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专题 人口迁移【知识精析】一、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因素 影响 举例气候通过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而对人口迁移产生影响美国老年人口由东北部“冷冻地带”向西部、南部“阳光地带”迁移水其分布及变化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塔里木盆地中绿洲地区的人口移动土壤通过影响农业生产发展而对人口迁移产生影响农业社会人们为寻找新土地而迁移矿产资源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发生人口迁移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由于矿产资源开采而吸引人口移入自然灾害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后,饥荒或生态恶化迫使人们“背井离乡”西非的环境难民(2)社会经济因素因素 影响 举例经济发展水平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更高
2、的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孔雀东南飞”体现了人口向东南沿海的集中迁移经济因素(主导)交通通信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减小了迁移难度近几个世纪以来人口迁移高潮文化教育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和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大学生的求学、 “科技移民”婚姻家庭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口迁移起着重要的作用军人家属的从军社会因素宗教 宗教信仰不同,导致大规模人 印巴分治时期,两国间的人口2口迁移 迁移;二战后,犹太人从欧洲迁入巴勒斯坦地区(3)政治因素因素 影响 事例国家政策决定人口迁移能否正常、合理进行 “上山下乡” 、三峡移民战争造成人们无家可归,流落到邻近的国家
3、阿富汗难民涌向巴基斯坦;我国历史上人口重心的南移政治变化政治独立;国家解体“二战”后东欧一些国家重新划定国界,人口互相迁入、迁出【方法技巧】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方法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1)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但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2)重具体: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其原因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
4、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二、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和拉力因素分析满分术语分析要素推力 拉力气候 环境污染 气候宜人水 水资源短缺 水源丰富土壤(土地) 人多地少;土地退化 地广人稀;土壤肥沃矿产 资源枯竭 资源丰富经济 经济水平低;产业衰落经济水平高;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交通 距离近;交通便利社会教育水平低;生活条件差,宗教迫害文化教育水平高;理想的生活条件3政治 战乱 社会环境稳定【知识拓展】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与人口迁移(流动)的影响因素相近,只是思考角度不同。地形对人口分布影响较大,通过影响交通间接地影响
5、人口迁移(流动)。三、人口迁移的分析思路1宏观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一般思路(1)不同阶段、不同区域、不同人群人口迁移的成因分析:差异 主要影响因素时间差异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小,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地域差异 由经济落后地区迁入到经济发达地区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年龄差异青壮年人口迁移主要是经济因素或婚姻因素;老年人口迁移可能是家庭因素或环境因素;青少年人口迁移最可能是家庭因素或教育因素性别差异男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重工业发达,以第二产业为主;女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轻工业发达,以第三产业的服务业为主文化差异学历水平较高的人口迁入区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学历水平较低
6、的人口迁入区一般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较多(2)工业化、城市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城市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心,第二、三产业发达,城市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农村人口的迁移。(3)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高端技术人才的迁入,加快了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也发生了变化。2微观评价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某具体案例中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应辩证地分析,注意以下原则:由主要因素到次要因素;具体
7、问题具体分析。同样是老年人口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4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只有一个,这要求针对材料中的信息,对众多影响因素进行筛选,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即为决定性因素。如三峡库区居民外迁的决定性因素是工程建设;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因素;地震区灾民搬至异地的决定性因素是自然灾害;三江源牧民迁入城镇的主导性因素是生态环境因素。四、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主要体现在对人口迁出地、迁入地、城市化和就业结构的影响上。1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影
8、响 迁入地 迁出地有利提供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强了与外界社会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出可以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不利大量人口迁入,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对住房、交通、卫生、教育、社会秩序、城市环境等产生巨大压力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有何影响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
9、郊区城市化的进程。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方法技巧】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5(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影响和对迁入地影响。(3)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影响。(4)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五、我国“农民工现象”的特点及成因项 目 内 容迁移规模 人口迁移日趋活跃,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并有逐年上升趋势总特点 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的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主要迁出
10、地 四川、广西、安徽等省区方 向主要迁入地 广东、上海、北京等主要方式 以自发流动为主主要目的 务工和经商主要原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别;国家推出允许农民进城的一系列政策【高考例析】(新课标 I 卷)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图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A 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 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 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 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2该直辖市是( )
11、A 北京市 B 天津市 C 上海市 D 重庆市1C 首先弄清楚概念。据材料可知,户籍人口是指具有该行政区域户籍的人,包括实际在住和流出的;常住人口是指一个行政区域内实际居住的人口,既包括有户籍且实际在住的,也包括无户籍但实际在住的,即“外来人口” 。据图可知,该直辖市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说明外来务工人员少于外出务工人员,A 错;6材料信息无法推断老年人口变化,B 错;由图可知,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差距略有缩小,说明人口迁出回落,劳动力需求数量有所增加, C 对;图中只给了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都涉及到人口机械增长,故无法判断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D 错。故选 C。2D 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
12、辖市均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为人口的迁入区,常住人口数量大于户籍人口数量,而重庆市为人口迁出区,户籍人口数量大于常住人口数量。故选 D。【点睛】解答该题首先弄清楚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概念,这考查了考生平时知识积累的能力,另外,考生还要仔细读图,首先图上第一个信息是:该地的户籍人口比常住人口多;第二个信息是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差距略微缩小(这一点考生不易发现,就很容易误选) 。根据第一个信息可以得出该地外来务工人口少于外出务工人口;根据第二个信息可以得出该市人口迁出回落,即该市劳动力需求增加。【素养提升】一、选择题(2018 届高三全国(新课标区)金优试卷模拟(三)冲刺卷)下图为百度地图记录
13、下的 2015 年春运期间人口流动数量前五位省份(直辖市)人口流动状况,五省市地域相邻省贡献了主要流动人口。据此回答13 题。1春节前后人口流动方向与图示相反的是A 安徽、河北、广西 B 湖南、江西、陕西C 湖北、河南、宁夏 D 四川、河南、西藏2五省市净流入人口波峰波谷出现时间不同的影响因素是A 来源地远近 B 交通通达度 C 职业构成 D 年龄结构3能有效降低五省市春运期间人口流动强度的措施是A 东部地区完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 B 东部地区加快进行高速铁路建设C 中西部地区大力发展节日旅游业 D 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加工制造业1A 影响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春节期间,人口由图示省市移出
14、进入相邻省区,据此选择7与图示省市相邻的较为落后的省区即可,据此选 A。2C 五省市净流入人口均来自周边地区,交通通达度相当,排除 A、B。年龄结构不会对波峰波谷出现时间造成影响,职业不同,要求不同,会影响到开工时间,进而影响到波峰波谷的时间,据此选 C。3D 东部地区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已经相对完善,A 错;东部地区高速铁路建设会舒缓交通压力,但不会降低人口流动数量,B 错;中西部地区大力发展节日旅游业会拉动节日经济但不会改变春运现状,C 错;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加工制造业,会缩小东中西的经济差距,从本源上减少人口流动规模,D 对。【点睛】经济因素是现代人口流动的最主要因素,只有缩小地区经济差距实
15、现全民富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口大规模流动的现状。(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 2018 届高三 5 月)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煤体称为“城归” 。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 450 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齐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 46 题4 “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B 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C 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 D 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5 “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
16、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A 技能与素质的提升 B 年龄构成的年轻化C 数量的大幅度提高 D 性别结构的均衡化6 “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A 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 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C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D 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4D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 “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C 对。城市产业未饱和,经济效益仍增长,A 错。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乡村土地大面积的撂荒不是主要原因,B、D 错。5A “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
17、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技能与素质的提升,D对。与性别结构的均衡化、年龄构成的年轻化无关,A、B 错。人口数量的提高不表示技能、素质的提升,C 错。86B “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B 对。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是经济、环境效益,A 错。不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C 错。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是经济效益,D 错。(安徽省淮北市 2018 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春运是中国春节前后发生的一种由大规模人口流动导致的高交通运输压力现象,这种具有显著规律性、高度集体性的社会行为的形成,与我国转型期的社会结构及独特的文化背景密
18、切相关。读“2015 年我国某两相邻省区春节前后流动人口统计图” ,完成 79 题。7M、N 曲线所表示的省区分别可能是A 江苏 安徽 B 河南 北京 C 广西 广东 D 新疆 青海8影响 N 省区 2 月 23 日之前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A 经济 B 宗教 C 文化 D 婚姻9为缓解春运交通压力,下列措施可行的是合理规划春节休假时间,错峰出行 加强宣传,改变传统的文化习惯重点发展大中城市,吸引人口迁入 加强交通建设,合理布局交通网A B C D 7C 根据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可知,经济越发达的城市,人口迁移的数量越多,读图分析可知,N 城市的人口迁移量大于 M 城市,说明 N 城市的经济发展水
19、平高于 M 城市,而且从图中可以看出 M 城市,在春节之前以人口迁出为主,春节之后以人口迁出为主;M 城市在春节前以人口的迁入为主,春节之后以人口的迁出为主,由此判断 C 项城市符合题意,故答案选 C 项。8C N 城市的人口在 2 月 23 日之前以迁出为主,主要是由于在春节前,人们为了回家团聚,从而有由工地返回老家,因此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为文化,故答案选 C 项。9D 为了缓解春运交通压力,我们需要合理规划春节休假时间,错峰出行,其次可以合理规划城市,加强交通建设,合理布局交通网,因此正确,故答案选 D 项。9(2017 江苏地理卷)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 65 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
20、总人口比重图” 。读图回答 1011 题。10城乡 65 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 )A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 B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C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11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迁移 C人口死亡率 D人口密度10A 读图可知,城镇 65 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在上海、北京和天津三个直辖市最高,说明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11B 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由于中青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老人多留守农村,则可知人口迁移是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
21、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名师点睛】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 10%,或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 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2016全国丙卷)与 2014 年相比,2015 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 10.41 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 万人,这是近 20 年首
22、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 1213 题。12.导致 2015 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1013.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服务设施齐全 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适宜就业机会多 生态环境较好A BC D12.A 目前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吸引大量外来人口迁入,但 2015 年
23、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说明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对劳动力需求减少,A 项正确;食品价格大增、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加重都不是影响外来人口迁入的主导因素,B、C、D 项错误。13.C 与上海市相比,周边中小城市的服务设施较差,且生态环境目前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因此说法错误;周边中小城市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就会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人口的大量迁入,因此说法正确。故选 C 项。(2016浙江高考)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 2 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完成 1415 题。14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
24、联 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城乡间人口流动 农业专业化发展 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A BC D15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14.D 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扩大了劳动力的需求,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而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又为农业专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题中三者关系排序正确的是,故选项 D 正确。15.C 人口的合理流动,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选项 A 错误。当前影响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即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
25、平衡,选项 B 错误。区域协调发展会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从而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选项 C 正确。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不能改变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会提高城市化水平,选项 D 错误。(2017东北三省四市联考)人口净迁移率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下图示意我国 2012 年省际人口净迁移率与城市化率线性关系。读图,回答 1617 题。1116据图可知( )A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净迁移率呈正相关B人口迁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口流入区和流出区的城市化水平C北京迁入人口数量最多是因为北京经济最发达D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贵州人口迁出率最高17关于黑
26、龙江人口净迁移率和城市化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净迁移率低主要是受经济因素的影响B人口净迁移率低主要是受气候因素的影响C城市化水平较高主要是因为黑龙江地广人稀,人口数量少D城市化水平较高主要是因为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16.B 由图可知西藏人口净迁移率为正值,但城市化水平很低,黑龙江省人口净迁移率为负值,城市化水平较高,所以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净迁移率不呈正相关,故排除选项 A;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应该位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故排除选项 C;贵州人口迁出率高,主要是由于经济较为落后,故排除选项 D;城市经济较为发达,是我国的主要人口流入区,人口流入导致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化水平增加,而人口流出
27、区主要为农村,人口流出增加,农村人口减少,城市人口比重相对增加,即城市化水平增加,故选项 B正确。17.A 资源开发、工业发展是促进黑龙江省早期城市化发展和现在城市化水平较高的重要原因,故排除选项 C、D;2012 年前后,黑龙江省等东北老工业区,由于矿产资源枯竭、技术水平落后等原因导致传统工业衰落,经济发展水平低下,人口迁出大于迁入,即人口净迁移率低,故选项 A 正确。省际人口迁移往往是双向流动,既有迁出,也有迁入,净迁入人数是迁入人数与迁出人数之差。净迁入人数与迁移人数之比称为人口迁移强度系数。下图示意 20002010 年我国省际人口迁移强度系数与净迁入人数。读图回答 1819 题。12
28、18关于我国人口迁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上海是我国净迁入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B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的人口主要从经济落后地区迁往经济发达地区C安徽人口主要迁往珠三角地区D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迁出人口数量较大19关于图中人口迁移产生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加快了北京、上海等城市的老龄化速度B促进了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第一产业的发展C使安徽、四川等省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增多D减轻了广东、浙江等沿海省市的环境压力18.B 广东人口迁移强度系数略小于上海,但因人口基数大,人口净迁入量明显大于上海;安徽距离江苏、上海、浙江较近,人口主要迁往长三角地区;西部地区的新疆因地广人稀,且近年经济发展较快
29、,劳动力不足,是人口净迁入地区,西藏、青海等省区地广人稀,劳动力不足,人口迁出量较小。选 B。19.C 外迁人口以劳动年龄人口为主,因此迁入人口较多的地区因劳动年龄人口的迁入,老龄人口的比重降低,老龄化速度放慢;外迁人口到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从事第二、三产业,促进了这些地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由于劳动年龄人口的外迁,人口迁出地区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增多;广东、浙江等沿海省市因大量人口的迁入,环境压力加重。(2017东北调研)读“北京市人口发展数据图”(单位:万人),回答 2021 题。1320据图可知 20112014 年北京市( )A常住人口增速远小于常住外来人口增速B2013 年
30、以后城市中心逐渐衰落C常住外来人口与常住人口协调发展D2013 年后常住外来人口减少21北京常住外来人口增速减小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增速回调B受叶落归根传统思想的影响C北京环境污染严重D受到当地人们的歧视20.A 读图可知,常住人口的增速远小于常住外来人口的增速,A 正确;2013 年以后人口增速变小,但是常住人口仍在增加,城市中心没有衰落,B、D 错;由图可知,常住人口与常住外来人口发展不协调,如果发展协调。两者的增速曲线应该是平行的,C 错。21.A 目前,我国经济处于中期换挡阶段,经济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人口迁移动力减弱;常住外来人口增速减小与传统思想和人口歧视关系不大;近年来北京城市
31、环境在好转。(2017 江苏地理卷)据微信大数据分析,2017 年春节期间,全国微信红包收发总量突破 460 亿个。下图为“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前五位省份分布图” 。读图回答 2223 题。22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最大的是( )A京冀 B闽川 C桂黔 D粤湘23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分布状况反映了地理( )A要素综合性 B环境复杂性 C空间邻近性 D条件相似性22D 根据图中提示,箭头方向表示红包流向,粗细表示红包流量大小,广东流向湖南的箭头最大,所以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最大的是粤一湘。1423C 从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前五位省份分布可知,前四位的都是发生在相邻省份,相邻省份人口流量大,红包单向流量量也大
32、,所以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分布状况反映了地理空间邻近性,与要素、环境和条件等因素没有多大关系。 二、综合题242016江苏地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材料二 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2015 年来此过冬养老人数近10 万,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材料三 下图为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下表为攀枝花气温、降水资料。月份 1 2 3 4 5 6月均温/13.6 16.8 21.0 24.4 25.8 26.3降水量/mm
33、4.2 3.5 10.0 11.7 45.4 133.41月份 7 8 9 10 11 12 全年月均温/25.2 24.7 22.4 20.2 16.1 12.8 20.8降水量/mm207. 210.0 140.9 61.2 20.5 1.5 849.4(1)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有利气候条件是_、_;此外,其他地理原因有_、_、_。15(2)大量外来人口对攀枝花“阳光花城”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_。【解析】第(1)题,攀枝花地处四川盆地,结合气温、降水资料知,该地冬季气温较高,晴天多,光照充足。另外,攀枝花交通发达,铁路、公路、水运、航空齐备;地处西南,自然环境好,旅游资源丰富,
34、旅游业发达。第(2)题,注意题干要求“积极意义” ,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分析。【答案】(1)冬季气温较高 晴天多,光照充足 交通便利 环境优美 旅游资源丰富(2)促进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当地的消费,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促进多元文化交流。25 (2018 年新课标高三模拟押题卷(三)文综地理试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17 年 01 月 31 日,平时寂静的陕西省渭河平原东部渭南一个村庄随着春节到来一下子热闹非凡,回家团聚,走亲访友的人和车你来我往。就在这喜庆的景象中,村子内部随处可见残垣断壁、荒
35、草丛生、多年无人居住的老房子,而在村庄的外围则有一排排新近盖起来的楼房。以下信息为该市统计局对该村庄附近 22个行政村基本情况调查统计:本次调查的 22 个行政村总户数 19021 户,其中举家外出户数 1082 户,占总户数的比重为 5.7%;在村内有房屋的户数 18315 户,闲置房屋户数 894 户,占房屋总数的 4.9%,其中闲置房屋质量较好的 405 户,占闲置房屋总数的 45.3%,闲置房屋质量较差的 379 户,占闲置房屋总数的 42.4%,质量极差已无法居住的 110户,占闲置房屋总数的 12.3%;此外,闲置房屋中闲置两年以上(含两年)的 570 户,占闲置房屋总数的63,8
36、%。(1)推测该村形成“空心化”的主要原因。(2)为调查该村“空心化”状况,请你为从村内搬迁到该村西北部外缘新建房居民设置调查内容。(3)分析该村形成“空心化”的不利影响。(4)请你为该村摆脱“空心化”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1)在农村建设上,由于村庄规划严重滞后、村内基础设施落后,公共设施缺乏,新建住宅的占地面积比传统农宅大等原因,导致新建住宅大部分都集中在村庄外围,而村庄内却存在大量的空闲宅基地和闲置土地,形成土地利用“空心化”状况;在经济上,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造成城乡收入差异增大;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促使大量农村青壮年涌入城市并长期居住在城币,使
37、得留在农村的人口以老年人和少年儿重为主,形成农村人口“空心化”状况 (2)您是什么时候建的新房?您建新房的土地原来是什么土地利用类型?是什么原因导致您从村内搬迁到村外的16呢?您是否认为村内部旧宅的闲置是对土地资源的一种浪费?您认为如何才能够把闲置的老毛基地充分利用起来?(任答其中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升) (3)村内闲置旧宅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严重;村内旧房大都破旧不堪,年久失修,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村内环境卫生的“胜、乱,差” ,严重影响少数居住在村内部居民的居住环境和身心健康;村内废弃宅基地多年未用,后代会因为旧宅地界模糊而引发潜伏矛盾纠纷;随着该村大量青壮年人口外迁,影响了该村养
38、老、治安等问题严重;由于村落面积扩大、居住分散,增加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农村劳动力外迁导致人力资源匮乏,延缓了该村经济的发展(任答其中三点即可,其他言之合理即可酌情给分) (4)广泛宣传“空心化”的不利影响,提高村民思想认识:在尊重民意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与村容村貌改造,道路交通建设相衔接,制定科学完整的村庄建设规划并严格执行;健全宅基地审批制度,制止违法乱建;激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吸引人工回流,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任答其中三点即可,其他言之合理即可酌情给分)【解析】 (1) “空心化”表现为房屋的闲置空心和人口的空心,这与城乡间巨大的收入差距导致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甚至入城落户有关,也与旧村
39、落落后的建筑样式及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有关。(2)为调查该村“空心化”状况,可以抽样调查,如对从村内搬迁到该村西北部外缘新建房居民进行调查,可以从搬迁时间、搬迁原因、旧房状况、旧房的再利用等方面调查。(3)该村形成“空心化” ,会导致土地资源浪费严重;旧房有安全隐患且旧房环境卫生影响村内居民的居住环境和身心健康、可能还会对后代造成财产分割纠纷;大量青壮年人口外迁,影响了该村的养老、治安、经济发展难度;分散的村落增加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难度等。(4)该村摆脱“空心化”必须从村民思想认识、村貌改造建设相衔接,制定科学规划并严格执行;健全宅基地审批制度;激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等。【点睛】本题关键点在于认清空心化包含村落房屋的闲置及人口的空化现象,这与城乡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有关,该现象对农村经济、社会都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要统筹规划、振兴农村经济。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