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本节课以一个经典的实验统领全部内容,是新的课程标准中第一个一级主题“科学探究”在初一学生面前第一次较完整的显现。经典实验中蕴藏了科学的实验思想、巧妙的实验设计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挖掘其中内涵,以经典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和能力,以求初步认知科学的方法。要让学生改变过去注重知识记忆的倾向,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利用探究的思路,学会寻求多种途径方法获取知识,养成科学的精神和能力,本节课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如何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者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如何让学生描述探究过程和结论;甚至如何设计对照实验等等,都是备课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的
2、。从学生喜欢的生活中的场景、情景入手选择与学生互动的内容是处理这节课首选方案。另外,还要有意对学生进行一种精神的熏陶,即科学是人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活生生的探索过程,其中不仅能享受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还要承受挫折的痛苦、失败的悲伤,要养成不屈不挠、敢于冒险、保持好奇、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知识目标】领会“观察” 、 “实验”的基本概念;说出观察与实验常用的器材。【能力目标】尝试观察和学做实验;锻炼设计实验的一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观察和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领会“观察” 、 “实验”的基本概念【教学难点】
3、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2尝试观察和学做实验,以及简单实验的基本操作过程。 课前准备课本,教参书,多媒体课件,网络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树叶的颜色有哪些?青蛙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刚出壳的小鸡有绒毛吗?那麻雀呢?天空中看到的月亮一直都是圆的吗?树上的果实在什么时候成熟?好多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会很快说出答案,那大家又是怎么知道的呢?二、新课讲授尝试观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7 页内容,并要求其结合图片和实际生活,思考问题什么是观察和实验?生活中我们运用它们了么?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它们可以帮助科学家来获取事实和证据,也是学习生物的重要方法
4、。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7-8 页内容,同时提醒学生略读课本方框内的课外补充知识,思考问题科学观察和日常观察的不同?。教师在学生完成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总结:观察分为科学观察和日常观察,相同的是都有一定步和借助仪器,不同的是前者更为严格,并需要记录。3学做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教材第 8-9 页内容,并要求其仔细观察图片 1-7,1-8,思考问题科学实验常用的器材有哪些?实验的步骤有哪些?教师在学生完成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实验时常用的器材有试管、培养皿等;科学实验的作用就是给研究者提供数据和现象等资料,包括确定实验目的等五个部分。三、课堂小结1、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2、科学实验的一般
5、规程。二课时:【设置疑问】1、生物形形色色,看起来千差万别,但构成他们的基本单位是一样的,这个基本单位是什么?2、观察越来越小的生物或观察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要用到什么工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使用显微镜。【自主学习】要想使用显微镜,我们首先要对它的构造有一个认识,在大家的实验桌上都有一台显微镜,下面大家自己学习这部分知识,对照课本上的图片,认识各个部分,记住他们的作用。并且小组讨论完成每个人手上的练习。【检验成果】(教师指显微镜的各个部分,让学生说出它的名称,并且说明它的作用)练习中的问题你们都有答案了吗?【参考】(1)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小。4转
6、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2)转换器(3)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4)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使用平面镜时光线较弱,使用凹面镜时光线较强。4、光线依次经过了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然后进入了我们的眼睛。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光线是不是如我们的所想进入我们的视线的。【教师示范,学生动手操作】1、取镜与安放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提问】为什么要这样安放?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正对通光孔遮光器对准通光孔 一眼注视目镜 ,转动反光镜(当
7、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而光线较弱时则用凹面镜 )直到目镜内看到一个圆形的光屏。【提问】光线在进入视野时经过了哪些部件?3、放置切片标本标本正对通光孔用压片夹压住标本 下降镜筒,侧面看物镜至物镜的前端接近切片。【提问】为什么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4、观察5用眼注视目镜,反转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至物像清晰,如果物像还不够清晰,也可略调细 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5、收镜【提问】 “一竖一降两旁两后”分别是如何操作的?注意:要用专门的擦镜纸擦拭镜头。【学生自己进行观察切片】1、现在大家再回忆一遍显微镜的使用过程。现在自己重新操作一遍,要求能够看到植物切片上的细胞。(教师进行适当指导,帮助学生完成任
8、务,纠正不正确的操作)2、现在大家继续观察(1)转动转换器,使用高倍镜观察,说说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和大小是如何变化的?(2)物像的放大倍数怎么计算?(3)向上移动切片,物像向哪里移动?向左移动呢?(4)观察写有“e”字的玻片,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什么样子?【收镜】【提问】本节课你学习到了哪些内容?(显微镜的各部件名称及作用;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等)三课时:一、科学家是怎样进行科学探究的? 科学探究是科学家研究生命科学 常用的方法。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实验(如探究肉汤是否变质),你知道怎样操作吗?科学探究需要哪些6步骤?科学家是怎样进行探究的 ?以设计“探究肉汤是否变质“为例,组织学生首先自行设计
9、 探究方案。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探索夏天食物为什么容易变质的著名实验。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在对微生物的研究中曾做了如下实验:巴斯德把新鲜肉汤装入乙瓶中,肉汤很快变馊了。他把甲瓶的瓶颈烧软,并拉成鹅颈样弯曲细长的形状,然后再把新鲜、清澈的肉汤分别装入甲、乙两个玻璃瓶中,两瓶的瓶口均敞开。随后,他再次煮沸瓶内的肉汤。观察发现,乙瓶内的肉汤不久又腐败变质了,而甲瓶内尽管肉汤通过弯曲细长的瓶颈与外界相通,但瓶内的肉汤仍然新鲜如初。后来,他又反复做了几次类似的实验,都得到了相同的实验结果。思考: 材料中所述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实验中设计的对照实验是什么? 装入甲、乙两瓶的肉汤再次煮沸的
10、目的是什么?讨论后得出结论:肉汤变馊;肉汤中的细菌从哪里来;把甲瓶拉成鹅颈样弯曲细长的形状,乙瓶口敞开;杀死肉汤中的细菌,排除细菌来源于食物的可能性。多媒体展示动画: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引导学生分析科学家探究肉汤变质的过程包括了哪几个步骤?提出问题 细菌 从哪里来作出假设 肉 汤会自动生出制定计划、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从空气中进入7二、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 1 提出问题水温发生变化,金鱼呼吸的次数是否会受到影响?2 作出假设金鱼 生活在水中,他们呼吸的次数可能会随水温的变化而变化。3 制定计划全班同 学分成 810 个实验小组,每组 45 人,推选一个组长,组内成员讨论并制定实验
11、方案。 (1)用温度计测量水温,观察金鱼在常温下的呼吸,记下金鱼鳃盖每分钟开闭的次数。 (2)改变水温,一半学生降低 10,一半同学升高 10,待金鱼安静后再记录鳃盖每分钟开闭的次数。4 实施计划根据 上述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重复几次。自己设计一张表格,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里。5 得出结论看实验结果与你的假设是否一致。6 讨论交流:和全班同学交流小组的实验设计方案和实验结果。(本实验课井然有序,学生的实验能力有所提高。提醒学生实验中要细心,要尽量不惊扰金鱼,实验结束后要把金鱼饲养起来。 )总结:科学探究过程基本要求提出问题: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并表达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作出假设:应用已有的知识,对问 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并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制定计划:拟定探究计划,列出所需的材料与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计划必需合理、严密、可行。8实施计划:按计划进行研究,并收集所得数据、实验现象等资料。得出结论:分析所得数据、现象等实验资料,经缜密的推理,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表达交流 撰写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 论。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