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851.50KB ,
资源ID:1138300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13830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人口与城市提升卷.doc)为本站会员(orderah29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人口与城市提升卷.doc

1、1专题六 人口与城市提升卷时间:50 分钟 满分:90 分第卷(选择题 共 44 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2017皖东联考)读某市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及年龄构成统计图,完成 12 题。1下列关于该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014 岁人口比例 19531964 年递减B014 岁人口比例 20002010 年增加较慢C1564 岁人口比例 19641982 年增加较快D65 岁及以上人口比例 20002010 年增加最快2未来一段时间内,该市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增长过快 B劳动力不足C文化素

2、质偏低 D人口老龄化(2017陇西联考)读韩国 19802005 年不同年龄段生育率变化图,完成 34 题。3此期间该国( )2A各年龄段生育率均呈下降趋势 B人口自然增长加快C生育高峰年龄段发生明显变化 D有推迟生育的趋势4该国生育率变化将导致( )A总人口数量减少 B青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下降C老年人口数量减少 D人口迁移数量增加(2017江苏卷)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 65 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读图完成 56 题。5城乡 65 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 )A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B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C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D东北地区

3、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6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迁移C人口死亡率 D人口密度(2017成都二诊)读某市某区的昼夜人口变化示意图,完成 79 题。7卧城指大城市周围承担居住职能的卫星城。该市卧城位于该区的( )A东部 B东南部 C北部 D西南部38下列对图中四处功能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A处为高新产业区B处为休闲娱乐区C处为中心商务区D处为商住混合区9如果该城市居住区布局合理,该地盛行风可能是( )东南风 西北风 西南风 东北风A B C D(2017湖北四校联考)读 18802010 年东京、伦敦和纽约城市人口规模变化情况示意图,完

4、成 1011 题。1020 世纪六七十年代( )A伦敦郊外、乡村和小城镇商店、学校等配套服务设施趋于完备B东京市人口主要向城市远郊迁移,城市规模扩大C东京市三次产业呈现明显的“二三一”模式D伦敦、纽约城市用地规模已经明显缩小11目前,东京、伦敦和纽约三市( )A城市“空心化”现象严重B城市环境问题突出C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D制造业向市区回迁第卷(非选择题 共 46 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计 46 分)12(2017茂名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 分)人口压力指数指一个区域现有人口数量与经济人口容量之比,当人口压力指数小于 14时人口容量相对富裕,说明该

5、地区相对人口压力不大,还有一定人口扩容余地。下图是我国某年各省级行政区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港澳台资料暂缺)。(1)据图分析我国综合人口压力指数的空间分布规律。(6 分)(2)上述分布规律与我国的人口密度规律呈现出什么关系?(4 分)(3)以上现象说明我们应如何评价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是否合理?(12 分)13(2017茂名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4 分)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流域下游,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是与该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分不开的。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城市规划图(20092020 年)。5(1)简述珠江

6、三角洲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标志。(8 分)(2)试描述珠江三角洲在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8 分)(3)试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人口增加的主要方式及原因。(8 分)6专题六 人口与城市提升卷1C 读图中 014 岁人口比例折线可知,014 岁人口比例 19531964 年呈上升趋势,20002010 年呈下降趋势;19641982 年,014 岁人口比例迅速下降,老年人口比例变化不大,说明 1564 岁人口比例增加较快;由图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折线曲线可知,在 20002010 年增加速度小于 19902000 年。2D 该市在 2010 年人口总数接近 900 万,总量大,且劳

7、动力人口比重大,劳动力充足,青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小,人口增长速度呈下降趋势,统计数据中没有关于文化素质的数据,按一般发展规律,城市人口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在 2010 年该市老年人口比重已经接近 10%,未来一段时间内,老龄化问题会加重。3D 根据图中曲线可知,2529 岁,3034 岁年龄段生育率呈波状变化趋势。人口生育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故人口自然增长在减慢。各个时段生育高峰年龄段仍主要出现在2529 岁之间,没有明显变化。2005 年生育高峰年龄段在 3034 岁的百分比增加,说明有推迟生育的趋势。4B 总人口数量变化由自然增长率决定,生育率影响出生率,图中生育率下降,说明自然增长率下降,说明

8、人口增长变慢,青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在下降,老年人口比重在增加,但总人口变化还要考虑死亡率。生育率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不明显。5A 上海、北京、天津是东部地区的超大城市,是城镇老年人口比重最高的地区。故 A 项正确。河南、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中部省区城镇老年人口比例在 4%以下,比例较低。广东经济发达,其农村和城镇老年人口的比例都不高,还未进入老龄化阶段。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辽宁的农村老年人口比例小于城镇,因而城镇老龄化现象更明显。故 B、C、D 项错误。6B 贵州、湖南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大量农村青壮年到东部经济发达的城市务工、经商,导致农村老年人口比例高。7A 昼夜人

9、口变化反映的是城市人们空间活动的变化。卧城的人口应该是昼少夜多,因为白天去上班,晚上回家休息。图中卧城应在处,位于东部。8D 处人口昼夜均少,说明人口分布、流动小,应是郊区;处人口昼多夜少,应是人们工作区(比如工厂);处为卧城(如上题所述);处人口昼夜均多,应是商住混7合区,白天来购物,晚上要睡觉。9D 在城市功能区布局时,风向对功能区布局影响较大。为了改善居住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对住宅区的影响,住宅区一般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上风向地带。据上题解析可知,以住宅为主,中也有住宅区,因此当地盛行风可能为东北风或东南风。10A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伦敦城市人口减少,处于逆城市化阶段,城市人口向配套设施趋

10、于完备的郊外、乡村和小城镇迁移,但城市用地规模并未缩小;东京城市人口快速增加,人口要向城区迁移,产业结构早已转变到“三二一”模式。11C 目前,东京、伦敦和纽约三城市人口增加,处于逆城市化后的再城市化阶段,城市“空心化”现象减轻,说明城市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城市化成熟阶段,制造业日益衰退,第三产业迅速扩张,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12(1)由东向西逐渐增大(由西向东逐渐递减)。(6 分)(2)相反(负相关、相背离等)。(4 分)(3)评价一个地区合理人口容量应考虑该地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是否相互协调,而不是绝对的人口数量和分布。(12 分)13(1)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非农业人口数量快速增长;城镇数量和用地规模快速扩张。(8 分)(2)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数量大增;农业用地数量减少。(8 分)(3)人口迁移。加工制造业等迅速发展,促进了餐饮、娱乐、运输等服务业的发展,这些非农业产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以及较高的收入和优越的生活条件,吸引了来自外地的大量务工人员向珠江三角洲聚集。(8 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