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选考部分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命题特点上,多是源于选修三中的重要战争。2命题范围上,多以两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国家关系为主;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将选修与必修相结合进行考查。3命题的内容多与当前国际关系有关。高考会将朝鲜、南海等国际热点问题与联合国的作用等历史问题相联系,会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局部战争爆发的原因与当今世界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主要因素等相结合,成为高考命题的重入点。4考查形式上,都以新材料为依托,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以及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5设问方式上,一般为 2 问,考查某种国际关系出现的原因或战争出现某种结果的原因及影响。从两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切入,隐性考查当前国
2、际热点问题(2017 高考全国卷)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整个 20 年代,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如挪威生物学家弗里约夫豪森在给美国总统威尔逊的信中说:“在所有欧洲国家联合在欧洲合众国旗帜下之前,欧洲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的。 ”当欧洲联合的呼声在民间日益高涨之际,法国总理白里安于 1929 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后又发表备忘录,着重强调政治行动,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然而,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最后,
3、 “欧洲联邦”计划不了了之。摘编自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里安“欧洲联邦”设想提出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联邦”设想未能实现的原因。解析 (1)依据材料中“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衰落” “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欧洲各国之间的利益与矛盾、经济危机的影响等方面回答。答案 (1)背景:战争对欧洲造成巨大破坏,战后欧洲明显衰落;有识之士认识到走欧洲联合的道路才能实现和平,复兴欧洲;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的签订缓和了欧洲局势。(2)原因:设想脱离现实;法、德历史积
4、怨太深,削弱对方、保障自身安全的思维严重存在;欧洲各国利益诉求不尽相同;经济危机造成欧洲局势动荡。将选修中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内容与必修中抗日战争相关内容结合进行考查2(2017 高考全国卷)材料 自 1931 年起,日本对外侵略的口号经过了一个演变过程。1931 年初,日本大肆宣扬“满蒙”(中国东北和蒙古地区)与日本有着特殊关系,提出“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的口号。1938 年 11 月,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宣称战争的最后目的是建设“东亚新秩序” ,“日满华”建立起连环互助关系。1940 年 7 月,在纳粹德国席卷西欧后,日本内阁确定了南进政策,把侵略矛头指向法国、荷兰、英国等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
5、提出了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口号。不久,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将其改称为“大东亚共荣圈” 。摘编自(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侵略口号是如何随着侵略战争进程而变化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剖析日本提出侵略口号的企图。解析 (1)按日本侵略进程和侵略口号的演变作答:侵略中国东北,宣扬“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提出“日满华”建立起连环互助关系;侵略东南亚,提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 。(2)根据材料中的口号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日本侵略口号美化侵略、掩盖侵略本质、欺骗本国人民和被侵略国家人民等方面作答。答案 (1)“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
6、”口号提出后,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企图灭亡中国,提出“东亚新秩序”的口号;“大东亚共荣圈”口号提出后,发动太平洋战争,侵占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广大地区。(2)服务于侵略战争需要;掩盖侵略战争本质;蛊惑本国民众;麻痹被侵略国家的反抗意志。依托新材料、新情境,考查与中国近现代史有关的国际关系史内容(2017 高考全国卷)材料 1943 年举行的开罗会议上,中美两国政府首脑就战后问题进行了一次广泛详尽的讨论,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一致。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美方表示希望战后保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与美英苏共同担负维持和平的责任,中方欣然领诺。关于对日本的军事管制,美方希望以中国为主,中
7、方要求美国主持,中国派兵协助。关于领土问题,中美双方同意,东北及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美方询问中国是否希望获得琉球群岛,中方提出由国际机构委托中美共管;美方提议由中国先行收回香港,然后宣布与九龙合成为全世界自由港,中方深以为然,但后为丘吉尔拒绝。关于朝鲜和印度支那,中方提议让这些国家独立,美方表示同意。此外,双方还讨论了日本天皇的地位、日本以实物进行赔偿、美国对华经济援助、军事合作等问题。摘编自吴东之主编中国外交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双方就中国领土问题达成一致并写入开罗宣言的内容,说明其意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政府首脑会晤所反映的美国战后东亚秩序构想。解
8、析 (1)回答内容时要紧扣“就中国领土问题达成一致并写入开罗宣言 ”这一关键要求,回答意义时要着重分析对中国解决领土主权问题的积极影响。(2)可从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对日本的处置及美国的真正意图等方面分析。答案 (1)内容:日本窃取中国的领土,例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意义:中国对这些地区的领土主权得到国际公认;为战后中国处理台湾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2)构想:支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中美合作;处置日本;防范日本军国主义再起;建立美国主导的战后东亚秩序。3第一步:根据材料分析战争的原因、经过和影响,结合设问明确答题的方向。第二步:依据材料题意,找出关键词句。把战争的原因、经过和影响中的
9、关键词句找出来,进行分析,把握材料的主旨。第三步:组织答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组织答案,要注意规范全面。尤其是原因、背景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方面考虑;影响要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考虑。 1(2018广东七校联合体高三联考)材料 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Alfred TMahan,18401914)是美国近代军事学家、海军战略家。他以史学家的明鉴,系统地研究了人类海上战争,1890 年起总结出版了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等一系列著述,创立了海权论学说。马汉明确地把“海权”定义为“使用海洋和控制海洋” ,认为任何一个国家成为强国,必须控制海洋,尤其要控制具有战略意义的海峡、通道;为了争
10、取和保持制海权,必须拥有强大的海上实力,即强大的海军舰队和商业船队,以及能控制战略要地的海军基地;进而阐明了“海权是国家强大和繁荣的中心环节” 。海权论一经提出,就立即成为许多国家发展海洋事业、促进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催化剂” 。其中,美国是海权论的最大受益国,二战前逐渐取代了英国的海洋霸主地位;德国、日本在海权论影响下,制定了国家现代化发展战略,迅速崛起,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彻底失败。摘编自程前光马汉的海权论及对二战前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马汉核心观点,简析马汉海权论产生于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美国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明马汉观点的实质,
11、谈谈你从“海权论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中得到的认识。解析 (1)第一小问观点,据材料“海权是国家强大和繁荣的中心环节”可得控制海洋保持制海权是国家强盛的标志。第二小问原因,抓住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美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第二次科技革命影响下,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攫取海洋霸权,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激烈;19 世纪末,美国经济跃居世界首位,亟须拓展海外市场,提高国际地位。(2)第一小问实质,据材料“马汉明确地把海权定义为使用海洋和控制海洋 ,认为任何一个国家成为强国,必须控制海洋,尤其要控制具有战略意义的海峡、通道;为了争取和保持制海权,必须拥有强大的海上实力,即强大的海军舰
12、队和商业船队,以及能控制战略要地的海军基地”可得资本主义“强权即公理”的扩张理论。第二小问认识,据材料“海权是国家强大和繁荣的中心环节” “海权论一经提出,就立即成为许多国家发展海洋事业、促进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催化剂 ”“德国、日本在海权论影响下,制定了国家现代化发展战略,迅速崛起,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彻底失败”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海权在大国崛起中具有普遍性,是一个国家强大和繁荣的中心环节;要增强海权意识,维护海洋权益;反对霸权主义,走和平崛起之路;争取海权必须有雄厚的综合国力作为基础等。答案 (1)观点:控制海洋保持制海权是国家强盛的标志。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
13、段,攫取海洋霸权,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激烈;19 世纪末,美国经济跃居世界首位,亟须拓展海外市场,提高国际地位。(2)实质:资本主义“强权即公理”的扩张理论。4认识:海权在大国崛起中具有普遍性,是一个国家强大和繁荣的中心环节;要增强海权意识,维护海洋权益;反对霸权主义,走和平崛起之路;争取海权必须有雄厚的综合国力为基础等。(言之有理,答出两条即可)2(2017济南高考针对性训练)材料 而在同一年(1917 年)的早些时候,4 月 1 日的夜间,美国总统威尔逊忧心忡忡地向世界日报的柯布尔先生讲了下面的一番话:“战争会使我们所知道的世界翻身。只要我们不参加战争,则中立主义还可以有优势地位,假使我们加
14、入了协约国方面,则世界就会离开了和平的基础,而进入了战争的基础了。那就是说我们也和旁人一样的丧失了头脑,不再有是非的考虑,那也就是说这个半球上的大多数人民都会发了战争狂,放弃了冷静的思考,而集中其精力来从事于毁灭。 ”威尔逊又说美国的宣战,其意义即等于德国已经被击败了,而且是相当的惨败,所以结果将是一个指定的和平和胜利的和平。威尔逊的这种矛盾的心理,没有能挡住美国公众对惩罚德国的义愤,美国终于参战了。不过,欧洲的政治家们不是像威尔逊总统一样,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称为“胜利的和平”或“指定的和平” ,而是尖锐地指出:欧洲失去了无胜利有和平的机会,得到了有胜利而无和平的结局。摘编自王苏波恶魔在徘
15、徊对 20 世纪战争的回顾与反思(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威尔逊的矛盾心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欧洲人“得到了有胜利而无和平的结局”的理解。解析 (1)根据材料“美国的宣战,其意义即等于德国已经被击败了,而且是相当的惨败,所以结果将是一个指定的和平和胜利的和平”得出参战可以镇压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迅速结束战争形成一个和平的局面,惩罚德国对美国商船的袭击;根据材料“只要我们不参加战争,则中立主义还可以有优势地位”得出破坏美国的孤立主义;根据材料“假使我们加入了协约国方面,则世界就会离开了和平的基础,而进入了战争的基础了”得出使世界形成一种用战争处理国际事务的传统
16、。(2)可以从一战后对德国制裁的影响、战胜国之间的分赃不均引发的问题、法西斯的上台和二战的爆发等角度进行作答。答案 (1)心理:参战可以镇压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迅速结束战争形成一个和平的局面;惩罚德国对美国商船的袭击;但是破坏美国的孤立主义;而且会使世界形成一种用战争处理国际事务的传统。(2)理解:一战后的德国受到战胜国的分赃式制裁,引起德国强烈的民族复仇情绪;战胜国之间也因为分赃不均而加剧各种矛盾;一战及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德意法西斯上台,最终导致了二战的爆发。3材料 1921 年 11 月,华盛顿会议召开。12 月,美、英、法、日四国签订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 ,规定相互尊重
17、、共同维护各自在太平洋区域的利益,条约生效之日,英日同盟即行废止。在会谈中,美国国务卿休斯还提出了关于限制海军军备的建议,他主张:暂停各国正在建造或计划建造的主力舰;参照与会国的现役海军力量,确定英美两国重型舰只的总吨位各为 50 万吨,日本为 30 万吨。英国代表贝尔福表示同意休斯的提议。但日本代表加藤坚决反对美国提议的 553 的比例,提出 10107 的要求,结果遭到英、美的一致反对。日本代表又提出,如果接受美国方案,那么作为交换条件,日本原来在中国的权利应得到承认,美国在太平洋诸岛的防备应维持现状。经过激烈争论,美、英、法、意、日五国最终签订了关于限制海军军备的条约 ,规定五国主力舰总
18、吨位限额为美、英各 52.5 万吨,日本 31.5 万吨,法、意各 17.5 万吨;对于美、英、日所占岛屿的要塞一律维持现状。条约同时还指出,如果缔约任何一方在和平时期认为新的5形势影响到它的国防利益,各缔约国应举行会议,对条约加以修正。摘编自陶诗永、宋洪章火山口上的分赃:脆弱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提议限制各国海军军备的意图,并分析英国同意美国提议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国关于限制海军军备的条约的历史意义。解析 (1)第一小问意图,根据华盛顿会议的相关史实及关于限制海军军备的条约中美英两国主力舰总吨位均为 52.5 吨,可知美国意图争取赢得
19、与英国相等的海权;将日本主力舰限制为 31.5 吨即反对日本提出 10107 的要求,表明美国还意图限制日本在太平洋区域的扩张;五国条约一方面埋葬了英日同盟,同时限制了日本,使美国在战后的远东及太平洋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第二小问原因,根据一战中英国的实力受损及面临内外国境归纳。(2)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即可。答案 (1)意图:争取赢得与英国相等的海权;限制日本在太平洋区域的扩张;使美国在战后的远东及太平洋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原因:英国在一战中经济受损严重,需裁减军备,无力参与军备竞赛;战后英国面临内政与殖民地的困境,需要强大盟友;英国由战前的债权国变为债务国,对美国的经济依赖增强;英日矛盾发
20、展,英日同盟废除,使英国并不反对削弱日本。(2)意义:缓和了各大国间的军备竞赛,有利于战后局势的相对稳定;减轻了各大国民众的军费负担,有利于战后经济的恢复;是现代史上大国间的第一个裁军协议,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战后和平。4材料 1972 年 2 月尼克松访华结束了中美 20 多年的敌视,实现了和解,给苏联领导人以极大的触动。苏联领导人担心中美关系解冻将削弱苏联的战略地位,急切改善美苏关系。1972 年 5 月,尼克松在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国务卿罗杰斯的陪同下,飞抵莫斯科,这是苏联建立以来美国总统首次访问莫斯科。美、苏双方进行了包括首脑会晤在内的一系列多级别会谈。限制战略核武器是美、苏两国首脑莫
21、斯科会谈的中心。美、苏签署了美苏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等文件。这些文件以条约形式确认了美、苏超级大国的核均势,开创了通过谈判控制核武器的先例。在这次首脑会晤中两国还签署了美苏相互关系宣言 。 宣言规定了美苏双方应共同遵守的 12 条行为准则,确认以“和平共处” “缓和”作为两国关系的指导原则,双方应避免军事冲突,防止核战,以和平手段解决争端。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莫斯科首脑会晤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莫斯科首脑会晤的影响。解析 (1)从 20 世纪 70 年代前后的世界格局的变化,受越南战争的影响,美国苏联的国内政治、经济、军事状况及中美关系的改善对苏联的触动等角度回答即可。(2)从对美苏关系、世界局势、美国、苏联等多个角度回答。答案 (1)背景:多极化趋势对美苏两极格局的冲击;受越南战争的影响,美国政治经济优势的减退;苏联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的差距缩小;中美关系的改善对苏联的触动。(2)影响:美苏关系得到了缓和,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美国实现了战略收缩;苏联的核大国地位得到了承认,增加了苏联推行战略扩张的资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