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147KB ,
资源ID:1134892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13489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方略课时作业5从国民革命运动到解放战争胜利人民版.doc)为本站会员(rimleave22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方略课时作业5从国民革命运动到解放战争胜利人民版.doc

1、1课时作业 5 从国民革命运动到解放战争胜利(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2018新余高三阶段验收)中共成立初期,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建议中共领导人同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 ,遭到反对,但 1923 年党的“三大”正式确定了实行以“党内合作”为形式的国共合作方针,就是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期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当时的中共中央认为合作( )A可以弱化国民党在中国国内的影响力B是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选择C将扩大中共在南方的群众、军事基础D有利于改造和纯洁国民党的阶级成分解析:解答本题的关

2、键在时间上,1923 年党的“三大”召开,这个时间是国民党势力快速增长的阶段,只有与国民党联合才有可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所以本题选择 B 项。A 选项错误,削弱他的势力不是目的,目的是与其合作实现革命;C、D 选项不是主要目的。答案:B2(2018许昌高三阶段检测)剑桥中国史说:“如果中共在 1922 和 1923 年选择单独作战而不与国民党合作,它可能干得更糟;如果它较早地为最后的决裂做好准备,它也许会干得更好。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1922 年中共决定与国民党合作B与国民党合作有利于革命高潮的到来C中共犯的右倾错误导致最后的决裂D中共较早准备决裂便能完成革命任务解析:材料反映了

3、两层意思,一是与国民党合作有利于革命的发展,二是早决裂会干得更好,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923 年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国民党叛变革命导致最后的决裂,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共较早准备决裂会干得更好而非便能完成革命任务,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答案:B3(2018商丘高三诊断)在 1927 年 8 月 7 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紧急会议上,中共明确提出用“平民式”的革命手段来解决土地问题,规定党当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有计划、尽可能地在广大区域内准备农民的总暴动。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工作重心将发生变化B开始采取武装斗争的

4、方式C已放弃城市工人运动2D开始关注农民革命问题解析:“农民的总暴动”说明工作重心将转移到农村,即工作重心将发生变化,选项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中共早就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工作重心将转移到农村而非放弃城市工人运动,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共早就关注农民革命问题,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A。答案:A4(2018佛山高三质检)毛泽东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已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 ”他强调湖南暴动“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 。这一思想的提出( )A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

5、理论B指明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C说明进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D体现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构想解析:材料说明毛泽东发动农民暴动,如果失败可以走向山村,实际上是走与“城市暴动”相反的革命道路,故 D 项正确;“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提出是井冈山时期,此时属于大革命时期,故 A 项错误;指明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中,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武装斗争的信息,故 C 项错误。答案:D5(2018宿州高三评估)1930 年 6 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最后的死命

6、。 ”这表明( )A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B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C中共党内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认识不一致D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解析:根据题干“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可知强调的是城市中心论,说明当时中共党内仍然存在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不支持的态度,即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认识不一致,C 项正确。由题干时间“1930 年 6 月”可知这时中共已经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新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排除 A。题干强调的是城市中心论,说明李立三没有认清当时中国的国情,也没有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排除 B、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C。答案:C6(2

7、018南阳高三评估)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的土地政策。据此推知,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31927 年井冈山土地法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用三种方法分配之:分配给农民个别耕种;分配给农民共同耕种;由苏维埃政府组织模范农场耕种。1929 年中共中央第二十八号中央通告土地斗争的主要方式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而不是没收一切土地。1942 年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1947 年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A.以实现土地公有制为主要目的B随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调整C以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为

8、目标D实现了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愿望解析:通过材料可知,共产党不同时期对地主政策的不同,从而知道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随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调整,所以答案选 B,排除其他选项。答案:B7(2018新乡高三调研)1934 年 10 月,中央红军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高举“抗日反蒋”的旗帜,转战湘黔川滇寻求新的落脚点,集中全力粉碎敌人的围追堵截。1935 年 6 月转入川西北会合红四方面军,明确提出“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由此可知( )A中共对蒋政策发生重大变化B红军长征进入到一个新阶段C中日民族矛盾开始趋于激化D中共独立自主地解决了路线方针问题解析:1936 年西安事变后,中共提出联蒋抗日

9、,表明中共对蒋政策发生重大变化,A错误;从开始长征高举“抗日反蒋”的旗帜,到 1935 年 6 月明确提出“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表明红军长征进入到一个新阶段,B 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中日民族矛盾开始趋于激化” ,排除 C;1935 年遵义会议中共独立自主地解决了路线方针问题,D 错误。答案:B8(2018烟台高三摸底)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规定:除有卖国行为的、经政府缉办的、经军法或法院判决剥夺公权尚未恢复的、有精神病的人外,均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强调“工农有选举权了,但并不歧视地主、资本家。 ”此规定反映了( )A中日民族矛盾开始成为社会主要矛盾4B中共在着手构建民主联合政府C中共

10、贯彻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D敌后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性质解析:陕甘宁边区存在的时候是红军长征之后,由题干中的“均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和“工农有选举权了,但并不歧视地主、资本家”可知,陕甘宁边区规定工、农、地主和资本家都拥有平等的民主权利,这是为了调动这些阶层参加抗日的积极性,故选 C;A中的“开始”不符合题意,B 不符合抗日的时代特征,D 不符合题干中的“不歧视地主、资本家” ,故排除 A、B、D。答案:C9(2018丹东高三联考)抗战期间,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 22 次正面战场的大会战。其中一场会战,虽然最终中国军队败退,但是大量消耗了日本的人力财力,争取到时间把工业迁入西南和西北地

11、区,抗日战争自此进入相持阶段。这场会战指的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解析:根据材料“大量消耗了日本的人力财力,争取到时间把工业迁入西南和西北地区,抗日战争自此进入相持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8 年的武汉会战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故 D 项正确;A、B、C 项不符合题意。答案:D10(2018百色高三调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指出:在中小学教材中,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 ,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这一举措凸显出( )A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B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C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D中国长期抗战对世界反法西

12、斯战争的贡献解析:从八年抗战到提出十四年抗战,主要是突出中国抗战对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故 D 项正确;A 是七七事变;B 是全民族抗战;C 与材料主旨不符。答案:D11(2018遂宁高三摸底)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载:“当时,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的进攻主要集中在两翼:陕北战场有 21 个旅,共 20 万人;山东战场有 56 个旅,共40 万人。两翼之间的兵力十分薄弱,想依仗黄河天险阻挡住解放军南下。 ”为此,解放军实施了( )A全面防御,打退敌人围剿B重点防御,粉碎敌人进攻C战略反攻,挺进大别山5D战略决战,发动三大战役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造成了中

13、原兵力空虚,为战略反攻,挺进大别山提供机会,选项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解放军实施的是战略反攻而非全面防御,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解放军实施的是战略反攻而非重点防御,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解放军实施的是战略反攻而非战略决战,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答案:C12(2018株洲高三诊断)1949 年,国民政府在南京失守前要求各国大使馆先迁往广州,而后再迁往台湾,但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则受美国国务院之命留南京观望数月。美国此举( )A有试探新政权外交政策的意图B意在表明国民政府已失去了民心C试图争取中国共产党人的好感D顺应了解放战争大局已定的现实解析:从材料中的“观望

14、”一词就可以看出当时美国的态度:对新生中共政权进行试探,了解新生中共政权对其将会采取什么样的外交政策,所以本题选 A。美国的去留并不能代表中国的民心,可排除 B 项;二战后,美国为遏制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而推行“冷战”政策,因此,美国是不会争取中国共产党人的好感的,据此可排除 C;由于美帝国主义与中共之间的矛盾,美国不会顺应了解放战争大局已定的现实,据此可排除 D。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28 分,第 14 题 24 分,共 52 分)13(2018九江高三摸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38 年 5 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对持久战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

15、系统完整论述。毛泽东认为抗战作战形式应该是“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毛泽东多次强调:“兵民乃胜利之本” ,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共放手发动群众,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不断地建立和巩固抗日根据地。 抗战爆发前后,国民党逐渐形成了持久消耗战略的思想,其基本内容是:“以空间换时间”和“积小胜为大胜” 。国民党制订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作战方针,但在实战中又设想用顽强的阵地防守充分杀伤敌人,遏制日军的进攻势头。1938 年国民党提出“团结海内外全民族一切力量” “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 。但同年蒋介石又下令,对各地自发组织

16、的游击队“一律勒令取消” ,李宗仁说国民党把抗战“前途建立在欧战和世界大战之上” ,因此在日本进攻面前被动应敌、苦撑待变。 摘编自祝滨滨抗战时期国共两党6持久战略之比较 材料二 从 1937 年到 1941 年,中国的国际援助主要来自苏联,苏联三次向中国提供了总额为 2.5 亿美元的低息贷款,且全部为军火贷款,苏联援助的飞机、坦克、大炮等军火物资通过新疆和甘肃的西北国防大通道输送到内地抗战前线。而同期美、英、法的援助总共才 2.6 亿美元,且均为非军事贷款,主要用于购买非军事品和稳定货币。 从 1940 年起,尤其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成为援助中国的主要国家。1941 年 3月,罗斯福总统将

17、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从 1942 年到战争结束,美国援助的枪炮弹药、飞机坦克及各种军用装备通过滇缅公路、中印公路和驼峰航线进入昆明、重庆等地,租借法援助总额达到 13 亿美元。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国共两党抗战如何体现了有异有同。(9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期间国际对华援助的变化及国际援助对中国抗战的影响。(11 分)(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概括中国抗战的特点。(8 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战略上、作战方针和抗战路线上进行比较。第(2)问,从援助国家、援助物资、援助金额以及援助数量上分析

18、变化,从物质上、精神上分析对中国抗战的影响。第(3)问,材料一反映中国抗战的民族性,国共合作抗日,两个战场相互配合;材料二反映了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答案:(1)体现:从战略上看,两党都坚决抗战,认为抗战是持久战;在作战方针上,都认识到游击战术的重要性,但中共执行较好,而国民党在实践中更注重阵地防御战;都有发动民众的意愿,中共真正依赖民众,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国民党则更多依靠政府军队实行片面抗战路线,且有严重依赖英美(外援)的心理。(2)变化:主要援助国从苏联变为美国;援助通道由西北转为西南;美国对华援助由非军事性援助转为军事援助。影响:在道义上、精神上鼓舞了中国人民,坚定了抗

19、战的决心和信心;缓解了中国抗战的物资困难,为中国抗战胜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3)特点:民族性:国共合作基础上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双重性:从斗争性质看,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国共抗战中形成了两个战场、两条路线,两个战场互相配合,互相依存,中共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14(2018咸阳高三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某学习小组研究“19271929 年中共武装起义与宗族组织”时提出的论证思路。7指出材料中有违史实的结论,并阐述你的论证思路。(24 分)解析:据史实 1“家族优势使他易于获得支持”得出结论 1 错误,据结论 3“设置了障碍”得出总结论错误;

20、史实 1 讲述的是曾氏家族的优势,不等于阶级斗争意识深入江西乡村,应修改为:起义领导人的家族优势有利于武装起义的发动,据史实 3 说明家族组织的存在给中共武装起义带来障碍,得出总结论比较片面,应修改为:在中共武装起义的过程中,家族组织是一把双刃剑。答案:错误之处:结论 1 和总结论。 示例:历史学习与研究应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 “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的原则。 史实 1 讲述的是曾氏家族的优势,有助于其发动武装起义,但不能体现阶级斗争意识深入江西乡村。故结论 1 错误,应修改为:起义领导人的家族优势有利于武装起义的发动。史实 3 说明家族组织的存在给中共武装起义带来障碍。综合三个史实,得出宗族组织的存在对中共武装起义的发动有利有弊,总结论比较片面,故总结论错误,应修改为:在中共武装起义的过程中,家族组织是一把双刃剑。 (意思相近,表述不同也可酌情给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