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基础自测一、褶皱山、断块山1褶皱山(1)褶皱的概念:在 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 弯曲。(2)褶皱基本形态基本形态 岩层形态 岩层新老关系 地貌背斜 向 拱起 向斜 向 弯曲 (3)板块运动与褶皱山系A岩石圈可以划分出六大板块B板块运动背离运动:地壳张裂而形成 。相对运动:相互碰撞、褶皱隆起而形成 。2断块山2(1)断层的形成: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 发生明显的 ,就形成断层(如图) 。(2)位移A水平方向:错断原有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B垂直方向:相对下降部分形成 (图中乙处) ,如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相对上升
2、部分成为 (图中甲处) ,又叫断块山,如我国的华山、泰山等。3火山(1)形成:岩浆沿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而成。(2)组成A火山口:地下岩浆上涌喷出地表的出口。B火山锥:由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锥形体。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学习重点重点一 地质构造及其实践意义3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示意图1常见的地质构造褶皱背斜 向斜断层从形态上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图示2地质构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褶皱地质构造 背斜 向斜断层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
3、地或盆地侵蚀后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图示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相对上升的岩体,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体,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3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4(1)利用地质构造找水向斜槽部、断层处向斜岩层向槽部倾斜,利于地下水向槽部汇集,故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成泉的地方。(2)利用地质构造找矿向斜槽部探矿、背斜处找油气如果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
4、层,如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井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气较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油较重,分布于背斜中部;水最重,分布在下部。(3)利用地质构造确定工程建设避开断层带、向斜建隧道在 断 层 地 带 建 大 型 工 程 易 诱 发 断 层 活 动 , 产 生 地 震 、 滑 坡 、 渗 漏 等 不 良 后 果 , 造 成 建筑 物 坍 塌 。 断 层 能 加 大 地 震 烈 度 , 地 震 发 生 时 , 有 断 层 处 的 地 区 烈 度 会 变 大 。 向 斜 构 造 在地 形 上 一 般 表 现
5、为 盆 地 , 修 筑 铁 路 、 开 凿 隧 道 时 应 避 开 向 斜 部 位 , 因 为 如 果 在 向 斜 部 位 开凿 , 向 斜 是 雨 水 汇 集 区 , 隧 道 可 能 会 变 为 水 道 。 背 斜 是 隧 道 的 良 好 选 址 。 在 背 斜 处 开 采 煤炭 等 , 易 发 生 瓦 斯 爆 炸 事 故 ; 在 向 斜 处 开 采 煤 炭 , 易 发 生 透 水 事 故 。【典例】读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判断下列关于该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是良好的储油构造,乙处是良好的储气构造 B若要修建地铁,乙一带更合适5C若岩层为含煤地层,甲处可以打到煤层 D甲处顶部
6、岩层缺失是外力侵蚀作用的结果重点二 板块运动学说及应用1基本观点整个岩石圈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单元,每一个单元为一个板块。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边界比较活跃。2板块的分布全球岩石圈共分六大板块,如下图所示:六大板块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只包括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里既有陆地又有海洋。3板块运动与地貌板块相对移动 对地球面貌的影响 举 例 边界类型张 裂 形成裂谷或海洋 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 生长边界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形成巨大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系 消亡边界相撞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岛弧、海岸山脉;海沟亚洲东部岛弧、北美洲西部的海岸山脉;马里亚纳海沟消
7、亡边界【典例】下图为赤道上六大板块的分布示意图,板块主要位于经度 10W60E 之间。读图完成 13 题。1板块的名称是( )6A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非洲板块 D美洲板块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菲律宾群岛位于板块 B板块是美洲板块C、两大板块碰撞形成阿尔卑斯山脉 D、两大板块碰撞形成落基山脉3板块被海洋覆盖,下列关于该海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纵贯南北的“S”形海岭 B是世界第二大海洋C多飓风天气的形成 D有火山地震带分布重点三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地质剖面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征,也可以反映动态的演变过程。正确判读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1岩层新老关系
8、的判断方法(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一般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如图 1 中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如图 1 中岩层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和。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2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1)看
9、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如图 2 中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7(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成山岭(如图 2 中乙) ;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常成谷地或盆地。(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如图 1 中处、图 2 中甲处均为断层。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1)褶皱、断层的存在说明经历了地壳的水平或垂直运动。如图 1 中的断层,岩层未发生弯曲,说明经历了
10、垂直运动;图 2 中的褶皱和断层,都说明该地经历了水平挤压作用。(2)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也可能伴随着下降运动。如图 1 中左侧岩层 I 的存在。图 2 中的各岩层都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典例】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 1时 a、b 地表形态差异的原因是地质作用的差异BL 2时该地地质作用以内力作用为主C地表由 L1演化为 L2过程中,经历了上升运动D岩层按照由新到老的顺序排列重点四 山区交通建设
11、的一般原则及原因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布局和形态影响很大,尤其是山区地势起伏大,交通建设的限制性因素较多,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因此山区道路的建设应遵循一定的原则。8影响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原因方式 首选公路,其次是铁路山区修建交通运输线的成本高、难度大;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线路选址及走向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线路一般呈“之”字或“8”字状(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 ;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选线一般应按地形来确定路线的走向。原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
12、;降低技术难度;工程施工要安全;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 线网密度一般来说,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方线网密度大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这样可以方便人们的出行,吸引较多的客货流,从而提高营运量,增加经济效益【典例】读我国某山区公路规划线路设计图,回答 12 题。91图中公路沿线甲、乙、丙、丁四地中,海拔最高点出现在( ) A 甲 B乙 C丙 D丁2图中公路规划方案中能反映出山区公路建设中应遵循的原则是( ) 尽可能连接居民点 在山谷中应尽量避开陡坡在陡坡段增加“之”字形弯曲 尽可能避免跨越河流A B C D课堂检测读下面的地质构造图,回答 12 题。1处的地质
13、构造是( )A向斜 B背斜 C地堑 D地垒2下列山体的形成与处的地质构造相关的是( )A喜马拉雅山 B南岭 C庐山 D富士山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 34 题。3图中( )A断层形成时间早于地层 B形成的内力作用相同C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山地 D岩层断裂之后相对下降4图中区域( )Aa 处地质构造具有良好储水条件 Bb 处的花岗岩可用作优质石材Cc 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 Dd 区的石灰岩形成喀斯特地貌10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为许多块。读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 56 题。5图中甲地与丙地分别形成( )A海沟和岛弧 B海沟和褶皱山 C
14、海岭与岛弧 D海岭与盆地6甲、乙、丙、丁四地形成最晚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11参考答案基础自测地壳运动 波状 上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山岭 下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山谷 裂谷或海洋 山脉 断裂面 位移 谷底或低地 山岭或高地 公路 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之 学习重点重点一 地质构造及其实践意义【典例】D重点二 板块运动学说及应用【典例】1B 2C 3D重点三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典例】A重点四 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及原因【典例】1C 2B课堂检测【答案】1A 2C【解析】1图示处中间岩层向下弯曲,且中间新两翼老,判断其为向斜。故选 A。2图示处两侧为断层,中间岩层整体上升,故为地垒结构。喜马拉雅山脉属于褶皱山脉;南岭花岗岩广布,判断其为岩浆活动而形成;庐山为断块山,属于地垒构造;富士山属于火山构造。故选 C。【答案】3.D 4.D【答案】5.C 6A【解析】5据图可知,甲地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在海洋上会形成海岭;丙地为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故选 C。6据图可知,甲地位于为生长边界,有岩浆物质喷发冷却凝结而形成岩浆岩,形成的时间最晚。故选 A。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