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109KB ,
资源ID:1137924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1379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标准仿真预测卷(二).doc)为本站会员(diecharacter3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标准仿真预测卷(二).doc

1、- 1 -(二)标准仿真预测卷第卷(选择题 共 48 分)本卷共 12 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公元前 656 年,周惠王欲废太子郑而立王子带。管仲对齐桓公说:“今应具表周王,言诸侯愿见太子,请太子出会诸侯。太子郑一出,他与诸侯之间的君臣关系已定,王虽欲废立,也难行其事。 ”齐桓公从之。惠王不乐,但因齐国强大,只得许诺。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齐桓公恪守宗法分封制B诸侯僭越天子之礼C周王失去“共主”地位D礼乐制度荡然无存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齐桓公不赞同周惠王废太子另立的主张,说明齐桓公干预周王太子的废立,并未恪守宗法分封制,故

2、 A 项错误;材料中未体现齐桓公僭越礼制,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周惠王对齐桓公干预太子废立尽管不乐但无能为力,说明齐国强大,周王室衰微,周王失去天下“共主”地位,故 C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礼乐制度的废除,故 D 项错误。答案:C25下表是根据东汉四民月令统计的田庄内商业贸易(部分月份)状况。材料可以说明东汉( )二月 可粜粟、黍、大小豆、麻、麦子,收新碳三月 可粜粟,买布四月 可粜穰及大麦,收敝絮五月 可粜大小豆、胡麻,籴大小麦,收敝絮及布帛A土地兼并现象盛行 B地方经济独立性强C田庄自给自足特征 D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东汉田庄进行各类粮食及农副产品买卖的情况,地主田庄的多种

3、经营,保证了各类生活资料基本上都可以自给自足,不需要依赖外界供应,故 C 项正确。答案:C26唐末五代,对关羽的信仰主要限于民间。宋以后,皇室封关羽为王,立庙祭祀,与宋对峙的金朝也下令重修关庙,关羽神灵的社会地位迅速提高。这反映出( )A时代精神与儒家思想的结合B小说繁荣促进关羽形象普及C理学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2 -D民族融合推动了民间信仰变革解析:材料中,宋、金对抗体现了对时代的要求,借助民间信仰,融合了理学对人格的塑造,使关羽信仰官方、民间地位迅速提升,故 A 项正确;小说的繁荣是在明清时期,时代不符合,故 B 项错误;理学为民间信仰注入了新的内容,而非理学是社会价值观念的整合,故

4、C 项错误;材料中属于官方行为,所以不是推动民间信仰变革,故 D 项错误。答案:A27明清时我国产生了手工业行会组织,行会对产品的数量、质量、品种和规格、原料采购、产品销售价格、吸收学徒的数额、年限、工资水平、技术传授范围、劳动时间长短,都有严格规定,以垄断本地区行业的业务。据此材料可推知( )A中国已产生了工业垄断组织B行会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C明清时期出现跨地域性商帮D工商业经济得到稳定发展解析:明清时期中国是手工生产,没有工业垄断组织,故 A 项错误;从材料行会规定严格垄断本地区行业,可知行会不利于行业创新发展,故 B 项正确;商帮是地域性商人群体,与材料不符,故 C 项错误;材料反映不出

5、工商业经济稳定发展,故 D 项错误。答案:B28鸦片战争时,在三元里抗英斗争中,有一张出自乡绅之手的对英国侵略者的“晓谕”说:“我虽乡愚小民,乃亦天朝赤子。惜身家亦惜土地,终怀父母之邦。 ”可见当时的一些乡绅( )A饱读儒家经典著作 B主动指挥了鸦片战争C初具民族主义观念 D已经走在近代化前列解析:材料中的对英“晓谕”体现的是乡绅对土地国家的感情,不是乡绅饱读儒家经典的体现,故 A 项错误;鸦片战争是中英两国政府的战争,乡绅没有主动指挥,故 B 项错误;鸦片战争时期中国乡绅“惜身家亦惜土地,终怀父母之邦” ,可知中国乡绅具有了一定的民族国家观念,故 C 项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近代化的内容,故

6、D 项错误。答案:C29晚清社会男子服装的显著特点是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特别是风云激荡的辛亥前夜,衣着打扮不仅代表着个人的服饰习惯,而且代表了个人的某些政治倾向,从而使服饰本身超越了它所具有的文化意味。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 )A新旧政治力量势均力敌B东西方文化冲突加剧C生活方式发生根本变化D政治选择呈现多元化- 3 -解析:据材料“衣着打扮不仅代表着个人的服饰习惯,而且代表了个人的某些政治倾向,从而使服饰本身超越了它所具有的文化意味”可知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代表新旧不同的政治主张,政治选择呈现多元化,故 D 项正确。答案:D30历史学家徐中约认为,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不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

7、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对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力图使之从一个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这种见解( )A抹杀了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反侵略求独立的反抗史B避免了仅仅使用“外因”来解释中国近代史的变迁C夸大了近代中国人民主动融入世界潮流的奋斗精神D批评了部分历史学家不顾事实崇洋媚外的治史态度解析:根据材料“而是一场中国人应对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可知这种见解并没有抹杀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反侵略求独立的反抗史,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不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对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可知这种见解更强调“内因” ,故 B 项正确;根

8、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见解并没有夸大近代中国人民主动融入世界潮流的奋斗精神,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不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可知作者并没有批评部分历史学家不顾事实崇洋媚外的治史态度,故 D 项错误。答案:B311964 年 1 月 27 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联合公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在三个月内任命大使。 ”法国成为西方大国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家。中法建交( )A引发了西欧各国同中国的“建交热”B推动了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C表明法国开始走上自主外交的道路D推动了世界政治格

9、局的演变解析:同中国的“建交热”出现在 1972 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之后,故 A 项错误;法国的自主外交是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影响,而非原因,故 B 项错误;中法建交是法国走上自主外交道路的体现,但无法推断是其开始,故 C 项错误;中法建交突破了美国的外交遏制,冲击美国的霸主地位,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故 D 项正确。答案:D32当古希腊各派哲人都醉心于世界的本原问题,企图穷尽宇宙之奥秘的时候,智者学派却不合时宜地喊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和“无物存在”的口号。当时,这些口号反映出( )A智者学派对哲学本原问题的思考B希腊民主政治有一定局限性- 4 -C智者学派对“美德即知识”的否定D希腊人自

10、我意识的逐渐觉醒解析:“人是万物的尺度”和“无物存在”否定了神和各种超自然的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说明希腊人自我意识逐渐觉醒,故 D 项正确。答案:D33始于 15 世纪的黑奴贸易中,英国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 1807 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的法案,又于 1833 年在西非海域驻扎了一支海军舰队,拦截贩卖奴隶的船只并将截获的奴隶放归自由。对英国的这一转变,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英国放弃了殖民扩张政策B奴隶贸易制度已彻底消失C英国推行自由贸易的表现D蕴含人类历史进步的方向解析:英国通过废除奴隶贸易的法案并打击奴隶贸易,客观上保障了黑人的人权和自由,这是

11、人道主义的胜利,体现了人类文明曲折发展中光明的方向,故 D 项正确。答案:D3419241928 年,美国在苏联的对外贸易中,居第二位;1930 年,苏联在美国工业装备的输出中居第二位,而当时输往美国的苏联物品,主要是一些基本原料,如皮革、木材、无烟煤等。材料表明( )A美苏意识形态矛盾已消弭B美苏合作以应对经济危机C美苏之间实现贸易自由化D苏联借助美国推进工业化解析:美苏两国经济往来并没有因此消弭两国意识形态的矛盾,故 A 项错误;苏联与美国的贸易是为了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不是帮助美国应对经济危机,故 B 项错误;由材料无法判断美苏之间贸易是否存在贸易壁垒,故 C 项错误;苏联对美出口,以

12、换回美国工业装备,推进本国的工业化,故 D 项正确。答案:D35下列表格是 1958 至 1968 年,苏联与美国出现以探月活动为标志的“太空竞赛” ,比较分析可知美苏( )苏联 美国探测器发射数量 31 29成功率 29% 45%运载器造成的失败 63% 77%从计划开始到首次登月的时间 1 年 4 年- 5 -首次登月前尝试的次数 10 次 无(首次尝试即获成功)节选自深空探测研究A国家实力势均力敌B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避免直接军事对抗D两极核心地位日益巩固解析:根据材料只能体现美苏两国在“太空”方面的实力均衡,无法体现整个国家势均力敌,故 A 项错误;太空技术研究属于国有企业,这无法体

13、现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 B 项错误;材料中两国在“太空”方面的实力均衡,说明两国军事实力均衡,这种均势能避免两国直接军事对抗,故 C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其它国家的发展情况,无法得出美苏两极核心地位巩固的结论,故 D 项错误。答案:C第卷(非选择题 共 52 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414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必须作答。第 4547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41(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 ,西周周公制礼,礼刑互补。秦朝制定秦律 ,以“轻罪重刑”为指导思想,刑罚名目繁多。唐朝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规定了严惩十恶:谋

14、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成为中国古代法成熟的标志和中华法系的代表。自此, “法自君出,权尊于法”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家族国家本位、息讼无讼、实现社会和谐等成为古代中国基本的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影响后世。改编自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获取的政治、经济、法律特权,迫使中国匆匆迈入到近代,这种被动的社会转型导致社会结构发生巨大断裂,社会现实和法律制度严重脱节。1902 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以兼办通商大臣身份,与各国修订商约。在此期间,英、日、美、葡四国提出在清政府改良司法现状“皆臻完善”以后,可以放弃

15、领事裁判权。清政府随后下诏:“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 ”开启了清末司法改革,以因应形势变化,挽救权力危机。但在引进西方法律原则、制度的过程中,遭到传统礼教派的强烈反对,清廷秉持“旧律义关伦常诸条,不可率行变革惟是刑法之源,本乎礼教”的修律宗旨,在移植和妥协中,艰难推进。改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律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法系的特点,并分析原因。(15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司法改革的历史背景,并作简要评价。(10 分)- 6 -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 ,根据材料相关信息归纳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原因”可从经济、政治、思想等

16、方面思考。(2)第一小问“背景” ,根据材料从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思考作答即可。第二小问“评价” ,根据材料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答案:(1)特点:中华法系礼刑结合;对危害统治的罪行处罚严重;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属于人治;注重维护国家和家族利益;中华法系侧重于无讼、和谐的价值取向。(9 分)原因:自然经济;宗法制度;专制统治;重视伦理道德(儒家思想影响)。(6 分)(2)背景:近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化;西方近代法律思想的传播;清政府为了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试图收回领事裁判权。(6 分)评价:晚清司法改革借鉴了近代西方法律原则,同时兼顾了儒家礼教传统,有利于推动法律的近代化;但其根本目的是维护

17、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加之传统文化根深蒂固,改革困难重重。(4 分)42(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它们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纵向序列。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在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的漫长过程中,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并不是平行的、各自独立的。纵向发展制约着横向发展,纵向发展所达到的阶段和水平,规定着横向发展的规模和广度。横向发展

18、一方面受纵向发展的制约,一方面又对纵向发展具有反作用。横向发展与一定阶段的纵向发展相适应,就往往能促进和深化纵向发展。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史总序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世界历史的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12 分)解析:首先根据材料选取一个论题,如“历史的横向发展促进历史的纵向发展” “历史的纵向发展决定历史的横向发展”或“历史的横向发展和历史的纵向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然后依据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来进行论证,特别注意论述的逻辑性,特别要注意阐述清楚历史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进行总结

19、。答案:示例:论题:历史的横向发展促进了纵向发展(2 分)16、17 世纪西欧国家的海上商业扩张和殖民活动,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市场迅速拓展,世界- 7 -各地区间交往进一步密切。而这种世界性的密切交往,为西欧国家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带来了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生产方式变革和社会转型。可见历史的横向发展会促进纵向发展。(10 分)45(15 分)【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张居正堪称大明王朝首屈一指的政治家。在他担任首辅之初,经济凋敝,国库空虚,吏治腐败,民生惨淡,国家已经走到崩溃的边缘。面对这样的危局,张居正在李太后的支持下,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20、义无反顾地推出了“万历新政” 。所谓“万历新政” ,首先在于整顿吏治,实行“考成”制度,淘汰了一大批贪官、昏官和庸官,使官场腐败之风得到抑制,朝廷上下面貌一新。其次是在全国范围内重新丈量田亩,对皇亲国戚、地方豪强大肆兼并土地和偷逃税银的行为予以坚决打击,使国家财政逐步好转。三是实行“一条鞭”法,改革国家的税收制度,大大减轻了民间税负,使民众得到休养生息,促进了经济稳步发展。然而,这样的升平景象仅仅维持了十年。随着张居正的离世, “万历新政”也戛然而止,那些反对改革的势力上下勾结,疯狂进行反攻倒算。张居正被抄家,长子被逼死,追随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的大批官员被罢免,诸多改革举措被否定,一切似乎

21、都回到过去,大明王朝至此走上彻底衰败的道路。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万历新政”的历史背景。(6 分)(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万历新政”为什么失败?(9 分)解析:(1)根据材料“张居正堪称大明王朝首屈一指的政治家。在他担任首辅之初,经济凋敝,国库空虚,吏治腐败,民生惨淡,国家已经走到崩溃的边缘。面对这样的危局,张居正在李太后的支持下,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进行归纳概括可知其背景为财政困难;阶级矛盾尖锐;吏治腐败;军备废弛,变乱不断;张居正掌内阁;李太后及司礼监支持。(2)根据材料“随着张居正的离世, 万历新政也戛然而止,那些反对改革的势力上下

22、勾结,疯狂进行反攻倒算”可知其原因包括张居正的离世和改革触动官僚阶层利益,遭到反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威权震主”引起皇帝态度变化;张居正用人选才失误;阶级局限桎梏张居正思想;张居正过早离世。答案:(1)背景:财政困难;阶级矛盾尖锐;吏治腐败;军备废弛,变乱不断;张居正掌内阁;李太后及司礼监支持。(每点 2 分,任答 3 点即可,共 6 分)(2)原因:“威权震主”引起皇帝态度变化;改革触动官僚阶层利益遭到反对;张居正用人选才失误;阶级局限桎梏张居正思想;张居正过早离世。(每点 3 分,任答 3 点即可,共 9 分)46(15 分)【历史选修 3: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3、 8 -材料 巴黎和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有三个特点对世界历史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以非暴力方法解决争端的世界范围的国际合作组织,在世界历史上居于突出的地位。欧洲地图被大幅度修改,如波兰复国、南斯拉夫形成。第 22 条把从同盟国手中获得的殖民地居民看作是“在现代世界的紧张形势下还不能自己站立的民族” ,因此,这一条款规定:“这些民族的监护应该委托给那些先进民族”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巴黎和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三个特点。(6 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黎和会的历史作用,并指出凡尔赛体系不能长久的主要原因。(9 分)解析:(1)根据材料“以非暴力方法解决争端的世界范围的国际合

24、作组织”得出建立国际联盟维护和平;据材料“欧洲地图被大幅度修改,如波兰复国、南斯拉夫形成”得出按照民族自决的原则划分领土;据材料“这些民族的监护应该委托给那些先进民族”得出对战败国殖民地采取“委任统治”形式。(2)作用和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特点:建立国际联盟维护和平;按照民族自决的原则划分领土;对战败国殖民地采取“委任统治”形式。(6 分)(2)作用:调整了帝国主义在欧洲的矛盾;有利于国际局势的暂时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民族自决的原则。(6 分)原因:是协约国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建立在对战败国的掠夺之上,体系内隐含了许多矛盾。(3 分)47(15 分)【历史选修 4:中外历

25、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李庭芝(12191276),字祥甫,随州人,南宋名将。嘉熙末,投到京湖制置使孟珙的幕下。宋嘉熙末年,四川有警,他受命治建始县,广选壮士,教农习武,加强了对蒙古军的防御力量。南宋开庆元年(1259 年),主管两淮军务,率军击败蒙古军进攻。此后,在扬州安抚民众,发展生产,扩充军队,加强城防,继续抗元。咸淳五年(1269 年),以京湖制置大使督师援襄阳,因受权臣贾似道掣肘而失利,被贬官,九年七月,任两淮制置安抚使。德祐元年(1275年)春,率军民坚守扬州,元久攻不克。次年初,宋廷降元,两次下诏促其投降,均遭拒绝,三月,忽必烈遣使招降,李庭芝斩其使臣,激励军民

26、誓死抵抗。在福州即位的宋端宗,七月“遣使以少保,左丞相召庭芝” 。李庭芝将扬州的防守任务移交给副使朱焕,朱焕开城投降。泰州守将孙贵、胡惟孝又开城门降元,并将李庭芝献给元军。李庭芝被押到扬州后,仍然誓死不降,最后以身殉国。摘编自白话本宋史李庭芝传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庭芝抗元的史实。(9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李庭芝的功过。(6 分)解析:(1)根据材料“广选壮士,教农习武”得出选拔壮士,认真演练;据材料“安抚民众,- 9 -发展生产,扩充军队,加强城防,继续抗元”得出安抚民众,发展生产;加强城防,精心部署;据材料“忽必烈遣使招降,李庭芝斩其使臣,激励军民誓死抵抗”得出拒绝招降,誓死抵抗。(2)根据材料“广选壮士,教农习武” “安抚民众,发展生产,扩充军队,加强城防,继续抗元”等处可知, “功”主要体现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忠贞的民族气节;“过”主要从大的历史趋势方面回答即可。答案:(1)史实:选拔壮士,认真演练;安抚民众,发展生产;加强城防,精心部署;拒绝招降,誓死抵抗。(9 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2)评价:坚持抗元,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深受理学思想影响,坚贞不屈,表现了崇高的气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这成为中华民族性格的象征;统一是大势所趋,李庭芝等人的抗元不能阻挡元朝的统一。(6 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