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一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一、选择题(2017 届天津联考)下图为某国在甲、乙、丙、丁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 12 题。1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一般为( )A甲乙丁丙 B丙乙丁甲C甲乙丙丁 D丙乙甲丁2导致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的可能原因有( )社会经济的发展 国内移民 人口政策的实施资源十分匮乏A BC D解析:第 1 题,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一般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模式首先转变的是死亡率(降低),继而是出生率(降低)。第 2 题,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归根到底是
2、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的结果,故正确;人口政策通过鼓励和限制人口出生率,也会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故正确。国内移民对一个国家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没有影响;资源多少和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低没有必然的联系。答案:1.D 2.B(2017 届湖北重点中学联考)下图示意 1970 年至 2040 年我国劳动人口的增长变化(含预测)。读图,完成 35 题。23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大约是( )A1980 年 B2000 年C2015 年 D2025 年4从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劳动人口一直维持低增长甚至向负增长转变的原因是( )A劳动年龄人口的死亡率升高B出生率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C少年儿童人口数
3、量大幅增长D老年人口数量大幅增长520152025 年我国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将会造成( )A老龄人口增加 B企业用工成本上升C少儿比重上升 D人口总数减少解析:第 3 题,从图示可以看出,我国劳动人口增长率在不断下降,但只要增长率为正值,劳动人口数量就不断增长,当劳动人口增长率刚好降低为零时,劳动人口数量达最大值,图中显示 2015 年劳动人口增长率为零,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第 4 题,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我国人口政策的基调一直是控制人口增长,由此导致人口出生率降低,并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进而产生了从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劳动人口低增长甚至向负增长转变的状况。第5 题,由图可知,
4、20152025 年我国劳动人口增长率一直为负值,劳动人口数量不断减少,这将导致我国出现劳动力短缺问题,进而会出现企业间争夺劳动力,劳动力价格上涨,企业用工成本上升等问题。答案:3.C 4.B 5.B(2016威海一模)图为香港 20102050 年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预测图。据此完成67 题。36图中四条香港人口总数增长曲线与图预测符合的是( )A曲线 B曲线C曲线 D曲线7按照本预测,香港人口数量增长最多的时段是( )A2010 年2020 年 B2020 年2030 年C2030 年2040 年 D2040 年2050 年解析:第 6 题,依据概念可知,总人口数量65 岁及以上老年人数
5、量/65 岁及以上老年人比例,据图中数据可计算出曲线符合。第 7 题,在上题基础上,分析曲线反映的人口增长情况,即可得出答案。答案:6.A 7.B(2015高考福建卷)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 2050 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 89 题。8c 方案与 a 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A人口性别比 B老年人口比重C青壮年人口比重 D少儿人口比重9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 )Aa 方案较合理 Bb 方案较合理Cc 方案较合理 D均不合理解析:第 8 题,从 a、c 两方案的人口结构图中可以看出,差异最大的是少儿人口比重;其次是青壮年人口比重;老年人口比重差异最
6、小;人口性别比差异不大。综上所述,D 项正确。第 9 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比较,a 方案到 2050 年,老龄化问题会特别严重;c 方案到 2050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会增高,人口总数难以控制;而 b 方案能兼顾两方面问题,使人口结构更为科学。答案:8.D 9.B4(2016湖南十三校一模)年龄中位数又称中位年龄,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位,位于中点的那个人的年龄。年龄在这个人以上的人数和以下的人数相等。下表示意 2015 年部分国家人口平均年龄中位数(单位:岁)。读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011 题。国家 日本 美国 中国 刚果民主共和国平均年龄中位数 44.9 37.2 34.8 1710
7、.四个国家中( )A日本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B刚果民主共和国男性年轻人最多C日本比中国老龄人口多D美国人口平均年龄为 37.2 岁11有关年龄中位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其变化只反映人口数量的变化B向上移动反映了人口老龄化的过程C年龄中位数随时间而减小D美国年龄中位数增加速度比中国快解析:第 10 题,四个国家中,日本人口年龄中位数最大,老龄人口比重大,是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但由于人口总数量比中国少,所以老龄人口数量比中国少;美国人口年龄中位数是 37.2 岁,但人口平均年龄不一定为 37.2 岁;刚果民主共和国人口年龄中位数最小,但人口总量少,不是男性年轻人口最多的国家。第 11 题,一般
8、来说,年龄中位数会随时间而增加,它向上移动反映了人口老龄化的过程;年龄中位数的变化反映了人口数量的变化,也反映了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年龄中位数一般随时间而增大;由于表格中只显示了一年的年龄中位数,所以无法比较美国、中国的年龄中位数增加速度。答案:10.A 11.B(2016河北质检)下图为某城市 2016 年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 题。512该城市 2016 年的人口容量为( )A351 万 B105.6 万C97.3 万 D85.4 万13图中制约该城市人口容量最根本的因素是( )A土地资源 B市政C教育 D劳动就业解析:第 12 题,由于“木桶效应” ,该城市人口容量为
9、最短板的人口容量。第 13 题,制约该城市人口容量最根本的因素是最短板劳动就业。答案:12.C 13.D兰州市地处黄土高原、蒙新高原、青藏高原三大高原的交界处,位于两山中间,黄河穿城而过。下表为兰州市人口容量总结表(单位:万人)。据此,完成 1415 题。测算方法 适度人口容量 最大人口容量基于国内生产总值 311 338基于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207 344基于生态环境标准 227 34514.综合各种测算方法,兰州市适宜人口容量(万人)和最大人口容量(万人)分别是( )A311;345 B207;344C227;338 D207;33815为增大人口容量,兰州市可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A挖
10、掘土地潜力,提高容积率B治理污染,改善环境质量C跳出河谷,开发新的城市用地6D发展科技,提高开放程度解析:第 14 题,根据“短板”原理,兰州市适宜人口容量和最大人口容量分别是各测算方法的最小值。第 15 题,兰州市人口数量已远远超过最大人口容量,主城区已无潜力可挖;因而跳出河谷是兰州市未来发展的主要战略。答案:14.D 15.C二、非选择题16(2017 届湖北名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822010 年出生人口性别比(每出生 100 名女婴相对出生的男婴数)变化折线图。材料二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0 年末我国总人口为 13.397 亿,超过 60 岁的老年人口为
11、1.776 亿,约占总人口的 13.26%,城乡老年空巢家庭比例不断上升,城市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 49.7%,农村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 38.3%,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未来五年将是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期,将呈现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发展的新特征。材料三 我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实现“人口零增长”时间表。(1)指出材料一反映出的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以及该人口问题会带来的主要影响。(2)读材料二,说明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将产生哪些问题?(3)根据材料三描述我国实现“人口零增长”时间的区域差异,并分析西藏、贵州、宁夏等省区实现“人口零增长”时间较晚的原因。解析:第(1)题,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人
12、口性别比例失调,造成将来部分男性结婚困难,危害社会秩序和安定,并对就业和社会经济结构造成影响。第(2)题,人口老龄化问题可结合材料来分析。第(3)题,从东部和中、西部地区描述区域差异,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原因。答案:(1)人口问题:性别比例失调(偏高、升高)。7主要影响:造成将来部分男性结婚困难,危害社会秩序和安定,并对就业和社会经济结构造成影响。(2)社会赡养费用上升,政府财政压力增大;社会需求不旺,影响经济增长;青壮年负担过重等。(3)区域差异:总体上,东部地区实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较早,中、西部地区实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较晚。 原因: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高。1
13、7(2016衡水中学调研)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西宁地区示意图。材料二 青海省 2000 年和 2010 年人口数据。年份人口数量/万人0 14 岁比重15 64 岁比重65 岁及以上比重2000 518.15 26.62% 69.05% 4.33%2010 562.67 20.92% 72.78% 6.30%(1)分析西宁市环境人口容量高于青海省其他城市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青海省 20002010 年的人口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解析:第(1)题,青藏高原自然条件恶劣,科技水平较低,但西宁位于湟水谷地,海拔较低,气温较高,自然条件相对优越;作为青海省省会,科技水平等社会经济条件比本省其他城市优越。第(2)题,表中数值反映青海省的少儿比重下降,劳动力适龄人口比重增加,老龄化进程加快。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答案:(1)位于河谷地区;气候条件较优越;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2)变化特点: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缓慢;劳动力年龄人口比重增加;老龄化进程加快。 有利:劳动力较丰富,社会抚养比下降;不利:就业压力加大。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