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的陆地和海洋教学目标1.识记七大洲的分布、面积比较、各大洲的分界线,大陆、岛屿、半岛,四大洋的分布及面积比较,洋、海、海峡的特点;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大陆漂移学说的观点。2.合作探究,大胆质疑,运用两大学说分析常见地理事物(如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等)的形成和变化趋势,解释一些地理事象发生的原因(如日本地震) 。重点难点1.世界重要的大洲、海峡、运河、半岛、岛屿等的位置及轮廓特征。2.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及应用。导学建议 教学建议充分利用好板图或多媒体动画演示进行教学,如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剖面图,六大板块和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图,让学生建立起空间概念。同时,运用联系的方法将
2、有关知识联系起来,如板块构造与火山地震带的分布等。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 导学案 、 预学案 、 固学案 。2搜集准备地球仪、教材插图、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剖面图,六大板块和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图。结合教学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1.阅读书籍或网上查阅七大洲、四大洋、六大板块等的相关知识,并进行总结归纳。2.准备一个地球仪和世界地图。3.预习教材内容,把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供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交流讨论。导 学 过 程 设 计程序设计 学习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预设)媒体运用创设情境新课导入新课导入【旁白】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地图的相关知识。观察地图,我们可
3、以看到,地球的陆地和海洋并不是一个整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陆地和海洋。拿出世界地图观察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随着教师展示的图片了解其名称和位置。结合教材内容,了解相关知识。多媒体展示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第一层级 预习情况检查分小组让学生对预习部分中的教材知识回顾及自主预习检测进行检查;看各小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学生交叉检查预学部分的情况,并进行得分统计,供教师评价参考。PPT 展示知识梳理参考答案。第二层级环节一 大洲与大洋,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分好小组合作探究金太阳思维探究与创新内容。小组内部小组长要做好工作的协调和分配。探究内容均衡分配给各组,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老师要及时进行纪律的规范和
4、探究内容的指导工作,分配好展示任务。展示部分建议口头展示和展区展示相结合。学生独立完成,与同伴互查,疑难问题交与小组讨论。对于错误的问题,及时纠正,通过结构性预习,达到预想的预习效果。环节二 对学案探究内容分析整合探究点拔一1.注意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20W、160E 穿过的大洲。2.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运河、海峡等作为分界线。探究点拨二1.岩石圈可以划分为六大板块,各板块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2.板块边界分为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以小组为单位口头展示或黑板展示预习情况,小组间相互点评、质疑、补充、纠正等。本节课的展区板书展示主要应该有以下内容:
5、1.大洲之间的分界线。2.世界重要的海峡及运河。3.地球上海陆轮廓形成的两个学说“板块构造学说”“大陆漂移学说”。PPT 展示板书展示区详细内容并进行讲解。第三层级知识运用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抢答的方式与点将的方式相结合。希望同学们能积极回顾导学案上“课程达标训练”相关试题。PPT 展示相关分析及参考答案。第四层级思维建模本节课关键词:海陆分布、海陆的变迁、七大洲、四大洋。学生归纳本节知识点和学习方法。小组间完成思维导图,并相互交流。PPT 展示思维导图构建过程。总结概括提升创设总结情境【旁白】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地球上的各板块构造,这些知识可以支持我们理解世界各地理事物的形成。请同学们课后认真完成固学案习题,并预习下节内容。学生认真倾听,表现出积极的情感体验。板书设计2.3 陆地和海洋1、七大洲和四大洋2、海陆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