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自然界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一般理解为“互相依存,互惠互利” 。下列存在共1生关系的是( )A亲鸟与其雏鸟B豆科植物与链球菌C北极熊与海豹D牛与其胃肠中分解纤维素的细菌解析:选 D。亲鸟与其雏鸟间的关系是种内关系;豆科植物与链球菌之间为种间关系,但二者没有构成共生关系;北极熊与海豹之间为种间关系,但二者也没有构成共生关系;牛胃肠中分解纤维素的细菌与牛之间构成了共生关系,牛为这些细菌提供栖息的场所和营养物质,而这些细菌帮助牛消化摄取胃中的纤维素。.下列词语中,不可以用来描述群落中种间关系的是( )2A恩将仇报 B自相残杀C弱肉强食 D同甘共苦解析:选 B。 自相残杀可
2、以用来表示种内关系的种内斗争。恩将仇报可表示为寄生;弱肉强食可表示为捕食或者种内斗争;同甘共苦则是种内互助或者互利共生。.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3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 50 cm,网身长 145 cm,网目孔径 0.169 mm)各随机取样 3 次,调查结果如下表(单位:个):物种1物种2物种3物种4物种5物种6物种7物种8物种9物种10样本 1 55 10 0 15 12 0 42 0 21 10样本 2 52 30 0 23 13 0 41 0 22 12甲类群 样本 3 48 20 0 20 15 0 39 0 20 1
3、1样本 1 33 40 12 40 0 10 25 11 15 22样本 2 35 60 10 41 0 12 30 14 17 21乙类群 样本 3 34 50 18 35 0 11 26 12 16 19下列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A甲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 2 的种群密度小B甲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 4 的种群密度大C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 7 的种群密度小D乙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 10 的种群密度大解析:选 C。由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甲类群的物种数目比乙类群的少,所以,甲类群的丰富度小,乙类群的丰富度大;对于物种 4 来说,甲类群中的种群密度明显小于
4、乙类群的;对于物种 7 来说,甲类群中的种群密度大约是 41 个,乙类群中的种群密度大约是27 个,所以 C 项正确。.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A、B、C、D 四种土壤微型节肢动物分离4收集装置中,最合理的是( )2解析:选 A。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根据这些习性我们可以将收集到的土壤动物进行分离。装置中的土壤可为动物提供暗和湿的环境,冷光源不提供热量,不能给土壤动物提供一个避高温的环境,而选项 C 提供的温度过高,只有选项 A 提供的环境介于两者之间,是最佳实验方案。.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单独培养(甲)和混合培养(乙)时的
5、种5群增长速度。从该图所示的结果可以推断( )A双小核草履虫比大草履虫个体大B双小核草履虫是大草履虫的捕食者C双小核草履虫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D大草履虫比双小核草履虫个体大解析:选 C。单独培养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时,两者都能良好生存,但培养相同的天数后,双小核草履虫的个体数比大草履虫个体数要多;而把两者放在一起混合培养时,两者为了共同的生活资源而竞争,结果大草履虫减少直至消亡,双小核草履虫获胜并得到充分的生活条件而生存,可见双小核草履虫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图中信息不足以判断这两种生物的大小。.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6关的叙述错误的是(多选)
6、(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甲图所示B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乙图所示C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D丙实验初期,只有种间斗争,后期 X 的种内斗争加剧解析:选 BD。由图可知,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豆科植物与根瘤菌是互利共生关系;噬菌体与细菌为寄生关系,而不是捕食关系;丙实验初期,主要是种间斗争,后期 X 的种内斗争加剧。.群落是由若干个具有直接或者间接关系的种群组成的,以下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7中,不正确的是(多选)( )A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种群密度3B种群水平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C群落水平的研
7、究包含物种的丰富度、物种间关系等D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解析:选 AD。种群密度指某种种群单位面积(或者体积)的个体数,杂草会有很多种,A 错;生物群落是该区域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D 错。.下列有关群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8A群落是同一时间内同一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B组成群落的生物不是需氧型的,就是厌氧型的C组成群落的生物有自养型的,也有异养型的D组成群落的各种成分一定具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解析:选 B。组成群落的生物还可以是兼性厌氧型的,如酵母菌。.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9种群之间的功能关
8、系和作用。下列生产实践中没有利用生态位原理的是( )A不同农作物间作 B “四大家鱼”混合放养C适时捕捞 D稻田养鱼解析:选 C。生态位的分化是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基础,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不同农作物间作,充分利用了光和空间;“四大家鱼”分别位于不同的水层,混合放养充分利用空间资源;稻田养鱼充分利用环境资源;适时捕捞则应用的是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下列对生物群落的结构,不正确的叙述是( )10A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C动物在群落中没有分层现象,植物在群落中有分层现象D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往往也有差别解析:选 C。在群
9、落中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都有分层现象,且动物的分层现象依赖于植物的分层现象。.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11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作物品种解析:选 C。合理密植的目的是减少种内斗争,不是因为群落分层现象。.下列是某同学针对种间关系的一些判断,正确的是( )12A互利共生的两个种群相互依赖,不可分开B捕食关系的两个种群,一旦分开,只对被捕食者有利C捕食关系的两个种群之间不可以是竞争关系D
10、两个种群之间的关系是一成不变的4解析:选 A。捕食关系的两个种群一旦分开,对双方都是不利的,B 错;因为很多动物的食性比较广,所以捕食的两个种群也可以是竞争关系,C 错;两个种群之间的关系会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D 错。.如图表示 a、b 两种生物生活在同一种环境中的种群数量变动情况,请根据四幅图13中曲线所表示的内容,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用哪个图的曲线表示白蚁与其肠道的鞭毛虫之间的关系最合适?_。(2)图曲线表示的种间关系是_,其中 a 表示_,b 表示_。(3)图_能反映出竞争关系。在自然选择中被淘汰的是_。(4)图表示的种间关系是寄生,图中 a 代表_,b 代表_。解析:图曲
11、线表示的是捕食关系,因为从曲线分析,两曲线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数量变动关系,首先 a 数量先达到峰值即为被捕食者,随后 b 随 a 的变化而变化,故为捕食者;图表示的是竞争关系,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生态位重叠就会发生激烈的竞争,如生态位完全重叠会出现竞争排斥现象,图曲线反映的是生态位完全重叠的竞争结果;图曲线表示的是共生关系,如地衣中的真菌与藻类,白蚁和其肠道中的鞭毛虫等的关系;图曲线表示的是寄生关系,宿主种群数量增加时,寄生生物感染的机会也增加,一开始往往是宿主种群在发展,寄生生物的种群也随之发展,但由于寄生生物会对宿主造成伤害,使宿主的死亡率提高,导致宿主种群数量的下降。答案:(1) (2
12、)捕食 被捕食者 捕食者 (3) b(4)寄生生物 宿主如曲线图显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兔和狐狸从 1993 年到 2013 年间数目的变化。14.(1)以上曲线图显示兔和狐狸的关系是_。(2)根据图中曲线,试指出兔的数目从 1998 年到 2003 年下降的原因。_。试推测以上曲线图没有显示而可能引起兔的数目下降的原因:_(答出两个)。(3)解释在 2003 年兔的数目最少时,狐狸的数目如何变化。_。原因是:_。当上述情况出现时,兔的数目会如何变化?_。(4)根据曲线图,预测在 2018 年:兔的数目约为_。解析:(1)由曲线图看出兔与狐狸之间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两者之间应是捕食关5系,其中
13、兔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现象,应是被捕食者。(2)在 19982003 年间,狐狸数目增多,导致被捕食者兔的数目减少,另外兔数目下降的原因可能是食物不足或传染病等。(3)由于食物不足,捕食者的数目会下降,从而又会使得被捕食者的数量增加,即狐狸的数目下降又会引起兔的数目增加。(4)由曲线图看出:兔大约十年一个数目高峰,因此在 2018年应是一个高峰期,其数目应在 120 000130 000 只之间。答案:(1)捕食 (2)狐狸的数目增加 食物不足;藏身地不足;传染病增加;其他捕食者增加(答出两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狐狸数目下降 食物不足,导致死亡率高于出生率 兔的数目会上升 (4)125
14、 000(120 000 至 130 000 的范围内).我国珠穆朗玛峰的河谷森林中,有一种雀鸟总是成群地在森林上层活动,吃高大乔15木的种子,煤山雀、黄腰柳莺和橙红鹤等总是在森林中层营巢,血雉和棕尾雉则是典型的森林底栖鸟类,吃地面的苔藓和昆虫。(1)上述森林中的各种生物有密切关系。如血雉和昆虫之间的关系是_,煤山雀和橙红鹤的生活环境相同,是_关系。(2)在这个森林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各种动物和植物外,还生活着 _、_等微生物,微生物主要生活在_。(3)下列哪项是一个种群( )A森林中的所有昆虫 B森林中所有的血雉C森林中所有苔藓 D森林中所有树木解析:血雉以昆虫为食,是捕食关系,煤山雀和橙红鹤的生活环境相同,它们因生存环境发生竞争关系;种群是指某一区域同种生物的总和,只有 B 满足条件。答案:(1)捕食 竞争 (2)细菌 真菌 土壤 (3)B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