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第一单元综合1、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 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这段论述意在强调( )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病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D.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2、 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
2、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3、 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4、 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25、下图反映了北宋哪一方面的政治改革措施 ( )A.在地方设通判 B.分割宰相职权C
3、.加强中央集权 D.改革监察制度6、 元史百官志:“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据此可知元初的行省是( )A.剥夺丞相权力的创新设计B.加强君主权力的重要手段C.削弱中央集权的有效措施D.管辖辽阔地区的正确选择7、自秦朝推行郡县制以来.为强化地方管理,汉代置州,唐代置道,宋代置路.元代置省。纵观这一现象, 可知(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纷繁杂乱B.疆域扩大导致管理难度上升C.县制是中央集权的坚实基础D.中央集权遭遇地方挑战倍增8、 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
4、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39、 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源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10、 有学者称:“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分封制强化了血
5、缘宗法关系B.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疆域C.分封制保证了周灭商的成功D.分封制奠定了地缘政治基础11、起居注是职业史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了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朝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撰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A.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C.清代君主权力不再受到制约D.记注官的设立削弱了相权12、 元代职官升迁.遵循这样的原则:七品以下者.由吏部掌理;正七品以上属中书省;三品以上,则核定权在皇帝。由此可见,元代( )A.地方有相当大的自主权B.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区划C.中央能够有效节制地方D.设行省
6、有利于管辖辽阔疆域413、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在最高专制权力中心的边上,总是会不断产生新的权力机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武帝挑选一些文学之士,让他们侍从左右,随时得到天子垂询而参与大政。同时宫中传发书简奏章的尚书,也开始扩展职责,涉身机要事务。武帝在临终前,任用外戚霍光做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于是将军辅政而领尚书事,开始成为惯例。材料二材料三 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其军事付议政王大臣议奏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官吏值勤)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庭,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
7、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簷曝杂记卷一1.依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指出这样做的目的。2.依据所学,完成唐朝三省六部制示意图。要求:写出三省职能,并以箭头线(“”)标出中央职权部门之间的工作流程。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清朝军机处的认识。14、 中国古代政府一直谋求解决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西周初期分封形势图5材料二 西汉初期山东地区地方行政区划示意图(部分)材料三 君主专制确立后,最高统治者希望尽量加强中央集权,而弱化地方权力;尽量简化行政层级,而不设高级政区(无法简化时,即尽量使之不享有完全权力,成为“不完善的政权
8、形态”)。但是事实上中央集权往往与地方分权主次兴替,相间而存。即便在理想状态下,中央集权也不得不建立在地方适度分权的基础之上。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西周初期分封诸侯的主要政治目的及效果。2.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说明“汉承秦制,略有损益(注:增减)”。从任命地方官员的角度说明“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北宋使地方成为“不完善的政权形态”的主要措施和元朝使“中央集权建立在地方适度分权的基础之上”的措施。4.综上所述,你认为中国古代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演变呈现怎样的特点?答案以及解析1 答案及解析:答案:D6解
9、析:本题考査古代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从“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可知,材料不是在强调君主专制的弊端,故 A 项错误;“根深蒂固与材料内容不符,故 B 项错误:从“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可知.材料只是说君主制存在的原因复杂.而非无法解释.故 C 项措误:综現材料可知.君主专制能在古代中国长久存在是有一定社会环境基础的,是适应特定社会需要的,对封建时期的政治制度不完全是消极影响.故 D 项正确。2 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宋代的政治状况。材料中宋太祖所言大意是: 当
10、皇帝也不容易,偶然有过失.史官就会写入史书,这是我不快乐的原因。这件事反映了吏官秉笔直书的传统影响了皇帝的个人行为, 故选 A 项;B 项说法绝对,可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排除C 项;宋大祖只是认为史书记录他的过失会影响后人对他的评价.并不是不愿意史书记录他的真实言行.排除 D 项,3 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科举制的影响。由材料“自由投考、差额录用” 可知科举制的选拔范围更广,并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标准,将读书、 考试与做官紧密结合.因此科举制有利于提升官员文化素盾及社会文化水平.故 D 项符合题意;A 项中“最优秀”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科举选官主要依据学识才
11、能,难以判断官灵的道德水平,相比之下. 察举制更有利于荃别官员道德水乎,故 B 项错误;世家优秀子弟也可以通过科举入仕.C 项错误。4 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汉代的地方吏治。题干中汉宣帝的话反映了地方吏治的重要性.故 A 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排除 B 项:汉代之后各代的地方行政制度各有特点,并非与汉代完全等同.排除 C 项;D 项并非材料主旨.故排除。75 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该漫画体现了北宋将地方兵权和财政收归中央.严重削弱了地方的财权和军权.从而加任了中央的权力.故选 C 项;A 项是宋代监察制度.漫画没有体现;B 项属于
12、中枢权力改革.漫画反映的是地方制度;D 项漫画没有反映.6 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元代行省制度。剥夺丞相权力的创新设计偏离材料论述主旨.故 A 项错误:加强君主权力在材料中未涉及.故 B 项错误;行省制度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 C 项错误;元代疆域辽阔.以行省制度加强对地方的行政管理符合政治发展需要.故 D 项正确。7 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地方制度。材料仅体现了各个朝代设立的地方行政区划,无法得出管理杂乱.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疆域扩大导致管理困难的现象,故 B 项锊误;从材料中可知变化的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是地方最高一级,而基层的县制基本没有改变,故 C
13、项正确;各朝代变革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是为更好地管理地方,而不是因中央集权遭受地方挑战倍增.故D 项错误.8 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关系对古代中国官僚政治的影响。商周时期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具有农厚的家族色彩,这对此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题干中所述的“民之父母”“为民父母爱民如子”.故 B 项正确;在周代.宗族关系对执政者统治、 管理国家有着重要作用.但秦朝以后历代王朝执政基础是官僚政治. 而非宗族关系,排除 A 项;官员考核的主要依据是政绩.排除 C 项; “为民父母”是德行的一种表现.与政治诉求是不同的概念.排除 D 项。9 答案及解析:8答案:B解析:本
14、题考查宗法制的影响 A 项说法与史实不符;“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说明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故 B 项符合题意;C 项说法中的两者没有必然关系;D 项不是材料强调的主旨。10 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的影响。材料信息体现的是对血缘关系的削弱.而不是加故 A 项错误;虽然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但这与材料信息无关.故 B 项错误;分封制是周灭商后推行的,故 C 项错误;材料中“突破了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说明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地缘政治的特点,这就为以后的地缘政治出现奠定了基础,故 D 项正确。11 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
15、考查君主专制的演变。由材料可以看出.从汉、唐到宋再到清朝,皇帝对起居注的控制力越来越强,以至于最后取消编撰起居注,从本盾上反映了皇权的不断加强.故选 B 项。12 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元代中央集权制。行省是地方的最高行政区划.但行省的官员任命均是由中央决定.地方并没有相当大的自主权.故 A 项错误,C 项正确;题目强调的是元代官员的任命原則,而不是行省的地位.故 B 项错误;题目并未体现行省的作用,故 D 项错误。13 答案及解析:答案:1.措施:任用侍从、秘书、亲戚(或建立内朝),让他们参与军国大事。目的:削弱相权,加强皇权。92.3.认识:清初仿明朝制度,奏章票拟由内阁负责,
16、但军国机要由议政王大臣会议控制,皇权受到很大限制。雍正为办西北军务,设军机处。军机处由因事而设变为常设机构,它使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等机构的权力再分化,最终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解析:1.第一小问据材料一内容可知主要是任用侍从、秘书、亲戚,让他们参与军国大事;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2.第一小问据所学知识填写,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第二小问从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和六部的顺序回答即可3.据材料三“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得出清初仿明朝制度,奏章票拟由内阁负责;据材料三“其军事付议政王大臣议奏
17、”得出军国机要由议政王大臣会议控制,皇权受到很大限制;据材料三“雍正年间,用兵西北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得出雍正为办西北军务,设军机处;据材料三“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并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处由因事而设变为常设机构,它使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等机构的权力再分化14 答案及解析:答案:1.目的:对地方进行有效统治。效果: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2.秦朝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西汉初期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分封同姓子弟为王,建立诸侯国,实行郡国并行制。在分封制下,诸侯是世袭的;在郡县制下,地方长官是由皇帝
18、直接任免的。3.北宋: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地方精兵充实中央禁军;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设转运使,将赋税权收归中央。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中央节制。104.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逐步加强对地方官员的控制。解析:1.第一小问西周实行分封制的主要政治目的是为了对地方进行有效统治,从而巩固周天子统治;第二小问分封制的实行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2.第一小问秦朝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西汉初期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分封同姓子弟为王,建立诸侯国,实行郡国并行制;第二小问在分封制下,诸侯是世袭的,在郡县制下,地方长官是由皇帝直接任免的。3.北宋的措施主要是将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地方精兵充实中央禁军,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设转运使,将赋税权收归中央;元朝的措施主要是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中央节制。4.根据三则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一方面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逐步加强对地方官员的控制。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