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5 ,大小:154KB ,
资源ID:1128249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12824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北宋的旧曲新声课外自读学案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为本站会员(hopesteam27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北宋的旧曲新声课外自读学案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

1、1第三单元 北宋的旧曲新声课外自读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整体感知】1主旨内容这是一首怀人词,柳永的婉约派风格在这首词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本词深刻表达了对远方恋人的执着眷恋之情。2艺术特色(1)奇特的想象作者写离愁, “黯黯生天际” ,离愁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却被想象成它黯黯从天边涌起,写出了深深的离愁。想象奇特,手法奇崛。(2)极度开放的情感表达“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把情感表达得十分含蓄,但最后两句,却将情感猛烈地释放出来:为了值得思念的人,就算瘦损至死,又算什么呢?她本来就值得我为之憔悴啊。【随堂练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3 题。凤栖梧柳 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

2、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草色烟光残照里”展示了主人公望尽天涯时的所见之景,营造了伤感的氛围。B “无言谁会凭阑意”表明因为词人不愿与人交流,所以没人能理解他的心声。C本词上片写主人公登高望远,离愁滋生;下片写苦中求乐,情深志坚。D本词紧扣“春愁”二字,写景抒情,曲径通幽,词末交代了“春愁”的原因。B B 项,应为诗人处在一种无人能够理解的境地。2这首词使用了什么表现方式?_【答案】 这首词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巧妙地把漂泊异乡的

3、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3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是如何一步步来表达的?2_【答案】 写主人公的孤单凄凉之感。前一句用景物描写点明时间,可以知道,他久久地站立在楼头眺望,时已黄昏还不忍离去。 “草色烟光”写春天景色极为生动逼真。春草铺地如茵,登高下望,在夕阳的余晖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光色。一种极为凄美的景色,再加上“残照”二字,便又多了一层感伤的色彩,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调。 “无言谁会凭阑意” ,因为没有人理解他登高远望的心情,所以他默默无言。有“春愁”又无可诉说,这虽然不是“春愁”本身的内容,却加重了“春愁”的愁苦滋味。作者并没有说出

4、他的“春愁”是什么,却又掉转笔墨,埋怨起别人不理解他的心情来了。【名句鉴赏】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鉴赏】 “衣带渐宽”是指人逐渐消瘦,衣带都变得宽了。 “为伊消得”为了她值得。思念她,想念她;为了她而逐渐消瘦,为她而憔悴不堪;原本合身的衣带现在已觉宽松了,这一份真心真情却永不改变,绝不后悔。这两句词是描写有情人的痴心真情,此身长在,此情不变,即使受尽痛苦折磨,即使为她消瘦憔悴,还是愿意为爱情而牺牲一切。 “为伊消得人憔悴”常用来形容一个人为情所困,为爱所苦,失意伤心,憔悴不堪。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句话写出了对爱情的坚贞执着,矢志不移,而且创造了一个相对独立而形象鲜

5、明的艺术境界。所谓形象大于思维,这两句所构成的境界,不仅可以用来表现本词所要表现的真挚爱情,也可用以表达对理想、对事业等的执着追求和坚定的信念。此两句被王国维引用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中的第二境界:由于对理想的执着,信心十分坚定,虽然饱受挫折,尝尽风霜,仍旧坚持到底,始终不变。(王国维的人生奋斗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晏殊词二首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整体感知】1主旨内容这首词是晏殊写闺思的名篇。词的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

6、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2艺术特色(1)成功的心理刻画这首词上片以菊愁、兰泣开头,定下了全词凄清的调子。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寂寞。词作对主人公的这种复杂曲折的心理的刻画非常成功。(2)平淡的语言明月本无知无情,主人公却说它“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从而形象地写出了自己的彻夜不眠,以平淡的语言,含蓄地表达了情感。3【随堂练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3 题。蝶恋花晏 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1下列有关

7、这首词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七个字点明了地点、时间、景物,勾勒出环境和人物的情绪、感觉。B “明月”两句与苏轼的“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写法相同,风调相近。C本词上阕借兰菊和明月等意象委婉地表现内心的愁绪,显得情致深婉。D “独上”句凸现出人的孤独;“望尽”句说明凭空眺望茫无所见的怅惘之情。B B 项,二者虽然写法相同,但苏词清疏豪宕,晏词深婉含蓄,所以风调不相同。2词的上片是怎样运用景物描写表现离别相思之苦的?_【答案】 用拟人手法将“菊” “兰”人格化, “愁烟” “泣露”说的是菊与兰的心情,实际表现词人的心情。 “燕子双飞”反衬人的孤独, “斜光

8、到晓穿朱户”表明词人彻夜不眠。词人埋怨燕子双飞,明月无情,是为了表现无法诉说的痛苦心情和无人可以倾诉的孤独寂寞之感。3词的下片是怎样表达词人矛盾复杂的心情的?_【答案】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说明词人十分思念远人并极欲倾诉离情。但词人又无法用书信去表达情意,而且即使能够写信,可山这样连绵不尽,水这样广阔无边,人也不知在何处,无从寄出书信,可见词人的痛苦和无奈。【名句鉴赏】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鉴赏】 这三句是本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 “西风凋碧树” ,不仅是登楼极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 “凋”字正传出这

9、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4广远境界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的。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尽铅华,纯用白描的表现手法。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整体感知】1主旨内容这是一首伤春怀旧之作。通过回忆往事,追忆昔日的欢聚,对比反衬别后的哀愁,从而表达了对人事变迁、聚

10、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悼惜。2艺术特色含蓄蕴藉的语言。这首词表达的是作者的思情别绪,但全篇无一字直接表达这种情感。虽然如此,读者却能从“去年天气” “旧亭台” “燕归来” “独徘徊”等诗句中领会到作者对景物依旧、人事已非的暗示和深沉的叹惋。【随堂练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3 题。浣溪沙晏 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1下列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抒写对春花落去、燕子归来的景象,词人既感到似曾相识,又觉得无可奈何。B “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表面是在发问,实际上是在抒发一种深重的感慨。C

1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将景与情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景中寓情,情景交融。D “小园香径独徘徊”一句中“徘徊”反映了词人的心绪不宁, “独”字更道出了词人孤寂之深,伤感之重。B B 项,应为对时光易逝、人事变迁的感叹。2 “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_【答案】 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3 “小园香径独徘徊”与词中的哪一句相呼应?为什么?_【答案】 呼应的句子:无可奈何花落去。原因:因有落花满地,故而“径香” 。【名句鉴赏】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鉴赏】 这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在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

12、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蕴。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 ,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 ;然而在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还有令人欣慰的景物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是去年曾在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上应“几时回” 。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 “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

13、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情中有思。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欧阳修词二首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整体感知】1主旨内容这首词以生动的形象、浅显的语言,含蓄委婉、深沉细腻地表现了闺中思妇复杂的内心感受,是闺怨词中传诵千古的名作。2艺术特色(1)白描手法的运用词的上片开头二句:“庭院深深” “杨柳堆烟” “帘幕无重”形象地勾勒出一个被禁锢

14、在高楼内与世隔绝的少妇的形象。 “泪眼问花花不语”将其苦闷描写得淋漓尽致。(2)清丽的语言,含蓄的情感表达全词虽然写的是男女之情,但没有浮艳之风、妖媚之态,把一个身居牢笼的少妇的怨恨、无奈、孤独,表现得含蓄、隽永,耐人寻味。【随堂练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3 题。蝶恋花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1此词首句“深深深”三字,前人叹其用叠字之工,请你体会一下它的妙处。_【答案】 “深深”二字本已写出庭院的幽深、空旷,却再用一个带“深”字的设问,让庭院的“深” “旷”更加耐人寻

15、味。62本词哪一句最能表现庭院之深?是怎样表现的?_【答案】 上阕“帘幕无重数”写庭院之幽深。作者不直接说帘幕到底有多深,而是用一重又一重的无数帘幕间接表现庭院的无比幽深。3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请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一句的。_【答案】 雨横风狂,催送着残春,也催送着女主人公的芳年。她想挽留住春天,但风雨无情,留春不住,表现了女主人公无限的伤春之情。【名句鉴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鉴赏】 运用拟人手法,作者赋予花以生命,从而突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同时表现了以下四层意思:一是含泪问花,可知人的心情,由于她无处申诉而平添怨恨愁绪;二是花不

16、能语,不但人不能了解她,也得不到花的同情;三是“乱红飞” ,花自己也被风雨摧残得迎风乱落了;四是花偏偏又被风吹过秋千去,而秋千却正是她曾与情人玩闹欢乐之处,更引得她触景伤怀,不堪回首。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整体感知】1主旨内容这首词借酬赠友人之机,追忆自己在扬州的生活,塑造了一个儒雅、豪放的“文章太守”的形象,同时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感慨。2艺术特色(1)寄情于景上片的写景透露出作者寄意山水的性格。苍茫迷蒙的景色,寄寓了词人热爱大自然的深深感情。(2)正面刻画形象来展现清旷风格下片从正面刻画“文章太守”的形象。 “挥毫万字,一饮千钟”描写了一位才思敏捷、豪迈惊人的太守,实际上是自我形象的刻画,

17、表现出旷达的词风。【随堂练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3 题。朝中措平山堂欧阳修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7A “平山栏槛倚晴空” ,顿然使人感到平山堂凌空矗立,其高无比。这一句写得气势磅礴,奠定了全词疏宕豪迈的基调。B “山色有无中”是写诗人近观所见之景,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C “手种”二字,看似寻常,却是感情深化的基础,词人在平山堂前种下杨柳,移任这几年中,杨柳之枝枝叶叶都牵动着词人的感情。D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三句,栩

18、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风流儒雅、豪放达观的太守的形象,表达了词人对刘敞的赞美。E饯别筵前,面对知己,一段人生感慨,不禁冲口而出。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抒发了人生易老、必须及时行乐的思想。BD B 项,应为“远观所见” ;D 项,应为“气度豪迈、才华横溢的太守的形象” 。2首句在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_【答案】 这首词一发端即带来一股突兀的气势,笼罩全篇。 “平山栏槛倚晴空” ,顿然使人感到平山堂凌空矗立,其高无比。这一句写得气势磅礴,便为以下的抒情定下了疏宕豪迈的基调。3词的结尾二句,抒发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感慨?_【答案】 词的结尾二句,先是劝人,又回过笔来写自己。饯别筵前,面对知己,一段人

19、生感慨,不禁冲口而出。无可否认,这两句词抒发了人生易老、必须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但由于豪迈之气通篇流贯并不令人感到低沉,反有一股苍凉郁勃的情绪奔泻而出。【名句鉴赏】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鉴赏】 此刻当送刘敞出守扬州之际,词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平山堂,想起堂前的杨柳。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深情又豪放。其中“手种”二字,看似寻常,却是感情深化的基础。词人平山堂前种下杨柳,不到一年,便离开扬州,移任颍州。这几年中,杨柳之枝枝叶叶都牵动着词人的感情。杨柳本是无情物,但中国传统诗词里,却与人们的思绪紧密相连。何况这垂柳又是词人手种的。可贵的是,词人虽然通过垂柳写深婉之情,但婉而不柔,深

20、而能畅。特别是“几度春风”四字,更能给人以欣欣向荣、格调轩昂的感觉。苏轼词五首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整体感知】1主旨内容这首词是苏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词中借写威武壮观的出猎场面,抒发了作者为国8效力疆场、抗击侵略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2艺术特色(1)豪放风格这首词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粗犷、豪放的。与温庭筠的望江南格调截然不同。写此词后,苏轼曾写信给朋友说这首词“虽无柳七郎(柳永)风味,亦自是一家”(与鲜于子骏简),可见当时的作者已意识到词应有两种不同的风格,苏轼在他的一些词中更是自觉地实践着自己的风格。(2)用典自然,挥洒自如词上片末句“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21、” ,是以孙权自比,说全城人都跟着去看他射虎。(“孙郎”指孙权。孙权曾亲自射虎,马被虎伤,权用双戟掷过去,虎倒退。见三国志)【随堂练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2 题。江城子密州出猎苏 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词的上阕“老夫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B词的上阕“卷平冈”一语,极言场面宏大,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C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22、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D词的上阕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阕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婉约、纤柔。E这首词作者以形象的描写,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AD A 项, “少年的豪情”不对,结合首句可以看出。D 项,词的下阕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豪放。2 “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_【答案】 “狂”字是总起(词眼),且贯穿全篇。上片写出猎神情举止之“狂” ;下片由实而虚写由打猎激发的壮志豪情(即“狂”)。【名句鉴赏】9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鉴赏】 “天狼” ,即喻指辽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

23、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下片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这首词感情纵横奔放,令人“觉天风海雨逼人” 。词中表现了作者的胸襟见识、情感兴趣、希望理想,一波三折,姿态横生, “狂”态毕露,不乏慷慨激愤之情,气象恢弘,充满阳刚之美,成为历久弥珍的名篇。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整体感知】1主旨内容本词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梦境的叙述,表达了词人对爱妻的深切痛悼之情。本词虽然语言朴素,但感情却沉痛感人,因此成为一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2艺术特色(1)层层递进的结构词的上片开头就直抒悲痛:“十年生死两茫茫。 ”明知茫茫却又难忘,情感加深一层;千里相隔,无法对话,又进

24、一层;“纵使相逢应不识” ,再进一层。层层推进,把别后的思念、自己的孤独凄凉表达得淋漓尽致。(2)虚实结合的手法下片写梦中相逢的情景,仍是妻子在世时的情形。从虚处设想亡妻为自己痛断柔肠,将感情表达得执着深沉。【随堂练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3 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 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上片写诗人对亡妻的深沉的

25、思念,是写实。B “无处话凄凉”既是诗人自己因仕途坎坷、潦倒失意的悲情愁绪,无法向千里之外长眠地下的爱妻诉说,也包括亡妻亦无法向千里之外的诗人诉说凄凉在内。 C “尘满面,鬓如霜”寥寥数字,刻画的是外部形象,却表现出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跟妻子死别十年来的痛苦经历、感情,都含蕴在这六个字之中了。D下片记述梦境,表达了诗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全词浓墨重彩,抒写出对亡妻的情意缠绵,字字血泪,情调凄凉哀婉。D D 项, “浓墨重彩”错误。2这首词怎样具体表现“不思量,自难忘”的思念之情的?10_【解析】 解题时注意, “不思量,自难忘”是全词之“眼” ,统率所有事实,因此要全面分析。【答案】 “十年

26、”之久, “千里”之遥, “生死”之隔,十年来的种种坎坷、不幸(“尘满面,鬓如霜”的形象暗示),都不能使词人忘掉亡妻。词人进入“幽梦”之乡,正是朝思暮想的结果。梦中“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无声有泪的细节描写,充分表现思念之深之苦。设想亡妻十年来“年年肠断” ,实际表明词人自己念念不忘。3结合全词的内容谈谈这首词的抒情方式。_【答案】 全词除记梦的几句外,都是直抒胸臆,诉悲怀,写得真挚朴素,沉痛感人。【名句鉴赏】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鉴赏】 梦中醒来,作者仍抑制不住内心的哀痛。清冷的明月,短短的山冈,幽幽的松林,想象着那里就是妻子思念自己而痛断柔肠的地方。作者巧妙地推己及人,以想

27、象妻子在那凄清冷落的地方想念自己,衬托写出自己对亡妻永不能忘的深挚感情。这将梦境与现实交融而为一体,浓郁的情思与率直的笔法相互映衬,既是悼亡,也是伤时,把哀思与自叹融合,情真意切,哀婉欲绝,读之催人泪下。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整体感知】1主旨内容这首词从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着笔,由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情,借景抒怀,自我勉励,表达了作者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2艺术特色结构独特、动静结合。这首词在艺术上的显著特色是其结构上的独特安排。上片写景,一句一个画面,三个画面合成一个整体,突出一个“静”字。下片转入抒怀,要求有所作为,突出一个“动”字。从环境的“静”到心态的“

28、动” 。【随堂练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2 题。浣溪沙苏 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11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首句既点出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兰溪之名的由来。兰芽虽“短” ,但生机勃勃,长势很快,已由岸边蔓延至溪水中。B次句写漫步溪边, “松间沙路净无泥”化用了白居易的“沙路润无泥” 。苏轼将“润”改为“净” ,更加突出了兰溪的洁净。C “潇潇暮雨子规啼”点出了净无泥的原因,同时又烘托出自己贬官黄州期间的凄凉环境和沉郁、悲凉的羁旅之情。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

29、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C C 项, “烘托出自己贬官黄州期间的凄凉环境和沉郁、悲凉的羁旅之情”错,杜鹃啼声凄婉,本是易引发羁旅之愁的。但作者此际漫步溪边,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和官场的污秽,心情是愉悦的。2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意象构成的?营造了怎样的境界?_【答案】 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幽美、洁净的山林雨景图。描写了兰芽、溪水、松树、沙路、子规等意象。营造了一个清新、洁净、幽雅的境界。【名句鉴赏】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鉴赏】 这句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

30、归。”(汉乐府长歌行)“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 ”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而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人生之“再少” ,非如道教徒所企求的“返老还童” ,而是说应保持一种年轻乐观的心态。因为人并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人所能改变的,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和看法。白居易的醉歌有“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诸句,乃嗟老叹衰之词也。作者尾句反用其意,认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有那种“黄鸡催晓”

31、 “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体现了作者在贬谪期间旷达振作的精神状态。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整体感知】1主旨内容这首词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场景,表现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俗世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2艺术特色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词中写到词人被贬之后,孤独寂寞,饮酒成了排愁解闷的寄托,半夜到江边独立,静听江水,好像江水也在为词人倾泻满腔的愁闷。而静静的夜晚又像理12解词人的心情,平息了一切声响,让词人自由地畅想。这样,外在的景物描写与词人内心的情感便有机地融为了一体。【随堂练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5 题。临江仙夜归临皋苏 轼夜饮东坡醒复醉

32、,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首句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寄情于纵饮的心境。B “归来仿佛三更”句,一方面表明作者回寓所的时间之晚,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了作者当时酒醉的情态。C上片后三句写家童鼻息如雷导致作者无法入眠,只好转而谛听江涛汹涌的声音,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无奈。D下片前两句写出了词人的叹息:遗憾自己总是身不由己,没有办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总免不了劳苦奔波。C C 项中, “家童鼻息如雷导致作者无法

33、入眠”是对原文的错误理解,原文是说敲不开门,所以去听江声。2作者因何而醉?试结合全词分析其醉的思想原因。_【答案】 抱负不得伸展,身不由己,不能摆脱人世间的名缰利锁。(意思对即可)3 “夜阑风静縠纹平”一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_【答案】 一语双关(或:情景交融、以景寓情、虚实结合),既写自然景象,又写作者的心境。(意思对即可)4找出词中点旨的句子,概括说明词人的情感。_【答案】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词人决心忘却人世间的功名利禄,寻求精神上的最大自由。5这首词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紧密结合,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13_【答案】 叙述醉酒夜归的事情,暗示因内心苦闷而借酒浇愁。 “

34、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是议论,点明内心苦闷、借酒浇愁的原因。 “夜阑风静縠纹平”是写景,词人从中领略了大自然的宁静和谐。结尾抒情,词人表示愿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精神自由。【名句鉴赏】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鉴赏】 “夜阑”一句,亦景亦情,既是写深夜无风而平静的江面,也是词人此际宁静超然心境的象征,并从而引发出结尾两句的渴望和遐想。 “小舟”两句,写词人面对平静的江面,幻想着能如范蠡一样,驾一叶扁舟,远离尘世喧嚣,在江湖深处安闲地度过自己的余生。此即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之意,体现了作者当时渴望得到精神自由和灵魂解脱的心境。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整体感

35、知】1主旨内容这首词写了作者游赏时所见村景,并点明所写之游赏和游赏之所见均因昨夜之雨而引起,抒发了自己雨后得新凉的喜悦。2艺术特色意象鲜明、错落有致。词上片前两句包含了六组意象:第一句三组意象是动态的。第二句三组意象是静态的。林断(中景)山明(远景)竹隐墙(近景),点缀于这三者之前的是乱蝉(仰角)衰草(俯角)小池塘(平角),这些意象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有着不容移易的内在联系,从而构成一幅完整的、别具情趣的画面。【随堂练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2 题。鹧鸪天苏 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36、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上片一、二两句描绘作者所处环境,描写出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景色,杂乱、衰萎。B上片三、四两句运用远近结合,动静结合,听觉、视觉和嗅觉相结合的手法,着力描绘白鸟、红蕖。C上片描绘的景色充满了颓废色彩,表达了词人谪居黄州时百无聊赖、自寻安慰、无可奈何的心境。D下片前三句,是写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词人拄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徐徐漫步。表现出其自得其乐。E最后两句说天公想得周到,昨天夜里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又使得词人度过了一14天凉爽的日子。BC B 项,没有听觉;C 项, “充满了颓废色彩” “百无聊赖、自寻安慰、无可奈何的心境”错。2词的上片写

37、景。你认为这首词写景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请就其中一个方面简要分析。_【答案】 (示例一)描写景物生动活泼,层次分明。先由远到近:远景(“林断” “山明”),描写远处的树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近景(“竹隐墙” “乱蝉” “衰草” “小池塘”),描写翠竹遮隐着墙,墙外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再由上而下地写景:上写白鸟在空中翻飞,下写红荷映水,散发着幽微的清香。(示例二)写景动静结合,形象逼真。词中写“林” “山” “竹”是静景,但用了动词和形容词“断” “明” “隐” ,使这些静景顿时栩栩如生;写动景“乱蝉” “翻空白鸟” ,形象活泼。动静结合,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夏末秋初美丽的图景。(示例三)写景有声、有色、有香,相映成趣。 “乱蝉”描写雨后蝉的鸣叫;“翻空白鸟”与“照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