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108KB ,
资源ID:1138499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13849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为本站会员(ownview25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

1、1第 1 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对地表形态塑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我们称之为地质作用。根据能量来源的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一、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热量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2.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1)地壳运动:运动形式:a.水平运动:造成岩层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b.垂直运动:造成岩层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两种方向同时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过程缓慢,不易察觉,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2)岩浆活动:形式:

2、主要有岩浆喷出(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两种形式只有喷出地表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可以瞬间改变地表形态,但作用微弱。而喷出岩又分为裂隙式(线状)喷发或中心管道式(点状)喷发。(3)变质作用:发生在地壳深处(高温高压)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3.影响: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二、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一)能量太阳辐射能(二)作用力:风、流水、冰川、生物等(三)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1.风化:风化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温度、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进行分解,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实质是“大块变成小块”注意:风化不过多与风联系,风化之后的产物我们称之

3、为风化壳,土壤是在风化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2的。从地表风化壳厚度来看,温度高,水分多,植物茂密的地区风化壳厚度最大。在干燥的环境中,以物理风化为主;在湿润的环境中,以化学风化为主,物理风化主要受温度变化影响;化学风化受温度和水分变化影响都较大。2. 侵蚀: 风化物被带走,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依据作用主体的不同分为:(1)流水侵蚀、溶蚀: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侵蚀使谷地、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 “石漠化”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

4、,地表水易渗漏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等)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2)风力侵蚀: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3)冰川侵蚀: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 “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4)海浪侵蚀:海浪侵蚀形成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等海蚀地貌滨海地带3. 搬运:搬运作用是一个过程,并不会产生地貌类型。4. 堆积:当风力、流水等外力作用减弱时,被搬运的物体逐渐堆积。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3冰川堆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

5、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流水堆积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河漫滩平原(中下游)出山口处、河流的中下游、河口(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风力堆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沙丘、黄土高原的黄土)海浪堆积 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具有明显的分选性)滨海地带(四)影响: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一)三类岩石的认识1.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生成;分为:花岗岩(侵入岩),坚硬致密;玄武岩(喷出岩),常有气孔。2. 沉积岩:外力作用生成,沉积物在固结成岩的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如石灰

6、岩/砂岩/页岩,特征:有明显层理,可能含有化石。3. 变质岩: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变质生成;如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二)掌握三大岩石的转化1.理清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图上箭头的方向4(1)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岩浆指向外的箭头一定指向岩浆岩。(2)岩浆岩和变质岩能转化成沉积岩,岩浆岩和沉积岩能转化成变质岩。(3)沉积岩和变质岩均不能转化成岩浆岩。(三)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变式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变式图一般可以发生变化的地方主要在两处:1.岩浆岩可以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2.成为沉积岩可以先变为沉积物,再经过固结成岩环节得到沉积岩。四、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1.沉积岩:位置越靠下,岩层越老;2.看

7、断层:断层形成晚于被断裂的岩层;3.看岩浆岩:岩浆岩(侵入岩和喷出岩)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4.看变质岩:变质岩受岩浆岩影响而形成,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5.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6.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57.若出现大面积成层岩石(堆积作用形成岩层) ,说明地壳处于下沉运动中。若上覆岩层发生侵蚀(岩层被侵蚀) ,说明地壳处于上升运动中。记住:岩层上升会被侵蚀,岩层下沉会被堆积。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