众我寡、以失败告终的战争,在这失败的悲剧中,写出楚国将士们视死如归、不可凌辱的崇高品格。“诚既勇兮
9、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诗人的礼赞,既呈现了楚人刚毅的性格,也寄托着他对祖国复兴的期望。这首诗篇幅不长,却是中国文学中最早显示出悲壮的美感的杰作。 国殇 的写作特色 国殇 中战斗场面的描写很有特色 。 从内容上看 , 第一部仅短短十句 , 就记叙了楚军与敌军短兵相接 , 壮烈牺牲的完整过程;诗中描写了吴戈 、 犀甲 、 兵车以及将士 、 人马等各个方面; 从写法上看 , 作品把概括叙述与具体描写相结合 , 把动态描写和静止画面相结合 ,把明写楚军英勇和暗写敌人凶猛相结合 ,互相补充 , 展现了战斗场面的惨烈 。 作品的另一特点是前叙后赞 , 叙赞有机结合 , 完整地表现了诗的中心思想 。 作品运用了夸张 、 比喻的手法渲染战斗气氛;全诗都是七字句 , 而每句中的第四字又都是感叹词 “ 兮 ” , 这就使全诗句式整齐 , 节奏感强 。 作业: 说说你对 国殇的体会。 朗读课文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