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289.50KB ,
资源ID:1126744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12674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doc)为本站会员(wealthynice10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doc

1、1第三、四、五单元 检测试题(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编者选题表题号知识点易 中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2、3、4 5、6、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9、11、13、15 8、10、12、1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6、17、19、20 18综合 21、2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1.下表是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由此可以看出(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年份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 281 77 969 23 0 0 4 250 10018

2、85 3 071 40 3 923 51 714 9 7 708 1001911 4 810 16 20 441 69 4 445 15 19 696 100A.中国的半殖民地化逐步加深B.传统小农经济结构逐渐瓦解C.近代中国逐渐落后西方世界D.列强逐渐放松对中国的侵略解析:B 材料是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反映了从 1849 年到 1911 年晚清政府财政收入中农业税比重逐渐下降,工商杂税比重逐渐上升,并未直接反映中国受到外国侵略的半殖民地化的现象,故 A 项错误;材料中讲述的是从 1849 年到 1911 年农业税比重逐渐下降,这反映了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瓦解,农产品

3、商品化程度提高,因此工商杂税比重上升,故 B 项正确;材料中只讲述了税收比重的变化,不能体现中国落后西方世界,故 C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列强对中国侵略的情况,故 D 项错误。2.1872 年,广东商人陈启源自海外归来,次年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使用机器,雇佣工人进行生产。该厂的创办反映出( )A.洋务企业在困境中转型B.民族工业进入初步发展阶段C.民族工业短暂春天到来D.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一种途径解析:D 继昌隆缫丝厂并非清政府创办的洋务企业,故 A 项错误;19 世纪末民族工业进入初步发展阶段,故 B 项错误;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春天到来,故 C 项错误;海外华侨投资于近代企业是近代民族工

4、业产生的途径之一,故 D 项正确。3.据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从 1872 年到 1894 年开设的 74 家民族资本主义工厂创办人的身份看,这些工厂明确属于上海、广州、福州、宁波等地商人投资的大约有17 家。据此可知( )A.近代民族工业均诞生于东南通商口岸B.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商业有所发展C.商业资本对工业发展有一定的推动力D.近代工业投资者主要是商人群体2解析:C 根据“这些工厂明确属于上海、广州、福州、宁波等地商人投资的大约有 17 家”可得出近代民族工业不是全部在通商口岸,故 A 项错误;根据“74 家民族资本工厂”可知材料重点统计的是资本主义工业,故 B 项错误;根据“商人

5、投资的大约有 17 家”可知商业资本对工业发展有一定的作用,故 C 项正确;根据“74 家民族资本工厂创办人的身份看,这些工厂明确属于上海、广州、福州、宁波等地商人投资的大约有 17 家”可知商人投资并不是主体,故 D 项错误。4.1920 年同 1913 年相比,中国厂矿数和资本额分别增加了 152%和 51.3%。促使这种增长出现的国内因素是( )A.洋务派大力投资兴办了新式企业B.戊戌变法期间成立了农工商总局C.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D.南京国民政府十分重视经济建设解析:C 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破产,故 A 项错误;戊戌变法发生于 1898 年

6、,故 B 项错误;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和国内的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故 C 项正确;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 1927 年,故 D 项错误。5.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辛亥革命前不过 50 万60 万人,1919 年五四运动前夕达到了 200 万人。 ”通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 )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B.20 世纪初期工人的觉醒C.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世界局势的动荡D.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D 民国初年工人人数的增长,根本原因在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由此也可以看出民国政府推进实业所取得的成效,D 项正确。A 项与题干

7、时间不符;B、C 两项不符合题意。6.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多数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电工器材厂,从原料和产品运销的角度来看设在武汉为宜,但却将其设在湘潭。这些举措( )A.有利于国民政府对经济的全面控制B.缓解了经济大危机对中国的冲击C.创造了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历史最高纪录D.考虑了国防建设的需要,为后来的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解析:D 由“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判断这一时期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接着,由重工业和基础工业“大多数设在湖南” “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 “设在武汉为宜,但却将其设在湘潭”可见这种选择完全是出于国

8、防的考虑,在抗日战争中,这些工厂保证了军需物资的供应,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故 D 项正确。全面控制不是以地域作为标准的,故 A 项不正确;题中所述与经济危机无关,故 B 项不正确;材料中未体现经济增长速度,故 C 项不正确。7.1945 年 12 月成立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董事长由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兼任,下属 85 家企业几乎囊括了纺织业的所有部门,享受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美棉等政策。1947 年公司上缴财政及税利达 4 378 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 3.2%,并将部分盈利充作军用。该公司的经营( )A.导致民营纺织业的发展困难B.使官僚资本的膨胀受到抑制C.促进了国民政府统治的日

9、益巩固3D.得益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解析:A 材料表明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一方面“囊括了纺织业的所有部门,享受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美棉等政策”,一方面将部分盈利充作军用。故可判断该公司是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其处于垄断地位,这显然对民营纺织业的发展不利,A 项正确。题干中材料描述的是官僚资本的膨胀,B 项错误。中国纺织建设公司几乎囊括了纺织业的所有部门,享受优惠多,官僚资本的过度膨胀必然不利于国民政府统治,C 项错误。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行是在20 世纪 30 年代,D 项错误。8.下面是 19531956 年中国农户参加集体化组织占全国总农户的比例统计表(部分)。据表可知,当时的农

10、业集体化运动( )年份 总比重 互助组 初级社 高级社1953 年 39.6% 39.3% 0.3%1954 年 60.3% 58.3% 2.0%1956 年 96.3% 8.5% 87.8%A.存在急于求成的倾向 B.消除了“左”倾的影响C.促进农业经济的恢复 D.促进了经济协调发展解析:A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 1953 年到 1954 年,互助组、初级社的比重呈正常的增长状态,高级社还没有出现,而 1956 年高级社的比重大幅度增加,据此可以得出当时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存在急于求成的倾向,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错误。9.如图所示为 19531957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这一变化主要

11、是由于( )A.实施了“一五”计划B.开展“大跃进”运动C.组织了人民公社D.确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解析:A 19531957 年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一五”计划推动了我国工业化进程,促进了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A 项正确。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始时间为 1958 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于 20 世纪 60 年代提出,B、C、D 三项错误。10.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如图对研究中国农业发展史来说( )A.是重要的原始资料 B.是虚假的人造史料C.没有任何史料价值 D.反映了农业实际状况解析:A 本题考查史学研究方法。题干中“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带有极

12、大的夸张成分,可判断出是“大跃进”运动时期,“浮夸风”盛行,没有反映农业实际状况,故排除 D项;题干中的人民日报不是虚假的人造史料,虚假、浮夸反映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4化运动时期农业生产政策高指标、浮夸风,题图是研究这一时期农业政策的重要的原始资料,故排除 B、C 两项。11.“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当我们翻开新旧中国的两本分省地图一对照,就会发现,新中国的地图上,造福于农民的人工湖泊星罗棋布,与旧时代有天壤之别。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 1980 年以前每年以 1 700 万亩的速度增加,到 1980 年达到 7.33 亿亩。 ”材料反映出( )

13、A.人民公社期间国家经济更注重对农村的投入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C.“大跃进”运动客观促进农村水利工程快速发展D.人民公社期间中国的农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解析:D 由“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 1980 年以前每年以 1 700 万亩的速度增加,到 1980 年达到 7.33 亿亩”可见这一时期中国的农业有一定的发展。 “更注重对农村的投入”无法从材料中得出,A 项排除;B、C 两项均与人民公社期间不符,排除。选 D。12.1958 年,全国农村一哄而上,大办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1960 年,中央发布文件规定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生产经营管理权应该主要

14、归生产队。上述变化反映出当时( )A.“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B.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开始C.“大跃进”运动的扩大 D.对农村工作的务实调整解析:D 1958 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左”倾错误的严重泛滥,1960 年中央发布文件是对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纠正,题中问的是这一变化反映的情况,应侧重于对问题的纠正,故 A错误,D 正确。新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故 B 错误。 “大跃进”运动是追求生产力发展的高速度,与材料无关,故 C 错误。13.1981 年,我国以允许个体工商户在“请帮手” “带徒弟”的名义下解除了对雇工的禁令。邓小平就 1984 年出现的“雇工数量较多的情况”指示

15、“放两年再看”,1987 年又说“可以再看几年” 。中央的这些政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A.公有制主导地位已动摇B.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日益显露C.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经济D.逐步放宽对个体经济的限制解析:D 我国始终坚持公有制的主导地位,故 A 项错误;材料说的是个体经济的雇工问题,故 B 项错误;个体工商户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建立在雇佣劳动关系基础上的私有制经济,并非资本主义经济,故 C 项错误;中央的政策体现了这一时期对个体劳动者私有制的承认和不断放开,D 项正确。14.下表是 1978、1997 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单位:%)类别年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

16、他经济类型工业1978 77.6 22.41997 25.5 38.1 17.9 18.5表格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B.农轻重产业结构日趋合理C.工业结构不断进行调整D.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解析:D 21 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故 A 项错误;材料表格反映的是5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没有涉及农轻重成分比重,故 B 项错误;材料表格反映的是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没有涉及工业结构内部的变化,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表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所代表的公有制经济比重由

17、 1978 年的 100%下降到 1997 年的 63.6%,而城乡个体工业和其他经济类型工业等私营经济比重从无到有,反映了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故 D 项正确。15.下列某城市人口变化示意材料紧扣研究性学习主题。据此推断,该研究主题应是( )A.经济特区发展迅速B.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C.对外开放格局形成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解析:A 1980 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吸引了大批外来人口,与材料中“某城市人口变化”相符,故 A 项正确;1984 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与材料中“19801996 年”某城市人

18、口变化不符,故 B 项错误;21 世纪初,我国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与材料中“1996 年”不符,故 C 项错误;到 21 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与材料中“1996 年”不符,故 D 项错误。16.旗袍在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 )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B.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D.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解析:B 旗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即旗袍吸收西式服饰元素,同时保留传统服饰特点,近代中国生活方式并没有完全西化,旗袍是典型例子,故 A 项错误;近代中国服饰变化与社会变革有关

19、,从材料“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时间可以判断中华民国建立推动人们审美观念变化,旗袍由宽松肥大演变到合身适体,成为时尚着装,故 B 项正确;城市女性着装与城市化进程关系不大,故 C 项错误;“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不是社会原因,故 D 项错误。17.下面框内所叙内容为申报上的报道。材料说明( )A.晚清时期思想观念变化剧烈B.妇女成为社会风尚的引领者C.习俗变迁具有自由平等特征D.报纸主要宣传民主科学思潮解析:C 依据材料提供的时间信息,该现象出现于中华民国时期,故 A 项错误;由材料“互换约指” “男女之请离婚者,实繁有徙”可知,青年男女都是社会风尚的引领者,故 B 项错误;材料“

20、宣读婚约” “携手同归” “主动离婚者中妇女占近半数”等,体现了婚姻自由,男女平等,6故 C 项正确;宣传民主科学思潮出现于 1915 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时间上与材料信息不符,故 D 项错误。18.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下面的图片。据此,他在分析近代铁路营运效应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促进了近代新型城镇的兴起B.为工矿企业发展提供了条件C.增强了地区性市场的影响力D.农产品的长途贩运不断增加解析:B 图片显示 1916 年和 1919 年中国铁路运载的主要物资为矿产品、且比例有所增长,其次为农产品,最后为制造品,因而得出结论铁路为工矿企业发展提供了条件,故 B 项正确。题干中未体

21、现“近代新型城镇”和“地区性市场”的信息,故 A、C 两项错误;图片反映农产品的长途贩运的比例下降而非增长,故 D 项错误。19.1912 年 4 月 22 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这表明( )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解析:D 题干文章指出了当时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停留在日常行为的模仿和日常用品的争购上,忽视西方文化的核心“利权”意识,体现出大众传媒对社会时尚的理性分析,故 D 项符合题

22、意。材料描述的只是一部分“新少年”的西化状况,并不能得出西装普遍化、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的结论,B、C 两项错误;文章已经指出了西方文化的核心“利权”意识,说明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并不是过于肤浅,A 项错误。20.1909 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 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 ”这一描述表明( )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解析:C 从题干材料“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可知强调报纸的教化功能。A、B、D 三项材料中无法体现,故 C

23、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政府在广州最早设置了市舶机构。此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形成广州、杭州、明州三个市舶司并存的局面,称作“三司”,至元三十年(1293 年)八月,经过多方会商。以“亡宋市舶则例”为基础,制订了“整治市舶司勾当 22 件,又称(市舶法则)22 条。 ”据明史职官志记载,明代前期市舶司的职责是“掌海外诸番朝贡、市易之事。辩其使人、7表文、勘合之真伪。禁通番,征私货,平交易” 。明后期随着外商来华的增多,官牙制度的各种弊端暴露无遗,牙行从市舶司中独立出来,牙行逐渐被专营进出口货物的广东三

24、十六行代替,市舶制度的重要职能之一海外贸易的经营管理权彻底丧失。 夏秀瑞中国对外贸易史(第一册) 材料二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 年),清政府在粤、闽、浙、江四省设立海关以后,即设立海关来代替历代市舶司,负责管理对外贸易和征收关税事务,这是清朝对外贸易管理制度上的一个进步,也是中国海关制度的正式开端。直到鸦片战争后的 1859 年,粵海关一直是独立自主的执行管理对外贸易和征收关税的机关。清政府制定了关税制度,进出口关税由粤海关负责征收,课税的具体项目有:船税、货税和各项规礼。1855 年,英国人李泰国担任了上海“海关税务司”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外国人控制我国地方海关主权的开始。1864 年,

25、又一个英国人赫德担任我国海关的总税务司,一直担任了 45 年,而后海关主权一直把持在外国人手里。 董长芝中华开放强国策(中国历代经贸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以来市舶制度的演变。(10 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海关发展状况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海关的变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10 分)解析:第(1)问宋朝以来市舶制度的演变重点在时间的变迁,故材料一中“宋朝政府至元三十年(1293 年)明代前期明后期”这些时间点,便成为解题的关键点,对关键时间点后信息作简要概括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直到鸦片战争后的 1859 年,粵海关一直是独立自主的

26、执行管理对外贸易和征收关税的机关” “1864 年,又一个英国人赫德担任我国海关的总税务司,一直担任了 45 年,而后海关主权一直把持在外国人手里”等,可以明显看出,鸦片战争前清政府掌控海关自主权,鸦片战争后海关管理权长期落入外国人手中;第二小问,首先可以分为对中国和列强的影响,便利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使中国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依附于西方列强,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同时,还可以从其带来的积极方面进行分析,如: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管理理念,有利于中国海关制度的近代化,促进中国近代工业的出现等。答案:(1)演变:宋朝开始设置市舶机构管理对外贸易。元朝制订了市舶法则,使对外贸易规范化。明前期市舶司

27、的职责是管理“朝贡贸易”,查禁民间商人的海外贸易,征税及管理中外互市贸易;明后期牙行从市舶司中独立出来,市舶司对海外贸易的经营管理权彻底丧失。清朝前期市舶司被海关代替。(10 分)(2)不同:鸦片战争前清政府独立自主地把控着海关管理权。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海关管理权被外国人操控。影响:一方面外国人控制中国海关管理权大大便利于其商品输出,使中国越来越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列强的经济附庸;另一方面列强控制中国海关管理权也有利于中国海关制度的近代化,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和近代工业的产生。(10 分)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近代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五个阶段时间(年) 概况18741889

28、清朝封疆大吏为海防、漕运计主张修筑铁路;西方列强无视中国主权,擅自兴建吴淞铁路;清政府一方面赎回并拆毁了吴淞铁路,另一方面又允许了作为运煤工具的唐胥铁路的修建,以及孤悬海外的台湾省铁路的兴筑,并由总理海军事务衙门兼领铁路事宜818891903清政府宣布兴办铁路,制定了官办铁路、借债筑路的政策,批准设立了中国铁路总公司,芦汉铁路、粤汉铁路、关东铁路、沪宁铁路、津浦铁路相继借债兴筑;同时,西方列强强行在中国修筑东省铁路、胶济铁路、滇越铁路19031911清政府颁布铁路建明章程 、允许华商集股筑路,由此各省铁路公司纷纷创设,修筑有潮汕铁路、津厦铁路、新宁铁路等民办铁路;1911 年清政府以铁路干线国

29、有为名,收回铁路修筑权并出让给外国列强19121928北洋政府宣布遵守成例,完全取缔民办铁路,继续借债筑路,在其统治期间,年均建成铁路 212.4 千米,逊于清政府和国民政府时期19281949国民党政府在“振兴实业”的旗号下制定了铁道建设计划和中外合资筑路政策,浙赣铁路、粤汉铁路、陇海铁路等重要铁路干线和钱塘江大桥、南京铁路轮渡等重要铁路工程相继建成;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一方面在中国东北和台湾擅自修筑大量铁路,另一方面又在中国关内大肆破坏铁路和利用铁路扩大侵华战争,至(全民族)抗战初期,关内铁路 23%被毁根据杨勇刚中国近代铁路史等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对修建铁路态度

30、的变化及影响。(12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国时期我国铁路建设的看法。(8 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 18741889 年,清朝封疆大吏为海防、漕运计主张修筑铁路得出清政府主张修筑铁路根据材料“清政府一方面赎回并拆毁了吴淞铁路,另一方面又允许了作为运煤工具的唐胥铁路的修建,以及孤悬海外的台湾省铁路的兴筑,并由总理海军事务衙门兼领铁路事宜”得出政府态度不够坚决,根据材料 18891903 年,清政府宣布兴办铁路,制定了官办铁路、借债筑路的政策得出清政府推行官办铁路、借债筑路的政策,使中国出现修建铁路的第一次高潮,根据材料 19031911 年清政府颁布铁路建明

31、章程 、允许华商集股筑路1911 年清政府以铁路干线国有为名,收回铁路修筑权并出让给外国列强得出 19031911 年,清政府允许华商集股筑路,出现民办铁路的高潮;后因转向“铁路国有”政策,引发了各地收回利权的保路运动;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中清政府对列强修筑铁路的放任态度,导致中国的主权、经济和国家安全受制于人,四川的保路运动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发生。第(2)问根据材料“北洋政府宣布遵守成例,完全取缔民办铁路,继续借债筑路,在其统治期间,年均建成铁路 212.4 千米,逊于清政府和国民政府时期”得出民国时期北洋政府取缔民办铁路,继续借债筑路,使我国铁路建设进入低谷时期;根据材料中“国民党政府在振兴实

32、业的旗号下制定了铁道建设计划和中外合资筑路政策”得出 1928 年后,国民政府主导铁路建设,建成一批重要铁路干线和桥渡,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国防巩固;根据材料“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一方面在中国东北和台湾擅自修筑大量铁路,另一方面又在中国关内大肆破坏铁路和利用铁路扩大侵华战争,至(全民族)抗战初期,关内铁路 23%被毁”得出由于日本的侵略,中国铁路建筑主权和原有铁路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铁路建设再次坠入低谷。答案:(1)变化:18741889 年,清朝地方官员推动铁路建设,但清政府举棋不定,延缓了交通近代化的进程;18891903 年,清政府推行官办铁路、借债筑路的政策,出现修建铁路的第一次高潮;19031911 年,清政府允许华商集股筑路,出现民办铁路的高潮;后因转向“铁路国有”政策,引发了各地收回利权的保路运动。影响:听任列强擅自在华修建铁路,并实行借债筑路的政策,使中国主权、经济和安全利益遭受严重损害,保路运动加快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12 分)(2)看法:北洋政府取缔民办铁路,继续借债筑路,使我国铁路建设进入低谷时期;1928 年后,国民政府主导铁路建设,建成一批重要铁路干线和桥渡,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国防巩固;由于日本的侵略,中国铁路建筑主权和原有铁路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铁路建设再次坠入低谷。(8 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