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培优点十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一、高考知识点命题研究典例 1 (2018 高考卷 2)1923 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解析】由“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可知孙中山认为国民党之所以在革命之后十二年还没有成功,而俄国革命六年就成功了,是因为俄国有团结而强有力的布尔什维克
2、党的领导,所以选 C;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所以不可能走苏俄革命道路,也没有放弃实现资本主义民主,所以排除 A、B;孙中山把原因归结为领导核心不够好,而没有改变斗争目标,故排除 D。【答案】C典例 2 (2018 高考卷 1)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如俄国式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解析】解题时要重点理解材料关键信息的含义
3、。“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即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五四运动后,关于社会主义是否合适中国国情的争论,出现了走资本主义道路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两条路线。通过这场争论,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从而在思想上为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故 C 项正确;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开辟于 20 世纪 20 年代末,故 A 项错误;这场争论没有涉及欧美的社会制度,故 B 项错误;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仍有分歧,“消除”一说太绝对,故 D 项错误。【答案】C二、知识点精准提分集训1中国近代史
4、上由南向北的国民大革命和由北向南的解放战争都改变了中国的政治面貌,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关于这两次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A都使中国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B都基本上推翻了当时国内的旧式统治C都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目标D前者侧重于民族革命,后者侧重于民主革命【解析】国民大革命最终失败,没有使中国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故 A 错误;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两者都基本上推翻了当时国内的旧式统治,故 B 正确;国民大革命以反帝反封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并不是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目标,故 C 错误;国民大革命侧重于民主革命,并不是侧重民族革命,故 D 错
5、误。故选 B。【答案】B2北伐以前 国民党需要借助广东农民的力量平定商团叛乱、东征和统一广东北伐开始后广东成为后方基地,国民党需要广东政治安定和提供财政支持,国民党左派多随军队北上,留守广东的军政势力多为国民党右派上表为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扶助”农民运动的政治考量。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北伐后广东成为全国农运的中心B北伐后农运的地域格局发生变化C农运推动了政局变化和北伐进程D广东农运随革命形势发展而高涨3【解析】北伐以前国民党农民运动中心在广东,随着北伐的开展,农民运动逐渐从广东向北伐经过的城市发展,故项正确;北伐后农民运动中心逐渐北移,故 A 项错误;材料说明北伐运动推动了农民运动的发
6、展,故 C 项错误;北伐战争开始后,随着农民运动格局北移,广东农民运动不再高涨,故 D 项错误。【答案】B3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之后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及国民革命,都是辛亥革命的自然产物。在该学者看来,这些运动和革命共同的意义是A对传统价值观念的否定B强调对民主共和的追求C注重对人性私弱的批判D推翻了君主制度的束缚【解析】新文化运动否定儒家思想文化,五四运动倡导民主思想以及国民革命打到军阀,都是对于传统封建思想和制度的否定,故 A 项正确;民主共和思想是辛亥革命倡导思想,故 B 项错误;三者都没有批判人性问题,故项错误;推翻了君主制度的束缚是辛亥革命的功绩,故项错误。【答案】A4五四运动后
7、,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如俄国式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解析】解题时要重点理解材料关键信息的含义。“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即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五四运动后,关于社会主义是否合适中国国情的争论,出现了走资本主义道路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两条路线。通过这场争论,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大多数
8、人得到幸福,从而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故 C 项正确;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开辟于 20 世纪 20 年代末,故 A 项错误;这场争论没有涉及欧美的4社会制度,故 B 项错误;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仍有分歧,“消除”一说太绝对,故 D 项错误。【答案】C5下表为国民革命时期部分省区农会会员统计。据此可知A地域性的社会经济结构变化迅速B湖北的政治环境一度比较宽松C广东农运对北伐的反应较为理性D湖南成为国民革命的中心区域【解析】从表格中的数据来看,湖南省的农会会员增长最快,在全国的比例也有很大提高,说明这一时期湖南的政治环境比较宽
9、松,农民运动蓬勃发展。故答案为 B 项。A 项与材料中的现象无关,排除;随着北伐战争的进展,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C、D 项说法错误,均排除。【答案】B6表为 20 世纪 20 年代后期至 30 年代不同派别关于当时社会性质的历史认知。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这一时期代表人物 基本主张 主要刊物陶希圣等国民党改组派认为中国的社会性质不能被笼统地称为宗法社会或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宗法封建社会。“新生命派”成员多属于国民党改组派,所以也有“改组派”之称。新生命杂志李立三、张闻天等中共 指出封建半封建经济在中国占支配地位,认为中国是半殖 新思潮杂志5领导和一些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工作者民
10、地半封建社会。他们被称为“新思潮派”“中共干部派”。任曙、严灵峰与“新思潮派”针锋相对,他们都主张中国经济已经是资本主义经济,中国当时也已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动力杂志A南京国民政府在学术界提倡“百家争鸣B中国半殖民地程度不断加深C社会走向成为学界和政界关注的问题D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解析】由材料信息可以得出,各派在确定社会性质的时候,均与社会发展走向作为重大参考,由此可知,C 符合题意;A 与史实不符;B 与第一和第三则材料信息无关;D 与第一二则材料信息不符。【答案】C7如下图,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
11、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下列对于图中阴影部分的内容推测正确的是A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C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D都反映了西方思想的中国化【解析】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新旧三民主义受到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理论的影响;包括解放战争在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6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成果毛泽东思想。因此中国民主进程体现出西方思想中国化的特点,故答案为 D 项。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运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排除 A 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体现出无产阶级的先进性,排除 B 项;辛亥革命不涉及统一战线,排除 C
12、项。【答案】D8中国代表团最终没有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这一大声说“不”的举动在近代中国外交史上十分罕见,它摆脱了以往中国外交始争终让的规律。中国政府没有签字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实力强大,坚持反帝立场B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C国内人民反帝斗争的强大浪潮D国际社会的同情支持【解析】巴黎和会失败促使国内兴起五四运动,中国政府没有签字的主要原因国内人民反帝斗争的强大浪潮促使,C 正确;A、B 和 D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答案】C9下表为 1935 年全国各出版社出版的各类论著数量统计,据此表可知有关社会主义有关辩证唯物主义有关历史唯物主义有关计划经济有关国民党历史有关三民主义32 本 23 本 23 本
13、 19 本 8 本 13 本A民众丧失了对国民党的信心B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C苏联对中国共产党控制加深D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影响力扩大【解析】由材料表明,与中国共产党有关的社会主义思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计划经济的书籍较多,说明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不断增强,D 正确;材料不能的出民众的态度,A 不正确;BC 说法均不正确。7【答案】D10孙中山在北上宣言中指出:“辛亥之役,吾人虽能推倒满洲政府,曾不须臾,帝国主义者已勾结军阀,以与国民革命为敌。十三年来,军阀本身有新陈代谢,而其性质作用,则白袁世凯以至于曹锟、吴佩孚,如出一辙。故北伐之目的,尤在曹吴覆灭之后,永无同样继起之人。”
14、该宣言的发表A说明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进展B表明孙中山认清民主革命的任务C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解析】从材料“孙中山在北上宣言”“帝国主义者已勾结军阀,以与国民革命为敌”“北伐之目的,尤在曹吴覆灭之后,永无同样继起之人”中可以分析出,1924 年孙中山认为反封建、反帝和反军阀是民主革命的任务,故 B 项正确;北伐战争是从 1926 年 7 月开始,北伐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基础,故 AD 项错误;1924 年 1 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故 C 项错误。【答案】B11下图是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粮秣兑换券,图片中有“蒋中正印、周恩来印、中华民国十五年
15、印”等内容,从图片可以推理出的正确信息是A武汉南京已被北伐军队攻占B黄埔军校粮秣实行统筹供应C上海已出现职业化军事学校D国共共同掌握政府经济命脉【解析】 “中华民国十五年印”可以得出是 1926 年,正值国民大革命的高潮北伐之际,结合所学,可知北伐军占领武汉是 1927 年初,故 A 错误;黄埔军校位于广东广州黄埔区长洲8岛,故 C 错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是党内合作,中共没有真正掌握革命的领导权,故不可能国共共同掌握政府经济命脉,故 D 错误。根据图片信息我们可以合理推断出当时黄埔军校运用政权力量合理统筹经济生活,故选 B。【答案】B12它实际上是近代中国一场知识界和社会政治界的复合运动。
16、运动最重要的目标,实际上也是 19 世纪后半叶以来一切主要改良和革命所要实现的目标。从长远观点来看,毋庸置疑,它是现代中国思想、文化、社会政治历史的分界线。这场运动A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B动摇了专制思想的统治地位C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解析】 “近代中国一场知识界和社会政治界的复合运动”说明该运动时五四运动,此次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 正确;A 是辛亥革命影响;B 是新文化运动影响;D 是三民主义思想指导。【答案】C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情况(一大至十四大)会议 时间 地点 介绍一大 1921 年 上海 嘉
17、兴 建党;通过党纲、宣言;强调与第三国际的联系。二大 1922 年 上海制定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三大 1923 年 广州 讨论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问题。四大 1925 年 上海 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五大 1927 年 武汉批评了陈独秀错误,但对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领导权,如何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及建立革命武装未能作出回答。9六大 1928 年 莫斯科认真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解决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与革命性质问题,提出了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七大 1945 年 延安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全
18、党的指导思想。八大 1956 年 北京 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作出了科学判断。九大 1969 年 北京政治报告的核心内容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对八大党章作了错误修改。十大 1973 年 北京 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十一大 1977 年 北京 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重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任务。十二大 1982 年 北京 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十三大 1987 年 北京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基本路线和和 “三步走”发展战略。十四大 1992 年 北京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建立社会
19、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来源: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数据库综合分析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发展历程,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解析】本题据材料表格内容“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发展历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例如: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灵魂。再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社会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变化、党的历次会议的主题内容和核心任务的变化等方面加以说明。注意史论结合即可。【答案】观点:会议地点的变化反映了革命历程的曲折10论述: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上海是近代中国工人阶级集中的地方,前两次大会都在上海举行。由于第一次
20、国共合作的实现,随着北伐胜利进军,革命中心转移到广州、上海和武汉。国共合作破裂后,情况危急,六大在莫斯科举行。随着长征的胜利,延安成为革命中心;解放战争胜利后,建立新中国,北京成为首都,故八大以后均在北京举行。历次全国大会地点的变化反映了革命的艰难和曲折历程。观点: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灵魂论述:中国共产党注重实事求是。一大提出要打倒资产阶级,但二大结合中国实际,提出团结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建党初期以城市工人运动为重心,遭受重大挫折,中共四大、五大及时调整,提出了建立工农联盟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主张。从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出发,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实事求是,一切从
21、实际出发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和建设伟大成果的法宝。14五四运动以来大幅前进的中华民族的复兴运动,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发展到一个新高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协议上签字。这是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民意基础上,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从此以后,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出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的趋势。摘自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材料二 20 世纪 20 年代的国民革命,在 “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
22、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材料三 在日本军国主义者野蛮侵略下,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这场战争也引起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彼此消长的大变化。许许多多的中国人,正是通过在这场战争中的实际观察,才真正认识中国共产党并团结在它周围。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11(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20 世纪 20 年代中国社会出现“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
23、,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集中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取得的重大成果。(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抗日战争在民族复兴史上的地位的理解。(4)综合上述材料,从政治角度归纳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因素。【解析】(1)紧扣材料一信息“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材料提及的是五四运动;再根据“从此以后,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结合相关史实,重点把握到以下方面:政治上,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新三民主义推动国共合作;经济上,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思想上,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2)
24、由材料“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可以归纳为:反帝反封建成为人民的共同目标;国共通过大规模的社会动员推进爱国斗争。结合所学,北伐战争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3)依据所学从抗日战争意义回答即可。(4)有五四运动和国民革命来看,民族主义容易振奋了民族精神,使爱国主义得到极大张扬;同时民族主义要服务于中华民族为民族独立与解放共同奋斗;民族主义要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人民革命力量发展壮大。可以答为:民族觉醒;民族团结。【答案】(1)原因: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三民主义推动国共合作。(2)集中表现:反帝反封建成为人民的共同目标;国共通过大规模的社会动员推进爱国斗争。重大成果: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3)理解: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大增强;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为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12(4)因素:民族凝聚力增强;革命政党的领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