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7 道题仿真练(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 12 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开始全面整顿郡国土地并着手编制户籍,史称“版籍” “版图” 。“版籍” “版图”的出现( )A加重了农民负担 B便利了赋税征收C强化了中央集权 D确立了土地私有答案 B解析 “整顿郡国土地并着手编制户籍”无法得知农民负担的轻重,故 A 项错误;“整顿郡国土地并着手编制户籍”方便按户籍进行赋税的征收,故 B 项正确;“中央集权”意在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 C 项错误;“史称版籍 版图 ”没有说明土地的性质,故 D 项错误。2西汉宣帝时曾颁布诏令:“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自今
2、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这表明汉代法律( )A人情大于法制 B以礼入法伦理关怀C凸显皇权专制 D深受豪强地主影响答案 B解析 根据材料“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说明汉代法律把伦理的观念引入了法律,强调尊卑等级,下级要维护上级,有利于统治,体现了以礼入法伦理关怀,故B 项正确。3王安石与朋友的书信中说:“昨日以早事奏报,言今早者皆贫民,有司不得已,不若取诸富民之有良田、得谷多而售数倍之者。贫民被灾,不可不恤也。 ”这反映出( )A土地兼并严重影响民生2B百姓赋役负担太过沉重C土地因过度开发而贫瘠D政府不断强
3、化经济干预答案 A解析 据材料“不若取诸富民之有良田、得谷多而售数倍之者。贫民被灾,不可不恤也”可知土地兼并严重影响民生,故 A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百姓赋役负担问题,故 B 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 C 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土地因过度开发而贫瘠,故 C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 D 项错误。4乾隆帝即位后,历时 10 年,组织编撰出了我国封建时代一部空前绝后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 ,这对于保存中国的古代文化典籍,传播古代学术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编撰过程中,被销毁的图书约有三千种,几乎与四库全书收书量相当。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推动了文化中心的转移B使科举制走向僵化束缚士人思
4、想C保存国粹弘扬传统文化D专制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体现答案 D解析 根据题意,并未出现文化中心转移的现象,故 A 项错误;题目阐述的是四库全书编写的利弊,并未牵涉科举制的束缚和僵化,故 B 项错误;根据题意,阐述了编写四库全书的积极性和弊端,C 项表述仅仅阐述了其积极作用,并未牵涉弊端,表述不全面,故 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乾隆帝即位后,历时 10 年,组织编撰出了我国封建时代一部空前绝后的大型丛书” “在编撰过程中,被销毁的图书约有三千种,几乎与四库全书收书量相当”得出专制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体现,故 D 项正确。51877 年,马建忠在自法国上书李鸿章一文中称:“初到之时,以为欧洲各国富强
5、专在制造之精,兵纪之严;及披其律例,考其文事,而知其讲富者以护商会为本。 ”这表明( )A洋务派学习西方律例制度B先进人士对洋务运动进行反思C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愿望D顽固派局限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答案 B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马建忠认为外国先进的原因不在于工业制造,而是法律政治制度和重商政策,属于对洋务运动的反思,故 B 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学习西方律例制度的主张,故 A 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发展资本主义愿望,故 C 项错误;材料不再局限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故 D 项错误。36据统计,1927 年 11 月后,中共中央各类文献中频繁出现“割据”一词,如:“暴动割据” “农民割
6、据” “农村割据” “割据局面” “割据地带” “割据区域”等。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 )A对革命方式有了新认识B放弃了城市革命中心论C支持井冈山式革命道路D开始注重农民阶级力量答案 A解析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逐渐认识到城市中心道路的不可行,开始思考革命的新出路,故A 项正确;大革命失败后党把工作重心逐渐从城市转向农村,但并非放弃了城市革命中心论,故 B 项错误;材料提及“割据”等理论不等同于井冈山式革命道路,故 C 项错误;在中共成立之初就开始注重农民阶级的力量,故 D 项错误。7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而且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
7、相当时期内也不必急于去解决。中苏关系是密切的兄弟关系,我们和苏联应该站在一条战线上。是盟友,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公开发表文告说明这点。 ”这反映了当时( )A冷战爆发影响了中共决策B帝国主义国家封锁了中国沿海C中共需要苏联经济援助D新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答案 A解析 根据题目中的“七届二中全会” ,可知为 1949 年,根据题意,对待帝国主义和苏联的不同态度得出,二战后美苏冷战影响了中共的决策,故 A 项正确。81963 年 6 月,李先念在给毛泽东的报告中写道:“农村中生猪、家禽发展很快,收购量大大增加。 ”“市场上许多传统的小吃已经恢复起来,饮食业比过去活跃了。 ”这说明当时( )A集体
8、经济走向规模化生产B经济建设重心已转向农业C农村经济得到了全面振兴D农村的经济政策有所松动答案 D解析 材料体现当时农村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未提及经济经营形式,故 A 项错误;从“一五”计划开始国家经济建设以重工业为中心,故 B 项错误;材料体现农村经济局部呈现出乐观光景而非全面振兴,故 C 项错误;1960 年,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国家开始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经济形势有所好转,故 D 项正确。49古罗马法律规定,口头契约必须采用统一的一问一答的形式,即债权人问:“你保证”债务人须回答:“我允诺”不采取此种形式的任何协议都得不到法律的保护。这体现了该时期的法律(
9、)A注重形式程序繁琐 B重视公法轻视私法C简洁灵活实用有效 D忽视私有财产保护答案 A解析 材料说明古罗马法律重视形式,程序比较繁琐,故 A 项正确;公法指国家政治层面的法律,私法是指处理私人之间尤其是贸易纠纷的法律,材料中的口头契约应该属于私法范畴,故 B 项错误;简洁灵活实用有效材料并未体现,故 C 项错误;罗马法重视保护私有财产,故D 项错误。10德国和美国都是联邦制国家,但两种联邦有所不同。美国的各个州,更像是一个个独立的国家,自主性比较强,中央政府并不干涉各州的内部事务。德国的联邦制不像美国的那样“自由” ,中央权力更大。造成这种差别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统一或者建国的方式差别较大。在这方
10、面与美国比较,德国的突出特点是( )A采用武装斗争的形式 B各州平等联合进行C内部联合与外援结合 D由一个邦进行主导答案 D解析 美国和德国在统一或者建国的方式上都是采用了武装斗争的方式,故 A 不符合题意;B 不符合德国,因为德国统一是由普鲁士这个邦国主导进行的,故选 D 而排除 B;德国没有外援而美国是有法国作为外援的,故 C 不符合题意。111921 年,列宁强调,新经济政策是一个“要在若干年内长期实行的政策” 。1922 年,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行使社会主义“已经不是一个遥远未来” 。 “我们把社会主义拖进了日常生活” , “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 。这表明列宁(
11、)A不断丰富新经济政策的内涵B否定了经济政策的连续性C看到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D对社会主义本质有了清晰的认识答案 C解析 列宁强调“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 ,肯定了新经济政策积极作用,与其内涵无关,故 A 项错误;材料“新经济政策是一个要在若干年内长期实行的政策 ”,反映出经济政策的连续性,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列宁看到了利用新经济政策推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作用,故 C 项正确;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 项错误。121968 年和 1978 年,世界军事开支分布表5年份 北约 华约 中国 第三世界 其他1968 年 56% 25% 9% 6%
12、4%1978 年 43% 29% 10% 14% 4%此表反映了( )A第三世界国家局势动荡冲突不断B北约实力下降在冷战中处于守势C苏联改革初见成效军事实力上升D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不断加强答案 D解析 观察图表,可以发现除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势力集团之外,中国、第三世界国家逐渐崛起,军事开支占有一定比重,说明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不断加强,故 D 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必做题:本大题有 2 个题,其中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共 37 分)13(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世界贸易数据表年份 年均增长率 年份 年均增长率世界贸易额(亿美元)19131948 0.
13、5% 19901995 10%19501973 10.3% 1996 6.7%19731980 3.6% 19982001 负增长19811982 负增长 20022003 3%左右19831989 6.2% 2004 8%左右1950 年:6071973 年:5 7402003 年:91 000摘编自王晓明世界贸易史材料二 中国对外贸易历史源远流长,富有东方特色的商品和手工技术出口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明清时期曾实行“海禁”政策,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发生了巨大变化。1843年至 1895 年,进口由 18 400 千两增加至 171 697 千两;出口也由 25 460 千两增加至 143
14、 293 千两。进口以消费资料为主,占 70%至 80%以上;出口以农矿原料及手工业品为主,占80%。1863 年,赫德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改革海关建制,提高了关务行政效率。洋务运动时期,王韬等人提出“商战”和“翼护”外贸利权的思想。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先后设立外务部和商部,并陆续派遣领事分驻各国,经办对外贸易有关事务20 世纪上半叶,中国政局动荡,战乱不断,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加速与世界经济的融合。中国对外贸易额 1978 年为 206 亿美元,2016 年达到 3.685 万亿美元。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形势变化,中国外贸压力趋紧。据商务部统计,我国已连
15、续621 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 10 年成为全球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摘编自廖良辉对外贸易研究等(1)根据材料一,指出 20 世纪以来世界贸易发展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2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并就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反倾销调查提出合理化建议。(13 分)答案 (1)发展趋势:波动、增长。波动原因:周期性经济(金融)危机;两次世界大战;贸易保护主义时有抬头。增长迅速原因:世界经济高速增长;现代科技革命的推动;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国际经济协调机制(世界经济体系化)的促进;跨国公司的发展;发展中国家的崛
16、起;冷战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等。(2)特点:海禁政策被打破,贸易主权沦丧;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贸易地位由出超变为入超;外贸管理体制和贸易思想逐渐近代化。建议:充分利用世贸规则维护权益,争取国际经济秩序的话语权,推进贸易自由化;自主创新,加快供给侧改革和经济结构转型以增强商品竞争力;建设“一带一路” ,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发国内市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14(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葛金芳在经济史研究方法论示要一文中指出人类生产力的演进方向就是人类的劳动手段,从开始的手工劳动,使用木石工具,然后变成铜器、铁器,再变成耕犁,然后变成
17、联合收割机,演进到了机器生产。她将生产力演进方向设置为横轴,以手工劳动和机器生产为正负区间,将经济体制演进方向设置为纵轴,以封闭体制和开放体制为正负区间,分为四种经济形态。如图所示: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生产力与经济体制”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12 分)(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 示例: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经济体制的进步。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犁牛耕的使用,井田制被破坏,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逐渐形成了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古代自然经济具有手工劳动、封闭体制等特点。可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体制也需相应调整,与之匹配。7
18、(选做题:本大题有 3 个题,每题 15 分,从中任选一题)15(15 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西汉建立初年,汉文帝、汉景帝重视总结秦朝灭亡教训,认为继续沿用这四种残害肢体的肉刑(黥刑、劓刑、斩左趾、斩右趾),不利于政权的稳固,开始考虑改革肉刑。汉文帝十三年(公元前 167 年),齐太仓令获罪当施黥刑,其小女儿缇萦上书请求将自己没官为奴,并指出肉刑一旦受之, “虽后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 。汉文帝为缇萦的孝心感动,遂下诏说:“刑至断肢体,刻肌肤,终生不息” ,是“不德” ,遂下令废除肉刑,着手改革刑制。具体有:“黥刑”改为“髡钳城旦舂(去发颈部系铁圈服苦役五年)” ;“劓刑”改为“笞三百
19、” ;“斩左趾”改为“笞五百” ;“斩右趾”改为死刑“弃市” 。但是这些改革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斩右趾”改为弃市,扩大了死刑范围,以笞代替劓刑、斩左趾,结果受刑者“率多死” 。随后,汉景帝在公元前 156 年和公元前 144 年又两次下诏减少笞数使得刑制改革向前迈了一大步。不过此种刑罚制度的弊端在于只留下最上的死刑和底部的笞刑由此造成对犯罪事实的量刑困难。摘编自田琳西汉初年的刑制改革(1)根据材料,指出西汉初年刑制改革的中心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原因。(7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汉初年刑制改革的历史影响。(8 分)答案 (1)措施:废除肉刑,代之以死刑和笞刑。原因:缇萦
20、上书的直接影响;总结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汉初恢复经济和发展生产的需要(为农业生产保存劳动力);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巩固统治;儒家“以礼入刑”思想的影响。(2)影响:使刑罚手段由野蛮残酷变得相对文明,为建立封建刑罚制度奠定了基础;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为经济恢复奠定了基础;但是仍带有一定的缺陷和局限性。16(15 分)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1938 年美国官员们“对中日战争看法开始转变,认为这场冲突不能被看作中日两国间事件” 。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从 6 月起就致力于对华贷款,他一再向罗斯福说明:美国只需一艘战列舰代价,就可维持中国抗战;如果中国停止抗战,美国就需用更多的钱建设海
21、军。而且,目前只有苏联大规模援助中国,这有利于共产主义的发展与苏联对中国的控制。此外向中国提供贷款,让中国购买美国汽车与石油,这有利于美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罗斯福最终于 1938 年 11 月 30 日批准了对中国 2 500 万美元桐油贷款。在美国影响下,英国也宣布对华贷款 50 万英镑,随后又决定贷款 500 万英镑。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批准向中国提供贷款的原因。(7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斯福批准向中国提供贷款的影响。(8 分)答案 (1)原因:日本侵华损害了美国的在华利益;扩大对华贸易与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抵制战后
22、苏联在中国的影响;确保战后美国的全球利益。8(2)影响:增强了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和勇气;激化了美日矛盾,刺激日本进一步铤而走险;推动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17(15 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章太炎是一位国学大师,最大建树是对中国古代整体历史、文化进行广大而深刻的诠释。章太炎也是一位革命家,而且是有学问的革命家,他用革命的观点去解释许多事物,如强烈的种族与反专制的观点即是他思想中常见的两个主轴。许多人因为章太炎是“国粹派” ,又看到他文章中的古色古调,便误以为他反对西学,这是一个极大的误会。章氏受西学的影响超过我们的想象,譬如斯宾塞学说对他的影响相当大。章太炎强调“国学”不等于
23、“儒学” ,他提倡的“国粹”或“国学” ,是指在君权时代中不得志的经师之学、是与“湛心利禄”的官僚士大夫相敌对的抱残守缺者之学、是与历史上当权派不合作之学、是批评历史上的专制政治及它的思想文化基础的学说章太炎非常强调所有个体之间的平等,以“齐民”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重整传统。王汎森章太炎的思想(1)根据材料,概括章太炎思想的特点。(7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章太炎思想产生的原因。(8 分)答案 (1)特点:用革命的观点解释事物(受革命观点的影响);思想的主轴是种族和反专制的观点;深受西学影响;强调“国学”不等于“儒学” ,是一个“平民”的、 “个体”的、“自性”的、 “在野”的文化传统;平等思想,以“齐民”的角度看传统。(2)原因:清王朝政治腐败;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西学东渐;章太炎的忧国忧民意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