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1 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后篇巩固探究学业水平引导1.人体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神经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则是通过“突触”完成传递的,电信号传到突触时,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即兴奋只能从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
2、相反的方向传递。答案:A2.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 Na+通透性增大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D.细胞膜内外 K+、Na +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答案:C3.下列关于兴奋的传导与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答案:A4.右图是一反射弧的部分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兴奋能
3、由经传向下一个神经元,但不能由下面的神经元传向B.兴奋在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所以反射弧中突触数目越多,反射所需的时间越长C.神经元产生的神经递质由处向下传递,能引起下一神经元兴奋D.处兴奋的传递过程为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转变为电信号解析:神经元产生的神经递质经过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将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后再转变为电信号,使兴奋得以向下传递,而不是传递神经递质。2答案:C5.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 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方向的B.切断 d,刺激 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C.兴
4、奋在结构 c 处的传递速度和结构 b 上的传导速度相同D.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突触处单向传递。神经冲动在突触处单向传递,决定了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图中 a 为效应器,b 为传出神经,c 为神经中枢,d 为传入神经,e 为感受器,切断 d,刺激 b,会引起效应器收缩。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答案:A6.下面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 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中内容物释放至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C.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含有能被
5、特异性识别的物质D.中内容物使 b 兴奋时,兴奋处外表面分布着负电荷解析:图中为突触小泡,为突触间隙,为突触后膜,a 为突触小体,b 为后一个神经元。突触小体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中内容物释放至中的方式为胞吐,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流动性而不是选择透过性;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含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能被特异性识别;中内容物使 b 兴奋时,兴奋处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答案:B7.右图为一突触的结构,在 a、d 两点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已知 ab=bd,若分别刺激 b、c 两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各能偏转几次?( )A.b 点 2 次,c 点 1 次 B.b 点 1 次,c 点 1
6、次3C.b 点 1 次,c 点 2 次 D.b 点 2 次,c 点 0 次解析:图中 b 处有突触小泡,判断 a、b 处于上一个神经元,c、d 处于后一个神经元。刺激 b 点时,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并且 ab=bd,b 和 c 两点之间有突触,所以 a 点先兴奋,指针偏转一次,d 点后兴奋,指针又偏转一次。刺激 c 点时,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不能逆向传导,a、b 两点均不产生神经冲动,仅 d 点有神经冲动,所以指针偏转一次。答案:A8.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图甲中,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B.图甲的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
7、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若图乙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 a、c 为兴奋部位D.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答案:C9.某人大脑的某个部位受到损伤,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也能听懂别人的谈话,却读不懂报刊上的新闻。他的大脑受损的区域可能是( )A.S 区 B.W 区 C.V 区 D.H 区解析:该病人能说话、能听懂别人的谈话,说明 S 区(运动性语言区)、H 区(听觉性语言区)均正常,但看不懂文字,说明受损部位是 V 区(视觉性语言区)。答案:C10.图 1 为人体反射弧局部组成示意图,图 2 为图 1 中 X 的亚显微
8、结构示意图。在 A 处给予适宜强度的有效刺激,肌肉收缩;在 B 处给予相同刺激,肌肉不收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 1 中结构 X 为 。图 2 中为 ,一般由 (细胞器)形成。 (2)若在 B 处给予刺激,当兴奋抵达 X 时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 。若结构 X 处释放的神经递质为甘氨酸,甘氨酸与分布在 上的受体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 (填“兴奋”或“抑制”)。释放到突触间隙的甘氨酸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再被利用,需要上的 协助。 4(3)上述过程体现细胞膜具有 和 的功能。 (4)图 2 中没有体现的内环境成分是 。 解析:(1)图 2 中为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一般由高尔基体形成。(2)B 处
9、受刺激产生的兴奋到达处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并且因为刺激 B 处肌肉不收缩,所以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对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起抑制作用。(4)内环境的主要成分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神经细胞间隙的液体为组织液,故图示未体现的内环境成分有血浆和淋巴。答案:(1)突触 突触小泡 高尔基体(2)电信号化学信号 突触后膜 抑制 载体蛋白(3)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4)血浆和淋巴11.下图为反射弧模式图,a、b 分别是放置在传入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
10、经兴奋电位;d 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 a 处给予刺激,该处膜外电位变化是 ,所产生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 的形式传导的。 (2)兴奋传到神经中枢,中枢内会有信号的转换过程,即电信号导致突触前膜释放 ,通过 (结构)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 上的受体,引起下一级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3)刺激 a 处后,c 处电位计指针的偏转情况是 。 (4)若刺激 b 处,电位计指针是否偏转? ,原因是 。 解析:(1)a 处是传入神经上的位点,若给予刺激,膜外的电位将由原来的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并以神经冲动(或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2)当兴奋传到神经中枢时,要通过突触
11、的结构来完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3)a 处受刺激时,产生的兴奋沿传入神经传递到神经中枢,经神经中枢的分析综合后传递到 c 处,c 处由静息电位(内负外正)变为动作电位(内正外负),然后恢复静息电位(内负外正),导致电位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4)刺激 b 处骨骼肌,骨骼肌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到传出神经,故不能在 c 处记录到电位,因为传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突触 d,突触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单一的,只能由传出神经传到肌细胞,而不由肌细胞传到传出神经。答案:(1)由正变负 神经冲动(或者局部电流)(2)神经递质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3)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5(4)不偏转 d 处为突触
12、,兴奋在 d 处只能单向传递,由 c 传向 b(或者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能力素养拓展12. 导学号 27064011(2017 江苏)右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B.当兴奋传导到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递质经的转运和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D.结构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解析: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在突触后膜上,位于突触小体中的线粒体无法为其提供能量,A 项错误;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前膜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B 项错误;递质经突触小泡的转运和突触前膜的胞吐释放至突触间隙,C 项错误;结构
13、突触后膜膜电位的变化与离子通道的打开和关闭有关,离子通过离子通道进出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 项正确。答案:D13.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下列四项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正确的是( )解析:静息电位是膜内外形成的电位差,故测量静息电位时电表一极在膜外,另一极应在膜内。答案:A14.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 S 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该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 S 中的 Na+溶液,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
14、到( )A.静息电位值减小 B.静息电位值增大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解析: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主要是由于静息时细胞膜对 K+的通透性强,造成 K+外流;而受到刺激时动作电位的产生则是由于细胞膜对 Na+的通透性增强,导致 Na+内流。细胞外液中 Na+的浓度降低,会导致内流的 Na+减少,动作电位的峰值降低。答案:D15.图 1 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 2 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6A.图 1 中 A 能测出静息电位的大小,相当于图 2 中 A 点的电位B.若细胞外 Na+浓度适当升高,在适宜条件刺激下图 2 中 C 点上移C.
15、神经纤维的状态由 A 转变为 B 的过程中,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D.若要画出如图 2 的动作电位,需要多个图 1 装置测量神经纤维不同位点的电位变化解析:根据图 1 中 A 可知神经纤维膜电位呈外正内负,为静息电位,对应图 2 中的 A 点电位,A 项正确;图2 中 C 点为动作电位,是由 Na+内流引起的,故细胞外 Na+浓度适当升高,会使动作电位的峰值上升,B项正确;神经纤维的状态由 A(静息电位)转变为 B(动作电位)时,膜对 Na+的通透性增大,使 Na+内流,C 项正确;在测出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予神经纤维一个有效刺激,即可测出动作电位,D 项错误。答案:D16. 导学号 2706
16、4012 为研究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和神经-肌肉突触的兴奋传递,将蛙的脑和脊髓损毁,然后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下图所示。实验过程中需要经常在标本上滴加任氏液(成分见下表),以保持标本活性。请回答下列问题。任氏液成分成 分 含量/(gL -1)NaCl 6.5KCl 0.14CaCl2 0.12NaHCO3 0.2NaH2PO4 0.01葡萄糖 2.0(1)任氏液中维持酸碱平衡的成分有 ,其 Na+/K+与体液中 的 Na+/K+接近。 (2)任氏液中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若将其浓度提高到 15%,标本活性会显著降低,主要是因为 。 (3)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中,该标本仍然发挥功能的部分
17、有 。 (4)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突触前膜发生的变化有 、 。 7(5)神经-肌肉突触易受化学因素影响,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酯酶失去活性;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却不能使阳离子通道开放。上述物质中可导致肌肉松弛的有 。 解析:(1)任氏液中 NaHCO3和 NaH2PO4可以和对应物质构成缓冲对,维持酸碱平衡。肌细胞的生活环境是组织液,因此任氏液的 Na+/K+与组织液的 Na+/K+接近。(2)任氏液中葡萄糖的浓度过高,会使溶液的渗透压增大,细胞发生渗透失水,影响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3)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分别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
18、出神经、效应器。据题意已经将蛙的脑和脊髓损毁,则神经中枢被破坏,其余结构正常。(4)刺激坐骨神经,坐骨神经细胞兴奋,兴奋传至突触前膜,其膜电位发生变化,并且释放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把兴奋传递给腓肠肌细胞,引起腓肠肌收缩。(5)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后,会被相关酶分解,而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酯酶失去活性,则突触后膜持续兴奋,肌肉表现为持续收缩。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突触后膜将不会兴奋;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却不能使阳离子通道开放,突触后膜依然保持静息电位,不会兴奋。故肉毒杆菌毒素和箭毒可导致肌肉松弛。答案:(1)NaHCO 3、NaH 2PO4 细胞外液(组织液)(2)细胞失水(3)传出神经、效应器(4)产生动作电位 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神经递质)(5)肉毒杆菌毒素、箭毒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