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1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第 3、4 课时)一、教与学目标:1、让学生能说出有理数减法法则,并能在具体问题中加以应用。2、能归纳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辨认出省略加号前后的形式,并能利用运算律使运算简便。3、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4、通过加法运算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二、教与学重点难点:1、本节重点在于让学生能叙述出有理数减法法则,并能熟练应用法则进行减法运算。2、本节难点在于让学生能熟练进行加减法混合运算,并能体会转化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作用。三、教与学方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强调,学生要通过多练习来发现自己在运算中存在
2、的不足。四、教与学过程:(一) 、情境导入: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六年级的小明和家人正在收看天气预报,听到预报员阿姨预报泰安市未来 24 小时的最高气温为 15,最低气温为零下 8,小明的妈妈向小明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能计算出未来 24 小时泰安的最大温差是多少吗?小明仔细思考后,感觉自己学习的知识还不够,无法用已有知识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就把这个问题一直都装在心理。今年升入七年级后,小明学习了正负数,它发现这个问题可以用算式 )8(15来计算,但他发现目前他还无法计算这个式子的结果,同学们,你们能帮小明计算一下吗?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索一下这个算式的计算方法。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到
3、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形成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即便暂个性化修改:2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定会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解决。(二) 、探究新知:1、问题导读:(1)计算下列两个算式,并加以比较,思考下面的问题。 _)3(8, _)3(8 上面两式的计算结果相同,即 )3(8)(上式中,+3 与此-3 有什么关系?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吗?与同伴交流一下。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主动发现规律,进而加深对减法法则的理解。(2)利用这一法则,我们就能够把所有的减法问题转化为加法问题,再利用加法法则进行运算,下
4、面回忆一下加法法则,看能不能独立完成课本例 4 和例 52、合作交流:学生根据所学法则,进行减法运算,独立完成后,参考课本,小组讨论,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例 4、计算: )5(31; )8.5(4.32; 07例 5、某足球队在两场比赛中共输球 3 个,已知第一场输球 4个,第二场输赢情况怎样?3、精讲点拨:“减法法则”重点在于减法变加法时符号的处理,即减号变加号,必须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由此大家要体会“转化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重要性,今后我们还会经常用到这种思想。4、问题导读:利用现有知识,你能计算 )30(5)7(12吗?除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步骤1.将减法统一成( 加法
5、 )。2.写成省略加号的( 和 )的形式。3.结合( 运算律 )进行计算。注意的问题4.进行减法运算时,首先弄清减法的( 意义 )。5.将有理数减法转化为加法时,要同时改变两个符号:一是运算符号减号变为加号,二是性质符号即减数3了按照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依次运算外,你还有其他方法吗?与同学交流一下。交流后计算出上式结果。点拨:在上式中,我们可以把加减运算都统一成为加法运算,原来的算式就转化成为求几个正数或负数的和了。如上式可转化为 )30(5)7(12,由于其中的12,7,-5 ,-30 都是加数,我们约定可以把算式中的加号及括号省略不写,写成下列形式: ,此式子可读作“正 12、正 7、负 5
6、、负 30的和” ,从运算上来说,也可读作“12 加 7 减 5 减 30”。5、合作交流:还记得上节学习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吗?回忆一下。利用这两条定律,可以让我们的运算变得更加简便。大家试完成例 6 例7,小组讨论一下,看看用哪条定律可以使运算简便。例 6:把 (20)3(5)6的减法统一成加法,省略加号后,计算出结果。例 7:读出下面的版式,再进行计算: 104.852.)1(43182)(点拨:(1)在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它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2)要使运算简便,除了把正数和正数放在一块,负数和负数放在一块运算外,还可根据数字的特点进行结合,如能凑成整数或同分母的结合在一起。(三)
7、 、学以致用:1、巩固新知:(1) )7(4(2) 35.1.(3) 8)((4) 3.0变为它的( 相反数 )。6加减混合运算应结合运算律和( 运算顺序 )进行运算。当堂练习:(1)(-9)-(-13)+(-20)(2) 3+13-(-7)/6(3) (-2)-8-14-13(4) (-1)/7+8 (5) 4+(-11)-1/(-3)(6)(-17)-6-16/(-18)42、能力提升:把下列各式中的减法统一成加法,然后省略加号,再计算:(1) )10(7)25(6(2) 9.93.(四) 、达标测评:1、选择题:(1)下列各式不成立的是( )A、 65)( B、 32)(C、 33 D、
8、 65(2)一只小猴正在玩爬杆游戏,它从杆子上的某一点出发,先向上爬了 1 米,又向下爬了 1.5 米,又向上爬了 1 米,最后向下爬了 0.6 米后静止不动,那么小猴现在位置位于( )A、出发点的上方 B、出发点的下方 C、出发点上 D、不能确定2、填空题:(3)3 比 5 大_;-8 比-2 小_(4)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是 8848 米,陆上最低处是位于亚洲西部的死海湖,湖面海拔高度是-392 米,两处高度相差 米3、解答题:计算下列各式:(5) )5(10)9(15)( (6) 6.23.04(7) 178(8) 4.95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5(减法法则,加减混合运算,利用运算律可以使运算更为简便)六、作业布置:课本 52 页练习,55 页练习,55 页习题 3.1 第 7、8 题七、教学反思: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