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实验活动 6 酸、碱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实验活动,加深对酸和碱的主要性质的认识。(2)练习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并通过实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2)学会有意识地进行对比实验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到学有所用的快乐。教学重难点【重点】对酸和碱主要性质的认识。【难点】对酸和碱主要性质的认识;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教学过程知识点 酸、碱的化学性质【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 69 页的内容,并分组进行有关实验活动,然后完成下列填空:1酸、碱与指示剂作用
2、实验现象:稀硫酸、稀盐酸使石蕊溶液变红色,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使石蕊溶液变蓝色;稀硫酸、稀盐酸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使酚酞溶液变红色。结论:酸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碱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蓝色,使酚酞溶液变红色。2生锈铁钉放入稀盐酸中,现象为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变为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6HCl 2FeCl33H 2O。若不及时将铁钉从稀盐酸中取出,观察到的= = = = = 现象为有大量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HCl FeCl2H 2。= = = = = 3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现象为有蓝色沉淀产生;向上述混合液
3、中加入稀盐酸,现象为沉淀溶解,形成蓝色溶液。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SO42NaOHCu(OH)2Na 2SO4、Cu(OH) 22HCl CuCl22H 2O。= = = = = = = = = = 4向滴有几滴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里逐滴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振荡,能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现象为溶液颜色恰好由红色变成无色。取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 1 mL,置于蒸发皿中加热,使液体蒸干,观察到的现象为蒸发皿中留有白色固体。该白2色固体是氯化钠,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OHHCl NaClH 2O。= = = = = 5氢氧化钙性质探究第步:现象:得到浑浊液体。解释:氢氧化钙微
4、溶于水,在 1 mL 水中不能完全溶解。第步:现象:溶液变红。解释:氢氧化钙属于碱,溶于水显碱性。第步:现象:溶液仍然浑浊,仍然呈红色。第步:现象:溶液变澄清,由红色变为无色。解释: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2HCl CaCl22H 2O。= = = = = 【合作探究】1将生锈的铁钉放入试管中时应如何操作?答:先将试管横放,然后用镊子夹取铁钉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慢慢地竖立起来,使铁钉缓缓地滑到试管底部。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铁钉打破试管。2对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进行蒸发操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蒸发过程中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导致液
5、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液体。3对于某些没有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应如何确定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答:可用酚酞溶液作为中和反应达到终点的指示剂。如氢氧化钠溶液里加入酚酞溶液显红色,当滴加的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中和反应达到终点。【教师点拨】1酸和碱有腐蚀性,实验时应注意安全。2酸的化学性质:(1)能与指示剂作用;(2)能与活泼金属反应;(3)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4)能与碱反应。3碱的化学性质:(1)能与指示剂反应;(2)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3)能与酸反应。3【跟进训练】1下列物质不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是( B )
6、A紫色石蕊溶液 B氯化钠溶液C铁粉 DpH 试纸2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滴入酚酞溶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B锌和铜均是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则铜也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C酸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CO 2也能使石蕊溶液变红,所以 CO2是酸D溶液中有晶体析出,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3大数据处理能及时获得更多的信息。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A B C D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B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D向 pH12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练习设计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