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 ,大小:42.50KB ,
资源ID:1137457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13745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高考化学一轮练题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rimleave22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高考化学一轮练题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含解析).doc

1、1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李仕才一、选择题*1、(2018临川第一中学月考)化学与环境、材料、能源等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焚烧废旧塑料以防止“白色污染”B大量 CO2排放可导致酸雨的形成C积极开发风力、太阳能发电,改善能源结构D玛瑙、水晶、钻石、红宝石等装饰品的主要成分都是硅酸盐答案 C解析 焚烧废旧塑料,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环境,故 A 错误;CO 2是大气的组成成分,大量CO2的排放导致温室效应,故 B 错误;风力、太阳能对环境无影响,故 C 正确;玛瑙、水晶的主要成分是 SiO2,钻石的主要成分是金刚石,红宝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故 D 错误。2、物质分类的依据通常有组成和性质,下列物

2、质分类中,只考虑组成的是( )ANa 2SO4是钠盐、硫酸盐、正盐BHNO 3是一元酸、强酸、挥发性酸CMg(OH) 2是二元碱、难溶性碱DAl 2O3是两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解析:A 项都是根据其组成而划分的;B 项根据组成分为一元酸,而依据不同性质可分为强酸和挥发性酸;C 项中的难溶性碱是根据其性质划分的;D 项中 Al2O3依据不同性质可分别属于两性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答案:A3、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可能是( )纯净物 混合物 单质 化合物 金属 非金属 酸 碱 盐 氧化物A BC D全部解析:由 H 和 Cl 能组成氯化氢(属于酸、化合物、纯净物);He 和 Ne

3、 组成的混合气体(属于混合物);不同的同位素 H 和 H 能组成氢气(属于非金属单质);不同的同位素 23Na1 21和 24Na 组成的金属 Na(属于金属);Na 和 Cl 组成 NaCl(属于盐);由 Na 和 O、H 组成NaOH(属于碱);Na 和 O 组成 Na2O(属于氧化物),故 D 正确。答案:D*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Na 2O2吸收 CO2产生 O2,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BClO 2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CSiO 2硬度大,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2DNH 3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答案 A解析 B 项,ClO 2具有氧化性,用于自来水杀菌

4、消毒,不是还原性,错误;C 项,SiO 2硬度大,与其制造光导纤维无关,错误;D 项,NH 3易液化,液氨汽化时从环境吸收大量热,作制冷剂,与其溶于水无关,错误。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室温下,稀释 0.1 molL1 CH3COOH 溶液,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强B25 时,0.1 molL 1 的硫化氢溶液比等浓度的硫化钠溶液的导电能力弱CNa 在 Cl2中燃烧的生成物含离子键,所以 NaCl 固体可导电D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解析:稀释 CH3COOH 溶液时,CH 3COOH 电离产生的 CH3COO 和 H 数目增加,但 CH3COO和 H 的浓度减小,导电能力减弱,A 错误;硫

5、化氢是弱酸,在溶液中电离不完全,硫化钠是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等浓度的两种溶液中,硫化钠溶液中离子浓度较大,导电能力强,B 正确;NaCl 中含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但其固体不能导电,C 错误;次氯酸属于弱电解质,D 错误。答案:B6、下列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FeCuSO 4=FeSO4CuBAgNO 3NaCl= =AgClNaNO 3CFe 2O33CO 2Fe3CO 2= = = = = D2KMnO 4 K2MnO4MnO 2O 2= = = = = 解析:A 为置换反应,B 为复分解反应,D 为分解反应,而 C 项铁元素和碳元素有化合价的

6、升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答案:C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三氧化硫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三氧化硫是电解质B离子数目多的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一定强CNaHSO 4在水溶液及熔融状态下均可电离出 Na 、H 、SO 24DNH 3属于非电解质,但其水溶液能够导电解析:三氧化硫本身不能电离出离子,SO 3是非电解质,A 错误;离子数目多的溶液中,离子浓度不一定大,离子所带电荷数不一定多,其导电能力不一定强,B 错误;NaHSO 4在熔融状态下只能电离出 Na 、HSO ,C 错误;NH 3是非电解质,但其溶于水后可形成电解 4质 NH3H2O,其溶液能导电,D 正确。答案

7、:D38、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总数等于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总数B若 H2O2分解产生 1 mol O2,理论上转移的电子数约为 46.021023CCl 22Br =2Cl Br 2、ZnCu 2 =Zn2 Cu 均为单质被还原的置换反应D2Na 2O22H 2O=4NaOHO 2、Cl 2H 2O=HClHClO 均为水作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解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守恒规律知,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目是相等的,A 项正确;反应 2H2O2=2H2OO 2中,每生成 1 mol O2时转移 2 mol e ,B 项错误;反应Cl22Br =2Cl

8、Br 2中 Cl2被还原,而反应 ZnCu 2 =Zn2 Cu 中锌被氧化,C 项错误;Na 2O2与水、Cl 2与水的反应中,水都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D 项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1按要求回答问题。冰水混合物 爆鸣气 铝热剂 普通玻璃 水玻璃 有机玻璃 漂白粉 TNT H 2SO4含氧 40%的氧化镁 花生油 福尔马林 密封保存的 NO2气体 CuSO45H2O 液氯 王水 KAl(SO 4)212H2O 分子式为 C5H10的烃 分子式为 C7H8的芳香烃以上物质中一定为纯净物的是_,一定为混合物的是_,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的是_。答案: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下面的实

9、验方法制备氢氧化铁胶体:首先取少量蒸馏水于洁净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滴加饱和的 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反应原理为 FeCl33H 2O Fe(OH)3(胶体)3HCl。= = = = = (1)判断胶体制备是否成功,可利用胶体的_。(2)在做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时,有些同学没有按要求进行,结果没有观察到胶体,请你预测其现象并分析原因:甲同学没有选用饱和氯化铁溶液,而是将稀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结果没有观察到_,其原因是_。乙同学在实验中没有使用蒸馏水,而是用自来水,结果会_,原因是_。丙同学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后,长时间加热,结果会_,原因是

10、4_。(3)丁同学按要求制备了 Fe(OH)3胶体,但是他又向 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了稀H2SO4溶液,结果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随后沉淀溶解,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解析:(2)若用稀 FeCl3溶液,则水解产生的 Fe(OH)3量太少,看不到红褐色液体。自来水中含有较多的电解质,使胶体聚沉。长时间加热使胶体发生聚沉。(3)加入稀H2SO4后,Fe(OH) 3会聚沉而产生红褐色沉淀,随后 H2SO4会与 Fe(OH)3发生中和反应,使沉淀溶解。答案:(1)丁达尔效应 (2)红褐色液体 FeCl 3溶液太稀,生成的 Fe(OH)3太少 生成红褐色沉淀 自来水中含有电解质,胶体发生聚沉 生成红褐色沉淀 长时间加热使胶体发生聚沉 (3)电解质 H2SO4使 Fe(OH)3胶体聚沉而产生沉淀 Fe(OH)33H =Fe3 3H 2O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