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浙东学术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空言/空白 摭拾/蔗糖 八佾/俏丽B.干戈/干货 桎梏/水蛭 纷纶/经纶C.隐逸/恻隐 迥殊/扃牖 陋儒 /孺子D.宸濠/壕堑 天铎/彭泽 史纂/撰述解析 A项,kn/kn,zh/zh,y/qio;B 项,gn,zh,ln;C 项,yn,jing/jing,r;D 项,ho,du/z,zun/zhun。答案 B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可以空言讲也 空言:抽象的理论说教。B.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 大雅:高雅,高尚。C.究其所以纷纶 纷纶:纷纭,纷乱。D.以其各有事事故也 事事:治事
2、,做事。解析 B项,“大雅”的意思是“才德高尚的人”。答案 B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而为经世之书 圣如孔子,言为天铎 B. 未有不切于人事者 先儒以为其功莫大于春秋 C. 知有史而不知有经 虽源流不异,而所遇不同 D. 以其即三代之史耳 犹且不以空言制胜 解析 A项,动词,写作;动词,是。B 项,介词,表对象;介词,表比较。C 项,都是连词,表转折。D项,介词,因为;介词,用。答案 C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2A.故司马迁本董氏天人性命之说B.后人贵经术C.犹且不以空言制胜D.朱陆异同,干戈门户解析 A项,名词的意动用法;B 项,形容
3、词的意动用法;D 项,名词活用为动词。答案 C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 )A.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B.不可以空言讲也C.虽源流不异,而所遇不同D.学者不知斯义,不足言史学也解析 A项,“行事”,文中指具体的历史事件。B 项,“可以”,文中是两个词,可以凭借。C 项,“源流”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是“源头流派”的意思。D 项,“学者”,文中指求学的人。答 案 C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 69题。天人性命之学,不可以空言讲也。故司马迁本董氏天人性命之说,而为经世之书。儒者欲尊德性,而空言义理以为功,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夫子曰:“我欲托
4、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此春秋之所以经世也。圣如孔子,言为天铎,犹且不以空言制胜,况他人乎?故善言天人性命,未有不切于 人事者。三代学术,知有史而不知有经,切人事也;后人贵经术,以其即三代之史耳;近儒谈经,似于人事之外,别有所谓义理矣。浙东之学,言性命者必究于史,此其所以卓也。朱陆异同,干戈门户,千古桎梏之府,亦千古荆棘之林也。究其所以纷纶,则惟腾空言而不切于人事耳。知史学之本于春秋,知春秋之将以经世,则知性命无可空言,而讲学者必有事事,不特无门户可持,亦且无以持门户矣。浙东之学,虽源流不异,而所遇不同,故其见于世者,阳明得之为事功,蕺山得之为节义,梨洲得之为隐逸,万氏兄弟得之为经
5、术史裁。授受虽出于一,而面目迥殊,以其各有事事故也。彼不事所事,而但空言德性,空言问学,则黄茅白苇,极面目雷同,不得不殊门户,以为自见地耳,故惟陋儒则争门户也。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有不切于人事者 切:切合。B.言性命者必究于史 究:考究。C.知史学之本于春秋 本:根本。D.不特无门户可持 特:只是。解析 C项,“本”在此句中是动词,意思是“发源、来源”。答案 C7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是作者从正面说明“不可以空言讲”的一项是( )司马迁本董氏天人性命之说,而为经世之书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圣如孔子,言为天铎,犹且不以空言制胜三代学术,知有史而不知有经朱陆异同,干
6、戈门户授受虽出于一,而面目迥殊,以其各有事事故也A. B. C. D.3解析 是从侧面说明“空言”被讥;是说明“朱陆”徒争“空言”。答案 C8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司马迁本着董仲舒的天人性命之说,而不用空洞抽象的理论,写出了有益于治国安邦的著作史记。B.宋明理学被才德高尚的人讥讽的原因是那些想尊崇人的天赋禀性的儒生,只抽象地谈论义理来作为治学的功绩。C.朱熹和陆九渊持议不同,为门户之见大加攻伐,他们的争论是束缚人们思想的所在,也是多年来学术研究的误区。D.作者认为,浙东学术各派虽然源流不同,境遇不同,在现实中的表现也不同,但他们的卓异处是有各自的事可做。解
7、析 D项,理解错误,根据文意应为:浙东 学术,虽然源流是一样的,但因为他们的境遇不同,在现实中的表现也不同。答案 D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后人贵经术,以其即三代之史耳。(2)究其所以纷纶,则惟腾空言而不切于人事耳。参考答案 (1)后人看重经术,认为它就是三代的历史了。(2)推究他们争论的缘故,是因为他们只是沸沸扬扬地争论空话而不切合世事罢了。(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1013题。吏 道元邓牧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内九卿、百执事,外刺史、县令,其次为佐,为史,为胥徒。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古者君民间相安无事,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唐虞建官,厥可 稽已,
8、其去民近故也。择才且贤者,才且贤者又不屑为。是以上世之士高隐大山深谷,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故为吏者常出不得已,而天下阴受其赐。后世以所以害民者牧民,而惧其乱,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然后小大之吏布于天下。取民愈广,害民愈深,才且贤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为矣。今一吏,大者至食邑数万,小者虽无禄养,则亦并缘为食以代其耕,数十农夫力有不能奉者,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天下非甚愚,岂有厌治思乱、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而号为理民者,竭之而使危,夺之而
9、使乱。二帝三王平天下之道,若是然乎?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 皆所以食力也。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盗贼害民,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有避忌故也。吏无避忌,白昼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岂上天不仁,崇淫长奸,使与虎豹蛇虺均为民害邪!然则如之何?曰:得才且贤者用之。若犹未也,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不犹愈乎?(选自伯牙琴,有改动)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日夜窃人货殖 货殖:财物。B.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 固:固然,虽然。C.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 蕃息:繁衍。4D.择才且贤者,才且贤者又不屑为 才:人
10、才。解析 D项,“才”的意思是“有才能的”。答案 D11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是作者对当时“吏道”的批评的一项是( )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取民愈广,害民愈深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吏无避忌,白昼肆行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A. B.C. D.解析 是发生在古代的事;是作者对盗贼之祸的看法。答案 C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远避尘世而隐居在大山深谷中的上世之士,之所以不肯出山做官,是因为官吏榨取百姓越来越多,危害百姓越来越深。B.从一般人的本意而言,他们愿意过安定的生活,但是国家仍会出现动乱的情况,这是因为有些人的日常生活无法得到保障
11、。C.作者站在当时官吏的对立面,言辞激烈地批判他们仗势欺人,无所顾忌,肆意掠取,鱼肉百姓,比强盗还要厉害。D.作者认为民众之所以作乱,是因为“吏”“夺其食”“竭其力”,作者能够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解析 A项,因果关系不当,“上世之士”指古时的贤士,他们不肯做官的原因在文中没有点明。答案 A13把文中画横线 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2)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3)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参考答案 (1)与君主共同治理天下的人,是官吏。(2)百姓的作乱,是由于(官吏)夺取了他们的食物;百姓的危难,在于耗尽了自身的气
12、力。(3)上天生养的这些子民,(虽然过去)从事的职业不同,(但)都是能够自食其力的人。参考译文 与君主共同治理天下的人,是官吏。朝廷内有九卿、百官,外有刺史、县令,其次是佐,史,胥徒。像这样的人,(虽然)地位尊卑不同,(但)都属于官吏。古时候君主与百姓之间相安无 事,固然不能够没有官吏,但是人员不多。陶唐氏、虞氏(曾经)设置官职,这(是)可以考查的,(是)他们距离百姓很近的缘故。选拔有才学而且品行高尚的贤士(做官),然而贤士又不愿意。因此,上古时的贤士远避尘世而隐居在大山深谷中,国君的使者来求访他们,诚恳相待唯恐他们不肯出来做官。所以为官的人常因无可奈何(而做官),因而天下百姓暗中受到他们的福
13、泽。后世(之所以)让危害百姓的人治理百姓,(是)因为害怕(百姓)作乱,防范不得不严密,禁令和法制不得不详尽,然后大小官吏遍布天下。榨取百姓越来越多,危害百姓越来越深,有才学且高尚的人越发不肯来做官,天下越来越无法治理了。如今一名官员,职位高的封邑多到数万户,职位低的即使没有采邑的奉养,却也能相互依附勾结混口饭吃以代替耕作,数十名农夫的劳动不够奉养他,致使不5正派的人和游手好闲的人混入官吏的行列。带领虎狼来放牧猪羊,却希望猪羊滋生繁衍,怎么能够实现呢?天下人并非那么愚蠢,哪能厌恶安定而盼望混乱、担忧安乐而渴望危难呢?(这样一来)似乎可以长治久安了,却还有混乱与危难,为什么呢?(如果官吏)强夺百姓
14、的食物,(那么百姓)不得不愤怒;(如果官吏)使百姓的气力耗尽,(那么百姓)不能不仇恨(官吏)。百姓的作乱,是由于(官吏)夺取了他们的食物;百姓的危难,在于耗尽了自身的气力。然而宣称要治理百姓的人,(却)耗尽了百姓的气力因而使他们处于危难之中,夺取了百姓的食物 因而使他们作乱。二帝三王治理天下的办法,是像这样的吗?上天生养的这些子民,(虽然过去)从事的职业不同,(但)都是能够自食其力的人。如今为人民做事的官吏不能够自食其力,日夜窃取百姓的财物,搜刮捞取,不也是与盗贼的心思一样吗?盗贼戕害百姓,随时发生随时(因为百姓的反抗而)败灭,(因此盗贼的祸患)没有到很严重的地步,是(盗贼)有所回避与顾忌的缘
15、故。官吏(却)没有回避和顾忌,日夜肆意横行,使天下的百姓敢怨恨却不敢说出来,敢发怒却不敢诛杀他们。难道是上天不仁义,助长贪婪奸邪的人,使他们与虎豹蛇虺一起成为百姓的祸害吗?既然这样,那么怎么办呢?(有人)说:找到有才学且高尚的人并任用他们。如果(一时)还办不到,废除专司,罢去县令,听任天下人自己治理乱世、处理安危,不是还要好一些吗?三、语言运用1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学术思想之在一国,犹人之精神也。而政事、法律、风俗及历史上种种之想象,则其形质也。梁启超学术思想的兴替实系吾民族精神上生死一大事者。陈寅恪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
16、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顾炎武从以上四位学者的话来看,中国的学者具有哪两个特点?请简要概括。解析 这是一道概括语段内容的题目。梁启超的“犹人之精神也”和陈寅恪的“实系吾民族精神”的思想有一定的传承关系,张载的“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和顾炎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有一定的传承关系,这些都涉及社会、民族、国家,所以应看出是社会的责任感。参考答案 (1)中国学者重视 学术的传承。(2)中国学者有一种面向社会的学术责任感。1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依次概括出中国古典诗歌构成意境 的三种方式,每点不超过 6个字。意境是中国古典 美学的主要范畴,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构成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诗人本身并没有自觉的情思意念,只是在遇到了某种物境时,突有所悟,借着物境的描写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出来;二是诗人本来就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当接触外界物境时,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其中;三是自然之物本身在情态、色调上仿佛就具有性格、情感一样,如“竹”的气节、“莲”的高洁等,长期以来已被公认为自然物本身所具有的性格和情感。参考答案 (1)情随境生(或“触景生情”);(2)移情入境(或“融情于景”);(3)无我物境(或“无我之境”)。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