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模块三 学科素养评估卷(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6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物质或结构属于内环境的是( )A.血红蛋白 B.胰蛋白酶C.质膜载体 D.化学递质解析 内环境是指体内细胞生活的细胞外液,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胰蛋白酶存在于体外消化道中,质膜载体位于细胞膜上。答案 D2.能够分泌一种具有强大的促进子宫收缩功能的激素的内分泌腺是( )A.下丘脑 B.腺垂体C.甲状腺 D.神经垂体解析 具有强大的促进子宫收缩功能的激素是催产素,由神经垂体分泌。
2、答案 D3.下列关于生长激素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促进蛋白质合成 B.增加糖的利用C.减少糖元生成 D.抑制脂肪分解解析 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能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生长。答案 A4.以新鲜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为材料,a 处给予适宜的刺激,肌肉会产生收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刺激部位 a 处能产生神经冲动B.a 处给予适宜刺激后,在 b 处能产生负电波C.该实验中刺激 a 处后,肌肉产生收缩属于反射活动2D.肌肉会产生收缩,说明肌细胞是一种可兴奋的细胞解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以适宜强度的刺激作用于神经纤维上 a 处时,会产生一个负电波(动作
3、电位),并沿着神经传导至 b 处,A、B 正确;该实验中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不属于反射活动,C 错误;肌肉会产生收缩,说明肌细胞是一种可兴奋的细胞,D正确。答案 C5.如图是某反射弧的示意图,在反射弧左侧的神经纤维细胞膜外表面连一电流表。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是传入神经元、是效应器B.刺激 b 点引起发生的反应不属于反射C.分别刺激 a 点和 b 点,电流表指针均可发生偏转D.刺激 a 点,和 b 点均可产生兴奋解析 刺激 b 点,由于突触的存在,产生的兴奋不会传到神经元,电流表指针不会发生偏转。答案 C6.下图为某段神经纤维示意图,灵敏电流计的两个电极按图示连接,在 a
4、处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按图示连接,灵敏电流计可测得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B.兴奋传到 b 处时,Na 经通道蛋白大量涌入膜内C.b 处动作电位最大时,c 处 Na 浓度可能高于膜外D.b 处动作电位最大时,d 处膜可能处于去极化过程中3解析 b 处动作电位最大时,c 处 Na 浓度仍然低于膜外。答案 C7.从 25 环境进入1 环境,人体会发生一系列调节活动,其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增加机体产热,减少皮肤散热B.皮肤血管舒张,增加血流量,维持皮肤温度C.皮肤冷感受器受刺激,骨骼肌战栗以增加产热D.脂肪代谢的酶系统被激活,促进脂肪氧化分解解析 寒冷刺激,皮肤血管收缩,减
5、少血流量,减少散热。答案 B8.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免疫直接对抗被病原体感染的体细胞、癌细胞和异体细胞B.致敏 B 细胞分裂形成的 B 细胞克隆进一步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 B 细胞C.对抗原再次免疫时血清抗体的产生有更长的延迟期D.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中均有巨噬细胞的参与解析 对抗原再次免疫时,机体中的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因此血清抗体的产生时间短。答案 C9.免疫是人体的一项重要调节机制,下列关于免疫应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淋巴 B 细胞只能增殖分化形成效应 B 细胞B.与效应 B 细胞相比,记忆细胞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较发达C.巨噬细胞将
6、抗原分子降解成多肽,移动到细胞表面,形成抗原MHC 复合体D.效应 B 细胞通过增殖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并分泌抗体解析 B 淋巴细胞能增殖分化形成效应 B 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 B 细胞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更发达;效应 B 细胞无增殖能力。答案 C10.下列有关 HIV 的叙述,正确的是( )A.HIV 的特异性受体只存在于人体的辅助性 T 细胞表面B.HIV 的遗传物质不能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C.HIV 感染者细胞免疫下降,但体液免疫基本不受影响D.HIV 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昆虫等途径传播4解析 HIV 的攻击对象主要是辅助性 T 细胞,还有脑细胞、巨噬细胞;HIV 攻击辅助性 T
7、细胞,使其大量死亡,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均下降;HIV 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母婴等途径传播。答案 B11.如图所示,甲图表示幼苗受到单侧光的照射,乙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如果甲图中 b 处的生长素浓度为 m,设 a 处的生长素浓度为 x,则( )A.mi解析 单侧光照射使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导致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且背光侧生长速度大于向光侧,根据图乙可知若 b 侧(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 m,则 a 侧(向光侧)生长素浓度应介于 m 和 n 之间。答案 A12.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 2,4D 进行了如下实验: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梯度的 2,4D 溶液共 6 组;
8、选取生理状况相同的桂花插条,均分为 6 组,将插条下端分别浸泡在不同浓度的 2,4D 溶液中,10 min 后取出,进行无土栽培;一段时间后取出,统计每组插条生根数目并计算平均值,结果如下表所示:2,4D 溶液浓度/(molL 1 ) 0 1015 1014 1013 1012 1011生根数平均值 2.0 3.8 7.2 9.4 15.1 20.3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A.促进桂花插条生根的最适 2,4D 溶液浓度是 1011 molL1B.一定浓度的 2,4D 溶液对插条生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C.超过一定浓度的 2,4D 溶液对插条生根有抑制作用D.相同浓度的 2,4D 溶液
9、和生长素溶液对插条生根的作用相同解析 由题中信息可知:以 2,4D 溶液浓度为 0 的组作为对照组,其他组为实验组。由生根数可知:2,4D 溶液对插条生根具有促进作用,并且一定浓度的 2,4D 溶液对插5条生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表中数据没有体现 2,4D 溶液对插条生根有抑制作用;该题中 2,4D 溶液浓度范围设定太小,故不能确定促进作用的最适浓度;题中没有涉及有关生长素对插条生根作用的实验,不能说明相同浓度的 2,4D 溶液和生长素溶液对插条生根的作用相同。答案 B13.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自 2016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施行。以下关于该政策实施后对我国人口数量影响
10、的叙述,错误的是( )A.会提高我国人口的出生率B.会影响我国人口的种群密度C.会使我国人口数量呈“J”形增长D.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国今后一段时间内人口的年龄结构解析 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变为生两个孩子,会提高出生率,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国今后一段时间内人口的年龄结构,但不会使我国人口数量呈“J”形增长。答案 C14.科学家对某种群的数量进行了 13 年的连续调查,计算出其 值(当前种群数量/一年前种群数量),如图为该种群 13 年来 值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值即为自然增长率B.前 4 年间,该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第 4 年到第 5 年间,该种群数量下降C.从第 5 年开始,直到
11、第 9 年,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D.从第 11 年开始该种群数量不断上升,到第 13 年达到 K 值解析 值为相邻两年的种群数量相对比值,并非自然增长率,A 错误;前 4 年间1,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第 45 年间,1,该种群数量继续增加,B 错误;第 5年到第 9 年间,1,该种群数量相对稳定,C 正确;从第 11 年到 12 年 1,种群数量一直在不断减少,12 年后 1,该种群数量不断上升,D 错误。答案 C15.因人类活动导致草场沙化,栖息地锐减,使昆仑山野牦牛向高山迁徙形成小群体6(1080 头),雪天时,又迁徙下山聚集成大群体(200 头以上)。在生殖季节,有些公野牦牛因竞争失败而
12、失去繁殖机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活动使野牦牛种群的稳定平衡密度降低B.高山地区的野牦牛呈集群分布或表现为斑块状C.野牦牛因草料变化而季节性迁徙是群落的时间结构D.公野牦牛的竞争属于种群密度较高时的内源性调节因素解析 群落的时间结构是指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迁徙不是群落的时间结构。答案 C16.关于群落叙述错误的是( )A.个森林中,树冠层对群落影响最大B.群落水平的分布格局是空间异质性的一种表现C.群落演替一定能达到森林阶段D.火灾、洪水过后进行的是次生演替解析 树冠层的植物属于该森林群落的优势种,群落的优势种对群落的影响最大,A 正确;形成顶极群落后,群落水平
13、方向上表现镶嵌性是空间异质性的表现,B 正确;群落演替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不一定能达到森林阶段,C 错误;火灾、洪水过后进行的演替具有土壤条件,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是次生演替,D 正确。答案 C17.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解析 一块田地中的玉米是一个种群,不存在群落特征,合理密植是为了削弱种内斗争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7答案 C18.现
14、在世界面临的五大问题是:人口膨胀、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粮食不足、环境污染。其中要解决这五大问题,关键是要解决( )A.粮食问题 B.人口问题C.环境问题 D.资源问题解析 在人类社会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粮食的产量大大提高,医疗卫生事业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同时世界人口也在飞速增长,且其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粮食的增长速度和资源、能源的开发速度,因此造成了世界资源枯竭、能源缺乏、粮食不足,而且人口的增长、工业的发展对环境造成了巨大污染。由此可见,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解决人口膨胀问题。答案 B19.农田被恢复成山林(退耕还林)以后,生态系统随之发生一些变化。
15、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物种的数目变少B.群落结构变简单C.食物网变复杂D.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变弱解析 农田被恢复成山林(退耕还林)以后物种的数目变多、群落结构变复杂、食物网变复杂、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变强。答案 C20.如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之和为输入到生态系统的全部能量B.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中C.之和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D.占的百分比为能量传递效率解析 输入到生态系统的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不是之和,A 错误;由于植食动物粪便是指摄入后未被同化的部分,包含在中,B 正确;中包括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和散失的能量,C 错误
16、;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同化量之比,不能表示植食动物的同化量,也不能表示植食动物的同化量,且图示中二者为同一营8养级,D 错误。答案 B21.银鳗在夏天由河川游到在深海中产卵繁殖(生殖洄游),而幼鳗在春季自大海进入江河口,在淡水环境中成长。由于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目前鳗鱼资源越来越稀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使用大网眼的鱼网进行捕捞可以测定银鳗的年龄结构B.银鳗的生殖洄游现象说明了海洋生物群落具有时间结构C.银鳗的 K 值会根据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变化D.银鳗的分布型与其种群数量的变化并不直接相关解析 使用大网眼的鱼网进行捕捞不能够捕捞到幼鱼,无法测定银鳗的年龄结构。答案 A22
17、.为验证与脊髓相连并分布到后肢的坐骨神经中既有传入神经又有传出神经,研究人员利用脊蛙(剪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 1:用 1%的硫酸溶液刺激“脊蛙”左侧(或右侧)后肢趾部,两侧后肢都会出现屈腿反射;实验 2:剪断左大腿背面已暴露的坐骨神经,待“脊蛙”平静后,用 1%的硫酸溶液刺激“脊蛙”左侧(或右侧)后肢趾部,并观察记录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 1 的屈腿反射中动作电位的传导是双向的B.实验 1 的结果证明坐骨神经只具有传入功能C.实验 2 中后肢肌肉处于极化状态,对 Na 的通透性增大D.实验 2 中刺激左侧后肢趾部,右侧后肢不出现屈腿反射解析 实验 1 的屈腿反
18、射中动作电位的传导是单向的,A 错误;实验 1 的结果证明坐骨神经具有传入和传出的功能,B 错误;处于极化状态时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大,C 错误;刺激左侧后肢趾部,因为左大腿的坐骨神经已经切断,所以右侧后肢不出现屈腿反射,D 正确。答案 D23.如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化学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9A.化学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B.神经冲动引起化学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C.化学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 和 Cl 同时内流解析 离子通道具有专一性,不能
19、同时允许 Na 和 Cl 内流,D 项错误。答案 D24.如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胰岛素作用机理及引起胰岛素分泌异常的部分机理,其中抗体 1、抗体 2 分别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能阻止葡萄糖或胰岛素与相应受体结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胰岛素的分泌受胰高血糖素、化学递质等的影响,说明胰岛素分泌受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B.胰岛素可以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进而促进其对葡萄糖的摄取、转化和利用C.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两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与免疫系统功能异常有关D.以上两种糖尿病均会导致血浆中胰岛素的含量下降,进而使血糖浓度升高解析 题图中胰岛 细胞分泌胰岛素受胰高血糖素、化学递
20、质等的影响,说明胰岛素的分泌受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A 正确;胰岛素作为信号分子,与组织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可以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进而促进其对葡萄糖的摄取、转化和利用,B 正确;抗体 1、抗体 2 分别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引起糖尿病,属于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C 正确;抗体 1 与相应受体结合后,会导致血浆中胰岛素的含量下降,进而使血糖浓度升高,抗体 2 降低了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度,而血浆中胰岛素的含量没有下降,D 错误。10答案 D25.以下图 1 表示神经纤维在静息和兴奋状态下 K 跨膜运输的过程,其中甲为某种载体蛋白,乙为通道蛋白,该通道蛋白是横跨细胞膜的亲水
21、性通道。图 2 表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图 1A 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内侧,B 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外侧B.图 1 运输 K 的载体蛋白甲和通道蛋白乙也都能运输 NaC.图 2 兴奋传导过程中,动作电位随着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D.图 2处 K 通道开放;处 Na 通道开放解析 由图可知钾离子从 A 到 B 是主动转运,从 B 到 A 是易化扩散,所以 A 是神经细胞膜外侧,B 是神经细胞膜内侧,A 错误;载体具有特异性,通道蛋白乙不能运输钠离子,B 错误;神经冲动没有衰减性,C 错误;由于图中处要恢复静息,所以是 K 通道开放,处要兴奋,Na 通道开放,D 正确。
22、答案 D26.【加试题】地球上现存的群落大都处于顶极状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群落出现顶极状态说明演替不是一个永恒延续的过程B.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顶极群落是热带雨林C.在低温低湿条件下,顶极群落是温带草原,其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复杂的斑块性和镶嵌性D.在极端缺水的条件下,顶极群落是沙漠,影响沙漠中仙人掌种群数量波动的主要外源性调节因素是气候解析 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演替也不是一个永恒延续的过程,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演替就不再进行了,A 正确;在高温高湿的11气候条件下,顶极群落是热带雨林,B 正确;在低温低湿条件下,
23、顶极群落是苔原,不是温带草原,C 错误;在极端缺水的条件下,顶极群落是沙漠,气候是对种群影响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D 正确。答案 C27.【加试题】如表是温带雨林和一年生作物耕地的生产量估算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温带雨林 一年生作物耕地总初级生产量 J/(m2a) 188106 102106植物的呼吸量 J/(m2a) 134106 38106异养生物的呼吸量 J/(m2a) 54106 3106A.耕地有较高的净初级生产量B.雨林的次级生产者相对较多C.雨林的净初级生产量为零D.该雨林很可能处于顶极状态解析 净初级生产量等于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生产者的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耕地的净初级生
24、产量为 64106,而温带雨林的净初级生产量为 54106,A 正确;据图可知,温带雨林的异养生物的呼吸量高于耕地,同时温带雨林可以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因此温带雨林的次级生产者较多,B 正确;温带雨林的净初级生产量为:18810613410 65410 6,C 错误;温带雨林的总初级生产量等于生产者的呼吸量与异养生物的呼吸量之和,因此很可能处于顶极状态,D 正确。答案 C28.【加试题】拟南芥超矮生型突变体有激素合成缺陷型和激素不敏感型两种。研究者以野生型和某种超矮生型突变体拟南芥为材料,分别用不同浓度赤霉素和生长素处理,实验结果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表明,野生型拟南芥的赤霉
25、素浓度始终高于该超矮生型突变体B.图乙表明,高浓度的生长素对野生型拟南芥茎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12C.实验表明,该种超矮生型突变体属于激素不敏感型D.实验表明,若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和生长素同时处理,可提高该突变体茎的长度解析 图甲表明,在不同浓度赤霉素溶液作用下,野生型拟南芥茎长度始终高于该突变体,A 错误;由乙图可知,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作用下野生型拟南芥茎长度始终高于生长素浓度为 0 的实验组,没有表现出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现象,B 错误;两组实验表明,在外源的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或者不同浓度赤霉素溶液作用下,该突变体的茎长度始终没有明显增大,说明这是激素不敏感型,C 正确;实验只有生长素和赤霉素分
26、别作用下的结果,没有共同作用的实验结果,无法判断同时处理的结果,D 错误。答案 C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44 分)29.(6 分)如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 a1 )。请回答:(1)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_;从能量流动角度看,处于食物链顶位的大鱼种群能量最少,原因是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且_。(2)该食物网有_个营养级,其中第二个营养级到第三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_%(计算保留一位小数)。(3)在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中鱼的最大数量称为_,中鱼与小鱼的关系是_。答案 (1)浮游植物 逐级递减 (2)五 29.2 (3)环境容纳
27、量(或 K 值) 捕食和竞争30.(7 分)某地将釆矿荒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一些生物陆续迁入,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下图是该公园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3(1)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_演替。该食物网中,水草固定的能量可通过_条食物链传递给猛禽。猛禽在食物网中虽然占有多条食物链,但数量却很少,其原因是能量在流动过程中具有_的特点。(2)该水域有些渗漏,补水时曾不慎引入含除草剂的水,导致一些水草死亡。水草腐烂后,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中最先快速增殖的是_。(3)某段时间内调查发现肉食性鱼类的数量有所下降,但猛禽的数量并没有发生明显改变,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_功能。若由于气
28、候原因导致昆虫数量迅速增加,当达到或者超过_,就会维持在该范围内上下波动。答案 (1)次生 6 逐级递减 (2)浮游生物类 (3)自我调节 环境容纳量31.(7 分)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甲表示某海域大黄鱼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关系,图乙表示该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 表示生态系统的三大生物成分。请据图回答:(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图中_点。在对大黄鱼进行捕捞时,通常控制网眼的大小,获得体型较大的鱼,并保持大黄鱼的年龄结构为_。(2)某些海洋鱼类存在季节性洄游现象,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结构。(3)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乙还缺少_;能
29、量在第二个营养级和第三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14(4)若海洋受到含重金属的工业废水的污染,图乙中_(填字母)代表的生物受害最严重。答案 (1)b 增长型 (2)时间 (3)无机物、有机物、气候(和能源) 18% (4)C32.【加试题】(14 分)在神经和激素的调节下人体能够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下图是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模式图,主要包括五个过程,其中 TRH 及 TSH 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受到寒冷刺激,正常人体会立刻感觉到冷,这时由于位于皮肤和内脏的_兴奋,在_产生冷觉。(2)怀孕母亲饮食中如果长期缺碘,会导致孕妇甲状腺增生(俗称大脖子病
30、),这是图中_过程减弱,_过程增强的结果。同时,胎儿的生长发育会受到影响,尤其是胎儿的_系统受到的影响最大;如果胎儿出生后到一岁左右得不到必要的甲状腺激素,该胎儿容易患_。解析 (1)受到寒冷刺激,正常人体会立刻感觉到冷是由于位于皮肤和内脏的冷感受器兴奋,在大脑皮层产生冷觉的缘故。(2)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怀孕母亲饮食中长期缺碘时,将会导致孕妇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减少,图中过程减弱,过程增强,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浓度一直偏高,刺激甲状腺增生(俗称大脖子病)。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生长发育,是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发育所不可缺少的,幼儿时期缺乏甲状腺激素容易患呆小症。答案 (1)冷感受器 大脑皮层 (2)
31、 中枢神经 呆小症33.【加试题】(10 分)对普通动物使用高糖高脂饲料饲喂 4 周后,静脉注射 30%链脲佐菌素,可使其胰岛 细胞受损,诱导糖尿病。科学家通过干细胞移植的方法,使移植的干细胞在糖尿病动物体内,分化形成胰岛 细胞,从而治疗这种类型的糖尿病。请利用以下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实验材料:9 只健康的大鼠、高糖高脂饲料、普通饲料、30%链脲佐菌素、干细胞悬液、生理盐水、注射器、血糖测定仪。(要求与说明:具体操作不作要求;实验条件适宜)15(1)请设计实验思路。_(2)请将实验结果以曲线图形式呈现。(3)实验分析:该类型糖尿病动物的胰岛素分泌达到正常,通过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贮
32、存、利用,来降低血糖浓度,还能促进_运进细胞。实验中采用干细胞移植的方法治疗糖尿病大鼠时,为追踪干细胞成活、分化等情况,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方法:选用正常雄性大鼠作供体,将干细胞移植到雌性糖尿病大鼠体内,干细胞中的_作为追踪的标记物。答案 (1)实验思路将 9 只健康的大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丙 3 组。甲、乙组大鼠用高糖高脂饲料饲喂 4 周后,静脉注射 30%链脲佐菌素,丙组大鼠饲喂普通饲料 4 周后,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或丙组饲喂普通饲料,不作处理)。利用血糖测定仪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各只大鼠的血糖浓度,记录并计算平均值。甲组大鼠注射干细胞悬液,乙组、丙组大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各只大鼠的血糖浓度,统计分析实验数据。(2)干细胞移植对糖尿病大鼠血糖浓度影响的曲线图(3)氨基酸 Y 染色体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