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氨气 ( )1、下列反应起了固氮作用的是A、N 2与 H2反应合成氮 B、NH 3经催化氧化生成 NO C、NO 与 O2生成 NO2 D、由 NH3制碳铵( )2 在常温下,下列两种气体混合时能出现白雾的是A、HCl 和 NH3 B、H 2S和 SO2 C、HNO 3和 NH3 D、NH 3和 H2O( )3、氨的下列性质中,能说明氨不是电解质的是A、氨气的溶解度大,1 体积水溶解 700体积的氨气 B、氨分子在水中不能电离C、氨水能使石蕊试液变蓝 D、氨水能导电( )4、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NH 3 NO 2进行喷泉实验,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
2、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B C D不能确定( )5下列方法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氨气的是 A加热浓氨水 B浓氨水滴入浓硫酸中C浓氨水滴入 CaO固体 DNH 4NO3固体与 Ca(OH)2固体混合加热( )6、密度为 0.91g/mL的氨水,质量分数为 25%,该氨水与等体积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A12.5% B大于 12.5% C小于 12.5% D无法确定( )7某温度下,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适量的 NH3和 Cl2恰好完全反应。若反应产物只有 N2和 NH4Cl固体,则反应前后容器中的压强比接近于A1:11 B11:1 C7:11 D11:7( )8将一定量的氨气完全氧化而转化为
3、硝酸且使之全部溶解在反应生成的水中,则此硝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75.8 % B76.8% C77.8% D78.8%( )9 将 16mLNO和 NH3的混合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400左右发生如下反应:4NH3+6NO=5N2+6H2O,充分反应后,在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变为 17mL,则在原混合气体中,NO和 NH3的物质之比可能是A3:5 B3:4 C3:2 D3:1( )10、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汽车已进入平常百姓家。为了保护行驶人员的2安全,常备有防撞气囊,内装有能在撞车后 10ms(1ms10 3 s)内发生爆炸性反应的物质NaN3,化学方程式为 2NaN32Na3N 2
4、,驾驶员可在汽车遭撞击后受气囊保护而脱险。此外,气囊内还装有陶土、Fe 2O3粉等物质,以使气囊内产生的 N2在 100ms200ms 内消失,同 时气囊内的 Na变为 Na2O。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 1molN3 离子中共含有 16mol电子B根据气囊内的反应可大致确定配方中 NaN3与 Fe2O3的物质的量之比。C气囊内 N2迅速消失的目的是在撞车时不致使人反弹D气囊的保护作用是通过延长作用时间实现的11、取某 NH4HCO3,选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一瓶干燥的氨气,多余氨气全部被水吸收。回答:(1)选用的装置是(用 ABC回答) 。(2)E 装置中所盛药品的名称是 ,其作用是 。(3
5、)若选用 B装置,连接时 b口进气还是 c口进气 ,其原因是 。(4)用水吸收 NH3选装置 ,原因是: 12、如右图所示, (1)图 A引发喷泉实验的操作是 原理是: (2)图 A为中学化学教材上的喷泉实验装置。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各组合不能形成这样的喷泉的是 A、HCl 和 H2O B、O 2和 H2OC、NH 3和 H2O D、CO 2和 NaOH溶液(3)某实验爱好者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它办法,并设计了如图 B所示装置,以图 B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 A、Cu 和稀盐酸 B、NaHCO 3与 NaOH溶液3C、CaC
6、O 3与稀 H2SO4 D、NH 4HCO3与稀盐酸(4)比较图 A和图 B两套装置,从产生喷泉的原理分析,图 A是 上部烧瓶内的压强,图 B是 下部锥形瓶内的气体的压强, (均填“增大”或“减少” ) 。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自然景观中的火山爆发的原理与上述 装置的原理相似(5) 、图 C也是一位爱好都想出来的喷泉实验装置,充分发挥你的想像能力,他是如何操作的 13、计算题:(1)工业废气 NO、NO 2是造成大气污染的气体之一,工业上常用下列反应使其转化为无毒的 N2:NO xNH 3 N2H 2O ,现有 NO、NO 2的混合 3.0L,可与 3.5L相同状况的 NH3完全反应,全部转化为 N2,则在原混合气体中 NO和 NO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2)在一定条件下,NO 跟 NH3可以发生反应生成 N2和 H2O。现有 NO和 NH3的混合物1mol,充分反应后所得产物中,若经还原得到的 N2比经氧化得到的 N2多 1.4g。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若以上反应进行完全,试计算原反应混合物中 NO与 NH3的物质的量可能各是多少。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