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378.50KB ,
资源ID:1135961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13596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二部分高考研究篇第2讲全国卷命题.doc)为本站会员(testyield36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二部分高考研究篇第2讲全国卷命题.doc

1、1第 2 讲 全国卷命题历史学科能力一、关注顶层设计,领会考纲、课标精神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查:历史可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通过古今中外对比,指引学生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2加强依法治国理念的考查:历史学科可以从历史和世界的角度,考查我国法律的历史发展变化,以及法律在世界各国的作用、意义和影响,通过对比,凸显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优越性,提升学生对我国宪法的认同感,实现对青少年热爱宪法、保护宪法、自觉遵循宪法的法治教育作用。3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历史可以考查对中华文明长期历史进程中的事实观点、思想思潮的理解和判断等考查中国优秀

2、传统文化,不是简简单单地考查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要遵循继承、弘扬、创新的发展路径,注重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实现考试的社会意义和现实目的。4加强创新能力的考查:在命题中文科试题也要考查创新能力,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具体问题,独立思考、自主判断,能够将不同形式的试题材料转化为有效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并且多角度综合运用相关学科原理和方法探究问题,辨析不同观点,符合逻辑、规范地进行表达和阐释,或者能够找到新发现、得出新规律、提出新结论。二、高考命题趋势的四点新变化1强调唯物史观原考纲表述为“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新

3、考纲表述为“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明朝初期,官员不允许饮食器具上使用玉制器皿;到了明朝后期,这种限制取消且普通百姓也开始使用玉制器皿。这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玉器逐渐成为寻常百姓的饮食起居的一部分,并且从以前的上层专用到普通百姓也开始使用,影响到了封建等级制度,B 项正确;朝廷的严格规定到明后期不被遵守,不能说明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故 A 项错误;对使用玉制器皿的规定,多是出于政治考虑,C 项错误;到明后期,低级官员、普通人家都能使用玉制器皿,不足以说明“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D 项错误。答案 B

4、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报酬发放形式多样化,这说明赫鲁晓夫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个人利益,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 A 项正确。措施只是在原有体制上的小修小补,没有改3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 项错误;“消除”过于绝对,排除 C 项;此时农业集体化已经完成,故 D 项错误。答案 A2细化能力目标(1)区别历史事实和历史叙述考题例证 3 (2017课标全国,29)20 世纪 30 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门当户对

5、观念已颠覆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解析 由材料“钢琴曲、白纱、蓝袍黑褂、旗袍”可知,婚礼仪式体现了中西融合的特点,故 B 项正确。 “婚姻自主” 、 “门当户对”在题干中都没有体现,排除 A、C 项。社会习俗的变迁受政治、经济、思想等多方面影响,不是由政府主导的,D 项说法错误。答案 B(2)理解历史叙述和历史结论考题例证 4 (2016课标全国,28)19 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解析 材料反映

6、了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并非中国主动对外开放,故 A 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中国的日常生活用品被外国商品占据,体现了鸦片战争后,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故 C 项正确;中国关税主权丧失的标志是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 ,在材料中未涉及,故 D 项错误。答案 C(3)说明历史现象与历史观点考题例证 5 (2010课标全国,35)中日双方对 1894 年 7 月 25 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4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 点 45 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 ”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 点 52 分,彼

7、我相距约 3 000 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 ”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解析 中方强调日军首先轰击我军,日方则强调中国首先进攻。可见 C、D 两项都不对。题干中日双方的相关记述都很清晰,与 B 项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相矛盾。答案 A(4)描述和阐释事物客观叙述历史事实及正确解释历史事物考题例证 6 (2017海南高考)1960 年,石油生产国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国家建立石油输出国组织,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反对旧的世

8、界经济秩序的要求。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A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B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C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D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解析 材料中石油生产国“建立石油输出国组织” ,仅仅是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客观叙述,不包含自己观点的阐述及结论性的概括,因此属于历史叙述,不是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反对旧的世界经济秩序的要求” ,是对这一历史事件目的的解释,属于历史解释,故 D 项符合题意。答案 D知识链接(1)历史事实:是曾经真实发生的事件,是客观的,不为人的意志而转移。(2)历史叙述:是对历史的记录和描述(包括史料呈现、史事陈述、历史评价、历史解释),它的重要功能在于“传递”历史。这种传递,既

9、包括历史事实的传递,也包括历史叙述主体个人意识的传递。所以,历史叙述本身是兼具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复杂过程。(3)历史解释:广义:说明因果关系;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狭义:以演绎的方式说明历史因果关系。一是翻译、诠释;二是说明,为提供原因或理由。(4)历史观点: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评价。特征是:第一,是以某一5或某些历史事实为依据产生的;第二,是人们思维活动的产物。(5)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总结性的认识,包括对历史现象的性质、意义、历史地位等所做的总结。3凸显发现问题历史学科能力的最高体现:发现问题、论证问题与独立提出观点。更能体现高校选拔人才的功能:观察、洞察

10、;批判、探究;阐释、史证等。能力要求体系更加完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考题例证 7 (2017课标全国,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间 中国 外国1415世纪朱元璋在位期间,与占城、爪哇、暹罗等 30 余国进行官方贸易。废除丞相制度。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和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上的壮举。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最早的印刷机。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佛罗伦萨 200 余家纺织工场雇佣 3万余名工人。16 世纪张居正进行赋役合一、统一征银的“一条鞭法”改革。李时珍本草纲目刊刻。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汤显祖出生,代表作牡丹亭表现男女主人公冲破礼教束缚,追求爱情自由。哥白尼提

11、出“太阳中心说”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中国,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莎士比亚出生,代表作哈姆雷特 。17 世纪朱子学在日本为官方推崇,成为显学。茶叶大量输往欧洲。宋应星天工开物刊刻。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郑成功收复台湾。英国入侵印度,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开展殖民活动。英国早期移民乘“五月花号”到达北美。6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上表为 1417 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解析 解答关键在于明确题干主旨要求“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事件信息”以及论题与论点的统一,注意作答要史论结合。可以

12、提取中外经济交流,节选材料中“朱元璋时期,与占城等 30 个国家进行官方贸易” 、 “郑和下西洋” 、 “英国入侵印度”等;也可以选择“西学东渐”为主题,阐述“朱子学在日本” “印刷机的发明”以及启蒙思想的形成等史实。答案 略4考试范围与要求(1)大纲规定: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高考虽然考的是课标与考纲所要求的考点,但是,高考试题的知识含量远远超出教科书的范畴。(2)考试说明规定: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教材不是考试命题的依据,超越教材、远离教材是近年考题的基本发展趋势。(3)高考文综命题组长刘芃:试题取材逐渐脱离了教材的限制,从更加广阔的领域,选取密切联系我国和世界政治、经济、文

13、化、科技教育、社会发展的素材,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4)高考命题专家杨宁一:历史知识,主要是历史事实,而不是历史结论。前者基本上是相对稳定的,而后者的变化则相当大。角度不同,结论有多种。所以,对教科书的结论不必“苦心维护” 。 考题例证 8 (2017课标全国,31)1990 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解析 依据材料“实

14、际上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趋势”可知,面对新的国际经济形势,国家希望改变固有的计划经济模式,在经济行为中加入市场的有效调节,从而与国际经济发展接轨,这是变革以前固有模式的一种尝7试,选 C 项。根据题干材料可知,罗斯福新政中,计划只是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而新政后“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是普遍趋势,报告本身并未体现态度倾向,A 项错误;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标志性事件是 2001 年加入 WTO,中国正式提出关于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方地位的申请是在 1986 年 7 月,这说明中央领导层完全明确其必要性,B 项错误;题干材料明确了计划与市场是“手段” ,而不是“实质”

15、 ,D 项错误。答案 C 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高考命题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问题,具有扎实的学科观念和宽阔的学科视野,并体现出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内化的综合学科素养。从历史角度看,历史“核心素养”各要素主要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五个方面,实际是对历史问题的再认知,也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具体如下图:角度 1 考查唯物史观考题例证 9 (2017课标全国,25)史记 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

16、性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解析 史书修撰由私撰到官修甚至皇帝亲自参与,体现了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和意识引导的政治目的,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C 项正确;官修的史书有时隐讳历史事实,不可能完全真实、公正和客观,A、B、D 三项不准确。答案 C角度 2 考查时空观念 8考题例证 10 (2016海南单科,23)下表是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情况。1950 年(%) 1970 年(%)农业 工业服务业农业 工业服务业美国 7.2 36.9 55.1 2.9 31.7 64.7日本 26.0 31.7 42.3 3.6 43.0 48.4联邦德国 10.7

17、49.7 39.6 3.3 51.7 45.0表中的数据反映了三国( )A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B农业生产衰退C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 D工业发展滞后解析 本题运用表格材料,考查时空观念下经济发展的特点。观察表格时间、国家和数据变化,可知表格中三国服务业从 50 年代到 70 年代均有所上升,如美国的服务业由 55.1%到 64.7%,日本由 42.3%到 48.4%,德国由 39.6%到 45.0%,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均对各国有贡献,故选 A 项。表中农业说明各国农业所占比重下降,从 50 年代到 70 年代这些国家经济问题不断增加,但无法说明农业衰退,故 B 项错误;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第三产业

18、兴起并带动经济的飞速发展,与产业结构严重失衡不符,故 C 项错误;由表格中德国的工业由49.7%到 51.7%,比第三产业 45.0%要高,与工业发展滞后不符,故 D 项错误。答案 A 角度 3 考查史料实证考题例证 11 (2017课标全国,26)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 旧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 旧唐书太宗本纪“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 ”新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

19、宗有疾, 新唐书太宗本纪9诸将为举所败。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解析 分析表格信息和提示可知:唐武德元年的皇帝为唐高祖李渊,李世民是“秦王” ,当时尚未称帝,A 项错误;根据旧唐书中记载的“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 “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等信息可知,唐军主帅为李世民,B 项错误;结合四则材料信息可知,在泾州与薛举的战斗中,唐军作战失败这一主要史实,C 项正确;“太宗有疾”只是题干表中的新唐书太宗本纪有记载,未见表中其他史籍的记载,证据孤单,不足以“被认定” ,D 项错误。答案 C 角度 4 考查历

20、史解释 考题例证 12 (2017江苏单科,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 , “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解析 孔子提出的“仁”是“克己复礼” ,而朱熹是从“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角度阐述,与孔子的本意不完全一致,D 项正确;朱熹的思想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压抑人性,A 项和 B 项错误;朱熹的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发展,C 项错误。答案 D角度 5 考查家国情怀考题例证 13 (2016课标全国,27)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

21、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解析 A 项是对材料表面信息的误读,材料核心信息是族谱中关于回乡请祖先牌位的记载,10故 A 项错误;1684 年,康熙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到乾隆年间,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说明这些移民已在台湾定居,因受宗法制的影响,而回乡请祖先牌位,故 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故 C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阻碍”的信息,故 D 项错误。答案 B四、主流思想、核心价值观是高考命题的最终

22、归宿 命题要求学生能够在知识积累、能力提升和素质养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这也体现了高考历史学科所承载的“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1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自身所属国家的一种积极和认同的态度和行为。爱国主义包含了这样的态度:对祖国的成就和文化感到自豪;强烈希望保留祖国的特色和文化基础;对祖国其他同胞的认同感。 “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有着紧密的联系,并通常被作为同义词使用。从历史角度看,中国五千年文明和世界史上蕴含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的历史主干知识,都是高考命题的重点,这主要表现为热爱祖国、矢志

23、不渝的爱国情操;反对分裂,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利益和统一的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独立与富强的精神;继承和发扬传统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等。考题例证 14 (2015江苏单科,10)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 1937 年 7 月 7日卢沟桥事变到 1938 年 10 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 ”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解析 据题干时间及信息:“1937 年 7 月 7 日卢沟桥事变” ,可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成为全国性抗战的开端,

24、故选 D 项。答案 D2追求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平等、公民意识(1)社会公平正义,是人类不断的孜孜追求,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准。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11(2)民主自由平等,是人类自产生之日起,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企盼美好生活得以实现。步入近代,自由、平等、民主,成为人类追求的美好理想。反对专制统治、要求民主政治和平等权利成为时代的最强音;现代中国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方略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的调动。(3)公民意识是

25、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也就是公民自觉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以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思想来源,把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考题例证 15 (2014山东文综,21)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 )A城邦公民的平等B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C共同的宗教信仰D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解析 依据材料中“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信息说明体现公民的平等,故选 A 项。答案 A3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

26、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主要体现在重视人的价值,树立人的尊严的西方人文精神;中外关注人生的真谛和人类命运的理性态度;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保障人权等思想主张。考题例证 16 (2015山东文综,13)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解析 依据题干材料“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可知,人不仅要

27、用水察看自己,而且应该以民间的反映当作镜子照照自己的作为,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故选 C 项。答案 C4尊重文明的多元性12民族是多种的,文明是多元的。每一种文明之所以能够存在和发展,都有其理由和根据,都有其价值和作用。各种文明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都对人类文明作出了贡献。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上,不同文明之间尽管有过摩擦、碰撞和冲突,但交流、借鉴和融合始终是发展的主流。 考题例证 17 (2014天津文综,1)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

28、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解析 据题干可知,皇帝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表面上君主权力受到制约,但两千多年中无法杜绝,根源在于君权至上,君权缺乏监督控制,故选 C 项。答案 C5团结精神、合作精神团结,是由多种情感聚集在一起而产生的一种精神。团结,是集体主义精神的表现,是建设一个美好集体的必要条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精诚团结,才能自立于世界,才能谋求进步和发展。在中外历史主体中表现为清代商帮、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国共关系、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外交关系、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等。考题例证 18 (2015安徽文综,16)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 中央关于

29、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 ”中共中央发表该决定,旨在( )A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B推动国民大革命C完成土地革命,争取民权自由D实现人民民主专政解析 据材料,辛亥革命发生于 1911 年, “辛亥革命三十周年”则是 1941 年,当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而且辛亥革命以求民主求民族独立为目标,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故选 A 项。 13答案 A 6科学创新精神: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

30、行为规范的总称。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实事求是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开拓进取是科学精神的活力,科学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这体现在历史主干中要注意关注中外重大科技成就及对社会发展进步的影响;注意科学家献身科学的人格魅力与精神。考题例证 19 (2015重庆文综,10)1727 年春,伏尔泰参加了牛顿的葬礼,随后访问了牛顿的外甥女凯瑟琳并聆听了苹果坠地的故事。该故事通过伏尔泰的著作迅速传遍世界,成为家喻户晓的科学佳话。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科学团体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B跨国文化交流促进了科学思想的传播C18 世纪早期英国启蒙运动已接近尾声D18 世纪早期法国思想自由度逊于英国解析 据材料“访问了牛顿的外甥女凯瑟琳并聆听了苹果坠地的故事” “该故事通过伏尔泰的著作迅速传遍世界,成为家喻户晓的科学佳话”说明牛顿经典力学借助文学的推广,广泛地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故选 B 项。答案 B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