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2.14MB ,
资源ID:1126823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12682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专题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doc)为本站会员(hopesteam27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专题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doc

1、1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包括 、水、 、生物、 、地形等。2循环类型: 、生物循环和 物质循环。3循环目的:进行 迁移和 交换。4循环结果:形成相互渗透、相互 和相互联系的整体。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1)概念: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 的能力。(2)过程:植物提供 ,大气提供 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 及无机盐,通过 作用,生产出有机物。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 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特点(1)变化性: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2)统一性:

2、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 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2结果: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 。3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1)表现: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 的改变。(2)变化:在诸多自然地理要素中, 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干扰的自然地理要素,而岩石直接受人类影响较小。2大气 岩石 土壤 水循环 岩石圈 物质 能量 制约 有机物 叶绿素 热量 水分 光合 物质和能量 统一协调 地理环境状态 生物和水重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循环构成地理环境的岩石、土壤、大气、水和生物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不断

3、地进行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推动地理环境的整体发展变化。水循环 生物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环节蒸发(蒸腾) 、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变质、重熔再生物质循环简图能量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 、重力能(降水、径流)太阳能 化学能 光 合 作 用热能 分 解 呼 吸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意义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3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地表形态能量的流动、转化;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

4、界和无机界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能量传输读生物与地理环境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的空格内填上适当的化学元素符号或分子式。(2)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从空气中吸收 ,从土壤中吸收 ,合成有机物,同时放出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化成为 能,进入生态系统中流动。(3)植物的产物是 和 的食物来源,被生物有机体吸收的 ,在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的过程中,又以 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的环境中去,这种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 。【参考答案】 (1)由上至下从左到右,分别为 CO2 O2 O2 CO2 N2 N(也可是 P 或 K) H2O(2

5、)二氧化碳 水 氧气 化学能(3)动物 微生物 化学元素 无机 生物循环【全解全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对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有准确的认识,对生物体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物通过自身生命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生物循环过程有明显的了解。只要对上述知识理解透彻,此题便不难回答。重点二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应用4一个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案例分析时不能截然分开。整体性的表现 举例说明 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

6、、生活实践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特别提醒】(1)在自然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因素,植被是最具代表性的因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可指导实践,如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山区,应注意对植被的保护,以防因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问题。下图为 R 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问题。R 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 1 600m。R 河中上游地区降水量约为 250500 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 100 mm。甲国在 R 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城

7、市和工农业的发展。5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 R 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参考答案】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全解全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是指:地理环境五大要素(气候、地形地貌、水文、生物、土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某一要素改变,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甚至整体系统改变;每一要素都力求与整体的环境特征相统一、协调

8、。该问题是总结当水文要素(R 河径流量)变化时,会对其他四个要素(气候、地形地貌、生物、土壤)及本身产生何种影响。当 R 河径流量减少,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水质变差(水文) ;土壤盐碱化加剧,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土壤) ;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物种灭绝(生物) ;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三角洲面积缩小,土地荒漠化加剧(地形地貌) ;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气候) 。6读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完成 12 题。 1图示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区域性 B开放性 C整体性 D差异性2依据上图原理分析,

9、下列地理现象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河网密布,径流量大C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小 D流水作用微弱,风力作用显著科学研究表明,地球原始大气主要成分包括甲烷、氨、硫化氢、水汽。震旦纪大冰期之后的寒武纪,火山大爆发改变了原始大气成分,地球结束了“雪球”时代,原始生命出现。读碳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题。3 “雪球”时代的结束,是因为寒武纪的火山大爆发能 A增加大气中 CO2浓度,起保温作用 B破坏臭氧层,到达地面紫外线增多C释放火山灰物质,吸收地面辐射 D释放巨量热能,直接增加大气温度下图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 46 题,74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A BC D

10、5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 B地形C水文 D生物6图示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区域性 B整体性C差异性 D开放性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 12 题。1兰萨罗特岛A热带雨林广布 B淡水资源丰富 C地热资源丰富 D受暖流影响大2兰萨罗特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岛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8自然植被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带性。读 2050 年我国东部自然植被分布预测图,回答 34 题。3与我国目前自然植被分布相比,2050 年出现的变化是A热带季雨林面积缩小 B山地常绿阔叶林分布下移C寒温带针叶林面积缩小 D植被地带性分异规律消失4自然植被分

11、布随时间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 B差异性 C区域性 D开放性“生 物 入 侵 ”是 指 某 个 地 区 的 外 来 生 物 物 种 打 破 了 当 地 生 态 系 统 的 稳 定 性 。 例 如 , 桉 树 原 生 长 地 是 澳大 利 亚 东 部 沿 海 和 东 南 部 地 区 , 具 有 良 好 的 生 态 效 益 , 但 是 在 引 种 到 我 国 的 云 贵 高 原 后 , 却 引 发 了 令 人 头痛 的 生 态 问 题 : 引 种 地 区 的 地 下 水 位 严 重 下 降 , 桉 树 林 及 其 附 近 的 草 木 大 量 枯 死 分 析 材 料 , 回 答 56题 。5

12、桉树在澳大利亚和云贵高原生长的自然条件,最主要的不同在于A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降水多,而云贵高原降水少B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地势低,而云贵高原地势高C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地下水丰富,云贵高原地下水储存条件不好D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光照条件好,而云贵高原光照条件不好6以上案例,能够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引进外来物种,需要考虑地域环境的差异性某一要素的变化可能导致其他某个要素的变化,但不会引起整个环境的改变引进外来物种,必然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A B C D7图甲为我国某区域图,图乙为古罗布泊湖岸线及河流入湖口三角洲分布示意图,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

13、列问题。9材料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 3000 平方千米,100 多年前尚存 500 多平方千米,1972 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 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 200 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 1 倍。根据材料二和图乙,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2018 年江苏卷)近年来,我国外来物种种数大增,有些物种在新环境中急剧繁殖扩散,严重危害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成为外来入侵物种。图 11 为“我国各省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分布图” 。读图回答 12 题。1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在我国的总体分布格局是A高寒及荒漠地区少 B

14、东部由低纬向高纬减少C面积大的省区较多 D边境省区比较多102云南省和广东省成为我国入侵植物种数最多省份的原因是A位于沿海地区,经济发达B地形复杂,环境多样C地处亚热带热带,水热条件优越D交通方便,人口稠密(2018 年海南卷)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2016 年

15、新课标全国卷)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 13 题。4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A大气温度 B降水量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5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A年降水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6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2015 年北京卷)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

16、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 。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 3767 米)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7如果过度猎狼,将会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 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11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 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A B C D(2015课标全国卷)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下题。8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9 (20

17、18 年北京卷)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多米尼加等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交流合作不断深化。读图16,回答下列问题。多米尼加动植物种类丰富,东北部海域为大西洋座头鲸的洄游区。中部山区的植物达数千种,西南部湖泊是世界著名鳄鱼保护区。说明多米尼加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10 (2016新课标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科考队于 8 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1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

18、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11 ( 2016新 课 标 全 国 卷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 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示意 1976 年、1987 年和 2000 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答案】1C 2B13【答案】3A【解析】3根据材料, “雪球”时代的结束,是因为寒武纪的火山大爆发能增加大气中 CO2浓度,起保温作用,A 项对。

19、破坏臭氧层的气体是氟氯烃,是工业文明时期产生的气体,B 项错。释放火山灰物质,吸收地面辐射,与大气增温关系不大,C 项错。释放巨量热能,对直接增加大气温度影响小,D 项错。【答案】4A 5D 6B【解析】4图中演示的是湖泊生物的生长、死亡沉积于湖底,导致湖泊萎缩,最终湖泊消失演变为陆地的过程。5湖泊演变为陆地的主要原因是湖泊生物的死亡沉积。6图中演示的是生物生长对水文的影响,属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答案】1C 2B 【解析】1板块交界处地壳多裂隙,岩浆活动活跃,地热资源丰富。2 特 有 动 物 种 属 比 例 较 大 , 说 明 物 种 交 流 机 会 较 少 , 结 合 图 示 兰 萨

20、罗 特 岛 的 海 陆 位 置 特 点 , 判 断 B 项 正 确 。【答案】3C 4A 【解析】3从 2050 年我国东部自然植被分布预测图可知,到 2050 年植被分布仍然呈地带性分异,热带季雨林分布的纬度比目前要高,说明其分布范围扩大,则说明气候比目前变暖了,故寒温带针叶林面积缩小;气候变暖,山地常绿阔叶林分布应该上移。4气候的变化导致自然带分布范围的变化,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答案】5C 6A【解析】5桉树需水量较大,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地下水丰富;而云贵高原是喀斯特地貌,裂隙发育,地下水下渗严重。故选 C。6该案例反映出某一要素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其他某个要素的变化,甚至会使整

21、个环境发生改变。这说明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引进外来物种,要考虑地域环境的差异性,以避免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故选 A。7 【答案】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14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答案】1AB 2BC【解析】1结合图 11 可知,我国外来入侵植物种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地区较少,故 A 项正确;读图可知,东部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由低纬向高纬不断减少,故 B 项正确;面积较大

22、的西藏、青海等省级行政区分布较少,C 项错误;新疆、西藏、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区都属于边境地区,但是入侵植物种数较少,D 项错误。2云南省并不临海,A 项错误;云南以山地、高原为主,广东以丘陵为主,两地均地形复杂,环境多样,适合多种外来物种生存,故 B 项正确;两地均地处亚热带和热带的交界地区,该地区降水较多,水热条件好,故 C 项正确;云南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人口稀少,D 项错误。【答案】3C【解析】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故 C 正确。【答案】4C 5D 6C【解析】4在对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受

23、地形的影响,山地迎风坡的气流抬升,在一定的高度产生丰富的地形雨,故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先增后减;坡度越大的地区,降雪留存的难度越大,则积雪厚度越小,但在高山苔原带,积雪厚度与海拔基本无关,故选 C;植被覆盖度与水分条件密切相关,而水分条件与海拔密切相关。5东北地区位于季风区,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冬季,强烈的西北风使山地的西北坡成为迎风坡,受大风影响,产生冻害。6积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雪层以下地面起到保温作用,降低气温大幅下降所造成的灾害程度。根据材料可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东北长白山地区的降雪期推后,使地面在初冬没有雪层保护下迅速降温,冻害加剧。【答案】7D【解析】过渡猎狼,会使植食动物

24、增多,导致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会使狼数量减少,甚至灭绝,破坏可15持续发展的公平性;而生物资源的破坏,会减少环境承载力;对人们的消费观念,影响不大。故选 D。【答案】8D 9 【答案】海陆兼备;地处低纬,以热带气候为主;地形复杂,山区面积广;山地重直地带性明显。【解析】可迁移我国横断山区物种丰富的原因分析。据图可知,该国纬度较低,以热带气候为主,热量丰富;且中部山区地势起伏大,相对高差大,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物种丰富;从海陆位置分析,该国受海洋影响较大,海陆兼备,海陆生物种类众多。10 【答案】 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

25、劣。【解析】某种生物的数量多少主要受食物多寡、生存空间大小、适不适合繁殖的环境条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结合具体情形分析即可。11 【答案】 (1)20 世纪 70 年代(1976 年) ,栖息地连成一片;到 80 年代后期(1987 年) ,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 年代至 21 世纪初(2000 年) ,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 ,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 ,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 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 ,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解析】 (1)本题为描述地理事物变化状态类型的题目,需要注意整体趋势描述和局部特例描述相结合。(2)结合栖息地的变化趋势以及图中的人为因素即可得出答案。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