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第二讲 常见哲学原理在写作中的应用1.理解常见哲学原理,体会常见哲学原理在写作中的应用。2.进行写作练习,在写作中有意识地运用哲学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文题注重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重视思维品质,注重论证层次,突出材料与观点间的逻辑关系,这是近年高考作文题大趋势。同时,思辨性是材料作文命题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材料作文应试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写作原则。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视角认识客观事物的思维方式,最基本的特点是将对象作为一个整体,从其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及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以便从本质上系统地、完整地认识对象。辩证思维的实质就是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原则,在联系和发展中把握
2、认识对象,在对立统一中认识事物。辩证思维可用于高考作文全程,无论是审题立意,还是分析论证。一、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概述】事物的产生、发展和灭亡都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是由其本身所固有的内部原因所引起,又同一定的外部条件密切联系。但是二者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则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据,又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方法论】 要重视内因的作用,又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坚持内因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片段欣赏】为什么同班的同学在大致相同的条件下受教育,有的在德、智、体几方面都进步很快,而有
3、的进步比较慢呢?关键在于内因不同,即每个人的基础不同,学习的目的、动机、方法不同,努力的程度不同。有的同学成绩下降,往往不是首先从自身找原因,而是首先抱怨外部条件不好,怨天尤人,灰心丧气。每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大小环境的影响,但个人的成功与否,归根到底取决于自己的主观努力。二、量变与质变【原理概述】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方法论】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重视量的积累;要学会“优化结构” 。【片
4、段欣赏】“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生活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行百里者半九十”,就是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失败在接近成功的那一瞬。有人把这种失败怪罪于命运,以为是命运在捉弄人,而事实上,是因为我们在临近成功的时候便以为成功的质变已经发生了。结果,我们的心松懈了,改变甚至停止了量变,没有足够的量变,成功便与我们失之交臂。- 2 -三、发展的观点【原理概述】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方法论】 把事物如实
5、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用发展的、动态的、历史的观点看待问题;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凡事有个过程,做事按事物发展的规律一步一步地来,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好高骛远;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片段欣赏】实践表明,所谓的“差生”可能只是在学习方面有所欠缺。有的在某些学科成绩差,但在另一些学科成绩却相当优异;有的课本知识学得不太好,但课外知识面却很宽广;有的虽然在学校学习期间成绩低下,但走上工作岗位后成绩却十分惊人。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做学生时,“智力不佳,反应迟钝”,被老师视为“笨头笨脑的孩子”,然而,他却以惊人的毅力勤奋攻读,潜心钻研,创立了举世闻名的“相对论”,为
6、科学的发展开拓了深广的领域。由此可见,聪明和愚笨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所谓的“差生”不仅可以转变为优秀学生,而且还可以成长为社会的栋梁和科学事业的巨人。四、因果联系【原理概述】事物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因果之间既有先行后续,又有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原因与结果相互区别,相互联系。【方法论】 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片段欣赏】磨难,能历练人生。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作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压打,顽强地抗拒厄运;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
7、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能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不为失败所吓倒。因此,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五、矛盾的观点【原理概述】1.矛盾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作矛盾,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所谓“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 。所谓“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 。它有如下两种情形: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
8、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方法论】 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分为二);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方法,解决矛盾;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片段欣赏】- 3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认识问题的基础,也是解决问题的途径。孔子弟子三千,其中贤士七十二人,子路、子有、颜渊性格各异,孔子也都宠爱有加,但如何教育好这天下英才呢?若是重于普
9、遍性的应试教育,其弟子最多只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思想复制机,又何来百家争鸣的思想进步?正是孔子的因材施教,以不同的方法教育各有特长的学生,让天生不一样的个体施展才华,发挥出各自的亮彩,才谱写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神话。六、现象与本质【原理概述】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在联系和内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或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现象和本质是辩证统一的。【方法论】 把现象作为入门的向导,通过现象去认识事物的本质;防止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教条主义)的出现。【片段欣赏】为什么有的干瘪、瘦小、无光的种子能长出饱满、金亮的玉米,而有时饱满、
10、金亮的种子种出的玉米却大幅减产呢?因为决定玉米品质的不是种子的外观,而是种子内部的基因。基因才是种子的本质。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被事物的表象迷惑,所以要想明静通达,就要有双望穿心灵迷雾的慧眼。子贡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学生。一次,子贡重金赎回鲁国人质却拒绝赏赐,孔子批评了他;子路救了落水儿童并接受了对方的一头牛,孔子反而表扬了他。众人不解,孔子解释说,子贡富有,不在乎这些钱,可这却让那些也想赎人却又不富裕的人左右为难;子路接受了牛,会使更多的人因此行善。孔子正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用他那智慧的双眼穿透了心灵的迷雾,到达了圣人之境界。一碗一筷诠中华广州一考生白落梅曾写道:“那小小的瓷碟里,竟品出了海的包容,
11、天的旷远,地的辽阔。尝难尽的是食物千味,吃不完的是人生百态。 ”中华食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一句“民以食为天”竟令无数文人骚客、权贵宠臣、普通百姓竞折腰,不妨拿起一双木筷,从胃开始,读懂中华。古来便有七俗:“柴米油盐酱醋茶。 ”从原始人的“茹毛饮血”到如今“蒸煮炒焖炖”,火的使用,让中国人的餐桌走向多元。而这,恰好体现了古人们的创新精神。倘若没有创新思维,又怎会有火苗的出现?又怎会有火种的保留?“食色,性也。 ”儒家先哲早已道出国人性格真谛。食物承载的还有人们的性情。广东人好喝汤,正如广东人的性格,温润谦和;四川人爱吃辣,也恰体现了川妹子、川哥哥们的豪爽直率;京城烤鸭色泽金黄,制作讲究,不正是
12、京城“老炮儿”们谨慎机智的最好表现吗?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酸甜苦辣咸,五味全。五味构成一桌满汉全席,菜式多样,人也多样,中国人就是如此多元。食物上多依附的不乏中华传统。元旦吃饺子,元宵吃汤圆,端午吃粽子食物们的名称由于谐音也被用来传递美好愿景年年有“鱼”,汤“圆”团圆这些都体现了先人们卓越的智慧以及虔标题简洁、优美、扣题。首段引用名句,气势夺人。首段尾句,点明论点,“从胃开始,读懂中华” 。这两段分别从“食物承载的性情” “食物依附的中华传统”展开论证,典型的并列式结构。- 4 -诚的美好祝愿。然而,正如月亮的六便士所言:“任何硬币都有正反面。 ”在食品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其背后透露出的一些弊
13、端也引发了人们的恐慌。不知从何时起,三鹿奶粉开始代替了三聚氰胺,红心鸭蛋成为了苏丹红浆液的代名词,虾不是虾,而是注胶虾渐渐地,人们谈“食”色变,浮云蔽目,食物难辨好恶,这正折射出今日中国个别商家唯利是图,罔顾他人安全,实在是“利欲催人万火牛”,悲哉!所幸中华民族没有放弃抵抗。食品监管力度的加大、有关法律的出台、执法程序的严格均在扼杀着不良商家的坏念头。最终,蔽目浮云将被吹薄,也不再会因为“不见长安”而发愁了。装盛中华美食的瓷碗,素胚勾勒出细致纹路,碗身描绘艳丽的花,这是中华民族千年手艺传承,历史沉淀;夹食中华美食所用木筷,竹香仍溢,挺直坚韧,恰如中华民族性格刚直正义,不阿不谀。中华美食折射的,
14、除了文化还有人性;烹饪方式的改进始发于人们的创新思维,源起于人们精益求精的追求;“纵有安全小隐患,重典治理安人心”更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责任心之强大。捧起一碗,执起一筷,于色香味俱全的中华美食中,歆享中国特色中国味吧!正反论证,结构富于变化,由“性情”到“中华传统”再到“人性”,说理更深刻。尾段总结全文,回扣论点。这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本文作者选择了“中华美食”和“食品安全”这两个关键词,向读者介绍自己对当代中国的认知,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该文富于哲思,能从现象看到本质,从“中华美食”和“食品安全”这一表象看到深层的精神、文化和人性等问题,思想深刻。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写中华美食,赞美中国人的
15、创新精神;接着叙写各地的美食,称赞美食样式丰富多彩,美食承载着人的性情;然后进一步挖掘美食及食具(瓷碗和木筷)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提出了美食背后的隐患食品安全问题,并指出这些问题得到了整治。文章内容丰富,论证层次严谨,逻辑性强。祁同伟自尽之谜浙江一考生高高的孤鹰岭,是成就他缉毒英雄的地方。他开枪了,在众人的唏嘘声中,一代凤凰男就此倒下。本来,他可以向前来抓捕他的“猴子”开枪,他也可以选择投案自首,可他却饮弹自尽,落得一个很不体面的下场。为什么祁同伟选择以这种方式了结自己?这中间有多少谜团有待解开?祁同伟,一个读过有字之书的人,读得很用功很优秀。作为一个贫寒的农家少年,我们可以想象他当年读书该有多
16、么出色,否则怎么考得进汉大政法系。即使在大学,他依然在有字之书上辛勤耕耘,否则怎么当得上学生会主席,怎么考得上研究生。即使工作以后,他念兹在兹的“胜天半子”,依然是有字之书教于他的。祁同伟是个有争议的人,但在“有字之书”上,他是努力的,是勤奋的,这点毫无异议。社会是一本大书,是一本无字之书,多少学问需要你用心揣摩。不少当年才华横溢者最后“泯然众人”,推其标题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由祁同伟一人写成全篇,这一写法难度大,极具挑战。用语新潮,有时代感,吸引读者。点出关键词“有字之书”, 本段涉及作者观点、作文题旨,是一个总起句,是对下文“祁同伟读有字之书”的总述,单独成段写法大胆,是个亮点。由“有字之
17、书”过渡到“无字之书”,谈论祁同伟在社会上的表现。由“有字之书”到“无字之书”再到“心灵之书”,层层递进,谜底慢慢- 5 -原委,与其书生气十足,读不透社会这本无字之书多有直接关系。但祁同伟不一样。他知道工作要以业务为本,因此有了那个广为传颂的缉毒英雄;他知道大丈夫要能屈能伸,所以有操场上的那悍然一跪;他知道要与领导搞好关系,所以才有书记父母坟前那番痛哭流涕社会这本无字之书,谁有祁同伟读得那么通透,那么活学活用。然而,祁同伟还是倒下了,倒在自己的枪口之下。因为勤奋如同伟者,忽视了一本书心灵之书。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相信少年时勤奋的祁同伟只想过上幸福的日子,绝不会想去做一个贪官,杀一个同学。然而
18、,在走向富贵的大道上,他太浮躁太匆忙了,以至没有时间去审视自己的初心,没有精力去读一读心灵之书。他就这样堕落了。当然,祁同伟不是孤独的。无论是严肃的育良书记,还是副国级的赵立春,哪个人没读过有字之书,哪个人不精通无字之书。然而,他们都忽视了一本心灵之书。于是,人生迷茫,罪恶丛生,到头来作茧自缚。但是,祁同伟又是不一样的,他最后还是读到了心灵之书。陈家于他有恩,他在开枪之前吼的那一声,“陈海的命我会还的”,正是他阅读了心灵之书后的一份觉醒。只是这本书他读得太迟了。谜底总是简单。只是祁同伟就这样走了,而更多的祁同伟还在路上。人生三本书,该怎样去读,聪明的你,一定懂了吧揭开。结尾发人深思,给读者留下
19、丰富的想象空间。这是一篇见解独到、充满哲理思辨的优秀作文。此文作者选择的论据极少(只有祁同伟一个),而论点涉及的内容极多(“有字之书” “无字之书”“心灵之书”),这一写法似乎违背了中学生写作议论文的一般规律(论点要小,论据要丰富),由此可见,作者是一个敢于冒险和充满自信的人,选择的难度系数极高。作者紧紧围绕“三本大书”展开论证,让我们明白了人生不仅要读好“有字之书” “无字之书”,更要读好“心灵之书”的道理,让我们感受到祁同伟忽视“心灵之书”而造成的人生悲剧。祁同伟在社会上很有典型性,借用当下热播的电视剧人物,直击当下人们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正是这篇文章的高明之处。1.(2018全国卷)阅读下
20、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6 -不少于 800 字。我来立意: 写作提示:这是一个叙事性材料作文题。考生不能简单地抓住局部一点不顾及其余作文,“结合”就是全面地审读作文材料。 “二战”期间,这是叙说事情的背景,于立意意义不大。 “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
21、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这几句话要注意:一是“然而”是转折,说明内容的重点在这里,立意的重点也在这里。二是关键词“力排众议” 。力排众议,就是极力排除、反驳各种不同意见。沃德能力排众议的力量来自何处?他是“统计学家”,注重科学、独立思考、突破惯性思维,敢于坚持自己所认为正确的观点,不盲从。 “注意弹痕少的部位”是他的观点,为什么?“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这句话是理由、依据。立意示例:突破惯性思维;注重细节;敢于坚持真理;注重独立思考。2.(2018湖南江西“十
22、四校联考”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信仰是个鸟儿,黎明还是黝黑时,就触着曙光而讴歌了。(泰戈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袁枚)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都要保持一颗好奇心。(霍金)古今中外文化宝库的经典名句浩如烟海,直指人心,启迪智慧,发人深省。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 800 字。我来立意: 写作提示:第一句,人要有信仰、理想、追求。第二句,人心中要有为国家民族兴盛繁荣而奋
23、斗的信仰、理想。第三句,我们在探索追求的过程中要不断学习不断思考。第四句,我们要珍视自己的生命意义与价值,即使身处卑微环境,也要对自己充满信心,积极阳光,于平凡处铸就生命的伟大。第五句,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达到新的境界。第六句,我们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能忘记探索追求,要对世界充满兴趣与好奇,在科学研究中拥有一颗不断创新进取的心。立意示例:可谈“人要有信仰”的话题:可从国家民族、个体生命精神、科学创新等方面来谈。可谈“身处逆境也应有积极阳光的态度,对待世界充满热情,充满希望,不断进取,不断学习,不断思考”的话题。其余组合言之有
24、理即可,但一定要有两则以上组合,要论证选定组合存在的逻辑关系。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英国诗人瓦特兰德: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印度小说家普列姆昌德:在人类生活中,竞争心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东西。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竞争可能是建设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 7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少于 800 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我来立意: 写作提示:这是一道名言类的材料作文,三条名言围绕“争与不争“指向三个写作角度:竞争的进步意义,理性竞争,不争是一种态度。首先竞争不可避免、竞争无所不
25、在,若我们消极懈怠,不思进取,必将被时代抛弃;其次竞争的本质是输赢,竞争的精神是参与,竞争的条件是平等,竞争的旗帜是光明正大,竞争的本身是提高,竞争的过程是丰富;最后不争的背后是一种自在,一种坦然,是懂得生活真谛之后毅然决然的放下与洒脱。任选其中一个角度都可以。立意示例:竞争源于压力,产生动力,竞争对个人的激励鞭策作用,竞争使人更勇敢;竞争能增强人的自信心;竞争激发个人潜力。竞争使大家各呈奇技,各出精品,给各行各业带来活力,让国家在竞争中不断强大。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敢于竞争,直面竞争,在竞争中赢得先机,占据优势,国家与民族才能兴旺发达。竞争中要尊重对手,遵守规则,做到正当竞争、高尚竞争、快乐竞争、良性竞争。要与强者争,与自己争,要追求竞争的双赢。竞争不排斥合作,竞争中不乏温情与关爱,竞争不乏互相提携、互相促进、互相欣赏、互相进步。不争是一种转向,由外在转向内在,由关注金钱名利转向精神心灵,是一种清醒,一种达观,一种自信。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